当前位置:范文网>教学资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方案

教学设计方案

时间:2023-02-27 23:12:45 教学设计 我要投稿

【实用】教学设计方案合集十篇

  为了保障事情或工作顺利、圆满进行,常常需要提前制定一份优秀的方案,方案是在案前得出的方法计划。制定方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教学设计方案10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实用】教学设计方案合集十篇

教学设计方案 篇1

  一、教学目标

  1、了解科学家假想的黄河象骨骼化石的来历及假想的依据,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学习科学知识的兴趣。

  2、朗读课文,练习复述假想部分。

  3、训练学生思维想象能力。

  二、教学重点

  课文第二段,积累语言,体会语言,复述课文。

  三、教学用具

  一张展示大象骨骼斜插在河土中脚踏踩石的投影片,一张呈现大象骨架高大完整的投影片。

  四、教学过程

  师:今天我们来继续学习21课黄河象。初读课文时同学们对课文内容就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现在谁来说说课文向我们介绍了哪几部分内容。请同学们打开书。三部分内容。师:首先讲了什么?

  生:课文讲了在北京自然博物馆的古生物大厅陈设着一具黄河象的骨骼,它高大完整(这具骨骼有什么特征?)-高大完整

  打出投影:谁能看着投影再结合书上内容向大家描述一下黄河象怎样高大完整?

  生:说或读第一自然段。

  师:古代黄河象的`骨架能够这样完整地保存下来,在象化石发现史上是很少见的,你知道为什么能完整地保存下来吗?

  生:从它各部分骨头相关联的情况可以推想出它死后没有被移动过。另外当地农民保护文物的意识很强,发现后马上报告,在上级的指挥下进行挖掘。

  师:课文还讲了些什么?

  生:还讲了科学家假想了黄河象成为化石的情景。

  师:那么科学家的假想是以什么为依据的?发掘时我们看到了怎样的情景?找出来读给大家听。

  生:化石全部露出来了,人们可以清楚第看到一头大象情景

  师:看看投影片听老师把这段话读一遍,体会老师重读的词语在文中起了什么作用。

  (斜斜踩着想象推想)

  生:使句子的意思更准确,更符合实际。

  师:科学家根据发现发掘的样子,假想它成为化石的情景,这个故事发生在二百多万年前的一天,读读这个故事,感受一下故事最生动的一幕是什么?你认为描写生动的是哪一节,读给大家听。

  注:以上是熟读,第五节描写具体,写出了大家失足落水的一举一动,抓住这些词语再读读。

  师:我们刚才通过有语气的读,体会了科学家的假想是多么生动,那你认为这种想象合理吗?哪些地方合情合理?为什么合理?举例说说。分小组交流,选择汇报形式。

  以上是体会语气、思维和语言训练。

  师:科学家的假想是合理、严谨、完整,同时又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它描述出来,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你们能象讲故事一样把它讲出来吗?还可以加上体态语言,自己试着说说,自己练习。

  师:我给你开个头,请几位同学讲:(1)天气环境;(2)老象失足;(3)成为化石。

  以上是指导复述。

  师:除以上外课文还写了什么?大地变化-黄河-黄河象。学习了这篇课文,你还有什么不懂?

  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一篇有关黄河象的文章。科学家们即生动又合理的想象,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可以说每一个古生物化石中,都蕴含着深奥的科学道理。如果你感兴趣可以找来这方面的资料读读,也可以推荐给老师和同学。在课下王俊就极力向我推荐了一本书,我觉得的确是一本好书,现在请他把书推荐给大家。

教学设计方案 篇2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0个生字,认读“稻”、“藏”、“催”三个字。

  2、自己观察画面,初步理解图意,能从图中找出的特点。

  3、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教学重点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自己观察画面,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1、指导学生学习难字“熟 塘 报 落 岸”。

  2、初步理解图意,能从图中找出的特点。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揭示课题。

  1、教师让学生观看一段关于的录像片,然后让学生谈一谈自己的感受。

  2、今天我们学习一篇跟有关的课文,教师板书课题:,请同学们读一读。

  二、学习本课生字和词语。

  1、让学生自己读课文,边读边标出生字画出新词。借助汉语拼音读一读。

  2、同桌之间开展相互间的学习:

  (1)打开课后的生字表,分别读一读,如果读得不正确,进行纠正,还可以借助工具书查一查,读准字音。

  (2)两个人读一读画的新词,相互解答不明白的词意,利用工具书查一查,看看解释。

  3、教师检查学生自学情况:

  (1)教师出示生字卡片,让学生读一读(指名读,开火车读)。

  在读生字的过程当中,对读得不准确的地方及时纠正。

  (2)看投影,读词语。先让学生自己练习读,再指名读。

  蓝天 池塘 岸边 电报 运动场 熟了 当作 底下 金子 往下落

  (3)结合学生遇到的难字说一说记忆字形的方法,教师板书。

  蓝:上面是“草”字头,下面的“监”字第一笔是竖。注意与“篮”字区分。

  塘:左右结构,部首是“土”字旁,右边是“唐”字。“唐”字的第七笔是竖,要出头。这是一个左形右声的形声字。

  熟:这是左右结构的字,左上是一点一横,左中是口;左下是“子”,第三笔要写成提;右上是“丸”字;下面是四点底。

  报:左右结构,右边的笔顺是:横折钩 竖 横撇 捺

  落:上下结构,上面是“草”字头,下面是“洛”字,这是一个上形下声的形声字。

  动手书空。教师进行板演,易错的地方用彩色笔标出来。

  (4)理解词意

  结合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理解,让学生先说一说意思,相互补充,利用工具书查一查。

  (5)认读“稻”、“藏”、“催”三个字。

  稻:稻子,水稻。农作物的一种,我们吃的大米就是水稻脱壳后的米粒。

  藏:捉迷藏,藏起来。就是躲着不让找到的意思。

  催:急着、催促的意思。

  三、读课文,看插图,初步理解课文内容。

  1、让学生自己练习读课文,要做到正确和流利。

  2、同桌之间进行互查。

  3、与小组成员一起看插图,说说画面的意思,理解课文内容,而后练习读书。

  4、教师检查学生读书情况。

  四、指导学生进行书写。

  1、让学生观察田字格中的范字,而后描写。

  2、教师让学生进行板演,进行评价。

  五、总结本课学习情况。

  六、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词。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提出不懂的问题。

  附:板书设计

  6

  熟 塘 报 落 岸 蓝 金 池 底 当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按照一定的顺序认真观察画面,看懂图意,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

  2、理解课文内容,使学生了解的的特点,知道是收获的季节,感受到的美丽,激发学生热爱,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3、比较句子,理解句子的意思。

  4、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1、理解课文内容,引导学生了解的特征。

  2、使学生知道是果实成熟的季节,叶子发黄落下,候鸟南飞等一些自然现象发生在。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的思想感情。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1、抓住的特征,联系生活实际,理解句子的意思。

  2、体会的美好,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

  1、教师和学生一起做摘苹果的游戏。谁摘下了苹果,就带着同学们读生字。

  2、看投影,读词语。先让学生自己练习读,再指名读。

  蓝天 池塘 岸边 电报 运动场

  熟了 当作 底下 金子 往下落

  二、学习课文

  1、从整体入手学习,教师伴着音乐范读。

  (1)让学生边听边在文中标出自然段。

  (2)思考:到了,自然界的景物有哪些变化?

  2、教师结合学生的发言,出示相应的插图,学生一边看插图一边读课文,图文对照。

  3、逐段学习课文

  第一自然段

  (1)指名读,其他同学一边看课文一边标出共有几句话。

  (2)让学生说一说每句话的意思,谈一谈读懂了什么?

  第一自然段写来了,天又高又蓝,还有一朵朵白云。教师板书:天:蓝 高 云:白

  (3)教师出示句子让学生进行比较:

  蓝天上飘着几朵白云。

  高高的蓝天上飘着几朵白云。

  A。学生读一读这两个句子,

  B。体会这样写的好处。使学生知道加上“高高的”使句子更具体。

  C。指导朗读,突出蓝天的特点。

  (4)让学生观看画面,欣赏的天空。

  (5)教师指导学生朗读,结合语言文字体会的`美丽,读出语气。

  让学生自己练习,而后指名读,大家进行评价。

  第二自然段:

  (1)小声读第二自然段,边读边想:这个自然段告诉我们什么,怎么样?

  ,稻谷熟了,一片金黄,像是铺上了一层金子一样。

  (2)让学生在书中画出喜欢的语句,谈看法,体会粮食丰产的景象。

  (3)指名让学生谈想法,相互交流。

  (4)教师和学生一起进行归纳

  “一眼望不到边”说明稻田所占面积大,是好大一片,使人看不到边际。

  “黄澄澄”是写稻田的颜色,这是稻子成熟的表现,说明了粮食的丰产。

  “铺了一地金子”说明稻子长得好,满地都是,用比喻的方式表明稻子成熟。

  板书:稻田:一眼望不到边,一片金黄。

  (5)师小结:,稻子成熟了,大地一片金黄,远远的看不到边际,就像是金子洒满地,面对这一切你会想到什么,让学生运用读的方式,体会那种丰收的喜悦。而后指名读,进行评价。

  第三、四自然段

  (1)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学习

  A。读这两个自然段。

  B。想一想,告诉我们什么?

  结合课文中的插图和有关语句谈一谈大自然的变化。

  (2)各小组交流学习情况

  一片一片树叶从树上落下,小鱼藏在落叶下边把落叶当作了伞,小蚂蚁在落叶上爬来爬去,来回跑着,把落叶当作了运动场。燕子看到了落叶,把落叶当作了电报,它们要到南方去过冬了。

  板书:黄叶:落下来。小鱼——伞 小蚂蚁——运动场 燕子——电报

  (3)师小结:这些语句使我们感受到:来了,自然界里的小动物,小昆虫们那种欢快的心情,还有那特有的迷人景色。

  (4)练习朗读,边读边体会小动物、小昆虫们那种欢快的心情,还有那特有的迷人景色。

  注意指导:

  黄叶从树上落下来。

  一片一片的黄叶从树上落下来。

  A。学生读一读这两个句子。

  B。体会这样写的好处。使学生知道加上“一片一片的”能够说明树叶是怎样落下来的,是一片接着一片往下落,陆陆续续的感觉。)

  C。教师和学生一起用实物演示。

  D。指导朗读,突出落叶的特点。大家评议。

  三、组织学生观看的录像片,加深对课文的理解,体会的美丽景色,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的思想感情。

  四、布置作业

  1、看图说说图的意思。

  2、在小组内练习朗读课文,而后互评。

  附:板书设计

教学设计方案 篇3

  一、教材分析:

  《假如》是一首儿童诗,借助“马良的神笔”,表达了对小树、小鸟和残疾人发自内心的关爱。它从独特的儿童视角展开,富有深厚的情感积淀,具有强烈的感染力。

  二、学生分析: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每一位儿童都是一名诗人。”我们应当看到,儿童与诗歌有着紧密的血缘关系。作为教师,应当积极引导,让学生感受到学习语文的快乐。

  三、学习目标分析:

 1.知识与能力目标:会认“良”等九个字,会认会写“寻”等八个字,培养学生的识字写字能力。

  2.过程和方法目标:通过自主、小组合作和游戏等识字方法,提高学生的识字水平;通过多种形式的读书活动,使学生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读出感情,并且在读中有所感悟和生成。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有关爱他人,关爱环境、关爱生活的美好愿望,并向往和追求美好的事物。

  四、学习重点分析:识字和写字;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从而对课文有自己独特的感受和体验。

  五、学习难点分析:读悟结合,理解文意。

  六、课前准备:课件、字卡、词卡。

  七、学习过程:

  一、故事导情,激趣入题

  1.讲故事,奠定情感基础:

  a. 播放课件中《神笔马良》的故事。

  b. 激情引说:是啊,这枝笔可真神奇!画什么,什么就会变成真的。假如,你有一枝这样的`神笔,你最想画什么?

  (“神笔”可谓神来之笔,它既能激发学生的思维,又可贯穿全文始终,因此,上课伊始,我便用《神笔马良》的故事导入新课,这既为口语交际和朗读做准备,又奠定了学生的情感基石。)

  2.揭示课题,板书齐读

  a. 引语:小朋友的愿望都那么纯真而美好,今天让我们一同去看看另一位同学的愿望,她写了一首小诗,名字叫《假如》。

  b. 板书课题,齐读。

  (顺势而引,将文本自然呈现与学生的学习过程中。)

  二、初读感知,趣味识字

 1.配乐范读,激趣读文。(在优美的音乐中,将学生带入文本,并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2.学生自读课文,自学生字。(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3.小组合作,利用扑克牌识字。(在玩中识字,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

  4.全班交流,游戏识字:

  a. 七巧板游戏:如果大家能把这些生词都读准了,那么,这些卡片会变成有趣的图形来。

  (课件出示带拼音的词语:缩着身子 遥远 寻食 哭泣 健康 操场。开火车读与齐读相结合。

  学习“遥”时,引导学生背诵学过的谚语“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

  学习“健康”这个词时,引导学生想想,你在哪个地方见过“健康”这个词?

  学习“哭”时,鼓励学生思考,你有什么识字好办法,向大家推荐一下?)

  b. 出示心形生字卡,指名读与齐读相结合。学生读一个字,就在黑板上贴一个字,并有意识地贴成一个大心形。

  (在游戏中,学生会参与积极的情感,爱学乐学,积极投入其中.)

  5.引导发现,指导书写:

  a. 课件出示“良”“食”,引导观察,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b. 老师要写这两个字了,谁来提醒我,写的时候,要注意什么呢?

  c. 教师范写,学生书空。

  d. 学生练写:如果你觉得哪个字写得好,就在旁边画上一颗五角星。

  e. 练习给“良”组词。(用“善良”这个词自然过渡到课文的朗读。)

  三、指导朗读,读中感悟

 1.指读正音,并思考:善良的小作者用马良的神笔给谁画了什么?

  2.指名回答,出示课件:

  a. 假如我有一枝马良的神笔,我要给窗前的小树画一个红红的太阳。

  b. 假如我有一枝马良的神笔,我要给树上的小鸟画许多好吃的谷粒。

  c. 假如我有一枝马良的神笔,我一定给不幸的朋友西西画一双好腿,还他一个健康的身体。

  3.在情境中,练读第一小节:

  a. 出示课件,创设情境:冬天来了,寒冷的北风呼呼地吹着,一棵小树孤零零地站在窗外,被风吹得摇摇摆摆,冻得瑟瑟发抖。小树在寒冷的北风里,缩着身子,轻轻叹息。b. 老师相信,现在,你一定有自己的感受,那么,就带着这种体会和感受有感情地读这几个词。(出示词卡:在寒冷的北风里 缩着身子 轻轻叹息)

  c. 小作者感受到了小树的寒冷和孤独,于是,她画了一个红红的太阳,阳光好温暖啊!这样,小树在冬天也能———(出示词卡“快活地成长”)谁来快活地读一读?

  d. 带着你的独特感受练读第一小节,老师相信,这次你一定能读得更好。(学生自由练读。)

  e. 谁来展示读给大家听一听?(展示读)

  你认为他哪儿读得好?(评读)

  你能比他读得还要好吗?(激读,赛读)

  4.同桌合作,读中感悟

  a. 激励引读:小朋友把第一小节读得这么好,相信你们也一定会把第二小节读得很好。请同位之间互相帮助,互相检查,练读第二小节 。

  b. 同位展示读。(引导同位可以每人读一句。)

  c. 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d. 联系生活,引发情感共鸣:当你饿了的时候,在家等妈妈,你当时的心情怎么样?小鸟的心情和你一样,它只能呆在家里,干什么?(引读 “苦苦等待,饿得哭泣”,读出感情。)

  e. 小作者想到了小鸟的可怜,就给树上的小鸟画了许多好吃的谷粒。鸟妈妈再也不用到……(师生合作,接读课文。)

  f. 指名读第二小节。

  5.小组合作读,读出对西西的祝福。

  a. 小组合作练读第三小节。

  b. 小组展示读。

  c. 置疑导读:我们都有健康的身体,能在操场上奔跑,在草地上游戏,而不幸的西西只能……现在小作者给不幸的西西画了一双好腿,有了一个健康的身体,他可以和我们一起,在操场上奔跑,在草地上游戏,他还可以……

  d. 让我们带着自己的感受,齐读第三小节,共同为西西祝福吧!

  6. 合作练读,再次感知全文:

  a. 男女生合作读:男生读每小节的第一句话,女生读每小节的第二句话。最后一小节,男女齐读。

  b. 师生合作读:教师读“假如我有一枝马良的神笔”,学生接读。最后一节,师生齐读。

  7.读完全文,你明白了什么?(结合板书中的心形,引导学生对文本有所感悟。)

  四、情感拓展,练习写话:

 1.教师激情总结:小作者极其渴望有一枝马良的神笔,他没有给自己画好玩的玩具,好看的衣服,而是帮助了小树,小鸟,还有不幸的朋友西西,帮助了那些需要帮助的人。可以看出,他是一个多么善良,多么有爱心的人啊!假如,你有一枝马良的神笔,你所写的也都会实现,那们,你最想写什么呢?拿出你手中的神笔,模仿诗中的格式,把你的想法尽情地表达出来。

  2.课件出示:假如我有一枝马良的神笔,我要给______

  3.学生在心形卡片中写话。

  4.在音乐声中,学生展示读,并把写话内容贴到墙壁上的“爱心家园” 中。

  5.播放《爱的奉献》,升华情感。

  五、课外延展,布置作业:

 把你美好的愿望用手中的画笔画出来,并给这幅画起个名字。

教学设计方案 篇4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感受发现风的大小、探究和判断风的方向,并尝试制造风。

  2、初步了解风的利与弊,引导幼儿从小形成科学的'思维方式。

  活动准备

  1、课件:图片—蓝天山的风筝

  2、物品:吹风机、扇子、风车、棉花等。

  活动过程

  一、图片导入,激发兴趣。

  1.出示图片:蓝天上的风筝

  教师:小朋友,你们看看天上飞的是什么?(风筝)

  谁能说说怎样才能让风筝飞上天呢?

  (引导幼儿说出有风的情况下,风筝才能飞上天。)

  教师:我们从哪儿可以看出有风呢?你怎么知道有风?

  (教师用扇子在幼儿的面前扇一扇,感受风。)

  二、展开

  1、感受发现风力

  教师:你们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感觉到了什么?

  (1)在对微风进行探索的基础上,激发了孩子关注风力变化的积极性。

  (2)通过图片感受中级风、大风。

  教师:风有风级,不同的风级表示风的大小不同,人的感受也不同。

  2、探索判断风向

  (1)教师:天气预报说今天是北风,这是什么意思?

  (北风就是从北边来,是风向。)

  用什么方法判断? 引发孩子的讨论。

  (2)到户外进行观察活动。

  如:观察旗杆上的国旗飘动;让孩子将羽毛、塑料球放在操场中间,让它们随风滚动……

  让孩子通过活动,真正明白“风真的从北边来”。

  (3)了解风是有方向的这一特征后,鼓励孩子想办法把“风向”记录下来。

  展开讨论:怎样记录风向

  可以标汉字,也可以标箭头,记录不求精确,只要初步学习使用科学的记录方式。

  3、尝试制造风的方法

  教师:(出示风车)这些风车在活动室能玩吗?

  怎样才能让风车转起来呢?

  三、结束

  让孩子逐步发现风能帮人类做许多事情,利用风可以发电、传播种子等等,但也会给人类带来危害。

教学设计方案 篇5

  学习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窃读、炒菜、锅勺、踮起脚、饥饿、惧怕、充足、屋檐、一碗、真酸、支撑、书柜、哎哟”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抓住主要内容,体会窃读的复杂滋味,感悟作者对读书的热爱,对求知的渴望,并受到感染。

  4.学习作者通过细致入微的动作描写和心理描写来表达感情的方法,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生动。

  5.通过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使读书真正进入学生的生活中。

  学习重点

  抓住主要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领悟一些表达方法。

  学习准备

  课前搜集读书名言;制作由重点词句组成的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3课时

  学习过程

  品读书滋味(第一课时)

  一、导入

  上节课,我们进行了读书交流,从交流中我感觉到读书真的很重要。在阅读中,我们不仅能获得知识、学会思考,而且会得到情感的陶冶和精神的享受。这节课,就让我们去品读书滋味,跟着《窃读记》融入书的海洋,和作者林海音共同感受一番读书的滋味吧。(板书课题)

  二、一品读书滋味,丰富阅读体验

  1.初读课文,读准生字词。

  2.谈一谈,通过第一遍读文章,你读懂了什么味?

  三、二品读书滋味,体会音乐美

  1.接读课文。

  2.接读的学生来说说读书的`滋味;听书的学生来说说听书的滋味。

  教师引导学生体会到书给我们带来的声音美、音乐美,这也是一种读书的滋味。

  3.根据自己对窃读的理解,对接读的同学进行评价。在评价中进一步朗读,评价后进一步练读。

  四、三品读书滋味,感悟读书乐趣

  是啊,读书有千百种滋味。让我们回到林海音的时代,回到她窃读书的书店,一起来感受一下窃读的滋味。

  1.自由读课文。读完后划出说明窃读滋味的句子。

  “我很快乐,也很惧怕──这种窃读的滋味!”

  2.默读课文,边读边画。

  我们此时此刻无法亲身体会到窃读的滋味,但是,如果一篇文章写得好,就能让我们如临其境,就能和作者的情感一起跳动。再去仔细的读读课文吧,这种窃读的滋味──我很快乐,也很惧怕。你是从哪儿感受到的?把描写作者动作和心理活动的语句画下来,多读一读。

  结合画出的描写动作和心理活动的语句来说说自己的体会。

  “急匆匆地赶”,“跨进店门,踮起脚尖,从大人腋下钻过去”,“总算挤到里边来了”,“把短发弄乱了,没关系”,“急切地寻找”,“像一匹饿狼,贪婪地读着”,“心里却高兴地喊”,“依依不舍”……从这些词句中可以看出作者心里非常的高兴,特别想读书正好读到了书的高兴滋味。

  “我合上书,咽了一口唾沫,好像把所有的智慧都吞下去了,然后才依依不舍地把书放回书架。”作者什么也没吃,却咽了一口唾沫,说明她一定从书中收获了很多知识,心里非常高兴。

  “我低着头走出书店,脚站得有些麻木,我却浑身轻松。”身体上很疲惫了,她却感到浑身轻松,说明她读完书后非常的高兴和满足。

  “我要把自己隐藏起来,有时我会贴在一个大人身边,仿佛我是他的小妹妹或小女儿。”要想读书还得动一番心思,让人家看不出来,确实挺累。还贴在一个大人身边,躲来躲去的,这种读书的滋味有些不好受。

  “我害怕被书店老板发现,每当我觉得当时的环境已不适宜再读下去的时候,我会知趣地放下书走出去,再走进另一家。一本书要到几家书店才能读完。”作者读书,是在人多别人不注意她的时候窃读,因为是窃读,所以当人少了,她就会丢下心爱的书转移到其它书店。这种奔波的滋味也不好受。

  “我已饿得饥肠辘辘,那时我也不免要做白日梦……”作者读书,常常忍饥挨饿的。

  “我的腿真酸哪,不得不交替着用一条腿支撑着,有时又靠在书柜旁,以求暂时的休息。”从这些动作中可以看出,作者读书太累了,腰酸了,腿疼了,脚也麻了。一直站两个多小时,收获很多,也付出很多。

  ……

  五、四品读书滋味,渗透阅读方法的指导

  现在,你能感受到作者窃读的复杂滋味了吗?看来,读书还真得要细读,遇到像这样的好书(指课本)得细细地去品读,才能读出书中的更多味道。

  小组内分段朗读课文,各自说说自己读后的新滋味。

  六、我的收获

  通过读《窃读记》,你有哪些收获?

教学设计方案 篇6

  【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全文,整体感知内容。

  2、品味重点语句,理清思路,了解文章的新奇的构思。

  3、展开想象,感受作者情感,体味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4、联系现实反思人与自然、人与环境的关系。

  【学习重点】

  整体感知文章内容,感受作者心境,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设想】

  本单元为我们展现的是色彩斑斓的大自然,展现了美的景物,美的情感,美的语言。因此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品味优美的语言,揣摩作者深厚的感情,从而陶冶学生爱美的心灵,锻炼学生发现美的眼力,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更加关注自然和环境,是本单元教学重点,也是本文的重点。

  【课前准备】

  这是一篇自读课文,可以让学生自主讨论学习本文,反复朗读,通过朗读来理解文章内容,体会作者的感情。

  【教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方法】

  启发诱导法、讨论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当你们长居城市,远离了大自然,有没有一种被困在笼中的感觉? 想不想到大自然中去放松一下心情?那么今天就让我们带着满怀的好心情,带着丰富的想象,跟随着作者,走进山林,走到山涧边,去感受作者的心,去会晤作者山中的众朋友,去感受作者用动情的话语描绘的那童话般的世界。(板书:题目、作者)

  二、整体感知

  1、正音:检查预习,扫清文字障碍(小黑板显示)

  给下列加粗字注音:(学生试读,师生纠正,学生齐读)

  幽径(jìng) 唱和(hè) 湛蓝(zhàn) 栀子(zhī) 玄奥(xuán) 清澈(chè) 禅心(chán) 犬吠(fèi) 憔悴(qiáo cuì) 树冠(guān) 凝静(níng)

  2、教师范读:初步感知课文,激发学生的感情。

  三、研读与赏析

  1、我在山中主要拜访了哪些朋友?

  学生讨论后明确:

  作者要访的都是自然界的朋友,它们依次是:古桥──树林──山泉──小溪──白云──瀑布──悬崖──云雀──石头──落叶──小花──阵雨──老柏树──蚂蚁──归鸟

  2、作者都是怎样称呼它们的?

  古桥──老朋友 树林──知己 山泉──姐姐

  溪流──妹妹 白云──大嫂 瀑布──大哥

  悬崖──爷爷 云雀──弟弟 蚂蚁──小弟弟

  3、文章表达了我怎样的感情?

  讨论后归纳:

  字里行间透露出作者与山中朋友之间的'亲切,表达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4、为什么把进山看景说成是山中访友?

  讨论后明确:

  作者构思新奇,想像丰富,充满童心童趣。把进山看景说成是山中访友,让人感到更加亲切,使景与我融为一体。读者时时会被作者的童心打动,时时被流淌在字里行间的激情感染,我们与大自然是这样的贴近,甚至会融为一体,又怎么能不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呢?

  5、作者分别从山中的众朋友身上感悟到什么?得到了怎样的启示?

  讨论后明确:

  作者从山中的众朋友身上悟到并得到了这样的启示:做人要有持久而不变的坚韧的灵魂;要深深扎根于人民大众当中;要爱护大自然,保护人类的朋友──k11-018.jpg;要淳朴善良用爱心待人,不去搬弄是非;愉快地投身于工作和生活。

  四、体验与反思

  我们随着作者带着一路月色带回了满怀的好心情回到了家中。你有哪些思考和体验?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怎样珍视我们自然界的朋友?

  探究后教师小结:

  当你带着好奇和轻松愉快的心情读完这篇散文之后,在你被那美妙绝伦、如行云流水般的语言带进山中之后,你除了被童话般的意境陶醉外,你还会从字里行间透出的情愫里感受到作者对大自然、对生活的那种深切的热爱。并且,你还会感悟到作者对人生那种深邃的思考──做人要有持久而不变的的坚韧的灵魂;要深深扎根于人民大众当中;要爱护大自然,保护人类的朋友──鸟类;要淳朴善良;用爱心待人;不去搬弄是非;永远健康地、身心愉快地投身于工作和生活。

教学设计方案 篇7

  人,太阳爬到人的头上,人们就会很热,所以就造出了“暑”;“晨”字下面的“辰”是星辰的意思,夜晚的星空中出现了太阳,就代表早晨来临,所以就创造了“晨”。)

  寒:带宝字盖儿的字一般都与“家”有关,下面两个点的意思是家里冻冰流下两滴水,就是“寒”。

  霞:雨字头,表示与天气有关。

  (3)全包围结构的字:圆。(迈步游戏:学生举字卡“员、圆”站在同一起点,指名组词,相应字卡向前一步,看谁先到终点。如:生说“队员”,拿“员”的学生向前一步。)

  (4)独体字:严、夕。

  猜字谜:亚字长个小尾巴(严);多一半(夕)。

  设计意图:低年级识字最有效的办法就是复现,根据儿童“先快后慢”的'遗忘规律,当堂抓好多种形式复现和认字显得尤为重要。分类玩字词卡片是一个很好的方法,从而师生交流多种有趣的识字方法,如:猜字谜、编字歌、讲故事、形声字识字法……时间充裕,全体参与,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也提升了识字能力。

  四、送字回文,诵读韵文

  1.开火车读韵文,每人读一行。分节读韵文,要求流利。

  2.诵读游戏:“小手盖一半”。规则是用手将每行课文的前半部分或者后半部分盖上,进行对对子读课文。

  3.小组每人读一遍,尝试背诵。

  设计意图:游戏中巩固生字,并借助游戏进一步学习生字,采用多种形式读课文是对文本韵律的体会与理解,也是引领学生感悟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汲取民族文化智慧的重要环节。

  五、书写汉字,总结全文

  1.写字表中“李、香”两个字我们应该注意哪笔?(捺要写舒展)书空、描红、试写、对照。

  2.语:应注意左小右大。组词:语文、语言、外语。

  3.播放欣赏对子歌歌曲。这篇韵文其实是我国古代对子歌的一小部分,我们可以再搜集一些有关对子歌的其他内容,积累和背诵。

  设计意图:采用扶放结合的方法,教学写字,培养学生自主观察和写字能力。同时,完成学习任务后,以一首优美的《对子歌》收尾,给整节课画上句号,同时激发学生主动了解传统文化的兴趣。

  板书设计

  古对今

  古――今 圆――方 严寒――酷暑 春暖――秋凉

  晨――暮 雪――霜 和风――细雨 朝霞――夕阳

  桃――李 柳――杨 莺歌――燕舞 鸟语――花香

  教学反思 《古对今》优秀教案设计|教学设计

  本节课力争摒弃“单纯识字”的教学弊端,开创识字教学新视野,使识字教学呈现“趣味性”和“文化味”。

  1.从“识字”到“方法”,形态灵活,妙趣横生。针对本课生字较多的特点,教学中把汉字按照结构分类梳理,采用编字歌、猜字谜、加一加、换一换、编故事等丰富多彩的识字方法,引领学生遨游于汉字的美妙世界里。这样既使学生习得了识字方法,又激发了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

  2.从“学文”到“传承”,且学且放且渗透。依据文本的特点,在初读基础上引导学生自主发现每句中都含有“对”字,并以此为节点,画出每句中相对的词。这样,在师生灵动的交流中,使学生发现文本特点,并依据特点大胆寻找文中相对的词语,渗透“对子”这一传统文化形式,潜移默化地引领学生感悟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汲取民族文化智慧。

教学设计方案 篇8

  如何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导下利用这样一本教材上好一年级数学课,是我这一学期来始终思考的问题,下面谈谈这四个多月来从事一年级数学教学的几点体会

  一、创设各种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年级学生年纪小,自我约束力差,注意力容易分散,如果我们一味地加以批评和责备,势必会使刚刚开始小学学习的孩子产生厌学情绪,从而影响以后的学习。怎样让刚刚进入小学的孩子一开始就对学习数学产生兴趣,我想这也是一年级教学中一个很重要的问题。

  课堂教学是师生的双边活动,教学过程不但是知识传授的过程,也是师生情感交流的过程。数学教学中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发掘情感的积极因素,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堂教学形式灵活多样,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标准》中指出:“数学教学要充分考虑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结合他们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设计富有情趣和意义的活动,使他们有更多的机会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这无疑是告诉我们在课堂中要采用形式多样的活动、游戏等,投其所好,让学生在玩中学习数学

  三、注重思维能力的培养

  不难发现,学前教育中家长注重艺术智能启蒙,忽视分析与综合、比较与分类、抽象与概括、判断与推理等抽象思维开发大有人在,家长注重纯数学计算力的训练,忽视抽象思维的培养比比皆是。所以,我在课堂上非常注意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一年级,是游戏和学习的过渡,是学校学习的新起点。一年级的学生有着太多自己的特点,只有我们老师教材和学生的年龄实际和生活实际紧密联系起来,找到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才能让学生学得更轻松更开心更扎实,才能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为一生的学习打好基础。

  小学部:代婵虹

  20xx年6月24日

教学设计方案 篇9

  教学内容:第43页例2及练习十一。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根据简单的统计表求平均数。

  2、让学生体会平均数在统计学上的作用。

  3、培养学生的分析、综合能力。

  重点、难点:理解平均数的含义和求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出示两个篮球队的身高统计表,让学生根据统计表说一说谁最高,谁最矮。

  2、如果两个篮球队进行身高比较,你认为哪个队队员身高高些?

  王强是欢乐队中最高的队员,我们能不能根据这个信息就下结论欢乐队总体身高比开心队高吗?为什么?

  3、讨论:怎样比较两支球队的整体身高情况。

  二、引导学生探究新知(引导学生探索用平均数的方法比较)

1、合作学习

  让学生自己进行平均数计算。

  2、提问:142厘米表示什么?它是指欢乐队某个队员的身高吗?

  3、144厘米表示什么?它是指开心队某个队员的身高吗?

  4、你能告诉我们两个队的总体身高比较情况吗?

  虽然欢乐队中的王强是两个队中最高的,但欢乐队的总体身高情况不如开心队,体会平均数是反映一组数据总体情况的'一个很好的统计量。

  说一说我们在生活中哪些地方也需要运用“平均数”知识来解决问题?

  师:看到你们这么勤奋好学,又学得那么有水平。老师今天也特别高兴,我相信你们以后会发现和自学到更多的数学知识。其实“平均数“的知识还有很多,在生活实际中应用也很广,你们回忆得起来吗?

  对我们上课的评分,也可以来比较,哪一周课堂得分高、哪一周课堂得分低?我们也可以进行比较

  出示上两周课堂评分。

  [板书: 100分 98]

  [板书: 99分 99]

  [板书: 98分 99]

  [板书: 100分 100]

  [板书: 96分 98]

  [板书: 98分 100]

  你们认为第一周课课堂评分肯定比几分多,比几分少?

  师生共同演算:

  平均分是多少?

  三、巩固练习:课本练习十一。

  四、全课小结。

第五课时 练习十一练习题

  一、练习内容:第44页至第45页的练习。

  二、练习要求:运用本单元所学过的知识灵活运用到练习中,不明白的可以互相讨论。

  三、练习题:

  第一题,是一道实践活动题,要让学生在进行实际调查的基础上,再估算平均身高和平均体重。每个小组计算完了以后,再在小组间对比一下,并和第39页中国10岁儿童身高、体重的正常进行比较,看看能发现什么信息。

  第二题,先让学生根据图中的温度记录理解什么是最高温度,什么是最低温度,再把统计表补充完整,最后计算出一周平均最高温度和一周最低温度。

  学生了解最高温度、最低温度、一周平均最高温度、平均最低温度等概念后,再让学生实际记录本地一周的气温情况,再计算出一周平均最高温度和平均最低温度。学生记录气温的方式可以通过广播、电视、报纸、网络等媒体获得信息。

  第3题,也是一道实践活动题,通过收集、整理数据、计算平均等过程,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统计能力。

  第4题,让学生根据甲乙两种饼干第一季度的销量统计图,先比较他们第一季度月平均销量的多少,然后分析一下乙种饼干销量越来越大的原因,让学生初步体会统计在实际生活中的作用,挖掘数据背后隐藏的现实原因。第三小题是开放题,让学生根据统计图进一步发现信息,如学生会发现两种饼干二月份的销量是相同的,但甲种饼干的销量逐月下降,乙种饼干的销量逐月上升,也可以预测一下两种下个季度的销售情况。

  第5题,让学生明确,王叔叔走的路程分为4段,一共骑了3天,而所求的是平均每天骑的路程,所以除数应是3而不是4。

教学设计方案 篇10

  一、导言激趣,交代任务

  1、教师先请同学们看一幅图(出示壁虎图),图上画的是什么小动物呀?

  2、介绍壁虎的外形、习性。

  3、(拿掉壁虎尾巴)问:小壁虎的尾巴没了,他该怎么办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17课,《小壁虎借尾巴》。

  (板书:17小壁虎借尾巴)

  二、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1、看拼音自由读课文:

  要读准字音,特别是表里的6个字,用笔标出来多读几遍。

  2、看汉字自由读课文:

  看看课文有几个自然段用笔标上序号。

  3、指名读全文,边听边想:

  这篇课文写了谁的什么事?

  (板书、贴小壁虎图)

  三、逐段理解课文内容,指导朗读

  1、学习第1、2自然段:

  (指名读第1、2自然段)

  ⑴ 想想:

  小壁虎为什么要去借尾巴?

  ⑵ 出示投影片:

  小壁虎在墙角捉蚊子发生了什么事?蛇咬住了他的尾巴,他是怎么做的?

  ⑶ 理解挣断的意思:

  如果壁虎不挣断尾巴,会怎么样?

  ⑷ 指导朗读:

  要用很难过,很不好意思的语气来读。

  2、学习第3自然段:

  ⑴ 自由读第3自然段,看看书上的第二幅图,想想黑板上的问题(小壁虎来到什么地方,向谁借尾巴,借到没有,为什么?),边想边画出这些总是的答案。

  ⑵ 看投影片回答黑板上的问题。

  ⑶ 小壁虎是怎样来到小河边的?从爬呀爬可以看出什么?

  ⑷ 他看见谁在做什么?他是怎么说的,小鱼是怎么回答的?

  (贴小鱼图)

  ⑸ 指导朗读:

  指导学生用有礼貌、商量的语气读小壁虎的话,用讲道理的'语气读小鱼说的话。

  ⑹ 小鱼为什么不把尾巴借给小壁虎呢?

  (板书:拨水)

  ⑺ 看板书说说学习了第3自然段知道了什么?

  3、总结学法:

  第3自然段我们是按照这样的方法学习的:先读读课文,再看看图,想想黑板的问题,边想边画出这些问题的答案。下面请同学们用这样的方法自学第4、5自然段,你们愿意吗?

  4、自学第4自然段:

  ⑴ 自由读第4自然段,看书上第三幅图想想黑板上的问题,边想画出问题的答案。

  ⑵ (出示投影片)看,看书回答问题。

  (贴黄牛图,板书:赶蝇子。)

  ⑶ 老黄牛怎样用尾巴赶蝇子呢?跟教师做动作。

  ⑷ 指导朗读:

  指导学生读小壁虎的话要用很和气、商量和问的语气来读,读老黄牛的话要用诚恳讲道理的语气来读。

  ⑸ 看板书说说学习了第4自然段,知道了什么?

  5、自学第5自然段:

  自学方法同第4自然段。

  6、学习第6、7自然段:

  (指名读第6、7自然段)

  ⑴ 想想小壁虎借不到尾巴心里很难过,后来怎么又高兴啦?

  (板书:长出新尾巴)

  ⑵ 指导朗读:

  指导学生用和气、亲切的语气读妈妈的话,用惊喜的语气读小壁虎的话。

  ⑶ 把第1段和最后一段连起来读?想想你又知道了什么?

  四、总结全文

  1、引导学生看板书总结全文。

  2、说说学习了这篇课文,你知道了什么?

【教学设计方案】相关文章:

教学设计方案09-12

教学设计方案10-12

教学设计方案范文11-02

教学设计方案模板08-26

教学设计方案范文11-21

(精选)教学设计方案范文07-04

[精选]教学设计方案范文07-07

语文教学设计方案09-11

有关教学设计方案范文 05-18

教学设计方案范文【优】0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