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范文网>教学资料>教学设计>骑桶者教学设计

骑桶者教学设计

时间:2023-02-13 21:56:09 教学设计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骑桶者教学设计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通常需要用到教学设计来辅助教学,教学设计是实现教学目标的计划性和决策性活动。一份好的教学设计是什么样子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骑桶者教学设计,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骑桶者教学设计

  骑桶者教学设计1

  【教学构思】

  本单元侧重于认识小说的虚构与真实,在学习了《沙之书》,初步认识了虚构与真实的基础上,本课应侧重于引导学生自主理解,自主分析,交流探讨;本篇小说的主题较为多元模糊,可鼓励学有潜力的学生在课外进一步探讨,课内最好不做无边际的讨论;为拓展学生阅读面,加深对虚构与真实的理解,可在课内开展群文阅读;本篇小说篇幅短小,应引导学生开展有意义的读,更好体会人物心理、处境与形象;用一课时完成即可;如果设计群文阅读,应提前一天印发阅读材料给学生自主阅读,自主理解,为上课做好准备。

  【教学目标】

  1、认识小说虚构和真实有机结合的特点。

  2、理解小说的主题。

  3、群文拓展,加深对虚构的认识。

  【教学重点】

  认识小说虚构和真实的.有机结合。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准备】

  印发群文阅读材料,课件制作。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卡夫卡简介。

  背景简介: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奥匈帝国最艰苦的一个冬天的真实情况:缺煤。

  二、一读作品,概括情节

  快速通读全文,用一句话概括小说主要内容。

  一个穷得买不起煤的人骑着煤桶飞着去向煤店老板借煤,结果他不但没有借到煤,反而被煤店老板娘用围裙扇走了,“不复再见”。

  三、二读作品,认识虚构与真实

  方法:朗读作品相关片段与问题交流探讨结合。

  研讨问题:

  1、文中哪些地方体现了“真实”?

  2、本文中的哪些地方是作者“虚构”出来的?

  3、作者为什么要采用虚构的方式?

  参考理解:

  真实:环境真实,心理真实,人物真实,场景真实,语言真实,细节真实,第一人称

  虚构:骑着煤桶前去,高高漂浮在地窖穹顶,它太轻了,浮升到冰山区域

  匈牙利文学批评家卢卡契指出:“卡夫卡的作品的整体上的荒谬和荒诞是以细节描写的现实主义基础为前提的。”

  虚构的意义:虚构是小说的灵魂,没有虚构就没有小说。小说最终要表达的不是某种事实,而是一种具有审美魅力的真实。虚构能有效地凸显主题,增强作品艺术魅力。

  四、三读作品,理解主题

  方法:朗读作品相关片段与问题交流探讨结合。

  研讨问题

  1、小说中有哪些地方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2、通过虚构与对比,作者想表达什么?

  骑桶者教学设计2

  【知识目标】

  1、掌握小说中出现的重要字词,了解卡夫卡及其代表作品和艺术特点。

  2、了解卡夫卡和现代派文学之间的关系。

  3、了解“虚构”对于小说表达的重要性。

  【能力和方法目标】

  在整体阅读的基础上,找出具体的肖像、语言、运用等描写,仔细揣摩,分析造成悲剧的环境因素,探究小说的现实意义。

  从故事情节的发展与矛盾冲突中全面把握人物形象的性格特征,领悟作者的创作意图;人与世界的不通融性。

  领悟小说的多重主题。

  结合单元话题的知识,仔细体会“虚构”对于小说表达的重要性,并培养学生在写作中的虚构能力。

  【情感目标】

  理解小说题旨的多义性,“周围人”的冷漠,呼唤爱心,学会与人沟通,与世界沟通。

  【教学重点】

  1、老板娘到底有没有看到骑桶者

  2、骑桶者的形象

  【课前准备】

  1、发给学生有关卡夫卡生平介绍的资料。

  2、要求学生预习课文,同时完成预习题:

  (1)你认为小说的主题是什么?

  (2)老板娘到底有没有听到骑桶者的呼喊,看到骑桶者这个人?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今天我们学习卡夫卡的《骑桶者》。卡夫卡是(奥地利人),他是西方(现代)派文学的宗师和探险者,他的创作风格是(表现主义),是表现主义作家中创作上最有成就者。他生活和创作的主要时期是在一战前后,当时,经济萧条,社会腐败,人民穷困,这一切使得卡夫卡终生生活在痛苦与孤独之中。于是,对社会的陌生感,孤独感与恐惧感,成了他创作的永恒主题。美国诗人奥登评价卡夫卡时说:“卡夫卡对我们至关重要,因为他的困境就是现代人的困境。”那么《骑桶者》表现了现代人的什么困境呢?下面我们来学习《骑桶者》,先请同学们谈谈你们的读后感受,你们觉得卡夫卡描写骑桶者这个形象想表达什么?(请学生具体谈谈)

  学生可能答的答案:揭示贫困者的窘状和有产者的自私无情;表现人民生活的艰难和社会的冷酷;表现人与人之间的不信任。

  二、主题分析

  1、同学们的分析都挺有道理的,但是听了你们的分析,我有一个疑问。为什么骑桶者要骑着空桶飞翔着去赊煤呢?

  明确:家里无煤,天气寒冷,因此“我”必须快马加鞭。显然“飞”着去比“走”着去要快。

  2、骑着空桶飞翔着去赊煤,明显是虚构的情节?卡夫卡为什么要设计这么一个虚构的故事情节?

  (1)如果拎着桶走着去赊煤,情节走向必然是怎样的?

  明确:“我”拎着桶去赊煤,被拒绝,作品可能会是惯常看见的“控诉型”小说:主人公是值得怜悯的,老板娘是值得谴责的,作者和读者的`态度都是同情主人公的。

  (2)卡夫卡让骑桶者骑着桶飞着去赊煤,情节走向是怎样的?

  明确:学生复述故事情节。

  (3)小说中“我”认为老板娘看见了自己,老板娘说“我什么也没有看到,什么也没有听到”,那么老板娘到底有没有听到“我”的呼喊看到“我”这个人呢?请同学们从文中找理由。(讨论法)

  明确:两者皆可。

  听到看到的理由:小说中说“她当然马上看到了我”,“她把围裙解了下来,并用围裙把我扇走”,从中可见,老板娘看到了“我”。

  没有听到看到的理由:“我”从未下降到齐房屋大门那么低,老板娘上来后,不可能朝空中看,因此她看不见“我”。如果她看见“我”了,发现“我”骑着桶在空中飞翔,应该会惊讶新奇,说不定会用煤换“我”的会飞翔的桶。而老板娘解下围裙扇可能是老板娘觉得围裙上有毛线绒想通过扇这个动作把毛线绒抖掉。而“我”的喊声和钟声混合在了一起,老板娘以为“我”的喊声就是钟声。

  (4)如果老板娘的确看到了“我”并且拒绝给“我”一铲最次的煤,那么她的确是一个自私冷漠的人。如果老板娘没有听到看到“我”,那么,老板娘是不是自私冷漠就不一定了。这样,作品的内涵就更丰富了。文中的“我”的确是物质匮乏者,这个物质匮乏者仅仅是想早点赊到煤才选择“飞”去的吗?如果他想赊到煤,完全可以直接骑着桶冲进煤店,这样,老板娘就一定会看见“我”了,说不定,老板娘会被“我”的这种赊煤方式所惊骇,稀里糊涂中就把煤赊给“我”了;或者这个老板娘很会算计,用煤换“我”的会飞翔的桶。但是“我”没有这么做,“我”只是在空中呼喊,这说明了“我”是一个怎样的人呢?

  明确:“我”尽管贫穷,但“我”有强烈的自尊心,“我”害怕和老板娘正面接触,害怕看到老板娘听说“我”没钱付时那种鄙夷的神色。因为贫穷“我”已经变得畏缩自卑了。

  (5)通过刚才的分析,你们觉得小说设计成拎着桶走着去赊煤好呢,还是骑着桶飞着去赊煤好?

  明确:拎桶走去,作品内涵单一;骑桶飞翔,作品内涵丰富。

  小结答案:创作意图的角度:

  拎桶走去,作品内涵单一

  骑桶飞翔,作品内涵丰富

  骑桶者的角度:自尊心强,畏惧交流

  3、“我”害怕和老板娘正面接触,害怕看到鄙夷的神色,说明当时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

  明确:揭示了当时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缺乏关爱、缺乏沟通这样一个社会现实。这也是小说的主题之一。

  4、人与人之间缺乏关爱、缺乏沟通,这也可能是卡夫卡的创作意图。希望骑桶者的困境不要发生在同学们身上,这需要同学们努力营造一种怎样的人际交往环境呢?

  明确:人与人之间真诚沟通,互相关爱的和谐的人际交往环境。

  三、虚构分析

  小说中,骑桶者的飞翔明显是虚构的,但是小说传达的情感思想具有普遍性,是真实的,作者是如何将两者有机结合,实现“虚构中的真实”的呢?

  明确:小说中“我”的飞翔,老板娘用围裙把“我”扇走,“我”浮生到冰山区域,不复再见,这些情节是虚构的。“我”的处境,老板伏案写字,老板娘织毛衣,老板和老板娘的对话,这些都是现实生活场景。这些现实生活场景让“我”的飞翔也显得像现实中发生的一样合情合理。虚构嵌入现实,就和现实浑然一体了。

  小说还展现了“我”的心灵的真实。小说开头写“我”家里没有煤时,“我”眼中的景物都带上了悲凉的色彩。“火炉里透出寒气,屋子里充满了严寒;窗外的树僵立在白霜中;天空犹如一块银色的盾牌,挡住了向他求救的人。我必须有煤!我不能冻死!我的身后是冰冷的炉子,面前是冰冷的天空。”这都展现了“我”内心的悲凉。“我”骑着桶只是在空中呼喊,不敢冲进店里,展现了“我”害怕和老板娘正面接触,害怕看到老板娘鄙夷神色的畏缩自卑心理。老板娘没有借给“我”煤时,“我”喊着“你这个坏女人”,表现了“我”对老板娘的憎恨。小说借助飞翔这一虚构情节真实地展现了“我”心灵的真实。心灵的真实才是最重要的真实,也是更为深刻的真实。

  四、改写小说结尾

  下面我们通过改写小说结尾,再来体会一下《骑桶者》虚构的魅力。假设老板娘走上地窖后发现了骑着桶飞翔的“我”,那么故事会怎样发展呢?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共同改写小说结局,然后派一位代表用几句话简述你们组的改写方案,同时说说为什么要这样改写。

  五、板书设计

  骑桶者

  骑桶者的角度:

  表面原因:无煤天冷,“飞”比“走”快

  深层原因:自尊心强,畏惧交流

  卡夫卡的角度:

  拎桶走去,作品内涵单一

  人民生活艰难,社会冷酷

  骑桶飞翔,作品内涵丰富

  “我”物质困乏

  “我”畏缩自卑

  缺乏关爱、缺乏沟通

  真诚沟通、互相关爱

【骑桶者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尼尔斯骑鹅历险记》教学设计10-06

课文《生物入侵者》教学设计10-10

生物入侵者教学设计方案10-10

骑牛比赛教学反思04-22

增加垃圾桶请示09-29

生物入侵者教学反思01-10

《南辕北辙》教学设计10-13

燕子教学设计10-13

《北京》教学设计10-13

《山村》教学设计1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