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范文网>教学资料>教学设计>教育叙事与教学案例写作指导

教育叙事与教学案例写作指导

时间:2023-02-04 02:47:00 教学设计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教育叙事与教学案例写作指导

教育叙事与教学案例写作指导1

  一、对课堂教学的基本认识

教育叙事与教学案例写作指导

  1、教无定法,课有共性。所谓无定法,是指课堂教学总是随着教学内容、学情变化、时空环境不断发生着改变,从这个角度讲,课堂教学不可复制,是对的。因为“教无定法”,所以课堂教学是不可评价、变幻莫测的,这就陷入了神秘论与不可知论,是不可取的。因为课有共性。

  2、课堂教学是科学。无论什么课堂,它总是围绕着学生成长,教师、教材、学生、媒介、环境各要素的有机组合,组合越优化,课堂越高效。所以,课堂教学有基本的原则与规律。从这个意义上讲,课堂教学是科学。(这也解决了不同学科间听评课的障碍,而跨学科听课是不可少的,尤其作为业务领导与骨干,要懂得如何抓住课堂教学共性的东西,再结合语数外、政史地、理化生、音体美的学科特点去听评课)

  3、课堂教学是艺术。课堂教学总是充满遗憾,不管多么成功的课堂总是有继续提升、完善的空间,没有最好,只有更好。这是所有艺术创作的共性。精彩生动的课堂,总是能给人强烈的感染,学习的过程如沐春风,给人以美的享受。所以,教学是艺术。

  二、一堂好课有没有基本的评价标准?

  1、一堂好课没有绝对的标准,但有基本的要求。

  2、叶澜教授对“好课”的理解:a,有意义;b,有效率;c,生成性;d,常态性;e,有待完善。

  3、我对“好课”的描述:一堂好课应该是朴素的、高效的、生动的。

  朴素:

  △陶行知讲:“千教万教,教人求真”,课堂教学是师生一道共同追求真(正确的、科学的)善(高尚的、充满爱的)美(赏心悦目、有情趣的)的过程,这一本质是非常简单的,在不影响教学效果的前提下,越简单的教学才是越有效的教学。简单的就是朴素的。

  △课堂终归是常态的,不是总做给人看的,如同家常便饭、居家打扮,没有刻意的表演与矫情,不做作,不花哨,从来没有尽如人意,没有彩排的课堂才能体现生成性,真实的就是朴素的'。

  △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是恰当的,不能造成对辅助教学手段的过度依赖,该实验时实验,该运用视频时运用视频,过多过滥的使用看来眼花缭乱,实际喧宾夺主。(语文课中配以切合文意的图片、视频、音乐,能够渲染出生动形象的意境,认读生字、组词说话也离不开多媒体就很牵强;数学课中多媒体对平移、对称、旋转等内容的教学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加减乘除的运算就没有板书来得更直接有效。结合语文课堂实际)

  高效:

  △效果的好坏高低,是以教学目标的达成度来衡量的。

  △从经济学意义上说,花5分钟就能达成目标比在同等条件下花10分钟才能达成目标更高效,这也是我们评判一位老师教学水平高低最直观的指标。

  △最大限度的实现所有学生都得到发展,通过一节课的学习都有收获、有进步,无论他们的基础如何,无论是知识的学习、技能的培养还是情感的感染熏陶,这才是高效课堂的真正含义。(结合语文课堂)

  △在学生能够消化吸收的前提下尽可能地实现课堂的大容量,让学生学到更多更好的知识。

  生动:

  △生动的课堂总有贯穿始终的师生互动。学习的过程是一个师生、生生交流的过程,总是离不开引导、提问、质疑、讨论等双边、多边活动。课堂是灵动的,而不是死水一潭。

  △生动的课堂总是充满智慧的启迪。注重掌握知识的过程、让学生学会学习是新的课程要求里最核心的的要求。激发兴趣,引导思维,质疑释疑,发现规律,得出结论,整个教学过程虽然有张有弛,最精彩的莫过于学生的自我探究与思想碰撞中擦出智慧的火花。

  △生动的课堂总能产生情感的共鸣。老师讲得枯噪乏味,学生听得昏昏欲睡,这就是很多传统课堂的“灌输”,没有情感的共鸣。学生随教学内容同悲同喜,师生因对方的精彩互相感染,老师总是充满激情,学生听得两眼放光,冷不丁还冒出些预料之外的想法与收获,这样的课堂才是生动的,才有生命的张力。

  (有了上面的共识,怎样听评课也就有了大概的出发点与落脚点,下面的内容侧重在技术层面。)

  三、怎样听课

  1、听课是最有实效的专业学习,如同武术中的散打,最具实效性。无论优秀的课堂还是普通的课堂,总能起到“取长避短”的作用。

  2、听课前必须有认真的准备:通过听课达到什么目的,对教材的了解,对整个课堂结构的了解。

  3、老师听课首先要有和学生一样的身份,和授课老师一起学习知识,这样能学会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教学,这比听懂一节课的内容更重要。

  4、除了学习学科知识,更重要的是学习课堂教学的观念与技术,因此要“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尽可能把所有的课堂信息“收入囊中”。老师在板书,学生在干什么;小组合作学习,每个人参与的程度;提出问题后,大家不同的反应,等等。

  5、筛选信息。一个经验丰富的听课者总能从若干信息中快速找出对自己最有意义的信息,如情境设置的巧妙处,经验与新知的衔接过渡,教学环节间的转换,课堂上的随机应变等。

  6、勤于笔记。听课笔记应近乎课堂实录,至少应记录下:主要的教学环节,这是课堂的框架;关键知识点的教学全过程,包括老师的讲解要点,学生的质疑,采取了怎样的方法合作学习与课堂展示,主要知识点的归纳总结等;自己的感受与评价。

  7、注意听课礼仪。进入教室就是“学生”,尊重授课老师;做好学生的表率,你是“来宾”,当好客人;主动参与课堂讨论而不是评论。

  四、怎样评课

  1、评课是一位老师除课堂教学外教学水平的最直观体现。

  2、评课作为常规教研的有效形式,是不可少的。

  3、怎样评课:

  △懂得欣赏。每堂课都有闪光点,或者表现在老师,或者表现在学生。能够说出一堂课的到底好在哪儿,有时甚至超出了授课老师自己的设计初衷。

  △学会诊断。课堂如有处理不当,病因在哪?如没有完成教学目标,是教材把握的问题,还是没有切合学生设计?是教法选择的问题,还是课堂结构没处理好?

  △给出建议。相同的内容有不同的上法,如何做得更好。

  4、针对有效课堂的常用评价指标:

  △学生学习的自主性:预习效果看独学阶段的自主学习,小组合作看没有老师指导下的自主探究,课堂展示如何用恰当的方式展示理解知识的过程并展现出自我与小组的风采。

  △掌握知识的过程性:基础性知识(经验、相关链接)如何准备,如何找到新旧知识的连接点,如何把自己的想法表达清楚,小组学习怎样分工合作,等等。

  △教学目标的达成度:既有各个教学环节的分解目标,又有本节课的整体目标,还有学年目标在本节课的体现。

  △课堂的组织与技巧:课堂各环节的组织架构,关节点上的语言组织,适时调控课堂节奏,前台后台的时机把握,小组展示中的适时评价与穿针引线,等等。

  5、避免空洞的套话式评课:“本堂课重点突出,难点突破,教法合理,德育渗透······”,万能膏药,没有错话,全是废话,没有实际内容,应该避免。

  6、评课也要讲礼仪:

  △尊重是前提。

  △实事求是,不虚伪地拔高,不恶意地贬低,既要利己,也要利人。

  △有准备地发言。

  五、听评课始终应围绕一个目标:达成教学目标

  1、教学目标是成功完成听评课的核心:做什么,怎么做,做得怎样。

  2、正确理解“三维目标”。

  △“三维目标”首先是课程目标,只有细化到本节课的目标才是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目标是另外两维目标(知识与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达成的中介与途径。

  △体现在课堂教学中,应以知识与能力目标为主线,在知识的传递中渗透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并将能力的培养充分体现在学习探究的过程与方法中。在教案中,“过程与方法”可以不单独罗列。

教育叙事与教学案例写作指导2

  (一)什么是教育叙事

  教育叙事是以叙事、讲故事的形式记录在自己的教育实践、教育生活中发生的各种真实鲜活的教育事件和发人深省的动人故事,表述自己在实践过程中的亲身经历、内心体验和对教育的理解感悟。“叙”就是叙述,“事”就是故事。教育叙事其实是一种叙事化的教育反思。

  教育叙事应定位在接近教育现实中所发生的各种真相。通过教育叙事可以看到各式各样的人物、思想与行动,看到这些真实事件背后的复杂意义。总之,写教育叙事实为了让教育回归生活本身,让教师在教育生活中领悟教育的力量,使自己的教育实践具有自己独特的理论和实践的生命力。这也是教育叙事研究确切的追求。

  写好教育叙事不仅需要深入了解某一个教育实践现象,还要有足够的理论视角。只有这样,在叙事的过程中,才知道如何组织事件。才知道事件组织起来后能够表达什么样的理论主题。写好教育叙事还与我们教师是否有明确的追求有关。如果有了明确的追求,又有不断反思的精神并确实是想追问自己,当教师这些年来到底都做了些什么,在从事教育的过程中坚持过什么样的良知与信念,有过什么样的痛苦与喜悦,总之,一旦教师想要认真地审查自己的教育生活,那么无疑就能够写出高质量的教育叙事。如果只是为了完成什么上面布置的任务,或为了其他名利,是不可能写出高质量的教育叙事。

  (二)教育叙事的特点

  (1)真实性。教育叙事研究所叙述的是来自已经发生过的教育事件,是真实可信的教育故事,不是设计的事件。因此,教师平时要善于捕捉这些教育故事的“源文件”,只有“原汁原味”的教育事件才有特定的意义。

  (2)人物性。在教育叙事中,叙述者既是说故事的人,也是他们自己故事里或别人故事中的角色。叙述者将自己放到故事中,用自己的视觉去观察和体验,对事件中的某个角色(学生等)做出较为科学与合理的行为和心理的“假想”,从而使故事的人物角色“更饱满”。

  (3)情节性。叙事谈论的是特别的人和特别的冲突、问题或使生活变得复杂的任何东西,所以叙事不是记流水账,而是记述有情节、有意义的相对完整的故事。通常有与所叙述的教育事件相关的具体人物、事件发展的情节。

  (4)可读性。阅读者可以从叙事报告的故事情节中看到教学影像,清楚的把握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并用内省、比较的方法去解释报告中的问题解决。这种影像化的故事情节提供给阅读者身临其境的感受,对于教育者而言,这种感受对教学观念、方法的改进影响会更具体,更深入,因为我们知道,具体经验对于学习是非常重要的一个因素。

  (5)感悟性。教育叙事研究获得某种教育理论或教育信念的方式是归纳而不是演绎。也就是说,教育理论是从过去的具体教育事件及其情节中归纳出来的。

  (三)教育叙事的基本内容框架

  1、问题产生的背景。背景是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起因,但不必须面面俱到,关键在于说明故事发生有何特别原因和条件。

  2、问题情境描叙。每个教育叙事都必须有一个鲜明问题或矛盾。不能杜撰,但可以对实际情节进行选择,目的凸现焦点。要有细节的描写,描写生动,引人入胜。描写一般采取叙议结合,即描叙+分析,描叙夹分析。

  3、问题解决结果或效果的描述。

  主要内容结构:背景、问题、细节、结果。

  (四)优秀教育叙事的标准

  丁刚教授曾经对好的教育叙事给出过最高标准,他说:如果叙事可以达到这样的境界,即不仅在讲述某个人物的教育生活故事的过程中揭示了一系列复杂的教育场景与行为关系,而且“照亮”了某个人物在此教育场景中的“心灵颤动”,可以给读者一种精神震撼,那么这就是非常好的叙事了。在此我们就给出个一般标准吧,好的叙事=生动的故事+精彩的内心活动。具体可分解为以下几项:

  1、事件真实。

  2、描述的情境有意义,抒发独到思考。

  3、叙述清晰, 细节描写生动,揭示人物的心理,细腻刻画冲突情节。

  4、叙述的问题对他人有思考价值和启发意义。

  (五)写教育叙事的要求

  1、“教育叙事”必须基于真实的课堂教学实践。对真实的课堂教学实践可以做某种技术性调整或修补,但不能虚构。

  2、每个“教育叙事”必须蕴涵一个或几个教学事件,即教学过程中出现的某一个有意义的“教学问题”或发生的某一种意外的”教学冲突”。

  3、由于它是对具体的教学事件的叙述,因此要有一定的情节性和可读性。叙述要有一个从开始到结束的完整情节,突出戏剧性冲突,有人物的语言、内心活动,要揭示故事中人物的内心世界,不是记流水账。叙述要具体、生动,讲究文笔的清新优美。不应该是对活动的笼统描述,也不是抽象化、概括化说明,应具体。它不同于教学之前的'“教学设计方案”(或“教案”),也不同于教学之后的“教学实录”(或“课堂实录”)。没有人物的内心活动。

  4、每个“教育叙事”所叙述的教学事件必须具有一定的典型性,蕴含一定的教学理念、教学思想,具有一定的启迪作用。

  5、要有问题性,不是简单地把一天的事情原原本本记录下来,这样做没有意义。而应该是捕捉教育教学活动中出现的问题。如有意义的教学问题、教学冲突,反映以自己的方式化解教学事件之后获得的某种教学效果,也可以反映教师忽视了教学事件之后导致的某种教学遗憾。要有解决问题的过程、采取的方法措施与效果

  6、“教育叙事”的写作方式以“叙述”为主,夹述夹议。这种”叙述”可以是上课的教师本人在反思课堂教学的基础上以第一人称的语气撰写的”教学事件”。要尽可能地”描写”教师自己在教学事件发生时的“心理”状态,常常用“我想……”、“我当时想……”、”事后想起来……”、“我估计……”、“我猜想……”、“以后如果遇到类似的事件,我会……”等等句子。此类心理描写实际上是将教师的个人教育理念、个人教育思想渗透在某个具体的教育事件上,体现了教师在“反思”某个具体的教育事件时显露出自己的教育理念以及个人教育思想。

  7、一份完整的教育叙事必须有一个照亮整个文章的“问题”。这个“问题”常常是一个教学理论中已经在谈起、讨论的问题,这个”“问题”是所叙述的教学事件中产生、蕴含着的,而不是将某个理论问题作为一个“帽子”,然后选择几个教学案例作为例证。

  (六)如何写好教育叙事

  1、经常有意识地随时收集让你感到有趣或震撼的教育教学事件资料或存在新问题的教育事件资料。收集的资料可以是你个人经历或别人经历的;可以是课堂上的,也可以是课外的,可以是对学生教育方面的,也可以是在学校活动、学习工作中自己发展中遇到的事。

  2、采取多种方法收集教育教学事件资料。如记日记、写教学日志、做听课观察记录、与观察对象开放式的访谈。日记可提供个人对即时事件的描写、感受。

  日志可提供对事件的回顾,如发生的过程、处理的方法、反思和评价。

  事件观察记录既可以由研究者自己进行观察时撰写或拍摄录相,也可以由研究者草拟思路,由参与者撰写或拍摄录相。事件观察记录主要纪录了,教学情景的发展变化,当事人的态度、情绪与行为反应,学生的反应和学习的结果。课观察记录可提供描述性记录、理论备忘录(由观察而联想到的相关理论观点)、观点摘录、一己之见和推论等。

  与观察对象开放式的访谈,可通过与参与者的对话,了解参与者的内心世界,深入揭示许多关于他个人思想的知识和社会背景方面的信息。

  3、注意收集与教育教学相关的背景资料。如与所叙事相关的日期、作者、任务、背景事件、政策、观点氛围等信息,这对于研究者对叙事背景和阐述具有重要意义。图片资料与反映事件结果的实物和文字资料。与所叙事主题或问题有关的理论资料。

  4、注意思考和寻找身边平常事件中蕴含的规律、问题、新观念和真理,善于发现教育教学活动中出现的新问题,并不断地对与问题有关的因素进行观察,进行理论学习和理性思考。

  5、注意对资料的整理和分析。每经过一段时间,就要对收集来的所有故事和叙事素材进行比较,分析每个故事的主题,然后将这些互不相同的主题重组成一个完整的事件发展过程。

  6、写作时,首先要能够提出问题,明确你所研究和希望表述的问题。其次,要按问题的产生—问题解决的过程---解决的结果这一主线,将问题细化,把问题清晰地表达出来。第三,要对不同类型的关键事件(成功型事件、挫折型事件、启发型事件、感人型事件)的重点方面进行重点描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