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范文网>教学资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方案

教学设计方案

时间:2022-09-20 22:21:11 教学设计 我要投稿

【精华】教学设计方案模板集合5篇

  为了确保工作或事情顺利进行,就需要我们事先制定方案,一份好的方案一定会注重受众的参与性及互动性。制定方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教学设计方案6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精华】教学设计方案模板集合5篇

教学设计方案 篇1

  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在课堂,课堂教学质量的`高低取决于课堂教学设计。

  为了提高广大小学数学教师的课堂教学设计能力,同时也给广大小学数学教师提供一个展示能力的机会,由教育部西南大学基础教育课程研究中心和北碚区教师进修学院联合组织了新课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设计大赛。北碚区的每个直属学校和镇教育中心均参加了此次大赛,并得到了广大数学教师的踊跃参与,共收到181份教学设计。经过评委的认真评选,评出了一等奖35名,二等

  将42名,三等奖59名。

教学设计方案 篇2

  教材内容:《秋天的怀念》一课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第九册第三组中的一篇课文。(用一课时完成教学任务)课文讲述了一位重病缠身的母亲,体贴入微地照顾双腿瘫痪的儿子,鼓励儿子要好好儿活下去的故事,歌颂了伟大而无私的母爱。作者借助对几件小事细致地描写,表达了母子之间的似海情深。

  教材分析:《秋天的怀念》这是一篇略读课文,内容比较简单,文字比较浅显,易于引起学生的兴趣,适于学生独立阅读和理解。选编这篇课文,一是让学生受到伟大母爱的熏陶,接受一次爱的教育;二是提高学生的自读能力。

  学生分析:本班学生学习态度端正,已具有一定的独立阅读和自主学习的能力。在合作学习中能够认真倾听别人的意见,能够准确表达自己的观点。有的同学具有较高的朗读水平,但个别学生虽然能够正确流利的朗读,但缺乏感情。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较强,思维比较活跃,能主动探索新知。

  设计理念:《语文课程标准》在“总目标”中指出:学生应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学会多种阅读方法……受到高尚情操的熏陶。《秋天的怀念》一课语言通俗,但蕴含于字里行间的感情,深沉而热烈。根据本单元教材特点及本课特点,针对学生的阅读水平,设计“在速读中整体感知,在品读中感悟感动”的课堂教学,让学生在自己的情感朗读中,受到伟大母爱的熏陶感染。在教学这篇课文时,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鼓励学生采用适合自己的方法学习,围绕课文的重点、难点:借助阅读提示引导学生读书、思考、讨论、交流。在交流评价中变单为多向,让学生都动起来,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在互补互促中共同提高。

  设计特色:朗读中感悟、感动。

  教学目标:

  1、 理解课文内容,学习抓住课文主要内容体会思想感情的方法。

  2、 指导学生通过自学讨论,自己读懂课文,培养学生自学能力;训练学生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能力,培养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能力和深入理解课文内容的能力。

  3、 通过了解母亲对“我”的关心照顾,使学生受到伟大母爱的熏陶感染。深刻体会“我”对母亲深深的愧疚、热爱、怀念之情。

  教学重点难点:通过读课文,体会伟大的母爱,受到爱的教育。

  教具、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史铁生的《合欢树》中的一段文字,菊花图片。)磁带《思乡曲》

  教学设计过程:

  一、 激情导入,激发情感

  1、 激情导入(课件出示)

  “我坐在小公园安静的树林里,闭上眼睛,想,上帝为什么早早地召母亲回去呢?很久很久,迷迷糊糊的我听见回答:‘她心里太苦了,上帝看她受不住了,就召她回去了。’我似乎得到了一点安慰,睁开眼睛,看见风正从树林里穿过。”

  ------------史铁生《合欢树》

  (由教材引出作者的其他作品,能激发学生读课外书的兴趣,把课内知识与课外知识相结合,使学生能“走进文本”也能“走出文本” )

  学生自读后发言。

  (有的学生说母亲在世的时候活得太苦,有的同学说他读出了作者对母亲深深的思念之情。)

  师:在作者的好多文章中都表达了对母亲的深切怀念和愧疚之情。像《合欢树》、《我与地坛》、《有关庙的回忆》、《秋天的怀念》等。今天我们就写作者一起重温那份伟大而无私的母爱,去感受儿子对母亲深深的怀念之情。

  板书:“秋天的怀念”

  齐读课题。

  2、 激发情感

  教师配乐《思乡曲》诵读课文4—6段(她出去了,就再也没有回来……别人告诉我,她昏迷前的最后一句话:我那个生病的儿子,还有那个未成年的女儿……)

  (配乐为了渲染气氛,在《思乡曲》低回哀婉、如泣如诉的乐曲声中,教师饱含深情的诵读牢牢抓住了学生的心弦,学生的情感受到感染,阅读的兴趣被调动起来,为后文的学习做了铺垫。)

  二、 速读梳理,整体感知

  1、 整体式默读。思考:课文主要写了什么?你觉得课文中母亲是一个怎样的人?(让学生对课文整体有一个初步的了解,为下面的理解作铺垫。)

  2、 寻读式速读。想一想:课文写了母亲关心我的哪几件事?你体会到作者什么样的感情?

  (以上问题学生在独立阅读中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得到各种各样的答案,以此来培养学生整体把握课文的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在这一环节中安排了两种阅读方法,整体式默读和寻读式速读,目的是为了在以后的学习中学生能够根据实际情况有选择的运用不同的读书方法。)

  三、 品读感悟,沟通感情

  (在学生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让学生分四人小组合作学习,抓住母亲关心我的四件事,找出重点词句品读,说说自己最感动的地方,并说说感动的原因。学生交流时教师要参与到小组活动中,一是对学生进行有效指导,二是把握学生的思想动态,这样在全班交流时就能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讨论后学生汇报所得,汇报时教师的引导、点拨是非常重要的。教师还要相机指导朗读。)

  1、 我发脾气时,母亲抚慰我。

  (1) 感悟:哪些语句最让你感动?说说为什么?

  (这一部分要引导学生抓住对母亲神态,动作的描写,体会母亲抚慰我时的细致入微和体贴周到。如,我发脾气时,妈妈为了让我尽情的发泄而悄悄地躲出去,她躲出去以后对我还是不放心,所以就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注意着我。当我自暴自弃狠命地捶打双腿时,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母亲扑灭的是儿子想死的心,抓住的是儿子活下去的`信念。眼圈红红的,说明母亲哭过,“我”的一举一动,母亲看在眼里,疼在心上。我的做法给母亲带来了巨大的痛苦,母亲难过之后,哭过之后,她还要安慰我,鼓励我好好儿活,这一系列的动作、神态的词足以看出母亲对儿子那种无微不至的关怀,那种伟大无私的母爱。让学生抓住作者对母亲语言的描写“咱娘俩好好儿活,好好儿活……”体会母亲对儿子深深的爱。)

  (2) 朗读:(在这里,指导学生读我“暴怒无常”的句子时,要读出暴怒、绝望的语气,如,望着望着天上北归的雁阵,我会突然把面前的玻璃砸碎;听着收音机里甜美的歌声,我会猛地把手边的东西摔向四周的墙壁。动词“摔、砸、大声地喊、捶打”等词要重读体会做着极度绝望的心情。读描写母亲的句子时应读出母亲对儿子的心疼和无奈。如“咱娘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

  2、 母亲为了“我”隐瞒病情。(当我心情不好,乱发脾气时,母亲的病已经到了晚期,她的痛,她的苦又能向谁说呢?她只能自己忍受着病痛的折磨,整宿整宿,翻来覆去地睡不着觉。母亲不仅要忍受着自己的病痛,还要忍受着儿子的病痛给自己造成的心理上的痛苦,母亲活得太苦了,太累了。她之所以能忍,就是因为一个“爱”字,对儿子深深的爱。着重引导学生重读“整宿整宿,翻来覆去”等词,体会母亲的坚强与无私。)

  3、 母亲央求“我”看花。(汇报时引导学生抓住几个关键词“央求、喜出望外、高兴、絮絮叨叨、敏感”来体会母亲情感的变化,从而体会母亲深沉而无私的爱。朗读时随母亲心情的变化语速时而缓慢,读出央求的语气,如“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时而欢快读出如释重负,充满希望的语气,如,“你要是愿意,就明天吧。”结尾时欢快的语调戛然而止。因为当母亲说到“还记得那回带你去北海吗?你偏说杨树花是毛毛虫,跑着,一脚踩扁一个”她忽然不说了,对于“跑”和“踩”一类的字眼,她比儿子还要敏感。她认为自己太粗心了,说错了话,感到对儿子很愧疚,在心里不断的自责。再朗读中幻化出母亲因失言而重陷痛苦的现实与无奈中的画面。可见她在儿子面前时时处处都是那么小心翼翼,恐怕儿子会不高兴。)

  过渡(母亲想陪我看见菊花的愿望还没有实现就离开了作者。)

  4、 母亲的临终嘱托。(引导学生在品读中想象母亲生命垂危时对两个孩子的无限牵挂。朗读“我那个生病的儿子,还有那个未成年的年女儿”时要用缓慢的语速,低沉的语调勾画出一个面容憔悴,为儿子付出全部,自己却病的大口大口吐血,临终前却依然牵挂着自己的孩子的普通却伟大 的母亲形象。)

  (品读感悟沟通情感这一环节的设计,始终围绕“母爱”这一主题让学生谈感受、朗读。这样语言和思维,朗读和感受就有机的结合起来了。学生的多种能力得到了培养。让学生在品读中感悟,再感悟中品读,这样学生对母亲那伟大、无私、坚强的形象就有了深刻的了解。)

  5、 秋天赏菊,怀念母亲。(课件出示菊花图片)

  让学生一边欣赏菊花图片一边回想母亲关心我的四件小事,与作者一起赏菊一起感受那份深深的怀念。

  “又是秋天,妹妹推着我去北海看了菊花。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泼泼洒洒,秋风中正开的烂漫。”

  最后一段学生自读自悟。

  学生汇报自己的独特感受。

  文章结尾段作者寓浓浓的思母之情于开放的菊花之中,菊花依旧,慈母却不在,睹物思亲,怎不伤怀?想起母亲的鼓励与期望,怎不令人泪下?

  师总结:(在那看菊花的世界里,作者懂得了母亲的话“要好好儿活”的真正含义,找到了属于自己的人生之路。“好好儿活”这句话不仅是母亲送给她两个孩子的最好礼物,同时也是送给我们每个人的最好礼物,值得我们去品味去思索。人生的道路是漫长而崎岖的,不管是现在的我们,还是将来的我们,不管遇到多大的困难,多大的挫折我们都要好好儿活,活出自我的尊严,活出自我的价值,做一个生活的强者。)

  四、 配乐朗诵,情感升华。

  在学生情感与作者情感产生共鸣之时,教师播放《思想曲》,学生和着乐曲朗读全文。(那字字真情,句句思念在乐曲的烘托下,学生在自己的朗读中感受到作者汩汩涌涌出的思母之情,从而达到陶冶情操,熏陶情感的教学目的。)

  五、 口语表达,放飞思想。

  此时,为学生更好的抒发情感表达对母亲的深切怀念,我设计了一段口语表达:假如清明节到了,作者面对母亲的遗像,会说些什么呢?(说的过程就是学生思想成长的过程,是与作者情感产生共鸣的过程。这不仅能使学生更深入的了解作者的内心感受,还能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和想象能力。)

  六、 笔尖升情,以情激情。

  再学完本课之后,学生肯定被文中伟大的母爱所感动,在此基础上,教师巧妙的以情激情,让学生写一写自己的母亲,歌颂一下伟大而无私的母爱。可以写一段话,可以写一首诗,真正点燃学生爱的情感。(通过这一环节的设计,使文道得到统一。)

  七、同唱歌曲《世上只有妈妈好》献给天下所有的母亲,结束课文。

教学设计方案 篇3

  教学设想:

  《雪地里的小画家》是《国标本(人教)语文》一年级上册中的第17课,这是一篇融趣味性、知识性于一体的韵文。在教学中,我尊重学生需要,创设情境,利用留白,营造民主平等的学习氛围,让学生积极参与,合作互动,变接受掌握为探究、体验、发现,充分培养学生的语感,以此来积累语言、发展语言。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游戏铺垫:

  1、游戏:在白纸上画自己的手印,想象说话:我的手印像……

  2、分小组比较各人手印的不同,组长汇报比较结果。

  3、小结:我们要学会观察比较,善于发现生活中不同的美。

  二、导入新课,对题质疑:

  1、谈话过渡:下面让我们一起去发现雪地里的.小画家给我们带来的美。

  2、读题质疑:读了课题,你最想知道什么?择要板书:谁?画?

  三、初读感知,自学生字:

  1、自读课文,划出生字自学。

  2、小组交流学习字音、字形的方法。

  3、汇报检查:刚才的合作学习中你做了些什么?

  四、再读理解,体会语感:

  1、自由读文,思考上述两个问题。

  2、把答案轻轻地告诉同桌,并指名说说你的同桌是怎么说的。

  3、贴动物图,理解“一群”,扩充积累“三五成群”。

  4、贴动物脚印图,完成课后连线作业,一生板演。

  5、课件演示动物画画,说说“我看见了……”

  6、自由体会朗读课文,把你认为读得最好的句子展示读给大家听听,并说说你是用怎样的语气读的?为什么?(适时出现下雪动画)

  7、感情朗读背诵课文。

  五、质疑补白,想象说话:

  学了这篇课文,你还有什么想说的或不明白的?随机插入:

  ①拓展说话:行人画小船,长蛇画绳子……

  ②理解“睡着”,用其它动物名称替下青蛙问一问、答一答,并积累词语“冬眠”。

  六、拓展阅读,发展语言:

  1、出示《脚印》读一读,说说你又发现了什么?

  2、仿照《脚印》口头改编“小鸭画枫叶,小马画月牙……”

  七、成功体验,愉悦心情:

  自豪地说说这堂课你又学到了什么?心情怎样?

  八、布置作业,提升练习:

  1、书写指导。

  2、回家后把改编的儿歌用文字或拼音写下来。

教学设计方案 篇4

  一、拓展习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三、理解感悟

  1、指名分小节读课文,其他学生进行评价。

  2、请生自由读第一小节(可以边读边看图)找一找文中都描写了那些景物

  师小结:这是我们在北海公园的湖面上荡起双桨,小船儿轻轻的地推开波浪,周围是白塔、绿树、红墙构成的美丽景色。此时我们的心情怎样?(学生自由说一说,然后朗读体会)

  3.小组合作学习二、三小节(在小组里说一说本小节的内容,议一议该怎样读,读一读,评一评)

  4.汇报交流

  (导入)阳光明媚,我们在湖面上荡起双桨周围是白塔、绿树、红墙构成的美丽景色,我们荡舟水面,尽情欢乐,这样的童年生活幸福吗?是“谁给我们安排下幸福的生活?”

  小组讨论汇报,师引导学生体会我们幸福生活的,渗透学生爱党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过渡)是啊!正是有了我们伟大的祖国和伟大的中国共产党,我们才有了这么幸福快乐的童年。

  四、开展竞赛 激发兴趣

  让学生带着愉快的心情开展朗读比赛,可采用个人或小组的形式,以此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五、美读课文 升华感情

  1、朗读表演

  师:在朗读比赛中,你们用最美的声音读出了优美的诗歌,我想如果加上自己喜欢的动作,进行表演朗读,相信你们一定会更快乐!试一试吧!

  2、学生自由表演朗读2、请学生上台表演,在他们表演的过程中其他学生给予配音,最后进行评价。

  3、指导背诵

  师:那么优美的诗歌,那么幸福的童年生活,大家想不想把它记在心里,作为一个永久的美丽的回忆呢?试一试背一背吧!

  (1)师生比赛背诵诗歌,看谁背的快记的`牢。

  (2)师生分别进行配乐背诵并请其他学生进行评价。

  (3)全班同学配乐齐背诗歌,没有背过的同学可以看书读。

  4、学唱歌曲

  (1)播放(《让我们荡起双浆》的歌曲及动画)请学生欣赏。

  (2)请会唱的同学先唱。(也可以请会唱的同学教其他同学)

  (3)学生跟录音机唱。

  (4)师:幸福的生活是属于我们的,让我们尽情的唱起来吧!(学生配乐齐唱歌曲)

  六 、扩展想象 进行写作

  放音乐,请生闭上眼睛想象,在童年中你还度过了哪些快乐的时光。(可以用自己的话写一写,也可以照着课本写首诗歌)

  七 、记忆生字 指导书写

  (出示:在田字格里出现“桨 映 塔 墙 悄 愉 尽”。

  1、观察字形怎样写才好看。

  重点指导“桨”“愉”

  ①通过换部首让学生区分“奖 桨”“愉 偷”。

  ②“桨”的右上角是“夕”不要多写一点。

  2、生自由练习。

  3、师生评议,展示好的作品。

  4、出示“语文天地”中“抄一抄”的第一行词语(⊙倒映 环绕 飘荡 凉爽尽情),请生抄一抄(还可以请生再摘抄一部分自己喜欢的词语)

  八、 总结

  学习了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学生自由谈)

  九、作业

  (1)把这首歌唱或背给父母听。

  (2)把自己所写的童年幸福生活读给父母听。

教学设计方案 篇5

  教材分析:

  《太阳》是一篇说明文,主要介绍了有关太阳的知识和太阳与人类的关系。课文共有8个自然段,可以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在介绍太阳的特点时,运用了数字、假设、比较、比喻等方法,把太阳远、大、热三个方面的知识说得很具体、通俗,具有很强的说服力。第二部分讲太阳和人类的密切关系。

  学校及学生状况分析:

  本班学生自读自悟方面的学习能力较强,同时学生搜集信息的能力也越来越强。大部分学生喜欢阅读课外书籍,常常能在课堂上结合自己的课外知识来理解课文内容。学生也可利用学校的电脑室、本班的多媒体教室上网查找资料。根据以上情况,我感到在整个教学环节中,可借此培养学生利用现代网络搜集信息、处理信息、积累信息的能力,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将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有效地融合在一起,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是学好这篇课文的关键。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的内容,了解太阳远、大、热的特点,体会它与人类的密切关系,激发学生了解大自然、学习自然科学的兴趣。

  2、学习课文中列数字、作比较、打比方等介绍太阳的说明方法,体会运用这些说明方法的好处。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激发兴趣。

  1、出示课件,播放《后羿射日》的故事。

  2、天上的太阳到底能不能被射下来呢?引导学生交流课前查找的有关太阳的资料。

  [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开放的课堂,让学生在课前通过上网、看课外书知道的有关太阳的课外知识得到了交流。]

  3、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有关太阳的课文,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将会对太阳有更多的了解。(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

  1、自由读课文。2、通过阅读,你读懂了什么?

  3、识字检测:(1)同桌互相听读新认识的词语。(2)“开火车”。(3)“找朋友”:老师说生字,学生举字卡。

  [培养学生自读课文的能力,帮助理清文章的思路,并设计互动的平台,检测学生的识字情况。]

  三、精读课文第一部分,感悟太阳的特点。

  1、太阳公公听说我们要了解它,很高兴,特意赶来了,你们听――(课件播放:初升的太阳光芒万丈,光彩夺目的画面和太阳公公说话的录音。)“同学们,我离你们很远、很远,我很大、很大,我的温度很高、很热。听了我的自我介绍,你们了解清楚了吗?”(指名说)

  2、太阳公公没有说清楚它到底有多远、多大、多热。你们能不能扮演太阳公公作一番详细的自我介绍?

  3、自由读1~3自然段,看看课文是怎样把太阳的三个特点写清楚的,用“――”划出有关句子,并根据自己的.兴趣选一个自己最喜欢的特点进行重点学习。

  4、分组交流。

  (想学习“远”的分为一组,想学习“大”的分为一组,想学习“热”的分为一组。)

  [学生在对知识的学习上有了选择性,这样他们不仅乐意去学,还培养了学生之间相互合作的能力。]

  5、汇报。

  (1)把自己当成太阳公公向大家介绍太阳的特点。

  [用拟人手法复述课文,激发了学生说的欲望;学生在吸收课文语言的基础上,进行一定程度的再创作,这就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

  (2)结合自我介绍,做练习。(引导学生说出说明方法,体会作者用列数字和作比较、打比方的方法,说明太阳“远、大、热”的特点,写得生动、真切。)

  ①太阳离我们有(三万万里)远,到太阳上去,如果步行,日夜不停地走,差不多要走(三千五百年);就是坐飞机,也要飞(二十几年)。

  ②(一百三十万)个地球才能抵得上(一)个太阳。

  ③太阳会发光,会发热,是个(大火球)。

  ④太阳的温度很高,表面温度有(六千)度,中心温度是表面温度的(三千)倍。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在阅读中去寻找答案。]

  四、品读欣赏第二部分,体会太阳与人类的密切关系

  1、虽然太阳离我们很远,但是和我们人类的关系非常密切。请同学们用心读一读课文,找出最能表现太阳与与人类关系密切的一句话。(学生练读、汇报读)

  2、这只是作者的总体感受,那课文又是怎样具体写出太阳与人类关系的呢?请同学们读一读4―7自然段。看看你读懂了什么?(学生自由读书,鼓励动笔划重点句,写批注)

  3、四人小组交流。

  4、全班交流。

  先用上“太阳与人类有密切的关系”来简单概括,再选择“有了太阳……”,“如果没有太阳……就……”,“因为……”等句式汇报。

  5、指导有感情地读句子,突出太阳与人类密切的关系。

  6、现在同学们已经成为研究太阳与人类关系的专家啦,我现在是一名记者,想采访一下你们了解太阳与人类的关系,谁愿意接受采访?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学生充分自学讨论的基础上,让学生挑自己最感兴趣的、感触最深的进行全班交流,使学生学习兴趣浓,学习积极性高,学习效果好。]

  五、提升感悟,交流体会。

  太阳与人类有这么密切的关系,你想对太阳说些什么?

  六、练习写生字,写完后组织小组评议。

  七、自选作业:

  1、以太阳自述的形式向家长介绍今天所学。

  2、搜集有关太阳的资料,以“太阳”为主题做一张手抄报。

  教学反思:我把“以人为本,发展学生的主体性”的教学理念贯穿整个教学环节,给学生一个开放的课堂。课前让学生自己查阅有关的资料,这样不仅增加了学生的阅读量,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也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在课堂上让学生自由地读书,并将读懂的内容大胆地以“太阳公公”的身份说出来,以培养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在学习太阳的三个特点时,让学生选择一个自己喜欢的特点自主学习,并以小组合作的形式来交流自己的认识。这样不仅使学生在获得知识上有选择性,同时也培养了学生之间合作学习的能力。叶圣陶先生说:“课文无非是个例子,借以训练学生的语言能力。”《太阳》这篇课文就是教会学生如何对某一事物进行说明的很好的例子。因此,在学生学习完太阳的特点时,我认为还可以设计了一个写《月亮》的小练笔,将在阅读中学到的知识自然地迁移到“写”中去,使学生在阅读的基础上得到写的训练和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