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范文网>教学资料>教学设计>教学案例及

教学案例及

时间:2023-08-02 12:27:12 教学设计 我要投稿

教学案例及范文(通用15篇)

教学案例及范文1

  【课前点睛】

教学案例及范文(通用15篇)

  1.认识6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在反复的朗读中体会故事蕴含的道理。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小木偶的内心活动。

  4.能较合理地续编故事。

  《小木偶的故事》发表于20xx年,原题为《木偶的眼泪·外二篇》,后来入选《20xx中国年度最佳童话》,改名为《小木偶的故事》,里面包含三篇童话故事:《只有笑是远远不够的》《我不是一段普通的木头》和《我喜欢做我自己》。课文是根据《只有笑是远远不够的》改编的。

  【词语殿堂】

  龇牙咧嘴:张着嘴巴,露出牙齿。形容凶狠或者疼痛的样子。

  嘟嘟囔囔:不断地、含混地自言自语。

  漂亮美丽厉害严厉

  重要次要快乐悲伤

  【难句解析】

  老木匠说得没错,笑是很重要的。不过,要是只会笑,那可是远远不够的。

  【解析】在生活中,笑是很重要的,是非常美好的`,但生活是复杂的,除了一些高兴的事之外,还有一些伤心的事,不同的事情会引起我们不同的情感态度,要用我们的真情、用不同的方式去体验生活,面对生活。

  【段落结构】

  第一部分(第1~9自然段):老木匠做了个小木偶并为他添了一个笑嘻嘻的表情。

  第二部分(第10~21自然段):小木偶被小红狐骗了,他笑嘻嘻的表情又受到了熊的冤枉。

  第三部分(第22~29自然段):因为小木偶只有一副笑嘻嘻的表情,又受到了小兔子和老婆婆的误解。

  第四部分(第30~39自然段):女巫出现了,赋予了小木偶所有的表情。

  【课文赏读】

  童话以笑为线索展开故事情节:老木匠在小木偶的脸上添了一个笑嘻嘻的表情;小木偶因为笑嘻嘻而受冤枉,遭误解,被怀疑;直到女巫出现,赋予了他所有的表情,才让他真正获得了快乐。童话构思巧妙,让我们在同情小木偶遭遇的同时,反省自己的生活,感悟快乐的真谛。

教学案例及范文2

  一、《做情绪的主人》教学描述

  1、借助课件,突出教学主题,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导入新课。

  我打开了教学课件的第一个内容:莫扎特的《土耳其进行曲》。欢快、流畅的音乐,不断滚动的自然风光图片,抒情尽兴、轻松快意。我认为,要做情绪的主人,就要在一种良好、快乐的情绪中投入学习。

  2、创设情境,模拟演讲比赛,让学生自主探究主题。

  “做情绪的主人”这个探究主题通过一场演讲比赛完成。评委、选手、观众都各自进入角色。屏幕上二十余幅反映自然风光的照片几秒钟变换一次,作为比赛的背景,这使比赛在一种美丽又不失严肃的氛围和情境中进行,突出学生的美学熏陶。同时为了吸引同学们的注意力,我还要求做观众的同学做好记录,等比赛结束以后还要提问,对选手的表现发表自己的看法。

  3、呈现鲜活的生活素材,从而深化主题。

  “情绪是可以调节的,但是不好的情绪并不因为我们会调节它就远离我们。其实在我们的学习、生活和工作中,不良的情绪无时无处不萦绕在我们的心头。”接着我宣读了一些学生交上来的反映他们烦恼的卡片。有的学生为学习不好烦恼,有的学生为和家长沟通难烦恼,有的学生为普通话说的不好而烦恼,有的学生为自己个子矮烦恼等。

  “所以说不良的情绪是人们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重要的是我们如何面对它,如何排解它,如何让它不影响我们正常的生活。我让学生表演小品《谁的过错》。现在请同学们就这个案例展开讨论,看看它说明了什么道理。”

  同学们每四人一组进行讨论,我在各组之间走动询问和了解学生讨论的情况。讨论出乎我的意料,学生得出的结论很多。但离关键的结论还是有距离。这时我抓住时机对各个小组进行引导,这个小品对我们表达自己的情绪有什么指导意义。同学们又开始思考。我发现有的小组已经得出了关键的结论。开始小组发言了。同学们踊跃表达观点:

  听到有小组表达这个观点,我及时引导:“这个小组得出的结论就是我们要探究的第二个主题:我们在表达情绪的时候一定要注意他人的感受,喜怒哀乐,不忘关心他人”。大屏幕上显示第二个探究主题——“喜怒哀乐,不忘关心他人”。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懂得了情绪是奇妙的”我接过学生的话题,对探究的主题进行升华,“我们不仅要学会调节情绪,也要学会适时、适当的表达情绪。良好的情绪来源于我们对美丽自然的亲近和感受,来源于对美好社会的贴近和体验。良好的.情绪,可以丰富我们的情感,帮助我们培养高雅的情趣,形成高尚的情操。所以在我们的讨论结束的时候,我要给同学们送几句话。”大屏幕上显示:

  “亲近自然,感受美丽;深入社会,体验美好;以良好的情绪、丰富的情感、高雅的情趣、高尚的情操,为我们的青春添彩。”

  学生静静的听着,看着。马上就要下课了,我打开了一个从网上下载的帖子——“青春的旋律”。欢快的音乐、幽默的情境、欢快的节奏,使沉浸在严肃氛围中的学生一下兴奋了起来。

  二、教学反思

  1、反思传统的思想政治课教学,新课程要求思想品德教学要实现理念和教师角色的转变。当代德育的重点逐渐由“道德教育”转向“道德学习”,即由“培养论”转向“学习论”,强调在教师的帮助下学生自主的道德学习,引导学生认识自己、自己体验、自己践行。所以通过传统的思想政治课的教学和本节课的讲授,我们应该反思教师究竟在道德教育中扮演什么角色。基于践行都交给学生自己。而教师在教学中做好学生学习教材的组织者、引导者。正如新课程标准的“教学建议”所倡导的“积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激发道德学习的愿望”。活化教材中所蕴涵的德行精神,激发学生的道德需要焕发学生道德生命活力。

  2、多媒体技术和丰富的网络资源使教师的一些教学设计得到很好地贯彻。在构思这节课时,我想设计一些情境,突出学生积极情绪的培养,衬托教学主题,活跃课堂气氛。这些思路的实现最后还是归功于网络和多媒体技术。比如演讲背景的图片就是平时上网的时候无意搜集的,上课前调节气氛的音乐和画面也来源于网络。如何结尾,我想如果这节课要成功必须要有一个新颖的结束,既突出教学主题,又符合初中生的心理特点,还能使整个课堂教学有一个高潮。想了好多思路,总是不满意。无意之间上网,看了一个帖子——“大家一起来开心”满足了这一设计思路,搞了个拿来主义,课后学生和老师都反映不错。所以我觉得网络资源和多媒体技术使现代教学正发生着技术上的革命,作为老师一定要注意运用和把握。借助多媒体技术利用网络资源,扩大教学的容量,增强课堂的生动性,使愉快教学的理念能真正渗透到课堂,从而做到使教学既源于教材,又高于教材。

  3、新的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在探究与合作中学习,反思探究性学习、合作性学习,我认为对于探究不能将其深化,去要求学生做什么学术研究,对于合作性学习,也不能片面地将其理解为老师提问题,学生答问题。探究性学习对于初中生来说,其目标不在于向学生灌输和传授多少知识,不在于让学生对知识的深刻性理解到什么程度,而在于使学生通过探究的过程,塑造学生的完善人格,特别是要把学生的人格、态度、情感、审美、行为等素质的发展都要纳入课程目标的范畴来考虑、实施,以实现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使学生不仅能认识自然和社会,而且能认识自己,不仅使自己能主动适应社会,而且能够在社会实践中不断创新,成为社会不断发展进步的促进者。思想品德课尤其要突出这一点。

教学案例及范文3

  教学目标:

  1、经历用复式折线统计图描述数据的过程,了解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学会在方格图上用折线表示相应数量的多少和变化情况。

  2、能看懂复式折线统计图,能应用复式折线统计图的信息进行简单的分析、比较和判断,增强统计观念,提高统计能力。

  3、体会统计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增强体积活动的兴趣和与他人合作交流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了解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学会在方格图上用折线表示相应数量的多少和变化情况,增强统计观念,提高统计能力。

  教具准备:课件、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复习导入:复习单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

  二、出示目标1、经历用复式折线统计图描述数据的过程,了解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学会在方格图上用折线表示相应数量的多少和变化情况。

  2、能看懂复式折线统计图,能应用复式折线统计图的信息进行简单的分析、比较和判断,增强统计观念,提高统计能力。

  3、体会统计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增强体积活动的兴趣和与他人合作交流的意识。教学重、难点:了解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学会在方格图上用折线表示相应数量的多少和变化情况,增强统计观念,提高统计能力。

  三、独立学习

  自学提示:

  1、自学课本第1

  26、127页例2,请你在127页图中画出韩国获得金牌情况的折线图。

  2、你知道什么是复式折线统计图吗?

  3、回答127页图下四个问题。自学时间:6分钟

  四、展示讨论:3分钟

  和你的同桌探讨你的探究结果

  五、师生总结

  总结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

  六、练习7分钟

  内容:第128页“做一做”对改要求:

  细致批改,将你发现的问题在全班交流。

  七、堂清、对改2分钟

  组长检查对“做一做”的修改情况,进行指正。

  八、盘点收获

  今天,你学会了什么?你有什么缺失?

  九、统计各小组得分,表扬优秀小组。

  教学反思:

教学案例及范文4

  案例背景:

  每个孩子都是独立的个体,他们来自不同的家庭,他们在不同的家庭环境和家庭教育下成长。因此,孩子们已有的知识经验和行为习惯也都不同,而且现在的父母也比较宠爱孩子。小班刚进来的孩子受家里的影响比较大,孩子们普遍依赖性很强,又考虑孩子们入园时有一定的焦虑的情绪,因而刚开始时孩子们遇到不会做时我总是安慰他们,没关系的,不会老师会帮你的,慢慢地孩子们养成了一种依赖的心里。经常碰到一点困难就说:“老师我不会。”随之原本打算自己做的孩子听到了之后也跟着喊:“老师,我不会。”我班里的甜甜小朋友就老是那样喊。以下呈现的是她在一次活动中的表现。

  案例实录:

  在一次主题活动中,我预设了一次在马路边上添画小花和小草的活动。我要求孩子们先涂个圆圈,然后再画上花柄。应该来说活动的难度并不大。可让孩子们自己来添画时自己动手的孩子比较少,有的就眼睁睁地看着老师不动手,眼中充满了求助的眼光。突然班上甜甜小朋友喊了起来:“老师,我不会做,帮帮我吧!”于是那些原本眼睁睁看着我的孩子也跟随着喊了起来:“老师,我也不会。”看到这种情况后,我就跟甜甜说:“甜甜,试试看老师相信你会的,动动看。”看到老师没有帮她,她就大哭起来了,还很伤心。

  案例分析:

  每个孩子遇到困难时采取的方式不一样,甜甜平时就是这样喜欢喊引起老师和同伴的注意,在这次画小花、小草的活动中遇到困难时采取了喊的方式,影响了整个教学活动,当时我采用了“冷处理”的方式,用平淡的语气对孩子们说:“自己试试看吧。”使其他幼儿觉得老师是不会帮助了,于是孩子们的注意力迅速再度集中到教学活动中来,同时也暗示甜甜,遇到困难,“喊”是不能解决问题的。确实甜甜小朋友对画花、草集体教学活动的接受能力较差,注意力无法集中,我在《幼儿教育》中看到:“在培养目标一致的情况下,教师可以有变通的教学形式,方法等,可以运用个别的,小组的和集体的形式。”在此,我对甜甜采用了“一对一“的教学形式,甜甜能认真听讲并完成作业,由此可见甜甜对这天的画花内容并不是一窍不通,只是她接受信息的方式不同。当时我看到甜甜完成作业后的表情,我很有成就感,我觉得自己这一次处理的很好。但当我从贝老师那里也得知甜甜也同样存在这样的问题,我开始有点担心。

  《纲要》指出:“尊重幼儿在发展水平、能力、经验、学习方式等方面的个体差异,因人施教,努力使每一个幼儿都能获得满足和成功。”我们对甜甜采取的“一对一”教学方式对于她能有多大的帮助?我们只是解决了眼前的问题,如果甜甜以后依赖这“一对一”的教学方式,那么她到了小学,初中,高中该怎么办呢?会有多少老师能给甜甜做“一对一”的教学呢?一系列问题出现在我脑海中,我查了很多资料,在教研活动中我们也讨论了这个问题,总结出以下几点:

  一、教师要具有教育机智。

  教学活动是一个动态权变的过程,教师所面对的幼儿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个体,而教学情景又是个错综复杂、瞬息万变的过程,其中常常有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教师面对变化的幼儿和突发事件时,要能巧妙地因势利导,要善于随机应变,果断的采取措施,作出适合、稳妥的'处理。

  首先,教师对教学情景要敏感。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把握幼儿的心理,敏锐的捕捉在教学过程中发生的各种细微的变化,不能照本宣科的进行下去。其次,在教学过程中要把握好“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处理突发事件时,要做到实事求是,说话有度,分析到位,措施合理的得当,方式稳妥。第三,教学活动要灵活。教师作为教育者,不可因循守旧,墨守成规,要随时注意环境的变化,采取相应的措施。第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因势力导。教师是教育的引导者,因该正确的引导幼儿,激励幼儿,启发幼儿,而不是牵着幼儿走,强迫幼儿走。

  二、建立积极有效的师幼互动。

  首先,要形成安全、愉快、宽松的外部氛围。如果孩子在幼儿园不想、不能、不敢活动,任何正确的教育都是不可能实现的。在师幼互动中,教师不只是管理者、指挥者,更不是机械的灌输者、传授者,而是良好师幼互动环境的创造者、交往机会的提供者、积极师幼互动的组织者和幼儿发展的支持者、帮助者、指导者和促进者。其次,师生双方在师幼互动中要保持关注。任何行为如果得不到对方的注意和关注,其发挥作用的可能和余地都不会太大。第三,教师要深入、有效的参与和引导,来保证师幼互动的积极有效。

教学案例及范文5

  师简介自己:

  同学们,老师觉得你们的普通话说得非常得好,拼音肯定读得也不错。

  出示拼音:liu cheng

  你会读吗?读读看。我的名字就叫刘城。一起再读读。

  师:15课我们已经学习过了生字词,现在继续学习这一节课。

  板书:15、放小鸟

  师:看课文,听课文录音。

  师:录音读得好不好?你想不想读得一样好呢?请你自由地、大声地读读课文。

  师:课文中说谁放小鸟啦?

  生:小朋友。

  师:课文中怎么称呼这个小朋友的?看看第一小节。

  生:我。

  师:我是怎么得到这只小鸟的呢?

  学生:姑妈送给我的。

  师:请你们在课文中划出写小鸟样子的句子。

  师:谁来告诉老师?

  生:姑妈送我一只小鸟,绿色的羽毛,黄色的嘴巴,两只眼睛一闪一闪的,非常可爱。

  师:大家划的都是这一句吗?

  出示:姑妈送我一只小鸟,绿色的羽毛,黄色的嘴巴,两只眼睛一闪一闪的,非常可爱。

  师:读时要注意带颜色的词,还有两个音节。

  师:请同学们读一读。

  生朗读。

  师:读得好吗?怎么表扬他们呢?

  生鼓掌。

  师:同学们真有礼貌。

  师:哪个词形容小鸟眼睛的?指名读。读慢一点。多有神的眼睛啊,谁来把这个句子读一读?

  指名读,其他同学闭上眼睛,想想小鸟长得什么样子?

  师:能把它画出来吗?

  出示没有涂颜色的小鸟。

  师:什么样的羽毛?嘴巴?眼睛呢?谁会背这一句呢?都可以站起来背。读出它的美。

  生起立背诵。

  师:文中的我得到这么一只可爱的小鸟,是怎么对待它的呢?用文中的话说一说。我先怎么样?然后怎么样?

  生:我先把它放进笼子里,然后给它食吃,给它水喝。

  师:我喜爱这只鸟,于是把它关在笼子里,小鸟高兴吗?

  生:不高兴。

  师:从文中哪个词可以看出来呢?(一动不动)

  师:小鸟为什么会一动不动呢?小鸟妈妈看见小鸟不见了会怎么样呢?

  生:会去找它。

  师:那课文中的鸟妈妈去找了吗?你从哪些句子可以知道小鸟妈妈找来了。

  生:窗外也有一只鸟在叫唤。我想:一定是鸟妈妈找孩子来了。

  请同学读一读。

  师:小鸟为什么会叫起来?窗外有谁?

  生:鸟妈妈来了。

  师:跟着老师来读读课文的第二自然段。

  师:(看大屏幕)小鸟关在了笼子里,小鸟说:妈妈你在哪里啊?妈妈,我想你。

  音乐:《世上只有妈妈好》响起。

  师:如果关着的是你,你还能吃得下东西吗?你会想什么呢?

  生:我会很难过。

  师:为什么小鸟会很难过呢?

  生:因为它见不到妈妈了。

  生:因为它不能和他伙伴们见面了。

  生:因为它不能到树林里去了,不能自由地生活了。

  师:小鸟妈妈找来了,小鸟会说些什么?鸟妈妈会说些什么呢?

  生:妈妈,快救我出去吧。

  生:孩子,我马上就来救你。

  师:还会说什么呢?同桌两个人一人扮演小鸟,一人扮演妈妈,想想他们会说些什么呢?

  生:孩子,我喊朋友一起把你救出来。

  师:鸟妈妈把孩子救出来的心愿能实现吗?

  生:不能。

  师:是啊,小鸟妈妈多着急啊,课文中哪个词写出小鸟妈妈着急的啊?

  生:焦急。

  师:你能表演一下“焦急”这个词吗?你什么时候会焦急呢?课文中的我看到小鸟这么焦急,看在眼里,急在心里,我是怎么做的呢?

  生:我决定放小鸟。

  师:课文中哪句话告诉你的。

  出示:我看了看笼子里的小鸟,决心放它回家去。

  师:请同学读一读。

  师:我真的把它放了吗?

  生:放了。

  师:这就是课文第四自然段的内容,我们一起读一读。

  生齐读。

  师:最后,我把小鸟放了。如果你真的'有这么一只小鸟,你会怎么做?

  生:我会放了它。

  师:为什么呢?

  生:我会把它放掉,因为它在笼子里会很孤单的,

  生:我也会把它放掉,因为小鸟是人类的好朋友。(“是”字发音不准)

  师:把后面的那句话再说一遍。

  生重说了一遍,还是错了。

  师:小朋友们一起帮助他说一说,

  生齐说。

  师:同学们你们都说得很好,老师也想放飞小鸟了,谁愿意来帮助老师?

  播放录象。

  师:这里的鸟儿多自由啊,空气多新鲜,天空那么蓝。

  播放第二段录象。

  师:小鸟玩得真开心。和妈妈在一起幸福不幸福?

  生:幸福。

  师:小鸟临走时还说了什么?

  生:谢谢你。

  师:小鸟获得自由了,高兴吗?

  生:高兴。

  师:那我高不高兴?

  生:我不高兴,我担心小鸟会受到欺负,

  生:我不高兴,我担心小鸟以后会遇到危险。

  师:关的小鸟幸福还是放的小鸟幸福?

  生:放的小鸟幸福。

  师:小鸟幸福了,那我高不高兴?

  生:小鸟幸福了,我也高兴。

  师:那就让我们带着幸福的感觉读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出示最后一个自然段。

  师:老师要请男同学和女同学比赛朗读。男生先来,女孩子听一听他们有没有读出高兴的语气。

  男生朗读。

  师:女同学能不能读得更好?

  女生朗读。

  师:小鸟飞走了,我多高兴啊!现在老师要考考你们的记忆力怎么样,和老师一起回忆课文,好吗?

  师:课文中说谁得到了小鸟?小鸟是什么样子的?

  板书:我

  师:我把它养在笼子里,小鸟高兴吗?

  板书:关

  师:后来鸟妈妈来了,怎么样?

  板书:鸟妈妈

  师:我后来是怎么做的?板书:放

  师:小鸟临走时对我说了一句什么话?

  板书:谢谢你

  师:我把小鸟放了是因为爱心。

  在黑板上我和小鸟之间画了一个爱心。让我们一起说:“我爱小鸟。”

  师:动物是我们的朋友。有一个小女孩在非洲生活。

  出示:《我爱野生动物》的封面。

  出示小女孩和鸽子图。

  师:、这是老师的女儿在给鸽子喂食。

  师:让我们齐读课文。

教学案例及范文6

  教师自编多媒体课件,对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促进常规教学的发展,提高教学的效率是很有意义的。下面谈谈我自制的多媒体课件在《村居》一课教学中的运用。

  一、创设情景

  《村居》这首诗,写的是诗人居住在农村亲眼看到的景象。由于学生对古诗的语言不太熟悉,所以难以很快领略诗歌所展现的优美画面。如果此刻进行逐字逐词的讲解,课就会上得索然无味,也不利于学生的感悟和知识的积累、能力的形成。于是,我在上课伊始,设计了多媒体课件:小草长出了嫩绿的芽儿,黄莺在天上飞着,堤旁的柳树长长的枝条,轻轻地拂着地面,孩子们在放风筝诗句的朗诵随着画面同步出现。

  声音和图像的'结合给学生强烈的印象,烘托出热烈的气氛,学生不再有畏难的情绪,从而以良好的心态投入到学习中去。

  二、分步教学

  动画的整体展示,使学生积累了一定的感性认识。接着,我挖掘课件的信息资源,促进学生逐句理解诗意。

  首先展示草长莺飞二月天

  的画面,先是动画设计小草从地里长出来,然后黄莺飞过天空,这样学生就可以根据自己对画面的观察说说自己的理解。接着是拂堤杨柳醉春烟的画面,重点体现春天蒸腾起的烟雾,帮助学生理解醉字的含义。第三句由学生自己理解。最后展示忙趁东风放纸鸢的画面,突出孩子们高兴的神情。

  多媒体提供的形象资料,促进了学生对诗意的理解。随后的朗读训练中,学生寓情于景,就把自己的感受尽情地抒发出来。

  三、拓展想象

  多媒体课件还能起到投石引路的作用,给予学生广阔的想象空间。如诗中的二月天在动画上没有得到相应的画面体现,是由草长莺飞联想到的,儿童散学归来早也是忙的前提,都需要学生展开想象,开启思维,以了解内容。

  四、形象识字

  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同时,可以适时进行识字教学。例如,在课件中,趁字的字音、字形结构、笔画顺序,意义等都以形象的手段展现出来。我选取读音键,学生可以听到趁字的标准读音;醉字比较难写,多媒体课件中的活动拆分又可使学生学起来既直观,又生动。

  由此可见,多媒体课件能将抽象的文字生动有趣地展现于学生面前,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极大地提高教学效率。

教学案例及范文7

  第一课时

  一、导入示标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出现的5个要求会写的字,能认识5个要求会认的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3、体会诗歌中所表达的那种儿童对于夜空大胆美妙的想象,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教学重点:

  1、认读生字,正确书写要求会写的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教学难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使学生在朗读课文中感受美与想象的新奇。

  二、第一次“先学后教”(初读课文,扫除生字)

  这节课咱们通过4场比赛一个一个达到目标,首先,进行第一场比赛,比一比课文字音谁读得最准确,老师给大家3分钟的时间自由朗读课文,3分钟之后咱们比赛。

  (一)先学

  1、教师范读,不认识的字及时标上拼音。

  2、自由读课文,不认识的字可以圈出来,问问同桌或者举手问老师。

  (二)后教

  1、指名读(后进生)要求:读的同学要声音响亮,字音准确,不添字,不漏字,注意区分平翘舌,听的`同学比谁听得认真。

  2、指名纠错,板书错音字。

  3、齐读出错的词语

  三、第二次“先学后教”(学习会认字)

  课文大家已经读会了,咱们接着来进行第二场比赛,看谁最快地认识本课5个生字。请同学们看大屏幕上的词语,重点注意红色的字,一会儿,咱们比谁认的字最多。

  (一)先学

  1、自由读词语(带拼音)2分钟

  夜晚 很深 星星变成 很久 回音

  2、指名认读。

  (二)后教

  1、去掉拼音检测,指后进生读

  2、单个字检测(要求组词)自由读、同桌互读、指名读、齐读

  四、第三次“先学后教”(流利地朗读课文)

  字都认识了,老师相信你们课文一定能读得正确又流利。

  1、自由读

  2、指名读

  五、第四次“先学后教”(学习会写字)

  生字大家记得真快呀!接下来我们进行第四场比赛,看谁写的字最端正,最漂亮。请认真观察“夜、很”这2个字,注意笔顺及间架结构,先练写一个,2分钟后提问。

  1、生观察并练写

  2、师生共同评议,你想提醒大家注意什么?强调:很字双人旁的写法。

  3、生改错并练写2个。

  六、作业:课后读一读写一写,写两遍。

  第二课时

  一、导入示标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古井》,这节课我们有三个 教学目标目标

  1、理解课文,体会诗歌中所表达的那种儿童对于夜空大胆美妙的想象。

  2、积累背诵诗歌。

  3、会写3个生字。

  要很好地达到目标,必须要读懂课文,请看老师为大家准备的自学指导。

  二、第一次先学后教

  先学

  1、出示自学指导:

  请同学们边读书边思考下列问题:

  1、这个小朋友看到夜晚的天空觉得它像什么呢?

  2、为什么这个小朋友没有听到回声,你们知道吗? 后教

  1、指导回答第一题并朗读相关的句子

  可以结合图画说一说古井的特点,然后学习“很深很深”这个叠词,很表示程度相当高,可以用换词的方法来理解字义,可以换成特点,非常等词;很深很深是说古井的水一眼望不到底。这是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说明夜空离我们的距离是遥远的,它是神秘的,令人向往的。诗人把这么多的星星看成是自己扔在古井里的白石子,想象力多丰富啊!读这一分句时,指导学生带着自豪、喜爱的情感。

  2、指名回答第二题

  (很久很久就是很长很长的时间,从这个叠词能感受到“我”对夜空的好奇、向往,表现了我的天真可爱。当我听不到它们的回音时,内有有怎样的感受,引导学生读最后一句。读这要带着一种期待、惋惜的语气,表现出诗人的童真、童趣。)

  3、有感情朗读。

  指名读

  4、背诵

  三、当堂训练

  课后读一读

  注意读好植物们说的话,认识表示说话的标点。冒号,引号。根据自己的理解读出种子、桃树、麦苗渴望成长的急切盼望心情。

  老师给大家3分钟的时间,自已读一读,3分钟后咱们来比一比看谁读得最正确、流利有感情。

  1、自由读

  2、两人一组赛读

  3、检测朗读情况,指名读(后进生)

  四、第二次先学后教(写字)

  (一)、复习生字

  1、指名开火车读生字,并组词。

  2、先自己观察“久、音、星”3个字的笔顺、笔画、间架结构,写一个,2分钟后我们一起听写。

  生观察,练写一个

  3、指名上台写(两个后进生),其余在作业本上写

  4、师生共同评议

  5、生再练写出错的字,没错的同学帮助有错的纠正

  五、当堂检测

  听写词语

  六、总结

教学案例及范文8

  一、导入:

  同学们:上课前,请大家先来看一个电视片段(多媒体播放《石猴出世》片段)片段中,一出世就震惊天庭的人物是谁?——孙悟空。他是哪部小说的人物?——是我国明代作家吴承恩的小说《西游记》里的一个艺术形象。在我国四大古典名著中《西游记》是最受青少年喜爱的一部神魔小说。它被拍成电视剧、制成卡通片、绘成连环画。它最成功之处就是塑造了孙悟空这一典型的艺术形象,可谓家喻户晓。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西游记》,走进孙悟空。

  二、整体感知

  1、师:哪位同学来把《西游记》的主要内容简要概括一下?

  生1:它写的是唐僧、孙悟空、猪八戒、沙和尚师徒四人去西天取经的故事。

  生2;它写的是唐僧、孙悟空、猪八戒、沙和尚师徒四人去西天取经,经历了九九八十一难,最终取回真经的故事。

  师:是呀,他们经历了九九八十一难,在这个过程中,孙悟空始终是战胜妖魔鬼怪的战斗主力,最后获得了“斗战胜佛”的光荣称号。孙悟空究竟有什么本领能够获得“斗战胜佛”的光荣称号呢?

  生(纷纷):七十二变、火眼金睛、筋斗云……

  师:这么多本领,可谓本领高强。但,仅凭着高强的本领,就能够克服重重困难,取得最后的胜利吗?还需要些什么呢?(学生或答性格或答精神或答品质)对,某种个性或精神品质。在《西游记》中,最能体现人物个性的就是故事情节和人物语言。让我们来看一个故事片段,(多媒体播放《大闹天宫》片段)。孙悟空为什么要大闹天宫?(学生纷纷说各自的`理由)学业成——闯龙宫——捣地府——封弼马——称大圣——闹天宫。这体现了他怎样的性格特点?(渴望自由,追求平等,敢于反抗,敢作敢为等)

  师:除了大闹天宫,你还知道哪些关于孙悟空的小故事?这些故事能体现出孙悟空的什么样的性格特点?请你用这一句式来说一说。(学生说说有关孙悟空的故事情节并用“我喜欢(不喜欢)孙悟空,因为他____________(性格或精神),比如_____________(具体的故事情节)”的句式来谈心目中的孙悟空形象。)

  师:《西游记》善于结合故事情节的展开,在矛盾斗争中,在行动战斗中来刻画主要人物形象。孙悟空的乐观、机智、勇敢、坚定、追求自由等个性和他那神通变化,是跟闹天宫、捣地府、斗神仙、斗妖怪等精彩纷呈的故事情节紧密结合在一起的。

  除了故事情节,我们还可以通过孙悟空的语言来品读他的个性。(大屏幕展示:品一品

  ①“中间一块石碣上,镌着‘花果山福地,水帘洞洞天。’真个是我们安身之处。里面且是宽阔,容得千百口老小。我们都进去住,也省得受老天之气。”——第一回〈灵根育孕源流出 心性修持大道生〉

  ②“常言道:‘皇帝轮流做,明年到我家。’只教他搬出去,将天宫让与我,便罢了;若还不让,定要搅攘,永不清平!”——第七回〈八卦炉中逃大圣 五行山下定心猿〉

  ③行者道:“先生又差了。偷果子时,我师父不知,是我兄弟们做的勾当。纵是有教训不严之罪,我为弟子的也当替打。再打我罢”——第二十五回〈镇元仙赶捉取经僧 孙行者大闹五庄观〉

  ④“师父,没甚大事。有便有个把妖精儿,只是这里人胆小,放他在心上。有我哩,怕他怎的?走路!走路!”——第三十二回〈平顶山功曹传信 莲花洞木母逢灾〉)

  师:请同学们一起来读一读,请你任选一句来品读孙悟空的性格特点。

  (学生通过对人物语言的品读进一步了解孙悟空的个性。)

  小结孙悟空的个性:好奇、勇敢、博爱、诚信、智慧、渴望自由 、勇于反抗、敢作敢为、坚忍不拔、永不妥协……

  师:总的说来,孙悟空有许多美好的个性,那么,他最本质的个性是什么呢?(学生讨论)还记得这样一个镜头吗?孙悟空被压在五行山下,它看鸟儿在天上飞,看叶儿在空中飘。

教学案例及范文9

  “一粒沙里看世界,半片花瓣诉风情。”──有一些人,见过就忘记,有一些事,经过就结束。然而,也有一些普通的人和小小的事,却能让人久久难忘。望着校园怒放的菊花,孩子们奔跑的身影,我的思绪又回到了《风筝》那堂课。

  初中推行新课改后,我有幸被选为实验教师,执教初一年级的课。鲁迅的《风筝》是篇传统课文,难度并不大,我以前教过,所以,备课时也就没有特别注意。我把全班60个学生组成了15个学习小组,以便于在上课的时候能“主动、合作、探究”性的学习。

  第一节课,在充分朗诵、品读课文的基础上,我主要引导学生从人物的思想变化入手,分析人物的性格特点。当孩子们回答“弟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时,许多答案纷涌而出:“心胸宽广”、“善良”、“不记仇”……一时间,各种答案让我应接不暇。我看看这些回答离我预先准备的答案相去甚远,便皱起了眉头,早把新课改的理念忘到脑后头了。在一遍遍被否定后,孩子们泄气地等待着我的答案。看着那一张张小脸,我象一个独自拥有宝贝的孩子在最后时刻得意地抖出了答案:“他是一个精神被虐杀而不自知的人。”看他们依然迷惑,我进一步解释说:“大家都认为‘我’是一个勇于改过自新的人,而‘我’的‘过’就在于曾经在精神上虐杀了弟弟,本来‘游戏是儿童最正当的行为,玩具是儿童的天使’,弟弟却因为哥哥的管教也认为玩风筝是不对的,这不就是精神被虐杀而不自知的人吗?”孩子们似乎明白了,急急忙忙在书本上记录着。面对此情景,我满意地笑了。

  下课后,回忆着上堂课的情景,我总觉得缺了点什么,在争论的时候,孩子们是那么热烈,而低头记录的时候,他们分明是在被动地接受着我强加给他们的答案,难道这也能算作课改课吗?带着这种迷茫和沉思,我走进了第二课时。

  刚一上课,就有学生问:“老师,‘憔悴’这个词是什么意思?”

  一生连忙抢答:“我知道,是形容人瘦弱,不好看。”

  “你是怎么知道的?”看着他桌上的字典,我明知故问。

  “我查的字典。”生不好意思地回答。

  “不懂的字词能,非常好。你非常会利用工具书,这点值得我们大家学习。”得到我的肯定,这个学生很得意地扬扬字典,坐下了。

  学生又问:“老师,既然憔悴是形容人瘦得不好看,怎么在文中用在风筝上了呢?”

  我赞赏地看了一眼提问的孩子,还没来得及说话,就有学生叫道:“这是拟人手法!”

  “说得太对了,是拟人手法。大家说说,这种手法好不好?”

  “好。”

  “好在哪?”我趁热打铁,追问着。

  “这样写很形象,瓦片风筝没有风轮,也不像其它风筝那么好看,可不就是憔悴可怜么?”一生振振有词分析说。

  “这位同学不但说出了拟人修辞的特点,还能结合课文来分析,说得非常好。”

  有生又问:“老师,第二段最后一句话,我不懂。”

  “对呀,这句是挺别扭的。怎么周围是严冬,春天会在天空中荡漾呢?”我也装作迷惑不解的样子反问大家。

  一阵讨论之后,一生起来答道:“老师,不是春天在荡漾,是风筝,风筝象征了春天。”

  对于孩子的领悟能力,我感到很惊喜:“你怎么知道呢?”

  “文章前面说‘故乡的风筝时节,是春二月’,所以此时在外地的‘我’看到风筝就想起了故乡,想起了故乡的春天。”

  我激动得给这位孩子鼓掌,赞叹她是一位细心探究的学生。

  于是,提问一个接一个,课堂气氛越来越热烈,鲁迅先生的语言,对于初一的孩子们而言,有些难懂,这我早已有了心理准备,所以孩子们问哪句不懂,我就让他们多读读有关部分来理解,引导他们见招拆招,课进行得很顺利。

  突然,有学生站起来问:“老师,上节课您告诉我们,弟弟是一个精神上被虐杀而不自知的人,可我还觉得,他也是一个善良、有爱心的人。”

  “对,我也这么觉得……”

  “我也是……”

  真是一石激起千层浪,一时间,班上许多学生纷纷附和着,支持这位勇者。

  顿时,我愣住了。答案不是统一了吗?孩子们不是都认真记下来了吗?怎么还有这么多说“不”的.?怎么办?我紧急思考对策。

  干脆放给孩子们讨论一下吧。

  五分钟之后的交流,叫我吃了一惊。

  生一:“长大后的弟弟听说这件事后,‘惊异地笑着说’不就能表现他的善良吗?”

  生二:“对呀,要不他怎么办?还能去责怪哥哥吗?那样,不就是对他不礼貌了吗?”

  生三:“哥哥讲这件事时,肯定是充满内疚的,再去怪他,这不是残忍吗?”

  生四:“课前提示中,也说文中体现亲情,这亲情除了哥哥对弟弟的关爱,也应该包含了弟弟对哥哥的爱呀。”

  ……

  我一边听他们的陈述,一边飞速运转大脑:肯定?教参上可没有这么分析的;否定?孩子们说的有道理,更何况,这可是孩子们自己思维的结晶,如果否定,不就等于扼杀吗?孰重孰轻,瞬间我有了主意。

  “大家分析得非常好,有自己的见解,而且更可贵的是不迷信老师,能根据课文找出自己的理由,老师接受大家的意见,在文中确实有地方表现出弟弟是一个善良、尊重哥哥的人,但联系文章主旨,作者更主要体现弟弟精神被虐杀而不自知的一面。大家接受吗?”

  孩子们兴奋地喊着:“接受!”再次低头,记着笔记。

  铃响了,看着孩子们幸福的笑脸,此时的我却有些汗颜:自己是不是也在许多时候充当了“精神虐杀者”的角色?

  这显然是一堂夹生课。在这堂课中,留有明显的旧观念与新观念碰撞的痕迹。

  加入新课改后,自以为已经转变了教育观念,但实际上,在真正的备课授课过程中,很多时候我依然依赖着教参,把教参当作“尚方宝剑”,忽略了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对孩子们有争议的问题,自己还是不自觉地按照老办法照本宣科,把教参的观点强加给学生,教师面对学生纷繁的发散思维,常常显得无所适从,没有主见。这暴露了我们教师长期以来,在应试教育的氛围下,教学过程中只认教参与教材,涉猎面过窄,不敢也不能形成自己的观点和看法的弊端。新课改开始后,虽然我们学习了课程标准,可是课标的地位并没有真正地树起来,教参的地位也没有真正地降下去,我们还没有学会充分地利用各种教育资源来备课,常常只把教参作为唯一的教育资源,限制了教师的教学思路,限制了学生的思维灵动,处理不好,也就很容易出现我这堂课中的夹生现象,有时也会不自觉地充当了“精神虐杀者”的角色。

  我也知道,有的老师为了避免这种现象出现,在授课时,经常会因为所谓的时间不够,而将“探究”过程匆匆带过,结束授课。久之,许多学生会因此养成囫囵吞枣,不求甚解的学习习惯。所幸的是,学生们敢于“质疑”的精神,让我觉醒,我感谢我可爱的学生们,是他们让我──一名年轻的教师,及时觉察了自己的过失,促我改正。从这节课上,我还悟出了教师的自我素质快速提高的重要性,它使我时时提醒自己:呵护孩子思维的灵动,是我们教师的责任!

教学案例及范文10

  口语交际:纸的世界

  学习目标:

  1、 了解纸的有知识,并把所了解到的有条理地表达出来,与同学分享。

  2、 发展学生思维,培养学生口头表达能力。

  3、 培养学生动手能力,提高审美的能力。

  学习重点、难点:

  引导学生把自己了解的有关纸的知识有条理地表达出来,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教具准备:

  课件 多媒体 头饰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 激趣谈话,引入新课。

  教师:同学们,你们还记得《纸奶奶的生日》这篇课文吗?在课文中纸奶奶有多大年纪了?(1898岁)你们想见见这位千岁老人吗?今天正好又是纸奶奶1899岁的生日,我帮你们打了一个电话给她,她回信了,你们看。

  二、揭示教学目标。

  1、 课件出示“纸奶奶写来的信”(口语交际的要求)

  2、 指名读。

  3、 教师:这是纸奶奶让我们去参加她的`生日会的条件,你完成了, 她就会来。

  4、 指名读要求,并用自己的话说说纸奶奶的要求是什么。(⑴把自己剪的纸布置在教室里。⑵把自己知道的有关纸的知识与同学位交流)

  5、教师谈话:既然纸奶奶提出了要求,我们今天就举行一个Paty,叫做纸的世界,欢迎她的到来!

  三、 交流剪纸。

  1、 指名把准备好的剪纸拿到实物投影上展示,并说说自己用的是哪一种纸,剪的是什么。

  2、 学生评价。

  3、 四人小组拿出自己向同组的人介绍,然后把大家的图形贴在一张大纸上。

  4、 由小组长把本组的剪纸贴在黑板上。

  四、 交流有关纸的知识。

  1、 课件出示纸奶奶出来,并讲话:同学们,你们的生日礼物我非常喜欢,这个生日我十分高兴。不过,在我吹生日蜡烛之前,我有一个小小的愿望,就是起听一听你们说说纸的故事。

  2、 教师:为了满足纸奶奶的愿望,我帮你们把纸爷爷请来了,让他给我们讲讲故事,你们可要好好学哦!

  3、 课件播放纸爷爷讲古代造纸的故事。

  4、 激发学生说的兴趣,对学生进行提示:出示几幅画(现代造纸的生产过程、纸的种类、纸的原料、纸的发明历史)让学生选择上面的内容向同学介绍纸的知识,也可以不选择以上的,只要纸奶奶满意,她就会把这张卡片送给你。

  5、 课件出示说话要求:

  (1) 声音响亮;(15分)

  (2) 说话条理清楚,语句通顺,把要说的内容说清楚;(70分)

  (3) 语言生动有趣;(15分)

  6、 四人小组交流(一人说,其它三人打分,评出说得最好的同学,并戴上头饰。

  7、 推选代表上台说。

  8、 评议,发奖。

  五、 交代纸奶奶很满意,课件出示点燃生日蜡烛,并唱起生日歌,让全班一起唱。

  六、 作业:

  设计更先进的纸,让纸这个家族更加强大。下次纸奶奶的生日,只要能带自己发明的纸来,就能参加她的生日。

教学案例及范文11

  师:在苗苗对季老先生的采访中,他们用了很长时间在讨论看闲书。那么,到底闲书指什么,能结合课文谈谈你们的理解吗?

  生:我觉得闲书就是指不是课本的书。苗苗看的《水浒传》,季老小时候读的《三国演义》《彭公案》《济公传》《施公案》《三侠五义》,都算闲书。

  师:你是从他们的'对话中了解到的。那到底是谁管这些孩子们爱读的书叫闲书呢?

  生:我在读《哈里?波特》时,妈妈就这样说过,“不好好学习,就知道看闲书。”

  生:我喜欢看漫画,爸爸也说要我少看闲书,多做点题。

  师:看来很多家长都把读课外书称为“闲书”,言外之意就是没用的、浪费时间的书,所以苗苗和季老都要偷偷地读。那季老今天为什么还主张看闲书呢?让我们再读读课文。

  生:季老说要把文章写好,写通顺,应该看课外书。他的文章写得那么好,一定和他小时候看闲书有关。他还讲鲁迅也说过,要把文章写好,最可靠的还是要多看书。

  师:季老的话多么有说服力啊!

  生:还有呢。季老在回忆他童年看闲书的事时,说得津津有味,这么多年过去了,他还记得那么清楚,这说明看闲书能给人带来无穷的乐趣。

  生:还有,当他听说苗苗看闲书挨了爸爸的打时,没有评论,而是笑了。

  师:季老就是这样在谈笑风生中表明了自己的观点,是那么亲切自然。让我们同桌间分角色读一读6-7页的内容。

  (同桌间分角色朗读)

  师:同学们能从两个人的交流中体会到阅读能带来欢乐,帮助写作。老师也特别喜欢阅读。我想这样说,“阅读,是一把钥匙,为我打开知识宝库的大门”。你能用这样的句式来说说对阅读的感受吗?

  生:阅读,是一位向导,帮我找到智慧的源泉。

  生:阅读,是一架望远镜,让我看得很远很远。

  ……

  师:看来,“闲书”不闲,著名诗人杜甫也曾说过,“汝果欲学诗,工夫在诗外”。今天,老师想说的是,如果你想学好语文,先爱上阅读吧!

教学案例及范文12

  在一次优质课评比当中,年轻的陈老师突发奇想,将一个完整的文本横刀立截,一分为二。执教的内容是《自然之道》。这篇课文讲述了一个发人深省的故事:作者和同伴在南太平洋一个海岛旅游时,看到一只正离开巢穴爬向大海的幼龟被一只食肉鸟叼啄时,不顾向导劝阻,要向导赶走食肉鸟,把幼龟抱向大海。正当我们为自己保护小动物的善举而沾沾自喜时,却发生了令人震惊的一幕:原来这只幼龟是侦察兵,后面成群的幼龟得到了错误的信息,以为外面很安全,就从巢中鱼贯而出,结果许多幼龟成为食肉鸟的美餐。我们陷入了深深的后悔和愧疚之中。

  且看陈老师的教学现场:

  陈老师的“奇招”就是大胆地分割原有的文本,分步二次呈现教材。她在故事情节急转处“横砍一刀”,在第一次印发给学生的教材中隐去了文章的后半部分,只呈现“我们催着向导抢救探路的幼龟”部分。请看以下的教学片断:

  1、出示发生在沙滩上那令人紧张的一幕的句子,读读这段文字,哪些词语让你产生了这样的感受?

  2、面对这样揪心的一幕,我和同伴、生物学向导又有什么样的反应呢?指导读出我们的焦急来,读出向导的漠然和若无其事。

  3、师:“‘叼就叼吧,自然之道就是这样的’,向导的冷淡,招来了同伴的一片呼喊。”同伴们会怎样呼喊呢?你能用自己的话来劝劝向导吗?

  生1:不能见死不救啊,向导,求求你快救救小海龟吧!

  生2:向导,这些小生灵也是有生命的啊,不能让它成为食肉鸟的美餐!

  生3:向导,你怎么可以这样若无其事呢?动物是我们人类的朋友啊!

  4、师:同学们,故事到这还没有结束,在我们的努力下,小绿龟得救了。(齐读)面对此情此景,我和同伴、向导,幼龟又是怎样的?请你们给这个故事编个结尾吧!(生补写结尾)

  生1:得救的小幼龟在波浪中伸出脖子,不住地点头,好像在向我们表示感谢哩。

  生2:我们高兴地看着小幼龟在快活地游向大海深处,心里像吃了蜜糖一样舒服。

  生3:向导在我们的指责中惭愧地低下了头……

  此时,所有学生的心都和作者一齐跳动,他们和作者一样为小幼龟的命运而着急、担心、揪心;都对向导的无动于衷、铁石心肠、冷酷无情的表现义愤填膺;都在为我们所做的拯救行动而高兴万分。

  学生也以为这个故事与平常看到的环保故事一样有着美丽的结局了。这时陈老师见时机已经成熟,情感基调突然下沉:

  “从同学们写的文字中,老师感受到你们那颗善良、真挚的心!但是——陈老师想要告诉大家的是,其实故事的结尾还在老师手中,请同学们快速地把结尾部分传下去,静静的看,默默的读!看看他的结局和你的结局有什么不一样?”

  此时,课堂中孩子们读着,读着,先前的那种热烈高兴的参与氛围荡然无存了,取而代之的是一双双震惊哑然的眼睛,一张张神情凝重的面容。

  5、师心情沉重地说:老师注意到了同学凝重的表情,听到了同学们发出的叹息声,此刻你有什么话想说吗?

  生1:天呐,太想不到了,我们竟干了件愚不可及的事!

  生2:太悲伤了!太令人触目惊心了意想不到了!真是让人震惊啊!

  生3:海滩上的这一幕,真是残不忍睹啊!我们错了,我们是好心办坏事啊!

  6、师:是啊!这3个自然段里的每个字,每句话,甚至是每个标点,都跳动着作者那难以言说的痛苦!读读这3个自然段,从文章的字里行间你体会到了作者哪些复杂的感情?

  7、师:现在,我们再来回想一下向导刚才说的那句话(出示),还会劝告他吗?你还会哀求他吗?还会去指责他吗?你现在对向导的话,对“自然之道”这四个字,有更深的理解了吗?

  生1:小幼龟们有自己的生存方式,所以我们不能破坏它。

  生2:如果不尊重动物的生活规律,一厢情愿地保护它,反而适得其反。

  生3:我们要遵循大自然的规律,不能逆天而行。

  ……

  这一节语文课便在强烈的情感体验中结束了。从教学情况看,既定的教学目标在课堂上得到了实现,教学的难点“自然之道”的内涵也深入人心。听课老师都以为这是一节毫无争议的“优质”课了,却不想风波乍起,这节课在评委组中产生了较大的意见分歧。

  观点一:语文之道不能抛弃。

  这节课犯了方向性的错误。我们在实践新课标时不能全盘否定传统母语教育几十年总结出来的优秀经验。这节课违背了“语文之道”!语文之“道”是什么?语文之道就是阅读教学要遵循“从整体到部分再到整体”的规律,这堂课把文本拦腰一刀,分二次呈现文本,这是肢解了文本,腰斩了文本,先从“部分”入手,没有给学生一个完整的文本,一个整体感知,这是不符合阅读教学的规律的。

  观点二:情感体验是语文教学目标之一,但不是最终目标,语文教学要深入感悟文本。

  陈老师“创意设计”的出发点,就是为了让学生获得最强烈的'情感体验,而且也达到了预期的效果。以情感为线组织教学,让学生入情—悟情—动情—表情,应该说是经受了实践检验的,是行之有效的语文教学之路。这里的“情”,既是语文教学的目标之一(“情”也是所有学科教学的目标之一)。但是,从语文的本体来说,

  “情”更多的是语文教学的“桥梁”和“媒介”,是组织教学的手段和策略。入情、动情之后,更重要的是如何引导学生亲近文字,抓住细节,深入的感悟文本,体悟文字的脉搏,决不是那种肤浅的“你说我说”的感动。

  观点三: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新课标指出“要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应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自然之道》这篇课文如果按照常规教法,让学生先整体感知,通读文本,学生就一目了然地知道了整个故事的变化和结局,就会很难提起阅读兴趣和探究欲望,他们的情感就会波澜不惊,对于“自然之道”的内涵理解也是泛泛而谈。就好像你已经知道了电视剧的大结局后,你对情节的曲折发展的关注就兴味寡然了。而陈老师能根据文本的特点,采用了“不完满阅读对话文本”,对教材进行了大胆地、创造性地重组,二次呈现教材,给学生带来的是巨大的“情感冲击波”和“视觉震憾力”。学生主动地去填补、完善、建构,激活原本凝固的文本,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自然之道”的内涵,并且这种道理的悟得是伴随着强烈的情感体验参与的,更显得刻骨铭心。一堂课好不好,发展是硬道理!

  并且这样做并没有破坏文本的整体性,并没有违背“语文之道”,因为最后的教学还是回归整体,前后映照,只是文本呈现的时间、呈现的手段、呈现的方式有所了,哪能上纲上线到方向性的错误呢?

教学案例及范文13

  新课程给我们展现的教学是这样一种教学:目标多维化的教学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相互交融,相互渗透;问题情境的教学课堂更多的是呈现这样一种结构,寻找找到或失去再寻找一个不断寻找,不断建构的循环过程,也可以这样表述,问题达成共识或未能解决新问题于是新型课堂体现出探究性、体验性、合作性、生成性的特点。

  构建学习主题的教学就体现了新课程教学的上述特点。学习主题及下文出现的五个W和知识链三个概念,均来自《构建五个W学习体系的研究》总课题方案。所谓学习主题是教师根据课程标准并按照学生特点(也包括教师自身的优势、特长)所设计的引导学生能动学习、达到既定目标的,具有方法论意义的主线索以及相应的内容载体、学习策略的总和。构建学习主题的`实质是使知识链的观点体现于教学过程之中。五个W,是指人类一切知识可概括为五个W。即know-what:关于是什么的知识;know-why:关于为什么的知识;know-how:关于怎样做的知识;know-who:关于是谁(知道)的知识;know-where:关于在哪里的知识。既然经济学界能以五个W囊括人类创造的一切知识,那么,我们同样也可以找到足以包容所有教学目标的几个要素。知识链是说知识是由五种具有逻辑关联和递进意义的存在形态所构成的整体,即信息知识观念理论智慧。知识链的各个层次其实包容新课程标准提出的三维目标,把握住知识链也就把握住了系统整合问题,即可以将知识链作为整合多元目标的主导线索。知识链的各个层次及其递进关系既符合知识本身的逻辑结构,也符合人的认识特点,而且是一种具有操作意义的表述。它可以成为将目标转化成操作行为的桥梁和主导路径。因此,教师构建学习主题的能力,成了课堂教学的关键。当新课程要求教师从关注教学主题转到关注学习主题时,教师的关注点也就从单一关注知识客体和学生主体转到两者之间的整合上以情景为中心的课程。教学中,教师不仅要构建教学的理想意图,还要通过教学实践使之成为促进学生发展的现实力量。简单说,这一个从预设到最后生成的过程就是学习主题。

教学案例及范文14

  为进一步激发老师们立德树人的责任感,引领大家追寻自己的教育足迹,反思自己的教育行为,积极开展爱心教育行动研究,切实转变教育观念,引导老师们密切关注每一位学生的成长,及时总结教育教学的成功经验,提升我校师德水平和德育实效,上学期末,学校举行了爱心教育案例评选活动,得到了老师们的积极响应,现将评选的有关情况通报如下:

  本次共收到案例177份,除少数几篇是教案外,大部分案例都基本符合要求。在本次案例评选中,我们欣喜地看到了老师们在教育思想、教育方式、师生关系等方面的认识上发生了可喜的变化,在教育教学实践中,老师们的师德素养得到了提升,人格力量获得了增强。老师们能充分认识到爱心教育的现实意义和深远意义,充分认识到“没有爱的教育是最苍白的教育”,因此,在教育教学工作中,真诚地关爱学生,尊重、宽容教育教学的特殊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特殊生,不断创新教育方法,不断丰富教育手段,努力纠正特殊生的思想偏差、心理偏差、学习偏差、行为偏差,并在教育中不断反思,在行动中不断探索,从教育思想、教育原理、教育方法、教育手段上积极探索教育教学的有效途径,总结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涌现出一批对教育负责,对工作负责,对学生负责的教育工作者和成功的“爱心教育”案例。

  一、这些成功的“爱心教育”案例的主要优点有:

  1、体现客观性

  案例是写实的,客观、真实是案例的核心要素。所谓客观性,就是对教育事件发生的背景、特定环境、主要情节进行客观的描述,如实地介绍,而不能随意的取舍或歪曲事实的真相,分析要就事论理,从事实中引出道理,启发人们思考。在本次收集到的案例中,我们看到了不少可读性较强的故事,反映的事实比较真实。

  2、突出典型性

  教育案例既要反映某一事件的客观真实,体现教育的现象与本质、个性与共性的统一,也要有反映教育教学活动的成功与不足的典型意义。因此,案例必须具有一定的典型性,能够在对某一事件的分析、解决中诠释类似问题,以小见大,给他人带来启示与体会。有助于我们总结经验,吸取教训,从小处着手开展教育教学工作,实施爱心教育。在本次收集到的案例中,有部分案例具有一定的典型意义。例如李翠云老师的案例《走进“拒绝关爱型”学生的心》、陈凤玲老师的`案例《我和小啊的故事》,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因父母关爱不当,造成孩子性格孤僻的案例。现在的孩子,尤其是男孩子,在家里并不缺少爱,但关爱不当容易造成性格孤僻。这种情况不在少数。这个案例对我们分析处理这一类问题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借鉴。

  3、富有启发性

  所谓启发性是指案例本身具有现实意义、应用价值和理论研究价值。它体现在教育方法、教育手段、教育原理和教育思想上的现实意义,能够引起人们的思考,从中吸取有益的教育思想和方法,领悟出教育原理含义的闪光点。我们通过阅读案例,能够从中分享别人的成功经验,加强学习、解剖自己,不断积累反思的素材,自觉改进自己的爱心教育行为,能达到举一反三的作用。例如毛益培老师的案例《会呼吸的痛只为了纪念你、我、她灵魂的“21克”》,讲述了一个如何处理学生早恋的案例,处理方法得到,收到较好的处理效果。这个案例为我们今后处理这一类问题提供了一个可资借鉴的范例。

  二、存在的问题:

  在这次案例评选过程中,我们也发现收集到的案例水平参差不齐的现象,其中最突出的表现在:

  1、主题偏离。本次案例评选,要求案例内容必须是有关爱心教育方面成功的案例,必须是发生在身边的真实故事,是自身教育教学生涯中最成功、最令人感动的教育案例。它要探讨的是如何更好地科学地做好爱心工作的具体措施、做法、经验,案例的拟写应针对这一主旨进行阐述。可在参评的文章中还有部分文章很少甚至没有涉及这一主题,有的是教案,有的是教学经验总结,有的是班主任德育工作总结,它均不属于本次征集案例的范围。

  2、文体不符。

  案例是通过讲故事来阐明道理,从写作思路和思维方式上来看,它与论文的写作有较大的区别。论文是为理论找事例,是从抽象到具体的演绎思维;案例是为事例找理论,是从具体到抽象的归纳思维。从参评的文章来看,有些文章没有完整的故事,尤其是缺乏爱心教育实施过程的描述,未能很好地体现作者爱心教育工作的措施、方法和成效,作者的感悟也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难以引起读者的共鸣。有的文章只叙不议,缺乏对爱心教育的归纳与总结,缺乏对实施过程的反思与提炼,观点、结论不够鲜明,感悟、体会不够深刻,缺少理论层面的提升。有的文章未能紧扣案例进行深入的剖析,案例描述与理论分析不能有机地融合为一体,事理割离,说明力、启发性不强。

  3、理论单薄。

  一个具体的教育案例,不仅有对教育事件的描述,有解决问题的技巧,还应当蕴含一定的教育基本原理和教育思想,它要求作者从实践中总结出一定的经验教训,有一定的理论思考。参评的案例中,有的文章在事件的描述和问题的解决方面做的比较到位,但却缺少或未能从理论层面对事件进行剖析,提炼出自己的感悟、方法,得出研究结论,这不能不说是一种遗憾。

  三、几点希望

  1、希望各位老师充分认识评选爱心教育案例对提升教师的教育科研水平和师德水平的重要意义,积极参与到这项工作中来。希望每个学期结束后,我们都要将自己撰写的教育案例上交到学校共享资源库的学校公共空间,每年的寒暑假学校都将组织评选,对获奖的教师进行表彰和奖励。

  2、在本次爱心教育案例评选中,有几位老师的案例没找到,有几位老师直接把上课的教案交上来了,有个别老师的文章部分出自互联网,也有部分教师的案例描述的不是发生在自己身边的真实故事,杜撰和改编的痕迹较为明显。为什么会这样?原因可能很多,也很能丰富我们的想象力。我想能在常中任教的老师都是高素质的,因此希望老师们在平时的教育教学过程中强化对教育科研的重视,强化行动研究,平时注意爱心教育工作素材的收集和整理,以免学期末出现“临阵磨枪”的尴尬。当然要想从根本上解决一要交材料就怕,就要东拼西凑的困惑,最好能认真地思考一下熊校长在开学时对我们的要求:认真地读几本书。只有这样,才能完善我们的专业知识,才能生成我们的专业智慧,才能改变我们的精神状态,才能建立我们的教育信仰,才能提升我们的人生境界。最当下的是交材料才不至于这么烦。

  最后,特别感谢语文教研组的全体老师,在学校爱心教育教师训言和学生训言的修改过程中提供了许多建议和修订范本。谢谢!

教学案例及范文15

  12月6日下午第二节课,我在五年级三班上了一节品德与社会(以下简称“品社”)课。该课为本书第三单元第二课“科技推动社会发展”第二课时。

  本课时的教学目标为:

  1、培养学生用不同的方式解决问题的能力。

  2、知道三次技术革命,了解科学家的事迹,学习科学家的精神,激发学科学、爱科学的热情。

  3、使学生认识到每一次技术革命都大大推动了世界文明的进程,感受科技与社会发展的密切关系。

  本课本来拟采用分组及小组合作的方式并要求学生课前搜集有关三次技术革命的资料,科学家的故事,但是上课过程中却发现学生准备明显不足,于是本课采用传统的讲授法。

  该课以“上一课我们一起回到过去,领略了古代中国灿烂的`技术文明,今天让我们将眼光扩展到全世界,看看近两百年间,世界科技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引出第一次科技革命,随后逐一介绍第二、第三次技术革命及向科学家学习。

  总体而言,本节课缺乏活力与生机老师被动讲,学生被动听。

  对此我确定了以后努力及改正方向:

  1、尽力努力备课,多向其他教师请教,多与学生交流。

  2、用多媒体上课,声情并茂,活跃课堂气氛。

  3、课前给予学生充分的准备时间,不打无准备之仗。

  4、培养学生学习品社的培养学生兴趣。

  如本节课最后可以安排“畅想未来”,让学生知道我们的生活在高科技的推动下日新月异,在不久的将来,我们的社会及我们的生活将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下面请,展开你们想象的翅膀,从衣、食、住、行等方面设计一下你的未来生活吧!学生根据自己的想象进行描绘,展示自己想象的未来世界。效果会好一些。

【教学案例及】相关文章:

教学反思案例09-29

案例的教学反思12-12

教学案例:《观潮》11-03

《幸福》教学案例11-02

教学案例分析07-14

教学案例分析07-14

物理案例教学反思03-30

教学案例及范文08-08

《心声》教学案例01-26

教学案例与反思1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