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范文网>教学资料>教学设计>《胡同文化》教学案例

《胡同文化》教学案例

时间:2023-03-01 09:09:37 教学设计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胡同文化》教学案例

  如果说,胡同是一种文化,那么,语言更是一种文化了。

《胡同文化》教学案例

  于是,我想从《胡同文化》的语言入手,让学生感受一下语言所体现的文化气息,进而关心自己身边的语言,在生活实践中积累语言,丰富自己和语言内涵,提高自己的文化修养。

  课是这样开始的。

  我首先问学生:不知同学们注意到没有,《胡同文化》的行文之间插入了许多的括号。这些括号有什么作用?有学生回答:这些括号的作用是解释说明。我问:象唤头惊闺会鸟这些词语,为什么要解释?学生答:这是地道的京语,一般不能理解。它们都扎根于北京的土壤,充满京味,有极深的文化底蕴。

  对。你的这番分析也有一定的文化底蕴呀。我肯定了这位学生。

  这些词语确实说明了胡同文化深厚的历史积淀。当然,作者在这里只是引用了这些词语,这篇文章浓重的京腔京味不仅仅表现在引用京语,更主要的表现在作者把这腔这味融注到了自已的语言中去。

  我请了一位学生朗读下面的文字。

  北京人易于满足,他们对生活的物质要求并不高。有窝头,就知足了。大腌萝卜,就不错。小酱萝卜,那还用说的。臭豆腐滴几滴香油,可以待姑奶奶。虾米皮熬白菜,嘿!

  多么流畅!有人说汪曾祺的散文似水,具有水性。确实,这段文字如行云流水,读起来多么上口。只有上口,才能品味。这些极具口语化的语言,不是白开水,是极有味儿的,是陈年佳酿,越品越有味。

  接着我请学生用一般表示等级的词来说这段话。

  有学生说:北京人易于满足,他们对生活的物质要求并不高。有窝头,还好。大腌萝卜,较好。小酱萝卜,好。臭豆腐滴几滴香油,更好。虾米皮熬白菜,最好!

  有学生笑,有学生插嘴;一点味儿也没有了。

  我又问学生:大家觉得汪先生这段文字中,哪一处用得最好?学生齐答:嘿!

  我启发学生:这个嘿字形神兼备,那深深的满足感跃然纸上,声情并茂哪!

  嘿!汪曾祺,真有你的!有学生小声说,结果引得哄堂大笑。

  我继续启发学生:还有那句臭豆腐滴几滴香油,可以待姑奶奶,极具生活味儿。我们绍兴口语也是那样的富有表现力呀。大家肯定知道,我们绍兴的一位著名作家也把绍兴口语融注到了自已的作品中去。他是谁?

  学生齐答:鲁迅。

  我说:品鲁迅作品中的绍兴口语,就象品绍兴的老酒。前面我们学过的《拿来主义》就有:一个穷青年得了一所大宅子,那么,怎么办呢?我想,首先是不管三七二十一,拿来!大家看,这不管三七二十一,说得多么干脆。接下去文字中还有用绍兴口语的。

  学生说:孱头我问:什么意思?学生答:每当小孩子做错事的时候,父母经常用这个词来训斥。

  最后我总结道:这些都是极具生活气息的语言,很有活力。鲁迅的好多作品中都有这种富有绍兴味的语言。我们绍兴口语中可有这样的语言请大家到生活中去找一找。

  这堂课从汪曾祺讲到鲁迅,从北京话说到绍兴话,从中使学生明白了生活中的语言也代表一种文化,我们在平时应留意并积累生活中那些生动形象极富有表现力语言。

  课后,学生收集了许多生动活泼的绍兴方言,如黄花果(一种野菜),韧结结,关了大门自已吃。笃螺蛳(去尾螺蛳)下酒,强盗来了也不走。等等。我又组织学生对这些语言进行整理分类,然后让学生品赏。在此基础上,要求学生写一篇语言评析文章。

  总之,这次教学活动,让学生真切感受到了语文与语言的关系,语文与文化的关系,语文与生活的关系,而且,我认为这样的活动,是切合教学实际的。学生从课文出发,投身到生活中去,再回到课堂中来,这是一次从感性到理性,从理论到实践的教学活动,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

  这次教学活动,也符合语文教学的要求。这就是以课文为基础,对课文的语言进行品味、赏析。学生只有在对语言的反复吟诵、比较揣摩中才能对语言有所感悟,这一过程,也恰恰是语文教学的过程,语文教学必须以语言为基础,否则是无本之木,无源之水。

  我认为,素质教学不是凭空的,而是必须结合教学实际的。语文课的素质教学就必须从语文的特点出发。不要以为素质教学就是不要课堂,不要课本。基于上述想法,我组织了这次教学活动,从学生的反映与上交的习作来看,初步达到了这一目的。

【《胡同文化》教学案例】相关文章:

关于胡同文化教案06-14

案例的教学反思12-12

教学反思案例09-29

数学案例教学03-06

教学案例与反思11-29

《心声》教学案例09-29

物理案例教学反思11-10

教学案例分析01-19

教学案例及范文08-08

教学案例分析07-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