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范文网>教学资料>教学设计>教学案例-他应该受到批评吗?

教学案例-他应该受到批评吗?

时间:2022-08-05 19:12:13 教学设计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教学案例-他应该受到批评吗?

  案例:强强长得很强壮,自认为非常有男子汉的气慨,所以喜欢打抱不平,这却给他带来了烦恼。看,讨厌的浩浩又在拉玲玲的小辫子了,身为“男子汉”怎能不帮助弱小呢?强强走过去对浩浩挥出了一拳,打得浩浩哇哇大哭,强强也受到了老师的批评。强强不服气地说:“我又不是故意打人,我是帮助玲玲。”

教学案例-他应该受到批评吗?

  分析:幼儿侵犯性行为的产生并不都是侵犯者本人故意去伤害别人,他们也许觉得好奇、好玩,也许是出于善意,因而了解幼儿的行为动机是首要的,教师要分析原因,具体事情具体对待,这样在处理问题时才能公正合理。那么,造成强强这种行为的原因是什么呢?我认为主要有这个方面主观因素:

  (一)好模仿:环境的影响学前儿童具有好奇、好动、好问、好模仿的特点。他们对外界的刺激表现得很兴奋,希望通过自身的行为来体验其中的乐趣。而环境中形形色色的影响同样刺激着孩子的幼小心灵。如强强平时就喜欢和爸爸一起看一些动作片,武打片等,电影电视中惊险博击的场面;动画片中正义和邪恶的对抗;生活中成人间的玩笑……这些在成人看来无甚大碍的片断,都深深地印在孩子的心中,强强就对片中的“老大”非常崇拜,到幼儿园后还经常和同伴一起交流,有时还要来一段真格的,这不,就上演了一部“英雄救美”的戏。

  (二)自制力差:家庭的教育

  学前儿童已有一定的辨别是否的能力。但由于他们知识经验贫乏,思维具体形象,且情感外露、易冲动,因此不能较好地控制和掌握自己的行为,象强强在家里和同伴玩时,也有上述案例中的现象发生,他的妈妈虽然觉得他的行为稍有不妥,却也没有明确地指出,家里其他的人对这种行为不仅不制止,反而觉得自己的孩子有出息,会帮助人,久而久之,就养成了强强用“拳头”解决问题的习惯。因此,有时他的出发点是好的,却事与愿违,做出侵害他人的事。那么该怎样来帮助强强纠正自己的行为呢?我认为:老师和家长应做到以下几点:

  一、帮助孩子正确理解侵犯性行为的表现

  在上面的案例中,我们可以通过故事,情境表演等形式让强强了解自己行为的表现及其危害。老师可以让其他幼儿扮演其中的角色,让大家观看后谈谈他们做了什么,有没有伤害别人,通过幼儿自己的讨论,来帮助强强发现其行为是不受人欢迎的,从而使他对自己的行为感到不满。教师还可以引导幼儿和强强一起想一想,遇到这种事情,该怎么 做才是最恰当的。帮助强强用正确的方式解决问题。

  二、为幼儿创设良好的环境刺激

  幼儿好奇好模仿的特点,决定了社会环境,文化教育对其的重大影响,成人应尽量为孩子创设安全、有序、和谐、欢乐的活动氛围,使幼儿侵犯性行为的产生降到最低限度。例如,在幼儿园中,教师应给孩子提供宽敞、整洁的活动空间;足够数量的玩具和游戏材料,避免提供有侵犯倾向的玩具(刀、枪等),以减少冲突的产生。在家中,父母应创设一个宽松、民主的家庭环境,关心和尊重幼儿,注意不随便打骂孩子,少让或不让他们看带有打斗、凶杀等内容的影视片等。

  三、给幼儿树立正确的榜样

  为有效地预防和控制幼儿侵犯性行为的产生,我们必须坚持耐心细致的正面教育,调动幼儿自觉接受教育的内部动力,通过榜样,范例、表扬、鼓励、培养幼儿良好的道德品质。在孩子的心目中,教师和父母是最有权威的人,也是他们模仿的直接对象,这就要求我们以身作则,严格要求自己,处处以自己的实际行动来影响、感染幼儿。例如:我们要加强自身修养,谈吐文明、举止端正,避免在孩子面前争吵、打架或恶意攻击。同时,我们还可以将生活中团结友爱,互帮互助的实例介绍给幼儿,引导他们思考、反省,以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

  四、注意家园教育的一致性

  幼儿园和家庭是幼儿生活的两个不同的主要环境,在培养幼儿良好品质,控制侵犯性行为产生的过程中,幼儿园和家庭应配合起来,进行一致性的教育。一方面,幼儿园可以通过家园联系卡、亲子桥、黑板报等途径向家长宣传幼儿侵犯性行为的表现及其原因,对家长指出具体的指导要求,让孩子在父母的帮助督促下,减少侵犯性行为的产生。比如:家长要以民主、温和的态度对待有侵犯性行为的孩子,不要任意的申斥、挖苦,甚至体罚或变相体罚,以免使幼儿产生抵制情绪,而激发侵犯性行为的再度产生。另一方面,幼儿园和家庭内部成员应有一致的教育要求。如班上的两位老师之间,老师和保育员之间;家庭中父母之间,父母和爷爷、奶奶之间,对幼儿的具体要求和态度都必须一致。否则,家园教育出现分歧,只能使幼儿更加有恃无恐,促使幼儿侵犯性行为的产生。

  总之,侵犯性行为并不是幼儿“富有竞争性”的表现。相反,它会严重影响幼儿个性的健康发展,使幼儿养成易怒、急躁、易反抗的不良行为。因此,每一位老师和家长都要加强彼此间的联系,为幼儿创设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有的放矢地培养幼儿的爱心和善良的品格,从而有效的控制侵犯性行为的产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