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范文网>教学资料>教学设计>《散步》教学案例 七年级上册

《散步》教学案例 七年级上册

时间:2023-01-15 18:10:40 教学设计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散步》教学案例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

  一、课标解读

《散步》教学案例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

  《义务教育阶段语文课程标准》对阅读鉴赏散文的主体要求是:

  1. “发展独立阅读的能力,从整体上把握文本内容,理清思路,概括要点,理解文本所表达的思想、观点和感情。”

  解读:要引导学生学会在反复诵读中,运用联想和想象,探究意境,将意境美与声韵美相结合,通过找出诗眼,奠定诗词感情基调,从整体上把握诗歌的思想感情。

  2. “注重个性化的阅读,充分调动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积累,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获得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

  解读:要帮助学生结合作者和作品的时代社会背景,运用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积累,能够从不同角度发掘作品的丰富意蕴,对文本作出个性化的、合情合理的分析,学习用历史的观点理解古代文学的内容价值,从中汲取民族智慧;用现代眼光审视作品的思想倾向。

  3. “能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作品的思想内涵,体会其艺术表现力。”

  解读:要指导学生找出文章的关键语句和自己喜爱的细节、场景描写、以及重要的抒情议论段落,体会作者在其中蕴含的思想情感。

  4. “注重合作学习,养成互相切磋的习惯。乐于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鉴赏心得,展示自己的读书成果。”

  解读:要组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积极探索、大胆交流,生生互动、师生互动,评价质疑、展示分享。

  5. “具有积极的鉴赏态度,注重审美体验,陶冶性情,涵养心灵,养成高尚的审美理想和高雅的艺术趣味。”

  解读:要关注学生情感的丰富和发展,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培养自觉的审美意识和高尚的审美情趣,培养审美感知和审美创造的能力。

  二、学情分析

  七年级为初中的起始阶段,学生处于初中学习的适应期,语文课堂应该注重基础知识的扎实积累,注重理解、审美、创新等各项能力的积极培养。

  七年级的学生正处于独立思维的重要发展阶段,不喜欢被动接受知识,他们的自尊心、主动性和求知欲都有所提高,与此同时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分析、理解、审美、筛选信息的能力及口头表达的能力,通过前四个单元的学习,已有初步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

  《散步》是部编本七年级语文上册教科书第二单元第六课的一篇自读课文。该单元要求学生“把握节奏和语气,继续培养学生的朗读,在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去体会作者的真情实感”。整个单元的课文都是围绕着亲情和家庭生活的。《散步》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散文,它寓景美、人美、情美于一体,含蓄的表达了浓浓亲情。

  文章在散步这一平常之事中,让读者感受到了浓浓的亲情,是“语文与自我”的一个展现层面,以“自我”为核心,紧扣“亲情”这一单元主题,与本单元其他文章反映了同一主题,引领学生进入中外名家的亲情世界。同时与第四单元“人与自然”(科学精神)、第六单元“人与社会”(想象世界)相衔接,体现语文与生活的联系。三大板块诠注了全新的育人观念。

  《义务教育阶段语文课程标准》对于7-9年级学生的要求是用丰富的人文内涵影响学生的精神领域。教学中应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去感受人世间真挚而美好的亲情,品味哲理,初步思考家庭亲情中的责任、谦让、互敬互爱等问题。

  三、教材分析

  《散步》是当代作家莫怀戚于1985年创作的一篇散文。此文通过一次全家三辈四口人的散步的事件,引发了作者的一种“生命的感慨”,抒发了一种交织在母子、父子、祖孙三代之间浓浓的亲情。此文语言平易朴实,但内涵丰富,耐人寻味,使读者的心灵随着作者优美的文字在亲情、人性、生命这三点构成的轨迹上的一次愉悦而高尚的美的旅行。

  (1)学习重点

  1)通过赏析“我的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我的母亲虽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儿子虽然很,毕竟幼小,自然也很轻。”等句子来体会本文的音韵美。

  2)通过赏析“这南方初春的田野!大块小块的新绿随意地铺着,有的浓,有的淡;树上的嫩芽也密了;田里的冬水也咕咕地起着水泡。”“她顺眼小路望过去;那里有金色的菜花、两行整齐的桑树,尽头一口水波粼粼的鱼塘。”等句子体会本文的景色美。

  3)通过赏析“母亲本不愿出来的;她;她老了,身体不好,走远一点儿就觉得很累。我说,正因为如此,才应该多走走。母亲信服地点点头,便去拿外套。”“她现在很听我的话,就像我小时候很听她的话一样。”等句子体会本文的情感美。

  (2)学习难点

  1)根据本文的情节发展脉络,通过解决以下问题,感受作者字里行间里表达的浓厚的感情,以及对生活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①散步的地点在哪里?哪个季节?哪些人物散步?散步时发生了什么?

  ②分歧是怎样产生的?

  ③分歧是怎样解决的?

  ④在解决分歧的过程中,谁做得最好?你可以看出谁的权力最大?研讨中对每个人作简要的分析并找出相关的语句,注意品评,读出感情。

  ⑤在解决分歧时“我“为什么感到责任重大?

  ⑥年迈的母亲和年幼的儿子对于“我”和妻子来说,背起来应该很轻松,可为什么我们都走得很慢很仔细?

  ⑦这是怎样的一家人?

  2)①作者选取“散步”这个生活的一角,以“我”和母亲的关系为主线,逐步展现了一家四口祖孙三代和睦、互敬互爱的关系,分析本文大词小用、小题大做的好处,深入体会作者是如何由小见大,从平凡的事中挖掘出深意。

  ①通过赏析主旨句“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来体味本文所要表达的亲情之美,生活之美,并进一步理解中国传统的人文精神。

  四、教学目标

  《散步》是当代作家莫怀戚于1985年创作的一篇散文。此文通过一次全家三辈四口人的散步的事件,引发了作者的一种“生命的感慨”,抒发了一种交织在母子、父子、祖孙三代之间浓浓的亲情。

  根据义务教育阶段语文新课程标准对阅读和鉴赏散文的基本能力的要求,以及本单元的单元学习目标,结合本课的特点,将本课的学习目标确定为以下几个方面:

  1、知识与能力:

  (1)学生都能够运用常用语文工具书,上网查阅资料等方法,独立疏通整理文本中相关的字音、字形和词语。

  (2)学生都能够通过上网查找资料等方法,了解莫怀戚其人及写作风格,熟知本文的创作背景。

  (3)学生能够进行朗读设计,自由诵读文中的几处韵文和细节描写之处,力图在朗读中体味《散步》中所表达的景色美、情感美、音韵美。

  2、过程与方法:

  (1)学生能够进行朗读设计,自由诵读文中的几处韵文和细节描写之处,并根据故事情节发展脉络,解决以下问题:

  ①散步的地点在哪里?哪个季节?哪些人物散步?散步时发生了什么?

  ②分歧是怎样产生的?

  ③分歧是怎样解决的?

  ④在解决分歧的过程中,谁做得最好?你可以看出谁的权力最大?研讨中对每个人作简要的分析并找出相关的语句,注意品评,读出感情。

  ⑤在解决分歧时“我“为什么感到责任重大?

  ⑥年迈的母亲和年幼的儿子对于“我”和妻子来说,背起来应该很轻松,可为什么我们都走得很慢很仔细?

  ⑦这是怎样的一家人?

  (2)通过诵读《散步》,培养学生理解散文的能力及分析归纳整理文章的能力。分析本文大词小用、小题大做的好处,深入体会作者是如何由小见大,从平凡的事中挖掘出深意的。

  再次朗读课文,通过赏析主旨句“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来体味本文所要表达的亲情之美,生活之美,并进一步理解中国传统的人文精神。

  (3)学生能够较好地学习到本文所要传递的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散步在缓缓的进行着,作者的比肩蘸饱了情感,亲情在字里行间不经意的流淌着。看到别人一家温馨和睦,希望同学们也能够抒写亲情,以亲情为主题,写一段50字以内的温馨短语,把它发给你的亲人。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习莫怀戚《散步》中通过选取一家人祖孙三代在田野里散步这个生活侧面,生动地展现这一家人互敬互爱、和睦相处的深厚感情和生活情趣,体现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

  五、评价方式

  (1)小组内互相听写讲解生字词,检查学生自主预习阶段字词的落实情况。

  (2)学生解释《散步》所蕴含的哲理,检查学生课外收集资料的情况,学习莫怀戚《散步》中表达的一种交织在母子、父子、祖孙三代之间浓浓的亲情,体会尊老爱幼、珍爱亲情、珍爱生命呃情感。

  (3)找出主旨句,了解学生对《散步》整体感情基调的把握情情况。

  (4)抓住“我的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这南方初春的田野!大块小块的新绿随意地铺着,有的浓,有的淡;树上的嫩芽也密了;田里的冬水也咕咕地起着水泡。”;“母亲本不愿出来的;她;她老了,身体不好,走远一点儿就觉得很累。我说,正因为如此,才应该多走走。母亲信服地点点头,便去拿外套。”等关键句,理解其意义及用法。进行分析,了解学生对诗词意境体会情况。

  (5)开展小组讨论并进行全班交流,检验学生是否掌握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6)有感情的朗诵《散步》,检查学生是否能够在朗读中体味借鉴学习作者身上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使学生学会尊老爱幼、珍爱亲情、珍爱生命情感。

  (7)通过布置课外作业。希望同学们也能够抒写亲情,以亲情为主题,写一段50字以内的温馨短语,把它发给你的亲人。,发挥想象,尝试夹叙夹议的散文的创作。

  六、教学方法:

  朗读法---散文反复朗读,仔细体味。

  串讲法---散文需要根据故事发展情节,疏通文意。

  提问法---课堂上需要师生互动。

  讨论法---课堂上需要活跃气氛。

  练习法---教学上需要精讲多练。

  七、教学时数:1课时

  八、教学用具:多媒体投影仪

  九、教学流程:

  课前预习

  独自学习独立思考通读文本查阅资料

  学生独立自主的学习,完成“自主预习记录案”。内容包括:

  1.查阅工具书,整理生字词。

  2.收集莫怀戚的重要代表作品;了解柳永的重要人生经历和《散步》的创作背景。

  3.搜集《散步》的相关资料,理解及诵读,体会作品中蕴育的情感。

  5.概括文中抒发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6.找出主旨句,结合相关背景知识,明确作者在文中表现出来的思想感情。

  7.记录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存疑问题

  第一课时

  一、导语设计

  孝敬父母、尊老爱幼是我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也体现着人世间美好的情感——亲情。其实,在我们成长的过程中一直都沐浴着亲情。哪位同学能联系生活实际,说说你都感受到了哪些亲情?(学生举例回答,教师予以肯定)

  像在日常生活中全家人一起吃饭、看电视、聊天,等等。哪怕是一家人一起散步这样平常的小事,也能体现出浓浓的亲情。《散步》就为我们讲述了这样一个感人的故事。(出示:学习目标并板书课题)

  二、解题(PPT展示莫怀戚生平介绍及本文的创作背景)

  莫怀戚,1951年生,重庆人。当代作家,现为重庆师范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教授,从事文学创作二十余年,用多种体裁创作,以小说见长。著有小说集《大律师现实录》,中篇小说《诗礼人家》,长篇小说《经典关系》《透支时代》等。

  此文写于1985年,最先发表于当年的《中国青年报》上。当时莫怀戚父亲去世不久,照料了莫怀戚多年的母亲似乎一下子给抽调了了生活的目标,身体情况变得很复杂。莫怀戚有个弟弟是医生,私下说,莫怀戚母亲处在丧偶综合症中,这是一个微妙的阶段,必须谨慎度过,最不能缺的就是子女的陪伴。同时,作者在和美国汉学家柯尔特先生交流时候发现国外对“孝”也是倍加推崇,因此在一次全家三辈四口人的散步的时候产生了写下这篇文章的念头。

  (了解作者的这些生平事迹,更能深刻地理解这篇散文所蕴含的深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