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范文网>教学资料>教学设计>《开启》教学设计

《开启》教学设计

时间:2023-01-29 05:33:02 教学设计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开启》教学设计范文

  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通常需要用到教学设计来辅助教学,借助教学设计可以促进我们快速成长,使教学工作更加科学化。那要怎么写好教学设计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开启》教学设计范文,欢迎大家分享。

《开启》教学设计范文

  《开启》教学设计范文1

  教学目标

  1、在阅读中独立认识8个生字,理解并积累“开启”、“满脸稚气”、“倚窗而坐”、“奢侈”、“记忆犹新”等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读课文练习中的句子,根据带点词尝试提出问题。

  3、围绕“用这样的方法开启易拉罐好不好”这一问题展开讨论,从而使学生感受人与人之间真诚相助的美好感情。

  教学重点

  1、能运用合适的方法理解“开启”、“满脸稚气”、“倚窗而坐”、“奢侈”、“记忆犹新”等词语。

  2、通过读文,使学生感受人与人之间真诚相助的美好感情。

  教学难点

  品读细节描写的妙处,抓住其中关键词,感悟妇女“这个的方法”的巧妙之处。

  教学准备

  1、老师:词语若干,相应的课件,课文朗读录音

  2、学生:按课后要求预习课文。

  教学设计

  一、揭示课题,导入新课

  1、(出示实物)这是一个易拉罐,你能把它打开吗?

  2、导入:开启易拉罐对大家来说是一件很简单的事情,但是对于一个从来没有喝过这种易拉罐饮料的农村男青年来说,却是一件难事。

  3、板书:开启

  4、揭示课题:40、开启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初读课文,完成练习。

  一列南下的火车上,一个 的男青年,

  (满脸稚气、来自农村……)(不知如何开启一罐健力宝饮料)

  这时,一位 的妇女用 帮助了他,使他深受感动。

  (善良、热情、善解人意)(巧妙的方法)

  2、学习生字“罐”,教师指导梳理笔画。

  3、针对上述内容进行质疑:

  如:

  1男青年为什么不会开启这罐饮料?

  2男青年会怎样打开这罐饮料?

  3这位妇女的方法巧妙在哪里?

  ……

  说明:

  “学起于思,思起于疑。”思维往往是从问题开始的。在质疑状态下的学生取之所需,求知欲强,学生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去,学习兴趣高,学习效率高。

  三、读中理解,品中悟情

  1、课文中是怎样描写男青年不会开启这罐饮料的呢?

  1读课文第5节,用直线划出相关句子。

  2出示句子:他把健力宝拿在手上,颠来倒去看了看,迟疑了一会儿,他从腰间摸出一把水果刀,试图在拉环的位置把健力宝撬开。撬了两下,他发觉易拉罐的壳很坚硬,便停下了手中的水果刀,又把目光盯在了拉环处。

  3当他几次尝试都失败后,他心里会怎么想呢?

  说话练习:

  男青年十分尴尬,心想: 。

  男青年一下子脸红了,心想: 。

  男青年 ,心想: 。 说明:

  通过这个话题,不仅让学生体会和感受到男青年当时的困惑和尴尬。同时,读与说的结合,还提供了学生的一个进行语言实践的机会,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素养。

  2、男青年为什么不会开启这罐饮料?

  1默读课文,用﹏﹏划出有关年轻人不会开易拉罐原因的句子。

  2讨论后出示句子:

  他是个农村娃。在此之前,他连火车都没坐过,他要到南方去上大学。

  健力宝?男青年知道,这是一种奢侈的饮料。

  班里有钱的同学才喝得起。爸妈从来没给自己买过。

  犹豫再三,他终于从衣兜里摸出一张皱巴巴的5元钱,递给乘务员。

  3随机学习生字“倚、饮、奢、侈”,理解词语“满脸稚气”、“倚窗而坐”、“奢侈”的含义。

  说明:

  通过“农村娃、奢侈、犹豫再三、终于、摸……”关键词的理解,让学生了解体会到这个男青年是一个从来没有喝过罐装饮料的家境贫寒的农村孩子。

  师:这时,坐在对面的妇女默默地把这一切看在眼里,她用一个非常奇妙的方法教会了男青年打开了这个易拉罐。

  3、这位妇女究竟采用了什么样的方法呢?

  1指名朗读母子的那段对话。

  2细细品读:妇女把健力宝拿在手中,眼睛盯在拉环上,余光注视着男青年,只听见“嘭”的一声,健力宝打开了。

  3找一找句中表示动作的词,想一想:妇女为什么不直接告诉男青年怎样开启这罐饮料的方法呢?她这样做是在告诉男青年什么呢?

  说明:

  妇女考虑到男青年是一个来自农村,家境贫穷,未喝过此类饮料,自尊心强,羞于启口的特点,运用了这种男青年可以接受的方法,在不伤害男青年自尊心的`情况下,帮助男青年开启了易拉罐。妇女细微的动作里包含了人与人之间真诚相助的情感,包含了真、善、美。

  四、读写结合,体验真情。

  1、讨论:男青年开启易拉罐后,从中喝出了一种特殊的滋味,那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滋味呢?

  说明:

  那是一种人与人之间真诚相助的美好情感,它如涓涓细流,化身为一股清甜的滋味缓缓流入了男青年的心田,令人回味无穷。

  师:这位善解人意的妇女,以她的的善良与真诚,深深地感动了这位男青年。许多年过去了,男青年仍对这件事情记忆犹新,充满了感激之情。

  2、引读“许多年后,男青年……”

  3、每个人的手中都有一把心灵之锁。而开启这把心灵之锁的钥匙则需要我们自己去寻觅。相信只要我们耐心地寻找,就一定能找到开启这把锁的“钥匙”。

  说明:

  引导学生在主动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这充分达到了学生学习本文的目的。

  《开启》教学设计范文2

  教学目标:

  1.在阅读中认识8个生字,理解并积累“开启”、“奢侈”、“记忆犹新”等词语。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学会转换角色复述课文,并能根据句子中的带点词提出问题,对细节描写有初步认识。

  3.能根据文中这位中年妇女的举动揣摩她的心理活动,受到启示,知道“帮助别人,还要注意保护被帮助者的自尊”。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了解课文大意。

  1.板书:启

  谁能用这个字来组词?启发、启迪、启示、启事、开启……

  (出示词卡,辨析“启示”与“启事”。)

  2.“开启”的“启”是打开的意思,“开”和“启”的意思是一样的。“开启”就是将某样东西打开。

  你知道可以开启什么呢?学生自由组词。

  补全课题,齐读。

  3.预习了课文,你知道了文中要开启的是什么?

  板书:易拉罐

  指导“罐”的字形。

  4.围绕“开启”,文中有两个主要人物,是谁?打开书本找一找。

  交流板书:一个男青年

  一位中年妇女

  围绕着开启易拉罐这件事他们都做了什么?你能简要地说一说吗?

  一个男青年不会开启易拉罐,一位中年妇女帮助他开启易拉罐。

  补全板书:不会、帮助

  (从指名说到教师指板书引说)

  二、学习课文一至四节,体会男青年家境贫寒,了解他不会开启易拉罐的原因。

  过渡:易拉罐同学们都使用过吗?会不会开?是呀!开启易拉罐是件再简单不过的事了。而这名男青年竟然不会开启,真令人不解。请你们自己读读课文一至四小节,想想其中的原因,将有关语句用直线划下来。

  1.学生自读课文第一至第四小节,思考:文中的男青年为什么不会开启易拉罐?将有关语句用直线划下来。

  2.学生交流,从“满脸稚气”、“农村娃”、“连火车都没坐过”、“班里有钱的同学才喝得起”、“爸妈从来没有给自己买过”、“犹豫再三”、“终于”、“摸出”、“皱巴巴的五元钱”体会男青年生活在一个比较闭塞的地方,家境贫寒,因此就像“健力宝”这种对城里人来说十分普通的饮料,也从来没喝过,更不会开启。

  3.理解“健力宝”对这名男青年来说是一种“奢侈的饮料”。

  出示词组“奢侈的饮料”,读准字音。

  预习中你了解到“奢侈”是什么意思?(花费大量钱财,追求过分享受)

  过渡:一罐健力宝只要几元钱,但对于家境贫困的男青年来说,却成了奢侈品,从没有喝过,更不知道该如何开启。

  三、自主质疑,学习课文五至七节。

  1.学习男青年不会开启易拉罐的句子,体会他的着急,尴尬。

  (1)哪些句子写出了男青年不会开启易拉罐?谁能找到有关句子,读一读。

  交流,出示句子:男青年不知如何开启这罐饮料。他把健力宝拿在手里,颠来倒去看了看。迟疑了一会儿,他从腰间摸出了一把水果刀,试图在拉环的位置把健力宝撬开。撬了两下,他发觉易拉罐的壳很坚硬,便停下了手中的水果刀,又把目光盯在了拉环处。

  (2)读读这段话,他是怎么开启这罐饮料的呢?他先怎么做?再怎么做?最后怎么做?用自己的话简要地说一说。

  (3)师引读:当时,车厢里有那么多人,那么多双眼睛都在注视着他。男青年不知如何开启这罐饮料。他先——迟疑了一会儿,他又——撬了两下,他发觉易拉罐的壳很坚硬,便——最后——。

  这时,他的心情会怎么样?用一个词语来表达。

  他这种着急、尴尬的心情一定会反映在他的神情上,你能不能用一两句话来描述一下他的神情。(自己准备——指名交流)

  出示填空:这时,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正在他对这罐健力宝束手无策时,坐在对面的中年妇女看到了这一切。看到了这种情况,她心里也一定会有想法,那位中年妇女会怎么想呢?不忙着回答,我们先来看看她是怎么说、怎么做的。师引读:对面的妇女对儿子说——小男孩说——那名妇女又说——小男孩便——妇女把健力宝——眼睛——余光——只听“嘭”的一声,健力宝打开了。

  (1)出示句子:妇女把健力宝拿在手中,眼睛盯在拉环上,余光注视着男青年,只听“嘭”的一声,健力宝打开了。

  (2)(句中的动词变红)再次引读句子,理解词语“余光”。

  对于中年妇女的举动,你心中有什么疑问吗?是呀,这名中年妇女眼睛盯在拉环上,用眼角的余光注视着男青年,是想对他说什么呢?

  出示:中年妇女用眼角的`余光注视着男青年,似乎在对他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师:你们读懂了这位中年妇女的用意,她是用目光的注视来引导他、帮助他打开易拉罐。显然男青年也读懂了这位中年妇女的用意,随之——妇女——显然——这名中年妇女并不渴,打开易拉罐只是为了给这位男青年做示范,让他跟着学。

  3.引导学生质疑。

  (读到这里,你有什么疑问吗?)

  这名中年妇女为什么不直接告诉男青年该如何开启易拉罐,而要费这么大的周折?

  她在这样做之前,心里一定会怎么想?

  出示:那名中年妇女看到男青年____________,她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为什么文章不直接把这位中年妇女的想法写出来呢?

  这篇课文是以旁观者的角度来写的,当事人心中的想法我们不可能知道,所以不能直接描写人物的心理活动。但我们可以从男青年与中年妇女的言行中体会出这位妇女当时的想法。

  5.学习了课文,从这名中年妇女的行为中,你得到了什么启示?

  交流,出示板书:帮助别人,还要注意保护被帮助者的自尊。

  6.是呀,这位中年妇女在不动声色帮助别人的同时,又保护了男青年的自尊心。这种善良、体贴、细心让男青年在许多年后还——记忆犹新。

  板书:记忆犹新

  “犹”是“还,依然”的意思。

  时光流逝,那么多年后,男青年依然清晰地记得那一幕,在男青年学会开启易拉罐的同时,这件小事也开启了这名男青年的心灵之门,让他懂得了——(帮助别人,还要注意保护被帮助者的自尊)。

  四、拓展说话,总结全文。

  许多年以后,那名男青年对朋友们讲述这件往事时,是这样说的。出示提示:许多年前的一个夏天,我第一次坐火车去南方上大学。在火车上,我……此时,我感到……就在这时,一位中年妇女……至今,我对这件事仍记忆犹新,深深地感谢那位中年妇女……

  自由准备,同桌交流。

  2.指名说,评议。

  3.总结全文,今天学习了课文,让我们也有了不小的收获。生活中在热心地帮助别人的同时,还要注意保护被帮助者的自尊。

【《开启》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开启的作文600字07-20

开启的作文300字08-16

开启存钱罐日记12-19

开启的作文300字4篇01-11

开启的作文400字6篇12-16

《南辕北辙》教学设计10-13

燕子教学设计10-13

《北京》教学设计10-13

《山村》教学设计10-16

《雨点》教学设计1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