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范文网>教学资料>教学设计>《一 五》教学设计

《一 五》教学设计

时间:2022-10-06 06:57:15 教学设计 我要投稿

《一 五》教学设计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以计划和布局安排的形式,对怎样才能达到教学目标进行创造性的决策,以解决怎样教的问题。那么问题来了,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一 五》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一 五》教学设计

《一 五》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初步感知询问年的体裁特点,把握课文结构,了解课文内容。

  2、通过阅读,进一步体会改革开放给中国带来的巨大变化,同时理解作者“崛起于城中同步,希望于困顿同在”这句话的含义。

  3、学习本文大量运用列数字、作比较等说明事物的方法。

  教学准备:查找有关资料。

  教学过程:

  一、延伸导入

  1、学完《这儿,原来是一座村庄》你感受了什么?

  2、揭示课题,在中国这片神奇的土地上,每时每刻都在发生着变化,我们一起走进《中国一日》,确实感受一下。

  二、阅读感悟

  1、了解新闻的体裁结构。

  2、默读课文。

  出示阅读提示:

  A、认真阅读课文;

  B、想一想,作者从哪几方面写了“中国一日”?

  C、在你不理解或不知道的地方做下记号。

  D、读完后和小组的同学交流交流。

  3、交流阅读提示B。(从中国的消费、市场、住宅、交通运输、人口、国内生产总值等方面)

  4、小组选择一个内容,以画图表的`方式把具体的数字呈现出来。提供学习资料:瑞典人口总数880万,芬兰人口总数524900,挪威人口总数462万。澳大利亚人口总数1900多万。

  5、各小组把列好的表格展示并解说。

  6、讨论:中国为什么会发生这么大的变化?(板书:改革开放)

  7、拓展:在日新月异的今天,我们是否可以安枕无忧了呢?出示网上调查资料

  20xx年世界人均GDP排行榜

  1. 卢森堡43,940

  2. 挪威43,350 5. 香港36,800

  3. 瑞士39,880 6. 日本34,510 8. 加拿大31,300

  4. 美国37,610 7. 丹麦33,750 9. 冰岛30,810 98. 中国1,700

《一 五》教学设计2

  【教学要求】

  1、指导学生仔细观察图画,结合自己平时的学习,明确学习语文的重要性。

  2、通过认真看图,掌握学习语文的途径,激发生学习语文的热情。

  3、使学生养成修改作文的良好习惯,指导学生如何修改作文。

  【教学重点】

  1、通过看图,掌握学习语文的途径。2、学会修改作文。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同学们,从小学到中学语文一直是门很重要的功课,你知道为什么要学好语文呢?学好语文有什么意义?

  2、要想学好语文是不是就是上好语文课,读好语文书呢?请你们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说一说你平时是怎样学习语文的?

  二、指导看图,了解、掌握学习语文的渠道。

  1、过渡:刚才同学们说了很多学习语文的途径,除了这些还可以有哪些渠道学习语文呢?我们一起来看图。

  2、学生看图,思考:有哪些学习语文的'渠道?

  3、汇报交流,相机板书:广播电视、电脑、参观、访问、图书、讨论……

  4、讨论:在这么多的渠道中你喜欢采用哪些形式去学习语文?为什么?在运用过程中要注意什么?

  5、小结,通过看图,讨论交流我们掌握了多种学习语文的渠道希望你们能学以致用。请大家说说看本学期自己准备怎样学好语文?

  三、总结。

  语文与我们的生活是密不可分的,它是很重要的交际工具,我们可以通过多种渠道学习语文,学好语文。希望大家说到做到,做生活的有心人,学习的小主人。

  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

  一、导入质疑,明确修改的重要性。

  1、(板书:文章不厌百回改)提问: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2、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也曾说过,好文章不是写出来的而是改出来的。说明了什么道理呢?

  二、指导如何修改作文。

  1、过渡:我们都明白了修改的重要性,那到底如何修改呢?我们一起来学习。

  2、讨论:一篇文章写好后,要修改些什么呢?

  3、对,找出这些毛病后我们要运用规范的修改符号,来修改符号,来修改也就是我们平时做修改病句所使用到的符号,只不过那是句子,现在将句子组合成文章。

  4、回忆复习所学修改符号。5、自学书上例文《小花猫》

  6、汇报:这篇文章中修改了哪些部分?毛病在哪儿?7、练习:

  8、讨论总结:如何修改作文?

  三、总结。

  通过本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要想写出好文章就要多修改,希望同学们在以后的写作中文章不厌百回改,期待着你们写出一篇篇优秀的文章

《一 五》教学设计3

  教学目标

  1、认识14个生字,会写9个字。

  2、运用浏览的方式阅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注意人物情感的变化。

  教学重点

  学习本课通过抓住描写人物言行的词语,体会人物品质及所蕴含的感情这一阅读方法。

  教学难点

  学习本文中授课老先生和“我”所表现出的可贵品质,从而提高自己的品德修养。

  教学准备

  预习课文,自学生字新词,大体了解课课文内容。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直接入题,齐读课题。

  二、分段朗读课文,注意要读准字音,读清每一句话。

  (同学校正,老师适当选择段落泛读,指出本课要求会写的字和会认的字“钝”“沧”“涕”“菌”“锥”“苛”“诲”这7个字都是形声字,但是认读都有一定难度,在认读的过程中要注意读准字音。“菌”不能读成“jǔn”,“苛”不能读成“kě”,“诲”不能读成“huǐ”。“纤”是个多音字,在本课读“xiān”。

  本课要求会写的字中,“恩”和“思”、“衷”和“衰”“哀”、“诲”和“悔”等容易混淆,要注意区别;“冤”字是上下结构,下边是个“兔”字,别丢掉最后一笔“点”。)

  三、再读课文,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这篇课文写的是作者亲身经历的事情。1972年,“我”来到新疆军区军医学校学习。在一次根据临床病例进行诊断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治疗方案的考试中,“我”我提出的方案中,采用了常规的治疗,还加了抗菌素。执教的老先生批评“我”,并扣了分。“我”认为老先生批评得不够完全,提出了自己的意见。这位老先生是新疆首屈一指的医学权威,但是,当他知道“我”增加抗生素的原因以后,肯定了“我”的做法,修改了“我”的分数,并且表扬“我”敢于指出上级医生的错误。这件事情让“我”记忆深刻,并且深深地影响了“我”。)

  四、作业

  1、读熟并理解课文。

  2、写会要求会写的字。

  第二课时

  一、默读课文,回顾课文的主要内容。

  (这篇课文写的是作者亲身经历的事情。1972年,“我”来到新疆军区军医学校学习。在一次根据临床病例进行诊断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治疗方案的考试中,“我”我提出的方案中,采用了常规的治疗,还加了抗菌素。执教的老先生批评“我”,并扣了分。“我”认为老先生批评得不够完全,提出了自己的意见。这位老先生是新疆首屈一指的医学权威,但是,当他知道“我”增加抗生素的原因以后,肯定了“我”的做法,修改了“我”的分数,并且表扬“我”敢于指出上级医生的错误。这件事情让“我”记忆深刻,并且深深地影响了“我”。)

  二、快速浏览课文,了解相关信息,回答下面的问题。(看课后思考与交流)

  (1)思考与交流

  第1小题“快速浏览课文,了解相关信息,回答下面的问题。”是运用多种方法进行阅读为目的练习题,可以结合阅读教学进行。三个问题的答案都能在文中直接找出来,1969年“我”从北京到西藏当兵;1972年“我”来到乌鲁木齐新疆军区军医学校上学;老先生说明了考试扣分的理由之后,“我”觉得冤枉是因为在5000米以上的高原气候恶劣,病员出现高烧等一系列症状时不用抗生素,很可能合并细菌感染。等到临床上出现明确地感染征象时才开始用抗生素的话,就来不及了,病员的生命已受到严重威胁了。老先生只给“我”的分数改过来是因为“我”在高原情况下使用抗生素的做法是正确的,还因为“我”敢于坚持自己正确的观点,不是因为教授自己知识的老师是权威就放弃自己的观点。

  以上内容供参考,学生能根据相关段落说出大意即可。

  第2小题“读一读下面的句子,说说你的理解”为大家提供的是文中比较有代表性的语句,它们比较鲜明地表现了人物的思想观点。教学时,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领会句子所表达的意思。

  第(1)中,讲的是老先生扣分以后“我”的反应。首先“我”坦诚说明自己就是在方案中用了抗菌素的学员,联系自己在高原生活的经历,觉得老先生的讲评有不完全的地方。因为特殊情况就要特殊对待,可是老先生没有这样做,反而给“我”扣了分,所以,“我”觉得冤枉。

  第(2)是教务老师说的话,也是对老先生的介绍。“最著名”“首屈一指”“权威”等词语都说明老先生的学识之高。因此,教务老师明确了自己的观点:他讲得都是有道理的,我们都信服。

  第(3)是老先生说的一句话,这句话说的是医生要把病情和病人放在重要的位置,不能因为只听导师的教导而忽视病情与病人。老先生在这里赞扬了“我”从病情和病人的角度出发,不盲目地迷信权威,同时也表现出老先生严谨的治学态度和高尚的学风医德。

  第(4)是“我”在这件事情以后,在聆听老先生的教诲以后,为自己确立的观念。这观念包含的就是爱自己,珍视他人生命,为保卫生命而努力!

  (2)拓展与运用

  本体是让学生走进文本,走进课文中的人物。课文以“我”所见所闻的角度从神态、动作和语言这几个方面具体描写了这位执教的老先生。文中没有写教务老师把“我”的意见转给老先生的场景,也没有说明老先生当时是怎么想的。这道题就是对这件事情的补白,采用心理描写的手法写这位老先生。可以结合阅读教学现引导学生说一说,再相互补充。补白要合乎实际,不能随意想说什么就说什么。运用心理描写来写老先生的时候,要注意与课文中人物特点保持一致。

  三、再读课文,读熟并听写课后积累。

  四、作业

  1、抄写课后积累,并用加点词语造句。

  2、预习下一课。

《一 五》教学设计4

  一、教材分析:

  《一面五星红旗》这篇课文是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的一篇感人肺腑的文章。主要讲了一位旅居海外的中国留学生,为维护祖国的尊严,毅然拒绝了救命的面包,面包店的老板为之感动,毅然帮助他的事。本单元教材以“热爱祖国”为主题,因此,在教学中应围绕“热爱祖国为荣”的情感线索,挖掘文本资源,让学生通过多元的解读来理解文本,感悟文本,进而让学生的情感价值观在教学中得到有效生成和升华。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面包店的老板态度的变化。

  2、了解作者运用外在的动作和表情,表达内心感受的写作手法。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品词析句、朗读、感悟和想象,体会“我”对国旗的尊敬与热爱。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

  三、教学重点是:通过品词析句、朗读、感悟、想象体会“我”对国旗的尊敬与热爱;

  四、教学难点是:抓住人物的动作表情的词句了解作者用外在的动作与表情表达内心感受的手法。

  五、教学理念:

  《新课程标准》提倡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提高阅读质量,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能力。组织、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多层面上研读文本、感悟文本。自读自悟,自主探究。王崧舟曾说过:“语文脱离了感情,语文就是麻木的、冰冷的、僵死的,语文就失去了生命的底蕴。这样的语文,根本就不能植根于学生的心灵世界,根本不可能给学生的生命铺上一层温暖纯净的底色。”热爱祖国是教师应在孩子的人生画布染上的底色。那一面五星红旗是祖国的象征。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注重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

  六、教学准备:CAI课件

  七、教学过程:

  一、课件导入:

  1、播放CAI课件:一面面五星红旗在开国大典上、在奥运冠军赛场上、在珠穆朗玛峰上、在南极洲上……冉冉升起!

  2、学生边看课件边思考:你看到了什么?此时你有什么感受?

  3、导语:是啊!五星红旗在这些地方冉冉升起,代表着我们祖国的骄傲。一面五星红旗在一位身处异地他乡的中国留学生身上,也发生了一件感人至深的故事。请同学们齐读课题:一面五星红旗

  (设计意图:文章本不是无情物,如何让三年级的孩子明白“五星红旗”所蕴涵的沉甸甸的意义,对孩子理解文本中的“我”的行为有着极为重要的铺垫作用。)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轻声自由地朗读课文,说说课文主要写了哪两个人物?他们之间发生了一件什么事?

  2、指名学生回答:相机板书:“我”、“面包店的老板”

  (设计意图:整体感知课文,让学生对文本有个初步的了解。为分步探究做好充分准备。)

  三、学习课文,自主探究,朗读感悟:

  第一板块:体会一个中国留学生的爱国精神,围绕文中八处描写五星红旗的句子来学习体会。

  1、课文题目为一面五星红旗,文中也多处写到五星红旗,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找到描写五星红旗的句子,看看有几句?画上横线,读一读,体会体会其中的思想感情。

  2、学生读课文,找句子。并依次课件出示八句描写五星红旗的句子。

  3、逐句朗读并体会句子的情感:

  (1)、课件出示五星红旗句子之一:“收拾好背包,我把它系在筏子上,手举一面鲜艳的五星红旗,便出发了。”

  a、指名读,从句子中你体会到了什么?(让别人知道我是一个中国人,我为自己是中国人感到骄傲)

  b、把你感到骄傲自豪的体会带到句子中读一读。相互评价。

  (2)、课件出示五星红旗句子之二:“为了防止丢失,也为了行动方便,我把国旗从旗杆上抽下来,系在脖子上。”

  a、指名读,他为什么把五星红旗系在脖子上呢?说明了什么?

  b、指答,“为了防止丢失才系在脖子上,说明了他把五星红旗看得跟自己的生命一样重要,多么热爱五星红旗啊!”

  c、你能用你的`朗读声表达作者热爱五星红旗之情吗?

  老师导语:可是,不幸的事真的发生了,我在漂流中出事了,醒来后,我面临着怎样的处境呢?你能从文中找出有关句子读一读吗?

  学生找出有关句子并朗读,老师出示句子:“醒来的时候,发现自己被一块巨石挡住了,头和身子被撞伤了好几处,筏子和背包都无影无踪。我迷路了,在荒无人烟的大山里转来转去。”

  a、指答:他处境怎样?(伤痕累累、饥饿难耐、筋疲力尽)

  b、那么,什么是荒无人烟?

  c、筏子和背包都不见了,背包里可能装着些什么?

  d、如果是你,你的心情会怎样?把你着急、害怕、伤心、难过的心情带到文中读一读。

  e、老师小结:是啊!在这样的情况下,三天了没吃一点东西,身上多处受伤,此时,“我”最想要的事什么?(我最想吃东西,然后去医院治疗伤痛,再躺在床上美美的睡一觉。)可不,“我”终于来到了一家面包店,“我”要用新大衣换面包,可老板却不干。

  (设计意图:,研读“我”的处境危险时,当学生找到语句后,进一步引导学生提炼出表现“我”处境危险的关键词,并通过切身的感受、老师语言描述的情境随机理解了“漆黑”、“无影无踪”、“荒无人烟”的意思,让学生感悟到留学生当时处境的危险。在此,让学生想象此时留学生最渴望得到的是什么?为下文埋好了伏笔。)

  (3)课件出示五星红旗句子之三:“突然,老板眼里闪出亮光,他用手指着我的脖子上的五星红旗,惊奇地问:那是什么?”

  a、齐读句子,思考:老板看见了什么?

  b、老板此时是怎么想的?(嘿,那不是他们国家的国旗吗?还系在脖子上呢,说明很爱他的国旗的嘛。我来考验考验他,用国旗换面包,看他换不换?)

  (4)课件出示五星红旗的句子之四:“我犹豫了一下,把国旗慢慢接下来,再展开。这面做工精致的五星红旗,经过河水的冲洗,依然是那么鲜艳。”

  a、从这句话中你体会到了我当时是怎样的心情?

  b、把你的体会通过朗读表达出来。

  导语:这时,老板看到我的表情,竟然真的提出要用国旗换面包。

  (5)课件出示五星红旗句子之五:“老板拍了拍我的肩膀,告诉我可以用这面旗子换面包。”

  a、齐读句子,想象:老板可能是怎样对我说的?

  b、我换了没有呢?

  (6)课件出示五星红旗的句子之六:“我愣了一下,然后久久地凝视着手中的五星红旗。”

  a、指读句子,“凝视”是怎样地看?“久久地凝视”五星红旗,他可能在想什么?

  b、他的思想在作斗争,如果换了会怎样?不换又会怎样?

  c、谁来把“我”此时的心情和感受用朗读声表达出来?

  (设计意图:这个环节,老师让学生想象面包店的老板是怎样想的?我又是怎样想的?于重点难点的地方进行发散性思维,这样更容易突破重点难点,也培养了学生的想象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导语:一边是救我生命的面包,一边是代表祖国尊严的五星红旗。我果断地做出了选择。我最后的决定是什么?

  (7)课件出示五星红旗的句子之七:“我摇摇头,吃力地穿上大衣,拿着鲜艳的国旗,趔趔趄趄地向外走去。”

  a、这句话中哪些词语令你感动?(吃力地、趔趔趄趄、筋疲力尽、)

  b、为什么让你感动呢?(因为他路都走不稳了,可是他即使饿死也不用五星红旗换面包,他把五星红旗看得比自己的生命还重要!他用自己的生命维护了祖国的尊严。因此我感动。)

  c、大声读一读,读出你的感动。

  4、老师总结:体会文中的写作方法:

  在我心中,国旗比我的生命更重要,祖国的尊严高于一切。文中的“我”自始至终没有说一句话,但却用神情、动作、表情等体态语言表达了自己内心的想法。这是一种很巧妙很传神地描写人物内心活动的写作方法。希望同学们今后在写人的文章中用上这种写作方法。下去以后写个小练笔也可以。

  (设计意图:语文课本是个例子,我们不能为教而教。而应该让他们学会思考,学会灵活运用。学以致用。)

  第二板块:体会面包店老板前后态度变化的句子。

  1、你认为面包店的老板是个怎样的老板呢?默读课文4——12自然段,找出有关句子读一读,并说说你的理由。

  2、课件出示面包店老板前后态度变化的句子:

  (1)“老板听懂了我的话,却把双手一摊,表示一脸的无奈,说:我讲究平等交易,我给你面包,你能给我什么呢?”

  (2)“他见我醒了,冲我竖起大拇指,说:安心养一养,费用由我来付。”

  a、读一读,谈体会,说理由。

  b、老板前后态度的变化为什么这么大呢?(敬佩我,被我的爱国热情,维护祖国尊严的精神受感动。)

  3、老师小结:“我”用实际行动维护了祖国的尊严,我的爱国之情也赢得了这位外国友人的理解与尊重。

  4、课件出示五星红旗的句子之八:“这时我才发现,在我床头的花瓶里,有一束美丽、芬芳的鲜花,花丛中插着那面心爱的五星红旗。”

  a、齐读,读出你的自豪和骄傲。

  (设计意图:打开了学生思维的闸门,学生各抒已见,听、说、读、思的能力得到了有效的提高。这篇文章中有看似矛盾的地方,因此,在学生找到描写老板前后变化的语句时,让学生前后联系起来,通过对比,明白了面包店前后的变化都是因为被中国留学生爱国之情所感动。感受到留学生对五星红旗的挚爱,实际上是他爱国的表现,这是他宁可饿死也不用五星红旗换面包的原因,也是老板态度发生变化的真正原因,切实体验到文章的内涵。)

  四、总结提升:

  学到这里,你一定有很多话想对文中的我“说”和面包店的老板说,想对他们说些什么呢?

  我想对中国留学生说:————————————————

  我想对面包店的老板说:————————————————

  (设计意图:课文始终立足以生为本,以读为主,以悟为目标,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使学生在读中感悟,读中理解,在理解的基础上,抒发对祖国的热爱。把学生带入了一个为五星红旗自豪的情境中,酝酿了浓浓的爱国情,激发了强烈的爱国志,从而收到了水到渠成的效果。)

  五、拓展延伸:

  1、联系生活实际谈谈:我们小学生在平时怎样做,也是爱国的表现呢?(好好学习,报效祖国。每天坚持系红领巾。每周一升旗仪式时肃立等。)

  2、课件播放歌曲《红旗飘飘》,学生大声齐唱。

  (设计意图:目的是让学生明白,爱国并不是要干一件轰轰烈烈的大事,就在我们生活中,任何一件细小的事情也是爱国的表现。做到“知”和“情”的统一。)

  六、板书设计:

  “我” (拒换面包) 面包店老板(敬佩感动)

  犹豫、 一脸无奈

  久久凝视、 竖起大拇指

  (爱国) (尊重)

《一 五》教学设计5

  教学目标:

  1、会认2个生字,会写5个字,自主积累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理解诗歌内容,感受课文的美和大自然的美。

  4、激发学生说、写的兴趣,续写诗歌。

  教学重难点:

  1、背诵课文,理解课文,回答课后问题。

  2、体会诗歌的意境,感悟诗歌语言与形式的美。

  教学准备:

  1、教师演示文稿。

  2、学生预习课文。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欣赏歌曲:同学们,让我们先一起欣赏一首歌(教师播放《好大一颗树》。提问:听了歌曲,你知道了什么?

  2、学生自由发言。

  3、揭示课题:下面,我们再欣赏一首写树的诗《想当一颗树》。(板书课题)

  4、生说说自己读了题目后知道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二、自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把握树的特点:

  1、指名读课文,提问:读了诗歌知道了什么。(由二、三名学生接读课文,教师注意指导学生正确认读生字的.读音。)

  2、组织学生讨论,谈谈对课文的初步了解。

  (1)课文共有几个小节?每个小节分别写了树的什么特点?

  (2)还有哪些词语不理解吗?

  炙热:像火烤一样的热,形容极热。

  姿态:词语有两层意思,一是姿势、体态,二是态度。课文既描述了大树的样子、体态,也暗示着”大树“那种为人处世的态度。

  雅量:宽宏的度量。诗中指大树为了他人不计较自己的得失。

  3、指导学生用一段话概括出树的特点。

  4、给学生思考两分钟,然后举手发表自己的见解。

  三、联系生活,理解课文,感悟诗情:

  1、师:诗歌的特点之一就是通过优美概括的语言,激起人们的思考、遐想与激情。下面大家再仔仔细细地品味诗句,看你能想到什么。(提示学生抓住“沉默”“姿态”“雅量”“幽默”这几个关键词去产生联想)

  2、生:读诗句,谈谈自己想到的事情,想到的人。

  3、课下的思考题:这首小诗是写树还是写人?什么叫借物喻人?课外找一找写树的诗文。

  四、课堂练习:

  1、根据课文内容填空,尽量用上诗中的词语。(见演示文稿)

  大树常常是()寡言、不吵不闹,它()挺拔,不怕()的太阳,有甘于奉献的()。有时候,大树也很顽皮(),悄悄和你开个小玩笑。

  2、朗读课文。

  3、抄写生字新词。

  五、作业设计:

  1、把课文读熟,背给家长听。

  2、抄写新词,一个写4遍,生字扩词,并听写。

《一 五》教学设计6

  1.课程标准的相关要求

  (1)要求学生细致观察一种事物,并搜集相关资料。

  (2)进一步了解事物特点,运用恰当的说明方法把事物的主要特点介绍清楚。

  2.教材分析

  本次单元习作的任务是写一篇说明性的文章。单元习作第一部分以表格的形式给学生提供了丰富的素材,以拓宽选材的思路,并提出明确的习作任务。第二部分从写之前、写之时、写之后三方面提出了具体的习作建议。结合说明性文章的特点,教材从内容、方法和篇章布局三方面提出具体的要求。

  3.学情分析

  本单元的习作内容是介绍一种事物,可提前布置预习作业,方便学生提前进行观察或搜集资料。受生活经验的影响,学生可能存在打不开思路的现象,多选择常见的动物、植物等作为介绍对象。课堂上,可以让学生结合教材中的'表格,说一说自己打算介绍什么事物。引导学生从兴趣、生活等方面入手,确立说明对象,在小组内交流写什么内容、怎么写。引导学生针对所选事进行交流,说说从哪些方面介绍,再进行全班交流。

  学习目标

  1.明确习作内容和习作要求,教师指导习作,赏析范文,进一步了解将事物介绍清楚的方法。

  2. 能用恰当的说明方法,分段介绍事物的不同方面,写清楚事物的主要特点。

  3.学习搜集,处理和利用资料,提高小组合作探究的能力,在讨论中发表自己的意见和看法,提高表达能力。

  学习重难点

  重点:灵活运用本单元学到的说明方法,介绍一种事物。

  难点:学会写说明文,将阅读中学到的说明文的表达方法恰当地运用到习作中。评价任务

  1.通过师生谈话、教师指导,进一步了解将事物介绍清楚的方法。(评价目标1)

  2.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拟写作文提纲,能用恰当的说明方法,分段介绍事物的不同方面,写清楚事物的主要特点。(评价目标2、3)

  学习过程

  活动环节学习活动评价要点活动一

  谜语导入,激发兴趣

  1.猜谜语,引事物。(出示图片)

  2.今天的习作内容就是介绍一种事物。以谜语的形式引入课题,吸引学生学习的兴趣。活动二作文选题,

  出示表格

  1.出示表格,提示学生可以从动物、植物、物品、美食以及其他感兴趣的内容想开去。

  2.说一说自己打算介绍什么事物。

  3.师生讨论,应该从哪些方面介绍动物、植物、物品、美食以及其他感兴趣的内容。

  4.教师指导写作方法。

  5.赏析范文,进一步了解将事物介绍清楚的方法。

  通过师生谈话、教师指导,进一步了解将事物介绍清楚的方法。

  (实现目标一)活动三

  小组合作,

  拟写提纲

  1.以小组合作的形式,交流习作内容,拟写作文提纲,包括开头、中间、结尾如何写,分享精彩片段。

  2.每个小组选择2-3名学生在全班进行交流,要求尽可能把内容说具体。以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拟写作文提纲,能用恰当的说明方法,分段介绍事物的不同方面,写清楚事物的主要特点。(实现目标二、三)活动四

  课堂小结通过这一节课的学习,同学们知道了写什么,怎么写,并且列出了提纲,为下一步的写作做好了铺垫,下节课我们就来写一写。总结。

  板书设计:

  介绍一种事物

  开头点出对象

  中间分段介绍

  结尾抒发情感

《一 五》教学设计7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认识5个生字

  2.了解诗歌所表达的内容,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情感。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过程与方法

  1、在朗读中理解诗歌内容。

  2、在吟诵中体会作者的情感。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诵读诗歌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重点难点:

  体会四次“最后一分钟”,作者的思想感情以及它们之间的联系。

  教学过程:

  一、看图交流,揭题

  1、交流香港的有关信息

  2、课件出示文中插图。

  师:同学们,请仔细看这幅图,你知道这是一个怎样特殊的时刻吗?

  3、教师激情揭题:是的,这个画面就是1997年7月1日香港回归交接仪式的情景。这一刻,鲜艳的五星红旗在香港上空迎风飘扬;这一刻,美丽的紫荆花在香港大地四处开放;这一刻,中华民族又圆了一个团聚的梦;这一刻,祖国大地又亮起了一片自由的曙光。今天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重温这激动人心的《最后一分钟》(板书课题)。

  二、自由读诗,解决字词障碍,了解诗歌内容

  1、学生自由读诗,要求把字词读准确,把句子读通顺。

  2、学生自由提出困难,共同解决。

  3、再读诗歌,思考一个问题:文中的四个小节分别讲了什么内容?

  三、品读诗歌,体会、激发情感

  师:诗歌的大概内容同学们都已有所了解,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去好好地品味这“最后一分钟”。请同学们快速默读课文,找一找文中几次提到“最后一分钟”?

  第一处“最后一分钟”

  1、指名读第一小节

  2、师:同学们,在第一小节中躲着一种修辞手法,你能把它

  找出来吗?(生:拟人)那用在这里有什么好处呢?(学生说一说)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拉着香港这位亲人的手,倾听最后一分钟的风雨历程。

  3、齐读第一小节

  第二处“最后一分钟”

  1、师:当鲜艳的五星红旗和香港区旗升起的时候,我们的心情是无比的--(激动、自豪)。请大家读一读第二小节,边读边体会这一份激动和自豪。

  2、学生自由读第二小节

  3、师:看着同学们这么认真地读着,老师相信你们的体会肯定也到位了。下面我们一起来合作朗读,一起来感受这份激动和自豪。请听要求:前面部分男女同学轮读,最后三行一起读。

  4、分角色朗读

  5、教师范读

  6、有感情地齐读

  第三处“最后一分钟”

  1、师:同学们脸上的表情告诉我,你们已充分体会到了那份激动和自豪,真棒!同学们,我们都知道如今的香港是非常繁荣的,可在150多年的时间里,它走过的.历程却是坎坷的。

  2、课件出示虎门销烟和《南京条约》等相关资料,教师介绍。

  3、师:虎门上空的硝烟在百年后的最后一分钟终于散尽,发黄的旧条约也在此刻悄然落地。在这最后一分钟,又是什么在长城的脸上,在黄皮肤的脸上流淌呢?快到第三小节中找一找。

  4、根据学生的回答课件出示相关语句。

  百年的痛苦和欢乐都穿过这一滴泪珠使大海沸腾!

  (1)指名读一读

  (2)理解“使大海沸腾”(学生自由说;借助图片理解)

  (3)引读:在这最后一分钟,百年的屈辱终于挥之而去,

  中国人终于可以扬眉吐气了,怎能不让人欢欣鼓舞呢?--

  在这最后一分钟,所有中国人的喜悦都化作了泪水,这怎能不使大海沸腾呢?--

  第四处“最后一分钟”

  1、师:香港终于回来了,我们激动,我们自豪。香港从此掀开了新的篇章。请同学们自由朗读第四小节,体会这小节体表现出的心情是怎样的?

  2、学生自由朗读

  3、交流,指导朗读

  (师:同学们,让我们去迎接第一朵紫荆,一起把最美好的祝愿送给香港吧!)

  四、配乐齐读,再次体会情感

  1、师:香港历经百年沧桑,今天终于回来了。这最后一分钟,带给大家的是无尽的激动、喜悦和自豪,老师给同学们配上音乐,我们一起有感情地朗读整首诗,永远记住这“最后一分钟”!

  2、配乐齐读诗歌

  五、播放视频,情感升华

  师:刚才的学习,我们从语言文字里感受到了那份激动、喜悦和自豪。下面老师带大家走进当时的情景,再次感受这激动人心的最后一分钟。(播放录像,教师配画外音。)

  六、课堂练笔、小结

  1、师:同学们,流浪了百年的游子--香港回来了,面对骨肉团聚的动人一幕,你最想说什么?请把它写在课文空白处。

  2、集体交流

《一 五》教学设计8

  设计理念

  以语言为载体,抓住关键词句,抓住人物的动作,在教师设置的问题情境中,切己体察,通过想象、朗读,逐层体会人物的内心世界,深刻感悟我对国旗、对祖国的赤子真情。

  教学流程

  一、巧妙导入,铺设情感基调

  1.多媒体出示一面鲜艳的五星红旗,引导学生明白五角星及五星红旗本身的象征意义。

  2.过渡:五颗五角星象征共产党领导下的各族人民大团结和人民对党的衷心拥护,五星红旗代表着我们伟大祖国的主权和尊严,我们可以从《国旗护卫队队歌》中深刻地感受到这一点。(多媒体出示《国旗护卫队队歌》歌词,在背景音乐的烘托下,教师深情诵读)今天,就让我们共同走进一位中国留学生在异国他乡用自己平凡而伟大的举动维护国旗的神圣与尊严的感人故事──教师相机板书课题,引导学生深情朗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感知故事大意

  1.快速浏览课文,把握故事大意。

  师: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看谁能在最短的时间最为准确地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学生快速读文、讲述故事大意、简要概括故事)

  2.再读课文,扫除阅读障碍。

  (1)提出学习要求:

  ①借助拼音,读准生字字音;

  ②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③遇到不理解的字词联系上下文想想。

  (2)学生按照学习要求或独立或同位展开学习活动;教师于座间巡视,了解学情,加强对个别同学的学习指导。

  (3)检查学习效果。

  ①检查字词认读情况:检查时注意指导学生读准凝竖摊的字音,指导学生辨清窄漆鼻摔的字形,指导学生正确读写漆黑、壮胆、无影无踪、荒无人烟、处境、交易、惊奇、犹豫、反应、摔倒、费用等词语。

  ②检查课文朗读情况:请三名学生依次分读课文1~3、4~10、11~12自然段,相机作好个别句子的朗读指导,使个别读与全班读适当结合。

  ③检查词语理解情况:学生提出不理解的词语,师生依托课文感知大意即可。

  三、研读重点,感悟赤子之心

  1.感受我在漂流活动中失事后的艰难处境。

  师:在漂流失事后,我的处境是怎么样的?从什么地方可以看出来?

  (1)学生读第3自然段,并画出相关语句。

  (2)汇报读,并着重指导学生朗读醒来的时候走进一家面包店一句,从中感受我漂流失事后的艰难处境。

  (教师引导学生在课文中寻找头和身子被撞伤了好几处筏子和背包都无影无踪在荒无人烟的大山里转了近三天等关键语句,并通过朗读以感受我当时非常困难、急需帮助的处境。)

  2.感悟我断然拒绝面包店老板提出的用面包换国旗的要求,以维护国旗的神圣与尊严。

  (1)感悟句子A。

  师:当面包店老板惊奇地发现我脖子上的五星红旗后,我是怎样做的?(教师相机用多媒体出示句子A:我犹豫了一下,把五星红旗慢慢解下来,再展开。这面做工精致的五星红旗,经过河水的冲洗,依然是那么鲜艳。)

  ①画出句子中表示心理和动作的词语读一读。

  ②理解犹豫,想象我犹豫的原因。

  ③从犹豫慢慢解下来再展开等一系列词语体会到什么?

  ④读这面做工精致依然那么鲜艳一句,体会表达作用。(表明了五星红旗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依然保持着她的神圣与庄严,表达了我对国旗热爱的拳拳赤子之心。)

  ⑤朗读悟情。

  (2)感悟句子B。

  师:当面包店老板告诉我可以用五星红旗换面包时,我的反应又怎样?(教师相机用多媒体出示句子B:我愣了一下,然后久久地凝视着手中的五星红旗。)

  ①愣了一下是什么神态?凝视是什么意思?

  ②透过愣了一下和久久地凝视想象我当时的内心活动。(国旗是一个国家的象征,象征国家尊严的国旗是断然不能用来交易的。)

  ③朗读悟情。

  (3)感悟句子C。

  师:当我断然拒绝了面包店老板提出的.用面包换国旗的要求后,结果怎样?(教师相机用多媒体出示句子C:我摇摇头,吃力地穿上大衣,拿着鲜艳的五星红旗,趔趔趄趄地向外走去。突然,我摔倒在地上,就什么也不知道了。)

  ①读句子,画出表示我处境艰难的词语。

  ②从吃力地趔趔趄趄摔倒在地什么也不知道了体会到什么?(我的处境极度艰难,饥饿,疲劳,已无法支持下去,非常需要帮助。)

  ③就在我极度饥饿、疲劳,非常需要帮助的时候,依然断然拒绝了面包店老板提出的用面包换国旗的要求,大家从中体会到了什么?(我宁愿饿死也不愿用国旗换面包,只要有最后一点精力也要维护国旗与祖国的神圣与尊严。)

  点评:以三个层面的句子为载体,学生通过对人物具体动作的多层面把握,逐层领会其内心活动。在国旗的尊严和祖国的尊严面前,我的一切困难都极其渺小,并以此反衬出我对国旗的热爱。

  3.感悟我对五星红旗的拳拳赤子之心。

  师:在处境非常艰难的时候,我宁愿饿死也不愿用国旗换面包,充分表明了我对五星红旗的热爱与敬重。课文还有哪些句子也浸透了这种情感,请找出来读一读。

  (学生读画、朗读交流)

  (引导学生抓住收拾好背包,我把它系在筏子上,手举一面鲜艳的五星红旗,便出发了和为了防止丢失,也为了行动方便,我把国旗从旗杆上抽下来,系在脖子上等句子朗读感悟。)

  四、拓展课文,升华爱国真情

  1.从面包店老板截然转变的态度中,感悟爱国真情。

  师:当我醒来的时候,发现自己躺在医院的病房里,身边站着的就是面包店里的老板,并冲我竖起了大拇指,让我安心养一养,费用由他来支付。请同学们思考这样几个问题:

  (1)面包店老板为什么冲我竖起了大拇指?

  (2)先前我无法求得面包店老板哪怕是一两块面包的帮助,而今又是什么原因让他愿意主动为我支付医院的大笔费用?

  (3)从面包店老板截然转变的态度中,我们感受到了什么?(以我的爱国精神维护了国旗的尊严、祖国的尊严,同时也赢得了外国朋友的尊敬;只有爱自己祖国的人,才可能赢得人们的尊敬。)

  (4)看到床头那束美丽、芬芳的鲜花,以及花丛中插着的那面五星红旗,你想到了什么?

  (学生读文思考、汇报)

  2.从熟知的故事中,感悟爱国真情。

  师:文中的我用自己平凡而伟大的举动,维护了国旗的尊严,维护了祖国的尊严,奏响了一曲赤子爱国的铿锵之歌。同学们还知道哪些关于国旗的故事,说出来让大家听一听。(学生交流)

  3.从心灵深处的对话中,升华爱国真情。

  师:通过学习,我们又提高了对国旗的认识,又增进了对国旗的感情。同学们,当我们面对鲜艳的五星红旗,你又将怎样用自己的实际行动维护国旗的尊严,维护祖国的尊严?

  (多媒体播放天安门升旗仪式,同时播放画外音《国旗护卫队队歌》,学生在背景音乐中表达自己对国旗的真情实感。)

  点评:从面包店老板截然转变的态度中,感受我对五星红旗的热爱,对祖国的热爱。然后引导学生从课文中的故事过渡到自己所熟知的故事,再在《国旗护卫队队歌》的背景音乐中表达自己如何维护国旗的尊严、祖国的尊严的真实情感,联系生活,联系实际,过渡自然,能收到较好的预期效果。

《一 五》教学设计9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认识“语、数、算、格、练、盒”等12个字,会写“包、文、本、尺、笔、刀”6个字,掌握笔顺。

  2、能力目标:通过认读书本文具名称,把识字与生活联系起来,引导学生自主认读身边的字。

  3、情感目标:提高识字、写字能力,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

  教学重点:认识“语、数、算、格、练、盒”等12个字,会写“包、文、本、尺、笔、刀”6个生字,掌握笔顺。

  教学难点:通过认读书本文具名称,把识字与生活联系起来,引导学生自主认读身边的字。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流程

  一、激趣导入。

  新课开始,教师应该用生熟知的一些书本文具,说说它们的.名称,唤起学生主动识字的愿望。

  二、让学生充分认读本课的12个词语(文具书本的名称),可看拼音读,拼音汉字对照读,看汉字自渎,指名读,小组赛读,齐读。

  三、在熟读词语的基础上再认读“语、数、算、格、练、盒”6个字,并试着组词。

  四、以小组为单位,让学生充分发挥合作学习的优势,研究用什么方法能记住这些字,再观察写这6个字时应注意什么。

  五、指导书写。

  包:上下互相包围,5画,注意“已”写得要饱满些。

  文:独体字,4画,第三笔撇要写得有弯度,捺写得舒展。

  本:独体字,5画,最后一笔横写得稍往下,不和撇、捺相接。

  尺:独体字,4画,第三笔是竖撇,最后一笔捺写得要稳,稍长些。

  笔:上下结构,竹字头,上下两部分写得都要扁一些,注意“毛”的第一笔是平撇。

  刀:独体字,2画,注意撇的起笔位置。

  1、看拼音自渎,再看拼音汉字对照自渎,最后只看汉字读,要读熟练。

  图文对照自渎,感悟理解课文。这一步可以按自然段读,读一段或几段课文,看看哪幅图画的是

  2、这部分课文内容。

  边读边提问边自我解答。这一步可以分组进行,一名同学读一部分课文,其他同学边听边想自己提什么问题,如果读课文的同学解决不了,由

  小组研究讨论解决,或提到全班共同讨论。分组学习活动时,教师要巡视了解情况,发现学生

  3、提的有价值的问题,及时肯定表扬。

  朗读比赛活动。这一步也可以分小组进行。

  4、分段朗读,使每人都有参赛的机会。

  讲故事,再说一说自己受到的启示。首先让学生讲讲《小猫钓鱼》的故事,讲完后说一说自己受到的启示,如:我很喜欢小花猫;我懂得了只有

  做事专心,才能把事情做好……要让学生自由发言

  六、利用导学让学生进行组词练习。

  如:皮包、包装、本人、根本、尺寸、尺子、毛笔、笔直、刀子、菜刀……

  七、进行知识拓展,认识书包里的书本、文具上的字。

《一 五》教学设计10

  教学目标:

  1、学会“一”、“五”两个生字,能读准字音,认清字形,理解字义,会用“一”、“五”说话。

  2、学会“一”(横)、“丨”(竖)、“¬”(横折)三种笔画,会说它们的名称,会书写。

  3、认识田字格,会在田字格中临写“一”、“五”两个生字。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一”、“五”两个生字,能读准字音,认清字形,理解字义,会用“一”、“五”说话。

  2、学会“一”(横)、“丨”(竖)、“¬”(横折)三种笔画,会说它们的名称,会书写。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我们已经学了9课拼音,今天就要用拼音来帮助我们识字。

  复习整体认读音节:yi、wu、yu,并打乱顺序带调认读。

  二、看图说话。

  引导学生观察图画,说说图上画了谁,它在干什么。还要数一数小猫钓了几条鱼,再说一句完整的话。如:“一只小猫钓了一条大鱼、五条小鱼。”

  三、读拼音识字。

  1、指名读拼音,看看谁先认识这两个字,要读得正确响亮。

  2、指名试读生字,正音。

  四、字词教学。

  一:是个数字。课本上是一只小猫的“一”,一条大鱼的“一”,还可用“一”说什么呢?(一个人、一只书包……)

  “一”只有一画,它的笔画名称是“横”。写的时候从左到右,横要平。教师边说边范写。

  五:也是个数字。课本上是小猫钓了五条小鱼的“五”。还可用“五”说什么呢?(五个小孩、五支铅笔……)

  教师边范写,边说笔顺:第1画写横,第2画写竖,从上到下,竖要直,第3画写横折,横要平,写折时向左稍斜一点,要一笔写成。教师用一段彩色塑料电线弯成“¬”状,再还原,帮助学生理解横折是一画。第4画写横,这一横要比第一横写得长些。

  五、复习巩固。

  认读生字卡片及笔画卡片。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认识田字格,会在田字格中临写“一”、“五”两个生字。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1、卡片认读。

  2、说说“五”的笔顺。

  二、书写指导。

  1、认识田字格。田字格中有四个小格,它们的`名称分别叫左上格、左下格、右上格、右下格。田字格中间的横线叫横中线,中间的竖线叫竖中线。

  2、指导书写。

  “一”再横中线上,教给运笔方法,老师范写,学生在本子上描一遍,再写一个。

  “五”第一横短,竖在竖中线下,横折的横在横中线上,第四横长,老师范写,学生在本子上描一遍,再写一个。

  每个字再写两遍。

  三、复习巩固。

  “对号”游戏。教师出示汉字“一”、“五”卡片和音节“wǔ”、“yī”卡片,让学生对上号。

《一 五》教学设计11

  【教学准备】

  1.短片(天安门广场庄严的升旗仪式;奥运会上我国运动员获得金牌时,五星红旗冉冉升起)。

  2.歌曲VCD《五星红旗》。

  3.课件:重点品读的句子。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揭题导入

  (播放课件)同学们,看完这个短片,你们对五星红旗有了怎样的认识?

  在一位身处异国他乡的中国留学生心中,五星红旗又是怎样的呢?今天,我们学习一篇新课文《一面五星红旗》。

  二、初读课文,读通读顺

  1.选择你喜欢的方式,通读全文,画出生字词,读准字音。

  2.小组合作交流,互相认读生字词,轮流读课文。

  三、读课文,理清脉络

  1.小组合作,再读课文,讨论交流:课文围绕什么来写?(五星红旗)课文有几处写到“五星红旗”,画出有关句子。

  2.汇报交流,列出标题。

  手举五星红旗、脖系五星红旗、拒换五星红旗、花拥五星红旗

  四、品读课文,读中感悟

  1.在这些写到“五星红旗”的句子中,你感受最深的是哪些?

  2.汇报交流,深入理解;引导学生在读中提出问题,并相机解决问题。

  (1)“手举五星红旗”部分:作者去漂流旅行,带的东西本应越少越好,为什么要举着五星红旗?

  (2)“脖系五星红旗”部分:“为了防止丢失,也为了行动方便,我把国旗从旗杆上抽下来,系在脖子上。”

  (3)“拒换五星红旗”部分:

  ①在怎样的情况下,面包店老板提出用面包交换五星红旗?

  ②“我愣了一下,然后久久地凝视着手中的五星红旗。”这时,“我”可能会想什么?

  ③“我摇摇头,吃力地穿上大衣,拿着鲜艳的国旗,趔趔趄趄地向外走去。突然,我摔倒在地上,就什么也不知道了。”读到这里,你有什么想法?

  (4)“花拥五星红旗”部分:

  ①小组讨论:画出面包店老板态度变化的句子,想想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

  ②模拟采访,深入理解。

  记者:面包店老板,你为什么要帮助一个你素不相识的中国留学生呢?

  面包店老板……

  记者:这位中国学生,你想对面包店老板说什么呢?

  中国留学生:……

  五、总结课文,升华情感。

  播放歌曲《五星红旗》,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谈谈对课文中两个人物的看法,引导他们体会国旗在人们心中的意义。

  总评:

  本堂课在执教过程中,较好地体现了小语新大纲的精神,也表现出执教者较强的'把握教材和驾驭课堂的能力。

  1.把握住了教材的重点和特色,教学设计精当巧妙。

  本篇课文以一面五星红旗线索,紧紧抓住店老板前后不同的行为变化进行探究互动,整堂课流畅有序,层层深入,学生的感情也随着理解的深入而不断深化。

  2、以读为本,通过抓重点词句体会的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学习。整堂课中,教师给予学生充分的自由空间,让学生在读中体会,读中感悟,读出自己的感受,读出自己的想法。在读中体会到“我”对祖国的无比深情。

  当然,这堂课中也存在着一个小小的不足,在学生自读体会后,评价面包店老板的时候,学生的观念产生了不同的差异,教师在引导的时候方法有些欠妥,值得考虑。

《一 五》教学设计12

  【教学目标】

  1、了解标点在句子中的作用。

  2、学习用换偏旁的方法识字。在搭配词语,“节气歌”中巩固识字,积累语言。认识二十四种节气。

  3、感知动物的奇妙,能吧自己了解的动物讲给同学听,并把说的话写下来。

  4、通过课内外学习,培养学生主动收集和整理信息的能力,养成细心观察、了解自然的习惯。

  【教学方法】

  自主探究识字、小组合作、交流共享。

  【教学准备】

  投影仪、生字卡片、收集资料。

  【课时安排】

  三课时。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我的发现

  1、自读句子,体会句子的不同语气。同桌互相交流自己的发现。

  2、介绍三种标点符号的形状特点,应表达的语气。

  3、说出发现。说说每组两个句子的意思一样吗?有什么不同。

  全班交流后归纳:同样的内容,标点不同,表达的意思也不同。

  4、组内读句子的,比比谁读得好。

  5、拓展:

  ⑴游戏强化标点用途:同桌选择自己喜欢的标点,各说一句话,互相表演,表达自己扮演的标点所表达的语气。

  如:生1:吃饭啦!

  生2:吃饭啦?

  ⑵进一步发现:同样的内容,标点标在不同的地方,表达的意思就不一样。

  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

  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

  二、日积月累

  1、读读认认:

  ⑴现在,我们到字词游戏宫去看看吧!

  ⑵小组内互相合作,说说你有什么发现,你又是怎么记住这些字的。

  ⑶小组汇报。

  ⑷游戏巩固生字。

  2、我会连:

  ⑴生读一读,连一连。

  ⑵交流。

  ⑶拓展练习:

  打开()茂密的()()的'乌云

  辨别()满天的()()的空气

  寻找()清新的()()的枝叶

  3、读读背背:

  ⑴自读节气歌。

  ⑵说说自己已知道的节气。

  ⑶再读读后面的24节气的名称。

  ⑷对比说说儿歌每一行都讲了哪些节气。

  ⑸看挂历,具体的了解24节气分别在哪一月的哪一天。

  第二课时

  口语交际

  一、创设情景,感知动物的奇妙

  1、引用书中的第一段话导入。

  2、播放“动物世界”的光碟,让学生随录像去感受动物世界的奥秘。

  3、交流看后的体会。

  二、交流互动

  1、我们身边有哪些动物?(空中飞的、地上跑的、水中游的)

  2、你知道的有哪些动物?你知道哪些动物的生活习性?

  同桌互说,全班交流。

  三、组内交际,生生互动

  1、当解说员:

  选定自己最喜欢动物,在小组内谈谈动物的生活习性。同学讲时要用心听,有不明白的地方可以随时提问,讲的同学要给予说明,其他同学也可以补充。

  如:我是小白兔,非常可爱、活泼……

  2、派代表全班交流,大家补充。

  四、由说到写,实现迁移

  学生绘画自己喜欢的动物,并在旁边写上几句话。

  五、赠送作品,互相交流,听同学的意见,再修改

  第三课时

  一、展示台

  1、生说说自己课前都搜集到了哪些自然知识。比如:风景图片,描写祖国山河的诗句,风雨雷电自然现象的谜语、诗歌、谚语、采集、制作动植物……

  2、生展示搜集的资料,在组内交流交流。如:你搜集到的是标本,那么可以说说该标本的生活习性,样子等。

  3、全班交流。

  二、宽带网,拓展学习导语

  课文中,生活中,我们用眼睛观察,用心感受,发现了春天的美丽迷人。其实呀,大自然还有好多秘密等着我们去发现呢。

  1、阅读宽带网,告诉我们两种有趣的动植物。

  2、在组内介绍你还知道哪些动植物非常有趣的,推选出组内的小博士。

  3、号召学生争做“小博士”在读书或看电视时留心观察了解动植物。

  【课后反思】

  学生对自然对未知的世界充满好奇,但如何有效提高孩子搜集资料的能力以及为他们的搜集创造条件,是一个难题。如果这个难题未能得到解决,孩子的综合实践将是一句空话。“展示台”“宽带网”的设计,都说明在这一册更注重拓宽学生学习的时空,这同时也提高孩子课外阅读的能力,但是二年级的孩子年龄小,虽然兴趣浓厚,但操作起来非常麻烦,我校是寄宿制的,有时就根本不具备同公办学校学生的条件,他们在放学后,可以在父母的指导下搜集,但我班这么多学生,光靠老师一人指导,而且这方面的书籍也不够,非常不便,学生也只是一时兴起,真正做到的也只是少数几人。

《一 五》教学设计13

  目标确定的依据

  1.课程标准的相关要求

  基于习作:懂得写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能写简单的记实作文,内容具体,感情真实。能根据习作内容表达的需要,分段表述。能根据表达需要,使用常用的标点符号。能修改自己的习作,并主动与他人交换修改,做到语句通顺,行款正确,书写规范、整洁。

  2.学情分析

  基于习作:五年级的学生具备了一定的习作能力,积累了一些习作素材,了解了一些写作方法,能够根据习作要求写下自己的见闻,表达自己的感受。但怎样把印象最深刻的事情写清楚写具体还有一定的难度,需要教师认真的指导。

  3.教材分析:本单元习作话题是“那一刻, 我长大了”, 引导学生在阅读、了解他人童年故事的同

  时, 反观自己正在经历的童年生活, 选择成长过程中印象深刻的事写下来。教材第一部分帮助学生选择习作素材。教材提示了一些可能引起成长回忆的物品, 并列举了三个具体事例, 启发学生回忆自己的成长时刻。第二部分提出了本次习作的要求,写一件成长过程中印象深刻的事情。要把事情的经过写清楚。把受

  到触动、感到长大的那个时刻的情形写具体, 写出真实感受。自拟题目。最后提出了习作成文后交流、修改的要求。本次习作的重点是在习作中记录自己成长过程中印象最深的事情,把事情的经过写清楚,还要把自己受到感触、感到长大的那个时刻写具体,记录当时的真实感受。难点在于把受到触动的那个时刻写具体。

  教学目标

  1.能从自己的成长经历中选择一件印象最深的事情,能把事情的经过写清楚。

  2.能把感到长大“那一刻”的情形写具体,记录当时的真实感受。

  3.写完后和同学交流,根据同学的意见修改习作。评价任务

  1、通过翻阅影集、日记、成长手册……回忆自己成长的历程,选择一件印象最深的事来写。(达成目标一)

  2.通过回顾本组课文中的选段,学习把一件事的重点部分写具体、写清楚的方法,表达自己的真实感受(达成目标二)

  3.交流习作,根据同学的意见修改习作,能把“那一刻”的情形写具体。(达成目标三)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能从自己的成长经历中选择一件印象最深的事情,能把事情的经过写清楚。

  2.能把感到长大“那一刻”的情形写具体,记录当时的真实感受。评价任务

  1、通过翻阅影集、日记、成长手册……回忆自己成长的历程,选择一件印象最深的事来写。(达成目标一)

  2.通过回顾本组课文中的选段,学习把一件事的重点部分写具体、写清楚的方法,表达自己的`真实感受(达成目标二)

  教学过程

  环节一

  创设语境,导入主题(6分钟)1.翻阅影集,畅谈感受。(达成目标1)

  (1)请同学们欣赏几组照片。(课件出示教材第14页中小女孩从婴儿到长大的成长照片)

  (2)请同学们翻阅一下自己带来的成长影集。

  (3)谈一谈翻阅影集后的感受。(学生自由畅谈)

  2、揭示习作主题用照片导入新课,让学生感受成长、感受变化,激发学生对的回忆,为下面讲述自己的成长历程做好铺垫。

  环节二

  回忆童年,指导讲述(12分钟)1.寻找“那一刻”。

  引导:翻阅影集、日记、成长手册……回忆一下自己成长的历程,有没有某一个瞬间、某一件事情让你突然觉得自己长大了?(学生自由翻看自己带的影集、日记、成长手册……)

  2.讲述“那一刻”。

  (1)指名讲述:回忆了自己成长的历程,你印象最深的事情是什么?

  (2)指名学生读教材中的示例。(课件出示示例)

  (3)学生交流汇报:示例中的句子,哪些词让你有所触动,让你突然觉得自己长大了?

  3.指导讲述。

  想一想你是在哪一刻长大的呢?那一刻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或者是做了什么?那一刻你是怎么想的?

  先小组交流再班级内交流。

  (达成目标1)交流成长故事,从中选择印象最深的一件事。

  环节三

  结合课文,指导习作

  (12分钟)1.明确习作要求。课件出示习作要求,学生齐读。

  2.指导习作方法:怎样把事情的经过写具体?

  (2)课件出示《梅花魂》第3自然段,引导交流:你从这段话中能发现什么写作方法?

  教师点拨:写事离不开写人,把一件事的重点部分写具体,离不开对人物的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和心理描写。(板书: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心理描写)

  3.指导写出真情实感。

  如果你想让自己的习作打动别人,感染别人,还得力求写出自己的真实感受,尤其是要把感到自己长大了的“那一刻”的情形写具体。(板书:真情实感)

  4.教师小结:把一件事的重点部分写具体,除了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和心理描写,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外,还需要运用比喻、拟人、排比、夸张等修辞手法。

  (达成目标2)引导学生读课文中的选段,从中学到把一件事的重点部分写具体的方法。课文既是阅读的材料,又是写作的借鉴材料,学好课文中的写作方法,在写作中就能做到事半功倍。

  环节四

  自主拟题,自由习作(10分钟)1.指导学生自主拟题。

  (1)本次习作的主题是“那一刻,我长大了”。这是大主题,同学们可以自己想一个更好的习作题目,题目自拟。

  (2)学生拟定好习作题目。

  2.学生练写,教师巡视指导。指导学生自主拟题,放手让学生自主习作。在巡视过程中了解学生习作中存在的文通。

《一 五》教学设计14

  教材分析:

  《西风胡杨》是一篇精读课文,作者以充满激情和哲理的语言,描述了胡杨的可贵品格,抒发了对胡杨深厚的爱,对胡杨命运的深切同情以及对胡杨品格的赞美,表达了作者对环境保护事业的关注。

  设计理念:

  本文是一篇状物散文,语言优美,充满激情,散文之魂“情”动其间,让孩子们在饱含各种情感的读中理解课文内容,领略胡杨精神,与作者产生情感共鸣。充分发挥多媒体课件的作用,让学生感受云南丽江的奇特风貌以及丽江神奇的自然景观,培养学生以读为主,读中想象,读中悟情的能力指导指导学生学习“胡杨之最”部分,体会作者对“沙漠神树”的赞美。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2、3、4自然段中的一段;

  2、引导学生读懂课文内容,了解课文中介绍的胡杨的特点,体会作者对胡杨的热爱、赞美之情;

  3、理解句子的意思,体会作者对胡杨命运的同情、关注;

  4、辅导学生认识本课10个生字,会写15个字,掌握12个词语;

  5、帮助学生学会质疑。

  教学重难点:

  重点:了解胡杨的特点及作者对胡杨深情的爱。

  难点:理解作者对胡杨命运的同情及对环保事业的关注。

  课前准备:

  阅读课后“学习链接”,查找有关塔里木、罗布泊、楼兰、西域等资料,搜集胡杨林的一些照片。

  教学时间:3课时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直观感悟,导入新课

  1、上课开始,伴随着一段激昂的音乐,我给同学们展示一组胡杨在荒凉的戈壁上以各种姿势挺立的图片(出示胡杨图片)师:同学们,这就是生下来千年不死,死后千年不倒,倒下千年不朽的胡杨,它常年生活在沙漠中,当秋天来临时,胡杨簇簇金黄的叶,倚在白沙与蓝天间,令人陶醉,令人震撼,这就是潘岳笔下的《西风胡杨》,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篇描写胡杨的文章。(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在一段激昂的音乐中欣赏胡杨在荒凉的戈壁上以各种姿势挺立的图片,使学生对胡杨有了一些整体的感知,轻松的课前导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1、同学们想不想现在就来读一下课文?请大家打开《西风胡杨》课文,自由地、大声地朗读全文,和同桌一起学习课文中的生字新词。思考:胡杨是一种什么样的树?

  2、指名回答:可以用文中的几个词或几句话来概括。(美丽、坚韧、无私、悲壮)

  3、教师小结:抓住文章的关键词和句子,可以帮助我们快速地把握文章的脉络。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放手让学生自由读课文,和同桌一起交流学习课文生字词,理清文章脉络,体现了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的教学理念。)

  三、细读课文,理解感悟

  (一)朗读第1自然段

  1、说说你从第一自然段中知道了什么?

  2、出示句子:

  在那里,一边是世界第二大的三十多万平方千米的塔克拉玛干大沙漠,一边是世界第一大的三千八百平方千米的塔里木胡杨林。

  ⑴指名朗读这句话。

  ⑵你从这句话中体会到什么?

  (胡杨的生存环境是十分恶劣的,并且对人类的帮助是很大的,它的生命力是十分顽强的)

  ⑶全班一起朗读这句话。

  (二)阅读2、3、4自然段,了解胡杨之最

  1、身处茫茫大漠的胡杨在作者笔下是那样的坚韧、无私和悲壮。文中哪些地方具体地写出了胡杨的这些性格特点?胡杨的什么特点最令你感动? 2、结合课文说说,作者为什么这样赞颂胡杨?

  2、教师过渡:学到这儿,同学们还觉得作者潘岳仅仅是在写胡杨这种树吗?在中华大地上,有没有像胡杨一样平凡而伟大的人呢?读着这段文字,让我又想起了司马迁、李时珍、哥白尼、居里夫人、任长霞、中国女排、白礼芳等等!胡杨千年不死、千年不倒、千年不朽!这是老师自己的阅读感受

  3、对于这样的一种树,你有着什么样的感受?(喜爱、尊敬、……)

  4、请同学们自己选择最打动你的一段文字或几句话,选择合适的图片和音乐,有感情地读一读,注意读出自己的感悟。(深情地读、憧憬地读、凄怆地读、激昂地读、轻柔地读、你还想怎么读?)同桌互相讨论。老师巡视,学生汇报。同学们先说到哪一句就点拨哪一句

  (1)、点拨“他能在零上40摄氏度的炙热中耸立……”这一句。先让孩子们进行这样一个句子填空(课件展示)再让他们说说从所填的内容中体会到了什么?然后抓住“零上40摄氏度” “零下40摄氏度”“侵入骨髓”“斑斑盐碱”“铺天盖地”“层层黄沙”等词语进行理解,再让孩子们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说说自己从这些词语中仿佛看到了什么景象,听到了什么声音?再孩子们描述自己想象的情景时,我相机让孩子们观看这样几张图片,(课件展示),这样,通过理解词语,想象描述,观看课件,孩子们更能体会胡杨生存环境的恶劣,从而领悟到胡杨与众不同的坚韧、顽强。此时,我便顺势让孩子们饱含着敬佩与赞美之情朗读这个句子。

  (2)、点拨“胡杨是挡在沙漠前的屏障…….可它们并不在乎。”“它们将一切浮华虚名让给了牡丹……而是将这催肝裂肺的风沙留给了自己。”这两句,先让孩子们抓住 “挡在”“身后”“不在乎” ,三个“让给了”,一个“留给了”体会出作者用拟人、比较的手法写出了胡杨的无私,再让孩子们用自己的语言(一个词语也好,一个句子也好)来夸一夸胡杨,让孩子们把心中对胡杨的赞美说出来,然后,我再用引读的方式引领孩子们有感情地朗读这一个自然段,把心中对胡杨的赞美读出来。

  (3)、点拨“它们生前为保卫。。。。。”一句。这里的`点拨是在孩子们理解了 “生前”“战斗”“死后”“仍坚定地挺立”几个关键词的意思后,我问孩子们:胡杨“生前战斗”是在为了什么而战斗?“死后仍坚定的挺立着”又是在干什么?这一问让孩子们联系第三自然段,体会胡杨是为了身后的城市,村庄、青山绿水、芸芸众生而与肆虐的风沙、恶劣的环境进行着战斗;领会胡杨为了保护地球,保卫人类而耗尽生命作后一滴血的悲壮。

  过渡语:刚才同学们的朗读读出了自己的感受,同时也感染了老师。

  5、引导学生理解写法:这三个自然段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 那么,你知道这种写作方法叫什么吗?(总分)

  6、小结:今后在向人们介绍一种事物的特点的时候,也可以采用这样的方法,不但可以把特点说明白,并且让人详细地、真实地体会到了事物的特点。

  7、作者在介绍胡杨的特点时还运用了什么方法?(对比)

  (设计意图:通过学习课文1--4自然段的内容,引导学生理解有关的数据、有关词语以及有关句子,让学生在读中进行感悟和想象,体会胡杨之最,体会作者对胡杨的喜爱和赞美,还用身边的人和胡杨作对比,学习了这部分内容的写法,为学生今后的作文打下基础。)

  四、全课小结

  是呀,这就是胡杨,千年不死、千年不倒、千年不朽,这难道不是我们每一个炎黄子孙应该追求的一种人生吗?一花一草,一叶一菩提,胡杨留给我们的思考太多了,我们对胡杨坚韧、无私、悲壮的品格产生了敬佩之情,因为它们不仅是一种顽强古老的树种,它们还代表了一种可贵的品格,可是,作者为什么而担心?胡杨的的命运将会有怎样的遭遇呢?如果你是“上游的人们”你会怎样做呢?我们下节课再寻找答案。

  (设计意图:教师充满激情的小结,升华了本节课的教学主题,也给学生一个悬念,为下节课作好了准备)

  五、作业布置

  1、抄写生字新词。

  2、试背2--4自然段。

  (设计意图:课后的作业,让学生更进一步体会课文语言文字的精美,让学生读中自主感悟,深刻体会到作者对胡杨的热爱、赞美,培养学生的感悟能力。)

  板书设计:

  最美、最珍贵

  最坚韧    、

  9、西风胡杨 最无私

  最悲壮

  附《西风胡杨》课文

  西风胡杨

  胡杨,秋天最美的树,是一亿三千万年前留下的最古老的树种,只生在沙漠。全世界百分之九十的胡杨在中国新疆的塔里木。我去过塔里木。在那里,一边是世界第二大的三十多万平方千米的塔克拉玛干大沙漠,一边是世界第一大的三千八百平方千米的塔里木胡杨林。

  胡杨,是最坚韧(rèn)的树。胡杨的根茎(jīnɡ)很长,能深达二十米,穿透虚浮漂移的流沙,去寻找地下的泥土,并深深植根于大地。它能在零上四十摄氏(shì)度的炙(zhì)热中耸(sǒnɡ)立,能在零下四十摄氏度的严寒中挺拔,不怕侵入骨髓(suǐ)的斑斑盐碱(jiǎn),不怕铺天盖地的层层黄沙。

  胡杨,是最无私的树。胡杨是挡在沙漠前的屏障,身后是城市,是村庄,是青山绿水,是并不了解它们的芸(yún)芸众生,可它们不在乎。它们将一切浮华虚名让给了牡丹,让给了桃花,让给了所有稍纵即逝的奇花异草,而将这摧(cuī)肝裂胆的风沙留给了自己。

  胡杨,是我平生所见最悲壮的树。胡杨生下来千年不死,死后千年不倒,倒下去千年不朽。在塔里木和内蒙的额济纳旗,我都看见了大片壮阔无边的胡杨林,它们生前为所保卫所挚爱的热土战斗到最后一刻,死后枝丫奇屈的身躯仍坚定地挺立着。

  胡杨曾孕育了整个西域(yù)文明。两千年前,西域被大片葱郁的胡杨覆盖,塔里木、罗布泊等水域得以长流不息,水草丰美,滋润出楼兰、龟兹[qiūcí]等西域文明。可是,拓荒与征战,使水和文明一同消失在干涸的河床上。

  胡杨也有哭的时候,每逢烈日蒸熬(zhēnɡ’óo),胡杨树身都会流出咸咸的泪。它们想求人类,将上苍原本赐(cì)给它们的那一点点水留下。上苍每一滴怜悯的泪,只要洒在胡杨林的沙土上,即便是入地即干,也会让这批战士继续屹立在那里奋勇杀敌。我看到塔里木与额济纳旗的河水在骤减,我听见上游的人们要拦水造坝围垦(kěn)开发,我怕他们忘记曾经呵护他们的爷爷和爷爷的爷爷的胡杨,我担心他们子孙会重温那荒漠残城的噩(è)梦。

  我站在这孑(jié)然凄立的胡杨林中,祈求上苍的泪,哪怕仅仅一滴;我祈求胡杨,请它们再坚持一会儿,哪怕几十年;我祈求所有饱食终日的人们背着行囊在大漠中静静地走走,哪怕就三天。我看着胡杨林中坚持拼搏着的“战士”,看着那些倒下去的伤者,无比心痛。然而我坚信:胡杨还在,胡杨的精神还在,生命还在,苍天还在,苍天的眼睛还在。那些伤者将被疗治,那些死者将被祭奠,那些来者将被激励。

  直到某日,被感动的上苍猛然看到这一大片美丽忠直、遍体鳞伤的树种,问:你们是谁?烈烈西风中有无数声音回答:我们是胡杨!

《一 五》教学设计15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认读6个字。

  能力目标

  联系课文内容和生活实际,理解重点句子的意思,懂得每个人都是独特的,要为自己的独特感到自豪。懂得人与人之间应该互相理解、互相尊重的道理。

  情感目标

  知道王老师是一位关心体贴学生,一切为学生着想,工作耐心细致的好老师,产生对王老师的敬佩之情。

  教学重点:

  知道王老师是一位关心体贴学生,一切为学生着想,工作耐心细致的好老师。

  教学难点:

  联系课文内容和生活实际,理解重点句子的意思。

  一、激情导入

  1. 教师板书课题: 一双美丽的蓝凉鞋,学生齐读课题。

  2. 在“美丽”这个词语下加着重符号,学生再次齐读课题。

  3. 自由读课文思考,这篇课文围绕“一双美丽的蓝凉鞋”写了一件什么事?

  二、读通课文

  1.读准字音

  (1)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不准字音的字可以查字典或问同学或老师。

  (2)读准投影上词语的读音。

  尴尬 时髦 难堪 嘟囔 随即 哭泣 愚蠢

  左撇子 战战兢兢 似懂非懂

  (3)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及时纠正读不准的字音。

  (4)同学之间互相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

  2.读通句子

  (1)再读课文,读不同的句子多读几遍,再读不同请教同学。

  (2)同学之间互相读读认为难读通的句子。

  三、了解内容

  1. 读课文思考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2. 默读思考:王老师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1)看投影上的提示。

  1.抓住王老师语言、动作的语句默读思考、做批注。

  2.思考好后,与同学互相交流。

  (2)组织学生汇报发言。

  (3)重点理解下面的句子。

  出示句子

  因为我们的独特,这个世界才变得丰富多彩,所以,我们应该为自己的与众不同而自豪。

  读这句话,说说什么是“独特”?

  人与人之间在哪些方面不同?

  结合课文内容和生活实际说说这句话的意思或自己对这句话的理解。

  带着自己的理解,自己的`情感再读这句话,并争取记在心中。

  3.根据课文的意思把下面的话补充完整。

  (1)《一双美丽的蓝凉鞋》一文中的王老师是个的老师。

  (2)读了《一双美丽的蓝凉鞋》这篇课文,我懂得了_________。

  4.针对桃子的做法发表自己的看法。

【《一 五》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拓展五教学设计12-21

《一面五星红旗》教学设计10-15

《搭一搭》教学设计11-05

比一比教学设计10-16

《积累·运用一》教学设计10-25

《语文园地一》教学设计01-07

五月的田野教学设计10-17

数一数教学设计12-30

《一夜的工作》教学设计10-23

《难忘的一课》教学设计1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