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范文网>教学资料>教学设计>《您好!大自然》教学设计

《您好!大自然》教学设计

时间:2022-10-06 00:16:57 教学设计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您好!大自然》教学设计

  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往往需要进行教学设计编写工作,教学设计以计划和布局安排的形式,对怎样才能达到教学目标进行创造性的决策,以解决怎样教的问题。那么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您好!大自然》教学设计,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您好!大自然》教学设计

《您好!大自然》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通过两个题材内容——“田野”、“雪橇”,一种表现形式——合唱(听与唱)的学习,让我们从中集中体验一个文化主题——对大自然的赞美,进一步激发我们对大自然的热爱与歌颂。

  2.《田野在召唤》与《我们的田野》是同题材内容,但音乐从不同视角展示了中外少年儿童沐浴在大自然中所表现出的不同情绪:一个活泼,一个优美。通过对作品的再创造与实践进一步加深了对音乐文化的理解。

  3.同一首《铃儿响叮当》,由于不同的版本产生的效果也不一样,从不同层面感受少年儿童们在大自然冬季的欢乐,初步体验音乐的变化发展带来的美感。

  第一课时

  教学重难点 二声部合唱时的声部间平衡

  弱起位置的附点节奏

  教具准备 教学过程

  一、表演《田野在召唤》

  1.谈话导入。

  牬河问谴蠹叶枷氲幕疃,因为能到大自然中去欣赏自然美。你们知道意大利的少年们是以怎样的心情去旅游?我们从意大利民歌《田野在召唤》中去感受一下。

  2.聆听歌曲范唱。

  设问:

  (1)你感受到歌曲怎样的情绪?

  (2)歌曲的低声部有什么特点?

  3.视谱,听教师范唱(奏)曲调(二个声部分别范唱或奏)。

  (1)前8小节由两个乐句组成。

  设问:这两个乐句在曲调上、在节奏上有什么特点?(包括高、低两个声部的进调。)在高声部哪里是“平行”,哪里是“上行”的走向?它们分别表达了怎样的情绪?

  (2)学生分成两个声部,自学第1—8小节曲调,教师巡视指导。

  (3)在教师指挥下,前8小节用二声部合成。

  (4)后8小节也是由二个乐句组成。设问:这两个乐句在曲调上、节奏上有什么特点?

  (5)在教师指导下,二个声部的学生分别学唱各自的曲调。注意弱起拍的附点节奏。

  (6)在教师指挥下,后8小节用二声部合成。注意二声部的和谐。

  (7)在教师指挥下,完整地唱全曲。注意用小快板的速度、活泼的情绪唱好。

  4.学唱歌曲。

  (1)用la来哼唱二声部合唱。注意声音和谐。

  (2)低声部仍然用la来哼唱,高声部朗诵歌词(按节奏进入)。设问:想像一下,低声部表达了怎样的情绪与情景?

  (3)二声部的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轻声唱歌词,但速度与情绪依旧。

  (4)有感情地放声歌唱。

  5.表演歌曲(创造与实践)。

  (1)分组讨论研究:用什么手段与形式把歌曲表演得更有情趣。(教师不给予范围,但在巡视时,根据学生的研究情况适时给予提示与指导,如:低声部不用la,用其他虚词;再如配上乐器伴奏(口风琴、竖笛等),及打击乐器伴奏。形式上可以A段领唱加伴奏唱、B段合唱;朗诵加歌唱;歌唱与伴舞等。

  (2)分组展示各组的创造成果。

  (3)评价与表扬。

  6.小结:大自然给我们带来了生机,田野活动给了我们许多在课堂上学不到的内容。您好!大自然。

  二、聆听《我们的田野》

  1.谈话导入:描绘祖国大自然美景的儿童合唱曲精品要数《我们的田野》这首作品了,歌曲优美抒情,半个多世纪以来经久不衰。

  2.朗诵歌词,感受这首诗歌描述的美景。

  (1)课前先准备歌词的板书(或小黑板或幻灯投影片)。

  (2)课前先请班上朗诵好的学生朗读,熟悉歌词,教师给予指导,要表达出充满对祖国大自然的赞美之情。

  3.初听《我们的田野》。

  牐(1)设问:歌曲表现了怎样的情绪?领唱与合唱声部是以怎样的.心情去表达的,尤其是合唱声部用轻声的“唔”来衬托,表现了怎样的情景?

  牐(2)师生讨论。

  4.复听《我们的田野》,要求用手势随曲调起伏而起伏。

  オ(1)设问:歌曲的旋律线有什么特征?它怎样去描绘“碧绿的河水”、“无边的稻田”、“浅蓝色的群山”、“雄鹰在飞翔”?

  牐(2)师生讨论,并引导学生看教材线条图形谱。

  牐(3)完成教材中的作业:画出[2]、[3]曲调的线条图形谱。

  5.再次聆听,跟录音轻声唱好歌曲,熟悉并进一步体验这首少儿的合唱精品曲目,唤起欣赏者对祖国山山水水的热爱,对大自然的赞美。

  三、课后小结

  第二课时

  教学重难点 聆听歌曲并结合歌曲用其他方式表现自己的情绪

  聆听歌曲并结合歌曲用其他方式表现自己的情绪

  教具准备 教学过程

  一、聆听《铃儿响叮当》

  1.作品简介:这首童声合唱是经过变奏和发展改编而成的。共有十个段落组成,充分展示了孩子们尽情欢乐的情景。

  2.初听《铃儿响叮当》。

  (1)设问:你能听出改编成多少种不同节奏、不同风格的歌声?

  (2)讨论要求:初步感受不可能太仔细,能听到几种就几种,大家集思广益。

  3.再听合唱曲。

  牐 要求:这次要考考大家的反应能力,看看谁最快,听到分段请举手并用手指数,表示第几段。

  4.全班分成二个组(可以是上一内容表演《铃儿响叮当》的两个声部为两个组),甲组为奇数组,乙组为偶数组,分别排练教材中的10个节奏谱(即甲组排练1、3、5、7、9节奏谱,乙组排练2、4、6、8、10节奏谱)。

  5.试为歌曲配伴奏(在教师指导下,教师适时提醒各组准备进入,适时指挥一下)。因为是试配,以拍手为宜。

  6.聆听合唱曲,为歌声配伴奏并即兴舞蹈表演。

  (1)各组可以选择不同的打击乐器,根据规定的节奏谱,为不同的段落配伴奏,以更好表现出不同的风格。

  (2)愿意即兴舞蹈的学生,可以选择在不同的段落,跳与该段落情绪相吻合的舞蹈动作,抒发自己对音乐的体验。

  7.各组讨论对音乐的体验(甲组主要讨论奇数段落,乙组讨论偶数段落),用丰富的想象编成每一段的不同情节,并推选出五位同学叙述各段的“情节故事”。

  8.配乐讲故事。

  把童声合唱《铃儿响叮当》作为背景音乐(音量少一些,不影响“讲故事”),10位同学轮流随音乐的发展讲各自的故事,连成一个“连续剧”。

  9.小结:大自然的冬天真有趣。

  二、课后小结

  第三课时

  教学重难点 声部间的均衡

  分声部学唱歌曲

  教具准备 教学过程

  一、学唱歌曲

  1.教师以副歌的第一句范唱为导入:

  (1)设问:这首歌的歌名叫什么?是哪个国家的歌曲?歌曲描写的是什么情景?

  (2)教师归纳:美国歌曲《铃儿响叮当》,因是人们在冬季滑雪橇时所唱,又名《雪橇歌》;又因为是冬天的歌曲而逐渐演变为圣诞节等节日歌曲。它深受广大人民喜爱,长期被当作美国民歌。

  2.聆听歌曲范唱。

  提示:这是一首二声部合唱曲,大家对

  第一声部的曲调都很熟悉,但第二声部是很重要的,不然,歌曲表现就不丰满,因此大家要仔细听第二声部。这歌曲的学唱,采用自由报名参加某一声部的学唱。想多学一点,音准有把握的同学希望你们报名低声部,望大家考虑后回答。

  3.学唱曲调。

  (1)分声部。自由坐成二个声部的座位,教师尽量尊重学生的选择,适当做思想工作进行调整,要注意声部人数的平衡。

  (2)教师重点辅导第二声部。

  (3)先学习副歌部分的8小节。从读谱上,在五年级是没有困难的。主要是三度、四度的二声部音准与和谐,尤其是低声部,所以在学唱中教师多帮助低声部,鼓励他们的自信心。分声部唱都没问题,合成时,往往低声部把握不住,教师这时要给予支持,因此,多合成,多听,感受是惟一的办法。当这8小节成功时,他们就树立了信心,就有成功的喜悦,这是本歌学习的关健处。

  (4)学习主歌部分。

  主歌的开始8小节没问题,是同声部,只要把弱起拍唱准。问题在后8小节的低声部。其中要唱清楚,不能混同一样。因此在学唱主歌部分时,宜将后8小节单独训练,教师要多帮助低声部唱熟练,在后8小节合成有把握后,再唱主歌部分的16小节。

  (5)全曲合成并以欢快的情绪、稍快的速度来演唱。

  二、表演歌曲。

  1、在熟练唱好二声部合唱曲调的基础上填入歌词:注意一音一字的吐字要清晰而欢快。

  2、想像角色化的情绪,全身心投入地演唱歌曲。

  3、选用打击乐器编创节奏谱,为歌曲伴奏烘托气氛。可以分组设计,全班分为四个组,每两组分别设计主歌与副歌的伴奏,进行比较选择,取长补短。

  4、把歌曲的开始8小节副歌曲调改编成3/4拍。教师可以提示一小节的改编,

  如:多种节奏型的变化,让学生去发挥。

  牐牭毖生改编完后,教师要给予表扬,让学生自己试唱后,集体评价选出1—2改编比较好的曲调,全班进行试唱,并让学生说说对不同节拍产生不同情绪的感受。

  5、完整地表演歌曲。

  A 2/4拍(原型歌曲)→B1副歌部分改编的歌曲→A 2/4拍(原型歌曲)→B2……

  三、课后小结

《您好!大自然》教学设计2

  1.感受乐曲《溪边景色》所表现的自然景色,能听辨出表现潺潺的流水声的弦乐器音色。

  2.能用欢快、风趣的情绪演唱歌曲《铃儿响叮当》,并能用声势为歌曲伴奏。选择合唱曲《铃儿响叮当的变迁》其中一段,编创动作进行表演。

  3.能用轻快、活泼而富有弹性的声音演唱歌曲《田野在召唤》,表达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

  4.在歌唱和视唱练习中认识和掌握弱起小节知识。能独立完成编创两小节旋律的练习。

  5.继续学吹竖笛,掌握正确吹奏长音的方法。

  第一课时:表演《田野在召唤》,聆听《溪边景色》

  一、表演《田野在召唤》

  1.谈话导入。

  春游是大家都喜欢的活动,因为能到大自然中去欣赏自然美。你们知道意大利的少年们是以怎样的心情去旅游?我们从意大利民歌《田野在召唤》中去感受一下。

  2.聆听歌曲范唱。(反复聆听)

  设问:

  (1)你感受到歌曲怎样的情绪?

  (2)歌曲的低声部有什么特点?

  3.视谱,听教师范唱(奏)曲调(二个声部分别范唱或奏)。

  (1)前8小节由两个乐句组成。

  设问:这两个乐句在曲调上、在节奏上有什么特点?(包括高、低两个声部的进调。)

  在高声部哪里是“平行”,哪里是“上行”的走向?它们分别表达了怎样的情绪?

  (2)学生分成两个声部,自学第1—8小节曲调,教师巡视指导。

  (3)在教师指挥下,前8小节用二声部合成。

  (4)后8小节也是由二个乐句组成。设问:这两个乐句在曲调上、节奏上有什么特点?

  (5)在教师指导下,二个声部的学生分别学唱各自的曲调。注意弱起拍的附点节奏。

  (6)在教师指挥下,后8小节用二声部合成。注意二声部的和谐。

  (7)在教师指挥下,完整地唱全曲。

  注意用小快板的速度、活泼的情绪唱好。

  4.学唱歌曲。

  (1)用la来哼唱二声部合唱。注意声音和谐。

  (2)低声部仍然用la来哼唱,高声部朗诵歌词(按节奏进入)。设问:想像一下,低声部表达了怎样的情绪与情景?

  (3)二声部的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轻声唱歌词,但速度与情绪依旧。

  (4)有感情地放声歌唱。

  5.表演歌曲(创造与实践)。

  (1)分组讨论研究:用什么手段与形式把歌曲表演得更有情趣。

  (教师不给予范围,但在巡视时,根据学生的研究情况适时给予提示与指导,如:低声部不用la,用其他虚词;再如配上乐器伴奏(口风琴、竖笛等),及打击乐器伴奏。形式上可以A段领唱加伴奏唱、B段合唱;朗诵加歌唱;歌唱与伴舞等。

  (2)分组展示各组的创造成果。

  (3)评价与表扬。

  二、聆听《溪边景色》

  1. 简介贝多芬的《第六交响曲》

  贝多芬(1770——1827),德国作曲家。维也纳古典乐派向浪漫主义乐派过渡的代表。交响曲是一种大型乐曲体裁,是音乐中最大的管弦乐队套曲,由管弦乐队演奏。交响曲的`结构一般分为四个乐章,各乐章之间按照一定的关系先后排列,构成一个完整的艺术思想。本乐章是以农村和田园生活为题材,具有田园风味的作品。

  2.欣赏《田园交响曲》第二乐章《溪边景色》,想象乐曲表现的情景。

  请学生边欣赏边思考:

  当你听到这首乐曲时,你好像看到了大自然的什么景色?

  对音乐中表现的自然景色有哪些感受和体会?

  3.再听乐曲,听出潺潺流水声,知道它的表现方法。

  师:你能感受到乐曲中描绘的潺潺流水声吗?

  你知道它是用什么方法来表现的?

  4.复听乐曲,想象颤音出现时音乐所表现的大自然景色。

  5.反复聆听,加深对乐曲的印象。

  第二课时:表演《铃儿响叮当》

  一、表演《铃儿响叮当》

  1.教师以副歌的第一句范唱为导入:

  (1)设问:这首歌的歌名叫什么?是哪个国家的歌曲?歌曲描写的是什么情景?

  (2)教师归纳:美国歌曲《铃儿响叮当》,因是人们在冬季滑雪橇时所唱,又名《雪橇歌》;又因为是冬天的歌曲而逐渐演变为圣诞节等节日歌曲。它深受广大人民喜爱,长期被当作美国民歌。

  2.聆听歌曲范唱。

  是很重要的,不然,歌曲表现就不丰满,因此大家要仔细听第二声部。

  3.学唱曲调。

  (1)分声部。自由坐成二个声部的座位,教师尽量尊重学生的选择,适当做思想工作进行调整,注意声部人数的平衡。

  (2)教师重点辅导第二声部。

  (3)先学习副歌部分的8小节。在学唱中教师多帮助低声部,鼓励他们的自信心。

  (4)学习主歌部分。

  (5)全曲合成并以欢快的情绪、稍快的速度来演唱。

  4.表演歌曲。

  (1)在熟练唱好二声部合唱曲调的基础上填入歌词:注意一音一字的吐字要清 晰而欢快。

  (2)想像角色化的情绪,全身心投入地演唱歌曲。

  (3)选用打击乐器编创节奏谱,为歌曲伴奏烘托气氛。可以分组设计,全班分为四个组,每两组分别设计主歌与副歌的伴奏,进行比较选择,取长补短。

  (4)完整地表演歌曲。

  第三课时 聆听《铃儿响叮当的变迁》 学吹竖笛《红蜻蜓》

  聆听《铃儿响叮当的变迁》

  1.作品简介:这首童声合唱是经过变奏和发展改编而成的。共有十个段落组成,充分展示了孩子们尽情欢乐的情景。

  2.初听《铃儿响叮当的变迁》。

  设问:

  (1)你怎么理解“变迁”这个词?“铃儿响叮当”的曲调是怎么变的?变了多少次?

  (2)讨论要求:初步感受不可能太仔细,能听到几种就几种,大家集思广益。

  3.再听合唱曲。

  要求:这次要考考大家的反应能力,看看谁最快,听到分段请举手并用手指数,表示第几段。

  4.全班分成二个组(可以是上一内容表演《铃儿响叮当》的两个声部为两个组),甲组为奇数组,乙组为偶数组,分别排练教材中的10个节奏谱(即甲组排练1、3、5、7、9节奏谱,乙组排练2、4、6、8、10节奏谱)。

  5.试为歌曲配伴奏(在教师指导下,教师适时提醒各组准备进入,适时指挥一下)。因为是试配,以拍手为宜。

  6.再次聆听合唱曲,为歌声配伴奏。

  各组可以选择不同的打击乐器,根据规定的节奏谱,为不同的段落配伴奏,以更好表现出不同的风格。

  7.各组讨论对音乐的体验,用丰富的想象编成每一段的不同情节,并推选出五位同学叙述各段的“情节故事”。

  学吹竖笛《红蜻蜓》

  1.复习歌曲《红蜻蜓》,用抒情、优美的声音来演唱。

  引导学生为歌曲标上换气记号,按要求换气,唱出歌曲的意境。

  2.引导学生用正确的方法吹长音,学会吹奏长音的正确方法。

  (送气时舌头要很快的向回收,像读“吐”字的感觉。)

  3.竖笛吹奏歌曲《红蜻蜓》,要求用演唱的感觉来吹奏。

  4.引导学生根据旋律的走向特点进行力度的变化处理,有感情的吹奏歌曲。

【《您好!大自然》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老师您好教学设计11-04

大自然的语言教学设计05-28

《老师您好》教学反思11-28

老师您好教学反思05-31

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教学设计12-31

《老师,您好》教案10-20

祖国,您好!记叙文12-29

《大自然的声音》教学反思12-08

祖国您好记叙文12-31

祖国,您好记叙文1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