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范文网>教学资料>教学设计>《北京》教学设计

《北京》教学设计

时间:2022-10-26 05:37:20 教学设计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北京》教学设计15篇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可能需要进行教学设计编写工作,教学设计要遵循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选择教学目标,以解决教什么的问题。那么什么样的教学设计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北京》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分享。

《北京》教学设计15篇

《北京》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认读10个生字。

  2、默读课文,能说出司马台长城和八达岭长城各有什么特点。

  3、向同学介绍自己看到的一处长城的景象。

  教学重点:了解两处长城各自的特点,感受长城的雄伟壮丽。

  教学难点向同学介绍自己看到的一处长城的景象。

  教学时间:一课时

  一、导入谈话

  都谁去过长城?把你的感受说给大家听听。

  二、自主探究

  (一)指名初读课文,注意要读通课文,读准字音。找生评读,纠错。

  (二)在组内读一读带有新词的句子,讨论不理解的`词语意思。

  (三)找小组汇报自学成果,师对于有争议的词义加以指导。

  (四)默读课文,把描写司马台长城和八达岭长城各自特点的语句用曲线画下来。

  1、找生说特点,提示:先读书,再用自己的话说一说,生间作补充。

  2、在小组内合作读一读描写司马台长城和八达岭长城的段落,加深了解,找生作小导游,用自己的话介绍两处长城的特点。

  三、交流展示

  1、把你见到的一处长城的景象介绍给组内的同学听。

  2、把收集的长城的资料和图片展示给大家看。组内评出说得好、展示好的同学,全班发言,对于他发言的内容,其他同学可提问参与,互动对话。

  四、积累词句

  1、选择你喜欢词句画下来,说说为什么喜欢。

  2、试背词句,看谁记得快、记得牢。

《北京》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学会9个生字及新词,认读7个字。(便为多音字)能联系上下文体会句子的意思。能按顺序说说围绕拐杖都发生了什么事。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根据提示写一段话。体会人与人之间的关爱之情。

  教学重点:按顺序说说围绕拐杖发生了哪些事情。

  教学难点:能结合上下文体会“我”的感受。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学会9个生字及新词,认读6个字(其中1个为多音字)。初读课文,引导学生找到描写表示时间的语句,理清课文的思路。能按照顺序说一说围绕拐杖发上了哪些事情。

  教学过程:

  一、 引入新课

  在生活中你在哪里见过哪些人拄拐杖的人,你觉得他们需要哪些帮助?

  今天这个故事的主人公就是一个拄拐杖的人,咱们一起走进课文,看一看发生了什么故事。

  二、 新授

  1.学习生字

  轻读课文,读准字音。

  正音:出示选择正确读音练习题。

  浃(jia xia ) 尬 (ga ga ) 便 (pian pian)

  再读书后田格里面的生字,读准字音,记住字形(说一说使用什么方法记住的生字)

  说一说每一个生字的部首(重点指导独体字的部首确定方法)

  画出生字组成的词,在小组里读词语。

  说一说自己知道的词语的意思(使学生掌握一些理解词语的方法:连字义、联系上下文等)

  把不理解意思的词语画下来(运用工具书理解词语的意思)

  端午节:我国传统节日,农历五月初五日。相传古代诗人屈原在这天投江自杀,后人把这天作为纪念他的节日。

  汗流浃背:汗水湿透了背上的衣服。浃:透、遍及。

  尴尬:处境困难,不好处理。神色、态度不自然。

  大肚便便:肚子很大,很肥胖。便便:形容肥胖的样子。

  疑憾:心理不明白,困惑。

  不悦:不高兴;不愉快。

  干脆:直截了当;爽快。索性。

  读认读词语

  观察生字的占格特点,认真练习书写生字。重点字的写法:(学生讨论后指导)

  “浃 ” 字的右半部分的最后一笔写“大撇”“捺”。

  “搜 ”字的右半部分要先写臼,然后写竖,最后写又。

  点评学生的书写

  2.初读课文,理清课文思路

  (1)默读课文,标注自然段

  一边默读一边思考,文章写了发生在哪里的事,事情的主人公是谁?在书上进行画批。

  请同学回答故事发生在什么地方:车上

  快速浏览课文,看一看课文的哪几个自然段写了车上发生的事情。

  利用 给文章分段,(1)(2——8)(9)教师巡视进行订正

  回顾分段的方法

  (2)再读课文2——8段,一边读一边在书上画一画有些哪些表示时间顺序的语句。

  订正并板书

  作者就是按照这样的先后顺序把这件事情写清楚的'。

  读2、3自然段试着用几个词说一说“小姑娘、我”都做了什么?(可以在书上画一画有用的词语)

  引导学生进行总结

  时间我小姑娘

  刚上车

  再启动

  车到站

  请同学把这些词语进行串联,就是段意。

  引导学生看板书,使学生感受到事情是围绕拐杖发生的。

  能够引导学生结合表格内容说一说有哪些事情。

  3.再读过文章后你有哪些内容不理解,把他画下来,旁边画上问号。

  请同学说一说自己的问题,教师进行点评。

  三、 巩固

  朗读课文

  布置作业

  1、写生字

  2、形近字组词

  3、朗读课文

  课后反思:请同学自己找认读生字的形近字,用熟字学新字,对旧知识进行了复习。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能联系上下文体会句子的意思。能按顺序说说围绕拐杖都发生了什么事。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根据提示写一段话。体会人与人之间的关爱之情。

  教学重点:按顺序说说围绕拐杖发生了哪些事情。

  教学难点:能结合上下文体会“我”的感受。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1、读课题:《拐杖》你想到什么?

  2、这是一篇叙事的文章,围绕拐杖发生了哪些事情呢?自己再读读课文。

  二、新授

  (一)、以拐杖为线索

  1、文中执拐杖的人是怎样的人?——健康的人 板书 我

  2、“我”拿拐杖的变化:拿——拄——提

  3、就是由于这一“拄”引出了乘车的过程中,“我”受到一位充满爱心的小姑娘的无微不至的照顾。围绕拐杖发生了哪些事情呢?自己读文说一说?

  内容上,讲的是“我” 为丈夫买了一根拐杖,为了放松自己的手脚,无意间拄着拐杖行走,被一位小姑娘当做“脚不方便的人”,一路上受到关照的感人故事。

  (二)、以小姑娘为线索

  1、自读课文画出描写小姑娘的句子。可以写一些简单的批注。

  第二段(让座)

  第四段(扶住)

  第五段(照顾)

  第七段(搀扶)

  2、这是一个什么样的小姑娘呢?从那感受到的?读中体会小姑娘的善良,富有爱心。

  (三)、我的心理变化

  1.小姑娘第一次让座,看到她尴尬的表情,我的感受?——从书中找到答案——疑惑

  指导朗读:我婉言谢绝了她的好意,她微笑的脸上露出淡淡的尴尬。

  2.小姑娘第二次让座,看到她惊恐的表情,我的感受?——恍然大悟

  对比读:

  “小心!”她一脸惊恐地叫出声来。(读出担心、关心)

  “小心!”她叫出声来。

  3.小姑娘随时照顾我,我的感受?——不安

  我的感受不同:第一次疑惑不解。到底疑惑什么?

  第二次恍然大悟。悟到了什么?明白了什么?

  三悟: 悟到了小姑娘的用意——当做“脚不方便的人”,加以照顾。

  悟到小姑娘的善良,有爱心。

  悟到了我对小姑娘造成了误解,自己内疚、不安。

  4、当你悟到这些时,你会怎么想?怎么做?

  1.)出示句子——汽车到站了,我拄着拐杖“一拐一拐”地走出车门。

  为什么“一拐一拐”?

  保护小姑娘的爱心。饱含着一种爱。

  2.)出示句子——车子来了,我把拐杖提得高高的,快速上了车。

  “我”这些表现想告诉大家什么?

  填空:我“一拐一拐”走出,是因为( )

  因为( )所以我“把拐杖提得高高的”。

  三、拓展练笔:

  这篇课文讲的是( )的感人故事。反映了小姑娘( ),以及我( )。

  板书设计:

  拐杖

  小姑娘 我

  让座 疑惑

  扶住 恍然大悟

  照顾 不安

  搀扶 被爱感动

  关爱之情

  课后反思:利用填空启发学生进行联想,降低了难度。但是学生的想象面不宽,想象的内容十分单一。

《北京》教学设计3

  教材分析:

  这个单元选的都是少数民族的音乐,旨在通过音乐实践活动,使学生从各种丰富多彩的音色中感受少数民族的音调风格极其风土人情,拓宽学生的音乐文化视野。

  《巴塘连北京》是新人音版第十册第二单元《欢乐的村寨》其中的一个教学内容。歌曲为2/4拍、C宫调式、二个乐句构成的一段体。歌词把东方的彩虹比拟成通向北京的云间金色大路,十分形象生动。第二乐句的句首紧接着第一乐句的尾音,曲调在五度跳进后作了一个旋律波浪形起伏,好似一条金色的大路逶延伸展,尽情地抒发了藏族人民向往首都北京和热爱党、热爱祖国的深厚感情。歌曲结构十分简练,曲调短小而又优美,节奏富于舞蹈的律动感,它又以人们喜闻乐见的民间歌舞形式,由领舞者用牛角胡或二胡在队前领舞伴奏,男女分成两个圈,自右向左载歌载舞,故又称“巴塘弦子”。

  学情分析:

  六年级的学生能够唱在老师的引导下自学乐谱,个别学生学习乐器,识谱能力强,在音乐学习中能起到较好的引领作用。在演唱方面,气息的运用、声音的控制能力有待提高。在识读乐谱方面有一定的基础,但对于跨小节的节奏把握困难,视唱音准欠佳。对于这一特点,在设计本节课时,教师力求充分发挥学生的长处,通过节奏训练的方式,层层深入的步入跨小节的节奏,使学生首先读准节奏,再通过多方聆听、教师多次范唱以及跟范唱接唱等形式,结合肢体动作逐渐准确演唱难点乐句,同时利用钢琴牵引学生矫正音准,在大量的音乐实践活动中,锻炼学生识谱能力、提高音乐技能、培养音乐表现力。

  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让学生能够感受到少数民族藏族的音调风格和风土人情,以激发对民族音乐的热爱,初步了解巴塘人民对党对祖国的热爱。

  2.过程与方法目标:

  采用模仿、聆听、体验、探究、合作交流等手段,通过旋律接龙、自主学习等形式,流畅自如的完成歌曲演唱,表达歌曲感情。

  3.知识与技能目标:

  感受了解切分节奏,高音能够用感情演唱,掌握一定的发声方法。

  体验弦子舞的最基本舞步。

  教学重点:能够用连贯的气息、准确的`舞蹈动作和优美抒情的歌声进行《巴塘连北京》。

  教学难点:歌曲中第2、3小节中连音线、圆滑线的唱法,跨小节的切分音的唱法。

  学生准备:

  1、通过不同的方式搜集资料,了解有关西藏、巴塘、藏族人的知识,收集相关文字及图片资料。

  2、听一听藏族民歌。

  教师准备:

  1.练习藏族舞蹈。

  2.搜集有关西藏、巴塘、藏族人的文字及图片资料,制作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教师:时空穿梭,我们来到了四川西藏巴塘,巴塘的人们在干什么呢?

  (播放视频:太空中旋转的地球——西藏地图——巴塘)

  (视频截自:北纬30°·中国行 远方的家:弦子故乡巴塘)

  教师课件出示:播放视频《巴塘的弦子》。

  教师:看巴塘人跳得多热闹,我们也来跳一跳。

  学生站成圆圈,模仿视频舞蹈动作跳起弦子。

  老师边跳遍提醒: “三步一撩”、“一步一靠”、“跺踏步摆袖”、“献哈达”……

  二、学习巴塘弦子舞。

  1.了解巴塘弦子舞。

  教师:刚才我们和巴塘人一起领略了他们的弦子舞,怎么样开心吗?你对弦子舞有多少了解呢?

  视频播放《巴塘弦子简介》。

  弦子,发源于四川巴塘,又叫“巴塘弦子”。巴塘弦子舞是一种优美抒情的藏族舞蹈,具有“长袖善舞”的特点,表演时,由数名男性持拉弦乐器“毕旺”(胡琴)在队前演奏领舞,其余舞者则和他们一起边歌边舞。

  “三步一撩、一步一靠”是巴塘弦子舞的基本律动特点,其含胸、颤膝及长袖的绕、托、撩、盖等动作形成了不同一般的地域舞蹈特色。每逢喜庆佳节,集会野营、劳动之余,人们聚集在坝子跳起弦子舞。

  2.学习弦子舞。

  教跟着老师学几个简单的弦子舞动作:

  第一个动作:平步拂袖手。 第二个动作:踏点步双晃手。

  第三个动作:三步一撩。 第四个动作:甩袖拂胯手。

  第五个动作:跺踏步摆袖。 第六个动作:献哈达。

  教师:学会了这些动作,下面就请大家自由创编组合,表演整首歌曲。

  (学生分组创编组合动作。)

  播放《巴塘连北京》伴奏音乐。

  学生分组表演自己的动作组合。

  3、评价激励

  (1) 小演员自评

  (2) 老师总结小演员的表演、观众的表现,以激励为主。

  4.弦子舞歌舞表演。

  个别表演

  三、自主学唱《巴塘连北京》。

  1.初步感受音乐。

  课件播放《巴塘连北京》伴奏音乐,教师范唱歌曲。

  这首歌曲的速度、曲调、情绪有什么特点?这首歌曲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找一找这段旋律都由哪些音组成。

  2、学唱歌曲。

  课件播放《巴塘连北京》歌曲。

  (学生用听唱法学习歌曲。)

  3、结合乐谱,视唱法与听唱法相结合,解决难点乐句。

  教师:说说自己在听唱过程中遇到的困难。

  (1) 跨小结的切分节奏。

  解决方法:①划拍视唱“彩虹啰”,把握节奏。

  ②强调长音后面的尾音“6”。

  (2)一字多音:北京。

  解决方法:①视唱准确掌握旋律。

  ②从“北”字的字音入手,引导学生以拼字的方法“bei—ei”,采取归韵的方式,结合语调唱准、唱清一字多音。

  (3)一字多音:“紧相连”。

  解决方法:

  ①体会前十六后八紧凑的音乐感觉。

  ②将节奏与歌词涵义以及语感相结合,配合击掌动作准确演唱。

  4、练唱歌曲。

  (1)、伴随音乐,师生接龙,尝试演唱歌曲。老师唱第一句,同学们唱第二句……

  (2)、学生随老师的琴声齐唱歌曲。

  (3)、点生演唱歌曲,一男一女PK赛。学生点评。

  ⑤、完整的随伴奏音乐演唱歌曲。

  4、唱好歌曲。

  (1)、把握歌曲整体感受。

  巴塘由于地理环境的限制没有车也没有铁路,所以呢巴塘人民很少和外界交往,特别想了解外面的世界,特别想走出去看一看,这条路能把巴塘和向往已久的北京紧紧相连,可以说这是一条寄托着巴塘人民梦想的路。……所以这首歌曲表达了藏族人民对公路修筑好后的喜悦心情和对美好生活的热爱。

  “川藏公路”圆了她们的梦想,她们亲切地称它“金色的路”,从此那里就传唱出了很多像《巴塘连北京》这样的歌曲。

  提问:如果你是生活在那里的人,看看身边美丽的景色,想想可以去北京天安门看升旗了,你会用怎样的歌声来演唱呢?

  学生练习

  (2)、引导学生近一步总结歌曲特点,介绍这是一首四川巴塘的藏族民歌。

  教师:由于多数藏族人都是以放牧为生的,放牧闲暇眼望着一望无际的高原,是那么的无拘无束,于是唱出的歌儿也像他们的心境一样无拘无束。他们的地域辽阔,

  因此长音较多;还有许多衬词、一字多音,节奏变化,疏密相间等。

  听老师范唱长音。

  提问:刚才老师在这个长音处延长了几拍?

  学生跟着老师学唱。

  指导衬词“啰”的唱法:演唱衬词“啰”要用甜美的声音,近一步抒发情感。

  介绍藏族民歌特有的颤音唱法,指导学生模唱:

  教师在乐句末长音处融入颤音进行范唱,学生体会与自己唱得有何不同?

  ①教师范唱,学生聆听体会颤音演唱的特点。(2个颤接1个长音)

  ②引导学生结合眼神以及晃头动作体验颤音。

  长音加颤更加凸显什么感情?

  学生:幸福、自豪、神气。

  四、延伸拓展

  教师:同学们,藏族人民个个能歌善舞,西藏是歌唱家的摇篮,勤劳勇敢的藏族人民每天劳动之余会对着辽阔的草原、宽广的天空放声歌唱,你听!那高亢、嘹亮、自豪的歌声仿佛把我们带入了世界屋脊、雪域高原……

  课件播放《青藏高原》歌曲。

  师点击课件,学生听赏 。

  五、教学小结:

  巴塘——弦子的故乡,歌舞的海洋。巴塘弦子不仅风靡全国,而且蜚声海内外,成为了藏民族文化艺术宝库中的一朵奇葩,为我们的民族艺术骄傲自豪吧!随着悠扬的琴声,让我们跳着婀娜的弦子结束今天这节课。

《北京》教学设计4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能借助拼音读准“脚、印、跑、留、对、竹、梅、齐、全”9个生字的字音,能在语言环境中认读这9个生字。认识“木”字旁,能在老师的指导下描摹“梅、长”。

  2.能力目标:能借助拼音读通短文,做到不添字、不漏字,能按标点停顿。

  3.情感目标:能在阅读的过程中了解内容:3个小动物在雪地上留下了不同的脚印;知道在雪地上可以留下各种动物的脚印,并感受小动物们快乐的心情。

  教学重点和难点:

  1.借助拼音,读通文中的长句子;根据理解,读出小鸡、小狗和小鸭说话时高兴的语气。

  2.认读生字,尤其是读准“印、竹”这两个生字的字音;能按照正确的笔顺描摹“梅、长”。

  教学准备:

  1.教师方面的准备:录音机、课文录音磁带、生字卡片、课文插图、小鸡、小狗、小鸭的脚印图。

  2.学生方面的准备:收集有关动物脚印的图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观察画面(美丽的雪景及小鸡、小狗、小鸭的脚印)。

  (1)看图说说:雪上留下了什么?

  板书:脚印

  (2)渗透学习“脚、印”的字音、字形。

  2.揭示课题:60脚印,齐读。

  说明:

  对于低年级学生而言,形象直观的事物易于接受。课的开始便出现美丽的雪景图和逼真的小动物的脚印,目的就在于用生动的画面吸引孩子,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使他们尽快进入“角色”。

  在学生注意力高度集中的时候将生字教学穿插其中,显得自然且有实效。在教学“印”这个生字时,可采用开火车读,同桌互读等方法,增加个体练读的时间和次数,以便纠正发音,读准前鼻音。

  (二)初步感知,读通句子

  过渡:雪上留下了谁的脚印?

  1.边看画面,边听课文录音。

  2.反馈交流:雪上留下了谁的脚印?

  交流板书:小鸡

  小狗

  小鸭

  (1)用一句完整的句子说说:雪上留下了谁的脚印?

  (2)按照句式说一说:()在雪地里跑,雪上留下了()的脚印。

  (3)读准生字“跑、留”的字音。

  (4)出示句子,正确朗读,做到读准字音,不加字,不漏字。

  3.看图交流:它们的脚印像什么?

  板书:竹叶

  梅花

  枫叶

  (1)学习生字:竹、梅。

  (2)用一句完整的句子表达:()的脚印像()。

  (3)将三个句子合成一个句子说一说:

  出示“提示内容”:

  小鸡的脚印像(),小狗的脚印像(),小鸭的脚印像()。

  (4)正确朗读句子:小鸡的脚印像竹叶,小狗的脚印像梅花,小鸭的脚印像枫叶。

  说明:

  此教学环节围绕着“雪上留下了谁的脚印?它们的'脚印像什么?”两个问题展开,通过看图说说,听录音回答,将生字学习,句子训练融为一体,旨在让学生能初步了解课文,读通长句子,为读通、读好全文作准备。

  在教学生字时,可根据生字的不同特点有所侧重。如“竹”字可以在字音上多化功夫,反复练读,读准翘舌音;“梅”则应注重字形的学习,因为“梅”字中的木字旁是本课要求认识的新部首,另一方面描摹“梅”也是本课的一个教学目标;“留”要注意区分韵母ui和iu,渗透拼音复习。学习时,可采用教师示范,形象地进行笔顺指导,为正确描摹打基础。

  (三)学习课文,阅读积累

  过渡:小动物们自己是怎么认为的,怎么说的呢?打开书,我们一起来读读课文。

  1.借助拼音读课文,要求做到:读准字音,不加字,不漏字,能基本按标点停顿。

  (1)自由轻声练读。

  (2)小组交流读书情况。

  2.读读想想找找,小鸡、小狗、小鸭分别说了些什么话?用直线划出它们说的话。

  (1)汇报交流,出示相关句子并随机学习生字“对”。

  (2)指导朗读小鸡的话,读出高兴的语气。

  (3)同桌合作,练习朗读小狗、小鸭的话。

  3.分角色朗读课文。

  (1)分配角色,自主选择角色。

  (2)评议,理解“齐声”。

  说明:

  本环节旨在通过反复多次的读,让学生在读中感悟,在读中积累。教学中,教师一定要给予充足的时间让学生进行阅读。在阅读中,可采用范读、模仿读、赛读等多种形式,通过读读比比,读读评评,引导学生自读自悟。如:分角色读课文理解“齐声”的意思时,教师只要追问“小鸡、小狗的话为什么要一起读?”或“小鸡、小狗的话应该怎么读?”即可以直接从学生的感情朗读中体会出“齐声”的意思。

  (四)总结全文,拓展延伸

  1.读全文。

  2.总结,揭示句子:雪地上的小动物们,个个都像小画家,它们的画儿真有趣!

  3.看图说说:小猪、小猫的脚印像什么?

  (1)同桌讨论。

  (2)交流汇报。

  (3)仿照课文练习说话:

  ……在雪地里跑,雪上留下了……的脚印。……对……说:“…………。”

  4.课外延伸:了解其他动物的脚印像什么?学习课文的样子编编故事。

  说明:

  课文结构相似,语言简洁明了,是学生学习语言的好材料。先看图想象,启发思考,再按照课文语言练习说话,最后仿照课文自编故事,有序地进行语言实践活动,这样有助于学生积累语言,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在启发想象“小猫、小猪以及其他小动物的脚印像什么”这一环节时,要引导学生展开丰富的想像。只要想得合理,教师都应给予充分的肯定。至于最后“课外延伸”这一环节,可作为弹性要求,根据学生的实际来落实。

  (五)复习字词,指导描摹

  1.开火车,认读生字。

  2.扩词练习:跑、留、对、全。

  3.指导描摹“梅”。

  (1)书空,复习笔顺。

  (2)观察“梅”在田字格里位置(注意左窄右宽及关键笔画)。

  (3)学生各自描摹。

  4.描摹“长”。

  (1)根据笔顺指导,学生自行书空。

  (2)学生独立观察并书写。

  (3)评议学生作业。

  说明:

  写字教学时要关注写字习惯的养成,注重写字能力的培养。在学生已经描摹了一定量汉字的基础上,教师可以适当放手,让学生自己观察,自己描摹,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写字习惯——仔仔细细地看,认认真真地写,使学生具备一定的写字能力——能按照一定的笔顺正确书写,按照一定的位置、结构规范书写,最终达到会写字,写好字的目的。

《北京》教学设计5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学会4个生字,认识7个字,学会偏旁“木字旁”。

  (2)会读指定词语,能理解词语意思。

  2、技能目标:能正确读儿歌,大体了解意思。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保护大自然的思想感情和关心他人的优秀品质。

  教学重点:学会4个生字

  教学难点:写字、理解“森林”、“关心”、“保护”的意思

  教具学具:课件、图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示图)快看这是什么地方啊?大森林里都有什么呀?除了图上有的,想一想,森林里还会有什么呢?大森林多美啊!这就是大自然送给我们的礼物。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9课《关心大自然》。板书课题,学生书空。

  二、探索新知:

  1、借助拼音读课文,读准字音,圈出生字。

  2、同桌互读,检查字音读准了吗?

  3、学习生字:

  (1)出示生字卡片“关”

  ①指名拼读

  ②去拼音读

  ③和“关”意思相反的是哪个字?

  ④怎样记住“关”?

  (2)出示生字卡片“心”

  ①指名拼读

  ②去拼音读

  ③和“关”组成“关心”,读词语。

  理解词义:在你的家里,谁最关心你?她是怎样关心你的?

  妈妈那么关心你,你是怎样关心妈妈的?

  除了关心妈妈之外,你还关心过别人吗?和大家说说。

  ④除了“关心”之外,你还能组一个带“心”的词语吗?

  (3)出示生字卡片“森”

  ①指名拼读

  ②去拼音读

  (4)出示生字卡片“林”

  ①指名拼读

  ②去拼音读

  ③和“森”组成“森林”,读词语。

  ④出示3幅图观察:你觉得哪张最能用“森林”这个词表示?为什么?

  第一幅图为什么不能用“森林”表示?只有一棵树,你知道用哪个字表示吗?

  第二幅图比第一幅图的树多,是一片树,那该用哪个字表示呢?

  第三幅图比第二幅图的树还要多,望不到边,又该用哪个字表示呢?

  师小结:一个“木”字表示一棵树,两个“木”字就是“林”,表示成片的树,是可以望到边的,三个“木”字就是“森”,表示有很多很多树,是望不到边的。

  观察图片,直观感受“森林”和“树林”的区别。

  ⑤怎样记住“森”和“林”?

  ⑥观察“木、林、森”这三个字,你发现它们有什么相同的地方?课件出示“木”。

  师:都有“木”字说明它们都跟树木有关。看这个“木”字要发生变化了?(课件演示“木”字变成“木字旁”的过程)

  “木”字发生了什么变化?“捺”变成了“点”,这个字就变窄了,它有一个新名字叫“木字旁”,读一读。

  带“木字旁”的字都跟树木有关。找找课文中还有哪些字带有“木字旁”?示课件观察:“木”字在做偏旁时,“捺”都变成了“点”,是为了给右边的部分让出位置。

  4、学习认读字

  (1)出示词语拼读

  (2)去拼音读

  (3)理解“保护”的`意思:

  小鸟需要你来保护,它才能在天空中自由地飞翔。

  花朵需要你来保护,它才能盛开的更加美丽。

  小河需要你来保护,它才能变得更加清澈。

  森林需要你来保护,小动物们才有温暖的家。

  大自然需要我们来共同关心、共同保护。你愿意做保护大自然的小卫士吗?

  5、读课文,想一想,通过读课文你知道了什么?

  6、指导写字

  ①自学笔顺

  ②观察占格和笔画特点

  ③范写

  ④学生观察、书写

  ⑤评价

  三、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第9课《关心大自然》,希望同学们都能用我们的实际行动来关心大自然、保护大自然。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指导学生书写3个生字,使学生进一步感受汉字的书写规律。

  2、能照田字格里的范字写好本课生字,培养学生自学生字能力。

  3、培养学生良好的汉字书写习惯。

  教学重点:书写3个生字

  教学难点:规范书写“心”

  教具学具:实物投影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出示本课生字和认读字“关”、“心”、“森”、“林”、“字”、“棵”、“树”、“枝”、“住”、“保”、“护”,让学生正确读。

  2、说一说“木字旁”和“木”字有什么不同?说出几个带“木字旁”的字。

  二、探索新知

  1、指导学生书写“关”。

  学生自己观察田字格中的范字,思考写这个字时应该注意什么?写哪几笔最重要,为什么?观察好后和同桌说一说,然后组织学生在班内交流。

  指导学生描红,然后独立书写。

  2、指导学生写好“心”字。

  (1)学习新笔画“卧钩”

  (2)观察田字格中的范字,思考:写这个字时哪一笔最难写?三个点分布在什么位置?观察后让学生说一说,加深印象。

  (3)看清每一笔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和同桌说一说,然后描红,引导学生在描红的过程中体会“卧钩”的书写规律,组织同学互相评议,力求写好新笔画,最后由学生独立书写。

  3、指导学生书写“林”。

  (1)“林”是由两个“木”构成,左右结构。

  (2)学生仔细观察生字各部分之间的间架比例,引导学生发现规律。

  (3)观察生字在田字格里的占格情况,记住重要笔画的位置,指名说一说。

  (4)学生试着描红,并和范字比一比再独立写。

  三、课堂小结

  教师引导学生重点小结本节课生字书写规律。

《北京》教学设计6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山、石、土、田、人”5个生字。能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能按笔画记字形,能结合插图了解生字的意思。

  2.认识新笔画“竖折”,能按笔顺规则书写本课生字。

  3.继续认识田字格,能依照田字格里的范字写字。

  4.会读指定的词语。

  教学重点:

  识字写字。

  教学难点:

  掌握新笔画“竖折”,按笔顺写好“山”和“石”。

  教学准备:

  图,生字卡片,田字格黑板。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引入新课

  1.复习

  (1)抽卡片指名说笔画名称:丨 一 ノ

  (2)开火车读识字一、二课生字。

  (3)学生领读声、韵母:sh t ɑn u困

  2.今天,我们学习识字课第三课“山石土田人”。

  二、学习新课

  (一)学习新笔画

  竖折 ————

  1.教师范写笔画,说出各笔画名称。

  2.用铁丝演示“ ”,体会竖折是一笔写成。

  3.学生书写笔画。

  4.同桌互相记住笔画名称和写法。

  (二)提自学要求

  1.观察图与象形字、现代汉字的相似之处。

  2.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3.根据笔画笔顺跟随表记忆字形。

  4.利用图了解字义,组词或说句子。

  (三)自学生字“山、石、土”。

  (四)反馈自学效果,教师重点指导。

  1.“山”:指导笔顺 丨 山

  2.“石”:指导笔顺 一 石

  3.“土”:上横短下横长。

  三、巩固练习

  1.指名领读生字。

  2.识字游戏。

  四、指导书写

  1.学生观察田字格里的`范字,说说怎样写。

  2.教师范写

  (1)“石”:第二笔“撇”在“横”的中间靠左起笔,不要穿过“横”。

  (2)“土”:两横长短不一样。

  3.学生描红、仿写。

  五、总结

  这节课我们学会了1种笔画和3个生字。

  教学反思:利用绘画,让学生画山,要先画最高的山,再画两边低的山,从而使学生记住了山的第一笔是中间的竖。

  第二课时

  一、引入新课

  1. 复习

  (1)指名说笔画名称: ノ 丨

  (2)学生领读声、韵母: t r en ɑn i

  2.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识字第三课。

  二、学习新课

  (一)提自学要求

  1. 观察图与象形字、现代汉字的相似之处。

  2. 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困

  3. 根据笔画笔顺跟随表记忆字形。

  4. 利用图了解字义,组词或说句子。

  (二)学生自学生字“田、人”。

  (三)检查自学效果,教师重点指导。

  1. “田”:笔顺 丨

  2. “人”:撇压捺。

  三、巩固练习

  1. 指名领读本课生字。

  2. 识字游戏。

  3. 读一读P47。

  四、指导书写

  1.学生观察范字,说说怎样写。

  2.教师范写

  “田”,注意上边略宽,下边略窄。

  3.学生描红、仿写。

  五、总结

  这节课我们学会了2个生字。

  教学反思:本课重点指导汉字的书写,同时培养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多数学生有主动识字的愿望,并能初步感受到汉字的美。学生在书写时能够认真观察,个别的学生写字的姿势还需要纠正。

《北京》教学设计7

  一、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7个生字、一个多音字(着zháo)和两个认读字。认识“心字底”。会读指定的词语。

  2、在识字的过程中,使学生了解同体会意字的特点,提高学生识字能力,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激发学生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

  3、能朗读课文,大体了解意思。

  二、教学重点:

  掌握本课的7个生字。认识会意字的构字规律。

  三、教学难点:

  1、“掰”字的书写;

  2、把汉字的音、形、义结合起来,分析字理。

  四、教具准备:生字卡片、图画

  五、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一个多音字,2个认读字;

  2、能准确地掌握4个会意字的读音、字形,并在田字格里会写。培养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

  3、在识字过程中了解会意字的构字规律,提高识字能力、思维能力;产生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

  二、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两个又字做朋友》,又认识了新的汉字朋友。(出示卡片复习)出示“歪”字,你认识这个字吗?

  (1)(有的学生可能认识)你是怎么认识的?能做一个“歪”的动作吗?这个字什么意思?(结合儿歌帮助记忆,理解意思)

  (2)(没有学生认识)想认识这个字可有好方法,咱们一起来学习。

  板书课题:6、不正就是歪

  二、学生自学生字

  1、学生自己借助汉语拼音读读课文,注意把字音读准确,不认识的字多拼读几遍。

  2、同桌小伙伴互相读一读,相互纠正字音,比一比谁读得最好。

  三、交流自学情况:

  1、检查生字:(依次出示卡片)

  指名领读生字、打乱顺序读、开火车读、抢读。

  2、检查认读字:卡片读,指名读、轮读、抢读。

  3、读课文,做到字音准确,句子读连贯。

  四、全班交流学习生字(歪、灾、休、掰):

  导语:既然大家都会读这些字了,那我可要考考你们了,请猜猜我出的是什么字。

  1、学习“歪”

  (1)出示图(比萨斜塔)看图猜字。

  生:猜“歪”

  你是怎么猜出来的?

  (2)你怎么记住这个字“歪”?不正就是歪。读句子记一记。

  (3)能给他组个词吗?

  (可能有:歪了、歪斜、歪正、歪歪扭扭……)

  2、学习“灾”:

  (1)出图(大房子着火了)看图猜字。

  生:猜“灾”

  (2)你又是怎么猜出来的?

  上面的大房子和宝字盖又有什么关系?

  (宝字盖就表示房子的房顶)

  (3)你怎么记住这个字呢?

  生:(可能说:大房子让火烧了就成灾了;房子是宝盖,宝盖下面加一火就是灾……)引导学生从形、义两方面记。

  屋里着火了,成灾了可不得了,怎么办?(打119消防员)

  (4)给他组个词吧:

  “灾”在后

  水灾、旱灾、火灾、闹灾、

  “灾”在前

  灾区、灾情、灾民、灾难、灾祸

  3、出示“着”这个字以前我们可学过,读什么?(zhè)

  那它现在读什么?(zháo)

  着火的.“着”就是它。能给它组个词吗?(着火、着急、着靠)

  (1)我们先来看一幅图,你猜猜是哪一个字?为什么?书上的顺口溜是怎么说的?读一读

  4、学习:“休”

  (1)出示录像(人累了,靠在树干上休息)猜一猜是什么字,是什么意思?并记一记。

  (2)怎样记住它?

  (3)给它组个词吧

  休息、休假、轮休

  (4)读书上的顺口溜

  5、学习“掰”

  (1)看老师做动作猜字说字形和字义。

  (2)你是怎么记住它的?

  (3)你能做一个掰的动作吗?

  6、巩固生字

  (1)指名领读生字

  (2)画谜猜字(说出字音和字形)

  (3)游戏猜字(说出字音、字形并组词)

  7、观察生字总结规律

  (1)请同学们仔细观察歪灾休掰这四个字,每个字的各个部分在意思上和这个字有什么联系。

  (2)师小结:同学们观察的真仔细,这几个字每个字的各个部分的意思合起来就是整个字的意思。你们看多有意思呀!这样的字我们给它起一个名字——叫会意字。会意字,是我国古代造字法的一种,把两个以上的字合起来表示一个意义的造字法。会意字就是利用“会意”的方法所造的字。知道了会意字的特点,我们会更容易的记住它们的字形和字义。

  (3)谁说一说怎样记住会意字?(只要我们根据字理去想,就会记得又快又好)

  五、指导书写:(歪、灾、休、掰)

  1、最难的最想让老师指导的是哪个?掰

  (1)观察它使几部分?

  (2)说说写时要注意什么才能写漂亮?(每一部分都是瘦长,一三部分一样高,中间部分稍短,稍瘦。)

  (3)师示范

  (4)生描一个写一个。

  (5)反馈评价修改。

  2、歪

  (1)观察怎样才能写漂亮.

  (2)对比观察你喜欢那个字?为什么?(规范的、上下对不正的、三横长短不协调的、上下两部分距离远的歪各一个)

  (3)老师示范

  (4)学生描一个写一个

  (5)反馈评价修改

  3、灾休

  (1)小组观察讨论写时注意什么。

  (2)教师范写

  (3)学生描、写。

  (4)组内交流评价、修改。

  六、课堂小结。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1、学会树息就等生字,认识心字底。能在田字格中准确地书写这三个字。

  2、会读指定的词语。

  3、在识字的过程中,提高学生识字能力,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激发学生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

  二、教学过程:

  1、复习检查

  (1)出卡片读生字、认读字。

  (2)看图猜字

  (3)听写四个会意字。

  2、学习新生字(出示:树息就)

  你愿意先学哪一个字?

  (1)树:(图画)

  A、小朋友在干什么?

  B、你能试着编一个顺口溜吗?

  C、能给它组个词,或用它说句话吗?

  D、你怎么记住它?

  (2)息:

  A、“自”表示什么?“心”表示什么?

  师:古时候人们认为,人呼吸是把空气从鼻子吸入到心脏,又从心脏呼出来,这种认为是因为当时的科学不发达造成的,而现在我们都知道空气是从鼻子吸进去。

  B、(贴图)所以,息是指人们一呼一吸的气息,也表示人累了要休息,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喘口气。

  C、你能试着编一个顺口溜吗?

  五、游戏:(1)看图猜字(2)找朋友

  六、作业:1、回家把顺口溜说给爸妈听,让他们猜猜是哪一个字?

  2、口、鸟、竹、毛、火、土、手、目组成会意字并试编顺口溜。(课外拓展)

  板书设计:

  6、不正就是歪

  xiūzāibāixījiùshù

  休灾掰息就树

  四幅图画

《北京》教学设计8

  教材分析:

  课文记叙了达丽玛上课走神,老师怕她落下功课就放学后为她补课。她看到老师认真的为自己讲课,嘴唇干了,嗓子哑了,就暗下决心好好听讲,连窗外下起雨都不知道。老师用衣服为达丽玛遮雨送她回家的故事。

  教学目的:

  1.认识生字15个,读准发音,记清字形。学习多音字“调、蒙”在不同语言环境中用法。

  2.学会9个生字,能够读准发音、记住字形,用正确的书写姿势进行规范的书写,把字写美观、工整、大方。

  3.学习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

  4.学习在学习阅读中联想,培养良好的想象能力。

  5.积累词语,灵活运用。

  6.能够具有根据需要搜集图片和资料的能力,并且学习整理资料、运用资料。

  教学重难点:

  1.认识生字15个,读准发音,记清字形。学习多音字在不同语言环境中用法。

  2.学会9个生字,能够读准发音、记住字形,用正确的书写姿势进行规范的书写,把字写美观、工整、大方。

  3.能够具有根据需要搜集图片和资料的能力,并且学习整理资料、运用资料。

  教具准备:

  录相机、录相带、投影仪、投影片、录音机、

  录音带、生字卡片、小黑板、挂图

  教学时间: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导入新课:去过草原吗?

  2.老师做过度性引语:今天我们到大草原上去认识一个小女孩

  3.出示课题:春天的雨点

  二、讲授新课。

  (一)观看影片,加强直观印象。

  1.播放草原风景片。提要求:认真看影片中每一个画面,

  2.看到这里,你认为草原的景色如何

  3.大面积提问。

  4.学生读书,老师巡视。要求读准每个生字,读不准的画出来。

  (二)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1.指朗读好的学生朗读课文。其他学生注意听:自己读的不熟练的生字的发音。

  2.学生自己再朗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有几个自然段?

  3.指学生回答。

  4.指学生分段读课文,进一步巩固生字的发音。

  (三)精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渗透思想教育。

  1.经过刚才分小节读课文,想一想:课文讲了什么内容?

  2.出示挂图:看看图中人物,联想一下老师和唔罕娜在说什么?

  3.课文讲了几件事情。

  4.学生独立阅读课文,老师巡视帮助。

  5.小组内合作读最后四小节,读完后自己互相说说你知道了什么?

  6.读完了课文你想说些什么?(大面积提问)

  三、课堂小结。

  1.春天的雨点指的什么?

  2.课文讲述了什么时间,地方的`哪几件事情?(大面积提问)

  3.老师小结。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

  这节课我们来学习《春天的雨点》一课的生字。

  二、讲授新课。

  1.巩固旧知识。

  2.为学习新知识打下基础。

  (1)出示生字卡片:

  (2)随机抽一组学生读生字卡片。

  (3)出示词语卡片:

  羔羊、朦胧、发誓、搂住、蓬勃等

  3.全班齐读词语,指学生选自己喜欢的词语说一句话。

  4.认识新生字,

  记忆新生字。

  (1)出示投影:羔、跪、号等

  (2)你认识这些生字吗?谁来带领大家读一读?

  (3)指学生领读生字的发音。(老师着重指导“调、蒙”在使用中的发音)

  (4)对这些新生字你记忆的好方法是什么?先自己考虑,然后说给同位听一听!

  (5)老师巡视了解情况。

  (6)指学生说说自己记忆生字的好方法。

  (老师着重带领学生记忆“调、蒙”两个字)

  (7)在小组内进一步交流自己记忆困难生字的方法。(进一步巩固记忆方法)

  (8)老师根据学生记忆生字的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总结。

  5.学习生字的书写方法。

  (1)学生独立看书,自己先思考这些生字可以分成几类来书写?

  (2)指学生回答。(三类:左右结构、半包围结构、上下结构)

  (3)出示这三种结构的生字

  (4)小组内谈论一下,这些生字书写时需要注意什么?

  (5)小组讨论,老师巡视,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6)指学生说说这几类生字书写时应注意的问题。

  左右结构:左窄右宽;上下结构:上小下大;

  (7)老师根据学生回答的情况,重点指导

  (老师范写,学生模写,老师巡视个别指导)

  (8)学生独立观察其他的生字自学写法,老师巡视指导个别学生。

  (9)学生独立学习完毕后,老师根据巡视的情况,指学生上黑板范写。(出示小黑板)

  (10)集体交流订正后,学生再练写,并且在组内评选“书写最棒”和“书写进步最大”的学生。

  三、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10个生字,同学们通过自己独立的观察,把这些生字写的十分规范,同学们在不断的进步,希望大家今后继续努力,把生字写的更美观。

  四、作业设计.

  制作生字卡片,卡片能体现出用新字组的词语。

《北京》教学设计9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老北京春节的风俗习惯,感受春节的热闹、喜庆气氛,领悟到民俗背后的文化。

  2、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详写、略写的好处。

  教学重难点

  本课的教学重点:引领学生随作者的描述,感受老北京过春节的隆重和热闹,领悟民俗文化的丰富内涵。

  本课的教学难点:作者为突出北京春节的民俗特点所采用的写作顺序和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听写词语,回顾课文内容

  2、给这些词语排序,找出文章的写作顺序(时间顺序)

  3、导入课文:老舍先生仅用了一千多字就把老北京过春节的一幅幅欢乐喜庆的画面呈现了出来。那么他是怎么写的呢?我们来了解一下。

  4、出示自学提示:

  (1)、默读课文,想一想:北京的春节给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2)、认真阅读感受深的部分,请简单写出批注。

  (3)、练习有感情朗读。

  二、深入课文,感受北京春节的热闹,体会作者的表达方法

  (一)、对照自学提示,自学课文

  (二)、交流汇报,提示学生要按照时间的顺序来汇报,交流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读悟结合。

  1.腊八:熬腊八粥,泡腊八蒜。

  (1)熬腊八粥:“粥是用各种米,各种豆,与各种干果熬成的。这不是粥,而是小型的农业展览会。”体会到腊八粥材料的丰富及作者运用到了打比方的方法让我们感受到了腊八粥不仅材料丰富,还表达了丰收的景象,是丰收的代表。

  (2)泡腊八蒜:“到年底,蒜泡得色如翡翠,醋也有了些辣味,色味双美,使人忍不住要多吃几个饺子。”着重突出“色如翡翠”和“色味双美”两个词,体会到老舍先生语言简练,给我们呈现出一幅鲜明的画面,这也是老舍先生语言的魅力。

  2.除夕。抓住总起句“除夕真热闹”来体会。

  (1)从人们活动的角度来体会。“家家赶做年菜”“男女老少都穿起新衣”“在外边做事的人,除非万不得已,必定赶回家来吃团圆饭”,还有“除了很小的孩子,没有什么人睡觉”,足以看出人们差不多全都在庆祝除夕,当然热闹了。

  (2)从“味、色、音”的角度来体会。“到处是酒肉的香味”“红红的对联”“各色的年画”“家家灯火通宵”“鞭炮声日夜不绝”,老舍从香味,到色彩,到声音,进行了全方位描写,充分表现了除夕的“热闹”,足见老舍先生描写的细腻。

  3.正月初一。主要通过人们的活动来体会。

  (1)与除夕“截然不同”:全城都在休息,多数铺户要到初六才开张。

  (2)人们的活动:男人们在午前到亲戚家、朋友家拜年。女人们在家中接待客人。小贩们在寺庙外边摆摊,小孩子们则爱逛庙会,还有很多人参加赛马赛骆驼的比赛呢!总之,每个人都没闲着,或者走亲访友,或者逛街、比赛,可谓轻松自在。

  4.元宵。主要通过对灯的描写来体会。

  (1)勾画出写灯的语句,自由朗读体会。

  (2)谈谈自己的体会。

  灯的数量多:从“处处张灯结彩”“整条大街像是办喜事”“有名的老铺子都要挂出几百盏灯来”“家中也有灯”等词句就可以感受到。

  灯的种类多:从“各形各色”“有的一律是玻璃的”“家中也有灯”可以感受到。

  (3)老舍先生着力描写灯的数量多,种类多,目的是什么?

  为了突出“元宵是春节的又一个高潮”,突出“元宵的确是美好快乐的日子”。这也是写元宵的总起句和总结句,作者采用的是总—分—总的'段落结构。

  三、回顾全文,体会详写略写的好处

  引导学生经过讨论懂得:老舍在整体介绍春节习俗的同时,着力突出“腊八、除夕、正月初一和元宵”这四天,让春节的风俗习惯给我们留下更深刻的印象!这也是详略得当写法的好处。

  四、引人资料 感悟深情

  这篇文章是老舍先生离开了北京25年之后再次回到北京所写的文章,充满了他对北平春节的向往与喜爱。通过引入老舍先生曾写的《想北平》一文的片段,请学生读一读,进而感受到本文中字里行间都流露着作者的这种想北平、爱北平的深深情感。

  五、拓展延伸

  自由交流说一说自家都是怎么过春节的。

  六、总结全文

  春节是我们国家特有的一个传统节日,各种习俗一直延续到今天,延续到我们的身边,它已经不仅仅是一个节日了,更是我们所特有的一种文化,这种文化一定会继续延续下去,延续到将来的。

  七、板书设计

  北京的春节

  腊八 庆丰收

  二十三 求平安

  有详 除夕 共团圆 美好

  有略 初一 送祝福 期望

  十五 好兆头

  十九

《北京》教学设计10

  教学要求

  1.情感目标:知道作者是怎样赞颂北京的,感受科技给北京带来的新变化,增进热爱家乡、热爱北京的深厚感情。

  2.知识目标:学会11个生字及新词,认读2个字。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能力目标:培养学生收集资料和积累语言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知道北京是一个古老、文明又充满现代气息的国际大都市,产生热爱北京的情感。

  感受作者在字里行间流露出来的强烈的热爱故乡北京的感情。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学生展示资料,说说北京的可爱之处还有那些。

  (或:你去过那些地方,它有什么可爱之处)

  1.文中作者的简介了解作者。

  2.说说北京的古建筑和新变化,体会是什么带给了北京如此大的变化是科学技术。

  二、了解学生预习情况,指导书写生字。

  (旋的有半边,厦的'部件夏不要少一横,佳的右边是两个土,厅、府、厨三个字都是半包围结构的字)。

  三、初读课文,说说这首诗歌都写了北京的哪些地方,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第二课时

  一、再读课文。

  1.哪些地方体现了作者爱北京的情感,划下来读一读,说说你体会到了什么?再有感情地读一读。

  2--3小节作者如数家珍般地举了很多例子,说明了爱北京的理由。

  体会唱不够,道不尽,不说,只看,单想等词语在表达情感上的作用,有感情朗读二三小节。

  2.比较2-3小节,看你有什么发现?(写法、内容)

  内容2小节写的是老北京的老建筑老传统,老文化;3小节写的是新北京的新建筑新科技新面貌。

  有感情地读一读找出规律背一背。

  3.体会1.4小节的不同

  1小节是告诉读者自己去过很多地方最爱的是北京,4小节不是简单的重复1小节的内容,而是再一次表白对北京的爱,抒发唱也唱不够,说也说不完的爱北京的情结。

  比较之后再来读读全文并指导背诵。

  4.跟着磁带唱这首歌

  5、说说你还去过北京哪些地方照样子学写几行诗:

  去过( )名城,

  也走访了不少( )。

  我还是最爱咱们的北京。

  不说( )的( ),

  也不说( )的( )。

  喝不够( ),

  道不尽( )。

  单想那( )、( )

  便生出一片热爱北京的浓浓情。

  6、你还去过祖国哪些地方照样子学写几行诗。

  7、交流、评议自己写的小诗。

  8、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二、课后小结:鼓励学生更多的了解北京,了解作者,积极学唱北京歌等。

《北京》教学设计11

  教学目标:

  1、认识幕等15个生字,会写束等12个字。

  2、理解焕然一新、金碧辉煌、从天而降、犹如等词义。会用犹如说话。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首都北京夜晚的美丽景色,激发对首都北京的热爱之情。

  4、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教学重难点:

  1、教会学生识记数量较多的生字的方法。

  2、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

  3、 引导学生感受北京夜晚的美丽景色,产生对北京的热爱和向往。

  教学准备:幻灯片(有关北京太原美丽夜景)

  教学方法:朗读感悟法

  学习方法:自主与合作相结合

  教学过程:

  一、赏图引题,激发兴趣。

  1、板书(北京):同学们,有关北京你知道些什么?

  2、谈话导入:小朋友们,北京是我国的首都。它是一座闻名世界的古都,也是一座现代化的大都市。到了晚上,他更是变成了灯的海洋,光的世界。你们想去看一看吗?现在让我们一同欣赏北京的夜景。

  3、配乐播放北京风光图。

  问:欣赏完北京风光,你们想说什么呢?(生谈感受)

  4、多美的景色啊!课文中把这美丽的景色写得具体、生动,想读一读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篇专写北京夜景的课文。(板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读课文,学生思考:北京的夜晚是怎样的?

  (学生可用文中的词语表述。)

  2、通过刚才读文,请说说现在你对北京夜景的感受。

  (鼓励学生大胆说,可以用课本里的话,也可以用自己的话,但是要求表达完整、通顺。)(目的,让学生的感悟作交流)

  3、同学们已经感受到“每当夜幕降临,北京就亮起来了”。 谁愿意分小节来读读课文?(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要求其他同学边读边思考“每当夜幕降临,北京的哪儿亮起来了”。

  4、句式练习(板书句式):

  每当夜幕降临,北京的( )就亮起来了。

  〔先自己说。然后指名说。再借用幻灯以电影放映的形式出现长安街、环形路、商业街、故宫等地的夜景照片,让学生就坐在座位上大声激动地喊出自己的发现:瞧,北京的( )亮起来了!〕

  5、此时此刻,北京到处流光溢彩,火树银花,到处是闪烁的灯,到处是流动的光。课文哪句句子描写了这样的情景?(学生讨论,幻灯片随机出现:北京城变成了灯的海洋,光的世界。)

  6、学生看课件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这句话。

  三、精读品味课文,指导赏读

  (一)学习第二自然段。

  1、 同学们,让我们再一次近距离地走进北京的街头。我们漫步在长安街上,静静地看,细细地赏。请大家读第二自然段。

  2、 学生自由读第二自然段

  3、 你们愿意用学到的方法,自己来学习课文吗?老师请合作组的小朋友一起学习,看看那个学习组学到的知识最多。

  4、 出示合作学习内容、要求:

  (1) 哪些词语看出长安街亮来了?

  (2) 什么叫“华灯高照”?小区里一根高高的电线杆,上面高高地挂着一盏灯叫“华灯高照”吗?可与图上的灯对照比较,(出示幻灯片)从而理解“华灯高照”就是雕饰华美或华光灿烂的灯高高地照射下来。

  (3) 句子中指什么像“银河”?为什么像“银河”?(幻灯片出示相关情景的图片,从而理解长安街在夜色中灯光闪烁的情景与“银河”星光灿烂的情景是多么相似)

  (4) 说说你亲眼看到过哪些建筑物也可以用“金碧辉煌,光彩夺目”来形容?

  5、学生按要求开展小组合作学习。

  6、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反馈交流。

  (二)学习第三自然段。(出示幻灯片)

  ⑴理解“犹如”。这句话是把什么比作了什么?

  ⑵除了立交桥上的彩灯,你还看到了哪些灯,它们如何装点北京?

  ⑶说话训练:仿照句子:一座座立交桥犹如道道彩虹。

  照明灯犹如

  草坪灯犹如

  喷泉灯犹如

  礼花灯犹如

  ( )犹如( )

  (三)学习第四自然段。

  ⑴王府井大街、西单大街上等是怎样的?(出示幻灯片)

  学生回答:明亮、绚丽多彩、五光十色、繁华

  ⑵我们现在看到的商业街繁华、热闹,以前的王府井大街、西单大街可不是这样,你们想知道吗?

  (3)老师简单介绍,体会焕然一新。

  王府井大街和西单商业街具有悠久的历史,距今已经有700多年。那里有各色百货小摊小店、各种风味饮食餐馆,各种书摊,各种杂七杂八、叫不上来名目的摊贩,云集其中,零散、杂乱,外人不可能轻易搞明白。

  现在经过环境改造和整治,先后撤消近百个零散摊点;整治了灯箱广告、橱窗,增强了夜间灯光效果;修整了行道树;增铺设了步行街方砖、道牙,翻修改造了路面。聚集了上百家国内商号和海外知名品牌。琳琅满目的商品,栩栩如生的雕塑使这条有着700年历史的老街重换青春,使每天50万人汇集到这里,使之成为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集购物、餐饮、娱乐、服务、办公为一体的整洁、有序、文明、繁华的商业街。

  (四)学习第五自然段。

  读读想想:“古老和年轻”矛盾吗?为什么?

  (五)引导学生有感情的齐读最后一段。

  师:是啊!同学们,每当夜幕降临,北京就亮起来了。让我们一起来读读最后一段吧!

  引导学生有感情地读,应注意包含赞美之情。

  (六)小结过渡:

  (1)夜晚的北京,多么明亮多么辉煌,让我们在一次进入灯的世界、光的.海洋。(再次出示幻灯片)

  (2)读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感受要对大家说呢?

  三、课外延伸 拓展练习 激发情感

  1、师小结:

  北京是我们的首都,她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谁来读一读课后的我知道呢?

  2、师:是呀!北京天天都在变,越变越美丽。老师这里有一些图片,我们一起来欣赏吧!(出示幻灯片)

  3、过渡:刚才,我们对北京有了很多的了解。我们居住的城市—————太原也是一座美丽的城市,让我们一起走进太原吧!

  4、出示太原夜景片。

  四、总结全文

  大家说得真好啊!老师感到很高兴。在这节课中,我发现了大家都是细心观察的孩子。相信在我们大家的努力下,我们的家乡太原一定会越变越美丽,越来越好。

  五、板书设计

  12 北京亮起来了北京亮起来了教学设计

  “ 不

  夜 夜幕降临———————————灯的世界,光的海洋

  (辉煌 亮丽)

  城”

  六、布置作业

  北京发生了这么多变化,看到北京变新变美,你想说什么呢?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内容问题:

  1 课文中,作者描写了北京夜晚的那些景色? 请你用自己的话来概括一下。

  2 如何理解“金碧辉煌、光彩夺目、焕然一心”这几个词语呢?并各用它们写一句话。

  3 “环行路上一座座立交桥犹如道道彩虹”这句话还可以怎么说呢?

  单元问题:

  1 假如你是一名导游,在学了这篇课文后,你能给我们大家介绍一下北京美丽的夜景吗?

  2 学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感受要对大家说吗?

  3 你能用本节课中学到的词句介绍一下家乡———太原的美景吗?

《北京》教学设计12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学会11个生字(其中“杆”和“量”为多音字)及新词,认读3个字,结合句子理解“直”和“才”的意思。

  能力目标:

  1、认识冒号和引号,体会它们的用法。

  2、学习边读边思考提出不懂的问题。

  情感目标:

  了解曹冲称象的办法,知道曹冲是个聪明、爱动脑筋的孩子,懂得遇到问题要善于动脑筋。

  教学重点:

  学习边读边思考,提出不懂的问题;知道曹冲是个聪明、爱动脑筋的孩子,懂得遇到问题要善于动脑筋。

  教学难点:

  了解曹冲说的称象办法,知道这个办法好在哪儿。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重点课时)

  教学目标:

  1、初识生字,读准字音,认清字形,了解字义,把握文章内容。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学习默读课文,学习边读边思考提出不懂的问题。

  4、认识冒号和引号,体会用法。

  5、了解曹冲称象的办法,知道曹冲是个聪明、爱动脑筋的孩子,懂得遇到问题要善于动脑筋。

  教学重点:

  学习边读边思考,提出不懂的问题;知道曹冲是个聪明、爱动脑筋的孩子,懂得遇到问题要善于动脑筋。

  教学难点:

  了解曹冲说的称象办法,知道这个办法好在哪儿。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在你日常生活中都知道有哪些秤呢?(结合实际说一说)

  问:你们知道这么多啊,那要是想秤大象应该用什么秤呢?我们一起看看古代的曹冲是怎么做的?

  二、初读课文。

  1、自读课文,读后标上自然段的序号,并同桌互查生字。检查读词,了解大意。(生字带音节)

  曹操、曹冲(你对他们有哪些了解)(曹操,即魏武帝,字孟德,三国时期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诗人。曹冲是曹操的儿子,自幼聪明好学,深得曹操宠爱)

  秤杆(指一指,“杆”是多音字,读准音)、船舷(读准“舷”的音)、像堵墙(有些夸张)

  2、指名朗读课文,大家评议是否正确,并提出不懂的'问题。

  三、精读课文。

  1、大家提出了几种称象的办法?

  3种。官员们的办法有2种:造大秤、宰大象。

  曹冲的办法是:课文第4自然段

  指名读读曹冲的办法,并进行课件演示。

  2、你认为谁的办法好,为什么?

  (曹冲的办法好,既能称出大象的重量,又能保全大象。)

  3、比较:曹操听了摇头。曹操听了直摇头。(结合课文说一说。)

  4、果然是什么意思?(按照曹冲的办法真的秤出了大象的重量。)

  5、曹冲怎么想出这么好的办法来的?

  四、拓展延伸。

  如果你也生活在那个时代,你还有比曹冲更好的办法吗?

  五、课堂小结。

  科技发展到今天,称量一头大象的重量已经不是什么难事,可我们从曹冲称象这件事中应该的到什么启示呢?

  教学反思:学生的学习兴趣很高。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11个生字(其中“杆”和“量”为多音字)及新词,认读3个字。

  2、结合句子理解“直”和“才”的意思。

  3、认识冒号和引号,体会它们的用法。

  4、培养认真书写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

  学会11个生字及新词,完成课后习题。

  教学难点:

  能够把字写好。

  教学过程:

  一、朗读课文。

  指名朗读课文,大家评议。(复习课文,检查朗读课文情况。)

  二、学习生字。

  1、出示生字卡片,开火车读,读准字音,识记字形。(带音节)

  曹操官堵重杆

  秤砍割沿舷(注意舷的读音。)

  2、说说你怎样记生字。

  ①左右结构:操堵杆

  ②秤砍割沿舷等字可以按部件记,可以用熟字加偏旁、熟字换偏旁的方法识记。

  ③曹官重,要注意笔画。如重,要先写千。

  3、给每个生字组词,辨析“割”“砍”,可做做动作。

  4、写生字:

  要求:先整体观察每个字,记好每一笔的位置,然后一气呵成。

  (先观察,再比较,然后把字写规范。)

  三、完成课后习题。

  1、比较句子:

  (1)曹操听了摇头。(2)曹操的儿子曹冲七岁、

  曹操听了直摇头。曹操的儿子曹冲才七岁。

  指导:朗读句子,比较异同。

  A、第一组的“直”,是“一个劲的”的意思,说明曹操对他们的提出的办法很不满意。

  B、第二组加上“才”,强调了曹冲的年龄很小,却能想出这么好的称象的办法,可见他是多么的聪明,多么爱动脑筋。

  2、认识冒号和引号,体会用法。

  (1)冒号和引号我们早就接触过了,读读句子,说说用法。

  (2)以后在写话的时候要注意正确应用。

  (冒号用在谁谁说的后面谁说的话用引号引起来)

  四、课堂小结:

  本节课学习了生字,体会了词语的意思,认识了冒号和引号的用法,希望大家在今后的学习中正确应用。

  五、作业:抄写生字。朗读课文。

《北京》教学设计13

  教学要求:

  1、 了解老北京春节的习俗习惯,2、 感受春节的热闹气氛。

  3、 通过阅读,4、 能找出春节“开始”“高潮”“结束“的句子。

  5、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6、 体会作者热爱北京、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热爱北京、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第一课时一、预习要求1、 用自己的办法自学生字,2、 把课文读通顺,3、 提出自己的问题。4、 收集北京或其他各地过年的风俗习惯。二、导入课文1. 板书课题,2. 齐读课题。3. 学生根据课题质疑。三、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1. 分小组带问题自学课文,2. 认识生字,3. 理解词语,4. 了解课文大意。5. 检查学习情况说说你得到问题的答案了吗?师生共同梳理问题。认识词语:规矩 腊八蒜 醋 放假 除夕 鞭炮 亲戚 逛街 毛驴 恰好 一盏灯 预示 吉祥重点理解词语:吉祥 忙碌 翡翠 日夜不绝 截然不同 高潮 3.请学生分段朗读课文,师生共议,正音。4.学生根据课后“说出春节“开始”、“高潮”、“结束”的.日子。”这个问题自学讨论,教师指导学生抓住重点词语来理解课文内容,交流自己的想法。四、练习有感情读课文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 指2. 名3. 认读词语。4. 开火车读课文,5. 师生共议。二、再读课文,深入理解。1. 老北京的春节什么时候“开始”?这时候人们干些什么?2. 老北京的春节什么时候是“高潮”?这时候人们干些什么?3. 老北京的春节什么时候“结束”?这时候人们干些什么?第一部分老师带领学生学习,然后总结学习方法。第二、第三部分学生根据第一部分的方法自学,并填表。(表格用小黑板出示)5、 觉得老北京的春节过得怎么样?老北京的人们在过春节时候心情怎样?三、课外延伸:1.你能仿照课文说一说自己家乡过年的习俗吗?2.根据自己收集的资料,说一说你还知道哪些地方是怎样过春节的?四、练习:用加点的词语造句腊八这天,人们要喝腊八粥,还要泡腊八蒜。 要……还要……五.作业:练习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第三课时语文活动:一、“开卷有益”:《过年》二、“读一读,填一填” 学生自己读一读,不认识的、不理解的词语要查字典,然后从中发现规律,并试着填一填最后一组词语。三、课外延伸:你还知道哪些可以用来形容春节的成语、对联、俗语等等吗?

《北京》教学设计14

  教学目标:

  1.学会1个生字,认识10个字。

  2.练习词与恰当搭配。

  3.学习联系上下文说说“奶奶为什么笑了”培养学生口语表达能力。

  4.朗读课文。

  5.感受在家庭生活中要孝敬老人,让学生体会家庭生活,知道从小应该孝敬老人。

  教学重点:自主识字,培养学生口语表达能力。

  教学难点:规范的书写生字。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我们每个同学都生活在温暖的家庭里,家里有爱我们的爸爸、妈妈和爷爷、奶奶,一家人互相关心互相照顾。你能说说家里人是怎样照顾你的吗?

  估计:学生会以生病为例。

  对策:他们为什么这样做?那么,家里人生病时,你是怎样对待亲人的呢?你为什么这样做?

  二、出示课题:齐读“奶奶笑了”

  你看了课题有什么问题?

  估计学生能提出:“奶奶为什么笑了?”

  过度:要想知道奶奶为什么笑了学完课文后我们就知道了。

  三、通读课文

  1.借助汉语拼音读准字音,不丢字,不加字。

  2.用铅笔标出句子的序号,再逐句练习读。

  3.指名读,检查指导。

  4.读词语卡片,巩固含有生字的词语,认读。

  放学书包生病高兴讲故事拿苹果

  奶奶照顾笑了回到家倒开水不在家

  5.逐句检查读

  四、有语气的朗读

  1.边观察画面,边学习课文第一、二句。

  提问:小朋友,图上画着哪些人?

  (图上画着奶奶和我)

  奶奶怎么会躺在床上呢?用“因为……所以……”的句式回答。

  2.指导读一至三句,

  3.奶奶生病了,妈妈又不在家,我就来照顾奶奶。

  知道书写“不”

  ①帮助学生分析字形指导书写。

  ②扩词帮助理解意思“不在、不好、不是……”。

  4.指导朗读第,注意读好“我”,读出“我”会照顾奶奶的自豪的'语气。

  教师范读,学生练习。

  5.小结:课文的第一、二、三句话告诉我们什么?

  6.奶奶生病了,可是妈妈不在家,小朋友就学着妈妈的样子照顾奶奶,那么,他是怎样学做妈妈的呢?我们应该看第几句话?用“﹋”划出。

  自由读一读,用“.”标出表示动作的词。

  我们朗读时,应该把它们读成重音。

  课后练习词语搭配

  7.朗读训练:

  ①齐读重点句

  ②范读,生听、比较,再齐读

  ③我们在读的时候,可以发现写讲故事这件事时,和前两件有何不同?

  ④理解“还”的用法,并用“还”说一句话。

  ⑤同桌分角色表演读,配上表情与动作

  8.发散训练

  出示句式“我给谁干什么?”说说我还会给奶奶干什么?

  9.看到小朋友做了这些你想对他说些什么?

  估计:你真是一个懂事的孩子、你真孝敬老人……

  奶奶看到自己孙女这么董事所以……

  学生:开心的笑了

  五、回归整体:

  1.朗读全文

  2.看投影、板书复述全文。把今天的事,告诉下班回来的妈妈。

《北京》教学设计15

  教学目标 :

  1、通过计算机能正确读写本自然段13个生字,理解“雄伟、耸立、精美、永垂不朽”的词语的意思。

  2、能按方位顺序具体介绍天安门过程及其周围的建筑,利用计算机仿写一段话。(有顺序,有重点)

  3、知道北京是我国的首都,培养学生热爱首都北京、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时间:

  三课时

  教学要点:

  自学课文——检查——拓展练习写作

  教学过程 :

  一、导入 新课,自学课文。

  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用电脑来学习一篇课文《北京》,这节课重点来学习课文的第二小节。请大家点按北京进入课文。(出示第二小节课文)

  北京城的中央(yāng)是闻名中外的天安门广场。广场的北面是雄(xióng)伟的天安门城楼。城楼前有一条金水河,河上有5座汉白玉石桥。金水桥的东、西两侧耸(sǒng)立着一对雕刻精美的汉白玉华表。城楼、小河、石桥、华表组成了一幅美丽、庄严的图画。广场的南面是毛主席纪念堂(táng)。西面是人民大会堂。东面是中国历史(shǐ)博物馆和中国革命博物馆。广场中央矗(chù)立着人民英雄纪念碑(bēi),碑身上刻着毛泽(zé)东主席的题词:人民英雄永垂(chuí)不朽(xiǔ)!

  请大家看电脑中的文章,点按左上角的喇叭,先听课文朗读。下面老师给大家十分钟时间,请同学们读通、读懂课文,遇到不懂的地方请电脑帮助你学习,可以点按生字学习、录像及相关资料。

  二、检查。

  刚才大家学得都非常认真,现在谁愿意来读一读这一小节。(指一名读)师生共同评价。

  刚才我们读的这段话是按方位顺序介绍天安门广场的,写了广场的(东面、南面、西面、北面、中央)请大家再读一读这一段话,理一理顺序。

  1、愿意来读广场的北面?广场南面——?西面——?东面——?中央——?介绍天安门广场时作者重点介绍哪部分?(天安门)

  2、引读。

  下面老师和你们一起读,老师读方位,你们读剩下部分。

  北京城的中央是闻名中外的天安门广场。广场的北面(生)——,城楼前——河上——金水桥的`东西两侧——。

  广场的南面——,西面——,东面——,中央——。

  小结:作者按方位顺序,一部分一部分地介绍,我们听了条理就比较清楚。

  3、你能完成下表吗?想一想这些地方分别写了哪些建筑物?请大家看电脑练习1。

  北面 西面 中央 东面 南面

  ( ) ( ) ( ) ( ) ( )

  指名校对。

  作者是按照怎样的顺序介绍?手指先指四周,再指中间(先四周,再中间)我们还可以怎样介绍?

  6、指名看上表自由介绍天安门广场。同学们,你们完成得非常好,现在谁愿意站起来有条理地介绍一下天安门广场?指名介绍,谁有不同的介绍吗?(介绍的顺序东南西北可调换,但中央只能放在最前或最后)

  三、扩展联系。

  同学们,你们看(展示天安门广场图片),天安门广场多美啊!作者按方位顺序介绍的多么清楚啊!你们想不想也运用这种方法为大家介绍一个地方呢?请同学们设计好你的校园,并认真观察,想一想怎么写?再仿照作者的写法,按方位顺序,在电脑中把它写出来。再介绍给大家听,好吗?教师巡视,指导。

  老师这里有几篇同学的作文写得非常好,请他给大家介绍一下好吗?

  四、总结:

  这节课同学们学得都非常认真,不仅了解了天安门广场,学会了按方位顺序介绍,还设计了美丽的校园。大家可真了不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