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范文网>优秀作文>体裁作文>读后感>做有智慧的教师读后感

做有智慧的教师读后感

时间:2024-01-30 07:00:39 读后感 我要投稿

做有智慧的教师读后感

  认真读完一本名著后,想必你有不少可以分享的东西,记录下来很重要哦,一起来写一篇读后感吧。那么你真的会写读后感吗?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做有智慧的教师读后感,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做有智慧的教师读后感

做有智慧的教师读后感1

  放了暑假,离开了可爱的孩子,少了工作的繁忙,有了些许宁静。独坐书房,一杯香茗,一本心怡的书伴我度过没有学生的寂寞时光。短暂的一个多月,身体得到休养,心情得到放松,经验得到沉淀,思想得到升华。当然,这有赖于《做有智慧的教师》一书的引领与启迪。《做有智慧的教师》是七名教师精神家园的缩影,林晓,黄有华,吕淑彩,蔡春龙,陈斌,叶隽,林友深,七位优秀教师给我留下了深深的印象。这是一本记录教育教学实践、思考、研究的结晶,也成为了拷问自我,敞开心扉的空间。他们在叙写、反思和追问的过程中,教师个人的生命质量也无疑得到提升。厚厚的一本书,100多篇文章,鲜活的教育教学故事,真实的教学生活写照,真挚的教师情感,真切的教师智慧,发生在你我的世界里,植根于你我的教育教学沃土里,闪现于你我反思的星空上。回首自己三十多年的教育教学实践,颇有“似曾相识燕归来”、“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读着,读着,脑海中不禁生出这样的感慨与体会:爱能生智,思能生慧。

  一、爱能生智

  爱是教育的全部,有爱才有教育。爱教育,爱学生,爱家人,爱同事,等等,都能如数家珍,信手拈来。但真正静下心来,俯下身子,躬行实践,关注教育教学的每个环节,捕捉发生在学生身上的每一个细节,勤于反思,精心育人,收获一份精彩,创造一个奇迹,却难以做到。教育的策略、原则、规律来自于教师对教育,对学生发自内心的真爱。心中有爱,就会生出爱的聪明才智。心中有爱就会想出爱学生的千金妙方。书中“用爱和智慧播种希望——蔡春龙老师专辑”,“爱是成功的钥匙——陈斌老师专辑”,给了我们最好的诠释。“只要是我的'学生,爱你没商量”,当然只有捧着一颗爱心,行走在教育的原野上,就会收获真善美的庄稼。七位教师的实践证明了这一切。自己的教育经历更与他们不谋而合。

  十几年前,在我任教的班级中,有个叫王帆的小女孩,教室内从不开口讲话,课间总是独自一人躲在角落,默默无语,黯然神伤。经调查得知,王帆在家排行老二,上有姐姐,下有弟弟,三人年龄差不多,爸妈重男轻女,把爱都倾注到弟弟身上。好吃的,先让弟弟享用,好衣服,先让弟弟打扮。不论什么,弟弟优先独占。稍有顶撞,便受到训斥。在家无地位,来到学校也倍感卑微。不敢说,不敢动。自惭形秽,少自信,乏勇气。针对这种情况,我注意在课堂上开导孩子,哪怕她说上一句话,哪怕她咧嘴一笑,我都会带领全体学生报以热烈的掌声。课间,我让孩子们与她主动玩耍、游戏。在她生日的那天,我们专门为她庆贺生日,虽然没有生日蛋糕,没有贵重礼品,只是一个苹果,一张贺卡,一句祝福的话,但她感动得热泪盈眶,绽开的久违的笑颜。从此,课堂上,她高高地举起了小手,课间校园荡漾着她的笑声,教育的成功来自“善”的不懈努力,教师一定要善待每个孩子,给他们关爱,给他们期待,这样才能与其共享成长的快乐。在平凡的工作中,我怀着一颗爱心,处处关怀学生,润物无声地影响着孩子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在爱与责任的践行中,创造着一个个教育奇迹。用心点亮一盏盏灯,收获了教育智慧,感受到了教师的幸福。

  二、思能生慧

  要成为优秀教师,很重要的一方面就是教师要善于反思,勤于反思。教师只有养成了良好的反思习惯,才能获得可持续发展。七位优秀教师都从事繁重的教育教学及学校管理工作,工作之余,他们对教育教学的理念、方法,对教师人生、家庭、学习等诸方面进行思考,用研究的目光来审视自己所从事的工作。在实践中反思和分析原因,寻求对策。在反思中学习,在实践中深化思考,逐渐养成思考与研究的习惯。任何一位优秀的教师都是通过这样的不断地实践——反思——思想升华——再实践,来调整自己的工作方法和思路,改变自己的行为,促进自身的发展的。如“我思,故我新”——黄有华老师专辑,“我思,故我行”——吕淑彩老师专辑,就反映了他们教育思维品质提高的轨迹。记得有一位哲人说过:不要忘记自己走过的路,因为它是你最珍贵的财富,只有记住这些路,才能走好以后的路。

  反思是一种方法,反思是一种工作态度,对一件事进行反思,对一个阶段的工作进行反思,是一位有思想的教师前进途中必有的“程序”,更重要的是反思可以升华思想,凝结智慧。

  受此启迪,我在教育教学工作中也且行且思,且思且行,不断纠正自己的教育行为,反思总结自己的教育智慧,现举例佐证。

  伴着晨读的清脆铃声,我迈着轻快的步伐走进教室。可眼前的一幕大煞风景,心情来了个一百八十度急转弯。只见陈其新同学两手沾满墨水,脸上分辨不清哪是眼睛,哪是嘴,活脱脱“黑脸包公”再世,真令人啼笑皆非。但最让人忍无可忍的是纯净的地面砖上流淌着一条条黑色小溪。怒火中烧的我不分青红皂白,劈头盖脸地将陈其新同学臭骂一顿,并下了最后通牒:下课把地面砖擦干净,否则,让你做一周的值日。说罢,拂袖而去。当我快到办公室门口时,好事的韩天翔追上我说:“老师,陈其新哭了。”“不要管他!”余怒未消的我没好气地吼道。

  第一节课,我走进教室,映入眼帘的是一尘不染的地板和判若两人的陈其新,脸上还有泪痕,但已露出笑容。全班同学异口同声地说:“老师,我们已经帮助他擦干净了,请原谅他吧!”听罢,我的心隐隐作痛,脸上火辣辣的,像倒了五味瓶,酸、甜、苦、辣、咸,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

  孩子犯错误是天性,为师者应当宽容为怀,不仅不能训斥惩罚,而且要引导他,帮助他改正错误。可我还不如学生,他们在危难之时,伸出友爱之手,帮助同伴解决困难,使同伴绽开笑颜,这怎么不令我们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呢?教育不是惩罚,而是引导,服务,帮助,让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求知,学会生活,学会进步。我们老师要用爱与智慧工作,还孩子一个快乐幸福的童年。

  记得这样一句话:知识,只能让人看见一块石头就是一块石头,一粒沙子就是一粒沙子。智慧却能让人从一块石头里看到风景,从一粒沙子里发现灵魂。而要拥有智慧,首先必须心中有爱,爱事业,爱孩子,以博爱的胸怀做好教育教学的每件小事,对待好每一个学生。其次,必须对自己的教育行为不断反思,只要我们把每天的教育活动,哪怕是微不足道的小细节,进行及时反思总结,就能出成果,简言之,爱能生智,思能生慧,让我们努力去爱,认真反思吧。

做有智慧的教师读后感2

  书香校园是我校倾力打造的五园之一。因此,每到寒暑假来临前,学校都会给我们赠阅一些专业或人文地理类的。

  书籍。

  一如既往的,暑假前两天,我就拿到了《做有智慧的教师》这本书。

  《做有智慧的教师》是从由厦门外国语学校的七位骨干教师组威的“叶晓龙博客”团队这个知名教育博客上收集的近百篇优秀博文编成的。这七位优秀教师在繁重琐碎的教育教学及学校管理工作之余,把自己对教育教学的理念、方法,对教师人生、家庭、学习等诸方面的思考,通过一个个真实生动、耐人寻味、启迪思考的教育小故事,反映各自成长的心路历程。这些小故事蕴涵着他们细腻的情感,凝聚着教育实践的智慧,折射出他们积累的经验。

  这些小故事看来亲切,很贴近我们的实际工作镜头,有的案例更类似于我们平时遇到的一些真人真事。所以,我觉得这本书蕴藏着以下“三真”:

  2、真挚的情感:平日自己不能言、不宜言,或说不清道不明的情绪,可在此找到踪迹……。

  3、真切的智慧:面对顽劣孩子应有的智谋,面对优生需具备的睿智,面对最易被忽略的中等生所必须的理智,以及生活中与教育有关或无关的智略……各种智慧都在此交锋。

  其中,给我印象深刻的有这两个小故事:

  事实上,对不同的孩子使用不同的教育方法,在不同的时机或情境使用不同的教育方法,这应该成为寻找教育孩子的方法的出发点。大体上,应该以赏识孩子为主,以批评孩子为辅,实现成功教育与挫折教育的辩证统一。

  不讲孩子的具体情况,一味地赏识孩子或一味地否定孩子,都是走极端,都是偏颇的,都会走到教育的反面。

  第二:林友深老师的《改变一小点,前进一大步》讲的是:教师对一位不爱交作业的学生的改变。这个改变说是一小点,其实也不小,就是:把把辅导做在前面,减少答题的难度。做到这一点,很不简单!对于文中小盛这类的学生,这种做法是很有帮助的。为什么以前没想到呢?这是因为教师往往会复制自己旧的工作模式和经验,以惯性重得自我,以至于缺乏教育创新意识,根本意识不到面对新的学生新的特点。

  所以要不断尝试新的'教育方法,追求新的教育效果。改变一小点,体现大智慧!

  名师们深刻的教育思想、渊博与睿智的大家风范给了我很大的震撼和启发,涤荡了我的心灵,引起我长久地思考。仔细回味每一个小故事,处处精彩,在充满智慧的字里行间,点点滴滴无不引领着我们做一名有智慧的教育者。

  记得这样一句话:“知识,只能让人看见一块石头就是一块石头,一粒沙子就是一粒沙子。智慧却能让人从一块石头里看到风景,从一粒沙子里发现灵魂。”教育,是与人打交道的一项职业,除了需要专业知识,更需要智慧相伴。而教育智慧主要是通过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加以体现,是教师对于教育工作规律性的把握、创造性的驾驭和深刻的洞悉、敏锐反应以及灵活机制应对的综合能力。

  如此可见,教育呼唤教育智慧。那么如何才能成为一个有智慧的教师呢?

  一、智慧来自健康阳光的心态。

  做一个智慧型的教师,好的心态是关键。有了平和的心态,才能有冷静的大脑;有了积极的心态,才能调动大脑创造的活力;有了辩证的心态,才能避免自己的思维陷入极端主义的陷阱。有了健康的心态,才能把学生当做自己的孩子。大家都知道,我们教师每天在进行着“备、教、批、辅、考”的工程,平凡与繁琐的日常事务让我们的工作更细微化,更具体化,也更程序化。在每天重复的劳动中,我们在感受着平凡者的平凡事。要想把平凡的事做得很出色,我觉得教师要有三颗心:宽和的平常心,幼稚的儿童心,纯朴的博爱心。平常心是留给自己的,儿童心是给孩子们的,博爱心则是参与社会的。

  作为一名教师,无论身在何处,只要拥有一颗健康阳光的心态,都能感受到生活的五彩缤纷,在平凡中显露出智慧。

  二、智慧来自知识的日积月累。

  虽有佳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做一个有智慧的老师,成功没有捷径,成功来自于学习,成功更来自于实践。我觉得经常浏览有益的网页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式,如:教育在线、中国知网、特级教师家园的网页等,里面都有很多浪里淘沙得来的精粹。经常阅读名家教育博客,如同跟许多高尚的人在谈话,无疑是一种蓬勃向上的享受;倘佯于大师的教育博文,如同走进无穷无尽的教育宝库,思想意识会得到潜移默化的提高。

  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师进行劳动和创造劳动的时间好比一条大河,要靠许多小的溪流来滋养它,教师要时常读书,平时积累的知识越多,上课就越轻松。”我们只有阅读、阅读、再阅读,畅游在知识的海洋里,才有深厚的底蕴。走到课堂上才会驾轻就熟,游刃有余。

  三、智慧来自对教育行为的不断反思。

  美国著名学者波斯纳曾经提出教师成长的公式为:教师成长=经验+反思。这个教师成长的公式揭示了教师专业发展的本质。教师要获得教育智慧,需要有探究的思想和习惯。遇事要先问“为什么”,研究问题,才能解决问题。

  学习、实践、反思、写作。这是教师成长的必由路径。学习的最重要途径是读书。要使阅读变成习惯和享受,不断积累,不断丰富知识结构。践行是关键,做了才有发言权。要在课程开发、课题研究、课堂教学、指导学生综合实践活动等方面积极实践,并视为锻炼和提高的机会。反思是智慧型教师最关键的思维特质之一,同样的事件中,智慧型教师的反思更为深刻和持久。写作不为张扬,而是为了盘点和内敛,为了更清醒的前行。所以坚持记读书笔记、写教育日记、教学反思等对于我们的专业成长是非常好的。因为,坚持反思是智慧生成的重要阶梯。

  四、智慧来自与他人的精诚协作。

  常言道:两人智慧胜一人,众人拾柴火焰高。佐滕学教授认为:“21世纪的学校是学习共同体”的学校。所谓学习共同体的学校是指不仅学生们相互学习、成长,作为教育专家的教师也相互学习、提高,家长和市民也参与学习,共同发展。许多研究发现,教师一起密切沟通,休息时的相互交谈、备课时的疑难问题商讨、公开课的观摩与评价,都是教师面对面交流互动的平台。在这个平台中,老师们共同探讨教学中的热点、难点问题,探讨教学的艺术,交流彼此的经验,共享成功的喜悦,相互学习,共同提高。

  教育呼唤智慧,智慧需要不断学习,不断实践,不断反思,不断超越自我。拥有智慧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但是,只要我们心怀梦想,不懈追求,每天进步一点点,积少成多,就能不断提高教育艺术,逐渐成为一名有智慧的教师!

做有智慧的教师读后感3

  寒假里我有幸拜读了《做有智慧的教师》一书。这是一本记录教育教学实践、思考、反思、研究结晶的书,书中介绍他们在叙写、反思和追问的过程中,教师个人的生命质量无疑也得到提升。以前在我的理解范畴内得,有智慧的教师应该是博学的,上通天文,下晓地理,学富五车,满腹经纶。智慧的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播者,还是智慧的化身。

  我想做一位有智慧的教师,我希望在我今后的生活中,要充满智慧;在我的教育生涯中,也要充满智慧。心想,这本书肯定会对我大有帮助。当我拿到这本书之后,我才真正明白了智慧型教师的真谛:教师的教学智慧不是与生俱来的,这是需要时间和精力去创造的,智慧不是别人给的,智慧是要靠我们自己去创造、去努力才能得来的。智慧的教师不仅是学生的教育者,更是生活的导师和道德的引路人。

  智慧的教师能不断地唤起学生对于未来热烈的憧憬与向往,能把人生美妙的前景呈现在学生的面前。能让学生带着美好的期待,健康成长。书中着重讲了解决教师课堂教学操作中的实际问题。唤起教师对教学细节的关注、对教师智慧的关注、对教学实效的关注、对自身发展的关注、对教学创新的关注,下面是这本书对我的一些启发。

  智慧来自学习。生命如树,学习就是生命的根须,教师只有让学习成为生命的状态,才能让自己的教育生涯青春常驻。教师作为学生获取信息渠道的一个信息源,更要具有相当的学习力,成为终身学习者。教师向学生传授知识,释放知识能量的同时,也是挖掘自身知识库藏的时候。

  只有勤于学习,广采博取,才能让自己原有的“一桶水”变为“奔流不息的长流水”,才可能对教材有真知灼见,才可能于平凡中见新奇,课堂上,才可能“口含灵珠、游刃有余……令学生流连忘返、全身心地陶醉”。智慧型教师具有智慧,离不开原有的知识积累,更离不开长期的不断学习。“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教师的智慧来自于爱。爱,是人类最伟大、无私的感情,爱所有人,更爱我们所有的孩子,要尽力呵护孩子的自尊心,有心才有智慧,心中有学生才有智慧。

  记得一位学者说“做教育,爱是前提,爱是智慧,爱学生就是爱自己。”胸怀博大,容得下性格脾气各异,兴趣爱好互有差异的学生;不仅做学生的良师,更做学生的知心朋友;不仅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关注学生的思想品德与行为习惯,更把学生的喜怒哀乐、寒暑冷暖放在心间。

  用自己教育的智慧和真情唤醒每个孩子的理想和信念,相信每个孩子都是天才,也许他们并不完美,也许他们只是迟开的花朵,只要我们善于把他们的潜能发掘出来,就能促使其成才。能真心的爱学生,永远平和愉快友好和鼓励的方式对学生,平等地与学生进行沟通和交流,才能让学生在感到师爱之后,学会爱别人,学会怎样以爱心与人相处。只有把学生的成长真正和自己所从事的事业紧密相连时,才会增强爱的情感;只有教育学生成长的同时,体验到自己人生价值,才会真正感受到爱的情感。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讲过这样一个故事:在他小的时候,曾将一把石子递给杂货铺老板“买糖”,杂货铺的老板迟疑了片刻后收下石子,然后把糖“卖”给了他。苏霍姆林斯基说:“这个老人的善良和对儿童的理解影响了我的终生。”

  这个杂货铺老板不是教育家,但他拥有教育者的智慧与情怀,他没有以成人的逻辑去分析孩子的行为,而是以一颗宽容的`心维护了一个幼小生命的尊严。教育是一门个性化很强的艺术,所以也找不到一种通用的方法适用于所有的孩子。每个孩子的精神世界都是一本独特的非常耐读的而又不易读懂的书,需要教师要有足够的爱心勤读、细读,用智慧与理性去读。

  智慧来自多读书。“读书万遍,其意自现。”与书为伴,营造自我书香世界。读书是成才的最好途径也是惟一捷径。每天给自己安排一点读书的时间,增加阅读量,阅读经典,与过去的教育家对话,是教师成长的基本条件,也是教师教育思想形成与发展的基础。

  教育智慧的形成,在一定意义上说,就是跨越由这些经典构成的桥梁的过程。这是一个不可超越的过程。人类的教育虽然不断变迁与发展,但是教育的根本不会变化,教育培养人的功能不会变化,教育过程的内在规律不会变化。如教育创新,虽然是我们这个时代的主旋律之一,但是对于创新教育的论述,现在可能并没有超过陶行知。

  因此,现代的许多教育新思想,其实只不过是用我们这个时代的语言和案例与过去的大师对话而已。教师读书不仅是寻求教育思想的营养,教育智慧的源头,也是情感与意志的冲击与交流。从过去的教育家的著作中,教师可以学习的东西很多。有心的教师会认真阅读教育的重要文献,认真学习不同时代教育家的人生理想与人格力量。读书会让我们的教师更加善于思考,更加远离浮躁,从而让我们的教师更加有教育的智慧,让我们的教育更加美丽。

  智慧来自反思。反思是一种学习方法,反思是一种工作态度。对一件事情进行反思,对一个阶段的工作进行反思,是一位有思想的教师前进途中必有的“程序”,更重要的是反思可以升华思想、凝结智慧。

  反思的目的在于提高教师自我教学意识,增强自我指导、自我批评的能力。并能冲破经验的束缚,不断对教学诊断、纠错、创新。将反思理论指导实践,融于实践,反过来,通过实践的检验进一步提升理论。一个经常地并自觉地对自己教学进行反思的教师,就有可能发现许多教学中的问题,越是发现问题,就越是有强烈的愿望想去解决这些问题。

  关注问题并去解决问题的过程,也就是教师树立自己的科研意识,并潜心参与教学研究的过程。反思是一个不断完善自己的过程,不断学习和思考,通过丰富自己的知识,提高自己教书育人的能力。根据自己的实际,突出学习现代教育教学理论,提高科研意识和科研能力;突出教育教学规律的探寻,提高驾驭课堂教学的能力。

  智慧来自创新。教育的对象是不断发展变化的人,这就决定了教师工作必须要有创造性,智慧型教师不但要有创新意识、创新精神,而且还要有创新思维,创新能力,善于在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中不断发展和完善自己,善于反思,勇于否定自我,不断出新,走出属于自己的一条自主创新之路。教师的创造力增强了,智慧丰富了,必然会带出一大批拥有智慧、富有创造力的学生。

  总之,在今后的教学中,要勤于思考,不断学习,不断实践,不断反思,不断超越自我,善于集思广益,博采众长。“智慧型教师”将成为我不断追求、自觉探索的目标。

做有智慧的教师读后感4

各位领导、老师:

  大家好!

  蜿蜒的弄堂小径通向前方,简陋杂乱的二层楼民居把一幢粉色的小楼包围其中,周围居住的大多是外地来沪人员家庭和生活水平较低的本地居民,这就是我们泗东幼儿园外部环境的真实写照。但是园内却是另一番温馨的景象。这里的环境洁、齐、美,这里更有一支敬业、爱业、乐业的教师队伍,全园形成了人人有师德,个个比奉献的良好氛围。

  现代社会的素质教育对教师的挑战,首先是教育思想和理念的挑战,在二期课改起步不久的今日,全园教师深入学习课程指南,深刻领会课改精神,大胆地展开教学实践,在以“儿童发展为本”理念的指导下,在一日活动的各个环节中为孩子们创设丰富有益的环境条件,促进孩子在原有的程度上获得最大的发展,幼儿教师自身的特殊性要求教师知识结构做到多元化,因为我们面对的是求知欲强烈,想象力丰富的幼儿,要满足现代幼儿的求知欲,我们的知识既要“专”又要“博”,设置科学的综合课程已成为课程改革的一种世界性趋势,课改对于我们全体教师来说都是一次艰巨的挑战,因为我园的`教师中大部分有着十多年教龄,对传统教法已有些习以为常,对现在这种主题探究式的需要预设与生成相互结合的新课程,一时还不能准确把握,因此怎样在较短时间内适应课改对我们提出的新要求,更好地实现自我突破,是我们全体教师共同追求的目标,我们在园领导的正确引导下,不断地给自己加压,每天除了完成正常的带班任务外,还要完成大量的文案打印和记录工作。班里的区角材料制作,围绕教学活动进行的有关准备和主题环境创设化去了我们不少精力。此外,我们每周有三个半天的学习研讨活动,因此各位总觉得时间不够用,所以只得挤去自己的空余时间,延长工作时间,每天我们一清早走出家门,回到家里已是星星满天了,在家总可以歇口气了吧?不,除了忙完琐碎的家务,夜深人静时便是我们自学和对实践不断思考反省的时间,我们的陈老师虽然已快接近五十岁年纪了,但在现金的课改过程中,丝毫没有输给青年老师,尽管她患有慢性胃炎和肾盂肾炎,但她以超强的毅力克服身体的病痛,常常工作到晚上七点才回家。由于她担任我园家教组长一职,为了策划亲子活动方案和园内的其它大活动,常常深夜一点多还在写方案,有时为了《家园联系册》能及时地和家长见面,她清晨三点就起床工作了。袁老师和大张、小张老师为了分担园内缺师资的困难,三人承担了两个班级的超工作量,繁重的工作量使他们失去了原本属于她们支配的业余时间。袁老师在累得生病的情况下,一清早去医院吊盐水,待针头一拔,马上又赶至幼儿园来上班。张老师的女儿常常一连四五天吃不到妈妈烧的饭菜,只能以面包和方便面等来充当晚餐。

  小班的尹老师刚休完产假来上班,幼小的孩子多么需要母亲的关爱和照顾呀,可是为了园内的工作,为了尽快使自己跟上课改步伐,尹老师每天一小时的哺乳时间都放弃了,一心扑在班级工作上,全园教师为了课改的顺利实施,兢兢业业,刻苦钻研,积极探索,无私奉献,各位都知道明天是由每一个今日垒成,有向往、有行动、有坚持,才会使刹那变成永恒,使梦想变成现实。鲁迅先生有句话:“教育是植根于爱的。”爱是教育的源泉,教师有了爱,才会用伯乐的眼光去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对自己的教育对象充满信心和爱心,才会有追求卓越的精神和创新的精神,只有在爱的基础上,教师才会投入全部力量,才会把他的青春、智慧无怨无悔地献给孩子们,献给教育事业。我们的泗东幼儿园内,就有这样一支具有爱心的教师队伍,尽管园内三分之二都是外地孩子,他们的家中大多有两个孩子,仅靠父母微薄的打工收入维持生活,尽管他们的衣着并不光艳,他们的见识并不开阔,他们的言行举止和我们有些不合拍,但他们同样是我们祖国的花朵、社会的未来。因此,我们对这些孩子一视同仁,一如既往,用自己亲切的态度,温和的语言,温暖的爱抚来打动每一个孩子的心。

  我园有一个孩子叫蔡齐章,他长得漂亮可爱,但由于从小是祖辈老人带大,溺爱有加,使孩子养成了任性倔强,顽皮多动的坏习惯,他常会做一些小动作,搞一些小破坏,如把肥皂扔进各位喝的菜汤里,把玩具丢进便池里,把饮水机的开关悄悄打开,使水哗哗流了一地……小班的两位老师针对他的这种表现,除了在幼儿园用自己的爱心去感化他、教育他外,还通过不断的家访,电话联系,争取在教育孩子改正不良习惯上和家长取得密切的配合。开始效果并不好,家长也显得有些急躁,和我们产生了对立的看法,但是我们并没有因此放弃,只要把孩子放在我们幼儿园,我们教师就有责任和义务把他教育好。通过进一步和家长沟通,使家长明白教育是一个连续的、漫长的过程,并不能因一时看不到效果而放弃对孩子的教育和引导。于是,我们家园重新携起手来,在孩子身上倾注了极大的心血,艰辛的耕耘终于有了些许的回报。孩子的行为在一天天转变,正在一天天朝我们期望的道路上走来……可就在这时,命运似乎和孩子开了一个天大的玩笑,孩子在今年夏天被诊断出患了先天性糖尿病,这种病在孩子身上的发病率是二十万分之一,而且这种病是不能治愈的,只能靠药物控制,但生命的期限是有限的。可恶的病魔降临在五岁孩子的身上是多么残酷!当我们听说这个消息,全园教师都感到非常震惊和痛心。虽然他现在已不能继续来园了,但在我们的心目中,他永远是孩子们中的一员。开学初,我们就组织全园师生进行了一次献爱心募捐活动,带着全园师生滚烫的爱心捐款,我们去看望他,并经常地和他的家长取得联系,了解他的病情及治疗情况,我们期待着医学的发展能够治好他的病,挽救这条脆弱幼小的生命,使他能得到其他儿童一样幸福愉快的生活。我们爱孩子,爱他们如同幼苗。爱他们如同白纸,爱他们如同新玉。我们爱孩子,所以我们悉心灌浇他们,培养他们,我们爱孩子,所以我们耐心帮助他们在白纸上描画,我们爱孩子,所以我们精心呵护他们、雕琢他们,选择了做教师,就选择了与天真无邪的心灵一起跳动,就选择了同小树苗一起成长,就选择了与祖国的花朵一起去创造明天的辉煌!

做有智慧的教师读后感5

  《做有智慧的教师》是七位优秀教师在繁重琐碎的教育教学及学校管理工作之余,把自己对教育教学的理念、方法,对教师人生、家庭、学习等诸方面的思考,写成的一个个真实生动、耐人寻味、启迪思考的教育小故事,反映各自成长的心路历程。这些小故事蕴涵着他们细腻的情感,凝聚着教育实践的智慧,折射出他们积累的经验。

  这些小故事看来亲切,很贴近我们的实际工作镜头,有的案例更类似于我们平时遇到的一些真人真事。所以,我觉得这本书蕴藏着以下“三真”:

  1、真实的生活:全书是厦门外国语附属小学七位青年名师平凡生活的真实写照,让你感受他(她)就是你,你就是他(她)。

  2、真挚的情感:平日自己不能言、不宜言,或说不清道不明的情绪,可在此找到踪迹。

  3、真切的智慧:面对顽劣孩子应有的智谋,面对优生需具备的睿智,面对最易被忽略的中等生所必须的理智,以及生活中与教育有关或无关的智略……各种智慧都在此交锋。

  其中,给我印象深刻的有这两个小故事:

  事实上,对不同的孩子使用不同的教育方法,在不同的时机或情境使用不同的教育方法,这应该成为寻找教育孩子的方法的出发点。大体上,应该以赏识孩子为主,以批评孩子为辅,实现成功教育与挫折教育的辩证统一。不讲孩子的具体情况,一味地赏识孩子或一味地否定孩子,都是走极端,都是偏颇的,都会走到教育的反面。

  第二,林友深老师的《改变一小点,前进一大步》讲的是:教师对一位不爱交作业的学生的改变。这个改变说是一小点,其实也不小,就是把辅导做在前面,减少答题的难度。做到这一点,很不简单!对于文中小盛这类的学生,这种做法是很有帮助的。为什么以前没想到呢?这是因为教师往往会复制自己旧的工作模式和经验,以惯性重得自我,以至于缺乏教育创新意识,根本意识不到面对新的学生新的特点。所以要不断尝试新的教育方法,追求新的教育效果。改变一小点,体现大智慧!

  名师们深刻的教育思想、渊博与睿智的大家风范给了我很大的震撼和启发,涤荡了我的心灵,引起我长久地思考。仔细回味每一个小故事,处处精彩,在充满智慧的字里行间,点点滴滴无不引领着我们做一名有智慧的教育者。

  记得这样一句话:“知识,只能让人看见一块石头就是一块石头,一粒沙子就是一粒沙子。智慧却能让人从一块石头里看到风景,从一粒沙子里发现灵魂。”教育,是与人打交道的一项职业,除了需要专业知识,更需要智慧相伴。而教育智慧主要是通过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加以体现,是教师对于教育工作规律性的把握、创造性的驾驭和深刻的洞悉、敏锐反应以及灵活机制应对的综合能力。

  如此可见,教育呼唤教育智慧。那么如何才能成为一个有智慧的教师呢?

  一、智慧来自健康阳光的心态。

  做一个智慧型的教师,好的心态是关键。有了平和的心态,才能有冷静的大脑;有了积极的心态,才能调动大脑创造的活力;有了辩证的心态,才能避免自己的思维陷入极端主义的陷阱。有了健康的心态,才能把学生当做自己的孩子。大家都知道,我们教师每天在进行着“备、教、批、辅、考”的工程,平凡与繁琐的.日常事务让我们的工作更细微化,更具体化,也更程序化。

  在每天重复的劳动中,我们在感受着平凡者的平凡事。要想把平凡的事做得很出色,我觉得教师要有三颗心:宽和的平常心,幼稚的儿童心,纯朴的博爱心。平常心是留给自己的,儿童心是给孩子们的,博爱心则是参与社会的。作为一名教师,无论身在何处,只要拥有一颗健康阳光的心态,都能感受到生活的五彩缤纷,在平凡中显露出智慧。

  二、智慧来自知识的日积月累。

  “虽有佳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做一个有智慧的老师,成功没有捷径,成功来自于学习,成功更来自于实践。

  我觉得经常浏览有益的网页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式,如教育在线、中国知网、特级教师家园的网页等,里面都有很多浪里淘沙得来的精粹。经常阅读名家教育博客,如同跟许多高尚的人在谈话,无疑是一种蓬勃向上的享受;倘佯于大师的教育博文,如同走进无穷无尽的教育宝库,思想意识会得到潜移默化的提高。

  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师进行劳动和创造劳动的时间好比一条大河,要靠许多小的溪流来滋养它,教师要时常读书,平时积累的知识越多,上课就越轻松。”我们只有阅读、阅读、再阅读,畅游在知识的海洋里,才有深厚的底蕴。走到课堂上才会驾轻就熟,游刃有余。

  三、智慧来自对教育行为的不断反思。

  美国著名学者波斯纳曾经提出教师成长的公式为:教师成长=经验+反思。这个教师成长的公式揭示了教师专业发展的本质。教师要获得教育智慧,需要有探究的思想和习惯。遇事要先问“为什么”,研究问题,才能解决问题。

  学习、实践、反思、写作。这是教师成长的必由路径。学习的最重要途径是读书。要使阅读变成习惯和享受,不断积累,不断丰富知识结构。践行是关键,做了才有发言权。要在课程开发、课题研究、课堂教学、指导学生综合实践活动等方面积极实践,并视为锻炼和提高的机会。

  反思是智慧型教师最关键的思维特质之一,同样的事件中,智慧型教师的反思更为深刻和持久。写作不为张扬,而是为了盘点和内敛,为了更清醒的前行。所以坚持记读书笔记、写教育日记、教学反思等对于我们的专业成长是非常好的。因为,坚持反思是智慧生成的重要阶梯。

  四、智慧来自与他人的精诚协作。

  常言道:两人智慧胜一人,众人拾柴火焰高。佐滕学教授认为:“21世纪的学校是学习共同体的学校。”所谓学习共同体的学校是指不仅学生们相互学习、成长,作为教育专家的教师也相互学习、提高,家长和市民也参与学习,共同发展。

  许多研究发现,教师一起密切沟通,休息时的相互交谈、备课时的疑难问题商讨、公开课的观摩与评价,都是教师面对面交流互动的平台。在这个平台中,老师们共同探讨教学中的热点、难点问题,探讨教学的艺术,交流彼此的经验,共享成功的喜悦,相互学习,共同提高。

  教育呼唤智慧,智慧需要不断学习,不断实践,不断反思,不断超越自我。拥有智慧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善于集思广益,博采众长。古人常言:“流水不腐,户枢不蠹。”只要我们心怀梦想,不懈追求,不断提高教育艺术,逐渐成为一名有智慧的教师!

做有智慧的教师读后感6

  《做有智慧的教师》是七位优秀教师在繁重琐碎的教育教学及学校管理工作之余,把自己对教育教学的理念、方法,对教师人生、家庭、学习等诸方面的思考,写成的一个个真实生动、耐人寻味、启迪思考的教育小故事,反映各自成长的心路历程。这些小故事蕴涵着他们细腻的情感,凝聚着教育实践的智慧,折射出他们积累的经验。

  这些小故事看来亲切,很贴近我们的实际工作镜头,有的案例更类似于我们平时遇到的一些真人真事。所以,我觉得这本书蕴藏着以下“三真”:

  1、真实的生活:全书是厦门外国语附属小学七位青年名师平凡生活的真实写照,让你感受他(她)就是你,你就是他(她)。

  2、真挚的情感:平日自己不能言、不宜言,或说不清道不明的情绪,可在此找到踪迹。

  3、真切的智慧:面对顽劣孩子应有的智谋,面对优生需具备的睿智,面对最易被忽略的中等生所必须的理智,以及生活中与教育有关或无关的智略……各种智慧都在此交锋。

  其中,给我印象深刻的有这两个小故事:

  事实上,对不同的孩子使用不同的教育方法,在不同的时机或情境使用不同的`教育方法,这应该成为寻找教育孩子的方法的出发点。大体上,应该以赏识孩子为主,以批评孩子为辅,实现成功教育与挫折教育的辩证统一。不讲孩子的具体情况,一味地赏识孩子或一味地否定孩子,都是走极端,都是偏颇的,都会走到教育的反面。

  第二,林友深老师的《改变一小点,前进一大步》讲的是:教师对一位不爱交作业的学生的改变。这个改变说是一小点,其实也不小,就是把辅导做在前面,减少答题的难度。做到这一点,很不简单!对于文中小盛这类的学生,这种做法是很有帮助的。为什么以前没想到呢?这是因为教师往往会复制自己旧的工作模式和经验,以惯性重得自我,以至于缺乏教育创新意识,根本意识不到面对新的学生新的特点。所以要不断尝试新的教育方法,追求新的教育效果。改变一小点,体现大智慧!

  名师们深刻的教育思想、渊博与睿智的大家风范给了我很大的震撼和启发,涤荡了我的心灵,引起我长久地思考。仔细回味每一个小故事,处处精彩,在充满智慧的字里行间,点点滴滴无不引领着我们做一名有智慧的教育者。

  记得这样一句话:“知识,只能让人看见一块石头就是一块石头,一粒沙子就是一粒沙子。智慧却能让人从一块石头里看到风景,从一粒沙子里发现灵魂。”教育,是与人打交道的一项职业,除了需要专业知识,更需要智慧相伴。而教育智慧主要是通过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加以体现,是教师对于教育工作规律性的把握、创造性的驾驭和深刻的洞悉、敏锐反应以及灵活机制应对的综合能力。

  如此可见,教育呼唤教育智慧。那么如何才能成为一个有智慧的教师呢?

  做一个智慧型的教师,好的心态是关键。有了平和的心态,才能有冷静的大脑;有了积极的心态,才能调动大脑创造的活力;有了辩证的心态,才能避免自己的思维陷入极端主义的陷阱。有了健康的心态,才能把学生当做自己的孩子。大家都知道,我们教师每天在进行着“备、教、批、辅、考”的工程,平凡与繁琐的日常事务让我们的工作更细微化,更具体化,也更程序化。

  在每天重复的劳动中,我们在感受着平凡者的平凡事。要想把平凡的事做得很出色,我觉得教师要有三颗心:宽和的平常心,幼稚的儿童心,纯朴的博爱心。平常心是留给自己的,儿童心是给孩子们的,博爱心则是参与社会的。作为一名教师,无论身在何处,只要拥有一颗健康阳光的心态,都能感受到生活的五彩缤纷,在平凡中显露出智慧。

  “虽有佳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做一个有智慧的老师,成功没有捷径,成功来自于学习,成功更来自于实践。

  我觉得经常浏览有益的网页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式,如教育在线、中国知网、特级教师家园的网页等,里面都有很多浪里淘沙得来的精粹。经常阅读名家教育博客,如同跟许多高尚的人在谈话,无疑是一种蓬勃向上的享受;倘佯于大师的教育博文,如同走进无穷无尽的教育宝库,思想意识会得到潜移默化的提高。

  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师进行劳动和创造劳动的时间好比一条大河,要靠许多小的溪流来滋养它,教师要时常读书,平时积累的知识越多,上课就越轻松。”我们只有阅读、阅读、再阅读,畅游在知识的海洋里,才有深厚的底蕴。走到课堂上才会驾轻就熟,游刃有余。

  美国著名学者波斯纳曾经提出教师成长的公式为:教师成长=经验+反思。这个教师成长的公式揭示了教师专业发展的本质。教师要获得教育智慧,需要有探究的思想和习惯。遇事要先问“为什么”,研究问题,才能解决问题。

  学习、实践、反思、写作。这是教师成长的必由路径。学习的最重要途径是读书。要使阅读变成习惯和享受,不断积累,不断丰富知识结构。践行是关键,做了才有发言权。要在课程开发、课题研究、课堂教学、指导学生综合实践活动等方面积极实践,并视为锻炼和提高的机会。

  反思是智慧型教师最关键的思维特质之一,同样的事件中,智慧型教师的反思更为深刻和持久。写作不为张扬,而是为了盘点和内敛,为了更清醒的前行。所以坚持记读书笔记、写教育日记、教学反思等对于我们的专业成长是非常好的。因为,坚持反思是智慧生成的重要阶梯。

  常言道:两人智慧胜一人,众人拾柴火焰高。佐滕学教授认为:“21世纪的学校是学习共同体的学校。”所谓学习共同体的学校是指不仅学生们相互学习、成长,作为教育专家的教师也相互学习、提高,家长和市民也参与学习,共同发展。

  许多研究发现,教师一起密切沟通,休息时的相互交谈、备课时的疑难问题商讨、公开课的观摩与评价,都是教师面对面交流互动的平台。在这个平台中,老师们共同探讨教学中的热点、难点问题,探讨教学的艺术,交流彼此的经验,共享成功的喜悦,相互学习,共同提高。

  教育呼唤智慧,智慧需要不断学习,不断实践,不断反思,不断超越自我。拥有智慧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善于集思广益,博采众长。古人常言:“流水不腐,户枢不蠹。”只要我们心怀梦想,不懈追求,不断提高教育艺术,逐渐成为一名有智慧的教师!

【做有智慧的教师读后感】相关文章:

《做不抱怨的教师》读后感04-30

《做幼儿喜爱的魅力教师》读后感08-22

今天可以这样做教师读后感04-29

做最好的老师读后感04-28

《做最好的老师》读后感09-15

《做最好的老师》读后感09-04

爱的智慧作文06-05

《智慧背囊》读后感03-07

老子的智慧读后感08-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