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范文网>优秀作文>体裁作文>读后感>读《三国演义》有感

读《三国演义》有感

时间:2023-08-19 14:35:26 读后感 我要投稿

读《三国演义》有感经典[15篇]

  当看完一本著作后,大家心中一定有很多感想,不能光会读哦,写一篇读后感吧。现在你是否对读后感一筹莫展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读《三国演义》有感,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读《三国演义》有感1

  由于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假期的旅行计划全部泡汤。行万里路改成读万卷书了。今天我翻开了古典名著《三国演义》,这本书里面塑造了许多栩栩如生的人物。比如奸诈的曹操、谦逊的刘备、正义的关羽、谨慎的.孔明等。

  除了这些人物,还有一些著明的战役。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夷陵之战是主要战役。官渡之战主要由于袁绍不听人劝而输给对方,最终导致战役失败。而赤壁之战是中国较为出名的以少胜多的战疫,与夷陵之战分别为火烧军船和火烧连营。

  三国里面还有许多故事,如诸葛亮七擒孟获、关羽水淹七军等,这些故事都能够使我不厌其烦的去读它,去品它。

  如果说魏国在三国中最有智谋,一点也不为过。曹操的用兵堪称举世无双。司马懿更是用兵如神。

  通过这本书告诉了我们一个道理: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目标,只要踏踏实实,仔仔细细地走好追求成功过程中的每一段路,相信成功一定会不远的。

读《三国演义》有感2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这是我再一次翻开四大名著之一的《三国演义》,它的卷首语又一次在我的耳边回荡。《三国演义》是由一个个扣人心弦又拍手叫绝的故事串联起来的,讲述了蜀、魏、吴三国发生的一系列斗争。其中让我印象最深的要数“马谡大意失街亭”了。

  “马谡大意失街亭”讲了魏军率兵20万攻打祁山,当时街亭是汉中的咽喉,关系重大。马谡主动要求前去把守街亭,诸葛亮不放心,马谡立下了军令状,诸葛亮这才同意,并让王平协助。诸葛亮相信马谡熟读军书,可以守好街亭。可没有想到,马谡只会纸上谈兵,死板地按照兵书上的'做,不听王平的劝告,在山上扎营,结果被魏军断了水道用火攻,全军覆没。诸葛亮得到消息后,非常难过,怪自己用人不当。诸葛亮和马谡情同手足,可不依军法处置,又不能让将士心服口服,只好迫不得已斩了马谡。

  这个故事我百看不厌,明白了许多道理:一.马谡一味地按照兵书上去做,认为“居高临下,势如破竹“,而没有考虑周全,没有考虑敌军是否会切断水源,使自己军队不战自乱。我们学习也不能只为了应付考试而去死记硬背,真正能学好的人是能将知识灵活运用到实际生活的,这才是真正学到本事。二.马谡失街亭的另一个原因是不听他人的劝告。马谡刚愎自用,认为自己熟读兵书看不起他人。王平已经说出了在山上扎营的弊病与在路口扎营的优势,可马谡却自以为是,依然上山扎营。我们在生活中一样,要多听听别人的意见,取长补短才能进步。我在生活中也总是听不进妈妈的建议,认为她啰嗦,可实践证明吃亏的总是我自己。看了这个故事更能悟出其中的道理。一个连别人的意见都听不进去的人,是不可能成功的。三.诸葛亮虽然神机妙算,但人无完人,金无足赤,他也有用错人的时候。我觉得守街亭这么重要的事情可以让姜维和赵云担当。这样既可以守住街亭,又可以锻炼姜维尽快了解蜀军的情况。

  《三国演义》这部长达66万字的名著倾注了作者罗贯中无限的心血,这里的一个个故事倾诉着一个个哲学道理,给了我们许多的启示,让我们受益匪浅。我喜欢这部名著,将会一遍遍重读它,它将伴我一生!

读《三国演义》有感3

  《三国演义》这本书大家一定不陌生吧!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三国演义》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成熟的长篇回体小说,是中国四大名著之一,更是历史演义小说的经典之作。

  “三国”讲的是魏、蜀、吴三个国家之间的故事。故事起于东汉末年的黄巾大起义,终于三国归晋,描绘了一个波澜壮阔的历史时代,再现了群雄逐鹿、斗智斗勇的一个个精彩瞬间。我最喜欢刘皇叔(刘备)的军师—诸葛亮。他料事如神、才华横溢、胆大心细,关于他的故事多着哩!例如:诸葛亮火烧新村、诸葛亮三气周瑜、用奇计孔明借箭(诸葛亮:姓诸葛名亮,字孔明,人称卧龙)、诸葛亮七擒孟获等等,我最喜欢看:用奇计孔明借箭:

  周瑜非常嫉恨诸葛亮,总想找个理由杀掉诸葛亮。

  一天,周瑜让诸葛亮造10万枝箭,并说10天内就要,诸葛亮痛快的答应了,说:“我3天之内就能送10万枝箭过来。”周瑜很吃惊。

  诸葛亮问鲁肃借了20只船,600名士兵,把每条船用布蒙上,两边堆满稻。

  到第3天,天还没有亮,诸葛亮对鲁肃说:“请您和我一道去取箭!”当时长江上雾很大,对面看不见人,鲁肃不明白,问诸葛亮怎么回事。诸葛亮只是笑,不回答。

  不久,船靠近曹操的水寨。诸葛亮命令将船头朝东船尾朝西。曹操的弓箭手将一枝枝箭都射入了稻草中,过一会儿,诸葛亮又命令西朝东排,又过了一会儿,船的两面都射满了箭。这时太阳已经快升了,雾也散了。诸葛亮立刻调转船头,划走了,曹操想追也追不到了。

  周瑜已经派500名士兵在江边等着搬箭,一共有十二三万枝箭。鲁肃见了周瑜,把诸葛亮借箭的事说了一遍,周瑜听了,叹气说:“诸葛亮真是神机妙算,我实不如他啊!”

  自古乱世出英雄,但没有哪个时代能如三国时期涌现出如此之多的经典人物,书中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结构宏大的叙事方式,生动凝练的语言艺术,无不令人拍案叫绝、叹为观止。

读《三国演义》有感4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每当读到这首诗,我就想起了罗贯中先生所作的《三国演义》。《三国演义》主要讲了魏、蜀、吴三国之间由黄巾之乱,董卓之乱,群雄逐鹿,三国鼎立到最后三国归晋的故事。

  三国,一个英雄辈出的时代,可以说,古往今来,没有一个时代能像三国这样,诞生这么多的英雄,留下这么多的故事。在三国英雄中,我最佩服赵云赵子龙,俗话说“子龙一身都是胆,更有仁心并义肝。”赵云就是这么一个忠勇胆大而又细心的人。赵云曾两次单枪匹马救出少主刘禅,也就是阿斗,一次是在新野逃难,大战长坂坡,另一次则是有名的赵云截江救阿斗。从而可以体现出赵云的忠勇护主和武艺超群。

  我还佩服诸葛亮。自刘备三顾茅庐之后,诸葛亮便死心塌地地辅佐刘备,火烧赤壁,草船借箭,空城计,火烧新野……每一次都是诸葛亮出谋划策。最后,刘备驾崩,死前对诸葛亮说,如果刘禅不能做一个好国君,就让诸葛亮继位。诸葛亮却不然,一心辅佐刘禅,从没想过要登上王位。

  关羽也是一个值得我敬佩的`人。温酒斩华雄,显示出关羽的勇猛;过五关,斩六将,千里护二嫂,显示出关羽的忠心;华容道义释曹操,显示出关羽的仁义;下棋刮骨疗毒,显示出关羽的坚毅。关羽的这些品格都是值得我好好学习的。在学习生活中,我要像关羽一样,面对困难,勇往直前;遇到挫折,毫不退缩;碰到失败,毫不气馁。“三国英雄谁复古,船头烟浪坐吹箫。”

  三国这本书告诉了我许多人生的哲理,克服困难的方法,以及如何为人处事等等。《三国演义》不愧是四大名著之一。

读《三国演义》有感5

  今天,我在家里读了一本书——《三国演义》。

  这本书主要讲了东汉末年,黄巾起义,汉朝号召各地自行招募民兵破敌,遂成割据势力,先后涌起蜀,魏,吴叁个最大的割据势力,最后叁国归晋!

  读完这本书,我感悟深刻,我认识到了足智多谋、料事如神的诸葛孔明;爱名如子的刘玄德;武器超群、忠义为天的关云长;勇勐超群的张翼德;奸诈过人的曹孟德……我最佩服的是诸葛孔明。他收二川,排八阵,六出七擒,五丈塬前,点四十九盏明灯,一心只为酬叁顾。取西蜀,定南蛮,东和北拒,中军帐里,变金木土爻神卦,水面偏能用火攻。由叁国我联想到了我们的`生活,在朋友间要讲义气,诚信待人;在社交中要以理服人;在学校的辩论会上要像孔明那样舌战群儒……曹操虽然生性多疑、奸诈,有“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的心态;但他身上还有许多值得我学习的地方。他做事果断,有远大抱负和理想,重视人才,勇于改革进取。

  我们是21世纪的好少年,肩负着光荣的使命,应该志向远大,积极进取,好好学习,不辜负祖国母亲对我们这些花朵的期望,把祖国改革的更加繁荣富强。在生活中,我们不仅需要曹操的抱负,更需要关羽的忠义。我们这些祖国的花朵离不开园丁般的老师用知识来浇灌。是老师教育我们的身心健康地成长;是老师教会我们做人的道理;是老师培养了我们正确的人生观……老师是我们的大恩人,我们应当像关云长那样知恩图报——华容道释曹一样对老师“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关羽千里走单骑,为了与兄弟会和,过五关斩六将,深重情义,我们在生活中不也是如此吗?与知心朋友好久没见面,一但见了面,便倾泪而下。所以,我们应该拥有忠义,知恩图报的伟大情怀!再说诸葛亮他为什么能足智多谋、料事如神,前知五百年后知五百载?那是因为他热爱学习,熟读兵法。我们也要向他学习,因为只有拥有了丰富的知识和努力的实践才能考出好成绩,成就非凡的伟业,像诸葛亮辅佐蜀国一样报效祖国,为祖国做出贡献,为祖国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我们的人生崎岖坎坷,但我们只要有孔明的才智,云长的忠义,曹操的抱负,就一定能在人生的道路上乘风破浪,勇往直前!

读《三国演义》有感6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天下大势,合久必分,分久必合,在三国鼎立的年代,许多英雄抛头颅,洒热血。赵云、关羽、刘备、诸葛亮……等。他们为了心中的目标,努力地学习、奋斗、拼搏,为的就是那心中无愧的选择!

  赵云,这位五虎将军在长板战乱的时候,他为什么要拼死保护刘备的妻儿老小?为什么他在长板坡肯把马让给刘备的夫人?因为他心中有他那无愧的选择,他最终把精神转化为一种动力——从曹操八十三万军中冲了出来,这不禁让人回忆起那首高亢激昂,铿锵有力的诗:“血染争袍甲红,当阳谁敢与争锋?古来冲阵扶危主,只要常山赵子龙!”

  糜夫人在当阳板坡中,身受重伤,赵云找到她时,她随时都有生命危险,赵云三番五次请她上马,她却觉得自己是个累赘,为了不连累阿斗和赵云,为了让赵云顺利冲出包围圈,她毅然投井身亡。战将全凭马力多,步行怎把幼君扶?拚将一死存刘嗣,勇决还亏女丈夫!”

  典韦,他是曹操的贴身将领,率领虎卫军,为了保护曹操,他不惜舍去性命,他手无寸铁,身无片甲的保护曹操,人们都说曹操是乱世枭雄,可为什么这么值得典韦保护呢?因为他选择了曹操,就要为曹操效力,他认为为曹操付出生命是应该的,这难道不是从心灵上做出的正确的选择吗?这是他心灵深处的大义,是为国奋斗而义无返顾的大义。

  请让我们从内心,从心灵上做出正确的选择吧!

  鉴前世之兴衰,考当今之得失。从古人心灵深处的选择中我们感受到了他们的大义所在。是心灵的.选择让他们至今闪耀着夺目的光芒。

  舍弃自私,选择高尚,舍弃奸诈,选择诚信,舍弃小我,而完成大我……这才是人们从心灵从灵魂上的大无畏的问心无愧的选择。

读《三国演义》有感7

  “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三国演义》这本书为我打开了历史的大门,令我受益匪浅。

  《三国演义》是元末明初的罗贯中所写。这本书借复杂的军事背景和能文会武的英雄们描绘出波澜壮阔的三国画卷。书中情节妙趣横生,人物栩栩如生,其中我最崇拜的人物是诸葛亮。不管是“草船借箭”还是“火烧赤壁”,我都能体会到他的神机妙算、足智多谋。

  “草船借箭”中诸葛亮答应周瑜三天造好十万支箭,还主动立下了军令状。十万支箭十天都造不好,更何况三天呢?难道诸葛亮没看出来这是周瑜因为妒忌他的才华而设下的圈套吗?可是诸葛亮后面的做法更让我疑惑,他竟然找鲁肃帮忙,要知道鲁肃可是周瑜的'部下。最后他邀请忐忑不安的鲁肃在江上见面,江上大雾漫天,诸葛亮却气定神闲地调度船只向曹军开去,并且虚张声势地擂鼓呐喊。当曹操的箭如雨点般向草船射来时,我明白了,原来这一切都在诸葛亮的掌控之中。

  诸葛亮识天文、晓地理、知人心、巧谋划。明知道周瑜是在故意为难他,却没有说破,而是将计就计让鲁肃来帮忙,紧接着他又利用大雾天气向曹操“借”箭,因为他知道曹操多疑,不敢贸然出兵。诸葛亮真是有胆有识啊!

  想到自己每次遇到有难度的数学题,不是直接解题,而是敷衍应付,真是羞愧难当!我也应该像诸葛亮这样勤于思考,多个角度破解难题。

  这样的英雄人物在书中还有很多,有了他们为故事增添色彩,读起来更是耐人寻味。一本好书能让我们受益终身,就如冰心奶奶在《忆读书》中教导我们的那样:“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

读《三国演义》有感8

  话说天下大事,“分久必合,合久必分。”这是哪一本书?当然是《三国演义》。

  《三国演义》作者是元末明初的罗贯中。主要讲述了从东汉末年黄巾军大起义到三国归晋,中华大地上留下了许多可歌可泣的故事。接下来,我针对以下几个问题进行思考:

  刘阿斗真的扶不起吗?并不是。诸葛亮在五丈原病逝之后,后主刘禅好几年没有讨伐曹魏,兴师动众了。所以百姓们其乐融融,农业收成直线上升,大家都过着安居乐业的日子,根本没有人再想打仗这个事情了,但这也为蜀国的灭亡埋下了伏笔。直到魏军终于攻打到成都时,刘禅为了不让百姓受战乱之苦才选择投降。所以,并非刘禅扶不起,只是当时的敌人曹魏太强大了。

  曹操最得力的战将是谁?第一个反应一定为五子良将。确定吗?其实非也,那是谁呢?他乃上古刑天转世,后被曹操招入麾下。起先曹操看他长相不好,不用他。后来郭奉孝道:“此人乃刑天转世。”曹操听后大喜,开始重用他。他击退吕布,在宛城战张绣时,他一个人抵挡万箭,最后被敌军杀害。他就是曹操最得力的'战将——战神典韦。

  孔明为什么以死相报蜀汉呢?因为是刘玄德的一份真诚感动了孔明先生。刘备三顾茅庐,孔明倘若不答应,如何对得住刘备的这一份诚意呢?刘备临死前托孤给孔明先生,让他辅佐刘禅,如果刘禅不成器,可以自立为王,又让他其他2个儿子刘永、刘理拜孔明为相父,刘备对于孔明的信任,让孔明必须辅佐蜀汉到死为止。

  刘备告诉我们人要以“仁”为王。周瑜告诉我们人不能气量过于狭小,否则路会越走越窄。曹操告诉我们人不能只顾眼前的利益,要看得远一些。张飞告诉我们做事情要粗中有细。关羽告诉我们不能太过于骄傲。荀彧鄂高速我们不能招惹地位比自己要高的人,不然没有好下场。

读《三国演义》有感9

  话说三国,各路英雄豪杰,不胜枚举。要论其中翘楚,非诸葛孔明莫许。作为诸葛“半仙”的铁杆粉丝,他的英雄事迹我可以说上三天三夜!可你若认为我今日是为了“吹捧”偶像的无双智谋,那可就失算了。预知详情如何,且听我慢慢道来。

  镜头回放——与亮同行

  冬霭沉沉,四面大雾环绕,曹营诸将尚在酣睡之中。忽然,只听擂鼓之声犹如天雷滚滚,从江上传来。曹操大惊,乃知蜀吴联合来犯,忙召弓箭手速速赶来,万箭齐发。不料诸葛先生早有准备,命草船一面受箭后立马调转方向,让另一面船身也来受箭,待草船“借”满箭后,喊过一声“多谢曹丞相!”便欣然离去。望着满载而归的诸葛亮,望着眼前如期而至的十万之箭,本想借机陷害诸葛亮的周瑜自叹不如。

  气度不凡——可敬可叹

  初读《草船借箭》,我只觉诸葛先生是位神机妙算、临危不惧的谋士。可在反复咀嚼这篇课文后,我逐渐对诸葛亮这位英雄有了别样的看法——气度不凡。想那诸葛亮何等聪明,岂不知周瑜对他有谋害之心。但他并不揭穿周瑜,而是将计就计,把自己的实力展现给周瑜。而且在借箭成功之后也未曾骄傲,借机打压周瑜,而是以大局为重,联合周瑜合力抗曹,可见诸葛先生气度之宽广。

  退而结网——身体力行

  诸葛先生有此等气度,我作为他的铁杆粉丝若只知不学,那岂不失职?暑假如期而至,我与弟弟闲来无事各自随性作画,起初我二人有说有笑,但不知怎的,弟弟的.眼中流出泪珠,口里也渐有呜咽声,我简直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于是上前一看——原来弟弟作画的本子乃我的暑期作业。估摸着因为上回表妹在我的字帖上作画被我狠狠训了一通,弟弟意识到自己也“闯祸”了。我眼睁睁地看着自己认认真真完成的假期作业被弟弟弄得一团乱,气不打一处来。刚要开始我的“河东狮吼”,一个念头跑进了我的大脑:诸葛先生知晓周瑜要陷害他,他也不生气、不计较,我的偶像有气度我也得有,更何况弟弟用铅笔作画,擦掉也不是件难事。如此想着,我便抱起弟弟帮他擦干眼泪……

  气度,让英雄更显魅力,也让我更具胸怀!

读《三国演义》有感10

  我国四大名著之一——三国演义,是一部博大精深的古典小说。今天我看了它,颇有感受。

  三国演义,故事情节扑朔迷离,一波三折,有“雨后彩虹”之妙,出人意外,却又在情理之中。“凡闻之奇者,文前必有声,文后必有余势。”本是董卓收吕布为义子,反弄出吕布杀董卓;本是董承歃血为盟敌曹操,反弄出曹操诛董承;本是孔明三气周瑜,反弄出孔明哭周瑜;本是孔明擒孟获以定后方,反弄出孔明七释孟获……这些波澜起伏的情节使这历史小说变得有“星移斗转,雨覆风翻”之势。

  三国演义中的人物更是别具一格。胸怀大志的刘备,智勇双全的孔明。鬼计多端的曹操,憨厚老实的'鲁肃……个个都有血有肉。然而,给我感受最深刻的,还是那盖世奇才——孔明。

  孔明才华横溢,空城计、借东风、智算华荣……无一不体现出他知天时,懂地利,识人心。就拿草船借箭来说吧,孔明深知周瑜是嫉妒自己的才干,以造箭这件事来刁难自己。可孔明却立下了军令状——答应周瑜在三天之内造好十万枝箭。孔明请鲁肃借自己20只草船。草船上盖着青布幔子,每艘上放有草把子。到第三天四更时,利用曹操多疑、江面上有大雾,他决不会出兵,只会放箭的特点,从而成功地“借”到了十几万枝箭。天亮返回时船顺风顺水,撤退快。孔明终于使周瑜的阴谋没有得逞。

  是啊,生活中有很多的事是不能硬拼,只能智取的。记得有一次,数学老师教我们等差数列求和,它的

  项数共有几项是一个关键。这回,老师给我们出的题目是:1+3+5+7+……+45+47+49。我顿时傻了眼。前几题的公差全是1,最后一个数是几就有几项,可这回公差是2,总不能一个一个去数吧?我冥思苦想,绞尽脑汁,那该死的思路也还是出不来。突然,我猛地发现3-1=2,2中有一个公差2,1+1=2,三是第2项;5-1=4,4中有两个公差2,1+2=3,5是第3项……以此类推,那么49-1=48,48中有24个公差2,24+1=25,那就有25项。我算出了项数,心中像乐开了花一样,高兴极了。

  我觉得,当书本给我讲那些闻所未闻,见所未见的人物、感情、思想和态度时,似乎每一章都在我面前打开一扇窗,让我看到一个不可思议的新世界。

读《三国演义》有感11

  “三国”里谁是英雄?

  我曾看过《三国演义》的连环画与《三国演义》的连续剧。今年,我看了《三国演义》这本著作,我也常常问自己,问老爸老妈,问小伙伴:“三国”里谁是英雄?

  妈妈说:“曹操是英雄,他有雄才大略,善于打仗,以弱胜强,打败了袁绍,平定了北方,百姓们得到了安定,老爸则把“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挂在嘴边,说他是一个大诗人。

  可我觉得曹操诡计多端,一点儿也不讲义气,不算是个英雄:有一次,曹操到朋友家去避难,忽然听到磨刀的“嚓嚓嚓”声,以为朋友要杀他了,便二话不说,一头便把门撞开,不由分说,提着大刀就把朋友十几口人全给杀了,然后奔上马狂奔几十里,后来才知道,朋友在外面磨刀是杀猪请他吃。可他却一点儿不觉得羞愧,反而说:“宁教我负天下人,不教天下人负我。”真是个不知好歹的家伙。

  看来,曹操不是英雄。

  周瑜打仗善于用计策,可他心胸狭窄,几次要害诸葛亮。孙权立场不坚定,今天和曹操结拜兄弟,明天又和刘备联合起来打曹操。

  表姐说:“刘备是英雄,他讲义气,君子一言——驷马难追。”可我说,不见得,刘备虽然是英雄,他在作者罗贯中的笔下,可谓是大丈夫精忠报国,为国出力,还和关羽、张飞结为兄弟,老婆、孩子丢了,他没有半点怨言,很讲义气。可他除了对兄弟和他的大军师诸葛亮忠诚,还对谁忠诚呢?吕布武艺高强,号称天下无敌,当时有句俗话叫“人中吕布,马中赤兔”,他曾经救过刘备,令刘备非常感激。有一次,曹操抓到了吕布,曹操很爱惜他的才能,就转过身来问刘备,到底杀不杀他,吕布心中暗喜,他想:刘备是一个将义气的人,我曾经救过他,他肯定把我相报。”可谁知刘备却冷冷地质问曹操:“难道,你忘了董卓是怎么死的吗?”

  当年,董卓就是因为很爱惜吕布的才能,后来才被吕布等人刺杀了。曹操听了,连忙抱着头对随从大叫:“快点拖出去斩了!”

  你们看,刘备也不是英雄吧!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三国演义》里塑造了这么多活生生的人物,令我百读不厌。但是他们很多“英雄”却不惜出卖朋友,乱杀无辜,就是为了自己的'一点儿利益。也许,这“英雄”用我们现实的眼光去衡量他,也许还算不上是一个真正的英雄呢!

读《三国演义》有感12

  不同的书给人不同的感觉,有的书像一条小船带你在知识的海洋遨游,有的书像一把钥匙,帮你打开世界的大门,还有的书像一条绸带,串起你童年的回忆。而《三国演义》又是怎样的一本书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

  《三国演义》这本书主要讲述了战国时期的魏、蜀、吴三国之间的战斗,最后由司马家族获得了胜利,将魏国改为晋朝的故事。书中有许多呼之欲出,令人不忍掩卷的人物,比如一代枭雄曹操,智慧的化身的诸葛亮,爱民如子的刘备,浑身是胆一战成名的赵云,粗中有细的张飞,义薄云天的关羽,阴险狡诈的司马懿等等。其中刘备带给我的感触是最多的。

  刘备是刘邦的后代,也就是汉王室后裔。他虽然具有统治那个时代最需要的仁义且谦逊,但他总以意气用事,做事不顾后果,这也就是蜀国衰败的.原因之一。在生活中我们需要学习的刘备的仁义之心,要用平等的眼光去看待每一个人,不要因为某个人的一方面不如你,就以轻视的目光对待他。不要学习刘备的意气用事,不管做什么事,凡事都要冷静思考,三思而后行。而不是理所当然去鲁莽行事,否则最后受伤的还是自己。

  看完《三国演义》这本书以后,我认识了很多的历史人物。也学到了很多的历史教训。书中所用的计策和谋略,到现在为止,我们还有很多人学习和运用。所以这本书真的值得我们去好好的学习和揣摩。

读《三国演义》有感13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每当我读到这一首词,我的脑海里就会浮现出《三国演义》中的英雄。

  在《三国演义》的众多英雄好汉中,我最敬佩的就是刘备了。刘备虽然是皇室宗亲,但他礼贤下士,求贤若渴。今天我就给大家讲讲三顾茅庐的故事吧。刘备第一次去请诸葛亮,碰巧诸葛亮出去游玩,不在家;第二次去时,大雪封山,可刘备依旧去了,还是没有找到;第三次去时,诸葛亮正在午睡,刘备就让童子不要打扰,自己在外等了一个时辰。当时,张飞非常生气,扬言要放火,被关羽制止了。又等了一个时辰,刘关张站得都腰酸背痛了,这时诸葛亮才醒了。后来他被刘备的诚意打动,终于答应出山帮助刘备。

  刘备待人真诚,请了三次诸葛亮,最后一次还等了两个时辰。刘备是真心要请诸葛亮出山,所以诸葛亮才会被刘备的诚意打动。如果刘备没诚意,请了一次就会再也不去了,当然诸葛亮也就不会去帮助刘备,也就没有后来的刘备夺天下了。其实这跟我们做人的`道理一样的,如果你对待被人真诚友善,朋友也会真诚回待你的。相反,如果你待人虚情假意,朋友们也都会离你远去,换不来别人的真心的。

  再联系到自己,平时我会对我的同学都很真诚,同学有困难也都会伸出手。谁有困难,我会在我的能力范围内竭力帮助,所以我也感受到了同学们对这份真诚待人的回应:有一次美术课上,我没有带彩纸,同学们都把剩下的彩纸给我用,帮我度过难关。看来,待人真诚不论是古代还是现代,都会招来许多朋友的相助。

  《三国演义》是一部蕴含着深刻道理的小说,它像一面镜子,能让我们意识到自己的不足,使我们受益匪浅。

读《三国演义》有感14

  怀着激动的心情,我翻开了古典文学名著《三国演义》。

  曹操的诡诈,刘备的谦逊,孔明的谨慎,周瑜的心胸狭窄,每一个人物都具有不同的性格,作者刻画的淋漓尽致,细细品味,让读者仿佛进入了一种境界。

  故事的主要内容是以智和勇来依次展开的,但是我认为智永远是胜过勇的。比如:在西城,孔明用空城计吓退了司马懿率领的十五万大军。此种例子举不胜数。

  可是在故事中也有“智不划谋,勇不当敌,文不拿笔,武不动枪”的。像汉室刘禅,整日饮酒作乐,不理朝政,心甘情愿的把蜀国献出,最后竟然上演了让天下人耻笑的事情,乐不思蜀。谁会想到一个国家的统治者能做出这样的时移俗易的事情来呢?

  有勇无谋,大敌当前,只能拼死征战。吕布,颜良都是典型的例子:如果吕布在白门楼听从谋士的计策,何必被曹操吊死在城门上呢?如果颜良把刘备在河北的事情和关羽说清楚,哪儿至于被义气的关羽所砍呢?古人云:大勇无谋,祸福占其,祸居上,福临下,入阵必中计,死无不目。

  再谈谈国家,魏,曾经煊赫一时;蜀,曾经功成不居;吴,曾经名震江东。这么来看,从国家就可以反映出国君的性格。曹操,欺压百姓;刘备,爱民如子;孙权,称霸江东。

  相信大家一定知道春秋五霸中的'晋文公与秦穆公争霸的故事吧,但在此置一千年后的“五胡入华”时代还有另一次更有名的秦晋“淝水之战”。

  秦王苻坚,它是各有眼光有气度的君王。可惜他不幸输了,加上其又是个胡人,所以被那些正统汉人史学家忽略、抹黑得十分难堪。若比较当时的前秦与东晋,就可以发现其实在苻坚统治的秦国,可以说是朝气蓬勃,与唐太宗的气度和架势有得比。只不过在“淝水之战”离奇失败,就被人说胡人是败类。

  如今有些心思不息的人读了《三国演义》之后,却自然而然地把曹操当成了坏人,我认为,曹操不会如小说中所说的没用,只不过书中的英雄差不多都在蜀国,且次书以刘备开头,读者很自然的就把他当成主人翁,加上现在对刘备的仁慈之类的赞美太多,当然就把曹操发动的战争说成不仁不义的侵略。

  仔细想想,武侯诸葛孔明几次出征攻打魏国,不也是在侵略吗?他以先帝遗命为由,讨伐曹操收复中原,就成了爱国爱民的英雄了。难道魏国的人民都不是人?难道魏国的人民都人人得以诛之?他可能并不想发动战争,但1.不出祁山,发展困难。2.先帝遗命,怎敢不从?书中虽把诸葛亮神化了,却不能改变历史:卧龙、凤雏,二者皆得,却安不了天下。

  如果说魏国在三国里智谋最强,一点也不为过。曹操的用兵堪称举世无双,司马懿就更是用兵如神。但是两个人都有自己致命的弱点:曹操多疑,司马懿太过阴险。再说蜀国,首当其冲的必定是伏龙诸葛亮。他那过人的机智,娴熟的兵阵,无不让后人叹为观止。还有像凤雏庞统、姜维、徐蔗等等一些人物,但是我认为都不如孔明。吴,一个占据三江六郡的国度,能算得上是有谋略的,也就是周瑜了,少年时期的周瑜就熟读兵书,精通布阵。经过一番刻苦的努力,终于当上了水军大都督,总统水兵。不过他太过于嫉妒,死正中年时。从这些人物和国家我们不难看出人的性格的重要性。性格关系着成功。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目标,只要踏踏实实,仔仔细细地走好追求成功过程中的每一段路,相信成功一定会不远的。

读《三国演义》有感15

  《三国演义》我已经不是第一次看了,书中的大致内容我都了解了,去年的寒假我也读了这本书,并且在那次的开学考试时我还得了99分,可见我对《三国演义》还是比较了解的。不过孔子曾经说过:“温故而知新”,再次阅读《三国演义》以后我发现了一些新的东西。

  我以前看这本书时,我曾经说过:“这本书讲述了东汉末年到三国时期群雄混战的故事,生动地再现了三国时期的历史。”不过现在我知道了,它只不过是根据历史改编成的小说而已,所以我不得不失望地说,《三国演义》与真正的三国历史有出入,有很多像“过五关斩六将”这样家喻户晓的故事都是罗贯中虚构的。但这就是小说的魅力,《三国演义》因为有了这样虽然虚构但是精彩的段子,它才会显得跌宕起伏,惊心动魄,因而流传至今还闻名于世。

  我们知道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解放全中国并把它建设得如此强大,是因为我们的党代表广大人民的利益,人民的`支持是革命胜利和国家稳定的根本。那么把这种观点代入三国时期后,我们就会知道为什么三个政权在建立时想尽办法让天下人信服,最后却都没能摆脱亡国的厄运。人民和国家领导人的理想是不同的,人民渴望和平的生活,而三国的统治者们都想吃掉另外两国夺取天下,因此,尽管魏国有着最多的地盘和人口,吴国有厉害得使刘备、关羽、张飞三兄弟殒命的领导集体,蜀国有把国家治理得井井有条的诸葛亮,他们还是回天乏术,被淹没在了历史的滚滚洪流之中。

  其实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人民的支持都是革命成功和国家稳定的根本。三国之前,有商汤革命、武王伐纣、秦末乱世,这样代表多数人利益的政权推翻失去民心支持的历史事件,三国之后隋唐乱世、五代十国、元末大起义、明末李闯王、清末辛亥革命、三次国内革命战争也在讲述同一个道理。

  我们经常说,少数服从多数,人民永远是多数群体,人民的利益永远是领导人应服从的利益,我从《三国演义》中读出了这样一个大道理。

【读《三国演义》有感】相关文章:

【精选】读《三国演义》有感07-13

读三国演义有感06-18

读《三国演义》有感10-16

读《三国演义》有感11-14

(精品)读《三国演义》有感07-10

读《三国演义》有感(15篇)07-03

读三国演义有感经典15篇08-06

读三国演义有感15篇08-07

读《三国演义》有感15篇06-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