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范文网>职场范文>工作方案>实施方案

实施方案

时间:2022-09-29 06:59:52 工作方案 我要投稿

【精品】实施方案范文合集四篇

  为了确保工作或事情顺利进行,时常需要预先制定一份周密的方案,方案具有可操作性和可行性的特点。那么方案应该怎么制定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实施方案5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精品】实施方案范文合集四篇

实施方案 篇1

  为进一步美化新区环境,提升城市品位,改善居民生产、生活质量,顺利通过全国文明城市检查验收,结合街道实际,制定文明城市创建工作方案如下: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人为本,抢抓行政区划调整和新区获批重大机遇,紧紧围绕市容环境、公共秩序、社会治理、行业服务、生态文明建设等创建重点,高标准抓好公共场所管理、窗口单位服务以及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等工作,促进街道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建设全面协调发展,努力塑造整洁优美、规范有序、和谐文明、充满生机的城区新形象,确保高水平通过国家文明城市检查验收。

  二、工作机制

  本次“创城”在创城工作领导小组的统一指挥下开展工作,实行“条块结合、以块为主”的工作机制,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作为综合协调部门。“条”上由城管办、执法中队、物业办、市场事务所、科技文化中心具体负责业务指导,分管党政成员为第一责任人,科室负责人为直接责任人;“块”上由各管区牵头开展工作,管区书记为第一责任人,各社区书记为直接责任人。

  三、工作目标

  通过集中开展“创城”活动,推动形成整洁有序的市容环境、文明知礼的市民风貌、安定祥和的社会秩序和浓厚热烈的创建氛围,以最好的成绩迎接实地检查。主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 深入宣传,强力造势。进一步提高对公益广告发布工作的认识,做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公益广告展板、“讲文明树新风”公益广告、“尊德守礼”提示牌的制作和设置。充分利用社区电子显示屏、社区宣传栏、张贴创城宣传画,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一步加强对居民关于创城工作的'宣传,把创城的意义向居民讲清楚,理顺情绪、化解矛盾,确保良好的调查满意度。

  (二)全民动员,常态发展。深化居民文明意识和文明礼仪的宣传教育,组织文明市民、志愿者发挥社会监督员的作用,对乱倒垃圾、践踏花草、乱贴乱画、横穿马路、随地吐痰等不文明行为进行监督和劝阻,使广大市民逐步养成良好的文明习惯。深入社区开展文明示范活动,在全社会形成讲礼仪、有修养的良好风尚。

  (三)加强收集,规范档案。提高思想认识,严格落实责任,加强道德讲堂建设和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做好全国城市文明程度测评指数档案、依托物业管理档案、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档案、道德讲堂和网络文明传播创城档案材料的收集和整理,高标准达到全国测评要求,确保得高分、坚决不丢分。

  (四)突出重点,集中整治。结合“创城”活动,以创建优美环境、优良秩序为目标,大力开展环境卫生综合整治。一是整治市容环境。主要对乱停乱放、乱搭乱建、乱涂乱画、乱堆乱占、乱扯乱挂、乱摆摊点等“六乱”现象进行整治。落实“门前五包”责任制,加强对马路市场的管理,坚决取缔重要道路、重点区域摊点群。二是整治社区、居民小区环境卫生。重点清理垃圾死角、乱堆乱放、乱贴乱画、乱倒垃圾,乱挂乱晒衣物等现象,解决背街小巷脏乱差问题。三是整治农贸集贸市场。规范市场经营秩序,落实各项卫生制度,健全除“四害”防治制度和措施。严格市场准入,商品划行归市,证照齐全、亮证经营。切实提高管理质量,确保市场环境卫生达标。四是加大违法建筑查处力度。按照逐步消化存量、坚决遏制增量原则,重点加强对居民小区、城乡结合部、主要道路两侧等重点区域违法建设查处力度,违建巡查要到位,拆除行动要迅速。五是整治小区出入道路路口路面形象。发挥城市维修资金作用,对香江路以南、太行山路以东部分物业小区与市政道路交叉路口破损路面进行维修,改善居民出行道路环境,把创城环境整治与为民、便民行动结合起来。

  四、有关要求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意义重大,任务艰巨,今年是第四轮全国文明城市创建三年周期的最后一年,也是分量最重、最为关键的一年。各单位要高度重视,尤其是各社区要充分发挥新一届“两委会”的活力和干劲,精心组织,通力协作,讲求实效,确保完成各项创建工作任务。街道“创城”工作领导小组组长由街道主要领导担任,党政成员任领导小组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各部门、各社区要成立专门工作机构,主要负责人亲自主抓,并确定专人负责此项工作的协调开展。

  (二)落实责任,整体联动。按照相关标准要求,各社区要组织自查自检,针对存在的问题将工作任务进行目标分解,制定切实可行的工作方案,落实各项保证措施。对确定的重点任务、重点部位,要按照条块结合,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层层落实,在规定时限内整改完毕。对于涉及多个部门的工作任务,各部门要加强沟通,相互支持,积极配合,形成合力。

  (三)严格督查,力求实效。建立和完善工作制度,结合迎检工作的进程,街道“创城”领导小组将建立督促检查、跟踪问效和通报反馈制度,每天对各部门、各社区的工作情况进行督查指导,全面掌握工作推进情况,督促相关单位认真解决存在的问题,及时沟通工作进展和工作成果。每天下午4点前各管区要安排专人将一天的工作情况、存在的问题及需协调解决的问题进行汇总,报创城办公室邮箱。街道将严格实行问责制度,对创建工作不得力、完不成时限目标的部门和社区要追究主要领导责任。“创城”工作考核成绩将作为评先树优的重要依据,并纳入对科室、社区的年终考核。

实施方案 篇2

  为贯彻落实《安徽省教育信息化中长期发展规划(20xx—20xx年)》(皖政〔20xx〕25号),推进信息技术与高等教育深度融合,加快建成技术先进、资源丰富、应用广泛、安全高效的高等教育信息化体系,促进教育内容、教学手段和方法现代化,创新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模式,推动文化传承创新,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促进人才培养质量全面提高,制定本实施方案,信息化系统实施方案。

  一、建设目标

  到20xx年,信息化基础设施和数字化校园建设水平大幅提升;高等教育资源和管理公共服务体系基本建成;师生信息素养大幅提升,教育资源、教学方式、科研支撑、服务手段实现新突破并得到广泛应用与共享,教育管理信息化水平显著提高。教育信息化在推进教育领域综合改革、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进程中发挥更大作用,取得明显成效。

  到20xx年,信息技术与教学、科研、管理、社会服务全面融合,优质教育资源不断涌现并广泛共享;信息化对推进教育改革发展、高质量人才培养和支撑教育现代化的作用充分显现;教育信息化可持续发展机制日臻完善。高等教育对各类教育及社会重点行业信息化的服务、引领和示范带动作用明显。

  二、建设任务

  (一)信息化环境建设

  1. 安徽省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升级改造。加快推进安徽省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以下简称省教科网)主干网的升级改造,更新安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网络中心(以下称省网中心)及十六个市级节点(含巢湖)的硬件路由设备,将省网中心到市级节点的专线链路带宽提升到1G以上,并根据高校信息化应用实际需求,适时增加接入带宽。拓展省教科网的资源优势、接入能力与范围,根据市场需求和应用需要,以多种方式逐步实现各级各类教育的接入。实现连接省教科网的校园网出口安全联动管理,保证网络环境安全、稳定、畅通。

  推进省教科网和高校基于IPv6的下一代互联网的建设进程,实现高校校园网IPv6技术升级,鼓励开展相关研究与开发,丰富和拓展IPv6的网络资源、应用领域和服务方式。

  2. 高校智慧校园建设。引导并推进高校加大信息化建设力度。进一步加强校园网络基础设施建设与改造,开展校园无线网络建设,增强网络和信息安全保障能力。全面开展校园数字化环境建设,建立健全数字校园应用体系和面向师生的网络学习空间,实现信息系统互联互通和信息资源共建共享。鼓励有条件的高校在数字校园环境建设的基础上,充分融合教学、科研、管理、服务和校园生活,建设安全、稳定、环保、节能、高效的智慧校园,以及智慧化的校园工作、学习和生活一体化环境。

  3. 安徽省高等教育信息标准建设。以教育部和相关行业信息标准为基础,结合高校现有信息标准执行和信息化建设实际,按照科学、通用和可行的原则,建立安徽省高等教育信息标准体系,制订《安徽省高等教育信息化建设参考标准》,实现高校数据编码的一致性,规范高等教育信息平台建设。

  (二)高等教育资源公共服务体系建设

  1. 资源建设与共享。通过整合现有资源、兼容异构平台,开发优质资源,广泛应用云计算技术丰富高等教育资源,建立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加强安徽高校数字图书馆建设,不断更新和完善图书文献信息资源,继续开展精品视频公开课和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丰富安徽省高等教育和成人教育精品课程资源库、专题特色数据库及教学实验平台等信息化建设。建立数字资源共建共享机制,将安徽高校数字图书馆建成面向全省提供信息服务的资源中心。

  2. 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依托高等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引入慕课(MOOCs)等网络教学模式,建设开放式网络学习空间及其运行、管理和服务新机制,坚持应用驱动、形成有效模式。试行组织高水平教师和技术团队创建慕课等教学资源,深化拓展安徽高校转型发展和特色育人成果并推广转化,加快推进高校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的网络共享;探索信息化环境下科学研究与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融合,形成最新科研成果及时转化为优质教育教学资源的管理机制。推进“翻转课堂”、“微课程”、“移动学习”、“网络教研”和“虚拟仿真实验教学”等在线交互式网络教学模式在教学中的普遍应用,形成全体师生和社会公众均可在线学习并与课堂教学有机衔接的新型网络学习体系。

  3.高校资源服务社会与文化传承创新。依托信息技术,实现文化信息共享工程安徽省分中心和安徽高校数字图书馆的互联互通,面向社会公众开展学科教育、科普教育和人文教育,构建高校网上虚拟社区,广泛进行思想与文化交流,增强优秀文化传承创新能力。依托安徽省大型科学仪器设备共享服务平台,推进高等学校、科研院所等机构的大型仪器设备共享共用,通过信息化手段积极推进产学研用结合,加快科研成果转化,提升高校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推进高等学校教育科研资源对社会有序开放,充分发挥高校在服务党委政府决策、支撑经济发展和产业升级、引领社会进步和文化繁荣等方面的独特优势和重要作用。

  (三)高等教育管理公共服务体系建设

  1. 数据中心和基础数据库建设。在省级教育数据中心基础上,建设省级高等教育数据中心,形成全省高等教育管理数据交换和共享机制。整合、完善全省高校人、财、物等基础数据,建立高等教育基础数据库,纳入省级基础数据库统一管理与服务。实现与国家教育管理信息系统和全省高校基础数据库的数据交换与共享,规划方案《信息化系统实施方案》。

  2. 高等教育管理信息系统和门户建设。建设省级统一身份认证系统,为高等教育公共服务和管理平台提供身份认证和单点登录服务。

  建设高等教育管理信息系统。按照《国家教育管理信息系统建设总体方案》,建设学生管理类、教师管理类、学校资产及办学条件管理类、教育规划与决策支持类、其他业务管理类等5大类20个管理信息系统,实现教育监管、教育服务、资源优化配置等业务应用。

  建设省级高等教育管理服务门户。统一规划和布局面向高校和高等教育管理者的教育管理信息服务体系。基于高等教育基础数据库,开展数据挖掘,为全省高等教育的各类用户提供信息咨询、管理和决策支持等服务。

  3. 高等教育科研协作支撑平台建设。建设数字化科研协作支撑平台,逐步扩大高校研究实验基地、大型科学仪器设备、自然科技资源、科学数据、科学文献共享范围,为科研工作者提供科研信息、成果管理、在线跨学科跨领域跨单位团队组建和协同创新等服务,增强教师、科研人员利用信息技术开展科研的意识和能力,推动高校科研组织模式和机制创新。

  建立基于骨干高校计算和存储资源的省级公共平台,为科研工作者提供高性能计算、大数据处理和大科学装置及大型仪器的共建共享服务;建立健全科研协作运行管理机制,整合省内外高校、研究机构、企业等方面的科研力量和服务需求信息,有效促进高校、科研院所、企业共享教育科研资源,协同推动知识创新、产学研合作和科研成果转化。

  4.试行高校间学分互认和转换。依托网络教学和校际协作联盟等平台,积极推进跨校跨单位选课试点,制订学分互认和转换方案,建立基于课程的学分互认体系和新的学籍流动机制。试行普通高校、高职院校、成人高校之间学分积累与转换制度,推进学习成果互认衔接,共享发达地区、重点建设高校和不同类型的优质特色教育资源。

  (四)继续教育服务体系建设

  1. 继续教育支撑环境建设。依托安徽开放大学,建设双向视频远程教学及会议系统,远程教育云教室,地市开放学习中心,县级开放学习服务站,远程教育资源制作中心,卫星电视课程传播系统,远程呼叫中心,远程考点视频监控系统,安徽继续教育管理中心等,增强继续教育远程支持服务能力,打通各级各类教育与继续教育的资源共建共享渠道,形成完善的继续教育支撑环境。

  2. 成人高等教育服务平台建设。促进安徽开放大学和高校合作,改革成人高等教育手段,转变教育教学模式,搭建远程教学、信息资源管理、移动学习等系统,进一步完善全省成人高等教育统一的网络教学和管理平台,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3. 社区教育服务平台建设。依托安徽开放大学,在安徽社区教育研究中心基础上,整合各类继续教育网络教学平台,建设安徽社区教育远程服务平台,推进优质学习资源的整合共享,通过互联网、IPTV、数字电视、移动终端等多种渠道,向全社会各类学习者提供更加高效、便捷的学习支持服务,形成广覆盖、多层次、多终端的继续教育服务体系。

  4. 学分银行建设。建设安徽继续教育学分银行,构建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的沟通平台;完善学习成果认证体系和终身学习档案,支持各类学习成果的互认与衔接,实现学习者教育学分的累积与转换。拓宽终身学习通道。

  (五)高等教育信息化引领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建设

  1. 教育信息化人才培养。加强高校信息技术学科专业建设,加大不同层次、类型的教育信息化人才培养力度;实施教师教育技术能力资格证制度。开展教育信息技术研发与装备研究,建设一批教育信息化实训基地和成果转化基地。为教育信息化建设和发展提供技术支撑及人才保障。

  2. 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加强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并形成制度,将教师应用现代教育技术能力和绩效作为教师考核、评优、晋升职务职称的内容之一。

  3. 教育信息化专业技术队伍建设。围绕教育信息化管理、应用和运行维护等任务,建立健全专业技术队伍建设规范和激励机制,完善高校信息化建设专业技术人员职称评聘办法;加大教育信息化专业人才引进和培训力度,落实相关政策和待遇。努力构建一支技术过硬、相对稳定、保障有力的教育信息化专业技术队伍。

  三、实施步骤

  第一阶段:20xx年。省网中心核心路由设备从1000M升级到10000M,根据应用需求,部分高校接入带宽可达到1G以上,实现50G以上总带宽。

  加强安徽高校数字图书馆建设,文化信息共享工程安徽省分中心和安徽高校数字图书馆实现互联互通,建立资源共建共享机制。在部分本科高校试点开发慕课资源和建设慕课平台,建立促进网络在线课程健康发展的管理机制。

  建设安徽成人高等教育在线平台,进一步完善远程教学、信息管理、资源管理、移动学习等信息系统,扩大成人高等教育教学改革试点。

  第二阶段:20xx年-20xx年。升级完善高校校园网基础设施和软硬件平台,建立连接专网的校园网出口安全联动管理机制。全省本科高校实现IPv6接入;完成省级数据中心建设,建成高等教育基础数据库、统一身份认证系统、高等教育管理信息系统和服务门户、高等教育科研协作支撑系统、高性能计算和大数据处理平台。进一步完善高等学校、科研院所等机构的大型仪器设备共享机制,高校广泛应用大型仪器设备共享平台。

  建成安徽省高等教育和继续教育精品课程资源库及专题特色数据库,完成高校基础数据和全省教育资源的整合,安徽高校数字图书馆实现移动终端访问。建成开放式网络学习空间和高等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师生经实名认证可以在网络学习空间互动教学。

  完成安徽成人高等教育在线平台建设,启动社区教育服务平台和学分银行建设,继续教育支撑环境初步建成。

  第三阶段:20xx-2020年。全省高校以多种方式接入省教科网,根据应用需求,接入带宽可达到1G以上,并实现IPV6接入;全省高校数字校园建设充分满足高校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创新的'需要。丰富并完善安徽省高等教育和继续教育精品课程资源库课程资源,建成支持高等教育和继续教育的数字资源体系;完善继续教育服务平台及支撑环境,社区教育网络覆盖率达100%,基本建成满足“人人皆学、处处可学、时时能学”的终身教育信息化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高等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平台,全面实现统一身份认证,建成相对完备的数据分析系统,为服务政府科学决策、社会机构和用户需要提供实时精准数据支持。教育信息化人才培养和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提升工作系统化和常态化,相关制度健全,培训和考核体系完备。

  四、保障措施

  (一)省教育厅成立教育信息化领导小组,负责全省高等教育信息化建设的统筹规划和管理工作,组织实施高等教育信息化建设重大工程和示范项目;根据方案制定考核标准,检查高校贯彻落实省级高等教育信息化实施方案和重点任务的完成情况。

  (二)根据高等教育信息化建设需要,省教育厅遴选部分高校作为信息化试点单位,探索信息化建设的新思路、新方法和新机制,充分发挥试点高校的示范、带动和辐射作用;建立健全信息化建设监测评价、政府购买服务和后期奖励补助等政策机制。

  (三)高等学校要成立由校长担任组长的教育信息化领导小组,建立健全符合本校实际的教育信息化领导和管理体制机制;要将教育信息化工作纳入高校事业发展的整体规划,优先部署、实化措施、从严考核;要制定本校信息化实施方案和分步实施计划,并报省教育厅教育信息化领导小组备案。

  (四)高校要加大对信息化建设经费的投入力度,并建立长效机制,切实保障信息化环境、资源和管理等应用平台建设及其运行维护和更新的资金需求。鼓励高校创新机制,充分吸纳行业、企业及其他社会组织以多种方式参与和支持高校信息化建设,或通过购买服务等方式与社会专业机构、企业开展信息化应用项目合作。要加强对信息化建设经费的使用管理,规范项目建设,切实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实施方案 篇3

  一、工程概况

  本工程为20xx年大兴区老旧小区综合整治工程中的美然绿色家园小区改造,工程位于北京市大兴区旧宫镇,东到美然家园5号楼西侧,南到南郊宾馆北侧,北到旧忠宾馆南侧,小区改造范围占地面积0.77公顷。由北京筑都方圆建筑设计有限公司设计。该工程结构雷为2栋6层砖混结构。

  本工程为旧楼改在工程,原建筑外窗全部拆除,更换。新更换的节能窗户采用6+12(空气)+6的单框中空玻璃塑钢门窗,玻璃遮阳系数为0.86,可将光透射比为0.71,外窗开启扇带纱窗。门窗需达到气密性6级,抗风压性能4级,水密性3级的要求。塑钢型材为88系列。所有外窗立口均立结构墙中。

  二、施工准备材料

  1.塑钢门窗:按照设计图纸检查核对门窗的型号、规格、开启形式、开启方向、安装孔方位及组合杆和附件等。严禁门窗构件有变形的坏损的缺陷,且应有出厂合格证。

  2.塑钢门窗所用的五金配件应与门窗型号相匹配,所用的零附件及固定件使用优质材质。

  3.与结构固定的连接铁脚、连接铁板,应按图纸要求的规格备好。

  4.嵌缝材料、发泡剂、密封胶的品种、型号应符合设计要求。

  5.按图示尺寸弹好水平线,并弹好+50㎝水平线,校正门窗窗洞口位置尺寸及标高是否符合设计纸要求,如有问题应提前剔凿处理。

  6.检查塑钢门窗两侧连接脚位置与墙体预留孔洞是否吻合,若有问题应提前处理,并将预留孔洞内的杂物清理干净。

  7.图纸要核对型号,检查质量和表面的平整度,如发现有棱窜角和翘曲不平、严重超标、严重损伤、外观色差大等缺陷时,应找有关人员协商解决,经修整鉴定合格后才可安装。

  8. 门窗口的水平位置应以楼层+50㎝水平线为准,往上反,出窗下皮标高,弹线找直,每层窗下皮(若标高相同)则应在同一水平线上。

  9. 墙厚方向的安装位置:根据外墙大样图及窗台板的宽度确定塑钢门窗在墙厚方向的`安装位置;如外墙厚度有偏差时,原则上应以同一房间窗台板外露尺寸一致为准,窗台板应伸入塑窗的窗下宜。

  三、原材料的报检和复检

  1、塑钢门窗进场报检:合格证,生产许可证,复检报告

  2、聚氨脂发泡剂报检: 合格证

  3、中空玻璃安装报检:合格证 浸泡自检记录

  四、门窗表

  五、塑钢窗安装的准备工作(样板制)

  塑钢窗成品材料进场后,公司技术人员随后对施工现场进行检查,并和业主、监理,施工单位人员交流听取意见和建议,对施工机械、施工用电、安装技术和施工人员进行检查、安排,教育和交底。

  对单位工程安装前先样板制报验,首现每栋楼塑钢窗安装一个竖向单位,对其上下挂线进行检查,检查上下窗的偏移,窗口四周距内墙边距离,窗口水平和垂直度,固定件数量和牢固度,塑窗四周和砖(混凝土)墙聚氨脂发泡密实度。

  六、塑钢门窗安装方法:

  施工工艺流程: 弹线—初装—吊线—校正—最终安装—塞口

  1、沿窗框外墙用电锤打¢6孔(深40-50㎜),并用膨胀管塞入再用自攻螺丝固定。

  2、混凝土墙体可用射钉枪将铁脚与墙体固定。不论采用哪种方法固定,铁脚至窗角的距离不应大于200㎜,铁脚间距应600㎜。

  3、处理门窗框与墙体缝隙:塑钢门窗固定好的,应及时处理与墙体缝隙,用聚氨脂发泡剂将缝隙填嵌。

  4、用密封膏填嵌门框与门窗框边的缝隙。

  七、五金执手和中空玻璃的安装

  1、五金执手配件应与门窗型号相匹配,所用零附件及固定件使用优质材质。

  2、玻璃安装施工应在框、扇校正和五金件安装完毕后进行,玻璃的运输存放,应符合现行的有关规定。玻璃裁割尺寸要实测实量,玻璃集中裁割,边缘不得有制品和斜曲,玻璃安装时的朝向应符合设计要求。玻璃安装后应对玻璃与框、扇同时进行清洁工作。

  八、允许偏差项目:

  门窗框两对角线长度差、门窗框正、侧的垂直度、水平度、横框标高等,不得超过表图表规定的数值。 塑钢门窗安装允许偏差

  1、塑钢门窗应入库存放,下边应垫起、垫平,码放整齐。对已装好披水的窗,注意存放时支垫好,防止损坏披水。门窗保护膜应检查完整无损后再进行安装,并禁止从窗口运送任何材料,防止碰撞损坏。抹灰前应将塑钢门窗用塑料薄膜保护好,在室内湿作业未完成前,任何工种不得损坏其保护膜,防止砂浆对其面层的侵蚀。

  2、塑钢门窗的保护膜应在交工前撕去,要轻撕,且不可用开刀铲,防止将表面划伤,影响美观。应注意的质量问题:面层污染咬色,施工时不注意成品保护,未及时进行清扫。

实施方案 篇4

  一、 指导思想

  羽毛球运动是一项学生非常喜爱的活动,通过引导学生树立“健康第一”的理念,以新颖活泼的体育活动为载体,培养学生合作、诚信、果敢等优良品质,发展学生个性特长,促进学生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等方面健康和谐的发展,丰富校园文化生活。为丰富校园课余生活,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提高学生羽毛球技能,特制订活动实施方案。

  二、活动安排

  建立以兴趣小组为首的训练小组,学生自愿报名参加。

  三、 活动任务

  1、 熟悉羽毛球球性

  2、 掌握羽毛球的基本打法、发球、接发球。

  3、 掌握羽毛球的基本比赛规则。

  四、活动时间

  每周星期三下午第二节课后。

  五、指导教师:

  六、活动地点

  学校操场

  七、 活动安排

  1、首次活动前就将学生分组,指定一名组长,负责工具的安排、点名、配合教师实施管理。

  2、每一小组安排一位学生管好活动器械,保证活动的'正常。

  3、为了激发学生的活动兴趣,也为了学生能接受正规的比赛训练,教师必须在活动前布置好比赛场地(含网),每次活动均安排几组学生示范比赛。

  4、学生分组活动时,教师一定要分组分别指导,让训练到位。

  5、教师要多安排男生与女生对抗赛、高手对抗赛、班级对抗赛,阶段比赛。

  八、活动要求

  学生训练课的内容、形式、要求多种变化,各种练习手段尽量与游戏活动结合,以激发学生对羽毛球的兴趣。在活动过程中以课堂教学为主,本学期通过每周一课外活动进行羽毛球兴趣小组的活动,学生要基本能掌握羽毛球的击球要领。由于学生基础比较差,有一些是一点球感也没有,水平是参差不齐。所以我们本次学习只要求学生学习后有掌握基本的击球要领就可以了,这是进一步学习羽毛球的基础。本学期,着重训练学生的发球练习,推挡练习、接发球练习和移动练习,从而激发学生的练习兴趣。在学习过程中,我们将采取循序渐进的教学方法,让学生由练球感开始,由不会控制球到能熟练控制球,从不会击球到能按落球点准确击球,从而形成学习羽毛球的教学模式。

  九、安全措施

  1、教师准时到规定场地等候学生,并做到活动前点名,下课集中报到,不让一个学生迟到早退。

  2、学生分组活动时,教师一定要在场,且巡回监控,及时掌握动态,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处理,教师要不离开学生训练场地。

  3、课前做准备操,为激烈对打做准备,避免运动受伤。

【实施方案】相关文章:

实施方案(经典)08-08

实施方案[精选]09-10

实施方案(精选)09-15

(经典)实施方案10-21

【经典】实施方案09-12

[精选]实施方案09-20

[经典]实施方案09-04

(经典)实施方案11-15

实施方案07-20

实施方案(精选)07-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