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范文网>教学资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方案

教学设计方案

时间:2023-03-05 08:01:19 教学设计 我要投稿

【精选】教学设计方案合集七篇

  为了确保事情或工作有序有力开展,就常常需要事先准备方案,方案是解决一个问题或者一项工程,一个课题的详细过程。那么我们该怎么去写方案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教学设计方案7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精选】教学设计方案合集七篇

教学设计方案 篇1

  学习目标

  1、会写8个生字,正确读写“圣洁、回荡、滋润、眷恋、闪闪发光”等“词语盘点”中列出的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感受最深的部分。

  3、揣摩优美的语句,说说人类与大自然休戚相关、不可分离的密切关系,懂得应该保护环境、爱护家园。

  课前准备

  了解家乡的土地、身边的资源的状况。

  教学过程

  一、联系生活,导入“神圣”

  1、说说在周围生活中,神圣一般多用来形容什么?

  在印第安人的眼里,他们生活的地方是神圣的。他们会自豪地告诉每一个光临那片土地的人──

  2、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感受“神圣”

  1、土地可以用肥沃、贫瘠来形容,还可以用宽广来形容,却很少有人用神圣来赞美。那么印第安人为什么这样称呼它呢?让我们走进这片神圣的土地。

  2、介绍文章背景知识。(印第安人首领西雅图写给白人领袖的一封信)

  3、自由读课文,遇到难读的词语、句子多读几次,把课文读通顺。

  把自己印象最深刻的段落读给全班同学听。教师随机纠正字音。

  三、梳理内容,定位“神圣”

  1、再读课文,说说文章主要介绍了什么内容。

  2、文章哪些自然段体现了这片土地是神圣的?

  四、研读语句,理解“神圣”

  1、自由读文章第2自然段,边读边想象:这片神圣的土地上呈现怎样的画面?

  (1)抓住“圣洁”,理解内容。

  (2)有感情地朗读文章第1、2自然段。

  2、如此神圣的一片土地,对于我们来说,对于我们这个民族来说,为什么就显得如此珍贵,如此重要?自由读第3自然段,从字里行间去感受。

  重点理解以下句子:

  (1)我们是大地的`一部分,大地也是我们的一部分。

  用一两个词语来形容大地和我们的关系。(息息相关、不可分离等)

  (2)我们和大地上的山峦河流、动物植物共同属于一个家园。

  这片神圣的土地对于我们是如此重要,我们不应该以旁观者的姿态去面对,而应该用主人的身份去保护这片家园的家园。

  五、悟“神圣”,探究段落

  这片土地是神圣的,对我们来说是如此的珍贵和不可侵犯,那么怎样才能保存这份神圣,留住这片圣洁呢?

  自由读文,找相关语句,在旁边写感受和体会。

  重点引导理解以下句子:

  (1)河水是我们的兄弟,也是你们的兄弟。你们应该像善待自己的兄弟那样,善待我们的河水。

  (2)你们要照管好它,使你们也能够品尝风经过草地后的甜美味道。

  为什么说要照管好它?重点理解“空气与它滋养的生命是一体的,清风给了我们的祖先第一口呼吸,也送走了祖先的最后一声叹息。”(因为没有了空气,或者空气受到污染,将直接影响到人类的呼吸、生物的生长,影响到生命的存在)

  (3)你们一定要照顾好这片土地上的动物。

  (4)你们要像我们一样热爱它,照管它。为了子孙后代,你们要献出全部的力量和情感来保护大地。

  重点理解“任何降临在大地上的事,终究会降临在大地的孩子身上。”(如果家园受到破坏,我们不能及时补救,那么对地球的伤害都将演变成对人类自身的伤害。如果家园遭到毁灭,人类又怎能独自生存)

  六、明“神圣”,凝聚情感

  因为我们深爱着这片土地,因此为了子孙后代,你们需要献出──全部的力量和情感来保护大地。

  因为我们深深地知道──大地不属于人类,而人类是属于大地的。

  重点理解“大地不属于人类,而人类是属于大地的。”

  七、读全文,背诵语段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感受最深的部分。

  八、巧拓展,提升认识

  读课后“选做题”,根据课前了解的情况,写一写自己的发现和感受。

教学设计方案 篇2

  【教学目标】

  1、认识“钟、零”等9个生字,会写“欠、元”等8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知道时间的宝贵,懂得控制自己,珍惜时间。

  【教学重难点】

  认识“钟、零”等9个生字,会写“欠、元”等8个字。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提问导入,激发兴趣

  二、一分钟记字游戏

  1、老师出示课文生字词的课件:闹钟、丁零、哈欠、迟到、决定、后悔、叹气

  2、学生看屏幕,用一分钟时间快速记生字。

  3、指名学生说说,一分钟内自己记住了几个生字,是怎样记住的?

  4、重复做识字游戏,让学生尽量记住全部的生字。老师注意用激励的语言,激发学生参与活动的兴趣。

  三、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看课件动画片《一分钟》,边看边想:这个故事讲了一件什么事?

  2、自由读课文,画出不懂的词语。

  3、同桌合作轮读课文,一人读,一人纠错。

  4、全班齐读课文,要求读正确,读通顺。

  四、深入感悟,明白道理

  1、集体讨论:读完课文,你感受最深的是什么?课文哪些句子具体写元远非常后悔?元元开始是怎样想的.?找出来读一读。

  2、课件出示重点句子:

  (1) 再睡一分钟吧,就一分钟,不会迟到的。

  (2)他叹了口气,说“要是早一分钟就好了。”

  (3) 他又叹了口气,说“要是早一分钟就好了。”

  (4)他等啊等,一直不见汽车的影子,元元决定走到学校去。元红着脸,低着头,做到了自己的座位上。

  (5)元非常后悔。

  第二课时

  一、导入,激趣读文

  1、播放动画,学生配读相应的段落。

  2、找出描述课文插图的段落,并有感情地朗读,集体讨论:读了课文懂的了什么?

  二、积累运用,培养能力

  1、课件出示“找找说说”内容。

  2、指名学生按学习伙伴的提示组字、组词。贴在黑板上。

  3、让学生在书中找找本课的生字,还有哪些没贴到黑板上的,补充,同时理解意思。

  4、摘词语比赛:学生选自己喜欢的词语说句子,先在小组里说,然后小组派代表上台摘词语说句子,交流好的句子。

  三、自主写字

  1、学生观察要写的字,然后教师指名说说写这八个字要注意什么?

  2、指名在黑板上试写“欠、包、钟”,其他同学在书上临写。

  3、师生点评。

  四、拓展活动

  续编故事《元元的明天》。按照自己的想法,续编故事,把故事讲给同学听,看谁想得好,编得好。

教学设计方案 篇3

  学习目标

  1.认识“团、量”等12个生字,会写“谁、怕”等6个字。

  2.朗读谜语,边读边想,能说出自己是怎么猜出来的。

  3.有收集谜语或自编谜语的兴趣。

  课前准备

  生字卡片,小黑板,布置学生收集谜语。

  激趣导入

  同学们都喜欢猜谜语。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猜谜语,这些谜语都是字谜。

  学习前两则谜语

  两则谜语可以同时猜,也可以一则一则猜。

  1.第一则谜语。

  a.指导学生朗读谜语。(自由读,指名读)

  b.学生猜谜。

  c.说说你们是怎样猜出谜语的?

  d.老师小结猜谜窍门:“猜谜语,动脑筋;会观察,抓特征;跳出谜面想一想,谜底就在话里藏。”

  e.学习生字。

  看到同学们猜谜语这么热闹,有两个生字朋友也想参加,同学们欢迎吗?(老师贴生字卡片“团”“量”)“他们是谁?”

  学生认记生字。

  2.第二则谜语。

  a.朗读谜语。

  b.教师引导学生把几个句子联系起来思考:

  什么东西是“绿的”?什么东西是“红的”?

  哪些“绿的”“喜欢及时雨”?哪些“红的”“怕水来攻”?

  为什么“绿”“红”在一块儿就起凉风?

  “凉风”是在什么时候起呢?

  b.可以个人猜,也可以几个人在一起猜。

  c.当学生猜出来时,教师可用绿色和红色粉笔写出“秋”字。

  3.学生交流自己的猜谜体会。

  4.找出这则谜语中的生字,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记生字。交流自己识记生字的方法。

  3.第三则谜语

  1.可以先让学生自己猜,然后请同学帮助。可以提示四句话指的'是同一个字。

  2.可以复习“请”“情”“晴”“清”“精”“睛”等字,启发学生思考。

  3.再读谜语,说说体会到了什么。

  4.猜出谜底,说说是怎么猜出来的。

  5.识记生字。注意:“互”的声母是“h”,不是“f”;“尊”是平舌音,“重”“纯”是翘舌音。

  巩固识字,指导书写

  1.出示生字“团”“量”等12个生字,同桌考一考,看谁读得准。

  2.引导学生观察“谁”“怕”“跟”“凉”,发现这几个生字都是左右结构,写的时候注意左窄右宽。

  a.“足”作偏旁时,最后两笔“撇、捺”要变成“竖、提”。示范写“足”,让学生观察比较“足”与“跟”字中的“足字旁”。

  b.指导观察“谁”字中“亻”里“丨”的位置。

  c.观察“量”“最”这两个字,哪一个笔画最长?教师范写:中间一横长,横与横之间挨紧一点,各横之间的距离大致相等,上下要写紧凑一点。

  d.学生描红,练写,教师巡视指导。

教学设计方案 篇4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0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两个字只识不写。认识三个偏旁。理解本课新词。

  2、仔细观察图画,认识图上描绘的事物,并与所学的词语联系起来。

  3、诵读课文,积累词语。

  教学重点

 读准字音,认清字形,写好生字。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课文

 上课了,先请学生看老师做一个动作。只见老师把手放在眼睛上面,做出一个向远处看的样子。出示“看”字,“上面是一个撇手,下面是目,手搭凉棚向远处看。‘看’多有趣呀,我们今天学的《识字三》这篇课文里,就有一些这样有趣的字,你自己读读课文,比一比,就会找到它。”

  评点老师通过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激发了学生学习生字的热情。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倡导自主学习

 1.学生自读。要求:

  (1)读准字音,读通课文。遇到难读的字多读几遍。

  (2)看一看课文中的插图,想一想插图和汉字部件之间的关系。

  (3)把自己记住的字在本子上练写。

  评点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使形、音、义三个因素之间形成联系。

  2.交流讨论。

  学生把有趣的字写在黑板上的田字格中。

  评点把识字的主动权交给儿童,让学生自己开动脑筋来记字,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情境,又深入浅出地剖析了汉字的造字规律,有助于儿童的理解和记忆,也符合学习的心理规律,提高了学生自学生字的能力。

  3.检查读书情况。

  4.学生自读两遍课文。

  评点让学生把刚刚学会的生字放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加以巩固,诵读歌谣来巩固识字、识词的成果。

  三、细读课文,用心品味

 1.谁来说说你对宁宁有了哪些了解?你是怎么知道的?找出相关的`句子读给大家听听。

  评点教学中,既注意字词的表象联系,又注意每一个词语与歌谣相关语句的内在联系。

  2.让我们看看宁宁画的画是什么样的?(指导看图)

  评点让学生注意字、词、文之间的联系,把看图、识字、识词、歌谣连为一体。

  3.指导朗读课文第一、二句。

  4.课文说宁宁是一个粗心的小画家,你觉得宁宁仅仅是粗心吗?

  学生讨论,发表看法。

  评点在学习过程中,学生的聪明才智、独特个性和创新能力,始终围绕着学生中不断出现的层层递进的各种疑问展开。通过讨论,让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

  5?指导朗读第三句,注意问句的读法。

  6.练习背诵,赏读品味。

  (1)指导读。

  (2)老师配乐朗读。

  评点诵读是对课文音韵美、形象美、蕴涵美等多层面进行整体欣赏、品味的过程。

  四、学习生字,认真书写

 1.老师在田字格中范写,并引导学生观察字形结构、位置、笔顺。

  2.学生练写(先描后仿),老师巡回指导,及时纠正学生错误的笔顺和写字姿势。

  评点让学生在实践中既动眼用心,又动手操作,掌握如何写好字的本领,并在“读帖”“描红”“仿影”以及“临帖”的过程中,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

  五、课堂小结,引申迁移,引导探究,诱发潜能

 其实,汉字有趣的地方还很多,老师想请同学们在课下以小组为单位,找一找,汉字还有哪些有趣的地方?

  评点将课堂内沟通,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增加学生语文实践活动的机会,也是对教材的深层开发和再利用。

教学设计方案 篇5

  教学目标:

  1.认识“失、级”等14个生字,会写“同、工”等6个生字,引导学生进一步自主识字并感悟形声字的构字规律。

  2.练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培养学生讲究卫生,爱护环境的习惯。

  教学重点

  识字,有感情朗读课文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准备:教学挂图、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设疑导入,揭示课题

  (出示一张失物招领)“小朋友们这是什么?”“它是用来干什么的?”(当你拾到了东西,没人领的时候,就需要帖这样一张“失物招领”)

  老师这里就有一则“失物招领”,这上面都写了些什么呢?

  1.出示书上第二幅图:图上画的是什么地方?都有谁?他们在干什么?

  2.教师小结:这是一年一班小朋友在春游时发生的一件事,为什么老师的手里会拿着一个垃圾袋呢?学了今天的课文,你就知道了。(板书课题)

  3.找学生读课题,认读“失”字,结合生活实际,理解“失物招领”。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教师范读课文。

  2.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读正确(读准字音,不添字,不漏字) 1、自己读一读课文,看看这个“失物招领”讲了一件什么事?

  (汇报自读情况)

  3、检查预习:

  小朋友们,自学的能力是越来越强了,那现在老师考一考你:

  这篇课文有几个自然段?

  (8个自然段)

  4.检测反馈:指名读课文,每人读一个自然段,师生共同评价。

  (1)、自己读一读课文,看看这个“失物招领”讲了一件什么事?

  5.轻声读课文,要求把句子读通顺,喜欢的段落多读几遍,想一想:读后知道了什么。

  三、再读课文,认记生字

  1.自由读课文,找出自己不熟悉的生字,读一读,记一记。

  2.同桌相互考一考,看是否记住了字音,再互相说一说怎样记住字形。

  3.检测学生学习生字情况。

  (1)读准字音:借助拼音读生字。(教师强调读准后鼻音:同、工、请、双;前鼻音:观;翘舌音:失、专、准;平舌音:才)

  (2)巧记字形:交流识记字形的方法。(引导学生说出在哪里见过这个字;用什么办法记住生字;如熟字带生字的方法:失—先观—现工—江准—推,熟字加偏旁或去偏旁的方法:人—队又—双青—请见—现格—各比较“洞—同请—青各—格”感悟形声字的构字规律)

  (3)理解字意:练习用“级、同、工、专、队、才”组词说话。

  (4)再现检测:去掉拼音,练读生字、词语、句子(自由读、开火车读)

  句子:

  ①放学了,三年级二班的同学,在操场站好排,准备回家。

  ②刚才同学们还围在老师身边,上课铃声一响,他们就马上回到各自的`座位上。

  4.复习巩固:形近字比较,完成书后练习:

  读读比比认

  (认真) 准(准备) 先(先进) 各(各自)

  队(少先队)难(难题) 失(失去) 备(备课)

  四、指导书写,强化记忆

  学习写“同、工、专”

  1.观察思考:看清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及写这三个字应注意的问题。

  2.引导学生书空笔顺。

  3.教师范写。

  4.学生描红、练写。

  五、布置作业

  读课文并思考:

  课文中的“失物”指的是什么?这些“失物”的主人是谁?失物是怎样被主人认领的?主人又是怎样处理它们的呢?

教学设计方案 篇6

  [设计理念]

  新《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本设计以我校省级课题《农村小学作文策略研究》的子课题《农村小学快速作文策略研究》的实施为背景,通过引导学生在短时间内确定写作的范围,让学生在写作实践中学会写作,让学生的外部刺激能转化为写作的内部动机和能力;通过习作,让学生的个性得到张扬,提升情感、审美的价值,让学生享受作文教学的愉悦,从而真正提高农村小学学生的写作能力。

  [教学目标]

  1.学会记事,要把事情的经过写清楚,也可以写这件事使你明白了什么。

  2.通过事情表达童年的美好,旨在突出趣,选择自己印象最深的事,体现个性化。

  3.记事的内容具体,要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中心明确。

  [教学准备]

  1.搜集小时候的老照片或珍藏的能引起童年趣事的有关物品。

  2.师准备范文一篇。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引出话题。

  池塘边的榕树上,知了在......

  同学们,大家都会唱《童年》这首歌吧!是的,我们每个人都有美好的童年,你看,那会飞的梦,那冬阳下的骆驼队,那一声精彩和糟糕今天,老师让同学回忆一下童年那充满稚趣而又很有意思的事,用文字把它表达出来。

  二、明确范围,简要指导

  1.指名读作文内容,思考这次作文给我们提了哪几点要求。

  2.拿出事先准备的老照片,围绕老照片或珍藏的有关引起童年回忆的物品的前前后后发生了哪些有趣的事呢?(可以同桌互相交流)

  3.教师简要提示。

  ①要突出趣字。(要有稚趣,要有意思,要有发现,要有反思)

  ②要根据我们农村的特点而展开。要说实话、真话、心里话,可以是钓龙虾,可以是玩泥巴,可以是帮父母干农活

  三、范文引路,讨论写法

  1.教师念范文《童年趣事》。(学生人手一份)。

  池塘边的榕树上,知了在......

  我听着《童年》这首歌,便想起了小时候的一件趣事。

  我四岁那年夏天的一个下午,天热极了。妈妈带着我上街买了一个圆圆的大西瓜。到了家,妈妈刚把西瓜放到八仙桌上,我就迫不及待地问妈妈:什么时候吃西瓜呀?

  你这只小馋猫,爸爸在田里干活,一定很热,等他回来,我们一起吃。妈妈笑着回答,走进灶头间里去了。

  我盯着西瓜,舔了舔嘴唇,又跟妈妈吵着要了一回。可妈妈就是不同意,于是我撅起嘴,动开了脑筋。一会儿,我就想出了一个好主意。

  那时候,我人矮,没有八仙桌高。于是,我悄悄地把椅子移近八仙桌,又小心地爬上椅子,用小手把西瓜轻轻一推,西瓜慢慢地向桌边滚动了。这时,我赶忙跳下椅子,并叫了起来:妈妈,西瓜要滚下来了!话音刚落,没等妈妈走出灶头间,西瓜啪的一声掉在地上,掉成好几瓣。

  妈妈捡起西瓜,一边埋怨,一边叫我赶快吃掉几块。我高兴极了,边吃边露出得意的样子:妈妈这下可上当了。我偷偷地朝妈妈一看,见她没发现什么破绽。于是,我咧开嘴笑了。

  笑什么?妈妈奇怪地问道。

  西瓜又凉又甜,真好吃!我调皮地回答。其实,我的心里最明白。

  现在回想起来,可真觉得有点好笑。

  2.教师出示讨论题目(先分组讨论,然后各组长汇报,师生共同评议、补充)。

  (1) 文章给人的感觉真实吗?有意思吗?有趣吗?

  (2) 范文中的语言、动作、神态及心里活动的.描写怎样?那些地方值得你借鉴和学习?

  (3) 好笑、有意思中蕴涵什么呢?你有体现你个性的有趣的事吗?如果有请马上写下来。

  四、快速习作,教师巡视

  1.教师按以往快速作文的惯例,再次让学生明确写作的范围,并要求在20分钟内完成450字左右的文章。

  2.在教师的巡视中,对于极少数作文方面存在问题的同学适时降低作文要求,只要抓住有趣二字,写出自己的感受就行,并在黑板上挂出有关的好词佳句供这部分同学参考。

  五、学生自改,二次作文

  1.学生自改。在自改过程中,学生重新感受写作的过程,在查缺补漏中完善了自己的作文,享受了习作过后的愉悦感。

  2.二次作文。在教师巡视指导过程中对于能把事情写清楚,很有个性化、真实性的作文和比较存在问题或问题较大的作文师生集体评改(不少于各2遍),随后学生第二次作文。

教学设计方案 篇7

  设计理念

  《和时间赛跑》是一篇清新、淡雅而又略带淡淡优伤痕迹的散文。在这一教学设计中,力求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通过自读自悟来完成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以及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养成珍惜时间的习惯。

  教学重点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所有时间里的事物,都永远不会回来了。”等句子的意思。

  教学准备

  词卡、磁带、课件。

  教学过程

  一、录音导入,激发兴趣

  1.CAI播放配乐朗诵《匆匆》片断(第三节)。

  2.谈话导入。

  同学们,每当我们聆听《匆匆》这一名篇时,总会油然而生对时光流逝的感慨。是啊,时光一去不复返!说说看,你每天是怎样安排时间的?你是否想过珍惜有限的时间呢?你是怎样珍惜的?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看到这个课文标题,你想到了什么?(学生自由发言)

  2.自由读课文。

  (1)画出课文中的生字新词,联系上下文或借助工具书自学。

  (2)教师指导学生把课文读通、读顺、读正确。

  3.教师利用词卡、CAI课件检查学生的自学情况。

  4.指导学生当堂正确书写生字。

  5.指名分节读课文,理清课文的脉络。

  6.想想课文讲了哪些事?作者通过和时间赛跑明白了什么道理?(牵引中心句:假若你一直和时间赛跑,你就可以成功。)

  7.听录音,联系实际说说你读了这篇课文的初步感受。

  三、学习1—5小节

  1.默读1—5小节,说说这部分讲了几层意思。

  2.指名读一、二两节。

  (1)这部分主要讲了什么事?

  (2)这部分的生字新词比较多,请大家小组合作解决,如果仍有困难,请提交全班讨论。

  (3)你想用什么方法学习这一部分?(引导学生采用“读—悟”法来自读自悟。)

  (4)指导学生用“持续”“与其……不如……”造句。

  (5)从一、二节中找一个词来概括这部分的感情基调。(忧伤)

  (6)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课文,引导学生学会客观评价他人的朗读。

  3.齐读一、二两节。

  4.默读三、四两节。

  (1)画出你最难理解的句子。(所有时间里的事物,都永远不会回来了。)

  (2)先说说自己是怎样理解这句话的,然后在小组交流、讨论。

  (3)这句话是什么意思?文中的.爸爸是怎样解释的?

  (4)文中的小作者是怎样理解这句话的?

  (5)有感情地朗读这句话。

  (6)读了这句话,你有什么感受?平时生活中,你有过这种感受吗?

  (7)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三、四两节。

  5.自读第五节。

  (1)说说“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光阴似箭,日月如梭”等谚语的意思。

  (2)你在平时课外阅读中还收集了哪些有关珍惜时间的名言、谚语、成语?全班交流。

  (3)“我有一种说不出的滋味”,这是一种怎么样的滋味?(对时光流逝的感伤)

  6.说说看,你平时是怎样珍惜时间的?今后,你准备怎样珍惜时间?

  四、布置作业

  1.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和精彩句段。

  3.收集有关珍惜时间的名言、谚语、故事等。

【教学设计方案】相关文章:

教学设计方案10-12

教学设计方案09-12

教学设计方案范文11-02

教学设计方案模板08-26

[精选]教学设计方案范文07-07

(精选)教学设计方案范文07-04

教学设计方案范文11-21

语文教学设计方案09-11

有关教学设计方案范文 05-18

教学设计方案范文【优】0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