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范文网>教学资料>教学设计>《月相变化》教学设计

《月相变化》教学设计

时间:2023-06-07 12:24:47 教学设计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月相变化》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老师,时常要开展教学设计的准备工作,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更大幅度地提高学生各方面的能力,从而使学生获得良好的发展。那么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月相变化》教学设计,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月相变化》教学设计

《月相变化》教学设计1

  一、教材分析

  《月相变化》一课是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宇宙》单元的第二课。

  《宇宙》这一单元属于《科学(3—6年)课程标准》中规定的“地球与宇宙”中“天空中的星体”的范畴。《宇宙》单元在结构安排上是非常严密的,这一单元从认识月球开始,以学生的感知为基础,再通过一系列的活动,使学生对收集到的信息进行处理,建立有关环形山、太阳系、星座、星系等模型,对月相、环形山、日食、月食、星座、星系等有初步的认识。使他们能认识到宇宙是一个庞大的、运动变化着的系统,不同的宇宙空间分布着不同的天体;同时令他们感悟到:司空见惯的现象中往往包含着值得深入的科学道理,科学探究永无止境。

  月相变化是有周期性的,月球的规律性的圆缺变化与它和太阳、地球的相对位置有密切的关系。由于月亮本身不发光,所以它无论转到什么位置,总是对着太阳的一面明亮而背着太阳的一面黑暗。因而,在月球绕地球转动的过程中,由于太阳、地球、月球的相对位置不同,看到的月亮明亮部分的形象也就不同。《月相变化》一课在学生认识月球的基础上,通过模拟月相变化的实验,让学生在活动中初步认识到貌相变化跟月球不发光、跟太阳照射、跟月球在围绕地球公转有关,并找到月相变化的规律,这对发展他们的科学探究精神和方法也是十分有利的。

  二、学情分析

  月亮对于小学生来说,一直充满着神秘和幻想,学生非常想了解有关月亮的秘密。月相更是学生每天都会见到的现象,但这些现象对于他们仅仅是看到而已,大部分学生并不能准确的描述出一个月的月相变化的规律。

  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在教学中,我创设一个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氛围,力求在学生已有经验的基础上,让他们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体验科学活动的过程和方法。本课通过模拟活动,使学生对月相变化的规律有所认识,并能尝试解释貌相变化的原因。

  三、教学目标

  (一)科学概念目标

  1、月相在一个月的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形状

  2、月相变化是月球围绕地球公转过程中自然形成的,变化是有规律的。

  (二)科学探究目标:

  1、持续地观察月相的变化过程

  2、根据已有的现象进行简单的逻辑推理再作出假设,同时能再小组学习中收集整理他人的观点,并根据一定的事实对自己的假设进行调整

  3、初步学习利用模型来解释自然现象。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初步意识到宇宙是一个变化的系统

  2、培养学生自主性和合作意识。

  四、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通过模拟实验发现月相变化的规律

  难点: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连续观察1个月以上的月相变化。

  五、教学准备

  圆纸片、剪刀、胶棒、一半黑一半白的篮球、汇报卡、课件

  六、教学过程

  (一)了解知识背景,激发探究兴趣

  1、12月10日(农历二〇一一年十一月十六)发生了一件天文学上的大事“月全食”,有人观测吗?能说说你看到的'月食现象吗?

  2、关于月亮,你还知道哪些常识?

  (学生回忆讲述自己了解的关于月球的知识)

  设计意图:学生已经有了第一节的学习基础,了解了一些关于月球的基础知识,通过学生的发言了解学生的前概念,为本课探究貌相变化奠定基础。

  3、同学们在夜晚都看到过天空中美丽的月亮,那么谁能描述一下你见到的月亮是什么样子呢?

  (学生描述各种不同的月相)

  课件展示:不同的月相以及月相的概念

  4、月相在一个月当中到底是怎样变化的?它的变化有什么样的规律呢?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共同研究“月相变化”

  (板书课题)

  5、刚才同学们都描述了自己所见过的不同的月相,下面就请同学们把他们画在各组的纸卡上。

  (要求:每个小组画出8个不同的月相)

  (出示汇报卡,讲解使用方法。)

  6、请各组同学将本组的8个月相粘贴在汇报卡的相应位置上。

  (将各组的汇报卡粘贴在黑板上)

  设计意图:通过画月相,充分调动学生关于月相的原始认知。通过画、贴促使学生思考:不同的月相与时间点之间的联系,该放在哪个时间段中?月相的变化是否有规律,有什么样的规律?

  (二)明确目的,推测成因

  1、请同学们观察我们印象中的月相图。比较一下各组的汇报卡,发现什么问题了吗?

  (学生通过观察和比较说明存在的问题)

  2、亮面大小不一样,亮面的朝向也不一样,究竟哪个组画的对呢?月相到底是怎样变化的呢?下边我们就通过一个模拟实验来找出正确答案。

  设计意图:通过观察比较,学生会产生很多问题:为什么同一时间点上月相不一样?月相在一个月里是怎么变化的?变化有规律吗?月相是怎样产生的?这些问题是学生进一步探究的动力。促使学生去寻找真正的答案:月相亮面大小如何变化,月相亮面的方向如何变化。

  3、(课件演示实验内容)观察月球在围绕地球公转一周的过程中,月球亮面的大小和朝向是怎样的。同时思考为什么月球是球形的而我们看到的形状就总是不同?

  (三)制定计划,模拟探究

  1、演示课件同时讲解实验方法,请学生演示正确操作动作。要求学生将看到的月相画在纸片上,并贴在汇报卡上。

  学生分组实验

  设计意图:模拟实验前必须制定严谨合理的试验计划,学生要明确:怎样做,为什么这样做。这是模拟实验顺利进行的有力保障。如果学生心里没数,实验中就会漫无目的的玩,而不是关心实验现象和结果,更不会发现规律。教师要对实验方法进行详细指导,让每个学生对整个实验的过程了然于胸,这样才能保证每个学生都经历一个科学、严谨的实验过程,得出正确的现象,从而发现规律。

  (四)解释现象,揭示规律

  这是我们通过模拟实验之后画的月相,与前一次画得月相比较,区别明显吗?现在你能不能找到月相变化的规律?

  (学生总结月相变化的规律,教师板书:上半月,由亏到圆,右亮;

  下半月,由圆到亏,左亮)

  (五)课堂延伸

  请同学们利用早上和傍晚的时间继续持续的观察月相并认真记录,完成一个月的月相记录表。验证我们今天发现的变化规律。当然也希望同学们注意观察身边各种事物的变化从中发现规律,科学就在你的身边。

《月相变化》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月相在一个月的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形状。

  2、月相变化是月球围绕地球公转过程中形成的,变化是有一定规律的:农历上半月由缺到圆,农历下半月由圆到缺。

  过程与方法:

  1、学会观察月相的变化过程。

  2、根据已有的现象进行简单的逻辑推理而做出假设,同时能在小组学习中收集整理别人的观点,并且根据一定的事实对自己的假设进行调整。

  3、初步学习利用模型来解释自然现象。

  情感、态度、价值观:

  1、初步意识到宇宙是一个变化的系统。

  2、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和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月相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形状;月相的变化是有规律的。

  教学难点:在模拟的过程中认识月相变化的本质。

  教学准备:

  圆纸片,剪刀,胶水,半明半暗(半黑半白)的球 。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创设情境,引出月相话题:

  猜谜游戏:有时落在山腰,有时挂在树梢,有时像个圆盘,有时像把镰刀。

  答:月亮(月球)

  提问:从这则谜语里你得到了月亮的哪些信息?

  预设:学生回答月亮的圆缺变化和位置变化

  2、讲解:月亮在圆缺变化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形状叫做月相。

  二、认识月相并给月相排序

  1、出示几种不同的月相,认识一些月相的名称

  2、学生能说出娥眉月与残月,上弦月与下弦月,上凸月与下凸月的区别。

  3、小组(6人一小组)里每位学生在圆纸片上画一个月相(要求6位同学画的各不相同),并剪下来。

  4、在小组中讨论,自己剪出的月相大致是农历什么时候的?

  5、6个同学把剪下来的月相按照自己的猜想进行时间先后的排列,并贴到黑色卡纸上。

  6、黑板上展示每个小组的月相排列,全班讨论并交流:哪些大家觉得可能正确?说说原因。

  三、模拟月相变化

  1、设疑:月相的变化是月球的形状在变化吗?是伴随着月球的什么运动发生变化的?

  (预设:月球是一个不发光、不透明的球体,我们看到的月光是它反射太阳的光。月相实际上就是人们从地球上看到的月球被太阳照亮的部分。月亮在绕地球做公转,公转的周期大致为一个月。)

  2、小组内讨论交流:能否用做模拟实验的方法来研究月相变化?用什么来模拟?怎样模拟?

  3、进行模拟实验:

  (1)小组里其中5位同学围圈而坐,背靠圆心,围成一个小圆。每一个同学的所坐的位置表示月亮在公转时候的一个对应位置:这里规定,1号同学坐的正前方面向黑板,既对应的是农历三十和初一(看不到月亮);2号同学正前方为月亮在初三初四时的位置(看到的月相为娥眉月),3号同学坐的位置为农历十一十二的位置(看到上凸月),4号同学前面为农历十五十六(看到满月),5号同学为二十二和二十三(看到下弦月)。

  (2)把教室里的黑板模拟成太阳,用半黑半白的球当作月球,其中黑的部分表示暗面,白的部分表示亮面;一位同学把“月球”举在空中,使“阳光”照到“月球”上,围绕着圆圈逆时针走一圈,5位同学把经过自己正前方的月相画到圆纸片上。

  (3)每位同学将画好的月相剪下来,并按照顺序依次贴到黑色卡纸上。

  (模拟实验成功的.关键在于:用来模拟月球的半明半暗的球体,它的明亮一面始终向着“太阳”。)

  4、看黑板上每个小组的月相变化图,提问:通过模拟月相变化的实验,你有什么发现?

  5、学生思考回答。

  6、小结:月相是变化的,变化是有规律性的。农历上半月由缺到圆,下半月再由圆到缺。

  (其他的说法也正确:1、月相的变化经历新月——上弦月——圆月——下弦月——残月的过程。2、上半月,人们看到的月亮亮面面积逐渐变大,直到满月,亮面在右侧;下半月,人们看到的月亮亮面面积逐渐变小,直到朔月,亮面在左侧。)

  7、对比一下,我们前面排序时所贴的月相,哪些是正确的,哪些是错误的?

  8、对于我们得出的月相变化规律,你还有什么问题吗?有没有哪些地方是不妥的?

  四、课外拓展:

  1、动脑筋:今年春节晚上,某商店被盗。第二天,公安人员审询了最有嫌疑的两个嫌疑犯张三和李四。张三说:“昨晚十点钟,借着月光我看到李四进商店偷东西。”李四说:“十点的时候,我正在家里睡觉。”请你帮助公安人员判断,谁最有可能是罪犯,为什么?

  (答:张三最有可能是罪犯。因为春节是正月初一,根本没有月亮,可张三说他借着月光看到李四进商店偷东西,是在撒谎,因此,他最有可能是罪犯。)

  2、课外观察:每天下午放学后的傍晚时分和上午上学前的清晨时分进行观察,并记录白天天空中的月相。

《月相变化》教学设计3

  一、单元内容概述及本课在单元教学中的位置

  《月相变化》一课是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宇宙》单元的第二课。

  《宇宙》这一单元属于《科学(3—6年)课程标准》中规定的“地球与宇宙”中“天空中的星体”的范畴。《宇宙》单元在结构安排上是非常严密的,这一单元从认识月球开始,以学生的感知为基础,再通过一系列的活动,使学生对收集到的信息进行处理,建立有关环形山、太阳系、星座、星系等模型,对月相、环形山、日食、月食、星座、星系等有初步的认识。使他们能认识到宇宙是一个庞大的、运动变化着的系统,不同的宇宙空间分布着不同的天体;同时令他们感悟到:司空见惯的现象中往往包含着值得深入的科学道理,科学探究永无止境。

  月相变化是有周期性的,月球的规律性的圆缺变化与它和太阳、地球的相对位置有密切的关系。由于月亮本身不发光,所以它无论转到什么位置,总是对着太阳的一面明亮而背着太阳的一面黑暗。因而,在月球绕地球转动的过程中,由于太阳、地球、月球的相对位置不同,看到的月亮明亮部分的形象也就不同。《月相变化》一课主要是让学生认识到月相是变化的,变化是有规律性的。农历上半月由缺到圆,下半月再由圆到缺。在模拟月相变化的实验中,让学生初步认识到月相变化跟月球不发光有关,跟太阳照射有关,跟月球在围绕地球公转有关。这对发展他们的科学探究精神和方法也是十分有利的。

  在该课的教学中,我主要是在了解学生已有经验的基础上,让学生自己发现和提出研究的问题,然后通过学生自己的模拟月相变化的实验发现月相变化的原因和规律,并配以课件帮助学生发现和理解。整课从学生的生活经验中来,最后要求学生持续观察回到实际的生活中去,激发了学生探究的兴趣,也在探究中培养动手和思维能里,得到乐趣,获取新的科学概念。

  二、学情分析

  月亮对于小学生来说,一直充满着神秘和幻想,学生非常想了解有关月亮的秘密。月相更是学生每天都会见到的现象,但这些现象对于他们仅仅是看到而已,大部分学生并不能准确的描述出一个月的月相变化的规律。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在教学中,我创设一个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氛围,力求在学生已有经验的基础上,让他们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体验科学活动的过程和方法。本课通过模拟活动,使学生对月相变化的规律有所认识,并能尝试解释貌相变化的原因。

  月相变化学生已经知道了哪些知识?在先前的学习中,学生对月球以及月球的运动又有哪些知识储备?在日常生活中,学生看到过月亮是有圆缺变化的,能够知道农历十五是满月。在上一节课学习中也了解了月球是自身不会发光的,我们所看到的月光是月球反射的太阳光;月球在绕着地球逆时针运行等。

  三、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月相在一个月的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形状

  2、月相变化是月球围绕地球公转过程中自然形成的,变化是有规律的。

  程与方法:

  1、持续地观察月相的变化过程

  2、根据已有的现象进行简单的逻辑推理再作出假设,同时能再小组学习中收集整理他人的观点,并根据一定的事实对自己的假设进行调整

  3、初步学习利用模型来解释自然现象。情感态度价值观:

  1、初步意识到宇宙是一个变化的系统

  2、培养学生自主性和合作意识。

  四、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月相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形状;月相的变化是有规律的:农历上半月由缺到圆,亮面在右侧;下半月由圆到缺,亮面在左侧。

  教学难点: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连续观察1个月以上的月相变化,并在观察中记录月相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形状;月相的变化是有规律的。

  五、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月球运动的课件、月相变化的课件、皮球、电灯(瓦数大的)。

  学生准备:圆纸片、剪刀。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提问:

  (1)地球在空中是怎样运动的?

  (2)地球自转一周用多少时间?地球公转一周用多少时间?

  (3)伴随地球自转发生什么现象?伴随地球公转发生什么现象?

  (4)我们是根据什么推想地球运动状况的?(日月星辰的东升西落情况。)

  2、谈话:

  (1)月球除了像太阳一样有东升西落的现象以外,还有什么现象?(出示课件:一个月内的月球方位和月相变化。)

  (2)说一说,在一个月内不同日期的同一时刻,月球在天空中的方位有什么变化?月球的样子有什么变化?

  (3)关于月球的方位变化和月球的圆缺变化,你有什么想说的吗?

  3、这节课,我们来研究月球的运动和月球圆缺变化的原因。

  【设计意图:学生已经有了第一节的学习基础,了解了一些关于月球的基础知识,通过提问、谈话与学生的发言,了解学生对已学概念的掌握情况,为本课探究月相变化奠定基础。】

  (二)探究新知

  1、指导学生认识月球的运动

  (1)我们首先来研究月球在天空中的方位变化能告诉我们什么。月球在天空中的方位变化有两种,一种是在一天中不同时刻的变化,另一种是在不同日期同一时刻的变化,我们分别进行研究。(月球公转的课件展示)

  (2)讨论:

  ①根据你过去的观察说一说,在一天中的不同时刻(19时、20时、22时……),月球在天空中的方位是怎样的变化的?(自东向西移动)每天都这样吗?你认为这种变化是怎么产生的?(就像太阳东升西落一样,是由于地球自转产生的。)

  ②在不同日期的同一时刻

  (初三、初七、初九……的傍晚),月球在天空中的方位是怎样变化的?(自西向东移动)这说明什么?(月球在自西向东运动)这种变化是由于地球自转或公转产生的?(不是)为什么?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方向也是自西向东)

  ③农历初二、初八、十五的傍晚,月球分别在天空中的哪个方位?农历十六、二十一、二十七的早晨,月球分别在天空中的哪个方位?月球在天空中移动的“路线”(轨迹)是什么样的?(弧形)

  ④上半月,我们看到月球在地球上空沿弧线自西向东运动;下半月,我们仍然看到月球在地球上空沿弧线自西向东运动。这说明什么?(说明月球在围绕地球转动,转动的方向是自西向东。)

  ⑤农历初二月球在什么方向?农历十六月球在什么方向?每个月都是这样吗?这说明什么?(这也说明月球在绕地球运动,只有这样,上述现象才能循环出现。)

  ⑥通过以上分析,你知道了什么?

  (3)教师小结: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知道,月球总在围绕地球转动,月球的`这种运动叫做公转,公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

  【设计意图:通过课件动态展示月球围绕地球公转的过程,让学生直观了解到由于太阳,地球、月球的相对位置不同,看到的月球明亮部分的形象也就不同,为下面学习月相变化的规律做好铺垫。】

  2、指导学生画月相,贴月相。

  (1)讲述:下面我们来研究月球的圆缺变化。月球的圆缺变化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形状叫做月相(板书:“月相”)。

  (2)你们都见过哪些形状的月相?生交流。

  (3)请看看这两个月相,猜猜是什么时间的月相。课件出示:初一和十五的月相,初一的月亮看不到就对了。

  (4)介绍:月相的变化周期大约是一个月,是按农历计算的,就是我们常说的初一、初二、初三……

  (5)引导画月相

  A、你们能根据经验画一画初二、初八、二十二的月相吗?为了能让小组完成任务又快又好,给大家一些小提示,投影出示画月相、粘贴月相提示。

  ①根据你的印象先在圆内画一段圆弧,然后将月相剪下来。

  ②如果你认为整个都看见的月相就不剪;

  ③可以猜测,画、剪得不对没关系;

  ④每位同学只选其中一个日期的月相画,又快又好地完成任务。

  ⑤请完成任务的小组将月相按时间顺序用磁铁粘到黑板上。

  B、利用课前提供的圆纸片画月相、粘贴月相。

  (6)交流总结

  从大家画的月相可以看出对于同一日期的月相大家的认识是不同的,究竟是谁对谁错呢?怎么办?

  (7)讨论:

  ①随着日期的推移,月相是怎样变化的?(初二是向左弯的月牙儿,初八是有半边明亮,十五是圆月,二十二是左半边明亮,二十八是向右弯的月牙儿。)

  ②每个月都是这样的吗?从月圆到再次看到月圆,中间相隔多少时间?(农历一个月)

  ③月相变化是月球的形状在变化吗?你认为可能是什么在变化?

  ④月球会发光吗?为什么我们看到月球是亮的?(月球反射的太阳光)

  ⑤在阳光的照射下,整个月球都能被照亮吗?哪部分是亮的?(只有月球向着太阳的一面才是亮的,才能反射光由此推想月相变化可能是怎么回事?)

  ⑥月相变化是伴随月球的什么变化发生的?伴随月球的方位变化而发生,随着日期的推移,月球逐渐向东移动,月相不断变化。)这两种变化在时间上有什么共同的规律?(月球的方位变化与月相变化部是循环的,周期都是农历的一个月。)由此推想月相变化可能与什么有关系?(可能与月球围绕地球的转动有关系。)

  (8)讲述:以上,我们做了一些推测,认为可能与月球的公转有关系。为了证明这些推测对错,我们来做个实验。实验的方法是:用教室里这盏灯当作太阳,你自己当作地球,用皮球当作月球;把“月球”举在空中,使灯光照到“月球”上,观察此时月球的明亮部分是什么形状;然后使“月球”围绕“地球”公转一周,观察月球的明亮部分有什么变化?

  (9)学生分组实验。

  (10)汇报实验结果。

  (11)讨论:

  ①以上实验说明什么?

  ②根据以上研究,说说月相是怎样形成的?

  (12)讲解:月球不会发光,朝着太阳的一面是明亮的,背着太阳的一面是黑暗的。月球在公转过程中,向着地球的一面有时全部是明亮的,有时明亮部分大于黑暗部分,有时明亮部分与黑暗部分各半。有时明亮部分小于黑暗部分,有时全部是黑暗的。这样,在地球上就会看到有月相变化。

  (13)指导学生填写课本中49页这个问题的空白。

  (14)提问:用你自己的话说说,月相变化是怎么产生的?

  【设计意图:通过动手操作、观察比较,学生会产生很多问题:为什么同一时间点上月相不一样?月相在一个月里是怎么变化的?变化有规律吗?月相是怎样产生的?这些问题是学生进一步探究的动力。利用多媒体课件,重现月相发生时候的现象,这样使抽象的东西更加形象化,从而有利用帮助学生加深理解。促使学生去寻找真正的答案:月相亮面大小如何变化,月相亮面的方向如何变化。】

  (三)模拟实验,探究月相变化的原因和规律。

  1、有些小组出现了不一样的情况,到底哪种是正确的呢?我们怎么来验证?

  2、设计实验之前我们要考虑一下:为什月相有各种不同的形状,你觉得是什么原因?(由学生说一说)

  3、根据学生回答,出示各实验材料

  生:可能与太阳照射有关,(教师:如果没有太阳照射呢?投影出示太阳)

  生:可能与月球本身不发光有关。师:是的,如果月球发光的话……。出示半黑半白的月球,说说为什么会这样,你觉得白的这边应该朝哪里。

  生:可能与月球围绕地球转动有关。师:假如地球和月球都是静止不动的,会怎样?所以等会实验我们要让月球围绕地球转动。

  4、同学们提出了很多实验方案,老师整理一下:我们以黑板所在方向为太阳,每个小组8人脸朝外围成一个圈代表地球上的观察者(投影出示),月球围绕地球逆时针转动,转一圈刚好是一个月。

  5、温馨提示:为了更好地实验,老师还有几点提示

  (1)、组长使月球逆时针围绕地球转动(转到每位观察员面前都要稍作停顿,让他看清楚月相),一圈刚好一个月,月球亮面始终朝向太阳;

  (2)、8位观察员眼睛平视正前方,第一圈记住你看到的月相;第二圈用笔快速地在草稿纸上画下来;第三圈检查是否画对了;(提出要求:8为观察员每人带纸和笔画草稿,以免回到座位后忘记)

  (3)、看清月相的明暗交界线是朝哪个方向的,画时请注意;明暗交界线画好后再涂黑色(也可以用斜线画阴影部分)表示看不见的部分。

  (4)、实验完成后回到座位画汇总表。

  6、同学们对这个实验还有问题吗?请一组同学上台试一试

  (1)、围成圆圈,组长转一转,全班同学观察正确与否(找到正确的与不正确的地方)

  (2)、教师采访1号和5号两位同学,说说你看到的月相是怎样的,你们分别是农历什么时间。你们觉得3号和7号是什么时间。

  (3)、其他四位同学分别是什么时间呢?请8位观察员记住你所代表的日子,画图时画出相应的月相。

  7、学生领取材料分组实验,教师巡回指导。

  8、各小组学生上台展示实验记录,说一说我们的发现。

  9、猜测其他日子的月相是怎样的。

  【设计意图:通过模拟实验,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帮助学生形成对复杂问题的探究方法。学生亲历了整个“月相”过程,与前面的感悟发生联系,能大致理解月相规律是怎样产生的,在模拟中改进自己前面的操作,更有利于知识的建构。】

  (四)解释现象,揭示规律

  这是我们通过模拟实验之后画的月相,与前一次画得月相比较,区别明显吗?现在你能不能找到月相变化的规律?

  (学生总结月相变化的规律,教师板书:上半月,由亏到圆,右亮;下半月,由圆到亏,左亮)

  【设计意图:】

  (五)课外拓展:

  1、判断:

  (1)白天是看不到月亮的。()

  (2)月亮的圆弧总是向上的。()

  2、(简答)只要是晴天,每天晚上8点都能看到月亮吗?

  【设计意图:通过拓展,让学生明白课堂上的一切都是模拟,知识来源于生活,为了更好的掌握所学的内容,应该把视野投向课外的广阔天地。】

  (六)课后观察月相

  1、这些都是前人在长期观察的基础上结合模拟实验和推测得出的月相变化的规律,事实是这样吗?同学们要不要亲自验证一下呢?我们还得进行实际的观察,看一看每天晚上的月相到底是不是这样的。你们觉得每天选择什么时间观察月相合适?

  2、提出实验要求:

  每天观察月相,坚持一个月,如遇一两天阴雨天气,可以根据前后的月相进行推测,但长时间阴雨天气,就要在下个月的这几天进行再次观察。预测:月相会不会出现在白天的呢?

  【设计意图:观察记录下半月的月相,让学生有亲身的观察体验,让科学不仅是停留在课堂上。】

  板书设计:

  3、月相变化

  月球的圆缺变化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形状叫做月相。

  一、规律:上半月由缺到圆右边亮

  下半月由圆到缺左边亮

  二、成因:月球围绕地球公转

《月相变化》教学设计4

  教材分析

  《月相的变化》是xx版小学科学(五四学制)四年级上册《太阳xxxxx地球xxxxx月球》单元的第四课时。本课主要是引导学生在长期观察月相的基础上,发现月相的变化规律,进而培养学生对研究宇宙天体的浓厚兴趣。

  教材由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活动准备。教科书通过白居易的《暮江吟》:“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给出思考导向“每个月农历初三的月相都是诗中描述的这种形状吗?”引发学生深入思考,任务卡提示学生提前整理观察月相的记录,提示学生提前整理记录,为课堂探究月相变化的规律做准备。第二部分活动过程。包括两个活动,活动一:每天在同一位置观察月相,有什么发现?目的是引导学生提示分别从不同时刻、日期、月份观察夜晚月相的形状和位置,掌握观察月相的方法,记录月相的变化,为下面观察月相的变化规律做铺垫。活动二:月相的变化有什么规律?引导学生对观察记录进行整理、分析、归纳,找出月相变化的规律。第三部分拓展活动。提出活动指向:查阅资料,了解农历的制定与月相变化的关系。目的是引导学生让学生继续查阅资料,通过了解农历是怎样制定的,鼓励学生探索更多有关月相的秘密,将学生的探究兴趣由课堂延伸到课外。

  学生分析

  本节课学习前,学生通过前期的学习对于宇宙有关的科学学习有了一定的接触认识,学生具备一定的科学知识储备、经验基础。在日常生活中,学生已经有了观察月亮的学习经历,知道月相是变化的,已能在教师的指导下简单地描述不同的月相,初步形成了对月相变化的探究兴趣。学生所缺乏的,是需要在长期观察月相的基础上,发现月相的变化规律,进而培养学生对研究宇宙天体的浓厚兴趣。学生的年龄较小,对科学的观察方法需要教师加强指导和巩固规范,这样才能使本课的学习更加有效。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知道月相是变化的,并且月相变化是有一定规律的。

  科学探究目标:

  1、掌握不同的观察方法,能参与观察月相的中长期科学探究活动,并持续观察月相变化的过程。

  2、能对已有的观察记录进行整理、分析、归纳。

  3、能将已得出的.结论与已有的科学结论作比较。

  情感态度价值观:

  1、能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对月相的变化表现出探究兴趣。

  2、能用语言表达自己的观点;

  3、积极参与交流和讨论,尊重他人的情感和态度。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能意识到月相变化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重难点

  能在教师的指导下描述不同的月相,知道月相是变化的,知道月相变化的规律。

  器材准备

  学生准备:观察月相记录表。

  教师准备:课件、探究记录单

  教学过程

  一、古诗导入

  1、[PPT 3出示]教师出示古诗:“少时不识月,呼作白某某。”“可怜九月初三月,露似珍珠月似弓。”“大漠沙如雪,xx月似钩。”“三五明月满,四五蟾兔缺”。

  2、提问:古诗中描绘的是什么物体?诗句中的月亮有什么不同?你平时都见过什么样的月亮?

  3、[PPT 6出示]教师讲解:从地球上看月球,月球有时圆,有时缺。人们所看到的月球表面发亮部分的形状叫月相。

  4、提问:关于月相,你想研究哪些问题?

  (预设:(1)月相是怎么变化的?(2)月相变化的规律是什么?)

  5、揭某某:大家提出的问题非常有研究价值,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来研究月相的变化。

  6、 [PPT 13出示]出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二、活动过程

  活动一:每天在同一位置观察月相,有什么发现?

  1、[PPT 5出示]教师谈话:同学们,课前我们每天在同一位置观察并记录了月相,请同学们把你们的观察月相记录表在小组内交流,试着用自己的话描述月相的样子和月亮在天空中的位置。

  2、分组活动:小组成员交流汇总观察月相记录表。

  我整理的观察月相的记录:

  观察方法

  时间

  月相

  月亮在天空中的位置

  我的发现

  同一天同一地点不同时刻观察

《月相变化》教学设计5

  一、教材分析

  月相变化学生已经知道了哪些知识?在先前的学习中,学生对月球以及月球的运动又有哪些知识储备?在日常生活中,学生看到过月亮是有圆缺变化的,能够知道农历十五是满月。在上一节课学习中也了解了月球是自身不会发光的,我们所看到的月光是月球反射的太阳光;月球在绕着地球逆时针运行等。

  本课主要是让学生认识到月相是变化的,变化是又规律性的。学生根据生活中的记忆,画出月相的变化,再通过小组以及全班的交流比较,初步了解月相变化的规律。模拟月相变化的实验,让学生初步认识月相变化跟月球不发光有关,跟太阳照射有关,跟月球在围绕地球公转有关,同时通过模拟实验,对原先的月相变化规律进行一次检验。

  对月相变化的规律的认识,要让学生真正形成,仅仅靠记忆画和模拟实验只能算是“纸上谈兵”,真实的记录是最具有说服力的,这对发展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和方法是有利的。促进学生开展课后观察活动,一方面要对学生的课后观察活动进行指导,让学生明了做什么,怎么做。另一方面,在课堂中留下争议的问题,需要学生用事实去确定。

  二、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月相在一个月的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形状。

  2、月相变化是月球围绕地球公转过程中形成的,变化是有一定规律的。 过程与方法:

  1、持续地观察月相的变化过程。

  2、根据已有的现象进行简单的逻辑推理而做出假设,同时能在小组学习中收集整理别人的观点,并且根据一定的事实对自己的假设进行调整。

  3、初步学习利用模型来解释自然现象。

  情感、态度、价值观:

  1、培养学生坚持记录的习惯。

  2、初步形成观察月相的兴趣。

  【教学重点】月相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形状;月相的变化是有规律的:农历上半

  月由缺到圆,亮面在右侧;下半月由圆到缺,亮面在左侧。

  【教学难点】要求学生持续一个月进行观察,在观察过程中详细记录月相的形状

  和相应的农历时间。

  【教学准备】

  上半月月相绘制图、模拟实验记录图、模拟月球的黑白球等。

  【教学过程】

  (一)画月相

  1、苏轼的《水调歌头》引入,引出月相话题。(圆缺变化)

  2、出示月相的若干个照片,使学生了解圆缺变化中看到的亮的部分是月球

  反射太阳光的结果。

  3、学生画一个印象中的月相。

  4、提问:所画的这些月相都真实出现过吗?

  (二)月相的规律

  1、提问:这些月相的出现是否存在一定的先后持续?

  2、每生画一组农历上半月的月相图。

  3、在小组中先讨论交流:所画的月相规律是否都一样?有哪些不同之处?

  4、全班交流,达成对月相规律的初步共识。

  (由缺到圆,亮面的方向、位置,初七八后明暗交界处是凸还是凹)

  5、讨论:农历下半月的.月相规律

  6、小结:指出学生对月相规律还存在的不同意见,并指明这些月相是大家

  凭平时的印象得出的结果,并不是对月相进行观察记录的结果。

  (三)模拟月相变化

  1、学生带着以下三组问题自学书本“模拟月相变化”P49大标题开始到P50第一自然段。

  ⑴用什么模拟月球、地球上观察月相的人?还要模拟什么?

  ⑵月球是如何运动的?

  ⑶进行模拟月球运动的同学在进行“运动”时要注意哪些?

  2、讨论交流上述三组问题,重点强调“模拟月球运动的同学进行‘运行’时要注意什么”。

  3、分小组内进行月相模拟活动,观察者记录观察到的“月相”。

  4、根据模拟实验的记录结果,重新认识月相变化的规律,纠正前面所画月

  相规律图中存在的问题。

  5、小结:月相模拟实验不能等同真实的月相。

  (四)课后观察月相

  1、在课堂内我们无法观察到真实的月相,只有记录下真实的月相才最具有说服力。

  2、引导学生确定观察月相的时间,清晨或傍晚观察月相。

  3、思考讨论:观察月相,主要观察记录月相的哪些内容?

  4、引导学生了解月相的记录内容:月相的形状、亮面的朝向、月相的位置、

  月相的农历时间、以及观察时的具体时刻等。

  5、说说在观察过程中,可能会有哪些问题或困难。

  板书设计:

  月相变化

  亮面在右侧

  上半月

  圆 缺

  下半月

  亮面在左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