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范文网>教学资料>教学设计>长征教学设计

长征教学设计

时间:2023-02-23 12:25:30 教学设计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长征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老师,可能需要进行教学设计编写工作,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怎样写教学设计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长征教学设计,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长征教学设计

长征教学设计1

  本堂课的教学目标:

  1.认识3个生字,会写3个生字。能正确读写“远征”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理解诗意,感受毛泽东及其领导的中国工农红军大无畏的革命精神和英勇豪迈的气概。

  教学的重点:让学生通过对诗句意思的理解,感受到中国工农红军在毛泽东的领导下战胜艰难险阻的大无畏精神、英勇豪迈的气概和胜利后无比喜悦的心情。

  教学的难点:理解五、六句诗的意思并体会蕴含的思想感情。

  我们所研究的课题是《新课程背景下多元化的语文情境教学》。对“情境教学”,我们是这样界定的: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年龄、认知特点和文本特点,通过建立师生间、认知客体与认知主体之间的情感氛围,创设适宜的学习环境,使教学在积极的情感和优化的环境中开展,让学习者的情感活动参与认知活动,以期激活学习者的情境思维,从而在情境思维中获得知识、培养能力、发展智力的一种教学活动。

  在本课教学中,我力图体现课题研究的思路,根据课堂教学过程的一般规律,按照学习的启动——感知——理解——巩固——应用这几个基本阶段,来进行多元化情境的展开研究,主要采取了下列教学步骤:

  (1)导入新课,简要介绍长征,拉近学生与所学知识的距离。

  (2)初读全诗,力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初步把握朗读的节奏和感情。

  (3)细读全诗,理解每句诗的意思,深刻体会红军长征途中的“难”以及红军战士的“不怕难”,不仅仅就字就词孤立地分析讲解。

  (4)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诗句,在诵读中进一步体会红军战士的战斗豪情。

  (5)拓展延伸,读读所收集到的毛泽东的其他诗词。

  我向大家展示的是第一课时,第二课时的教学内容主要是:复习巩固、背诵诗句,进一步体会红军战士的战斗豪情;拓展延伸,读读所收集到的毛泽东的其他诗词,举行了一个小小的诗歌朗诵会。

  我觉得在我在第一课时的教学中,有几个情境的设计,是有可取之处的:

  1、创设情境,精心导学。

  一个好的导入,便有了一个好的开始。一节课能否抓住学生的心,导入是否精彩起到了非常关键的作用。特别是对于学生相对较为陌生的认知领域,如果能通过情境设计,拉近学生与所学知识的距离,将会对教学内容的推进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红军长征是何等样的壮举,然而对当前小学生来说有些遥远了,单靠老师的一本书,一支粉笔,是无法让未经风雨的学生体会出长征的艰辛的。因此,我在课前播放了电视剧《长征》的录像片段,出示了红军长征的`线路图,并进行了必要的介绍,给学生带来了视觉、听觉上的强烈震撼,增加了学生对长征的了解,进而带动学生,感动学生,实现语文教学的潜移默化。

  2、引导学生融入情境,激发情感。

  在情境教学中,如何激起学生热烈的情绪,把情感活动与认知活动结合起来,与教材建立起美妙的情感,十分重要。李吉林老师曾总结出语文教学中引导学生研读文本、融入情境的模式:在初读课文、激发动机中入情;在感受课文描写的形象中动情;在领悟课文语言的神韵中移情;在表情朗读、语言训练中抒情。我能认真学习、借鉴李老师的这些做法。

  比如,在学生初读课文后,我播放了一段沉稳昂扬的朗诵录音,让学生比较一下:录音的诵读和你们的朗读有什么样的区别?我们应该怀着什么样的感情读这首诗?通过讨论,使学生初步理解了诗歌的情感,初步把握朗读的节奏和感情。

  又如,在学生把握了诗句的基本意思后,我播放了用《长征》这首诗谱写的歌曲,让学生细细地聆听,尽情地遐想,说说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心里有什么感受?在这里,我用激昂的音乐渲染了情境,从总体上又使学生体会到了红军长征的豪迈的气势,为激发学生情感升华创设一个良好的氛围。

  在理解诗句意思、体会情感时,我也能充分借助各种教学手段,注重形象感悟,不孤立地讲词析句。其中,在“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这两句诗的领悟上,我化了较大的功夫,因为这两句诗的教学是本课的难点,特别是“暖”和“寒”中所表达的情感,学生更是难以理解。为了解决这一难点,我及时地出示了“巧渡金沙江”的资料,使学生体会到了红军巧渡金沙江后的欢快心情;本来有一小段“飞夺泸定桥”的录象,可是在五楼演播厅无法播放,于是,我就让学生回忆电影《我的长征》中的画面来体会红军飞夺泸定桥的惊险悲壮,当然,效果就打了折扣。

  3、设计富有趣味的训练和作业情境。

  在教学过程中创设有情有趣的情境,并不是为了追求形式上的生动,而是要使学生在趣味中进行字词句篇、听说读写的训练。在教学中,我创设了一个问题情景:《七律长征》为我们展示了红军在长征途中克服困难的五幅雄壮画面,请你拿出纸和笔,选其中最喜欢的一幅,写写你的理解和感受。在这里,写话的目的,是为了进行巩固。让学生根据画面来写话,显然要比根据诗句写话,更能吸引学生主动、积极地进行练习,在学生能力的提高上势必会取得更好的效果。

  4、拓宽情境。

  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相等,生活的外延有多大,那么语文的外延就应该有多大。在整节课结束前,我布置了一个作业,请同学们课后搜集毛泽东评述长征的文章和描绘长征的诗词,引导学生将课内的学习与课外的阅读联系起来,养成课外学习、研究的好习惯。这样就可以拓宽情境,让学生在生活中进一步学习语文。在第二课时的教学中,小小朗诵会举行得比较成功,大多数学生很投入,进一步感受了长征的精神,感受了伟人毛泽东的诗词成就。

  我对自己整堂课的教学设计经过了反复的考虑,但在课堂教学实际操作中,出现了许多问题。比如,本文是一首威武雄壮、气势磅礴的史诗,适于朗读。教学中,我一再地提醒自己要注重朗读,在读中感受,也采用了多种读的方式,可由于自己的朗读水平有限,指导得不到位,所以,整个班级的朗读氛围还是没能很好地调动起来。对演播厅课件操作,我还缺乏经验,总是找不到鼠标,课件的播放几次问题,影响了教学过程的流畅性。另外,在板书设计上,我反反复复,始终拿不出一个满意的板书。在其它教学环节的设计、教学细节的处理上,还有很多缺陷,恳请大家指正。

长征教学设计2

  教学要求:

  1、理解诗句,体会中国工农红军战胜种种艰难险阻,完成二万五千里长征的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2、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背诵全诗。

  教学重,难点:

  1、弄懂诗中所有词语的意思,从中领会全诗表达的大无畏精神和英勇豪迈的气慨。

  2、读出全诗的节奏和韵脚,增加对诗这种体裁特点的感性认识。

  教具准备:

  红军长征路线图;红军过雪山的挂图;学习辅导资料每人一张;自制投影片数张。

  教学时数: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启发谈话,引入新课。

  我们学过哪些课文是讲述长征路上的故事(《倔强的小红军》,《飞夺泸定桥》,《丰碑》)

  出示红军长征路线图,简单介绍长征。

  长征取得了胜利,毛泽东诗兴大发,挥笔写下了《长征》。

  这首诗,对举世闻名的长征作了生动的描写和热情的歌颂。(板书课题)

  检查预习。

  检查读课后的词语。

  磅,读páng,不要读成bang;岷,读min,不要读成ming。

  自由朗读诗,要求读准字音;再指名朗读,适当指导。

  质疑(视情况作答,多放在讲读中解决)。

  指导理解诗句。

  齐读全诗后要求找出总写长征红军的精神和气慨的诗句。

  板书:总写

  ⑴理解: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①理解词语:远征,万水千山,只等闲

  ②用自己的话解释这两句诗。

  ⑵这两句诗概括写出红军的什么精神和怎样的气慨

  板书:大无畏精神英勇豪迈的气慨

  从哪些诗句描述可以具体地反映出"红军不怕远征难"

  ⑴根据回答板书:分述

  ⑵具体指导理解诗句:(参考有关资料进行思考理解回答)

  五岭逶迤腾细浪,

  乌蒙磅礴走泥丸。

  ①"五岭""乌蒙"分别指什么它们是"千山"的代表。

  ②"五岭"有什么特点(理解"逶迤")但在红军眼里只不过是什么(理解"腾细浪")

  ③(显示投影片)根据②自问自答,乌蒙山有什么特点(理解"磅礴")但在红军眼里只不过是什么(理解"走泥丸")

  ④小结:"逶迤""磅礴"形容山的大,是实际的山;"细浪""泥丸"形容山的小,是红军眼里的山。写山的大,表现

  红军远征的艰难;写山的小,表现红军把艰难困苦当作平常事的英雄气慨。

  板书:不怕艰难险阻,

  金沙水拍云崖暖,

  大渡桥横铁索寒。

  (根据上两句诗的方法进行学习)

  ①"万水"的代表是什么金沙江有什么特点"暖"字反映了红军巧渡金沙江的.什么心情板书:欢快

  ②(显示投影片)根据①同位互问互答大渡河有什么特点哪个字反映了红军飞夺泸桥惊险悲壮的场面板书:惊险悲壮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①理解:"岷山""三军""尽开颜"

  ②出示红军过雪山情景的挂图,朗读这两句诗。

  ③"喜"字表现了红军怎样的心情板书:无限喜悦

  指导朗读全诗(读出红军大无畏精神和英勇豪迈气慨)

  按诗内容填空。

  诗人在诗歌中写了红军攀越,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两次战斗,以及________________的困苦过程,以革命领袖的伟大气魄,概括地表现了长征中难以想象的艰难险阻,赞颂了红军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精神。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指导朗读,背诵。

  教学过程:

  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这是一首七律诗,七字一句,在节奏上是四顿。读时应读出韵脚an和以下节奏。

  红军/不怕/远征/难,金沙/水拍/云崖/暖,

  万水/千山/只/等闲。大渡/桥横/铁索/寒。

  五岭/逶迤/腾/细浪,更喜/岷山/千里/雪,

  乌蒙/磅礴/走/泥丸。三军/过后/尽/开颜。

  教师范读(读出"红军不怕远征难"的英雄气慨)

  学生练习,再指名读。

  小结诗的特点。(感情特别丰富,语言格外精炼,讲究押韵与节奏)

  练习背诵。

  毛泽东诗词欣赏。(鼓励学生读毛主席的诗词)

  《菩萨蛮·大柏地》,《西江月·井冈山》,《解放南京》等

  作业(略)。

  附板书:

  15长征

  1935年10月

  红军不怕远征难,大无畏精神

  总写万水千山只等闲。英勇豪迈气慨

  五岭逶迤腾细浪,

  乌蒙磅礴走泥丸。不怕艰难险阻

  金沙水拍云涯暖,欢快心情

  分述大渡桥横铁索寒。惊险悲壮

  更喜岷山千里雪,

  三军过后尽开颜。无限喜悦

长征教学设计3

  [教材理解]

  《长征》是一首七言律诗,作者是毛泽东。这首诗对举世闻名的长征作了生动的描写和热情的歌颂。全诗共八行,一、二两行总括全诗,说明长征中遇到无数艰难困苦,但在红军看来是平平常常的事。第三至第六行,诗人以“五岭”“鸟蒙”为“千山”的代表,以“金沙江”“大渡河”为“万水”的代表,以红军翻过“五岭”、跨越“乌蒙”、巧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的典型事例,表现了红军把艰难困苦当作平常事的英雄气慨。最后两行表现了红军历尽艰险,邓得长征胜利的喜悦心情。

  [教学重点]

  1、懂诗中所有词语的意思,从中领会全诗表达的大无畏精神和英勇豪迈的气。

  2、是要读出全诗的节奏和韵脚,增加对诗这种体裁特点的感性认识。

  [学习目标]

  1、认识“礴”等3个生字。会写“丸”等3个字。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课文。

  2、理解诗句意思,能联系重点词语体会诗歌的感情。

  3、初步理解诗歌具有的艺术概括性和夸张手法的巧用。

  [课前准备]

  1、课前利用各种途径搜集有关红军长征和毛泽东主席的相关资料。

  2、准备有关红军长征爬雪山、过草地、巧渡泸定桥的录像。

  3、准备“长征组歌”中的歌曲《七律长征》。

  4、制作教学课件。

  [学习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同学们,我们一起回忆一下,在我们学过的课文中或是在课外书籍中,你们都读过哪些有关红军长征的故事?(……)

  2、同学们说得好,这些都是发生在长征途中的感人故事。

  3、(课件出示线路图)教师介绍。

  1934年10月,中国工农红军为了北上抗日,粉碎国民党反动派的围剿,由毛主席指挥,从江西瑞金出发,一路跋山涉水,翻过五岭,突破乌江,四渡赤水,越过乌蒙,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爬雪山,过草地,历尽艰苦,击溃了敌人的多次围追堵截。1935年10月,红军主力终于胜利到达陕北,完成了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就在此时,毛泽东主席写下豪情万丈的壮丽诗篇--《七律长征》(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学习第一句。

  1、请同学们打开书,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首脍炙人口的《七律长征》。(课件出示课题。)从课题上你发现了什么?(……)这是一首七言律诗,全诗共8行,每行7个字,每两行为一句,全诗4句。

  2、学生自渎诗,读通读准。

  3、(课件出示诗歌)指名读诗,纠正读音。

  4、同学们能很快地将诗读准确,很不错。可是读课文不但要用嘴读,更要用心读。请同学们再把课文读一读,想想这首诗写了什么?(……)你能不能用诗中的一句话来概括?(课件出示: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5、这句诗在整首诗中起到什么作用?(……)说得很好,齐读这句。(教师板书:难)看到这个“难”字,让我为红军战士捏了一把汗,这句诗中哪个词语把这个“难”写具体了?(板书:万水千山)

  6、这首诗中写到了哪些山和水呢?同学们找一找。(板书:五岭、乌蒙、岷山、金沙、大渡……)老师为什么要用上“……”,谁能了解老师所想,能替老师说说。

  7、你们真了解老师,说出了老师心里想的.。是的,这些山和水只是红军长征路上遇到的困难中的一小部分。我们来看看这些山和水。(课件出示:五幅图片)

  8、看了这些图片你有什么感受?(难)面对这样的困难与考验,我们的红军战士是什么样的态度呢?(板书:不怕、只等闲)

  9、从这句中你感受到了我们红军战士什么样的品质呢?(不畏艰难险阻、勇往直前的英雄气概)带着这样的感受练读第一句。

  1、“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的英雄气概,具体地体现在哪些地方呢?下面我们就采用小组合作的形式,结合工具书和你课前查阅到的资料,来交流你对2、3、4句诗内容的理解。

  2、学生汇报,理解了哪句诗。

  A、“五岭……乌蒙……”

  ①学生说自己的理解。

  ②(课件出示:两幅图片)感受即使是在平常,要翻越这些山岭也是十分困难的事情。

  ③红军是在什么情况下越过五岭和乌蒙的呢?

  ④红军战士把逶迤的五岭和磅礴的乌蒙山视为什么?

  ⑤你从中感受到什么?

  ⑥有感情地读这句。

  B、“金沙……大渡……”

  ①学生说自己的理解。

  ②谁知道红军长征中巧渡金沙江的故事?学生说,师生补充。

  ③(课件出示:金沙江图)“暖”,在这儿是什么意思呢?(……)

  虽然金沙江水流湍急,两岸悬崖峭壁,地势险峻,但想到红军巧渡金沙江的战役,心里还是感到很温暖、很欢快的。

  ④谁能将这温暖的感受读出来。

  ⑤谁知道飞夺泸定桥的故事?学生说,师生补充。

  ⑥(课件出示:金沙江图)“寒”,在这儿是什么意思呢?(……)

  大渡河河面阔,水流湍急,几根铁索组成的桥高悬上空。让看到的人不禁心惊胆寒。想到在此桥上牺牲的红军战士,又感到无比的悲痛。

  ⑦谁能将这心寒、心痛的感受读出来。

  ⑧一暖一寒,不仅写出了天气的情况,更写出了作者的心理感受。谁能将这一句完整地读一读。

  C、“更喜……三军……”

  ①出示图片,教师介绍:岷山由于山势高,山上终年积雪,气候条件极其恶劣。翻越“千里雪”的岷山,其困难程度超越“逶迤”的五岭和“磅礴”的乌蒙山。红军战士又是如何看待这座大山的呢?谁读懂了这句。

  ②学生说自己的理解。

  ③由于胜利在望,喜由心生,眼前千里积雪的岷山也就变得美不胜收了。

  ④谁能将红军战士看到岷山时的喜悦心情读出来?指名读。

  四、抒发情感,回归整体。

  1、学到这里,你们能不能用自己的语言来夸夸我们的红军战士,表达你此时的心里感受?(……)

  2、让我们带着对红军战士英勇无畏、勇往直前、乐观向上的赞叹之情,再来朗读全诗。谁先来试试?

  3、短短的56个字中居然蕴涵着如此丰富的情感和内容。使得我们在品诗、吟诗的过程中,不禁会对作者毛泽东主席产生深深的--(生:崇敬、敬佩之情)。

  4、教师简介毛泽东:是啊,一代领袖毛泽东不仅是一位出色的革命家、军事家、政治家,他还是一位杰出的文学家、书法家。(课件出示:毛主席手笔)这就是毛主席亲笔写下的《长征》,这首诗感动了许许多多人,有人以歌曲的形式将这首诗表现出来,你们想不想听一听。

  好,就让我们一边欣赏毛主席这绵柔有力,刚韧秀美的书法作品,一边来听听为歌曲形式表现的《长征》。(播放歌曲)

  5、诗歌配上了音乐,更让人觉得荡气回肠。这么好的诗,如果能背下来,时时回味,一定是件有意义的事,让我们一起来试试,好吗?(学生两分钟试背)

  6、配乐齐背全诗。

  五、拓展延伸

  教师出示几个网址,请同学们课后上网查询更多的有关毛主席的诗词。让我们进一步走进毛泽东,感受伟人风采。

  [板书设计]

  七律长征

  五岭

  乌蒙难不怕革命英雄主义

  金沙江万水千山只等闲革命乐观主义

  大渡河

  岷山

长征教学设计4

  教学目标:

  1.学会6个生字及新词。

  2.看注释,结合搜集的有关资料,理解诗句的意思。

  3.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体会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感受红军不怕任何艰难险阻、所向无敌的革命英雄气概和乐观主义精神。

  4.默写课文。

  教学重点: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表达的情感。

  教学难点: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表达的情感。

  课前活动:搜集有关红军长征的图片、书籍、影视作品等资料,了解红军长征时的情况,并与同学分享。

  (1)给足时间。

  (2)教师帮助学生分类。

  (3)组织学生交流,了解长征的情况。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6个生字及新词。

  2.看注释,结合搜集的有关资料,理解诗句的意思。

  3.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体会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感受红军不怕任何艰难险阻、所向无敌的革命英雄气概和乐观主义精神。

  教学重点: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表达的情感。

  教学难点: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表达的情感。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在我们学过的课文中有许多是向我们讲述了红军长征中战斗和生活,你还记得有哪些吗?指名简单说一说。

  1935年10月,红一、二、四方面军甘肃会宁会师,史无前例的长征取得了伟大的胜利。回首艰苦卓绝的长征,毛泽东主席写下了这首《七律·长征》。

  学生齐读课题。

  二、初读感知。

  1.自己读这首诗,把字音读准确。指名读,订正读音。

  2.出示词语:逶迤、磅礴、铁索、岷山,名认读。

  3.自己再读这首诗,想一想,你有什么感受?学生读后说一说自己的感受。

  三、精读体会。

  1.要想对这首诗有更深刻的感受就要先了解诗句的意思。出示自学提示:

  (1)看注释、结合资料,理解诗句的意思。然后与小组同学交流学习成果。

  (2)把自己对诗句的理解试着用朗读表现出来。

  (3)记下不懂的问题。

  2.交流理解。

  (1)指名读一、二句,说说自己的理解。读诗句→说方法→说意思→谈理解。红军凭着简陋的装备,靠着自己的两只脚,面对敌人的围追堵截、辗转12个省,走过二万五千里的`路程,有诗句中的词语真可谓是“万水千山”“远征难”。再看看我们的红军战士是如何面对的?引导学生抓住“不怕”和“只等闲”。

  学生练习朗读,指名有语气朗读,并试着背一背。

  从这两句诗中你感受到什么?感受红军不怕艰难困苦的、乐观向上的精神。

  (2)你还从哪些地方感受到这种不怕困难,积极乐观的情感?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展示南岭山脉和乌蒙山的图片,理解“逶迤”和“磅礴”。

  在红军的眼中这逶迤的五岭,磅礴的乌蒙山却像什么?

  练习朗读。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还记得巧渡金沙江和飞夺泸定桥的故事吗?引导学生结合资料理解这句诗。

  师:长征途中红军和敌人斗智斗勇,有巧取也有恶战,金沙江是智取,大渡河是恶战,多少红军展示葬身与滚滚的大渡河中。你能结合故事和对诗句的理解朗读这两句吗?

  学生练习朗读,指名读。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指名读诗句,说说自己的理解。

  “更喜”喜什么?为什么“尽开颜”?

  播放红军过雪山的电影资料,感受那种以苦为乐的乐观精神。练习朗读。

  3.再读全诗,说一说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四、小结。

  1.这首诗表现了红军不怕困难,乐观向上的革命精神。成为描写长征的经典之作。一起在来读一读。

  2.播放歌曲《七律·长征》,继续感受,配乐朗诵。

  让我们记住这首诗,记住这史无前例的伟大的壮举——长征,和老师一起背诵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6个生字及新词。

  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继续感受红军不怕任何艰难险阻、所向无敌的革命英雄气概和乐观主义精神。

  3.默写课文。

  教学重点:学会词语,默写课文。

  教学难点:默写课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毛泽东主席的《七律·长征》,被诗中表现出来的乐观的精神所感染,谁能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指名朗读。

  2.通过诗句,你感受到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七律·长征》。

  二、学习生字。

  1.投影: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 )腾细浪,乌蒙( )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 )寒。

  更喜( )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看投影口头填空。

  要完整的把诗句填好,必须学会这些生字。出示:逶迤 磅礴 铁索 岷山

  指名读字音,重点是“逶迤”和“岷山”

  2.观察“逶迤”和“磅礴”有什么特点?结合偏旁理解记忆字形。其他生字自由记忆。

  3.重点指导书写:“礴”笔画较多,注意写紧凑。

  4.练习书写。

  5.检查学习效果:

  (1)填写: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 )腾细浪,乌蒙( )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 )寒。

  更喜( )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2)投影订正。

  三、背诵默写。

  1.本课还有一项学习任务是默写课文,默写的基础是背诵和学会生字。刚才同学们已经把生字掌握了,现在我们就练习背诵。

  2.你有什么好的背诵方法?

  3.练习背诵,记住诗句的意思,一边想一边背。

  (1)指名背诵。

  (2)背诵也要有感情,体会诗歌表达的情感,继续练习。

  (3)通过多种形式巩固背诵。

  4.默写课文。出示: 红军( ),万水千山( )。

  五岭( ),乌蒙( )。

  金沙水拍( ),大渡桥横( )。

  更喜( ),三军过后( )。

  可以选择填空的形式帮助默写,也可以独立默写。

  同桌互相订正。

  5.一边背诵一边记忆写法。

  四、小结。

  投影几首毛泽东,带领学生读一读。

  毛泽东的诗词很多,都充满了这种乐观向上的精神,课下收集一些毛泽东诗词,感受诗人的情感。

长征教学设计5

  一、谈话导入汇报预习成果

  同学们,几十年前,在我国的革命历程中,有一次伟大的壮举,有一座不朽的丰碑,那就是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

  今天我们就要学习毛泽东的《七律?长征》了,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是:

  1)、识记“腾、丸、崖、渡”4个生字,理解本诗中的词语。

  2)、正确朗读这首诗歌。(重点)

  3)、初步理解诗歌大意。(难点)

  1、同学汇报有关“长征”的知识

  结合课前的预习资料,利用班级优化大师,随机选出同学汇报预习成果,点评,班优加分

  2、课堂练习,利用希沃白板的课堂活动检测同学们对长征路线的掌握情况并再次巩固。

  (随机抽选一名同学,完成课堂活动)

  3、交流了解诗体

  (板书:七律?长征毛泽东)

  二、扫清字词障碍,正确朗读

  1、齐读生字。

  2、学习“会写字”,根据白板上的“汉字”工具出示生字笔顺,学生学习并书空。

  三、自由朗读、读出节奏韵律

  1、自由读。

  2、生读。(班优随机选生读――评价)

  四、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明确诗歌大意

  1、联系书上的注释、插图以及查阅过的各种资料,再次默读《长征》,想一想,这首诗大概是什么意思。

  2、思考完后再在小组内讨论交流,说说读懂的,提出疑惑并尝试解决。给大家六分钟的时间。开始(师巡视,了解学生的读书情况。)

  3、学生汇报,诗歌的大概意思。

  五、课堂活动,巩固重点词语的理解

  六、有感情的朗读

  多种形式朗读

  1、齐读。

  2、男生读、女生读

  七、作业布置:

  1、生字读、写各一遍。

  (注意笔顺要正确,书写要规范。)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读出诗歌的节奏韵律,读出磅礴气势。)

  本节课是在“交互式电子白板”信息环境下进行的`课堂教学,在教学过程中感觉有如下不足:

  1、在朗读环节,缺少了“范读”,缺少了学生学习朗读的“范本”,学生的朗读还不够出彩。

  2、在理解诗意的环节,可以结合的相关画面的图片或者视频,会让学生有更直观的理解。如果能结合更好的信息技术手段,让学生能有身临其境的画面感觉,相信学生在理解诗意上会更透彻,更深刻。

长征教学设计6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理解诗句意思,背诵课文。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红军战士的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教学重点:

  1. 弄懂诗中重点词语的意思,从中领会全诗表达的大无畏精神和英雄豪迈的气概。

  2. 体味语言铿锵有力,朗朗上口,音乐性的特点,以及对仗的严谨。

  教学准备:

  1. 了解长征的背景

  2. 搜集xx的诗词。

  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

  教学课时:

  一课时

  一、需重新设计个有特色的导入语

  二、1、作者xx需稍稍介绍(可请学生先说)

  2、介绍诗歌的写作背景

  为了走上抗日第一线,挽救中华民族。解放全国人民,1934年10月,中央苏区红军从福建西部的长汀、宁化和江西南部的瑞金、雩(yú)都等地出发,向陕北进行战略转移,就这样开始了震惊全世界的`空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

  三、 解题并介绍七律的特征,学生齐读感受律诗的节奏和韵律。

  四、 解读诗歌

  1.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开头两句表现了红军战士对敌人和对困难怎样的态度?

  明确:在战略上对敌人的蔑视、对困难的藐视,变现了一种无所畏惧的英雄气概。

  诗句中首先肯定“远征”是困难的。但红军的回答是“不怕”。这是多么有力的回答!接着诗人把遇到的千万件困难,只用“万水千山”四个字加以概括,对“万水千山”所概括的困难的态度是“只等闲”。也就是“没什么”的意思。“不怕”和“只等闲”是从两个不同角度来塑造红军战士那种蔑视敌人藐视困难顶天立地的高大英雄形象的。这两句,实际上就开门见山地点出了全篇的中心思想。

  2. 如果说前两句是全诗的总纲,那么由三、四句开始是分述,也是对前两句的具体描写。那么诗歌具体描写了红军长征中要面对的哪些困难呢?

  明确:“弯弯曲曲五岭山、高大的乌蒙山、险要的金沙江、凶险的大渡河、终年积雪严寒的岷山”。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五岭山脉弯弯曲曲,高高矮矮。在红军看来,也不过是腾跃着的细小的波浪。高大的乌蒙山脉也不过是往后滚动的小泥球。是把藐视困难的思想的具体化、形象化。两个动词“腾”和“走”,使静的高山峻岭跃然纸上这种反衬的写法,就把红军战士飞越天险、复夺雄关的神威,琳漓尽致地刻画出来了。

  五、 总结艺术特色和思想内容(可请学生说说,教师再总结)

  问:这首诗歌无论从内容和艺术来说,都有很高的价值,你觉得这首诗写得好的地方在哪些地方?

  六、稍稍拓展一下,xx的乐观主义精神和英雄的豪迈的气概还在他的哪些诗歌中体现?说说一两句即可。

  七、布置作业。

长征教学设计7

  [教学目标]:

  1、认识了3个生字,会写3个生字。正确理解下列词语:只等闲、逶迤、腾细浪、磅礴、走泥丸、云崖暖、铁索寒。

  2、理解诗意,感受毛泽东及其中国工农红军大无畏的革命英雄主义和乐观主义精神,在情感上受到感染和熏陶。

  3、有感情地朗诵全诗,感受诗的节奏和韵律,背诵全诗。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诗句含义,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难点:通过重点词句体会毛泽东和红军战士的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领略毛泽东作为诗人的豪情和作为一代一伟人的博大胸怀、高昂气质。

  [教学准备]:

  1、教学课件。

  2、学生查找有关长征的资料并自学生字词。

  [课前预习]:

  1.课前布置学生查找有关资料,了解长征的相关知识,上课时讲述你所了解的长征。

  2.借助工具书及注释读懂课文。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走近长征。

  1、了解“单元导读”。

  (1)师:(出示毛泽东图)认识他吗?没错,他就是中国人民的伟大领袖,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缔造者之一——毛泽东。这单元,我们将要随着课文的学习,走近毛泽东,去感受他伟人的风采和凡人的情怀。

  (2)生读“单元导读”。了解怎么学?

  2、导入新课。

  师:今天我们先通过一首长征诗来走近毛泽东。关于“长征”,你们知道的内容有多少?(出示长征示意图和阅读“资料袋”帮助大致了解长征。要点:中国工农红军为了北上抗日,粉碎国民党反动派的围剿,保存自己的实力,于1934年10月从江西瑞金出发,一路跋山涉水,披荆斩棘,翻山越岭,击溃了敌人的多次围追堵截,行军二万五千里。1935年10月,红军主力终于胜利到达陕北,完成了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

  师:因此,可以说,长征是永载中国革命史册的光辉历史,齐读课题——

  也可以说,长征是中国人引以为豪的一段历史。齐读课题——

  二、初读诗歌,感知大意,质疑问难

  (一)正确、流利地朗读诗歌

  1、师:当1935年10月红军胜利在望,毛主席回顾长征走过的路程,心潮澎湃,激动地写下了这首壮丽的.诗篇,而且还亲自向红军战士朗读了这首诗。(师范读:背诵全诗)

  2、师:这是一首七律诗,全诗共八行,每行七个字,每两行为一句,共四句,分首联、颔联、颈联、尾联。2、4、6、8行一般押韵,大家读读这首诗,看看哪些字是韵脚?

  3、朗读诗歌,把诗读通顺,生字读准确,找出韵脚。

  (生自由朗读诗歌)

  师:看看同学们课文读得怎样了?其他的同学仔细听,从正确和流利两方面进行评价。(课件出示诗歌《长征》)

  指名读—>全班齐读。(可以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打着节拍读)

  4、再读课文,思考:

  全诗围绕哪句写的,你是怎么理解的?

  5、生交流,指导朗读这一总领句。

  (二)读书思考,查资料批注

  师:同学们真会读书,一下子就抓住了这首诗的总领句。下面我们就围绕这句来学习。“远征难”诗人是怎么体现的?而“红军不怕”又从何看出?请你们再读诗,画出相关词句,借助课前收集到的材料及相关知识,把自己的想法在文旁作批注。

  生自学,师巡视辅导。

  三、作业。

  1、读诗,思考,批注。

  2、抄写生字新词。

  3、《丛书》一到五题。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这首诗是围绕哪一句来写的?

  2、出示上节课要思考的问题:“远征难”诗人是怎么体现的?而“红军不怕”又从何看出?

  二、再读诗歌,读悟结合,理解诗意,指导背诵

  (一)体会“远征难”。

  1、你是从诗中哪些地方看出长征中的“难”?

  生答,师板书:逶迤、磅礴、千里雪、云崖、铁索。

  2、从这些词句中怎么看出红军“远征难”的?

  (1)逶迤、磅礴:师板画并出示课件体会五岭的长与乌蒙山的高。

  (2)千里雪:看影片《丰碑》理解雪山的可怕。

  (3)云崖、铁索:金沙江和大渡河的难渡。

  3、师小结:五岭、乌蒙山、雪山只是红军过“千山”的代表,像这样难越的高山总共有18座。长征难不难?金沙江、大渡河只是红军过“万水”的代表,像这样难渡的天险有24条。长征难不难?(难!)

  4、指导感情朗读,读出万水千山的“远征难”。

  (二)体会“红军不怕”。

  1、长征这么难,红军怕不怕?(不怕!)从何看出?

  (1)师板画引导学生比较:逶迤——细浪,磅礴——泥丸。

  为什么毛主席和他所领导的红军会这样看待?(革命乐观主义)

  (2)请生讲“巧渡金沙江”的故事,引导学生理解“暖”。

  (3)看影片《飞夺泸定桥》,理解“寒”(心惊胆寒)。

  (4)请生谈对“喜”字的理解。

  2、生感情读,读出红军的“不怕”。

  (三)体会感情。

  1、师:长征这么难,但在红军眼中均只是平平常常的事,红军均不怕。此时,你感受到毛主席和他所带领的红军的什么精神?请用一个词来概括。(英勇无畏……)

  2、师:是啊,正因为红军英勇无畏,所以二万五千里长征胜利了!毛主席说:

  三军过后尽开颜。

  从这名诗中,你又体会到什么?(毛主席和红军胜利后的喜悦)

  3、再有感情的朗读全诗。

  三、情感升华,背诵全诗。

  1、师: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你们愿意听一听《七律.长征》这首诗谱写的歌曲吗?(播放歌曲)

  2、你觉得自己有没有走近毛泽东了?他在你心中是什么形象?(乐观的、英勇无畏的)

  3、让我们满怀激情,齐背《七律.长征》来表达自己对毛泽东主席的缅怀及敬佩。

长征教学设计8

  学习目标:

  1、了解电视文学剧本的一般特点

  2、理解故事情节,体会环境的作用,品味含义深刻的语言

  3、学习红军指战员对待困难不屈不饶和积极向上的乐观主义精神

  学习重点:理解故事情节,体会环境的作用,品味含义深刻的语言

  学习难点:电视文学剧本的一般特点,品味含义深刻的语言

  教学设想:

  预习要求:

  1、查找有关影视艺术及红军过草地的资料

  2、认真朗读课文,查找工具书解决生字词,填写读书卡

  学法设计:基于本文的体裁是剧本,学习以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相结合的学习方式运用朗读,观看影片,讨论,模拟播音员等方式进行有效地学习。

  教具准备:实物投影仪,《长征》第22集碟片,影碟机

  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猜题导入

  上课之前先来测一测大家的IQ(智商),请听题,四个提示:草地、雪山、二万五千里、红军。答案两个字。(长征)

  请说明理由。

  请同学讲述红军过草地时发生的'感人故事。

  这样感人肺腑的故事还有很多,作家王朝柱也充满激情地讲述了一个感人故事,让我们一起去看一看。

  自主积累,展示预习

  交流读书卡(说明摘录理由并领读)由同学在实物投影仪上演示,其他同学可补充。

  读书卡

  课题__________作者__________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要求学生快速默读课文,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故事内容。

  三、自主研读,合作学习

  a)要求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挑读段落,四人小组合作,提出问题或寻找亮点。

  b)预备题目

  ①攻占娄山关的英雄周团长,为什么不勇往直前,却要爬进水塘赴死?

  ②一副铮铮铁骨的彭德怀,既然下决心枪杀了自己的战马,又为何要“溢出串串泪水”?

  ③作为导演,可以根据剧本在拍摄时加以修改,请发挥想象,你认为“周团长回身看了看再也爬不起来的战士,又转身全力向水塘爬去”能否给予特写。

  说明:若小组通过合作学习能提出一些问题,发现一些亮点,且讨论较到位,见解较独特,理由较充分,预备题可不用。

  四、课堂延伸,畅谈感受

  在学习中,我们看到了许多的英雄,有忍痛杀马的彭德怀、有舍己为人的周团长,那么你心目中的英雄又是怎样呢?请以“走近英雄”为题写一段话谈谈你的感受。

长征教学设计9

  教学目标:

  1、体会红军在长征途中所表现出的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2、理解诗歌具有高度的艺术概括性和夸张手法的巧用。

  重点难点:

  1、重点:关键字词的含义及其饱含的深情。

  2、难点:高度的艺术概括性和极度夸张的手法。

  课时安排:一课时

  课前准备:

  1、预习要求:通过书本、网络等资源查找有关长征的资料(长征的起止时间、路线、经过了哪些省,行程多少里、主要经历等,搜集有关长征的小故事)

  2、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同学们,今年是红军长征胜利七十一周年,长征是震惊世界的伟大壮举,有着讲述不完的故事,让我们走进长征,一起回望那漫漫长征路吧。

  谁能说一说你知道的发生在长征途中的故事?由学生讲述自己所了解的有关长征的小故事(如《飞夺泸淀桥》《倔强的小红军》《金色的鱼钩》等)。

  长征是非常艰苦的……讲解长征的起止时间、路线、行程、主要经历等(出示红军长征的线路图);

  回顾那段峥嵘岁月,二万五千里长征,谱写了多少感人肺腑的英雄事迹;二万五千里长征,造就了多少顶天立地的英雄人物;二万五千里长征,又留下了多少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精神力量。那么,如此丰富深厚的历史内涵,又是如何浓缩到一篇只有56字的诗歌中的呢?下面,就让我们来共同赏析这首诗——《七律 长征》,诗人就是三军的统帅、伟大的领袖——毛泽东。

  教师简要介绍此诗的写作背景。(这首诗写于1935年10月,当时毛泽东率领中央红军越过岷山,长征即将结束。回顾一年来红军所战胜的无数艰难险阻,他满怀喜悦的战斗豪情,以极其轻松的笔调写下了这首气壮山河的.伟大诗篇。)

  二、整体感知课文,指导朗读

  1、学生自由朗读,初读要求:读准字音、把握节奏

  (扫清字词障碍;指名朗读诗歌,师生共同评析朗读节奏:①强调律诗联内部、联与联间停顿的区别,②注意韵脚的韵律感,略点七律:一首八句,每句七个字,格律较严,二、四、六、八句要押韵,三四两句、五六两句要对偶);

  2、再读思考:全诗主要写了什么内容?洋溢着一种怎样的感情?该如何读?

  讨论本诗的内容、感情(全诗再现了红军长征的光辉战斗历程,洋溢着自豪、喜悦的感情),指导学生从重音、语调等方面读出感情。

  朗读提示:红军/ 不怕 / 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3、播放朗读录音(显示毛泽东手书的《七律 长征》)

  4、学生齐读课文。

  三、理清思路,品味画面

  (一)、理清思路与结构,思考几个问题:

  1、这首诗的诗眼在哪里?表现了红军的什么精神?

  (“不怕”——革命英雄主义;“更喜”——革命乐观主义。)

  2、“红军不怕远征难”,远征究竟“难”在何处?作者在这首诗中描绘了几幅“征难图”?

  (腾越五岭,疾跨乌蒙,巧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喜踏岷山雪。)

  3、首联与颔联、颈联在结构上是怎样的关系?首联与尾联在结构上又是怎样的关系?

  (总分关系,颔联承“千山”,颈联承“万水” )(总起与总收,革命英雄主义与革命乐观主义的统一)

长征教学设计10

  【教材说明】

  《长征》: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十一册课本第四组中的课文。

  【教学目标】

  1、能正确读写和理解下列词语:磅礴、岷山、只等闲、腾细浪、走泥丸、云崖暖、铁索寒、尽开颜。

  2、理解诗意,充分感受红军战士的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在情感上受到感染和熏陶。

  3、有感情地朗诵全诗,感受诗的节奏和韵律,增强对现代诗这种体裁特点的感性认识。

  【教学内容】

  学习全诗,把握诗句内容,领悟诗句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诗句含义,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难点:透过重点词句体会红军战士的的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教学准备】

  1、教学多媒体及多媒体课件;

  2、画诗句配图(五岭、乌蒙、细浪、泥丸);

  3、学生查找有关长征的资料并自学生字词。

  【教学过程】

  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媒体应用策略

  一进入情境

  二理解感悟

  三激情明志

  四回味升华

  五拓展实践

  (课前课件播放《长征》歌曲)

  (一)谁能说说我们刚才听过的歌曲名字?又是谁作词的呢?

  (二)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长征》(板书)。

  (三)请同学们来谈谈自己对长征的了解。

  (四)(课件出示长征路线图)教师结合路线图进行小结。

  《长征》诗是毛泽东于1935年10月红军长征胜利之后饱蘸胜利的喜悦和革命豪情所创作的。

  (教师板书:

  毛泽东1935年10月)

  过渡:在我们对长征有一定的了解之后,让我们共同步入长征,同红军战士一起走长征路。

  (一)范读课文

  (二)指导学习

  交流时出示“五岭”“乌蒙”“细浪”“泥丸”等配图帮助学生理解诗句意思。

  (三)指导体验感受

  我们再来欣赏一下长征中的一些感人的场面,看看它们是否能帮助我们进一步理解诗句的意思。(课件播放影片)

  过渡:“是啊,红军在长征中经历了千难万险,面对着敌人的围追堵截,面对着万水千山的阻隔,面对着饥锇的威胁,他们啃树皮,吃草根,咬牛皮带,咽鱼骨头……这些都是他们经历过的呀。”

  (四)品读诗句

  短短的`几行诗不可能包罗万象,下面我们从诗句中找一找,诗中写了红军遇到的哪些困难?红军又是怎样看待这些困难的?

  提示:“这种种艰难险阻都可概括为一句话--”

  小结:这正是整首诗的“灵魂”所在。

  (板书):

  “远征难不怕”

  “万水千山只等闲”

  指导学生从故事内容来理解具体字词的意思。

  课件出示“庆祝长征六十周年纪念邮票”,启发学生想象红军长征胜利结束后的喜悦情景,让学生想一想红军战士可能会有哪些表情和动作,进而理解“更喜”、“尽开颜”。

  (根据学生的不同答案,给予不同的评价)

  (五)指导朗读感悟

  1、引导学生自读自悟;

  2、指导学生有节奏地朗读诗句;

  3、组织小小朗诵比赛;(课件出示诗句朗读节奏)

  4、进行奖励。

  (拿出自己的书法作品作为奖品)

  (一)激情

  学习完《长征》,你有心理话要对红军战士说吗?

  (二)小结

  红军战士正是因为有这种英雄气概和乐观主义精神才能跋山涉水,披荆斩棘,纵横于万里征程。让我们用铿锵有力的朗读,再现红军的豪迈气概!

  (播放《长征》歌曲)

  一首流传千古的诗就是一曲久唱不衰的歌,让我们学唱这首曾经让我们的祖辈父辈为之满腔豪情、热血沸腾的《长征》歌曲,让我们去领略长征的惊险悲壮,让我们去感受纷飞的战火,让我们呼吸呼吸弥漫的硝烟,让我们去追寻先辈的足迹……

  (《长征》歌曲再次响起)

  唱《长征》歌曲

  歌曲名为《长征》,是毛泽东作词的

  自由谈自己对长征的了解(可以谈红军长征的历史背景;可以谈长征的线路;也可以谈长征中的故事;可以谈长征中的英雄……)

  听老师小结

  听老师朗读课文,并谈一谈全诗的大概内容。

  小组学习活动

  1、自由读课文,理解诗句的意思,在不理解的地方做上记号;

  2、小组交流,相互解疑;

  3、全班交流,上台汇报。

  1、看《飞夺泸定桥》、《过草地》、《过雪山》、《腊子口战役》等影片剪辑;

  2、谈感想。

  1、认真读全诗,找出红军具体遇到的困难以及红军战士的表现,再想一想,应该怎样读这些句子,并做好标注。

  2、汇报交流

  ①说说诗中所描写的红军遇到的种种困难及红军战士的表现;

  ②有感情把这些诗句读出来,并说说这样读的理由;

  ③学生齐读。

  3、重点感悟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①理解“万水千山”、“只等闲”;

  ②读一读,把“只等闲”的那种英雄气魄读出来。

  4、质疑

  认真读读诗句,提出一些新的问题或谈谈自己的发现。

  ① “暖”与“寒”的意思。

  学生根据收集的资料

  讲“巧渡金沙江”故事,帮助大家理解“暖”字;根据“飞夺泸定桥”的场面理解“寒”字。

  (“暖”反映出红军“巧渡金沙江”之后的喜悦心情;“寒”表现了红军“飞夺泸定桥”时的惊险悲壮)

  ② “更喜”

  (相互拥抱;放声高歌;跳舞;把帽子抛向空中……)

  ③ “尽开颜”

  (全都“眉开眼笑”、“捧腹大笑”、“笑逐颜开”“放声大笑”“笑得前俯后仰”……)

  1、自读自悟;

  ①练习感情朗读,读出“暖”的喜悦、“寒”的心惊胆寒、“尽开颜”的无比欢乐……

  ②个别读,说说为什么要这样读;

  ③学生评价;

  ④小组读,齐读;

  2、在自己的书上画出节奏,并试着读一读;

  3、学生推荐代表进行比赛:

  ①试读准备;

  ②朗诵比赛;

  ③学生评比;

  1、对红军战士们说说心里话;

  (具体可结合长征中红军战士遇到的种种困难来说;可从红军战士面对困难的表现来谈;可联系自身生活经历来谈;也可从今天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来谈……)

  2、齐声朗诵。

  学唱《长征》歌曲

  (在歌声中结束学习活动)

  读读有关长征的故事;

  唱唱有关长征的歌曲。

  课前播放《长征》歌曲,为课堂教学渲染气氛。

  利用长征路线图直观、形象、生动地展示红军长征的历程,化空洞的叙述为具体的感知。

  影片的播放拉近了时空的距离,能让学生直观感受到红军长征中的种种困难和惊险悲壮。

  形象的画面能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红军长征胜利之后的无比喜悦的心情,有利于打开学生思维。

  课件出示诗句朗读节奏,实现高效反馈。

  在《长征》歌曲声中总结全诗,加强了师生情感上的共鸣。

  创设情境,以唱带诵,增强感染效果,更加激发学生对红军的敬仰之情,使学生的思想感情得以升华。

  【板书设计】

  11长征

  毛泽东

  1935年10月

  远征难不怕(英勇、无畏)

  万水千山只等闲(乐观)

长征教学设计11

  【设计理念】

  新的课程理念提倡教学中培养学生阅读书面文字、观看音像资料、选择和把握重要信息的能力,这个能力是信息化社会每个人必须具备的素质之一。本教案依据课文自身的特点,在开发教学资源,培养学生收集、分析和处理信息方面做出尝试,在教材的许多疑难处、"留白"处,引导学生思考,补充大量相关的信息资料,在教学中不断丰富和生成新的内容,帮助学生理解课文,深化情感。

  【教材分析】

  《七律长征》是毛泽东同志在长征胜利后,满怀激情地回忆红军队伍在长征途中排除万难的典型事例,表现了我红军战士不畏艰险,大无畏的革命精神,激发学生向红军战士学习,培养不怕困难的奋斗精神。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结合课文弄懂逶迤、磅礴、岷山、只等闲、腾细浪、走泥丸、云崖暖、铁索寒、重要词语意思、理解诗句包含的内容。

  2、情感目标:理解诗意,充分感觉红军战士的革命英雄主义和乐观主义精神,在情感上受到感染和熏陶。

  3、能力目标:通过多媒体课件,深情悟读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主合作探究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诗句含义,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教学难点】通过重点词句体会红军战士的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教学准备】

  1、关于长征的照片、电影片段制作教学多媒体及课件。

  2、学生查找有关长征的资料并自学生字词。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简介长征知识

  1、播放录相,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2、简介律诗及相关长征知识,让学生汇报交流收集的长征知识

  【设计意图】学生对长征知识较陌生,利用多媒体课件能拉近与历史的距离。汇报交流搜集的资料,意在培养学生处理信息的能力。“未成曲调先有情”,既让学生产生了学习的热情,又为接受长征精神的洗礼作铺垫。

  二、讲读结合,引导学生感知诗意

  1、播放范读录音,掌握好韵律

  2、汇报生字词自学情况,评比自学标兵

  【设计意图】高年级学生应该具备自学字词的能力,汇报的过程显现学生动手能力、搜集资料的能力、组织语言处理信息能力,汇报的过程也是自学方法交流的过程。

  2、配乐让学生仿读,读正确读流利

  3、默读体会诗的`结构特点

  【设计意图】教学就是教学生“学”,不教现成的知识而是把学习方法教给学生,充分发挥主体性,让学生自己选读,自主合作,循文探究,利用诗文中总分结构,引导学生自己探索,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4、抓住“万水千山”总述句,让学生分头研读,分组讨论。体会如何“难”,但红军战士又怎么“等闲”

  ①选取哪些山?怎么难,但红军眼里怎样?

  ②选取哪些水?怎么难,但红军面前又如何?

  【设计意图】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对话的基础是文本,让学生充分地阅读感悟,深入研读思考,自由地讨论交流,把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情感的体验,语言的领悟释放出来,实现师生心灵的对话,精神的交流。

  三、反复诵读,体会英勇无畏

  1、出示插图,结合诗文进一步理解诗义。

  2、抓住自己感受深的情节畅谈体会。

  3、引导学生读书深情,诵出豪情。

  4、最后一句作者的愉悦心情和你一样吗?

  四、适当拓展,推荐爱国读物

  1、长征故事你已经读过的有哪些?

  2、推荐如《丰碑》《草地夜行》等读物。

  【设计意图】语文教学应该培养学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能力,培养学生自觉阅读的习惯。

  五、联系实际,激励攻坚克难

  1、生活中也会通过这样的“山”“水”,结合生活说一说。

  2、怎样才能培养自己的长征精神呢?如何学会排除万难?

  【设计意图】由生活步入教材,再由教材迈向生活,教材只是个例子,让学生树立大语文学习观,把语文课上学到的知识能力情感落实到自己的生活实践中去,让学生在实践中接受长征精神的洗礼。

长征教学设计12

  一.教学目标

  1.通过词语的品析,朗读的触摸感受,体会诗句表达的思想感情,感受中国工农红军战胜种种艰难险阻,完成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2.通过资料的适时呈现和学生的朗读想象,加深对诗歌的领悟,以期引领学生走进长征的深度空间。

  二.教学重点难点

  通过词语的品析,朗读的触摸感受,感受中国工农红军战胜种种艰难险阻,完成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三.推荐读物

  《万水千山》、《长征》、《百年历史回眸》

  四.教学过程:

  一.回忆文本——知晓“长征难”

  1.红军长征翻过一座座山,又涉过一条条水,表示山水很多,用什么词?(万水千山、

  千山万水)

  2.红军长征除了万水千山的障碍,天上每天有几十架敌机侦察轰炸,地下有几十万敌军围追堵截,遇到了许许多多艰难险阻。表示艰难险阻很多,也可以用什么词?(千难万险)

  要战胜这千难万险,红军该吃多少辛苦,又可以用什么词?(千辛万苦)

  小结:要越过这万水千山,红军历尽千难万险。

  3.这说明要进行历史上从来没有过的长征怎么样?用一个字概括。(描红:难)

  4.但红军用自己的双腿走过来了,你们说远征难,红军怕不怕?(描红:不怕)响亮地回答。诗中毛主席用一个词进一步写出了红军战士不怕难,把万水千山看得很平常?(描红:等闲)

  5.指导朗读: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6.这首诗要赞颂的就是“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的英雄气概,这两句是全诗的总领句,再读一遍。

  二.走进文本——展现“征难图”

  1.让我们一起重温二万五千里漫漫征程。师范读。

  二万五千里漫漫征程,诗人怎能一一记叙,他选取了红军战士走过的一条岭、两座山、两条水,你们能找到吗?《七律长征》为我们展示了红军在长征途中克服困难的雄壮图画,请你各用一句话概括每幅画面的主要内容?翻越南五岭、疾跨乌蒙山、巧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喜踏岷山雪

  2.自由默读全诗,思考:从哪些诗句、诗词中可以看出“红军不怕远征难”?你是怎么想的`?可以在书上圈圈画画,把感受写在旁边。

  3.交流:

  三.融入文本——感悟“远征难”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1.请学生板画。五岭的逶迤乌蒙的磅礴

  2.五岭的逶迤——诗人一直追溯到长征开始,那逶迤的五岭仿佛又在眼前。你们看(粉笔示意图)五岭是五个山岭的合称,它绵延江西、湖南、广东、广西、贵州五省,山势起伏、蜿蜒,长达数千里。现在你能说吗?“五岭____________。”

  3.乌蒙的磅礴——红军大队人马翻过五岭又来到乌蒙山下,乌蒙山海拔二千三百多公尺,有我们700多层教学楼那么高。那你能说乌蒙___________。(危峰兀立、高山峻岭)

  4.这里用'逶迤''磅礴'写出红军要翻过这样的高山峻岭会怎么样(难)

  5.但是我们红军战士不怕,跟随着红旗翻过了五岭,又越过了乌蒙,征服了一座座大山,在红军的眼里这山是大还是小,从哪里可能看出来?

  6.指导朗读: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读时要突出五岭的绵延不绝、乌蒙的气势磅礴,而“腾细浪”、“走泥丸”则要读得平淡,表现出红军的“不怕难”。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1.教师讲故事:

  3.刚才你们听的时候心里怎么样?这时你仿佛听到了什么?看到什么?

  4.学到这里你们有没有想到'金沙水拍云崖暖'是什么意思?云崖暖:心里暖(读)

  5.长征途中红军和敌人的斗争有智取,也有恶战。金沙江是智取,大渡河则是一场恶战。

  6.大渡河是天险,敌人满以为能阻挡红军的脚步,但是天险也被红军逾越了那毛主席为什么又说“大渡桥横铁索寒”?谁能有条理地说说:导语:红军来到大渡河上,眼前横着一座铁索桥。桥上_______桥下________桥头______红军______。

  7.指点:天险逾越了,但现在回想起那场面,还叫人胆战心惊。

  8.指导读。

  9.“暖”,写出了巧渡成功的愉快。“寒”,写出了强渡的惊心动魄,又进一步突出了“难”。

  10.朗读。金沙水拍云崖暖(轻快——红军的欢快心情),大渡河横铁索寒(低沉——表达对牺牲战士的沉痛缅怀之情。加重语气)

  11.师:这么艰难的事红军战士还是平常地对待,一“寒”一“暖”,一“喜”一“悲”,这正是--生读“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1.“更喜”喜什么?为什么“尽开颜”?

  2.困难像雪球一样砸来,但红军战士依然以平常心来对待,你体会到了什么?

  3.正是因为有这种大无畏的精神,红军战士克服了像雪球一样砸来的一个又一个困难。这正是——(生读中心句:“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4.最后两行应读出欢欣鼓舞的语气,因为红军历经千辛万苦终于翻过了终年积雪的岷山,“更喜”二字既是红军现时心情的写照,也是红军对革命征途的展望。

  5.同学们也带着这种豪迈回到《长征》这首诗中读一读吧!(生齐读)

  四、走出文本——赞颂“红军情”

  1.这是在红军登上了岷山之后,最后一座山,毛泽东写的。大家试着读。

  清平乐六盘山: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不到长城非好汉,屈指行程二万六盘山上高峰,红旗漫卷西风。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住苍龙。

  2.你们也带着这种豪迈回到《长征》这首诗中读一读吧!(生齐读《长征》。)

  3.仅仅五十六个字就写出了红军不怕艰难险阻,豪迈乐观的精神,这样的好诗,你们愿意记下来吗?可以边读边想像,自由背背吧!

  4.七律诗有和谐的韵律与鲜明的节奏感,一般都能谱成曲,大家看《长征》MTV。

  5.学完了,看完了,你最想对红军叔叔说些什么?

  6.长征壮举让世人惊叹,长征精神永世流芳。多少文人墨客为长征谱写了一曲又一曲赞歌。同学们:“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老师把毛泽东的这句词送给你们,希望你们在今后学习中不惧挫折、勇往直前!

  五、作业设计

  1.完成小练笔。

  2.自学《清平乐六盘山》。

  板书设计: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藐视困难积极乐观

长征教学设计13

  【教学目标】

  1.会写3个生字。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理解诗意,掌握七言律诗的体裁特点,掌握诗歌的朗读节奏。

  4.了解诗歌语言的艺术性和夸张手法的运用。

  5.了解红军在长征中所表现出的大无畏的革命英雄气概和乐观主义精神。

  【教学重难点】

  1.体会关键词语的含义及其饱含的深情,感悟诗句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体会红军在长征中所表现出的大无畏的革命英雄气概和乐观主义精神。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了解长征

  1.师:同学们,你们听说过二万五千里长征吗?你们知道哪些发生在长征途中的故事?(学生自由举手说一说)

  2.结合“资料袋”内容,教师简单介绍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背景知识。

  3.师:毛主席在长征途中写下了一首脍炙人口的诗歌,今天让我们跟随毛主席一起走进《七律·长征》。(板书课题)

  二、自学诗歌,扫清字词障碍

  1.出示学习要求。

  (1)自由朗读诗歌,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借助字典掌握生字的字形,注意生字的书写规则。

  (3)根据注释或通过查字典、词典理解词语。

  (4)画出自己不理解的地方,分小组讨论交流。

  2.学生按要求自主学习。

  3.小组派代表交流自学成果。

  三、细读诗歌,理解诗意

  1.教师指导:读每一句诗时,先理解句中词语的意思。

  2.再读诗句,指名说诗句的意思。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红军战士不害怕在长征中遇到的无数艰难困苦,这些艰难困苦在红军眼里被看作是平平常常的事。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五岭山脉那样高低起伏,绵延不绝,可在红军眼里不过是翻腾着的细小波浪;乌蒙山那样高大雄伟,气势磅礴,可在红军看来,不过像在脚下滚过的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金沙江两岸是悬崖峭壁,湍急的流水拍击着两岸的山崖,给人一种温暖的感觉;大渡河上的泸定桥,只剩下十三根铁索悬挂在水流湍急的江面上,让人有寒气逼人的感觉。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更让红军战士欣喜的是翻过了千里皑皑白雪的岷山,从心情豁然开朗,个个笑逐颜开。

  3.朗读全诗。

  四、指导朗读,总结全诗

  1.教师指导:这是一首七言律诗,全诗共八行,每行七个字,每两行为一句,共四句,分首联、颔联、颈联、尾联。

  2.指导朗读:教师先范读,从节奏、重音、韵脚、感情等几个方面进行指导。学生练习,要求读正确,读流利,读出节奏。

  3.师总结:这首《七律·长征》气势磅礴,格调高昂,向我们展现了红军战士在长征途中的一幅幅图画。下节课我们将更加深入地学习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歌曲导入,烘托氛围

  1.课件播放歌曲《七律长征》,学生仔细欣赏。

  2.师:同学们,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这首诗歌写于1935年10月,当时长征即将结束。回顾长征途中红军战胜的艰难险阻,毛主席挥毫写下了这首气壮山河的伟大诗篇。这节课让我们一起来领会诗歌所饱含的精神气概。

  二、诵读诗歌,整体感悟

  1.指名朗诵《七律·长征》边读边思考:全诗是围绕哪一句写的?(第一句)

  2.学生自由举手朗读第一句,谈谈自己的体会。

  3.有感情地齐读第一句,你从中体会出红军的`什么精神?是从哪些词语中体会到红军的精神的?

  (红军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是从“只等闲”一词中体会出来的。)

  过渡:我们从哪些诗句中可以看出“红军不怕远征难”呢?让我们继续深入学习,体会诗句表达的思想感情。

  三、精读诗歌,体会感情

  1.指名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思考:从哪些诗句中可以看出“红军不怕远征难”?(学生自由举手说一说)

  2.研读诗句,体会诗句饱含的感情。

  (1)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①师:你从哪些词语中读懂了红军长征艰难?(万水千山,远征难)

  ②师:你又从哪里读懂了红军战士不怕难呢?(只等闲)

  ③指名读,齐读。

  ④教师小结:这句诗高度概括了红军战士在毛主席和党中央的统率下于整个长征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亘古未有的英雄气概和百折不挠的勇毅精神,显示出红军战士钢铁般的革命意志和大无畏的革命精神,也给全诗奠定了轻快豪迈、气度不凡的基调。

  (2)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①师:这句诗中哪些地方让你感受到长征艰难?(指名答)

  ②师:红军战士们害怕吗?(自由答)你从哪里感受到他们的不怕难呢?(腾细浪、走泥丸)

  ③思考:逶迤的五岭、磅礴的乌蒙山,在红军的眼里只是翻腾的细浪、滚动的泥丸,你从中感受到什么?

  ④小结:这句诗紧承上句的“万水千山”,先具体写山。这样有意缩小人的视觉比例,正是为了反衬红军敢于藐视并战胜一切困难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和豪迈的英雄气概。

  (3)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①师:这句诗中,你从哪里感受到长征的艰难?(云崖、大渡桥横铁索寒)

  ②(课件出示泸定桥图片)教师简要介绍泸定桥。

  ③师:你又从哪里感受到红军战士的不怕困难呢?(暖)

  ④教师引导:金沙江,大渡河,这一暖一寒,带给你怎样的感受?(男女生互读)

  ⑤小结:这句诗是写水,既实写红军长征途中抢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的两次战斗,又虚写红军长征途中跋涉的无数道急流险滩。

  (4)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①师:你从哪里感受到长征的艰难?(千里雪)

  ②师:那你又是怎么感受到红军战士的“只等闲”呢?(喜)

  ③默读诗歌。思考:红军战士遇到了哪些“喜”?“更喜”指什么?(翻过雪山,就迎来了长征的胜利。齐读)

  ④小结:写长征的最后路程,是全诗的高潮。“更喜”二字,既表现了红军战士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的乐观主义精神,又表现了红军战士对美好的革命前途的向往和自信。“三军”一词,充分表达了毛泽东对红军队伍的殷切希望和信任。

  四、合作探究,总结归纳

  1.师:这首诗用艺术手法为我们具体展示了几幅红军长征途中威武雄壮的“征难图”?你最欣赏其中的哪一幅图?说说理由。

  明确:五幅“征难图”——越五岭、跨乌蒙山、巧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喜踏岷山雪。引导学生结合具体的诗句从对典型场景和事例的描述,对共产党人和红军战士不畏艰险、藐视困难的革命英雄主义气概等方面来谈谈自己的体会。

  2.小结诗歌主题:本诗热情洋溢地歌颂了中国工农红军不畏艰险、英勇顽强的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充分显示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力量拥有无比顽强的生命力和战斗力。

  五、总结拓展

  伟大的长征虽然早已结束,但红军的英雄形象还留在我们的记忆中。课后请同学们阅读毛主席的另外一首歌颂长征的词《忆秦娥·娄山关》。

  【教学板书】

  5.七律·长征

  远征难→只等闲(总起)

  万水千山→五岭、乌蒙、金沙江、大渡河、岷山(分述)

  三军过后→尽开颜(总结)

  (藐视困难、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教学反思】

  这节课我主要采用以读代讲的方式,引导学生高声朗读课文,领会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体会诗的音韵美和节奏美,逐步培养学生欣赏和朗诵诗歌的能力。在精读诗歌教学环节中,我通过引导学生研读诗句的方式,让他们体会诗句饱含的感情。

  通过这首诗歌的教学,我发现学生对于诗歌的学习兴趣还是不太浓厚,对于诗歌的内容还没真正理解,也没有真正感悟到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不强。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多从自身找不足,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努力提高教学质量。

长征教学设计14

  一、教材分析

  (1)概括介绍教学内容:《七律长征》是毛泽东同志在长征胜利后,满怀激情地回忆红军队伍在长征途中排除万难的典型事例,表现了我红军战士不畏艰险,大无畏的革命精神,激发学生向红军战士学习,培养不怕困难的奋斗精神。

  (2)分析教学内容特点:全诗共四联,56个字。首联开门见山地赞美了红军不怕困难,勇敢顽强的革命精神。这是全篇的中心思想,也是全诗的艺术基调。第二、三、四联分别从“山”和“水”两方面写红军战胜的困难。它是承上文“千山”和“万水”而来。作者按红军长征的路线,选取了五个具有典型意义的地理名称,他们都是著名的天险,高度概括了红军长征途中的“万水千山”。第四联是对首联的回应。开端言“不怕”,结尾压“更喜”,强化了主题,升华了诗旨。“更喜”承上文而来,也是对上文感情的结束。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正确理解下列词语:逶迤、磅礴、岷山、只等闲、腾细浪、走泥丸、云崖暖、铁索寒;

  (2)理解诗意,体会情感。

  2、过程与方法:

  (1)有感情地朗诵全诗,感受诗的节奏和韵律,增强对七律诗这种体裁的感性认识。

  (2)通过材料,增强对文章内容的'感悟。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充分感受红军战士的革命英雄主义和乐观主义精神,在情感上受到感染和熏陶。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诗句含义,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难点:通过重点词句体会红军战士的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四、教学过程

  1、揭示课题,导入新课

  (1)谈话:毛泽东是我国第一代领导人核心,是我国著名的诗人、革命家、外交家,今天我们就学习他写的一首诗《七律长征》。板书课题。

  (2)“长征”从字面上讲什么意思?关于长征大家了解多少,课前查阅了资料,说一说你对长征的了解。学生交流资料。

  (3)师小结,看红军走过的路线图。看完路线图,你有什么感受?

  2、初读文本

  (1)翻开课文,请大家自由朗读诗文,你可以多读几遍,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指生读诗,读生词,注意正音,特别是“逶迤、磅礴”。

  (2)渗透律诗特点,请同学们跟着老师划分的节奏自由试着读一读?课件出示划分节奏的全文。指读。

  3、自读质疑,交流启思

  (1)师:请同学们小声朗读课文,看看有哪些不懂的地方。把它圈画出来,我们过会交流交流。先小组交流。

  (2)交流交流不理解的词语?教师相机指导。

  4、师生互动,录像材料辅助,精读诗文

  (1)用“只等闲”一词切入诗文。板书“只等闲”,师引:“等闲”在字典中有以下三种解释:那结合诗句应该选择第几种?

  (2)诗中红军把什么看做是平平常常的事?(板书远征难)

  (3)具体从那几句看出红军把远征难看成平平常常的事情呢?带着问题,默读诗文,画出相关词语,写写你的体会。

  学生画诗句,师点拨。小组交流讨论一下。

  (4)重点理解(诗句意思)

  5、课堂总结,升华情感

  同学们,回顾长征我们感慨万千,70多年后的今天我们坐在这里决不仅仅说是学习七律长征,学习一首诗歌,更重要的是感受长征给我们的力量和启迪!

  6、布置作业,课外延伸

  (1)介绍学生阅读《地球的红飘带》

  (2)写一写对长征的认识和感受。

长征教学设计15

  学习目标

  1、通过本诗的学习,体会红军长征途中越过千难万险的情景,学习红军战士藐视困难、战胜困难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2、理解诗中“等闲、逶迤、磅礴、腾细浪、走泥丸、暖、寒、更、喜、尽、开颜”等主要词语的含义;体会诗中运用的夸张手法的作用。

  3、背诵全诗,并能讲出大意。

  课前预习

  1、毛泽东有关诗句、故事等。

  2、长征的路线图、长征的图片、歌曲等。

  教学过程

  一、名人回顾:投影“毛泽东画像”

  1、生生交谈,说说毛泽东的丰功伟绩。

  2、过渡:是他们的正确领导,红军历经千辛万苦,终于结束了二万五千里长征。所以说长正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毛泽东心潮澎湃,为了讴歌长征的胜利,达到陕北时,就写下了这首壮丽的诗篇,并亲自向红军战士朗读了这首诗。请同学们听《长征》诗歌,边听边播放录音,投影红军长征系列片。

  3、同学们你们听了这首诗歌,也目睹了长征的过程,谁能说说毛泽东的这首诗反映了什么?诗中哪一句最能反映《长征》这首诗的主题?

  4、学生讨论,并半数学生讨论过程中的诗句(略)。

  5、从你们归纳出来的词语小结:毛泽东写了这首诗,热情地赞颂了红军战士藐视困难,敢于战胜困难的大无畏精神。

  二、学习新诗

  1、谈话:我们都学过许多古诗,谁来说说学诗的方法?(板书)学诗的方法(略)。

  2、因为《长征》这首诗是一首律诗,学起来有一定困难,我们先来读一读。

  1)自由朗读,质疑生字读音。礴bó、丸wán、岷mín。

  2)三人小组轮读。

  3)个人读。

  4)表演读。

  5)师生评读。

  3、好,我们刚才都熟读了这首诗,你们认为你们读出了这首诗的感情没有?正是因为我们还没有完全体会诗意,所以才没有把这种感情流露出来。

  4、创设情境(用音乐渲染情境)。播放《长征》歌曲,让学生从总体上体会长征的豪迈气势。

  师言述:听这首激动人心的歌,我们好像也看到了红军大队人马越过万水千山的场景,那五岭山谷乌蒙蜂峦留下了多少红军战士的足迹;金沙江畔仿佛回荡着红军胜利的欢呼声;大渡河上好像还闪动着红军战士攀着铁索桥奋勇前进的身影;潜力岷山好像还映着红军战士的张张笑脸……同学们,你们看到了吗?

  5、检查自学情况,学生发言。

  6、生:老师我看到了……我看到了……红军长征翻过一座座山,又涉过一条条河,也就是诗人所说的“万水千山,千山万水”。

  师:但红军他们不怕这千难万险,红军用自己的双脚走过来了,把万水千山只看得很平常。只用了一个词来表达,表达战士们的什么精神?该用什么语气来读?

  板书:只等闲。

  7、请同学们用豪迈的语气来赏读。

  8、诗中涉及到的山名、水名,你们能搞清吗?

  9、检查学生预习情况(板书出来)。

  1)山名:五岭、乌蒙、岷山。

  2)水名:金沙江、大渡河。

  3)红军长征的线路图,请学生上来讲。

  10、讲述(介绍时代背景)。

  11、小结:这首诗要赞颂的就是“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的英雄气概。这两句是全诗的总领句。请同学们有感情地朗读一次。

  12、过渡:现在诗歌的时代背景懂了,全诗主要的内容懂了,我们抓住这两句的意思,再继续自学,想想每个词句的意思,有不懂的做上记号。

  13、学生质疑。

  三、带入情景(播放红军长征歌)

  导语:啊,这万水千山,千山万水,诗人怎能一一写下,在这里毛泽东选取了两座山,两条小河为代表,诗人一直追溯到长征开始,那逶迤的`五岭,仿佛又在眼前。

  1、请学生上来画一画,体会体会并解释词语“五岭、逶迤”。

  过渡:但是我们红军战士不怕,跟随着红旗翻过五岭,又越过乌蒙,征服了一座一座大山,在红军的眼里,这山是大还是小,从哪里可以看出来?

  2、对比句子:谁能用一个词“像”来说说这两句诗的意思。

  3、指点:在这里毛主席运用了夸张的手法,进一步写出红军不怕远征难,高山峻岭只等闲。

  4、指导朗读,学生赏析。

  过渡:山,红军不怕,水呢,红军更不怕,红军涉过许多江河,在这里毛主席也选了两条。

  5、请同学们来说一说,并仿造上面的学习方法来学习这两句诗,或个别学生把红军当时渡金沙江的场景描述一下。

  过渡:你们讲的多精彩啊,描述的多惊险啊。同学们,你们说,面对汹涌的江水,狡猾的敌人,红军要渡金沙江该怎么办,红军师怎么巧渡金沙江的呢?

  板书;腾、走。

  6、让学生自由表演片断(诗歌、唱歌、打快板等)。

  7、学生齐读这两句,师生赏读。

  过渡:学到这里,你们有没有想到“金沙水拍云崖暖”是什么意思?长征途中的红军和敌人的斗争有智取,也有恶战,金沙江是智取,大渡河则是一场恶战,但是天险也被红军逾越了,那毛主席为什么说:“大渡桥横铁索寒”?

  8、谁有条理地说一说。

  板书:红军来到大渡河上,眼前横着一座铁索桥,桥上,桥下,桥头,红军。

  过渡:天险逾越了,但现在回想起那场面,还叫人胆战心惊,诗中的“暖”、“寒”。

  写出来什么、该用什么语气来读?

  板书:暖、寒。

  9、指导朗读①男、女生轮读②表演读

  提示:律诗当中四句是一对一点,非常整齐。

  10、讲读七、八两句。

  11、请同学们齐读最后两句,提出问题。

  (为什么“喜”、为什么“尽开颜”)体会到了毛泽东此时的什么感情?

  四、总结全诗

  投影:

  1、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长征是以我的胜利、敌人失败的结果而结束。

  2、听《长征之歌》。

  五、作业

  1、读《长征故事》。

  2、学唱《长征主题歌》。

  3、背长征诗歌。

【长征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长征的作文300字11-13

《天马》教学设计01-15

《挑山工》教学设计11-07

绝句教学设计10-24

《元日》教学设计12-21

《雷雨》教学设计03-31

地理教学设计03-31

复习教学设计04-28

坐井观天教学设计04-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