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范文网>教学资料>教学设计>电磁波教学设计

电磁波教学设计

时间:2022-10-26 17:31:44 教学设计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电磁波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老师,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学设计准备工作,教学设计以计划和布局安排的形式,对怎样才能达到教学目标进行创造性的决策,以解决怎样教的问题。那要怎么写好教学设计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电磁波教学设计,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电磁波教学设计

电磁波教学设计1

  (一)教学目的

  1.常识性了解电磁波,知道电磁波的频率、波长的概念。

  2.记住电磁波的传播速度。

  (二)教具

  水,水槽,水木棍,麻绳,电池,半导体收音机,钢锉,导线。

  (三)教学过程

  1.复习

  我们生活在一个充满声音的世界里,人们通过声音(如语言、音乐等)交流思想、表达感情。如家长的教诲、教师的授课可以增长我们的知识;优美动听的音乐可以陶冶人的情操、给人以美的享受。声音是传递信息的一种重要方式,帮助我们了解世界。

  通过我们在初中二年级学习过的声现象的有关知识,可以知道: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我们听到的声音通常是靠空气传的;声波在空气中的传速度大约是340米/秒。

  在前面我们还学习过电话,电话的话筒能把声音振动转化为强弱变化的电流,电流流经听筒,听筒又能把它转化为振动,使人听到声音。

  2.引入新课

  飞机上的飞行员与地面指挥员的对话不用电线;我们每天听收音机或看电视,也没有电线直接通向电台或电视台。可见,这些都不是用电线来传播电信号的,我们称作“无线电通信”。那么,无线电通信是怎样传输信号的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方面的简单知识。

  3.进行新课

  板书:<第一节>

  (1)演示实验

  ①手持小木棍,让木棍下端接触水槽水面,使同学们看到,水面上有一圈圈凸凹相间的状态从木棍接触水面处向外传播,形成了水波。

  ②音叉(或其他发声体)振动时,在空气中会有疏密相间的状态向外传播,形成声波。声波看不见,摸不到,但声波传到我们的耳朵,会引起鼓膜振动,使我们产生听觉。

  总结以上实验(和其他事例)得出结论:

  板书:<波是自然界普通存在的'现象>

  (2)电磁波

  板书:<当导体中有迅速变化的电流时,会向周围空间发射电磁波。>

  电磁波看不到,摸不着,我们可以通过实验来间接观察它的存在。

  演示课本上图13—2的实验,实验后让学生阅读课本上“实验”后的两个自然段,再提出以下问题让学生回答。

  ①为什么会发生这种现象?

  ②举出日常生活中发生的类似的现象。

  教师归纳小结,讲解电磁波的初步知识,并说明间接观察是物理学常用的研究方法(如借助小磁针可以间接地研究磁场)。

  (3)电磁波的频率和波长

  讲解课本图13—3水波在1秒内传播的波形图,结合小木棍振动时产生水波的演示实验说明:

  ①波峰与波谷的概念;

  ②在1秒内出现的波峰数(或波谷数)叫水波的频率;频率的单位叫做赫兹,简称赫。常用的频率单位是千赫和兆赫。

  板书:<1千赫=103赫,1兆赫=106赫>

  ③波长与波速的概念;

  ④分析得出:波速与波长和频率的关系。

  板书:<波速=波长×频率>

  类似于水波,电磁波也有自己的频率和波长,也同样可以用波形图来描述,讲解课本图13—4频率不同的电磁波的波形图。需要说明以下二点:

  ①电磁波的频率等于产生电磁波的振荡电流的频率。

  ②电磁波频率、波长与波速的关系。

  板书:<对电磁波同样有波速=波长×频率>

  电磁波在空间是向各个方向传播的,德国物理学家赫兹用实验证实,电磁波的传播速度等于光速。

  板书:<电磁波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与光速相同,是3×108米>

  注意:不同频率(或不同波长)的电磁波的传播速度都相同,所以频率较大的电磁波,波长较短。

  例: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采用20.009兆赫和19.995兆赫的频率发送无线电信号,这两种频率的电磁波的波长各是多少?(光速为2.9979×108米/秒)

  (答案:波长分别为14.983米和14.993米)

  由于电磁波的频率和波长各不相同,所以在我们周围空间里存在着形形色色的电磁波。按照课本上的图表,介绍无线电通信所用的电磁波(也叫无线电波)的几个波段。

  4.小结(略)

  5.想想议议:教师演示并提出问题。

  打开半导体收音机,调到一个没有电台的地方,使收音机收不到电台的广播。然后开大音量,让收音机靠近220伏特的交流电线,从收音机会听到“杂音”。这是为什么?

  6.布置作业

  (1)阅读课本上的阅读材料:无线电波的传播途径。

  (2)阅读本节教材。

  (四)说明

  1.本节内容知识多,范围广,要注意掌握教学要求,使初中学生常识性了解电磁波的有关知识,如波长、频率、波速等。有些知识只宜点到为止,不能求深求全。

  2.用“类比”水波的办法通俗讲解波的形成和波长、频率、波速的概念;用半导体、钢锉、电池、导线演示电磁波的存在是本节教学的关键。

电磁波教学设计2

  教学设计思路:学生边学边实验、师生共同讨论相结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简述电磁波的产生和传播

  说出电磁波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

  简述波长、频率和波速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

  通过演示了解电磁波的产生及电磁波在真空中的传播

  3.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学习电磁波的知识,了解科技为人类带来的便利,提高学科学的兴趣

  教具

  收音机,电池,导线,真空罩,抽气机,水槽和水,木棍,音叉和锤,铁丝网

  教学方法

  交往活动式

  重点:电磁波的产生与传播

  难点:电磁波在真空中的传播

  教学过程

  引入:学生收听电台广播,教师隐蔽地用遥控器干扰收音。师:收音机没有电线通向电台,这些信号是靠什么传播?(电磁波)除此之外,电视、手机、遥控器都利用电磁波来工作,我们就生活在电磁波的海洋里。

  (板书)二、电磁波的海洋

  师:波是自然界普遍存在的现象,就我们桌面上的器材,大家能让它们产生哪些波?

  学生讨论、实验并回答。

  教师引导学生说出这些波的原因,类比引出电磁波的产生:水波由木棍上下振动产生;声波由发声体振动产生;电磁波是不是也由什么物体的振动产生呢?

  (板书)1.电磁波的产生

  (实验)图92-2。导线的一端与电池正极相连,另一端与负极摩擦,使它们时断时续地接触,收音机里发出“喀喀”声,因为导线与电池组成的电路中产生了迅速变化的电流,是变化的电流产生了电磁波,收音机接收了这一电磁波,并把它放大、转换成声音,这就是我们听到的“喀喀”。

  (板书)迅速变化的电流产生了电磁波。

  师:在我们生活中的许多物体都能产生电磁波,同学们列举出生活中能够产生电磁波的一些例子,如电脑、手机、微波炉、电视机等,它们产生的电磁波的强度虽不一样,但都是由一些复杂的电路产生迅速变化的电流而产生的,我们就生活在电磁波的海洋中。

  师:虽然电磁波看不见、摸不着,但它确实可以给我们传递各种信息。电磁波是如何传播的呢?

  (板书)2.电磁波是怎样传播的?

  师:水波是通过水把振动向外传播;声波通过空气等介质把振动向外传播,电磁波的'传播是否也需要介质?

  学生猜想、讨论。

  (演示)电磁波在真空中的传播,手机放在真空罩内,拨打该手机,手机收到信号同时听到铃声,用抽气机将罩内空气抽掉,再拨打该手机,听不到铃声但仍收到信号。

  师生讨论分析得出结论。

  (板书)电磁波的传播不需要介质,在真空中也能传播。

  声音的传播与光的传播速度是不一样的,电磁波的传播速度又如何?

  我们以水波为例来学习波速的计算,再类比水波来讲解电磁波速的计算。出示水的波形图,

  讲解波峰、波谷、波长、频率(一秒(下转第41页)(上接第39页)内电流振荡的次数)及单位,波速(即一秒内振动从A点传到B点的距离),得出波速=波长×频率,波长越长,频率越小。

  科学测量表明,真空中电磁波的波速c=2.99792485×108m/s≈3×105km/s,是否有似曾相识的感觉?由此产生什么联想?(说明光也是电磁波)。

  (板书)光也是电磁波,电磁波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c=2.99792485×108m/s≈3×105km/s。

  教师指导学生看图92-3电磁波波谱让学生大致了解。

  电磁波是个大家庭,我们生活在电磁波的海洋中。

  动手动脑学物理:

  1.各小组汇报、介绍收集到的利用电磁波的资料。

  2.探究:用金属网能够防止电磁波的泄漏吗?

  板书设计

  第二节 电磁波的海洋

  一、电磁波是怎样产生的。

  二、电磁波是怎样传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