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范文网>教学资料>教学设计>《春》教学设计

《春》教学设计

时间:2022-10-20 02:56:13 教学设计 我要投稿

《春》教学设计15篇

  作为一名教职工,可能需要进行教学设计编写工作,教学设计是实现教学目标的计划性和决策性活动。我们该怎么去写教学设计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春》教学设计,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春》教学设计15篇

《春》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9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只识不写。认识四个偏旁。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感受早春梅花山梅花盛开的美丽景象和游人观赏梅花的盛况,激发他们热爱生机勃勃的大自然。

  一、谈话导入

  师:春天到来,百花盛开,五颜六色的花儿装点着我们的生活。小朋友们,你喜欢什么花?

  师:你知道,最早向人们报春的是什么花吗?(梅花)

  师:对,梅花很特别,它不怕寒冷,独自开放在风雪之中,向人们预示着春天的到来。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春到梅花山》这篇课文,共同去认识梅花、了解梅花、并爱上梅花吧!(板书课题:4.春到梅花山)

  二、感知课文

  师:春天来到梅花山上,那里会有怎样的景象呢?请同学们按要求读书。

  1、遇到生字用笔圈出来,借助拼音把生字读正确。

  2、遇到不好读的句子要反复的、多读几遍,把课文读通顺。

  三、精读课文

  我们学课文,只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是不够的,还要能够明白课文的意思。请大家听一遍课文录音,边听边看边想:

  课文中哪个小节是描写梅花盛开的情景?

  哪个小节是描写人们赏花的情景?

  反馈。

  师:都判断对了!同学们会读书、会思考。课文中是怎样描写梅花盛开的情景呢?请大家默读第一小节,看看第一小节一共有几句话,再把你喜欢的句子用波浪线画出来,仔细品一品,一会儿读给大家听。

  生:默读课文后,反馈。

  师:你喜欢哪句话?来!其他同学一边听一边看课文。(指名读)

  师:从他声情并茂的朗读中,你感受到什么?(感受到梅花开得很美。)(板书:美)

  师:你从哪儿感受到的?

  (这句话把梅花比作了彩云,彩云很美,所以我感受到梅花也是美的!像蓝天下的片片彩云 -----梅花很美。)

  师:你真是一个会读书、会思考、会表达的孩子,你能通过朗读把你的感受表现出来吗?

  指导感情读书。

  师:把彩云一般色彩绚丽的梅花读进你的心里!

  再指名感情读书。

  师:读书的时候要把文字在头脑中形成画面,才能把书读得更有感情呢!谁能用这种方法再试着读一读。

  指名感情朗读。

  师:梅花开得真是绚丽多姿,惹人喜爱!

  师:从这句话中,你还感受到什么?

  (我从你挨着我,我挨着你这一点感受到梅花开得很多。)(板书:多)

  师:你能抓住关键词语来体会,真了不起!相信你也能通过朗读把这么多的梅花带到我们眼前,试试看!

  生读第二句话。

  师:哦!我听出来了,你通过把这两个词语(挨着、挨着)重读,表达出了你的喜爱之情!真有方法!再读一遍!

  生有感情的朗读。

  师:梅花真是开得挨挨挤挤!你来试试!

  生有感情的朗读。

  师:梅花真是开得亲密无间!你来!

  生有感情的朗读。

  师:梅花开得生机勃勃,惹人喜爱!

  师:梅花山的梅花真多!真美啊!

  师:除了第二句话,你还从哪儿感受到梅花特别多?(一朵一朵这个词语感受到梅花很多)

  指名读!

  师:花儿多可以用一朵一朵的梅花,星星多呢?小河多呢?

  师:自己试着说一个。

  (一块一块的`麦田;一座一座的山;一盏一盏的灯;一朵一朵的白云…)

  师:学以致用,才能长本领!

  师:那一朵一朵的梅花,数也数不清!谁能用你的朗读把我们带进这花的世界!

  (看屏幕读)

  个别读!齐读!

  师:那一朵一朵的梅花是什么样儿的?(晶莹透亮。)

  师:生活中,你见到过哪些事物也是晶莹透亮的?

  生各抒己见。

  师:留心观察生活中的点点滴滴,会对你的学习大有帮助呢!这些晶莹透亮的事物会让我们获得美的享受。让人喜爱!

  师:是啊,草叶上的小露珠,晶莹透亮;水晶钻石(等待…学生接话)

  生:晶莹透亮

  师:那一朵一朵的梅花(生:晶莹透亮)

  师:真的是美妙绝伦,让我们闭上眼睛,想象一下晶莹透亮的梅花,用心闻一闻,哟!梅花的清香仿佛迎面而来。听老师读这句话,再次感受梅花的多、梅花的美、梅花的香。

  师范读。

  师:让我们通过朗读来表达出我们对梅花的喜爱之情吧!(女生、男生)

  师:梅花真美呀!让人喜爱,让我们屏住呼吸,仔细闻一闻,梅花的香味令人神清气爽。课文中是怎样描写的?读一读!

  读第三句话(那一朵一朵的梅花,晶莹透亮,散发出淡淡的清香。)

  师:梅花山的梅花这么多,一朵一朵;这么美,晶莹透亮,还散发着淡淡的清香。真是惹人喜爱!让我们一起读!

  生齐读第一小节。

  师:从大家的激情洋溢朗读中,期盼的眼神里,我看出了你们对梅花的喜爱,对梅花山的向往。让我们闭上眼睛,再次回味语言文字的美,想象梅花的美!随音乐慢慢睁开眼睛。让我们置身花海!尽情地欣赏吧!(播放幻灯片)

  师:观察课文插图中游人的穿戴,让我们再来品品第一句话,你还能感受到什么?

  生:我感受梅花开得特别早。

  生:我感受到梅花是在天气还比较冷的时候的开放了!

  师:是啊,寒气犹存,人们需用帽子、围巾来御寒。可是,梅花却不怕寒冷,朵朵怒放!望着这雪中的梅花,你想说什么?

  师:此情此景,老师想到一首诗:《梅花》(感染学生跟着一起背)

  师:古往今来,梅花以他不畏严寒的品格赢得了人们的赞誉,人们通过写梅花、画梅花、诵梅花,表达着对梅花的敬佩之情。此时,让我们带着对梅花的敬佩,再读!(屏幕出示第一小节)宝剑锋从磨砺出 梅花香自苦寒来!愿你们在以后的生活中,也能像梅花一样,做一个坚强、勇敢,不怕困苦的孩子。

  师:人们喜爱报春的梅花!来梅花山赏梅的人可真多呀!有老人、有孩子、有姑娘、还有小伙儿。请大家自由的轻声读读第二小节,思考从哪些句子或词语中看出人们喜爱梅花?

  反馈。

  师:你是从哪儿读懂的呢?

  句子:第二句话中“一到……便……”。

  (指导朗读)

  词:人流 涌动(指导朗读)

  齐读第二节。

  师:(小结)此时的梅花山,花儿欢乐,人也欢乐,欢声笑语不时回荡在山峦之中,这里成了欢乐的海洋。在这片欢乐的海洋里,人们尽情的享受着美好的春光,享受着幸福的生活,祖国处处是春天,处处是欢乐!让我们带着愉快的心情齐读第二小节吧!

  生:齐读第二小节。

  师:这节课,我们一起认识了梅花、了解了梅花,喜爱梅花、赞叹梅花。最后,让我们再次美美的朗读课文回顾整篇课文,让梅花永远留在我们心中!

  四、自主学习 识写生字

  生交流如何记忆字形,师点拨指导。

  生描红,师巡视指导,表扬写得好的学生。

  五、布置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抄写生字。

《春》教学设计2

  【课前预习】

  1.学生在课外认真正确地朗读诗词。

  2.有条件的从网上查阅有关作者生活和创作的资料。

  3.体会每首诗词的情感。

  【相关课程标准】

  1.诵读古代诗词,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注重积累、感悟和运用,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

  2.语文课程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分析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并能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分析、解决疑难问题。

  【教学目标】

  1.反复诵读诗歌,直至背诵;

  2.体味作者遣词造句的妙处;

  3.在比较中体会作者所蕴含的不同情感。

  【评价任务】

  1.通过各种形式的读,熟读成诵。

  2.通过重点词语和语句分析作品的情感。

  3.通过比较阅读,体会不同体裁、不同诗词的情感。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活动一:创设情境引入春景

  导语:同学们,在这个斑斓春色单元的语文课堂里,我们一同徜徉在春的世界中感受它无穷的魅力。春的美是多样的,北国的春天与江南的春天风格迥异,那么在诗人的作品中又是怎样一番美景呢?带给我们的又是一种怎样的心灵体验呢?

  今天我们来学习《诗词八首》,共同来感受一下。首先这节课我们先来学习《江南春绝句》和《玉楼春》两首诗词。

  活动二:诗词赏析探寻春景

  一、读“江南春”绝句,领悟诗的多方位审美

  (一)赏“江南春”千里美景

  1.朗读诗歌,把握节奏;学生先自由朗读,然后指名读,其他学生纠正。

  2.学生齐读诗歌,思考:诗歌描绘的是哪里的春景,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具体描绘了哪些景物?

  明确:描绘的是江南的春景。从题目及描写的景色中可以看出。诗中描绘了莺歌燕语、绿柳桃红、水村山郭、酒旗飘展,描绘了江南明媚的春光。

  (二)品“江南春”千古佳句

  3.诗中“千里莺啼绿映红”一句,明朝学者杨慎认为应该为“十里莺啼绿荫红”,后又有人认为改为“一里”更为恰当,你认为呢?

  学生讨论后明确:

  “千里”改作“十里”,似乎更切合实际,但诗境全失。其实十里也听不到,一里也怕看不明。因为“千里”,正极言江南地广,是就整个江南春色说的,而不是实指某处景色。诗人描写的景物把眼前的实景和想象中的虚景结合起来写,给读者描绘了一幅地域广袤、气象万千的江南春景图。如果不用“千里”二字,这两句就要减色了。

  (三)探“江南春”千古幽思

  4.学生带着自己的感情再读诗歌,边读边在脑海浮现出诗中描绘的画面。思考一下:诗人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

  学生回答:最后两句在写景中又蕴含着诗人对历史和生活的无限感叹:江山依旧,南朝却早已成为历史陈迹,统治者迷信的神佛并没能保佑他们。这里是写景,更是对现实的讽喻,这是借古讽今的手法。

  总结过渡:春天的美景引发的并不都是美好的体验,我们也不由在杜牧这一感叹中发出一声长长的叹息。那么,宋代词人宋祁面对美好的春景又引发了他怎样的情感呢?

  二、读“玉楼春”佳词,探析词的通感化手法

  (一)赏“玉楼春”东城美景

  1.学生初读诗歌,注意停顿和把握节奏。学生先自由朗读,然后指名读,其他学生纠正。

  注意读准加点字的'读音:縠()棹()

  作者宋祁,字子京,宋代史学家、文学家。

  2.学生齐读诗歌,思考诗歌描绘了哪些景色?请用笔标出来。

  明确:縠皱波纹、绿杨烟外、红杏闹枝头带来的盎然生机。

  (二)扣“玉楼春”惜春情思

  3.学生自读诗歌,思考:词的上下两片分别写了什么?

  明确:上片写景,表现城市游乐生活。下片抒情,表达对生命短暂的感慨。

  问题预设1:学生经过品读和思考,基本能说出:上片描写景色,下片抒发感情。教师应给予肯定和鼓励。并追问:描写的是怎样的景色,抒发了怎样的感情?若第一个问题仍回答不到位,教师可提示:这里描写的景色与之前的诗词中的景色有何不同?

  问题预设2:作者笔下的游乐生活是怎样的呢?为什么要这样写?

  学生对这种概括性的问题可能感到为难,可提示:词人对这种生活的感受是什么?喜爱还是厌恶?从哪里看出?

  明确:作者笔下的这种生活是美好的。晓寒还在,绿杨已笼烟。在上片中极力渲染了春景的美好,正是为了下片抒发对人生的感慨。

  问题预设3:怎样看待词人在下片所抒发的“及时行乐”的情感态度?

  此题可鼓励学生自由发言。讨论,明确:

  春景的如诗如画让人心醉,但美好的春天终会逝去。作者由此想到了人生苦短,青春易逝。然而珍惜春天、珍惜青春?却有不同的回答。作者由此认为要珍惜春光,及时行乐。不过,作者提醒珍惜大好时光,还是有意义的。同学们该怎样“惜时”呢?相信大家会做出正确的回答。

  (三)探“通感化”描写手法

  4.学生带着自己的感情再读诗歌,讨论探究:“红杏枝头春意闹”是流传千古的名句,其中用得最妙的是“闹”,而清代的李渔认为“闹”字不好,可用“吵”“斗”字代替,请你谈谈“闹”的妙处。

  学生讨论明确:

  “闹”有争吵、热闹之意。“闹”字不仅形容出红杏的众多和纷繁,也把生机勃勃地大好春光都点染了出来。“闹”字不仅有色,而且似乎有声,运用通感手法,化视觉形象为听觉,把红杏在枝头盛开的情况点染得十分生动,让读者仿佛看到了莺歌燕舞、繁花争艳的大好春光,写出了一派春意盎然蓬蓬勃勃的生机。因此王国维认为“着一‘闹’字而境界全出”。

  小结:春天从来是美的,然而这种美需要我们去发现去感悟。诗人表现美的形式也是多样的:可以客观地描述也可以融入诗人的情感。即使是相同的美景,不同的人,即使是同一个人在不同的境遇下也会产生不同的情感体验。

  活动三:比较阅读领悟春景

  三、比探杜诗、宋词“春诗”之异同

  过渡:方法交流寻捷径。

  怎样做比较阅读?你有哪些好的方法?

  师生交流。

  指导语:两首诗词虽然都是描写春天美景的,因为作者生活年代不同,人生境遇不同,所处地位不同,因而风格也迥然不同,你能结合具体语句,说说自己的看法吗?

  齐读这两首诗词,来品味两首诗词的异同之处。

  学生讨论探究后,明确:

  (一)“春诗”之异

  1.《江南春》:全诗四句,写景开阔,处处柳绿桃红,莺歌燕舞,有山有水。在这怡红快绿之中,水秀山明之处,还有前朝留下来的壮丽的佛寺,若隐若现在朦胧烟雨之中,更增添了无限风光。这二十八个字中,诗人描绘的景物,既有当时的特色,又不拘泥于一地,而是形象地概括了整个江南地区。

  《玉楼春》着笔细节:词的上片写景,开头首句总写春光明媚;二句转为实写“縠皱波纹”,拟人化的手法将水波写得生动亲切;四句从远处绿杨烟外,近处红杏闹春,特别“闹”字将大好春光描绘得淋漓尽致。

  2.《江南春》情感奔放:本诗立意高远,文字明白如画,诗中景物都和“江南春”这个特定情境相适应,表现了江南春天掩映相衬的美丽景色。诗人所抒发的情感自然就奔放自然。

  《玉楼春》:本词章法井然,立意小巧,情感细腻。言情缠绵但不轻薄,措辞华美但不浮艳,将珍惜时光、留连春光的情怀书写得淋漓尽致。

  (二)“春诗”之同

  1.景物:杜牧大手笔展开大图景,表现了江南春天的明丽之美、朦胧之美;宋祁的词也描写春天的明丽美景,其中“闹”字历来倍受称赞,运用拟人的手法突出了春意勃发,百花争春斗艳的情景。

  2.笔法:两首诗词都从不同的角度来刻画景物,作者充分调动各种感官,细致的观察景物,逼真有立体感;动静结合使画面更加生动,红绿相衬,色彩十分鲜明。

  四、开展“春诗”朗诵会

  指导语:通过以上分析,同学们已经理解了描写的春景、写景的手法及作者的情感,那么应该如何朗诵这两首诗呢?

  (学生议论回答后,教师略加点拔)

  1.学生练习:在把握诗情的基础上完成以下活动。

  ⑴配乐范读。

  ⑵指名学生配乐朗读,其他学生评价,师加以指导。

  ⑶生配乐诵读。

  2.熟读成诵,背诵这两首诗词。

  板书设计

  莺啼绿红

  晴景

  村郭酒旗赞美

  南朝数寺感叹

  雨景

  楼台烟雨

  春光无限好(写景)

  赞美春天

  珍惜青春

  (感叹)

  热爱生活

  教学反思

  亮点:

  1.本教案设计注重引导学生学会比较阅读,在比较中,让学生明白即使是相同的美景,不同的人,即使是同一个人在不同的境遇下也会产生不同的情感体验。

  2.在学习中,要让学生对诗句的语言加以揣摩,明确词语的妙处。引导学生要学会感悟到诗人蕴藏在诗中的情感,而把握了诗人的情感,能更深入地理解诗歌。旨在激励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写出自己独特的感受。

  不足:课堂上要留有足够时间让孩子们读书,品味、成诵。

《春》教学设计3

  学习目标:

  1、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学习作者抓住特点多角度按顺序描写景物的写法

  3、 揣摩品味本文优美的语言

  德育目标:

  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珍惜青春的思想感情和树立为理想奋斗的信念。

  教学重、难点:

  1、引导学生领悟,写好景物必须进行细致的观察,还要逐步学会各种写景方法(如修辞手法、表达方式的运用)

  2、读课文,要求读出有感情,用声音来塑造春天的形象,传达内心的感受。

  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重点词句切入法

  学法指导:精读、摘录、分析

  教学工具:多媒体设备、 Authorware课件、flash动画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创景导入:

  师:同学们,春天令人神往,春天充满生机,春天如诗情如画意,在多少作家的笔下曾深情地描绘过春天,今天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篇描画春天的优美的散文 。

  一、 师生共赏: 出示flash动画《春》。

  师:欣赏完这篇散文,你有什么发现和体会呢?

  二、 作者介绍、作品介绍

  朱自清(1898-1948),原名自华,号秋实,后改名自清 。原籍浙江绍兴。1925年任清华大学教授,转而从事散文创作,成为现代著名的散文作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著有《朱自清全集》,其散文代表作还有《荷塘月色》、《背影》、《绿》等。

  本文写作于1928年至1937年期间。“春”是季节之首。独字为题,简明平实,概括广泛,富有美感和韵味,给人以清新明丽之感。《春》通篇洋溢着作者对春天的发自心底的爱,感情之饱满,真可谓“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满于海。”但作者自始至终没有说过一句“我爱春天”,一切让形象说话。

  三、检查生字词预习

  朱自清——《春》 情况

  朗润 酝(yùn)酿(niàng) 卖弄 宛转 嘹亮 黄晕(yùn) 烘托 静默 舒活 欣欣然 繁花嫩叶 呼朋引伴 抖擞精神 花枝招展

  (朗润解释难理解,可结合图片中的山色体会,更形象。)

  四、 朗读教学

  1、 生根据朗读要求先将课文有感情的朗读一遍。

  师:通过朗读你认为这篇文章可以分为几个部分?分别讲了些什么内容?

  在文章的“绘春”部分,作者又描画了哪几幅优美的图画呢?第二自然段与后面几段是什么关系呢?

  (出示文章结构图)

  2、 这篇文章最美的地方是哪一部分,你能从中选出自己喜爱的段落读一读吗?

  生自由选读“绘春”中自己喜爱的段落,读后评价。

  (配乐,形式多样,可单人,也可多人,注意朗读要求,教师给予朗读指导。)

  五、 讲解课文内容

  1、 学习文章第一部分。

  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

  师:找出这一句话中的关键词,这几个字说明了什么?

  【小结】第一部分,盼春。领起,点题,奠定全文感情基调。

  师:作者由盼春写到绘春,描绘了春天里各种美好的事物和景色,最终是为了要干什么?(赞春)作者又是怎样赞美春天的呢?

  2、 学习文章第三部分。

  春天

  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它生长者。

  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

  春天像健壮的青年,有铁一般的胳膊和腰脚,领着我们上前去。

  师:这三段用了哪些修辞手法?分别写出了春天的什么特点?

  【小结】这三个自然段构成本文的第三部分,总写春的'特点:“新”、“美”、“壮”,揭示全文中心。三个比喻,从三个角度,描出三种形象,形成排比,点明春天的成长发展过程,表达追求美好的愿望,极具感染力。

  六、 总

  朱自清——《春》 结全文,点明中心

  本文是一篇诗意盎然的抒情散文,作者抓住春天的主要特征,用诗一样的笔调,描绘了大地回春、万物复苏、生机勃发、草木花卉竞相争荣的景象,赞美春的活力带给人以希望和力量,抒发出作者热爱春天、憧憬未来的欣喜之情。

  七、 作业:

  课后熟读课文,把文章中你最喜爱的部分背诵下来,最好把全文都能背下来。

《春》教学设计4

  教材分析:

  七年级(上)教材的前两单元是以人生为话题,写对人生的感悟,对学生进行理想教育。《春》所在的这个单元是以大自然为主题,让学生通过阅读课文,感受多姿多彩的大自然,陶治学生爱美的心灵,锻炼学生发现美的能力,所以它在教学中应重视美和感悟对好的词的积累和运用,好的句子的欣赏与游。

  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简介;

  2、诵美课文、读中理解、读中欣赏、读中品味。

  3、感受作者对春的赞美之情。

  4、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

  1、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

  2、了解排比、比喻、拟人等语句的表达作用;

  3、记叙文章的情感美、语言美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和体会作者的语言美

  课前安排:

  1、解决本文的生字词;

  2、读通读懂本文;

  3、收集有关春的诗句;

  4、收集作者简介。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语设计

  同学们,一提到春,我们眼前仿佛展现出阳光明媚、东风浩荡、绿满天下的美景;一提到春,我们就会感到有无限生机,有无穷力量。古往今来,有无数诗人就曾经用彩笔描绘春天美景,请学生展示收集的资料……现在请我们一起去朱自清的《春》看看作者又是怎样写春的?

  二、读中理解

  1、教师配乐背诵,学生对照课文边听边默读;

  2、学生自由朗读,注意读准字音。读出语气,并把生字词横线画出。

  3、合作、交流教师引导,明确本文的生字词。

  4、齐读,整体感知课文。

  5、思考《春》描绘了几幅美丽的图?用三个字概括?若学生对第一个问题不能回答,就把问题缩小。请学生找出描绘春景的句子,然后再引导用3个字归纳: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迎春图。

  6、请学生朗读第一段和最后一段,引导学生归纳盼春—绘春—赞春。

  三、读中品味

  请同学样找出像喜欢的句子或段落来读,并说明理由(估计学生会找出一些修辞句式,教师见机点拨,完成教学重点)让学生找出不同的语段来分析。

  四、说中升华

  1、齐读课文,结合课文说说这课你学到了什么(可能学生会说描写的作用、修辞的运用等)。

  2、请同学们用本文所用的修辞选一至二样说一句话或一段话,如以春天像……,像……,像……等句式;不用这句式,只要能用上相应的修辞手法进行。

  五、课堂小结

  本文通过对春的描绘,使我们为那美丽的春光所陶醉,为那洋溢的诗情所感染,让我们更加热爱大自然的绚丽风光,同时,我们还学会了比喻、排比、拟人等修辞手法,体会到了优美的语言。

  六、布置作业

  1、摘抄好词好句。

  2、熟读课文,背诵课文。

  3、仿写《春》的写作方法,为《秋日的.校园》写上一两片断。

  七、板书设计

  《春》教学反思

  我的教学设计与其他老师有点不相同,力求体现个人的语文教学思想和特色。

  我坚信:语文教学的根本任务是组织和指导学生学习语言,培养学生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

  这节课,是对语感教学的一次有益尝试,在指导学生感受语言、领悟语言、积累语言、运用语言等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学生们也喜欢这节课,我甚感欣慰。

  但是,我对语感教学只是初窥门径,理论上掌握得不多,教学实践更少,上这节课的时候遇到了一些问题。课堂驾驭能力不强,由于师生对话多,秩序有点混乱。教学过程中的四大步骤平均用力,造成用时紧张,虎头蛇尾。今后要注意删繁就简。部分学生不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品味语言的能力较低,课堂练笔差,记忆能力也低。今后必须更多地把目光投向后进生,关注全体学生,让全体学生全面发展。

《春》教学设计5

  关于《春》的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欣赏品味文中优美的语言,感受春天的思想感情

  2,学习细致地观察景物,描写景物

  教具:

  多媒体设备

  课程安排;

  一,导课

  1,让学生说出自己喜欢的描写春天的语句,旨在让学生重视课外积累。

  2,点击鼠标,出现课文标题及背景图片;这样图文并茂以集中学生的注音力。

  二,进行新课

  1,点击鼠标,交代学习目标,目的是让学生明确本节课的学习任务,带着任务去学习,目的性明确。

  2,放录音,欣赏课文,教师提示学生注意以下几点;

  ①注意朗读着的请调,语速,重音,停顿,学习朗读技巧。

  ②注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听完课文后,点击鼠标,组织学生讨论下面题目

  ①依据作者对春天的感情将课文分成三部分,每一部分用一个字概括。

  ②哪一部分是课文的主体,分别描绘了几幅图画,分别用一个字概括。

  ③第三部分作者把春天化作什么,用一个字概括其含义。

  通过上述题目的讨论,让学生把握课文结构,主要内容,训练其归纳概括能力。

《春》教学设计6

  一、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品味作者描绘祖国春光那诗的抒情笔调和优美语言,使学生从中得到美的感染和熏陶,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的感情;

  2、赏析“绘春”部分的内容。

  二、教学重点:

  感受作品优美的语言,

  学会观察、描绘、抒情的写作方法。

  三、教学难点:

  体会各种修辞手法的运用和效果,学习本文的语言艺术。

  四、教具准备:

  幻灯片。

  五、教学方法:

  讲解法、讨论法。

  六、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春天是万物复苏的季节,春暖花开,大自然呈现出一派喜人的生机,在这充满生机的季节里,人也变得富有活力了,著名散文家朱自清先生笔下的春天又是怎样一番景象呢?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他的美文。

  传授新课:

  (一)主要写了什么?分几个部分来写?(指名答)

  板书:盼春、绘春、赞春

  (二)赏析第二部分

  1、描绘了哪几幅图画?

  2、指名读第二段,问:作者是怎样描绘春回大地、万物复苏的景象的?

  3、师范读第三段,问:这一节写什么?(春草)哪些词语写出了春草的可爱?为什么要写人的活动?

  4、女生齐读春花图。问:这一段抓住春花的哪些特点来写?

  5、指名读春风图。

  师:朱自清先生充分调动了自己的各种感官,把风写得有声有色有形有味,朱自清先生调动了哪一些感官?请你具体举例分析。(分组讨论)。

  6、男生读“春雨图”。作者在写春雨时主要抓住什么来写?除了写雨外,这一段还写了人的'活动,有什么作用?作者的写作顺序怎样?

  7、齐读“迎春图”。人们是怎样迎接春天的?

  师小结:刚才我们赏析了文章的第二部分,作者观察全面细致,构思精巧,抓住景物特征,情景交融,语言生动优美,更深刻体会了本文的内容和表达的情感。

  (三)赏析文章第三部分。

  1、齐读。

  2、问:本节共有几句话?主要采用了哪些修辞手法?(3句,比喻,拟人)

  (四)小结本文写作特色。(生讨论后归纳)

  1、细致地观察,生动地描绘。

  2、精巧的构思,严谨的结构。

  3、优美的画面,生动的语言。

  4、情景交融,诗情画意。

  (五)课外拓展:

  朱自清笔下的春天是那机样绚丽多姿,生机勃勃,请你用生动的语言描写家乡的景物,可选取其中一个方面(如花、草、雨等),200字左右。

  板书设计:

  盼春:来了……近了

  总绘:春回大地

  春草:钻、嫩、绿

  春绘春细绘春花:树上——树下

  春风:触觉、嗅觉、听觉、视觉

  春雨:雨形、雨景

  迎春:出来、舒活

  颂春:新、美、力

《春》教学设计7

  ○教学目标

  ①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把握作者的感情。

  ②学习作者抓住特点、多角度、按顺序描写景物的写法。

  ③揣摩、品味本文优美的语言。

  ④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珍惜青春的感情,为理想而奋斗的品质。

  ○教学重点难点

  ①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把握作者的感情。

  ②揣摩、品味本文优美的语言。

  课时安排

  两课时

  ○课前准备

  ①课前布置学生预习课文,找出生字、生词,在预习本上正确注音、写字。

  ②课前布置学生摘抄有关春的诗文,上课备用。

  ③老师准备录音机、录音带、课件、微机或投影仪。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学习朗读课文的方法,整体感悟课文内容,研读春草图,归纳分析其他春景图的方法。

  ○教学设计

  整体感悟

  ①导人新课

  春天是绚丽的,她让人目不暇接、心旷神怡。于是,古往今来,无数文人墨客,挥毫泼墨,描绘春天、歌颂春天。今天,我们也来学习一篇朱自清的散文《春》,具体感受一下春天的美好。

  ②教师配乐范读课文

  (投影片或多媒体课件显示)

  [要求]a.朗读时注意语气、语速、语调及重音的把握。

  b.学生带着问题听读课文。

  [问题]a.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b.文中具体描绘了哪五幅春景图?

  c.具体抒发了作者对春天怎样的感受?

  d.你觉得春天还像什么?你还能用别的比喻来赞美春天吗?

  听读之后,学生自由朗读,讨论明确三个问题。(投影片或多媒体课件显示)

  研读与赏析

  [教师导学]l、2、3小节

  (投影片或多媒体课件显示)

  [问题组]

  ①第1、2小节总写了哪些景物?

  ②写1、2小节有什么作用?

  ③第3小节写出了春草的什么特点?

  ④春草图中为什么还要写人的活动?

  ⑤想像一下,如果你是小草,在厚厚的土壤下等待了一个冬季,当春天来临时,你会有怎样的心理活动?偷偷破土而出会是怎样的情景?

  ⑥说说“偷偷地”、“钻”字用得好在哪儿?

  (听读之后,四人小组讨论明确六个问题。)

  [明确](①③④⑥略)

  ②写出了对春天的盼望;总领全文,引起下文,为下文绘春、赞春作铺垫;用拟人的修辞将春天写活了,引起读者阅读的兴趣。

  ⑤要用第一人称小草的语气,说出对外面的世界的向往,出其不意、冲破泥土的阻隔的惊喜。

  [教师小结]

  1、2、3段的主要内容、写法。总结从四个方面来欣赏每幅图画:特征;角度(顺序);写法;语言。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研读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品味语言,拓展延伸。

  学生自学第4—7小节。

  学生运用老师指导的方法,精读课文,品味语言。

  ①说说自己最喜欢的图画,并说明原因。

  ②比较与春草图的异同之处。

  (从特征、顺序、写法、语言、修辞方面比较)

  ③迎春图与其他四幅图之间有什么关系?

  ④找出你认为写得好的语句,有感情地读一读、想一想。

  (四人小组讨论明确三个问题)

  [明确]②小题

  名称

  特征

  角度(顺序)

  写法

  修辞

  春草图

  嫩、绿、多、软

  由物到人

  正面与侧面结合

  拟人

  春花图

  多、艳、甜

  由高到低

  虚实结合

  排比、比喻

  春风图

  和悦

  触觉、嗅觉、

  视觉、听觉

  多感官描写

  拟人、比喻

  春雨图

  细密、轻盈

  由物到人

  由近到远

  动静结合

  排比、比喻

  相同点: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都是把握住了景物的特征,按一定的顺序和角度,运用比喻、拟人等,语言生动,渗透作者对春的喜爱之情。

  ③其他四幅春景图很好地衬托了迎春图,为写迎春图作铺垫。

  ④美句赏析

  主要讨论以下几个内容:

  a.句子中修辞方法的作用

  ◆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答案略)

  ◆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用比喻,写花色的美,不直接说出红的桃花、粉的杏花、白的梨花,而用“火”、“霞”、“雪”来比喻,不仅使色彩更鲜明,而且激起读者丰富的想像。

  b.加点词语的表现力(比较加点的词为什么用得好)

  ◆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叫)着——“闹”字不仅有声音,而且有热烈的气氛,绘声绘态,表现出一派明媚的春光,烘托出一片热闹的气氛。

  ◆野花散在草丛里(开)——“散”有“分散”的意思,写出了野花之多。

  ◆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准确地写出了薄烟的高度。

  拓展延伸

  ①播放《春江花月夜》的音乐,学生闭上眼睛,想像构思,进行写景片段练习(口头交流、学生点评、教师总结)

  (过渡)大家笔下在春天一样的美好,令人向往,春天带给人万千遐想,充溢着蓬勃的生机,但是“春归如过翼,一去无踪”,春天也是难以持久的,生命的奏也是短暂的,因此我们应珍惜青春,立志奋进。

  ②许多伟人在青年时期就已经立下远大志向,卓有成就。你知道他们谁的事迹?说说你的看法。

  ③你的理想是什么?你觉得你的哪些努力已迫近了理想?

  (②③小题小组讨论,回答)

  「课堂小结」

  伟人胸怀大志而又能矢志不移去开拓。“花有重开日,人无再少年”,让我们以关汉卿的话为鞭策,珍惜花样年华防止理想有奋斗中闪光。

  布置作业

  ①继续摘抄“春”的诗文,准备参加《春日融融》朗诵会。

  ②阅读《春颂》,进行比较阅读。

  比较在感情、语言方面的异同。

  点评

  《春》是一篇诗意盎然的抒情散文,作者抓住了春天的主要特征,描绘了大地回春,草木争荣、生机勃发的.景象,赋予了春以感情和生命。文章文质兼美,适合朗读,因此本教案设计了听读、齐读、自读、默读等方式,采用以读带讲的教学方法。

  从教学目标上看,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设置知识、能力、情感目标,循序渐进,易于实施。

  从教学流程看,用诗句导入,富有内涵,极具感召力。整体感知、研读赏析,问题设计由浅入深。更值得一提的是,没有机械、繁琐地逐一分析五幅图画,而是以春草图为例,教给学生方法,让学生自主讨论学习其他图画;并设计了四幅图画之间的比较阅读,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将品味语言作为本课的学习重点,用读一读、议一议、说一说的方式,让学生对语言有真切的体会。拓展延伸部分,安排听音乐想像作文的练习,注意锻炼学生的想像力。用珍惜青春、理想的启迪教育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熏陶。

  语文教学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养成学习语文的良好习惯。本课安排学生做摘抄,就是启发学生多读书,养成积累词句的学习习惯,为今后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而朗诵会的设想,则是对语文学习的延展,深化语文学习成果。

  总之,本教案贯彻新的教学理念,注重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创新的精神,可操作性强。

《春》教学设计8

  教材分析:本次口语交际的形式是聊天,内容是春天与夏天、教材具体内容有两部分:一段文字和两幅图片、一段文字说明了聊天的内容是说说自己喜欢春天或夏天的原因、两幅图片配有画外音提示部分内容,文文和龙龙的对话为举例,意思是可以这样聊天、

  教学理念:以导学人物入手,展开讨论,调动学生的积极情绪,采用辩论的形式,进行交际、最后拓展到冬、秋两季、

  教学目标:

  1、通过本节课使学生了解春天和夏天的季节特点,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2、学会与人聊天,与人沟通,训练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乐于表达自己独到的见解。

  教学重点:通过创设轻松愉悦的情境,使学生在交流中了解春天和夏天的季节特点,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并且乐于表达自己的独到见解。

  教学难点:学生能够有目的的条理清楚的表述自己的想法、并能够认真听取别人的看法、

  教具准备:舒缓钢琴曲、录音机、彩笔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谈话,咱们的学习小伙伴龙龙和文文在一起为了春天好还是夏天好争的不可开交,龙龙说:“春天好,春天不太热可以放风筝,多有意思!”文文说:“还是夏天好,夏天可以穿背心,短裤、裙子,又凉快,又漂亮!”同学们,你们喜欢夏天还是春天呢?

  2、 今天咱们就来说说这个有趣的话题:《春与夏》(板书,读题)

  二、明确要求,指导交流

  1、将学生按不同的喜好,分为“春天”和“夏天”两个阵营,随机调整座位(人数相对少的阵营,可以分布到讲台前就坐,制造对垒的气氛)

  2、提建议:用“我认为-------好,因为--------。”或者“我喜欢--------,因为-------。”(也可以根据自己的习惯用其他的表达方式)的句式,清楚地说明自己的观点和理由。

  3 规则:既然是比赛就应该有规则,请同学们自己来想想该怎样表达自己的想法,能得到大家认同和赞赏?(学生讨论交流,教师相机引导板书:声音响亮;意思清楚;使用普通话……)

  4、两个阵营的同学 ,自由结伴按提示交流准备,教师巡视,相机激励。(要给予充分的时间)

  5、教师引导两个阵营的同学表达自己的看法。教师相机指导学生评析,以评代讲。)

  1) 师结合现场交流情况,必要的提示学生从气候,大自然中的动物、植物等方面来谈自己的感受。

  2) 引导学生不仅可以用语言证明春(夏)天的好处,还可以采用背诵关于春天的诗,唱关于春天的歌曲,画夏天的'瓜果,演游泳的乐趣……让学生学会用多种形式来表达自己的见解。

  三、拓展总结

  1、 大家的发言让老师不由得喜欢上了春天和夏天两个季节,当然也许有的同学还喜欢秋天和冬天,谁愿意来说说自己的想法。(引导学生延伸到了解秋天和冬天的季节特点。)

  2、(音乐响起,教师抒情总结)春、夏、秋、冬四个季节,组成了这个五彩斑斓的世界。春有鸟语花香,夏有瓜果飘香,秋有稻田金黄,冬有白雪茫茫。这不同的季节让我们的世界更加多姿多彩,希望同学们都能做生活的有心人,用细心的眼睛发现每个季节的美!

  四、作业设计

  用手中的画笔,画画你喜欢的季节。

《春》教学设计9

  教学目标:

  1、学会抓住事物特征描写景物的方法;

  2、学会遣词造句。

  能力目标:

  训练朗读及鉴赏写景抒情散文的能力。

  德育目标:

  感受春景的美好,培养学生审美的能力。

  教学法指导:

  品读意境美、语言美。用“数学化”的原则指导思考,即“公示——领悟——运用”,以动脑为核心,把学生的眼、耳、口等感官调动起来,把思维与课文归于一体。

  教学时序:

  第1课时

  教学步骤:

  一、引入:(儿歌《春天在哪里》、PPT画面)

  【师】春天里有什么?(荡漾的东风、明媚的阳光、娟娟的细流、嫩绿的草儿、万紫的花儿、细密的春雨、欢悦的人们等)

  二、赏古诗、得方法:(PPT画面、附诗、配乐解说)

  【师】古人描写春景,由于观察入微,写出了许多广为流传的名句,有的一字传神,生动地表达了某种感受。如“春风又绿江南岸”通过视觉效应,写出了颜色;那么“两个黄鹂鸣翠柳”从听觉上,再现了声音;“踏花归去马蹄香”,通过嗅觉,表现了气味;“吹面不寒杨柳风”通过触觉感受春风的柔和。因此,写景散文重在观察,而观察就是要五官一起开动,使大脑同时通过五条渠道去认识事物、感受生活,再经过加工,就能构成一幅美好的画面,就能写成一篇很好的散文。

  赏析写景散文的方法:

  听、视、嗅、触全身心感受;

  声、光、色、态形象主体化;

  文中滋味先品读;

  替换对比之精妙。

  三、听读课文,理清层次:(音乐PPT画面: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迎春图)

  【问】

  1、作者细致观察了哪些春天的景物?

  2、作者抓住了这些景物的哪些特征?

  3、作者如何观察再传情传神地表达出来的'?

  四、朗读课文,体会感情:

  1、在文中勾画自己认为写的传神的字“△”、词“”、句“”,并体会它们好在哪里?为什么作者能写得如此绝妙生动?

  2、精读语段

  (1)春雨的特征一多二细;

  (2)写了雨中的景物有“绿得发亮的”树叶;“青得逼你的眼”的小草;“撑着伞慢慢走着的、在地里工作”的人们;“稀稀疏疏的、静默的”房屋。雨中景物的特点概括为“安静而和平”(用原文词语作答)

  (3)文段中含蓄地写了春风,依据是“密密地斜织着”中的“斜”

  (4)“笼”字用得好,好在准确地写出了薄烟的高度。

  (5)本段描写雨中景物的顺序是从静景到动态,从物到人,从近到远。

  3、口头作文(看景物图——秋实累累)

  请同学们用一段话描绘图片的内容。(即兴点评)

  五、朗读训练(春风图)

  六、结束语

  今天这堂课,我们徜徉在美丽的春天里,你们给了我一片阳光,已经让我的整个春天都灿烂了。谢谢!

《春》教学设计10

  一、认字

  1.读《春姐姐》这首儿歌。先让学生利用已有的识字基础自己试着读一读,把自己认识的字画下来,给同学们读一读,在培养学生自学习惯的同时,使他们享受到自学成功的快乐,保护他们独立识字的积极性。在此基础上,教师和同学们一起听唱儿歌,并把儿歌读通顺,边读边启发学生想一想儿歌所描述的情景,想一想文中的两个亲亲究竟是什么意思,并试着想像亲亲坡上草,坡上一片绿、亲亲小河水,鱼儿唱歌曲是怎样的一幅画面。最后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下来。

  2.在读儿歌的基础上,认识四个字。

  二、学习韵母ü

  1.可以让学生观察去、绿、曲三个字的拼音,告诉学生去和曲的拼音中声母去q后面也是ü,只是ü碰到声母j、q、x后,上面的两点要去掉。然后让学生反复慢读这几个字,体会ü的读音。借助小鱼吐泡图或让学生自己想办法记忆ü的字形。最后借助鱼的读音让学生读准这个字母的读音。

  2.继续练习四声。先读带声调的.韵母ü,体会四个声调的变化,再让学生读读儿歌中带有此韵母的字,体会其声调,并说出它是几声。

  3.巩固记忆字形。

  4.写韵母。ü占中格,两点最后写,写在上格靠近第二条线的地方,四笔写成。让学生掌握正确的写字姿势,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

  三、学习整体认读音节yu

  1.让学生观察yu,借助鱼这个字掌握yu的读音,并告诉学生yu是整体认读音节,它的读音和韵母ü相同,只是比ü稍长。然后让学生观察yu,说说准备怎样记住它。强调yu中的ü实际是ü,yu由声母y和韵母ü共同组成,ü上的两点要省略。

  2.练习四声。出示带声调的音节yu,让学生反复读,体会四声中声调的变化。

  3.巩固记忆字形。

《春》教学设计11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目标:

  1.认识本课6个生字,会正确书写12个生字。理解“消息、漂白、牵引、爱怜、雏菊、禁不住”等词语的意思。能正确拼读 “漂、禁”两个多音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全诗,背诵诗歌。

  过程、方法目标:

  1.继续进行自主识字,提高学生随文理解词意的能力,同时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2.通过朗读诗歌,指导学生边读边想象,增强对诗歌的理解,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通过读、诵、背感受春天的勃勃生机。展开想象,激发学生感受和表达对春天的喜爱之情。

  教学重点:有感情朗读、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展开想象,激发学生感受和表达对春天的喜爱之情。

  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观察身边的事物,感受春的气息。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教学预设随堂反馈(学生学习效果)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课前,我想请大家欣赏一首歌,《春天在哪里》,让我们随着歌声一起去寻找春天。

  2.百花齐放、百鸟争鸣,这就是美丽的春天。刚才我们从歌声里欣赏了春天,你能说一些关于春天的词语或诗句吗?

  (指名说)

  3.大家真棒,当春姑娘来到我们身边的时候,周围会发生很多变化。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看看春姑娘来到的时候,会给我们带来哪些《春的`消息》。

  二、初读课文

  1.指名按小节读课文,并相互评价,随读正音并解决字词问题。

  三、再读课文,品悟诗情。

  1.师:春姑娘给我们带来了这么多春的消息,让我们看到了春天就是一副最美丽的画,一首最美丽的诗,请同学们从诗中找一找自己最喜欢的部分,有感情地读一读,并思考,从中你读懂了什么?体会到了什么?

  2.学生自读

  3.全班交流

  理解诗意并指导朗读

  4.师:同学们读得多好啊!看来,大家都是用心在读,用心在体会,才能有这么多收获,真是太好了。从你们的朗读中,我发现大家都爱上了这美丽的春天,大家想不想配上音乐来读一读呢?那就来点音乐吧!

  (学生配乐齐读)

  四、拓展积累

  1.师:你们精彩的朗读仿佛把我带进了春天绚丽多彩的画卷中了。当然,也要谢谢春姑娘给我们带来了这么多春的消息。关于春的消息还有很多,只要你做一个细心观察的孩子,一定会发现的更多。现在,就请把你知道的春的消息写在你的采密集中,可以画一画,也可以写一写,开始吧!

  2.展示

《春》教学设计12

  文本细读

  这首诗歌描写了情趣盎然的春天。诗人以清新优美的语言引导人们去欣赏大地回春的动人景象,给大自然的景色赋予了纯真的生命:让自然界的一草一木都富有了灵动的色彩,让所有的小生物都成了孩子们亲密的小伙伴。表达了作者对春天、对大自然的浓浓爱意。

  全诗共六个小节,描写了孩子们从殷切地盼望了“整整一个冬天”,到尽情地在大自然中寻找、感受春的消息,直至尽情地嬉戏、玩耍,将喜悦之情表现得淋漓尽致。

  第一小节仿佛是一个个特写镜头,春风、春水、树枝、水鸭构成了一幅春意盎然的图画,春天的美好跃然纸上;第二小节总写换了春装的孩子们欢笑着投入大自然的怀抱寻找春天的消息;第三小节至第六节诗歌为我们“推”出四幅戏春图:捉、放飞舞的蝴蝶,是爱,是怜,是珍惜;问候开放的雏菊,是欣喜,更是朋友般的亲密。枝条吐出绿苞、溪水被春天唤醒;明丽的太阳、搔痒面颊的嫩草……一切都是那么生机勃勃,让喜欢春天的孩子陶醉于春的消息之中。

  诗中的孩子们在大自然中欢笑,于是,读诗的孩子在诗人笔下的大自然中徜徉,便也拥有了大自然般博大的情怀,浓浓的爱意,从而更加热爱大自然,热爱我们这个世界!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6个生字,会正确书写12个生字。理解“消息、漂白、牵引、爱怜、雏菊、禁不住”等词语的意思。能正确拼读“漂、禁”两个多音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全诗,背诵诗歌。

  过程与方法目标

  1.继续进行自主识字,提高学生随文理解词意的能力,同时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2.通过朗读诗歌,指导学生边读边想象,增强对诗歌的理解,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读、诵、背感受春天的勃勃生机。展开想象,激发学生感受和表达对春天的喜爱之情。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教师先板书“消息”,指名学生读。引导学生交流自己对“消息”的理解。

  师:春姑娘就要来了,她想给小朋友们发一个春天到来的好消息,你帮她想一想:春姑娘可以怎么告诉我们这个好消息呢?”(学生畅所欲言。)

  春姑娘把小朋友们的好主意让一位诗人写成了一首诗来传达“春的消息”。我们来读一读,看看谁能收到这些消息。

  设计意图:创设情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联系已有的生活经验学习新知。

  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

  1.学生自由读诗,遇到不认识的字可以用以前的方法来解决。

  2.出示生词卡片,指明读,注意“漂”是个多音字,漂白、漂亮

  开火车读。

  3.用各种形式理解文中词语。

  “漂白”、“牵引”、“爱怜”、“雀跃”、“搔痒”等词语可以结合诗中的具体语境、生活经验和具体的动作来理解。

  对于其他词语可以相机解决。

  4.检查读文情况。

  教师指名学生按小节读课文,听者可以习惯性的'进行评价。

  设计意图:通过多种形式认读、理解文中的词语,既形象生动,教给了学生理解词语的方法。

  三、师生对话、品悟诗情

  1.教师引导学生再读诗歌,边读边想,读完课文后,你感受到的春的消息在哪里?

  2.引导学生交流读后的感受。

  3.引导学生抓住自己观点的支撑点,通过感情朗读来表达出来。

  第一节中春的消息是指春风、春水、树枝、水鸭;抓住“盼望”“整整”体会孩子们渴望和欣喜的感情。

  第二节中春的消息是指换上春装;“飞过”“飞上”表达了孩子们寻找春天的欢快和急切之情。

  第三节中春的消息是指蝴蝶飞舞;抓住“爱怜”体会孩子们对自然万物的爱。

  第四节中春的消息是指雏菊开放;抓住“雀跃”体会孩子长高的自豪和欣喜。

  第五节中春的消息是指吐出绿苞、溪水唱歌;

  第六节中春的消息是指太阳照耀、被嫩草搔痒的面颊;

  4.配乐朗诵诗歌,美读中品位所蕴涵的情感。赞美春天!

  设计意图:

  通过抓住重点的词句,来帮助孩子们去领会诗歌中对春天的盼望、欣赏和感受,进而通过感情朗读来赞美春天。

  第二课时

  四、记忆字形,指导书写

  1.认读本课生字卡片,组词,并说句子。

  2.小组讨论如何记忆字型,如何把字写好看。

  3.指导重点字的书写,如“雀”字。

  五、拓展延伸,积累实践

  1.关于春的消息还有很多很多,只要你做一个细心观察的孩子,你一定能发现的更多!去找一找相关描写春天的儿歌、古诗、歌曲读一读、背一背、唱一唱。也可以自己动手画一画,剪一剪美丽的春天。

  2.积累诗歌中描写的生动的词语或句子。

《春》教学设计13

  设计思想:先练后讲、先学后教,先试后导这是尝试教学法的核心。我在讲授《春》一课时,以这一思想为指导,从学生的口头训练入手,分层设置思考题,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在景物描写中抒发的感情,学习写景状物的一般方法,活跃了学生的思维,充分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各个学习环节中,我本着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原则,让学生主动的想、主动的说、主动的学,把学生的自主学习与教师的精讲点拨紧密的结合在一起,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使他们在不断尝试中享受到成功的乐趣。同时根据大纲的要求和本课的特点,我把重点放在了整体感知课文、语感的培养和读写结合上,加强对学生的综合训练,突出重点,锻炼学生的听、说、读、写的能力,使学生牢固的掌握所学知识,并把它们灵活的运用到自己的实际写作中去,做到学为所用。

  教材分析:它是传统名篇,这是朱自清在解放前写的,各套课本都会选的;它在情调、布局谋篇、修辞方法、遣词造句方面都堪称典范,学生尽可模仿学习。

  提示几个主要问题:

  (1)写出了春天哪些景象?

  (2)写出了春的什么特点?

  (3)表达了作者什么感情?

  (4)熟读、背诵。

  本课遇到比喻和拟人两种修辞方法的学习任务,这里作两点提示:一、学习这课,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方法是一重点,课本里的知识嫌少,仅在练习里附了一点,教师应该找参考书,作一点补充;二、应该多结合课文语句消化知识,将修辞学习与揣摩语言结合起来,而不要单纯地讲知识。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⑴掌握字词,了解作者。⑵了解散文的特点,体会抒情散文如何以一定的事物为写作对象抒发情感。⑶理解把握文章细致观察景物,抓住景物特点进行描绘的写法。

  2.能力目标:⑴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清文章思路,学习本文清晰的脉络结构。⑵学习通过运用感官细致描写景物的写法。⑶体会用词准确的语言特点,学习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来描绘景物的写法。

  3.情感目标:领会作者用诗的笔调描绘了大地回春、万物复苏、生机勃发、草木花卉竞相争荣的景象来抒发作者热爱春天、憧憬未来的欣喜之情,学习作者热爱自由、热爱生活、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二、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细致观察景物,抓住景物的特点,用优美语言和写景物技巧描写景物的方法。

  教学难点:有感情的读出春天的特点,表达美好的感受,体会用词准确生动的语言美。

  三、教法与学法

  1.教法:指导学生反复朗读,读顺口,读流畅,读出感情。为了使学生朗读的有兴趣、有效果,教师可采用多媒体教学,先展示“春天”的画面,再伴随音乐进行范读,为学生创造设教学情境,引起学生阅读兴趣。在“自主”朗读的基础上,师生“合作、探究”,理解文章的内容,掌握本文的写景方法和优美的语言,既培养了学生的分析能力和鉴赏能力,又提高

  了学生的写作水平,为巩固并理解课堂内容又设置了练笔这一环节,还留下了积累美句和推荐美文的课后作业。

  2.学法:本文着眼于感受、欣赏、品味朱自清优美的语言和出色的写作技巧,用听读、美读、赛读,画面再现文字、圈点勾画、旁批等多种形式,体味本文的语言美,学习本文描写技巧,运用“朗读——质疑——探究——解疑——练笔”这五个环节,完成本课的学习任务。

  四、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重点:以读为主,通过读来理解内容结构,感受文章的语言美。

  ㈠导语设计

  春天是一个美丽的季节,古人对春天的吟咏和称赞的诗句很多,如“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是剪刀”。你还能说出描写春天的古诗句吗?(多媒体展示诗句)

  古人对春天的描绘可谓是细致入微、形象生动,那么我们来欣赏“春天”的几幅画面,在畅游春景之后,我们来欣赏一下著名的文学家朱自清写的散文《春》

  ㈡检查字词、作者简介的预习情况。(多媒体展示字词、作者简介)

  ㈢朗读训练

  1.听读:跟随多媒体播放的音乐《春江花月夜》,听老师范读来感受春天之美。

  2.美读:伴随音乐的响起,学生用情品读,感受文章的内容美和语言美。

  3.赛读:分四组,每组选出一人进行朗读比赛,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

  ㈣听着大家优美的朗读,老师眼前出现了一幅幅春意盎然的画面,那么本文分为那三部分?每一部分用两个字概括出来。再概括出文中的五幅画面。(学生回答,教师归纳,多媒体展示板书)

  说明:以读促析,感受文章之美,对理解文章内容掌握结构有很大的帮助。

  第二课时

  教学重点:是学习本文的写景技法和语言特点。

  ㈤学生自读逐图分析,用圈点勾画、旁批注释形式理解本分用词准确生动的语言特点,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和感官技巧写景的方法。(多媒体展示思考题)

  1.春草图

  ⑴本文写小草突出了它的哪些特征?

  ⑵“钻”字用的好,好在哪里?

  ⑶此图运用了哪种感官技巧写景?

  2.春花图

  ⑴作者从几个方面描绘出一幅五彩缤纷的春花图?

  ⑵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生动地写出了花争春的特点?

  3.春风图

  ⑴“‘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此句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⑵找出运用感官描写春风的句子,并说明写出了春风的.哪些特点?

  4.春雨图

  ⑴作者从静景写到动景,从物写到人,由近及远,用比喻的修辞写出了春雨哪些特点?⑵“斜织”“薄雾”这两个词好在哪里?

  5.迎春图

  ⑴由什么景物引出人迎春?

  ⑵颂扬了一种什么精神?

  教师归纳总结:词语的准确生动和比喻、拟人修辞手法的运用为本文增添了语言色彩。如:

  “偷偷”、“钻”把小草人格化了的同时,又写出了小草顽强生命力。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的运用使文章的语言富有诗意和美感,使学生感受到文章的“形象美”“绘画美”“音乐美”“含蓄美”。用视觉、嗅觉、味觉、听觉、触觉五种感官技巧,写出了春风的温柔、沉醉、和谐、动听,把春风写得有声有色、有情有感。所以本文无论是从内容还是写作方法上看,都是一篇美文佳作。

  教师归纳总结:学习了写景散文《春》,同学们学到了很多知识,首先了解到写景要善于观察,然后将零散的景物集中于一个特定的范围内,以一定事物为描写对象,抓住景物的特征,运用优美的语言、准确的词语和恰当的描写技巧来抒发感情,达到托物言志目的。㈦用多媒体展示朱自清的散文《绿》和《月朦胧?鸟朦胧?帘卷海棠红》,找两个朗读比较好的学生伴随着音乐朗读,在优美的意境中结束本课节的教学任务。

  说明:此项设计为了陶冶情操,激发学生写作欲望,为下节课练笔创设情境。

  第三课时

  教学重点:抓住散文“形散神不散”的特点,学习春的写景技巧和语言特点进行仿写练笔。㈧课内练笔

  从下列问题中任选一项,仿写《春》写作手法写一篇写景散文。(多媒体展示“春、秋、冬”风景画)

  1.模仿《春》写“夏”。

  2.模仿《春》写“秋”。

  3.模仿《春》写“冬”。

  ㈨布置作业

  1.积累摘抄优美句子。

  2.推荐美文,在下一课节前朗读,感受美的意蕴。

  板书设计:

  五、教学反思:

  语文教学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对学习语文的兴趣,养成学习语文的良好习惯。教学朱自清先生的春,这篇诗意盎然、文质兼美的抒情散文,如果按照传统的教学方法,老师滔滔不绝地讲授,机械地、繁琐地逐一分析五幅图画,学生在下面认真地作笔记,尽管学生把笔记写得密密麻麻,我想,这也无疑是对新教材的一种背叛,是与新课标的要求背道而驰的,结果肯定收效甚微。这堂课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整个一篇课文的教学时间共90分钟,真正老师讲授的只有20分钟,学生“动”起来占70分钟(45分钟朗读,5分钟讨论,20分钟发言。)这才是真正把主动权还给学生。(1)班通过自主实践,合作讨论,探究疑难,可以说人人都在这节课中“动”了起来。这样,既体现了新教材的理念,又锻炼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了他们对学习语文的兴趣,收到了较好的效果。当然,也有不足之处,比如有个别同学趁讨论之机说闲话等,今后,我要更大胆地尝试教学改革新路,逐渐完善美中不足之处。

《春》教学设计14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直至有背诵;

  2.整体感知课文,理清文章思路;

  3.品味文章生动、形象、富有表现力和感染力的语言。

  教学重点:

  1、背诵课文;

  2、理清文章思路。

  教学难点:品味生动、形象、富有表现力和感染力的语言。

  教学时数: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略)

  第二课时

  一、导入课文:

  上节课,我们解决了课文中字词问题,大体上了解课文内容和结构,初步体味了作者在文章中表达的思想感情。下面请同学来朗读一下课文,希望朗读的同学在配乐中能再现作者的感情。

  二、播放《春江花月夜》乐曲,学生朗读,然后评议。

  三、回顾一下课文结构:

  第一部分:盼春;

  第二部分:绘春;

  第三部分:颂春。

  四、赏析第一部分:盼春

  1.本段作用:点题,总领全篇,引起下文。

  2.找出关键词语,体会它表达了作者什么思想感情。

  盼、来、近――表达作者迫切而喜悦的心情。

  五、赏析第二部分:绘春

  1.第二段主要内容是什么?

  总括轮廓。

  2.作者如何总写春天的?

  先总写:一切

  后分写:山(朗润) 水(涨) 太阳(红)

  3、作者描绘了春天哪些景象?

  春草图

  春花图

  春风图

  春雨图

  迎春图

  4、春草有什么特点?作者从几方面来写的?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

  A、正面描写:

  写长态:钻(表现生命力强)

  写质地:嫩嫩的(鲜嫩)

  软绵绵(柔软)

  写色泽:绿绿的(浅绿)

  写长势:满是的(旺盛)

  B、侧面描写:带给人们欢乐

  C、运用的修辞手法:拟人、排比

  5.春花有哪些特点?作者用了哪些词语来表现的?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

  A、正面描写:

  花朵多:赶趟儿、杂样儿、散

  花色艳:红、粉、白

  花味甜:

  B、侧面描写:

  蜜蜂:闹

  蝴蝶:飞

  C、虚实结合:由春花联想到秋实。

  6.春风有什么特点?作者是如何描写的?

  A、引导学生解决问题:

  温暖柔和(不寒、抚摸)――触觉

  清香扑鼻(泥草花香)――嗅觉

  色彩明丽(繁花嫩叶)――视觉

  和谐悦耳(鸟鸣、笛声、轻风流水)――听觉

  B、播放音效,感受鸟鸣“跟轻风流水应和着”的意境。

  7、春雨有什么特点?作者从几方面来的`?

  A、春雨特点:多而细密、滋润万物

  B、正面描写:

  形: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紧密、闪光、细长)

  状:斜织、薄烟(轻盈、迷蒙)

  C、侧面描写:

  景:叶绿草青、灯、人、房屋(滋润万物、气氛和平安静)

  情:可别恼

  D、主要运用的修辞手法:比喻、排比

  E、播放春雨音效,感受春雨特点。

  8、前面描写的是自然景观,接着作者由景到人,请同学们阅读课文,看看人们在春天里是以什么精神状态来迎春的。

  颂扬了人们奋发向上、憧憬未来生活的精神风貌。(城乡、老小、舒活筋骨、抖搂精神、一年之计在于春)

  六、赏析第三部分:颂春

  1.三个比喻句,各表现了春天的什么特点?

  像娃娃:新(万物复苏、新的生命开始)

  像小姑娘:美(百花争艳、景色动人)

  像青年:力(充满生机)

  2.三句话各自独立成段,有什么作用?

  三个比喻句,点明了春天成长的过程,独立成段,强调了春天不同的成长过程。

  七、总结:播放电视教材《春》,进入春的意境中,回顾全文内容。

  八:作业:背诵全文。

《春》教学设计15

  教学目标:

  1、掌握生字词的音、形、义;理解和运用比喻、拟人、排比、引用等修辞手法。

  2、学习本文细致观察,抓住景物的主要特征进行生动描写的方法。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写作能力和审美能力。

  3、反复诵读,理清文章思路,培养锻炼学生的朗读能力、阅读理解能力、口头表达能力。

  4、抓住重点语句、词语,品味、理解、赏析作品,培养学生的赏析能力。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揣摩文中准确而生动的词语和句子,体悟作者语言表达的巧妙。抓住景物的主要特征进行生动描写的方法。

  难点:结合课文,讲清文章写景与抒情的关系。

  教学方法:

  教师组织指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教学时数:

  3课时

  教学过程与步骤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饱受严冬寒冷侵袭的人们最渴望春回大地,因为春天让大自然生机勃发,给人温暖,给人希望,给人力量。每当春回大地时,人们往往情不自禁地吟诗作赋。我们昨天学过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西湖春天美景深深吸引着我们。唐代诗人杜甫也写下了《春夜喜雨》:“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韩愈在《初春小雨》中说:“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这些诗句都是古人对春的描写和赞美,那么今天,我们共同欣赏一篇赞春的散文。(板书课题、作者)

  二、题目解说

  这是一篇诗意盎然的写景抒情散文。春的美景、春的气息、春的声响,都通过作者的生花妙笔表现出来了,抽象无形的春活现在读者眼前,可见可感,触手可及,抒写出作者热爱春天,憧憬未来的欣喜之情。这是一首抒情诗,一幅风景画,更是一首春的赞歌。

  三、作者简介

  朱自清(1899—1948),字佩弦,江苏省扬州市人。诗人、散文家、学者、民主战士。朱自清是文学研究会早期主要成员,短暂的一生(50岁)勤奋创作,共有诗歌、散文、评论、学术研究著作26种,约200多万字。散文代表作有《背影》、《绿》、《荷塘月色》等。

  四、范读、疏通字词

  1、教师范读(放音乐伴奏,声情并茂,力求表达作品意境、风格、美感。)

  2、学生齐读(读准字音、不添字漏字,有节奏)

  3、掌握课文中的生字词(学生认读,注音)

  水涨(zhǎng)捉迷藏(cáng)酝酿(yùnniàng)应和(hè)薄(bó)烟黄晕(yùn)

  蓑(suō)衣巢(cháo)

  五、整体把握,理清思路

  1、让学生自读课文,各段前标注序号,分别找出盼春、绘春、赞春的部分。

  第一部分(第1段):盼春

  第二部分(第2—7段):绘春

  第三部分(第8-10段):赞春

  六、布置作业

  1、课后反复朗读本文,达到熟练程度,找出你认为写得最美的句子画出来,体会美在哪里?

  2、找出你认为用得最好的词语,认真品味其妙处。

  第二课时

  一、学生读课文

  指名单个朗读,其余学生边听边想,各个段落写什么内容或描写的对象是什么。

  二、合作、探究教材

  (引导学生领会用词的准确、生动和抓住景物特征细致描绘的特点)

  1、讲读探究第一部分:盼春

  (1)作者以怎样的心情迎接春天的来到?“盼望着,盼望着”。为什么要连用两个呢?

  ———急切“盼望着”;这样叠用,更能表达作者向往春天的急切心情。(反复)

  (2)“东风”是什么风呢?

  ———春风。

  (3)哪个词明确地告诉我们春天还没有来到?

  ——““近”(拟人)

  2、讲读探究第二部分(第2、3、4、5段):绘春

  (全班同学齐读第2、3、4、5自然段,分析讨论按顺序说明描写的对象;说说描写的角度与方法;哪些词用得很有表现力?)

  (1)总括轮廓

  春终于盼来了,大地回春,万象更新。作者先粗笔勾勒,用“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总提一笔,然后通过远近不同的三种事物———山、水、太阳,描绘出春回大地,万物复苏,生机勃勃的景象。

  (2)作者从哪些方面(景物)来描写这美好的春景呢?

  春草、春花、春风、春雨、春天里的人。

  (3)春草图

  ①想像一下,“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描绘了怎样的画面?下面诗句中哪一句描写的画面与它最接近?(C)“嫩嫩的,绿绿的”形容小草,放在句末,表达效果怎样?

  A、春风又绿江南岸(王安石《泊船瓜州》)

  B、浅草才能没马蹄(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C、草色遥看近却无(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D、风吹草低见牛羊(《敕勒歌》)

  强调突出草的嫩、绿。

  ②从哪些角度描写春天的小草?

  质地(嫩嫩的、软绵绵的)、色泽(绿绿的)、范围(园子里、原野里、满是的)

  ③这样的小草给人怎样的感受?

  “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春草充满生机与活力,给人以欢乐。

  ④“钻”字用得好不好?好在哪里?

  用拟人的手法写出小草挤劲,旺盛的生命力。

  (4)春花图

  ①此段话写了哪些花?抓住花的哪些特点描写?

  —果树的花和野花。这段文字主要是抓住花朵多,花色艳,花味甜的特点写的。

  ②写春花的顺序:树上﹥花下—﹥遍地,即从上到下,写出了春花繁密茂盛,色彩绚丽、香气浓郁的特征。

  ③对“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三个句子的句序能不能颠倒?

  ——这三种颜色是和前文的“桃树”、“杏树”、“梨树”一一对应的。

  ④“花里带着甜味儿,闭上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一句描写的是眼前的真实景象吗?

  ——由春花联想到果实,表现花儿甜香得引人遐想,令人心醉。虚写。

  ⑤写蜜蜂闹和蝴蝶飞与春花图的描写有何关系?

  侧面写春花,用蜜蜂、蝴蝶的繁忙表现了花朵多、花色艳,花味甜。

  ⑥“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这个“闹”字有何妙处?

  —“闹”字不仅写出声音,蜜蜂也很多,很欢,挺热闹,突出花色艳,花味甜。

  ⑦景物本身没有思想感情的,但我们可以把它当作有思想感情的人来写。找出文中这样的例子,请说说你的看法。

  ———“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这一句就把花当作“人”来写,将竞相开放的花态写得栩栩如生。

  “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遍地开放的野花也像人的眼睛一样闪亮摇摆,传达着情意。

  除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外,还有其他修辞手法吗?

  排比、比喻。

  (5)春风图

  ①第5段写春风一共四句话,写了哪些内容?从哪些角度来写?

  —写春风的轻柔温暖(触觉)、春风的气息(嗅觉)、春风的声音(鸟声、笛音)(听觉)。

  ②写景要抓住特征。作者抓住了春风哪些特征来写?

  柔和:“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

  芳香:“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各种花的香”

  悦耳:“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地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与轻风流水应和着。牛背上牧童的短笛,这时候也成天嘹亮地响着”。

  ③品味词语

  A、说说下边加点的'词好在哪里。

  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抚摸”这个词,从触觉的角度写出了春风温柔的特征,很有感情。)

  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酝酿”这个词原意是造酒,文中形容春天的各种气息在空气中像发酵似的,越来越浓,越来越醇。)

  B、“卖弄”在文中的作用?

  原是炫耀的意思,含贬义,本文中的意思是:尽情地表现,属于贬义褒用的用法。

  C、“宛转”的意思形容声音圆润柔媚。

  “应和hè”的意思呼应。

  ⑤这段文字中运用的修辞手法有哪些?

  ——引用、比喻、拟人。

  第三课时

  一、齐读课文6———10段,回顾本文绘春,描绘了春草、春花、春风、春雨、春天里的人,上节课讲到春草、春花、春风内容。现在我们来欣赏春雨,看看春天里的人们在做什么?

  (1)春雨图

  ①指名学生有感情的朗读,探究本段写了什么内容?作者眼里的春雨具有怎样的特点?

  ———春雨图。着力描写春雨的细密轻柔、润泽万物,然后顺着春雨写雨中的树叶儿和小草,接着又把视线转移到人间。

  ———多(“最寻常的,一下就是三两天”、“像牛毛”)、闪亮(“像花针”、“树叶子却绿得发亮,小草也青得逼你的眼”)、细密(“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笼着一层薄烟”)

  ②文章按照怎样的顺序描写春雨?

  ———由近到远的顺序。

  ③本段描写的对象是春雨,为什么还要突出对小草儿和树叶儿的描写?

  正面与侧面相结合写出春雨的可爱。

  ④春雨下的夜和人家由什么特点?

  ———安静而和平。

  ⑤品味词句。

  A、“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一句中“斜织”这个词的妙处?

  ———“织”这个词形象地写出了春雨细密、轻盈的特征。“斜”表明春风的微弱,写出春雨动态美。

  B、“雨是最寻常的,一下就是三两天。可别恼。”一句中“可别恼”的表达效果?

  ——表现作者将要把自己对春雨的喜爱之情传达给读者。

  ⑥这段文字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同学们共同找一找)

  A、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

  —、排比、比喻。

  B、他们的房屋,稀稀疏疏的在雨里静默着。

  拟人。

  (2)迎春图

  ①探究:春天到了,出来活动的人有哪些?出来做什么?精神状态怎样?

  老老小小,城里乡下人;孩子放风筝,老人舒活筋骨,各做各的一份儿事。精神抖擞,充满活力。

  ②探究:“城里乡下、家家户户、老老小小”都欢乐地迎接春天的到来,为什么?

  ———因为“一年之计在于春”,春天象征着希望。说明春天有一种不可遏制的创造力和无限美好的希望,激励着人们努力工作。

  (3)研读第三部分:赞春(教师范读,学生齐读一遍)

  ①探讨:三段依次把春天比作什么?各突出春天什么特点?

  ——刚落地的娃娃(新)、花枝招展的小姑娘(美)、健壮的青年(力)。这正是对五幅春景图含义的概括,点明了全文的中心。

  ②三个比喻句顺序能否调整?

  ——这三句的顺序,从“娃娃”到“小姑娘”到“青年”,又形象地点明春天成长进程。最后说“领着我们向前去”,表达了作者追求美好未来的强烈感情。而且用“去”字结尾,正与开头“东风来了”的“来”字相呼应。开头是在盼春中到来,最后是进入春天的行列向前去,一来一去,一呼一应,形成一个完美的整体。

  二、总结

  1、齐读课文

  (朗读本文的感情基调,是充满喜悦和希望。基本语调是轻柔、缓慢,语句清晰、自然。语音越自然、质朴越好、切忌拿腔拿调)

  2、回顾全文写作思路

  盼望春天到来,心情急切,春天近了。终于,春天来了,一切醒了,欣赏春天,看草赏花,听风看雨。赞美春天,充满希望向前走去。

  3、春天美妙的境界里,我们应该怎样度过呢?

  三、布置作业

  1、完成课后练习二、三(当堂做完,当堂讨论);

  2、背诵全文。

  [板书设计]

  一、盼春盼、来、近(总领全篇,开启下文)

  一切……欣欣然张开了眼

  总括轮廓

  山(朗润)水(涨)太阳(红)

  钻、嫩、绿、满———草

  春草图(草报春)

  坐、躺、滚、踢、跑、捉———人

  态:赶趟儿

  春花图(花争春)色:像火、像霞、像雪

  味:甜(果实)

  二、绘春(遍地野花,像眼睛,像星星)

  触:抚摸

  春风图(风唱春)味:泥土气息草味花香

  声:鸟声清脆宛转

  笛声嘹亮

  形: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

  春雨图(雨润春)状:斜织、薄烟

  景:树叶儿绿、小草儿青、灯、人、房屋

  迎春图(人迎春):城乡老小舒活抖擞一年之计在于春

  三、赞春三个比喻句:“新”“美”“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