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范文网>教学资料>教案>科学教案

科学教案

时间:2023-08-08 08:22:11 教案 我要投稿

(集合)科学教案6篇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快来参考教案是怎么写的吧!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科学教案6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集合)科学教案6篇

科学教案 篇1

  一、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大胆快乐的在豆豆上进行赤足游戏活动,利用豆豆按摩幼儿的足底,发展幼儿的平衡能力。

  2、通过幼儿自身的活动体验,了解豆豆的特性,并尝试用豆豆搬运重物,培养幼儿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活动准备:

  1、用大型积木围成一个长方形,三十斤豆豆均匀的'铺在中间。

  2、皮球若干。

  3、捆扎好的书若干。

  4、硬纸板、皮筋自制的鞋模人均一双。

  三、活动过程:

  1、引导幼儿赤足自由的在豆豆上玩一玩,体验一下脚与豆豆接触的感觉。

  师:你认为在豆豆上玩,会怎么样呢?请你们赤脚上去试试看,注意安全。

  师:你们是怎样玩的,感觉怎样?请你们再到豆豆上爬一爬,看看会有什么感觉?

  2、穿上鞋模游戏,与赤足玩进行比较。

  师:请大家穿上鞋子,再到豆豆山玩一玩,感觉一下有什么不同?

  3、平衡练习。

  师:今天我们来玩一个溜豆豆的游戏,小朋友每人抱两个皮球,像溜冰一样往前面溜,看哪一组溜得又快又好。

  4、探索活动。

  师:豆豆能让我们玩游戏,豆豆能不能帮我们做事情呢?

  师:这里有好多捆书,老师都搬不动,你们能不能想一个好办法来搬运这些书呢?

  师:放在豆豆上玩一玩,会有什么感觉呢?你们去试一试。

  5、游戏竞赛。

  师:我们来玩一个搬书比赛的游戏怎么样?看哪一组搬的又快又稳。

  师:豆豆可以让我们做游戏,还可以帮我们运东西,豆豆真有用。我们今天玩的是什么豆豆呢?除了黄豆,你们还知道有哪些豆豆?这些好玩的豆豆都有一个共同的名字——种子。除了豆豆,还有好多好玩的种子,我们下次活动课的时候来认识好吗?

科学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发现牙齿吃东西的秘密,认识切牙、磨牙,体会牙齿的重要性。

  2、萌生保护牙齿的意识,会简单实用的保护方法,并形成习惯。

  3、喜欢上身体探究,继续发现之旅。

  活动准备:

  物质准备:一张菜刀图片、一个石磨实物、幼儿人手一份熟花生米和一块梨子、一张张开的牙齿图片、一些浸泡过的花生米

  经验准备:幼儿已认识身体的一些器官,并知道其作用。

  活动过程:

  一、说说,发现身体的能量之源——牙齿。

  1、师:小朋友,你们喜欢身体上的哪个器官?为什么?

  (幼儿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各抒己见)

  2、师:听你们说了那么多,想知道老师喜欢身体的哪个部位吗?(引出正题:牙齿)猜猜,老师为什么会喜欢牙齿呢?

  环节自评:从泛泛而谈到导入正题,引起幼儿对天天使用却又被他们忽视的牙齿的重视。借猜老师的想法,打开幼儿思维的大门,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

  二、吃吃,初步发现牙齿吃东西时的秘密——分工合作,切、磨。

  (一)初步认识牙齿。

  师:刚才你们讲了那么多喜欢牙齿的理由,牙齿长什么样呢?天天在嘴巴里,看得还真不多,今天让我们仔细瞧瞧吧。

  【通过观察张开的牙齿图片,幼儿从颜色(白)、形状(前面的长长、高高的,后面的方方、矮矮的)等方面初步认识牙齿。】

  环节自评:此处的初步认识牙齿环节,过渡自然而又异常重要。因为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已有经验,他们基本上都是从颜色和形状上认识牙齿,而这两个认识维度,恰巧为后面的环节奠定基础:形状,区分切牙与磨牙;颜色,找出龋齿。

  (二)发现牙齿吃东西的秘密。

  1.师:刚才你们说得最多的就是牙齿能吃东西。那牙齿是怎样吃东西的呢?幼:咬、嚼……

  2.师:什么形状的牙齿咬,什么形状的牙齿嚼呢?(幼儿说出猜想)

  3、 师:小朋友们刚才猜得对不对呢?我们来吃东西体会一下吧。(幼儿现场体验——吃花生米、吃梨子,细细体会牙齿是如何吃东西的,后说出自己的发现)

  幼:前面长长、高高的牙齿把食物咬开来;后面方方、矮矮的牙齿把食物嚼碎。

  环节自评:牙齿天天用,真没细细品。牙齿怎样吃东西,还从没有仔细关注过,先猜想,然后验证,采用幼儿喜欢又直接的方式——现场吃,对幼儿来说不仅快乐,而且是那样的迫不及待,一寻究竟。

  (三)进一步认识牙齿:切牙、磨牙。

  1.(出示菜刀的图片)师:这是什么?(菜刀)菜刀有什么作用?(切菜)菜刀用来切菜,把大的`菜切小。你觉得什么形状的牙齿的作用跟菜刀的作用差不多?(幼儿回答)哦,长长、高高的牙齿把食物咬开来,就像这把菜刀把食物切下来一样,这种形状的牙齿有个好听的名字叫切牙。

  2.(出示石磨实物)师:这是什么,认识吗?(磨子)它有什么用呢?(老师现场用石磨对花生米进行加工)看,经过磨子的加工,整的花生米怎么样了?(碎了)它像我们嘴巴里的什么牙齿呢?(宽宽、矮矮的牙齿)把食物切开来的牙齿,叫切牙,那像这个磨子一样,把食物磨碎的牙齿会叫什么呢?(磨牙)

  环节自评:采用图片、实物,循循善诱,生动形象地认识牙齿——切牙、磨牙,借用巧妙,原本晦涩的知识幼儿訇然开朗,并且一个个兴趣盎然,印象深刻。

  (四)小结:牙齿的重要性

  1.师:现在,关于牙齿你们有什么想说的吗?(幼儿纷纷发表看法)

  2.师小结:不同形状的牙齿有不同的作用,他们一起努力,为了我们将食物轻松地吃下去,给身体提供营养。看来,牙齿一颗都不能少。

  环节自评:牙齿的神奇分工让幼儿惊叹不已,对牙齿的喜爱之情油然而生,心头的想法蠢蠢欲动——要保护好牙齿。这样的意识,水到渠成。幼儿毕竟是幼儿,教师的总结,加深幼儿印象,并承上启下。

  三、看看,发现龋齿——观察同伴的牙齿,发现蛀牙。

  1.师:小朋友们嘴巴里的牙齿少不少呢?请张开嘴互相看看。(幼儿互相观看牙齿后说出自己的发现)

  幼:他的牙齿有的是黑色的;他的牙齿上有洞洞;他有蛀牙……

  2.师:为什么会有蛀牙呢?想想,有了蛀牙以后会有什么样的感受?

  (幼儿会根据自己的经验进行回答)

  3、 观看录像——蛀牙的危害。

  环节自评:发现同伴牙齿的秘密,幼儿乐此不疲。观看录像,在幼儿已有蛀牙经验的基础上,进行提升,把他们对蛀牙危害的认识从感性上升到理性,带来心灵的震撼——蛀牙带来的后果真可怕!保护牙齿的意识愈加强烈了。

  四、刷刷,赶走蛀牙虫——在游戏中学会刷牙。

  1、师:怎样才能不让牙齿有蛀牙呢?

  幼:不吃糖、漱口、刷牙……

  2、师:刷牙是最简单有效的保护牙齿的方法,那一天刷几次牙合适呢?小朋友们会刷牙吗?

  幼:早上一次;早一次,晚一次;晚一次……上上、下下、左左、右右……

  3、师:刷牙要每个部位都刷到,我们跟着音乐一起来刷刷牙吧!

  环节自评:在游戏中巩固正确的刷牙方法,养成天天刷牙的习惯,寓教于乐。

  五、延伸活动:身体上还有好多的秘密,小朋友们发现了别忘了跟老师、其他小朋友一起分享哦!

  活动反思:

  1、以生为本,经纬适度:活动选材从幼儿身体上的器官——牙齿出发,在途中(幼儿园集体活动中)萌生保护牙齿的意识、会使用简单实用的保护方法,最终到达影响深远的——牙齿终身健康的终点。小小的牙齿,多多的“事儿”——乳牙、恒牙、乳牙20颗、恒牙最多32颗、6岁开始换牙……切牙、犬牙、磨牙……对于中班的幼儿来说,什么样的“事儿”是他们感兴趣的?能够理解的?目标该如何定位……秉持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原则:教学活动要符合孩子的认识规律,注意孩子当前已有的知识能力基础、经验和情感背景,让孩子跳一跳,够得着果子。可见,本次活动课题的敲定、环节的设计、内容的涉及,做到了“一英寸宽,一英里深”,幼儿兴趣盎然,知识点恰如其分,教育影响悠远深长。

  2、本真教学,寓教于乐:活动秉持问题驱动、教师引动、幼儿主动的教学理念,让幼儿在说说、吃吃、看看中发现牙齿的秘密、体会牙齿的重要性、萌生保护牙齿的意识,学会基本的保护方法,并养成习惯。童年是一生中最幸福的时光,所以运用借鉴、影像资料、游戏等教学形式,将抽象枯燥的知识蕴涵其中,幼儿“乐”中有“得”。

  陈爱丽点评:(点评老师:陈爱丽,如东县掘港镇幼儿园教师 如东县教坛新秀 唐海燕名师创新团队成员)

  1、选材具有浓重的人文性。“牙齿”伴随着人的一生,并与人的健康息息相关,在孩子长出第一颗恒牙、即将换牙的中班与孩子共同认识、了解牙齿,具有浓重的人文意义。

  2、过程深受孩子喜欢。

科学教案 篇3

  目标:

  1、能根据经验进行合理推断猜想,做简单的探究性实验

  2、指导有的材料导电,有的不导电,他们各有用途

  过程:

  1、提出实验要求--大家都喜欢做实验。这节课,老师和大家一起做两个小实验。

  --做实验时有规则的,老师说活动开始时,大家才能动手,在老师讲话和小朋友发言时一定注意倾听

  2、第一次实验--出示实验材料:电珠、电池、单线一段:怎样让电珠亮起来--教师提升幼儿的发言,并操作实验--请你也来试一试。幼儿分组实验--出示电路图并小结:电池里的电通过连接的电线传给了电珠,电珠就亮了。电线导电,可以帮我们输送电流

  3、第二次实验--还有哪些材料导电呢?出示小实验材料。如果分别把它们连接在你们的电路中,小灯泡还会不会亮呢?先别动手,根据生活经验小组商量一下,猜一猜哪些会使小灯泡亮?哪些又不会呢?把结果记录在实验记录单上,并互相说一下猜测理由--刚才的结果只是猜测,下面我们做实验来验证。材料分别放在8张凳子上。大家可自由选择到8个地方做实验。尽量把每种材料都试一试。

  实验方法:把被测的物体连在电线的两旁,如果灯亮,说明该物体导电;如果灯不亮,说明该物体不导电。

  --幼儿做导电实验,将实验结果记录。教师巡回指导,根据幼儿的需要提供帮助--交流讨论:你们的实验结果与猜的'结果完全一样吗?那些材料能导电,哪些材料不导电?在交流过程中请幼儿示范。

  --归纳引导:什么质地的材料能导电?什么质地的材料不能导电?

  4、谁的本领大?

  --人们利用导电的材料把电输送的人们需要他们的地方,利用不导电的材料阻止电流到人们不需要它的地方--到底谁的本领更大些呢?

  --小结:他们的本领都很大,生活中,我们谁都离不开他们。

科学教案 篇4

  设计意图:

  《气球吃什么》是中班的一个科学活动,此活动来源于一个生活情节,一天早上许雅亿带着一个气球来幼儿园,张雨恒走过去想借她的气球玩,刚伸手突然“碰”的一声,气球爆炸了,许雅亿伤心的一屁股坐在地上哭起来。平时幼儿都非常喜欢气球,但孩子们只知道玩冲好气的气球,如遇到气球爆炸则会非常害怕和难过。作为幼儿教师我们就是要培养幼儿对周围感兴趣的事物进行探究,因此,我设计了这节课。

  活动目标:

  1、知道气球与充气玩具变鼓是因为充入了空气;

  2、探索冲气的多种方法;

  3、体会与同伴合作才能扎住“气球嘴”的必要性。

  活动准备:

  1、没充气的气球若干份,气球头饰一个,饼干、糖果、馒头实物。

  2、脚踩打气筒,各种充气玩具若干,细线一卷。

  活动过程:

  一、气球吃什么?

  1、情景表演,一个头戴没充气的气球头饰的幼儿在角落里哭,老师问大家:“是谁在哭?”引起幼儿注意,沿着哭声找到哭泣的幼儿。作惊讶状:“哦原来是气球宝宝。”

  师、幼齐问:“气球宝宝,你为什么哭呢?”

  气球宝宝回答:“我饿了”。

  师:“原来是饿了呢,好,别哭了,我们拿东西给你吃。”

  师问大家:“我们给气球宝宝吃什么呢?”

  一幼儿拿着糖给气球宝宝,气球宝宝摇摇头又哭了。

  一幼儿拿着饼干给气球宝宝,气球宝宝摇摇头继续哭。

  一幼儿拿着馒头给气球宝宝,气球宝宝摇摇头,还是哭。

  师:“我们还是问问气球宝宝自己吧!”

  师幼齐问:“气球宝宝,你到底要吃什么呢?”

  气球宝宝说:“空气”。

  二、我帮气球吃空气。

  师:“哦,原来气球宝宝要吃空气,谁知道气球宝宝是怎样吃空气的吗?(引导幼儿讨论,说出用嘴吹、用打气筒)

  师:谁愿来帮这个气球宝宝吃空气呢?(幼儿争相举手,请一幼儿吹气球),吹好后,老师接过来,”小朋友真厉害,一下子就把气球喂得胖胖的。”突然松手,做个抓球的动作,边寻找边说:“气球哪去了.”找出来,吃惊的说:“气球宝宝怎么又饿了?”引导幼儿说出:“没把嘴绑起来。”

  师:“原来空气还有这么个怪脾气,没绑嘴就从气球肚子里逃出来,那怎么办呀,一会儿气球宝宝有要哭了,小朋友能不能想个方法,让气球吃得饱,又不让空气溜掉?”

  幼儿讨论:结论――用线绑个结。

  老师把刚才的气球吹起来,并请一幼儿帮忙绑线。

  4、让幼儿体验吹气球

  师:“刚才气球宝宝告诉我,它今天带来了很多气球弟弟、气球妹妹,它们也饿了,想请中五班的小朋友喂它们吃空气,行吗?”

  幼儿每人一只气球,用嘴吹气,并请同伴或老师帮忙扎住气球嘴。

  三、探索充气的多种方法

  1、师:“气球弟弟和气球妹妹,吃得胖呼呼的,说谢谢小朋友的帮助,小朋友觉得累吗?(累)有没有什么办法即能吹气,又不累?”(打气筒)小朋友真聪明,现在气球宝宝的朋友也来我们班了,谁能用打气筒喂它们吃空气呢?

  2、请幼儿说说用打气筒充气时的情况,并用肢体动作表现充气玩具变鼓的.过程。

  四、游戏

  幼儿体验打气筒与充气玩具的变化。

  1、先引导幼儿用肢体动作表示变化过程:用坐在椅子上用由坐到立,鼓起腮帮,瞪大眼睛,架起胳膊等动作表现气球吃空气,鼓起来的样子。

  2、游戏,放音乐,老师作打气筒,幼儿拌演气球或充气玩具。

  活动反思:

  这次活动的重点是让幼儿知道空气能够使气球和充气玩具变鼓,在活动的第一环节引用了一个情景表演,让幼儿形象地了解气球变鼓是因为充入了空气。由于情景表演富有童趣,幼儿表现得很兴奋,在讨论怎样不让空气溜走时,小朋友能够积极地发挥想象,并联系平时的生活经验,说出了很多办法,有的借助不同材料来帮气球,有的说把气球打个结。如何扎住“气球”嘴,不让空气溜走,是这个活动的难点,因此他们给气球吹气候我帮他们把“气球嘴”扎上。在整个活动中幼儿既参与了用嘴吹气球,有体验了用脚踩打气筒打气,多次观察体验了气球、充玩具变鼓的过程,因此用肢体表现气球变化的动作即兴奋又准确。但由于我选择了全体幼儿共同探究、体验,吹气球这一环节,因此进行下个教学环节时,幼儿部能很快回过神来。

科学教案 篇5

  一、理论依据

  《纲要》中指出:"幼儿的科学教育是科学启蒙教育,重在激发幼儿的认识兴趣和探究欲望。要尽量创造条件让幼儿参加探究活动,使他们感受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体验发现的乐趣。"

  二、实施策略

  为了更好的实现幼儿科学教育目标与价值,幼儿园的研究团队群策群力,归纳总结了幼儿科学活动的优秀的教学方法--"四环教学法"。

  第一环:创设情境--激情引趣(从经验入手)第二环:问题引路--猜想设疑(从问题入手)第三环:操作实践--探究发现(从操作入手)第四环:表达交流--解决问题(从生活入手)本次活动,通过游戏《压不扁的瓶子》引发幼儿探究的兴趣,而《杯子出来了》《吹气球》两个小实验,引导幼儿在动手操作中感知空气压力这一科学现象,运用从实验中获得的新经验解释生活中的有趣现象,体验空气压力在生活中的应用。活动中通过猜想-尝试-分享-再尝试的`方式,引导幼儿自主探究、发现空气压力的存在,了解空气压力与人们生活的密切关系,引发幼儿探究合理利用空气压力的兴趣。

  三、教学目标

  1.感知塑料杯吹出及气球吹不起来的原因,了解由空气压力产生的有趣现象。

  2.能在实验中主动探究、自主发现空气是有力量的。

  3.对科学游戏产生兴趣,简单了解空气压力对生活的帮助。

  四、教学重难点

  主动探究空气压力的有趣现象,了解其和生活的关系

  五、教学准备

  纸杯、塑料杯各19个,大饮料瓶、吸管、气球各19个,记录表1张、即时贴若干,磁铁10块,课件及视频,

  六、教学过程

  (一)由游戏《压不扁的瓶子》导入,引发幼儿对空气压力的兴趣,知道空气有力量。

  1.课件:邀请幼儿进入米奇科学之旅,激发幼儿学习兴趣。

  2.游戏《压不扁的瓶子》。提问:为什么瓶子压不扁?瓶子里面充满了什么?

  小结:盖上瓶盖后,里面的空气出不来,顶住了瓶子,所以使很大的劲也压不扁。得出结论:空气是有力量的。

  (二)通过游戏《吹气球》,让幼儿在探究中发现空气是个大力士

  1.游戏《吹气球》,提问:米奇妙妙屋里的科学游戏可真有趣,咱们继续出发,看看米奇又为我们准备了什么?

  2.通过吹气球-猜想放到瓶子里的情况---尝试操作---得出结论:放到瓶子里的气球是吹不起来了,因为里面充满了空气,空气真是个大力士。

  (三)通过游戏《杯子出来了》,让幼儿了解空气无处不在,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很多帮助。

  1.教师出示两个杯子(纸杯和塑料杯)。请幼儿猜想:把塑料杯子放到纸杯里,不用手的情况下,用什么方法可以让塑料杯子出来?

  2.幼儿操作实验,教师巡回指导。

  组织幼儿讨论:杯子为什么飞出来了?

  小结:空气无处不在,它不仅可以让我们呼吸,空气的压力还可以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很多帮助。

  (四)通过分享交流、观看视频,了解空气压力和生活的关系,萌发幼儿对科学现象的探究兴趣。

  1.交流:你知道生活中空气压力给我们生活带来哪些帮助?

  2.观看视频,教师总结:空气的压力给我们生活带来很多便利,小朋友们从小学习科学知识,长大可以利用空气的压力的原理,创造出更多帮助人们生活的物品。

  教学反思:

  引领幼儿再次深入地进行探索,给幼儿留出探索的余地和延伸的空间。整个活动,给予幼儿较宽松的氛围,教师只是充当了活动中的支持者,鼓励者,合作者,引导者,用心倾听幼儿的表述,并及时的梳理与小结。

科学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 同一种生物不同个体之间也存在着差异。

  ● 生物有不同的性状特征,这些特征的不同组合造就了多样的生命个体。

  过程与方法

  ● 提高观察能力和辨析不同现象特征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 发展协同工作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重点】知道同一种生物不同个体之间也存在着差异

  【教学难点】提高自己的观察能力和辨析不同现象特征的能力

  【教学准备】为全班准备:几个相貌特征组合成的性状图、班级相貌特征统计表、四张相同的头部相貌轮廓图。为每组准备:班级相貌特征统计表。为每个学生准备:白纸、记号笔。

  【教学过程】

  一、引入:猜猜老师描述的这是班级中哪位同学?为什么会毫不费力猜测到?

  二、自主探究:1、观察我们的不同1)小组内选择2个人,观察它们的眼睛、鼻子、嘴、眉毛,看看互相之间相貌有什么不同?2)通过观察我们有什么发现?(预设:通过观察比较我们会发现就某一个相貌特征而言,人与人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比如某两个人都是双眼皮,而另一个人是单眼皮。)2、做一次班级相貌普查1)与同学合作,对照下图,观察我们的眼皮,前额发际,耳,下颌等分别是什么样子的?把调查的结果填入下表中,先小组内互相观察,统计,再汇总成全班表格

  性状人数性状双眼皮单眼皮有耳垂无耳垂前额V发尖前额平发际下颌中央有沟下颌中央没沟舌头能向内卷曲舌头不向内卷曲

  2)讨论:我们的相貌是唯一的吗?把单、双眼皮,有、无耳垂相貌特征组合起来会有多少种相貌不同的人?3)每个人的以上表中性状等征是不一样的.,如果组合起来会有多少种情况呢?组合成多少种人?4)如果考虑更多的相貌特征,会有多少种相貌不同的人?我们班级里能找到两个相貌完全相同的人吗?全世界能找到完全相同的人吗?

  三、拓展性活动:猜一猜描述的是班级的哪一位同学的特征?(根据眼皮,前额发际,耳垂,下颌特点进行猜测)

  四、课外延伸:回家观察父母及亲人的外貌特征

  板书设计:

  教学后记:

【科学教案】相关文章:

科学教案07-20

科学教案(精选)09-25

科学教案(经典)08-28

科学教案【经典】10-09

[精选]科学教案11-18

科学教案(精)07-25

实用的科学教案07-31

科学教案(实用)08-09

(精华)科学教案08-09

(荐)科学教案08-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