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范文网>职场范文>工作总结>科学教学工作总结

科学教学工作总结

时间:2022-10-30 22:42:56 工作总结 我要投稿

科学教学工作总结范文合集七篇

  总结是对过去一定时期的工作、学习或思想情况进行回顾、分析,并做出客观评价的书面材料,写总结有利于我们学习和工作能力的提高,快快来写一份总结吧。总结你想好怎么写了吗?以下是小编整理的科学教学工作总结7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科学教学工作总结范文合集七篇

科学教学工作总结 篇1

  四年级科学教学主要以主题探究活动为主要形式。本册由“电”“新的生命”“食物”“岩石和矿物”四个单元组成。一方面进行相关主题活动探究,另一方面还加强了对学生心理过程的研究,提出了所有活动设计都要为儿童的发展服务,都要在儿童认识问题的规律和特点深入理解的基础上进行活动设计。因此,在本期的实验教学活动中,我们努力做到遵循儿童认识发展的序,从学生可观察到的微小变化开始,从关注学生身边的事物开始,用学生的眼光看待事物,促进他们建立自己的观点和概念。

  本期实验教学主要做到了以下几个方面:

  1、帮助学生通过设计实验方案和实验探究电,认识电路、电流、开关、电路检测器、导体、绝缘体的`概念,了解用电安全事项。建立电的整体概念认识。

  2、引导学生将所学的科学知识与技术、社会及环境相联系,养成关注科技发展、关心周围环境的习惯,感受科学技术给人们生产、生活带来的变化,乐于用所学的科学知识和技能适应、改善周围的生活环境。

  3、帮助学生能够通过收集资料、亲历科学实验过程,亲历科学探究的过程,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科学学习,发展探究能力,培养学生尊重事实、勇于质疑的科学态度,建构基本的科学概念和原理。

  4、引导学生将科学探究活动紧紧贴近小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多个角度展开以食物为主题的研究,并能从正反两方面分析技术的运用给人类社会带来的利弊;通过采取分类、猜测和实验的方式认识岩石的形成和变化原因,能提出保护环境、保护矿产资源的建议。

科学教学工作总结 篇2

  科学课程要面向全体学生。这意味着要为每一个学生提供公平的学习科学的机会和有效的指导。本学期我充分挖掘课程资源,创设轻松愉快的环境,和孩子们一起探究,实施真正意义上的科学探究性教学,有效地组织学生开展真正有深度的科学探究性活动,可谓“一份耕耘一份收获”。现将工作总结如下:

  一、做好课前准备。深入钻研教材,认真分析学生实际。坚持理论和实际结合进行教学,使学生容易汲取,从而使教学任务能按计划完成。同时创设良好的教学环境,采用多种形式,多种方法,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得到大大的增强。

  二、关心学生参与的意识。竭力发挥学生的自主性,让学生主动参与,乐意探究。这样,学生在活动中把感受到的、观察到的、想象到的用自己的.话归纳出来,然后在合作、协调、讨论及在教师的引导下,作出正确的判断。

  三、注重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在课堂教学中开发学生的思维潜能,努力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得学生们在日常生活中亲近科学、运用科学,把科学转化为对自己日常生活的指导,逐渐养成科学的行为习惯和生活习惯。

  四、保持和发展学生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心与求知欲。让学生亲近自然、欣赏自然、珍爱生命,积极参与资源和环境的保护,关心现代

  科技的发展。以致形成大胆细心、注重证据、敢于质疑的科学态度和爱科学、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在教学中难免存在一些问题,比如:课堂语速过快,不够生动,没有激情;对后进生的态度比较急躁,缺乏一些辅差的经验与方法等等。

  在今后的科学课教学中,发扬优点,改正缺点,努力做到着眼于学生“基本科学素养”的提高。加强学习,不断充实,以更新自我走在课程改革的前列,真正担负起培养下一代“基本科学素养”的重要任务。

  20xx年7月

科学教学工作总结 篇3

  时光飞逝,一学期在忙忙碌碌中结束了。在这一学期的教学中,有收获,有遗憾,有成功,有反思。现将我本学期的一点点体会.现在做以小结。

  第一点体会就是我的教学观念发生了变化,虽然说我也曾教过自然课,但是科学和它有着很大不同,过去只是教师讲,学生听,照着教材讲;而现在呢?是教师用教材教,真正让学生去想、去做、自己去探究,教师只是引领者和辅助者而已,使我知道素质教育不是口号,而是确实要培养学生能力,要着重在这点上下功夫,教师的要求也就更高了。

  第二点体会就是学生兴趣更高了,教材中选择了学生常见的事物,使学生上课极易兴奋,兴趣极高,另外对教师的要求更高了,同时也给了我们很大发挥空间,像有些内容我可以把它合并一起讲,有些学过的可以一带而过,不必在浪费时间了,这就真正体现了“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

  我的第三个体会是科学课的知识强调了系统化,它的每一个单元中的内容都是相互联系的,这样有利于学生思维发展,使他们感到自己是在做科学研究,另外新教材处处体现以学生为主,我觉得,每一节课基本都是以探究为主,教师只是给予协助,推动他们顺利完成探究活动。我感觉上科学课,对我的能力要求更高了。

  最后一点,我觉得我对学生的`估评低了,刚开始上课时,每个实验我说一步,他们做一步,总不敢放手,怕他们做不好。但是后来我发现,学生完全有能力做好,而且有时超出我的想象,他们收集资料和知道的东西,有时连我都不知道,使我很吃惊,出乎我的意料,这时,我觉得给学生一个正确估计很重要。

  走进新的世纪,社会对教师的素质要求更高,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将更严格要求自己,努力工作,发扬优点,改正缺点,开拓前进,为美好的明天奉献自己的力量。

科学教学工作总结 篇4

  一、初中科学情境教学创设方法

  1.利用学科与生活的结合点入手来创设情境

  在生活中,学生已经接触到许多与科学有关的生活事件,积累了一定的知识经验,形成了科学学习的前概念和相应的认知结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利用学生生活经验创设情境。科学与生活联系紧密,生活中处处涉及科学,从科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入手来创设情境,既可以让学生体会到学习科学的重要性,又有助于学生利用所学的科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入手来创设情境

  利用知识的联系创设教学情境,不仅能巩固旧知识,而且使学生的知识发生迁移,拓展了学生视野,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比如在教学中可以利用知识的联系来引导学生对相关知识进行比较、分析,从而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进行探究性的学习。

  3.利用学科与社会的结合点入手来创设情境

  当学习内容跟其形成、运用的社会和自然情境结合时,有意义学习才可能发生,所学的知识才易于迁移到其他情境中再应用。只有在真实情境中获得的知识和技能,学生才能真正理解和掌握,才可能到真实生活或其他学习环境中解决实际问题。

  现代社会离不开科学,科学与社会紧密相连。它跟社会生产以及生命、环境等现代科学前沿问题有着广泛而密切的联系。联系与科学紧密相关的社会问题,设计相应的教学情境,是一种常用的方法。

  4.利用实验和教具入手来创设情境

  创设各种真实、生动直观而富有启发性的实验教学情境,可使学生通过动手、动脑有机的结合,达到自主地建构知识。

  例如在为什么降水的教学活动中,分给学生刚从冰箱中拿出的一瓶雪碧,让学生动手用纸巾去擦拭一瓶雪碧上的水分,学生动手去操作,擦了一次又一次,可雪碧上还是有水分,放在桌上一会儿,还会发现桌上有一滩水,学生发现了这个现象,感到很惊讶,并进行积极地思索。

  这一现象与学生的常识、经验相违背,引发了学生强烈的认知冲突,学生的头脑中产生了疑问。学生通过思考、讨论,找到了答案。这个实验问题的解决对后继的学习,为什么会降水有了很好的帮助。

  5.利用多媒体手段来创设情境

  讲授一些抽象难懂的科学概念、变化的科学过程、瞬间发生的科学现象、复杂的不可见的物体内部结构时,由于受时间、空间的限制,单纯靠语言描述难以实现。有些实验具有危险性、演示实验可见性较差。可以利用网络、影视动画等多媒体手段辅助教学,能给学生以直观的感受,获得学习的凭借,创设良好教学情境。

  6.利用科学探究来创设情境

  适宜的情境一般总是跟实际问题的解决联系在一起。利用问题探究来设置教学情境,便于展开探究、讨论、理解或问题解决等活动,是科学学科适用的设置情境的有效方法。在学科发展史、学科学习中都可以找到生动的问题素材。模拟科学家进行科学发现的探索过程,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个真实而有效的问题情境,有着巨大的智力价值和非智力价值。

  7.运用故事来创设生动教学情境

  初中生是介于儿童和青年之间的一个特殊年龄段,将具有趣味性、启发性的故事情境融入于科学知识中,可以极大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学生积极思考。科学有着多样的科学探究的史实和科学家的故事,在科学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它创设科学教学情境。课堂上一个动人的故事、一个美妙的传说,都可以使学生很快进入学习角色,将注意力转移到学习中。

  8.以学生的"疑问"来创设情境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思维是从疑问和惊奇开始的",让学生质疑,使学生心理上感到茫然,产生认知冲突,从而产生对问题刨根问底的欲望,促其积极思考。科学来源于生活,学生或多或少都与本课有关的疑问,教师要善于挖掘。

  9.以学生的"错误"来创设情境

  学生在系统地学习科学知识之前往往就有一套自己的想法和思维,被人们称之为"前概念"。由于理解相当肤浅,不能深入概念的本质,结果出现偏差,甚至是错误的前概念。当学生出现某个错误的概念时,教师就以学生的"错误"来创设情境,让学生说出理由引导学生逐步抽丝剥茧,暴露出错误前概念产生的根基,学生的"错误"也是教学的生长点。

  二、科学教学情境创设的基本原则

  科学学习情境在科学教学中虽然具有重要的作用,但若设置不当,也不能发挥应有的效能,为了使学习情境在科学教学中真正起到促进学生的有意义学习的作用,在创设情境中应注意以下几条基本原则。

  1.情境的科学性

  初中《科学》最大的特点是综合性,它综合了物理、化学、生物、地理等诸方面的知识。但目前的科学授课教师几乎非科学专业科班出身,他们自己过去学习中主要接受的是分科教育,有的以前从事的工作也是分科教学,自身专业知识储备较为单一,教学中创设教学情境也易出现偏失。

  2.情境的可接受性

  情境的设计要考虑学生能不能接受,要设计好合适的'"路径"和"台阶",便于学生将学过的知识和技能迁移到情境中来解决问题。由于知识和技能的迁移总是受到个人能力以及情境因素的影响。要考虑不同学生的个人经历,特别是农村学生和城市的学生的差别。例如讲植物营养繁殖时,农村对番薯的扦插很熟悉,而城里学生却一头雾水。

  所以,教师提供的情境,一定要精心地选择和设计,充分了解学生,使之能适合于学生,才能被学生理解和接受,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在这样的情境中学习,才能使学生学会知识与技能的迁移,才可能使学生解决具体问题的经验和策略日趋丰富,在新情境中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创造能力逐步提高。

  3.情境的简洁性

  教学情境的创设宜简不宜繁,不能喧宾夺主。创设教学情境,就是要让学生明确学习方向,以最佳的状态投入到学习活动之中。那种云里来、雾里去,带着学生"绕圈子"的情境,半天都不能让学生切入学习主题。

  尽管学生似乎颇有兴趣,但目标性不强,降低了课堂教学效果。创设任何一种情境都必须要简单明了,易于操作,不要为情境而情境。教学情境的创设不是课堂上的一种装饰品,而是课堂教学的一种需要。创设教学情境的过程中,不能单纯追求表面的热闹和有趣,浮于表面的过分渲染,这样不利于教学内容的深化,也容易让学生在情境中忘了学习目的。

  4.情境的正面性

  科学教育是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科学技术可以造福人类也可以危害社会,例如电脑病毒等,因此在实际教学中应给学生以积极向"善"、正面的影响。消极反面教学情境万万要不得。在学杠杆时不能为了满足有些学生贪小便宜的心理说:"假如你们做小买卖时,怎样可以缺斤少两而多赚些钱呢?"而应启发学生如何与不法商贩斗智斗勇,揭穿骗人的伎俩。

科学教学工作总结 篇5

  在这一年中,我时时刻刻以一名人民教师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以创新教育方针为指导,以教好学生、让学生全面发展为己任,踏踏实实,任劳任怨。为使今后更好地开展工作,总结经验,吸取教训,本人将一年来的思想工作表现总结如下:

  一、思想工作方面

  坚决拥护党的领导,坚持党的教育方针,积极参加各种思想、政治业务学习活动,勇于解剖自己,分析自己,正视自己。在工作中严格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尊敬领导、团结同事,对人真诚、热爱学生、人际关系和谐融洽,处处以一名优秀人民教师的要求来规范自己的言行,毫不松懈地培养自己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二、教育教学方面

  及时根据教材内容及学生的实际,设计课堂的类型,认真写好教案。每一课都做到“有备而来”,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并制作各种利于吸引学生注意力的有趣教具。在课堂上特别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加强师生交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作用,让学生学得容易,学得轻松,学得愉快。课后及时对该课作出总结,写好教学反思。为了提升自己的理论素养,我不但订阅各类教育杂志进行教学参考,而且还借阅大量有关教学理论和教学方法的书籍,对于里面各种教学理论和教学方法尽量做到博采众家之长为己所用。

  三、教学业绩方面

  本学年,我圆满地完成了所有的教育教学工作,并成功开展了科学小实验的拓展课程,还参与到了xx县公益课堂的活动当中。在我辛苦付出的'努力下,学生对科学学习兴趣愈渐浓厚,部分学生的科学素养也得到了提升。课下,我带领学生积极参加校内校外各类评比活动,丰富学生课余生活,其中由我指导的四名学生在县小学生科普征文大赛中分别取得了一个县一等奖和三个三等奖的好成绩,以及在我的指导下一名学生在县科技节中荣获小发明三等奖的好成绩。而我本人也在xx县优质课评比中荣获县三等奖、xx县新常规、新设计中荣获二等奖,以及xx县中小学教师读书征文中荣获二等奖。

  四、教育展望方面

  从事教育教学工作已有一年之多,在这一年的教育工作中,我收获了很多,但仍然存在很多不足和学习之处,比如如何更好地把握课堂教学纪律、如何管理一个班级体,以及如何提升自我修养及人格魅力,真正做到让学生“乐学、好学、善学”依旧是我追寻的目标,希望在今后的工作生涯中,我能继续不断学习,不断摸索,让学生真正爱上我的课堂。

  “天下难事,必做于易;天下大事,必做于细。”用这句话来鼓励自己,用心留意工作的每一处细节,以平和的心态,扎实地开展各项日常工作事务,认认真真做好本职工作,努力成为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

科学教学工作总结 篇6

  一、指导思想:

  以培养小同学科学素养为宗旨,积极倡议让同学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他们对科学实质的理解,使他们学会探究解决问题的战略,为他们终身的学习和生活打好基础。

  二、教材分析:

  1、整体概述:

  由“沉和浮”、“时间的丈量”、“热”和“地球的运动”四个单元组成的。教学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1)提供足够的资料让同学在动手动脑中完成探究任务。

  (2)协助同学把现象、数据转化为证据,利用证据得出结论。

  (3)科学概念的构建不是一步到位的,需要长时间的学习才干达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要急于求成,要一步一步打好基础,让同学的认识沿着概念形成的规律发展。

  (4)本册有许多动手制作的项日,一定要让同学亲自经历制作的过程,只有在手脑并用的过程中,才干发展同学的科学探究能力。

  2、单元简析:

  (1)第一单元沉和浮:同学从物体的沉浮现象开始,在一系列的探究活动中,探寻物体沉浮的规律,研究影响沉浮的变量,最后形成有关沉浮现象的解释:一是用浮力和重力的关系解释沉浮现象,二是从密度的层面解释沉浮现象。

  (2)第二单元时间的丈量:同学制作计时工具并进行观测和丈量,了解人类计时仪器的发展史,和对“时间”的认识发展过程。认识计时工具的工作原理,感受计时工具的发展对人类生活和发展的影响,感受人类为了不时改进工具所作的不懈努力。

  (3)第三单元热:同学在三年级“温度与水的变化”的基础上,将继续观察热量变化过程中发生的物体的热胀冷缩现象,观察热量在物体中传送的现象,探索热量传送的规律,发现物体的导热性能是不同的,在生活中的应用也是不同的。

  (4)第四单元地球的运动:让同学经历人类对地球运动的探究过程,学习基于可观察到的现象和事实,运用相对运动、参照物、模拟再现等原理和方法进行推理、论证,不时地利用已知探究未知的方法,最终认识地球运动(自转和公转)的模式。

  3、资料清单:

  (1)第一单元沉和浮:

  小石块、泡沫塑料块、回形针、蜡烛、带盖的`空瓶、萝卜、橡皮、木块、小刀、透明胶带、大小相同轻重不同的球、轻重相同大小不同的立方体、玩具潜水艇、橡皮泥、刻度量杯(底部带定滑轮)、钩码、垫圈、弹簧秤、马铃薯、酒精灯、木夹子、食盐、白糖、烧杯。

  (2)第二单元时间的丈量:

  钟表、小木竿、自制日暑、量筒、塑料瓶、铁架台、螺帽、细线、木条。

  (3)第三单元热:

  温度计、塑料袋、热水瓶、气球、水槽、试管、烧杯、烧瓶、橡皮塞、玻璃管、金属热胀冷缩演示器、酒精灯、铁架台、铁片、火柴、蜡烛、各种资料制成的杯子和调羹、毛巾、泡沫塑料块。

  (4)第四单元地球的运动:

  乒乓球、手电筒、地球仪、铁架台、演示用时区图、陀螺。

  三、同学情况分析:

  通过几年的科学学习,大多数同学对科学课发生了浓厚的兴趣,对科学实质有一定的了解,科学素养得到相当的培养,已经具备了初步的探究能力,他们对周围世界发生了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乐于动手,善于操作。不过两极分化很明显。优等生表示出对科学浓厚、耐久的兴趣,科学素养发展态势良好;后进生对科学有种担忧感,随着年级的升高,课程难度值增加,学习态度不够认真,加上对科学学科的认识缺乏,认为本学科不重要,轻视,造成科学素养发展态势一般。

  我所任教的两个班中,502班,总体上课堂纪律好,但思维有些局限,发言不如504班积极,表示欲望差,两极分化比较明显。应特别注意培养,形成良好的氛围,让同学在探究中学到科学知识,培养探究能力,提升科学素养。504班认真,好奇心强,且思维活跃,科学的探究欲强,但其中局部同学的自我意识过强,倾听习惯有待培养。

  四、教学目标:

  1、本册教科书设计了许多探究活动,这对同学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是很有协助的,教师要发展同学识别和控制变量的能力,继续学习运用对比实验进行探索的技能,要引导同学和时记录实验现象,进行分析整理,转化为证据,用科学探究活动协助同学逐步建构科学概念。

  2、在小学阶段,同学的思维将由形象思维向笼统思维发展,五年级同学的笼统思维,仍然需要直观形象的支撑,因此在思维发展的过程中,我们要从现象和事实动身,协助同学进行概括总结,得出结论,发展同学的科学探究能力。

  3、对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应该基于对证据意识的培养上,使同学能够不时地寻找证据来支持自身的假设,通过理性的考虑和大胆的质疑,来发展同学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五、基本措施:

  1、了解同学对所学科学问题的初始想法,特别是一些概念理解过程中出现的想法。

  2、指导同学反复进行控制变量的实验。(控制变量实验要加以指导)

  3、引导同学在观察和实验的过程中做好记录。

  4、引导同学用准确、恰当的词语描述观察到的事实和现象。

  5、引导同学对观察和实验结果进行整理和加工,形成正确的解释。

  6、悉心地引导同学的科学学习活动;

  7、充沛运用现代教育技术;

  8、组织指导科技兴趣小组,引导同学参与各类有关竞赛,以赛促学。

  六、主要教学活动类型:

  搜集信息 现场考察 自然状态下的观察 实验

  专题研究 情境模拟 科学小制作 讨论争辩

  种植饲养 科学游戏 信息发布会、报告会、交流会

  观赏访问 竞赛 科学欣赏 社区科学活动

  家庭科技活动 角色扮演 科学幻想

  七、教学进度表

  周次

  日期

  教材内容

  1

  2.18—2.22

  始业教育;1、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2、沉浮与什么因素有关

  2

  2.25—2.29

  3、橡皮泥在水中的沉浮;4、造一艘小船;5、浮力

  3

  3.3—3.7

  6、下沉的物体会受到水的浮力吗;7、马铃薯在液体中的沉浮;8、探索马铃薯沉浮的原因

  4

  3.10—3.14

  单元复习概念梳理;1、热起来了

  5

  3.17—3.21

  2、给冷水加热3、液体的热胀冷缩;4、空气的热胀冷缩

  6

  3.24—3.28

  5、金属热胀冷缩吗6、热是怎样传送的;7、传热竞赛

  7

  3.31—4.4

  8、设计制作一个保温杯;单元复习;期中考试

  8

  4.7—4.11

  1、时间在流逝;2、太阳钟;3、用水丈量时间

  9

  4.14—4.18

  4、我的水钟;5、机械摆钟

  10

  4.21—4.25

  6、摆的研究;7、做一个钟摆

  11

  4.28—5.2

  8、制作一个一分钟计时器;单元复习概念梳理

  12

  5.5—5.9

  1、昼夜交替现象;2、人类认识地球和其运动的历史

  13

  5.12—5.17

  3、证明地球在自转;4、谁先迎来黎明

  14

  5.19—5.23

  5、北极星“不动”的秘密;6、地球在公转吗

  15

  5.26—5.30

  7、为什么一年有四季;8、极昼和极夜的解释

  16

  6.2—6.6

  单元复习概念梳理;机动

  17

  6.9—6.13

  总复习

  18

  6.16—6.20

  总复习

  19

  6.23—6.27

  复习考试

  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下册教学总结

  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案第二单元 热

  第二单元 热

  第九课时

  教学内容:1、热起来了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有多种方法可以产生热。

  2、加穿衣服会使人感觉到热,但并不是衣服给人体增加了热量。

  过程与方法:

  1、自主设计实验探究衣服是否能为身体增加热量。

  2、观察、记录、分析实验现象并由此形成合乎逻辑的实验结论。

  情感、态度、价值观:

  1、对热现象产生探究的兴趣。

  2、尊重客观事实。

  【教学重点】自主设计实验探究衣服是否能为身体增加热量。

  【教学难点】设计、验证“衣服能不能自己产生热”的活动

  【教学准备】温度计、毛巾、实验记录单等

  【教学过程】

  一、引入:

  师与学生握手感觉手凉手热。

  师:你有什么办法使我(或你)的手热起来吗?(板书课题:热起来了)

  师:大家思考过没有,为什么搓手能使我们的手热起来?(摩擦产生了热)

  二、讨论使我们身体热起来的'原因

  1、冬天,我们觉得很冷时,有什么办法使我们的身体热起来?

  2、小组讨论交流(老师板书时分四类板书1、外界物质直接给予热;2、外界物质吃进我们身体变成热;3、自身运动产生热的;4、保温的)

  3、分析使我们身体热的原因

  师:分析这些方法是怎么使我们的身体热起来的?

  板书:晒太阳、温泉、烤火……(外界物质给予热量)

  吃食物 (外界物质吃进身体产生热量)

  跑步等运动 (血液循环加快)

  加穿衣服 、盖被子 ----- ?

  师:加穿衣服后,我们的身体为什么会感觉热起来呢?

  讨论汇报(加穿衣服使我们热起来的原因-----衣服能生热;衣服不能生热,,衣服的作用是保温,阻止热量散发,同时阻挡冷气进入.....)

  三、研究衣服否生热的问题

  1、师:早上起床和晚上躺入被窝时,你的被子是凉还是热的呢?说明什么?

  2、学生交流。

  3、衣服到底能不能生热呢?我们怎么研究这个问题?

  4、小组讨论:设计实验方案,验证加穿衣服是不会给身体增加热量。(鼓励学生说出不同的方法)

  5、交流研究方法。

  (通过讨论、验证衣服能不能自己产生热的活动,使学生经历“问题——解释——思维论证——实验验证”的探究过程。在交流活动中学生的方案可能存在不严谨的地方,教师要和孩子们集体研讨,发现问题,提出调整建议)

  6、学生分组验证实验,根据实验现象进行交流。

科学教学工作总结 篇7

  一、教材解读

  二年级下册教科书由“磁铁 " 和“我们自己”两个单元组成,其中“磁铁”单元 7 课,“我们自己”单元6 课,还有一个“科学阅读”内容,两个单元合计13 课,原则上每课需 1 课时来完成教学。

  1、“磁铁”单元

  本单元的 7 课课题分别是:《1、 磁铁能吸引什么》,《2、 磁铁怎样吸引物体》,《3、

  磁铁的两极》,《4、 磁铁与方向》,《5、 做一个指南针》,《6、 磁铁极间的相互作用》,《7、磁铁和我们的生活》。其中,1—2 课研究的是磁铁能吸引怎样的物体以及怎样吸引,

  3—6 课研究的是磁铁两极的特点以及指南针的制作,第 7 课是本单元的总结课。

  本单元的学习线索有两条,分别是“磁铁与周围物体之间的作用”和“磁铁两极的

  特性”,这两条学习线索贯穿整个单元。学生在趣味化的探究中观察与交流磁铁的特性,

  了解磁力能使两个不接触的物体产生相互作用,认识指南针的结构、功能和原理,利用

  磁铁的性质创造性地制作指南针以及磁铁玩具,从而获得丰富的感性认识。

  在教学中,教师应努力做到以下三点:(1)让学生多“体验” ,体验磁铁实验带来的

  意外和惊奇;(2)让学生多“观察” ,仔细观察磁铁实验中的各种现象;(3)让学

  生多“论证”,利用磁铁实验中收集到的证据展开讨论。

  特别说明的是,“磁铁”单元的学习不是小学生认识磁现象的终点,教科书依

  照课程标准,在高学段设置“能量”单元,从能量角度来探究磁和电的相互转化,从

  而体现“学习进阶”思想。

  2、“我们自己”单元

  本单元的 6 课课题分别是:《1、 观察我们的身体》,《2、 通过感官来发现》,《 3、 观

  察与比较》,《 4、 测试反应快慢》,《5、 发现生长》,《 6、 身体的“时间胶囊”》。其中,1—4

  课从身体的结构人手,逐步发展到对感觉器官的认识,5—6 课为学生提供了一次关注

  自身健康成长的机会。

  本单元从认识人体的外部结构引入,设计了一些用感官(眼、耳、鼻、舌、皮肤)

  感知各种环境刺激的活动,并引导学生感受自己的成长发育过程,以此促进他们理解

  人的生命特征,并为他们在小学中、高学段学习人体系统打下基础。在这个单元中,

  学生将有机会观察讨论人体的基本结构,将眼、耳、鼻、舌和皮肤作为帮助我们认识

  世界的感觉器官来认识,尝试回顾自己的生长以及期盼自己身体的生长变化。

  学生主要完成两个任务:一是通过用感觉器官进行观察,了解自已感觉器官的基本功能。在观察中,发现感觉器官所接收的信息和已有的经验,能够帮助学生对周围的事物在识别的基础上进行比较、分析和判断。二是要发展自己的健康意识,通过回顾之前的生长变化,学生将对自己身体健康生长的意识与对未来几年身体生长变化的期盼相结合 , 形成初步的健康意识。

  上述两个单元的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如实记录,并能在观察和记录的基础上进行猜想和推理;当发现事实与自已原有的想法不同时,能尊重事实,养成用事实说话的意识;能围绕一个主题做出猜测,尝试从多个角度、用多种方式认识事物。

  二、学情分析

  1、思维层次和行为习惯

  经过一个半学年的科学学习,学生的观察与描述能力有了明显的发展,但依然处于形象思维阶段,抽象概括和语言表达能力仍然比较弱,因此教师的指导和帮助仍然非常重要。除了教科书为学生提供的“科学词汇”外,教师还要注重观察、记录方法的示范和引导,注重提供语言表达的范例。

  二年级的学生已能初步控制自己的情感和行为,但还常有不稳定的现象,自制力还不强,意志力较差,遇事很容易冲动,活动的自觉性和持久性都比较差,且常与兴趣密切相关。另外,他们精力旺盛、活泼好动,具有好奇、好动、好模仿等特点,在活动过程中需要通过不断巡视来关注学生的观察体验进展,用学生喜欢的形式(如游戏、积分、奖励)来促进学生更好地开展观察体验等活动。

  2、知识衔接和学习基础

  “磁铁”单元的学习学生是有良好的.学习基础的。因为磁铁是学生生活中常见的物体,大多数学生都见过、玩过磁铁,对许多磁现象有一定的了解,也产生了一些疑惑,这就成为教学的起点。

  “我们自己”单元是继“植物”和“动物”之后的第三个有关生命科学的单元。从一年级开始,不同的观察活动都将感觉器官的观察活动作为一个活动重点来处理,学生对于感觉器官的功能已经很熟悉,所以在感觉器官的认识活动中,重点呈现了感觉器官对于人认识世界所具有的学习功能的表现,教学中的活动表现出从感觉入手到知觉判断的过程。

  三、具体教学措施

  1、培养学生科学学习的兴趣和良好习惯

  在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兴趣,利用教材所提供的素材,组织学生开展多种多样的学习活动。教学时,时常关注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热情,多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允许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想法。让每个学生喜欢上课、喜欢教师,进而喜欢学科学。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不能简单地理解为上课坐好、举手发言等外在的形式,更重要的是要逐步引导学生学会独立思考、敢于提问、认真倾听他人的意见、乐于表达自己的想法等内在品质。

  2、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科学

  教学中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设计生动有趣、直观形象的探究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和认识科学知识,鼓励每一位学生动手、动口、动脑,参与科学的学习过程。

  3、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并与同伴合作交流

  独立思考、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科学的重要方式。教学中要鼓励学生在具体活动中进行思考,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并与同伴进行交流。在思考与交流的过程中,老师提供适当的帮助和指导,善于选择学生中有价值的问题或意见,引导学生开展讨论,寻找问题的答案。老师有意识地培养学生与人交流的愿望和习惯,使学生逐步学会运用适当的方式描述自己想法,学会注意倾听他人的意见。

  4、培养学生初步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材特别注重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意识和能力,教学中,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 , 随时引导学生把所学的科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解决身边的科学问题,并尝试从日常生活中发现科学问题,了解科学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体会学习科学的重要性。

  5、创造性地使用科学教材,及时反思

  科学探究能力是整体性发展的, 科学探究的各种类型在教学活动中应得到系统运用。教材只是提供了学生科学活动的平台,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特点和实际情况,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设计教学活动。教师还应适时记录下自己的教学设计和教学反思,以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观念与教学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