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范文网>职场范文>工作方案>课题实施方案

课题实施方案

时间:2022-12-22 03:29:31 工作方案 我要投稿

关于课题实施方案范文汇总5篇

  为了确保事情或工作扎实开展,通常需要预先制定一份完整的方案,方案具有可操作性和可行性的特点。方案应该怎么制定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课题实施方案5篇,欢迎大家分享。

关于课题实施方案范文汇总5篇

课题实施方案 篇1

  课题:小学英语合作化教学的课堂模式探究

  课题研究员:XXX

  学 校: XX小学

  实施方案

  一. 课题的表述:

  小学英语合作化教学的课堂模式探究

  二. 课题涵义:

  小学英语合作教学就是以合作学习小组为基本形式,系统利用教学中动态因素之间的互动,促进学生的学习,以团体的成绩为评价标准,共同达成教学目标的教学活动。本课题主要研究英语合作化教学的课堂模式,真正体现以学生为主体,使学生会学、乐学,而且通过小组成员间相互协作,共同参与学习活动,可以使学生在充满合作机会的个体和群体的交往中,学会沟通,学会互助,学会分享,使学生的知识、技能、情感都得到和谐发展。

  三.课题提出的背景:

  合作学习(cooperative learning)于20世纪初源于美国,在70年代中期至80年代中期取得了实质性的发展,在中国合作学习作为对传统教学组织形式的一种突破和补充,已经被教师越来越广泛地运用教学活动。合作学习就是学生通过分工合作共同达到学习目标的一种学习方式,又称“小组学习”、“团队学习”或“分享学习”,是一种富有创意和实效的教学理论与策略。它在改善课堂内的教学气氛,大面积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品质和学会自主学习等方面实效显著,是当代主流

  教学理论与策略之一。

  四.研究目标:

  1.创建民主科学的小组合作化教学的管理模式;

  2.探究小组合作化教学的课堂模式;

  3.创建科学的小学英语评价标准及实施办法。

  五.研究方法:

  1、运用测验法和比较研究法,对实验班的学生情况进行前测和后测,比较验证该教学法的`实验成效;

  2、运用行动研究法,对实验班的学生进行科学的均衡分组,并创设系统民主的小组管理模式;

  3、运用行动研究法和经验总结法,对实验班的学生尝试小组合作化教学模式;

  4、运用观察法和文献研究法,创设科学系统的小学英语学生评价机制;

  5、运用经验总结法和比较研究法,总结形成该课题的研究性课题报告。

  六.研究步骤:

  1. 研究分组方法:

  创建民主科学的小组合作化教学的管理模式。负责人:杨福稳。

  2. 探究小组合作化教学的课堂模式:

  研究具体的小组合作化教学步骤,形成较

  成熟的教学案例。负责人:吕振红。

  3. 达成科学系统的小学英语评价机制:

  2研究具体可行的评价标准及执行办法,形成科学的评价体系的经验总结。阶段负责人:骆敏之。

  七.成果形式:

  1.研究分组方法,总结出具体成熟的经验论文。

  2.探究小组合作化教学的课堂模式,形成较成熟的教学案例。

  3.研究具体可行的评价标准及执行办法,形成科学的评价体系的经验论文。

课题实施方案 篇2

  小学阶段尤其是低年级,识字是语文教学中的一项重要工作,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也是提高同学语文素养的基本要求。下面,谈一谈我们在第一阶段将如何实施,培养同学识字的兴趣。

  一、研究教材,一起学习讨论合适的教学方法。

  我们课题组的全体教师利用网络资源和各种书报不间断地学习,来提高自身,以期在教学中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提高同学的识字兴趣。

  1、要创设识字情境,激趣乐学。

  教师要在教学中创设一种宽松、愉快的环境,使同学心情愉快,乐于思维,勇于探索。特别是低年级同学在学习过程中易受情感因素的影响,教师更要顺应儿童心理,巧妙地创设各种有利于同学识字的情境,以调动同学识字的兴趣。我在识字教学实践中,可以从教学需要动身,依据识字内容创设一些具体场景和氛围,激发和吸引同学主动识字。让同学先感知、体验,后理解运用。在课堂上,教师要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运用多种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如挂图、投影、多媒体、扮演、绘画、音乐协助同学识字。比方,在学习“鸡”字时可结合情境图,让同学说说生活中小鸡的样子,并扮演一下小鸡走路的神态动作,学学它的叫声等。这样,笼统的“鸡”字与同学的生活经验和好奇心很好地结合起来,这样同学在生趣盎然的生活情境中识字,就会取得事半功倍的识字效果。语文源于生活,但最终要回归生活,这是学习语文的最终目的。教师要做一个有心人,根据同学的认知规律从他们的生活实际动身,把识字与生活实际有机地结合。再如,学习“土”“大米”“地” 等字时,教师可借助挂图,通过绘声绘色地描述,带小朋友们走入童话世界,这样,枯燥的识字就成为同学积极探求的目标,浓厚的学习兴趣会使困难迎刃而解。因此我们要彻底改变以往封闭的识字教学局面,创设一个开放多维的教学环境,拉近语文与生活之间的距离。

  2、多动手实践,激趣乐学

  识字教学中,可激发同学的学习兴趣,使他们更好地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运用。因此,在识字中,要充沛让同学去实践,去动口说、动脑想、动手画、说一说、猜一猜,这样,就可以从大量的感性认识过渡到对字义和用法的理解。同时也会变枯燥被动的学习为主动学习,达到愿学乐学。比方,在学习“打”“拍”“拔”“跳”“跑”等字时,可让同学做一做动作,在运动中学字认字。再如,在学习“羊”“犬”“鸟”“鸭”等与动物有关的字时,可让同学编童话故事并演一演,在自身导演的故事中当主角,既有了展示才气的机会,又在轻松愉悦的气氛中达到了自主识字的目的。由于活动是综合性的,不但完成了不同学科的知识整合,又培养了同学对字的应用能力,还培养了同学勤于动脑、勇于探索的精神。

  3、探索不同学法,激趣乐学

  在单调冗长的识字过程中,简单机械、枯燥无味的教法,很容易引起同学的厌烦情绪,同学最容易发生疲劳,从而影响同学的学习效果。那么我们应该怎样坚持同学识字的热情,增强识记效果呢?

  (1)、猜谜法:如教“秋”字时,我们可以出示谜语:一半绿油油,一半红通通,待到丰收时,农民笑呵呵。

  (2)、拆字法:汉字里的合体字很多,多数可以采用分析部件的方法来记忆,如木子李,弓长张,上“立”下“十”辛辛辛,上“艹”下“田”苗苗苗。

  (3)、编顺口溜,在课堂上编一些儿歌顺口溜协助同学识记生字,也可以收到很好的效果。如在区别“有、友、左、右”等字时,我们可以把这些字编成:“左下工,右下口,有下月,友下又”的顺口溜;如教“朋”时,可编成儿歌“两个月亮并排走,一会就成好朋友”。

  (4)、比较法。汉字在文本里的出现遵循了先易后难先繁后简的原则,所以由独体字可引出许多新字,如教“法、丢”时,我们可先复习“去”字,再以旧字带新字,编成一句儿歌:“去”字头上戴斜帽,丢丢丢;“去”字旁边冒水泡,法法法。另外,给所学的字添减笔画,也可带出许多新字,如公——么、日——由——甲,这样既能互相比较,又能达到识字目的。

  (5)、形象记忆法。小同学善于联想,如记“当”字时,可以对他们说:一座山被推倒了,可山上的小树还直立着。当了解到蚕的作用时,可以说“蚕”就是天下最好的虫。

  (6)、玩中学的.游戏教学也是一种好方法。如在教学形声字时可以把偏旁和独体字写成许多卡片分给每个同学,请某个同学举着手里的偏旁先站到讲台上来。如“女字旁”站上来,问谁来和我做朋友?下面就会有好几个小朋友上来和他站一起,如“子”“马”“乃”“生”“未”“且 ”等,上来要说:“我和女字在一起我们是妈,妈妈的妈 ”;“我和女字在一起我们是好,好人的好”……

  教学形近字也这样玩着学,如独体字相同偏旁不同的几个字,请某个同学举着独体字站在讲台上,其他拿偏旁的同学上来和他做朋友,轮流上来凑字,等于是换偏旁练习,巩固了这样的形声字。

  三、利用多种多样的教具学具,增强同学识字的兴趣。

  教具学具是教育的手段和工具,也是教育的物质条件和基础。它可以提高同学识字的兴趣,提高识字效果。因此,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们将根据教材特点,制作一些合适的教具学具,比方,生字卡片、头饰、大转盘、苹果树等。

  四、定期不定期的交流识字教学经验。

  课题组的教师要经常聚集在一起,讨论交流课堂上积累的比较好的识字教学方法,一起学习,运用。

  五、安排同学收集识字资料。

  识字无处不在,它不只发生在语文课上,学习的资源和实践的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课下,同学有广阔的学习活动空间和时间,教师平日要注意教导同学在日常生活中留心观察,认真广泛积累识字资料,做一个在生活中识字的有心人。广泛利用书报、影视媒体、商标、招牌、广告、网络等资源,拓宽同学的识字渠道。定期开展识字交流活动,让同学向他人展示自身的识字效果,分享收获的喜悦,这样做增强了同学的成绩感和自信心,课外自主识字的劲头会更足。在课外识字积累中,还可鼓励同学把收集到的识字资料,如商标、小食品、药盒、剪报等编成《识字小手册》,并根据自身的喜好命名,评出最佳小编辑,编汇而成的手册还可在图书角中展示、传阅,增强识字的覆盖面。这样做,不但培养了同学的动手能力,还调动了其课外识字的积极性,等于为同学插上了有力的翅膀,让他们在识字的自由王国中展翅飞翔。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教学中我们只有把识字兴趣的激发与调动放在识字教学的首位,注重课内外的有机统一,在识字教学中才会有事半功倍之效。

课题实施方案 篇3

  一、课题提出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指出:“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充分的发展。”但是在我们的日常教育教学工作中,由于来自社会、家庭和学校教育及学生自身原因,导致学生学习态度消极,缺乏信心,对学习会失去兴趣,发展滞后,成为“学困生”。“学困生”虽然在班级里人数不多,但影响很大,成为制约学校教育教学质量提高的一个瓶颈。抓好对“学困生”的教育对于推进学校的素质教育,提高学科教育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和历史意义。

  我校是个典型的城乡结合部学校,我校在校生40%以上是进城务工子女,20%是父母上班,孩子一人在家,这些学生大部分缺乏父母有效的监管和照顾,思想、心理、行为难免产生偏差,影响了学习,甚至给学校带来不良影响,使教师头疼,学校为难。学困生是一种普遍现象,转化学困生,促进素质教育工作的开展已经成为学校教育研究的热门话题,因此,我校依据实际情况,拟定了“学困生转化策略的研究”课题。

  二、课题界定

  学困生:即学习困难的学生,是指在知识掌握、学习习惯、学习方法、学习能力、心理品质等方面存在偏离常规的结构性缺陷,智力得不到正常的开发,能力目标、知识目标,均不能达到新课标的基本要求的学生。它是一个相对的概念,伴随学生群体存在,往往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因而也是个动态的、发展的概念。

  转化指转变,改变。

  学困生的转化,即是在学习上感到困难的学生,在一定形式的辅导下,学习上有了好的改变。

  学困生转化策略的研究,通过研究,探索学困生转化的策略,使学困生在学习成绩、兴趣、自信心等方面得到提高。

  三、研究目标

  本课题旨在推进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将素质教育的理念和实践相结合,将教育教学中的共性要求和个性创造相结合,纠正教育实践中的不良育人观,构建符合本校特点,符合教育规律的“学困生”的转化模式。

  1、探究学困生形成的原因,设计学困生转化的策略。

  2、兴趣教学、分层教学、心理辅导、课后辅导,及时及早转化学困生

  3、及时总结,灵活调整,形成有效转化的多元模式。

  四、研究的内容

  1、“学困生”的成因及“学困生”的'心理分析,主要研究导致“学困”的家庭、社会、学校及学生个体内部因素。

  2、调查分析“学困生”的不良行为习惯,研究转化措施

  3、课堂教学如何转变“学困生”,研究课堂教学中的指导策略。

  4、学校、社会和家长如何形成合力,研究三者在“学困生”转化中的动态关系。

  五、研究对象

  北园小学一、二、三、四、五、六年级中学习有困难的学生。

  六、课题研究方法

  1、观察法:观察“学困生”上课参与教学活动情况,了解其发展状态。

  2、调查研究法:追踪调查“学困生”的家庭状况心理、行为、能力表现、成绩等发展情况。

  3、个案分析法:把转化过程中成功的事例形成个案,总结经验。

  4、行动研究法:全体参与教师在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高研究水平,总结经验,提高学习成绩。

  5、测试法:通过学习成绩检测了解“学困生”发展情况。检验转化成果。

  6、资料和文献法:收集、检索国内国际相关理论成果,提供必要的理论学习和研究基础。

  七、研究的具体步骤

  第一阶段:理论学习与研究阶段(20xx.9—20xx.11)

  通过问卷调查,校讯通、家访等进行“学困生”的现状调查分析,确定“学困生”的成因,心理分析等调查报告,制定切实可行的研究计划,并成立课题组,进行合理分工,责任明确,措施有效。

  第二阶段:实践探索阶段(20xx.11—20xx.6)

  课题组分工落实,开展实验,收集实验资料,撰写经验文章,转变教师育人观,课堂教学观。

  第三阶段:理论总结与推广(20xx.6—20xx.7)

  整理实验实录,提炼实验成果,撰写论文,编辑论文集,全校推广、验证,提升实验成果。

  八、研究的预期成果形式

  1、问卷调查表及分析;

  2、观察记录以及跟踪记录表;

  3、学生学习兴趣与自信心的培养(论文);

  4、课堂转化学困生的案例(或课堂研讨课);

  5、结题报告和有关论文;

  6、学生实绩展览等。

  九、课题研究管理

  1、加强组织管理

  为了把本课题研究工作落到实处,我校成立了课题研究领导小组。实验教师由事业心、业务能力强的骨干教师担任,小组成员分工明确,责任到人,并及时交流,反馈问题,相互促进。

  2、加强研究过程及档案资料管理

  各成员认真开展研究活动,并做好各项记录,副组长及时收集研究资料,组织课题研究日常工作及协调工作,定期召开研究情况交流、反馈座谈会。

课题实施方案 篇4

  一、指导思想

  按照学校的教育科研工作的总体要求,以科研促教改,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在英语课堂上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如何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从而培养自学能力,已经是初中英语教师面临的问题,学会学习和发展是素质教育的要求,结合英语课程标准,深入分析学情,制定本课题计划。

  二、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初中英语《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指导和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培养自学能力。因此,应该把学法研究与教法研究有机地结合起来,从根本上解决学生“学”的问题,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才能真正达到《新课程标准》有关强化“学”的功能的要求。

  学习方法是学习时采用的手段、方式和途径。学法是在学习过程中产生和运用的。掌握良好的方法是很重要的事,但又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这需要付出的艰苦努力,需要持之以恒的精神。只有每天坚持不懈,日久天长,学习才可能成为自觉的行为,从而掌握学习的主动权。所以,学习方法并不是什么捷径,它只是踏踏实实、刻苦学习的程序以及在这个学习过程中的各项具体措施。

  三、课题研究的方法

  经验总结、行动研究法、文献法。

  1、经验总结法:重视资料积累,按研究内容写出总结。坚持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相结合,边实践边思考提炼,及时总结,及时推广。研究过程中要对研究成果进行处理和组织,要撰写一定数量的论文等。

  2、行动研究法:用先进教育思想指导实践,并围绕课题问题,在课题组内组织公开教学,集体备课、评课和理论主讲活动等等。根据研究目标,对研究过程中涉及的各种变量作出分析和控制。对本学科、学生作跟踪研究,并写出个案研究报告。

  3、文献资料法:研读有关专著,收集有关先进教学思想和模式的资料及论文,与新课程理念融合,借助理论和经验,形成合力,指导课题实验研究,提高教学效果。六、课题研究遵循的'原则

  四、课题研究遵循的原则

  1、和谐发展原则

  从学校实验新课程教材的实际出发,在课堂教学模式改革的研究中,必须遵循和谐发展的原则。和谐发展是指学生素质整体水平和学生个性在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研究中得到全面的发展,从教育论上认识则是把学生作为整体发展的人,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和谐发展。

  2、整体性原则

  在新课程实验改革与课堂教学模式改革中,一方面要考虑到本学科新课程教学的目的与培养目标的设计,另一方面又要注意到学生自身发展的需求,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和认知能力,使得学生在课堂教学模式改革中,自然素质、心理素质和社会文化素质都能得到整体发展。

  3、可操作性原则

  在课题研究中,要体现可操作性,即抓住构建新课程改革实验背景下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这一环节,抓好英语学科新教材实验改革中课程内容和结构的设计,改革教学方法,重建英语课堂教学模式,把这些问题置于改革和课题实验研究的突出位置。

  五、课题研究的内容

  探究出一种适合林区中学英语教学实际的“初中英语教学模式及学生的学习方法”。

  学习新的教学理念和课堂教学模式,了解全国新课改情况和初中英语教学的现状。为本课题的研究寻找更多的理论支持

  子课题的选择是根据我校的具体情况及教师在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具有一定的可行性和可操作性。

  子课题:初一学年:培养学生口语能力

  初二学年:培养学生记忆单词的方法和技巧

  初三学年:初中学生英语阅读兴趣及能力的培养

  语音室:初中学生英语听力的培养

  六、课题研究的预期目标

  1.通过研究,使本校英语组建设走上一个新的台阶,使本组的英语教师的专业素养有全面的、较大的提升。

  2.通过研究,寻找英语教师如何提高课堂效率,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成为学习的主人,为终身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七、课题研究的步骤

  本课题研究分四个阶段:

  1.课题研究提出阶段(20xx.9。1-20xx9.10)

  课题组成员学习《英语课程标准》、了解当前英语。提出本课题研究。

  2.课题研究准备阶段(20xx.9--20xx.10)

  进一步查阅有关文献资料,学习相关教育理论,为课题研究储备丰富的理论依据。收集与本课题有关的成功经验和个案资料。

  3.课题研究实施阶段(20xx.10--20xx.6)

  (1)实践活动,积累素材。

  (2)阶段性总结。

  (3)反馈信息,总结经验

  4、总结阶段:(20xx、7)总结材料,撰写课题论文。

  在相关理论的支撑下,进一步检验课题研究的实用价值,完成结题报告,并在本校进行推广。

课题实施方案 篇5

  为深入开展“教师专业素质提高年”活动,推进“尝试教学”课堂教学模式改革,促进全校教师高效教学研究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提升学校教育科研整体水平,经学校研究决定,在全校教师中开展“带题授课”活动,具体实施方案如下:

  一.指导思想

  本着“科研服务教育教学,科研引领教育教学”的工作思路,紧紧围绕学校中心工作,围绕“尝试教学”课堂教学模式构建,促进教师队伍内涵素质提升,带动全校教师积极参与课题研究,努力探索课堂教学新途径,实现专业素质和教学质量双提高。

  二.活动目标

  引导广大教师自觉接受并实践“问题即课题”理念,从日常教学工作中最需要解决的困惑入手,抓住教育教学过程中的某一问题展开深入的研究,寻找原因,制定措施,并在研究课上进行验证、总结、反思,从而解决困惑,回归到常态教学中,享受教学的快乐。

  三.活动安排

  1.员部署阶段

  (1)召开动员大会。讲清活动的目的意义,动员老师主动报名参加“带题授课”实验探究活动,参与到小课题研究中来(原则上35周岁以下教师必须全员参加,35--45岁教师自愿参加,45岁以上教师担任指导教师)。

  (2)召开教研组长会。论证教师“带题授课”课题,确定“带题授课”小课题实验研究人选,对此项工作进行指导。

  (3)召开课题培训会。针对“带题授课”方略、研究方向、研究策略等进行专题培训,做好开题、立项工作。

  2.实验研究阶段

  (1)组织教师针对立项课题展开深入研究,并在常态教学中进行验证、总结、反思,解决困惑,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2)定期开展阶段性成果示范、汇报、推介活动

  3.全校性“带题授课”展示汇报,总结,推广阶段。

  在全校选树10名“带题授课”样板教师,举行特色鲜明的.展示汇报活动,以典型为引领,通过总结提升、经验介绍、示范展示等形式,带动全校教师积极参与教育科研,力争做到人人都有课题,个个都要“带题授课”。

  四.具体要求

  1.教师要注重观察、思考,及时将课堂教学中生成的难点问题作为课题进行研究,通过实验探索,同伴交流互助,在实践中解决问题。

  2.教师个人要在学校批准实施小课题研究后,制定详细的研究计划并在常态教学中进行“带题研究”。

  3.“带题授课”教师要注意原始资料的收集与整理,研究过程中要随时注意记录、反思和总结。在研究探索中积累经验,反思不足,不断改进。

  4.学校将定期组织“带题授课”典型课例展示和经验交流活动,表彰和奖励在活动中表现突出的个人或集体。参加“带题授课”的教师将在学校职称评审、评优及骨干教师评选中予以优先考虑。

  5.学校科研科承担本次活动的指导和推进任务,并做好协调交流和培训工作,学校将定期聘请校内外专家进行相关指导。

  五.组织领导

  为加强对此项活动的指导和管理,特成立学校“带题授课”活动领导小组。

  组长:

  副组长:

  成员:

  下设办公室:科研科

  主任: 副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