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范文网>教学资料>说课稿>说课稿

说课稿

时间:2022-11-26 04:37:36 说课稿 我要投稿

实用的说课稿范文汇总十篇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就有可能用到说课稿,借助说课稿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那么什么样的说课稿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说课稿10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实用的说课稿范文汇总十篇

说课稿 篇1

  一、说教材

  今天我要说的是苏教版小语第五册语文教材中第22篇课文《金子》。课文讲了彼得·弗雷特在淘金无望,便留下种花,终于获得成功的故事。旨在告诉我们要获得财富或成功就必须付出辛勤的劳动,想靠意外的收获是不现实的。课文内容简明,情节曲折,蕴含的道理深刻,是一篇人文性较强的培养学生观察、想像及朗读能力的好材料。“金子”在课文中出现了多次,含义也各不相同。对于学生来说,理解“真金”的含义,体会彼得获得成功的过程,是教学的`重点,也是教学难点。

  二、说教法

  由于本篇课文是一篇人文性较强的文章,所以就意味着本课我学要选择简单一点的教法:朗读感悟法。

  三、说学法

  新课标提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根据这一点我确定了本课学生的学法为朗读感悟和小组合作学习法。

  结合教材内容和学生特点,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反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懂课文内容,了解彼得通过辛勤劳动获得真金的曲折过程,理解“真金”含义。

  2、通过学生想象、对话交流,培养和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和想象能力。

  具体教学过程我设计了以下几个环节:

  一、复习旧知,作好铺垫

  课的一开始,我将出示一组词语,引导学生说说故事主要内容,重温故事情节,为下面的教学作好铺垫。接着引读课题,紧扣课题质疑“彼得找到金子了吗?他是怎么说的?”,直奔文章重点段。

  二、紧扣“唯一”,品读文本,体会彼得与其他淘金者的不同之处

  在这个环节,我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语“蜂拥而至、一无所获、扫兴离去”,体会淘金者多,但绝大多数未找到真金。从而引导学生去关注彼得,探究彼得实现梦想的原因,通过阅读交流,逐步感受彼得的成功在于他的坚持不懈、细心观察、善于思考、辛勤劳动……初步感受到致富的方式各有不同,要获得成功需要付出艰辛的劳动。

  三、结合文本,引导想象,切身体会彼得付出的努力

  在这个环节里,我主要指导学生品读课文5、6自然段,关注细节,如第五自然段中的省略号,第六自然段中的“全部精力”,结合学生实际情况设计了彼得怎样培育出如此美丽的花儿的练习。同时努力营造氛围,让学生想象、交流,体验彼得培育花苗的“生活”情景,帮助学生与文本之间产生心灵的碰撞。

  想想交流:

  清晨,天刚蒙蒙亮,彼得……

  中午,烈日当空,彼得依然……

  暴风雨来临时,为了保护花苗,彼得……

  ……

  展开你想象的翅膀,选择其中一个场景具体说一说彼得种花的情景。

  我认为课堂上口语片段训练要求学生的想象能力、语言组织能力及口语表达能力的综合应用,课堂上要求学生现场表达,有一定的难度。所以要应用科学合理的训练方式,阶梯式练习更有效,由易到难,由浅入深,这样的训练才能事半功倍。

  四、总结升华,揭示“真金”

  这个环节重在提炼,彼得付出了辛勤的劳动,原本没人要的土地现在长满了美丽娇艳的鲜花。这些鲜花给彼得带来了什么?到这里,学生自然能体会到“金子”就是“财富”。而这些都是凭着彼得的细心观察、善于思考、坚持不懈、辛勤劳动换来的。在这里我适当补充,我们要实现自己的梦想还有很多途径,让学生相互交流,这样处理,水到渠成,学生最终明白“真金”的含义。

说课稿 篇2

  一、教材分析:

  《美腿与丑腿》是人教版高中语文第三册第四单元的自读课文。本单元的四篇课文都属于说理性散文。说理性散文往往理中含情,情中有理,意蕴深广,给人以哲理的启示和情感的熏陶。单元教学目标是品味这些散文的情趣和理趣,揣摩含义深刻的语句,从而实现能力迁移,完成阅读教学在高二阶段安排的“着重培养学生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的任务。

  《美腿与丑腿》是富兰克林的一篇说理性散文,作者通过对比论证,深入浅出地阐述了现实生活中客观存在的两种人生观,肯定了乐观的人生态度,否定了悲观的人生态度。作者重点分析悲观的人生态度给人带来的危害,告诫那些悲观的人必须改掉自身的恶习。短文写于两百多年前,但今天读来仍能让人感觉到它的现实意义。只要有人类生活的地方,文中提到的两种人生观就会存在;富兰克林所批评的悲观的人生态度仍然在影响着今天许多人的心灵,成为他们人生道路上的障碍。所以对于今天的青年,这篇文章有着很强的教育意义。本文的标题“美腿和丑腿”,巧妙地隐喻了文中提到的乐观和悲观两种人生态度,在一定程度上也代表了作者的感情倾向,强化了说理的力度。

  含蓄隽永的语言是说理性散文的重要内容,据此我将分析重点设定为鉴赏精巧别致的构思,含蓄隽永的语言;而高二学生由于缺乏生活体验,理解相对抽象的生活哲理还有一定的难度,因此我把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作者所阐述的“幸福者”与“悲观者”的不同之处,树立积极进取的人生观设定为我上课分析的难点。

  二、教学目标:

  根据教学大纲,分析本文特点,结合学生实际,特确定如下教学目标:

  1、知识教育目标:了解富兰克林的生平及其积极、崇高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2、能力培养目标:鉴赏精巧别致的构思,含蓄隽永的语言,提高鉴赏说理性散文的能力;

  3、德育渗透目标: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作者所阐述的“幸福者”与“悲观者”的不同之处,树立积极进取的人生观。

  三、教学方法:

  新课程的核心理念就是通过语文教学过程中的文本研习、问题探究、活动体验等多种形式,帮助学生提高综合的语文素养,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为此,我主要采用“文本研习”和“问题探究”的教学方法。

  通过文本研习,把握文章的的观点,体会含蓄隽永的语言和精巧别致的构思。通过问题探究,展开教师、学生、作者和文本四者之间的对话,构建师生间和谐平等、互动对话的语文课堂。

  四、说教学程序

  (一)导入设计

  说理性散文的教学,必须让学生有身心的投入。为了能让学生初步体会文章的说理意蕴,更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我拿着上面有一点墨渍的一张白纸,问学生看到了什么。有人说看到一张白纸,有人说看到墨渍。我开玩笑的说:如果我是这张白纸,就会选择答案是白纸的`人交往,而不愿意和答案是墨渍的人交往。同学都很纳闷,不知为什么。我告诉大家,答案在《美腿与丑腿》中,从而导入《美腿与丑腿》。

  (二)介绍作家:

  本杰明富兰克林(1706—1790年)是18世纪美国的实业家、科学家、社会活动家、思想家和外交家。

  他出身寒微,10岁便辍学回家做工,12岁起在印刷所当学徒、帮工。但他刻苦好学,在掌握印刷技术之余,还广泛阅读文学、历史、哲学方面的著作,自学数学和4门外语,潜心练习写作,所有这一切为他在一生中取得多方面的成就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他从实践出发,从事科学实验和观察,在电学上解答了“电为何物”的问题,将不同状态下的电称为“正电”和“负电”,提出了电学中的“一流论”,在大气电学方面揭示了雷电现象的本质,被誉为“第二个普罗米修斯”。这些电学上划时代的研究成果使他成为蜚声世界的第一流的科学家。他在光学、热学、声学、数学、海洋学、植物学等方面也有研究,并有新式火炉、避雷针、电轮、三轮钟、双焦距眼镜、自动烤肉机、玻璃乐器、高架取书器、新式路灯等一系列发明创造。因而,他以仅读过两年小学的学历,被美国的哈佛大学、耶鲁大学,英国的牛津大学、爱丁堡大学、圣安德鲁大学等六七所大学授予硕士学位或博士学位。

  他酷爱自由和平,反对战争,痛恨种族歧视和奴隶制度,主张维护黑人和印第安人的利益。《独立宣言》的修订者之一就是著名的爱国者、印刷匠、科学家、发明家、作家、外交家、画家、哲学家本杰明富兰克林他还经常探索许多哲学问题和社会问题,是杰出的社会活动家和当时最渊博的资产阶级自由主义思想家之一。1790年4月17日,富兰克林与世长辞。在他出殡的那一天,为他送葬的人数多达两万,充分表达了美国人民对他的痛悼之情。同时,不仅美国国会决定为他服丧一个月,法国国民议会也决议为他哀悼,表明了他不仅属于美国,也属于全世界。

  (三)师生共同研读课文。

  [一]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扫清字词障碍,大致了解作者观点。

  [二]精读课文,把握作者的观点态度。教师设计思考题,指导学生自读。

  ⑴本文的主要观点是什么?

  明确:作者在第一段即提出了本文的中心论点,一个人幸福与否主要取决于对物、对人和对事的不同观点,是这些导致了他对人生的“苦”与“乐”的不同感受。(一句话概括:对物、对人和对事的不同观点导致苦乐两种不同的人生)

  ⑵作者是如何论证自己的观点的?请对作者的论证思路仔细梳理。

  ⑶从文中可以看出作者怎样的情感倾向?

  ⑷怎样理解文章的题目“美腿与丑腿”?

  在文中作者的老朋友根据别人对他丑腿的态度来检测一个人是否悲观,从而决定要不要跟这个人交往。美腿与丑腿在这里是两个象征,人们对它们的关注,显示了这个人的人生态度是乐观还是悲观。题目中的美腿与丑腿,实际上隐喻了文中提到的乐观与悲观两种人生态度。

  (四)教学拓展

  [一]看则与“乐观、悲观”有关的小故事,加深对主题的理解。

  有一个故事讲道,父亲欲对一对孪生兄弟作“性格改造”,因为其中一个过分乐观,而另一个则过分悲观。一天,他买了许多色泽鲜艳的新玩具给悲观孩子,又把乐观孩子送进了一间堆满马粪的车房里。第二天清晨,父亲看到悲观孩子正泣不成声,便问:“为什么不玩那些玩具呢?”“玩了就会坏的。”孩子仍在哭泣。父亲叹了口气,走进车房,却发现那乐观孩子正兴高采烈地在马粪里掏着什么。“告诉你,爸爸。”那孩子得意洋洋地向父亲宣称,“我想马粪堆里一定还藏着一匹小马呢!”

  这其实就是生活态度问题,它决定了一个人的喜怒哀乐。态度决定了你是否幸福。同样是半杯水,乐观的人会因还有半杯水而欣喜;悲观的人会因只有半杯水而伤心。同样是看到一幅画上金碧辉煌的半轮太阳,有人感叹“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而有人感到旭日东升,充满希望。

  生活中,有的同学总是苛求家庭,苛求老师,苛求同学。别人的爸爸是某某局的局长,某某的爸爸是生意场上的高手,开的是宝马,某某非名牌的衣服都不穿的。家庭为什么不能让我随心所欲?家里妈妈太唠叨;女同桌小心眼,等等

  其实,影响一个人幸福的,有时并不是物质的贫乏与丰裕,而是一个人的心境。若换种态度,换种想法,珍惜自己所拥有的,就会过得坦然、洒脱、幸福并快乐着。

  [二]重新解读导入课文时的故事,测试看自己是乐观的还是悲观的?寻找实现幸福生活的方式。

  大家应乐观生活,积极面对人生。希望人们乐观向上,凡事看到好的方面,凡事向好的方面想,乐观、豁达才能得到幸福的人生。

  五、作业

  请以“幸福与乐观相伴,不幸与悲观相随”为话题说一段话,可以对生活在你周围的像作者说的因乐观而幸福,因悲观而不幸的人作简短的描述,也可以谈谈你对此的认识。作业这样设计的目的是加深对主题的理解,进一步指导学生的人生,还加强了写作练习。

说课稿 篇3

  说课题目:《钢琴》

  说课内容;1、钢琴课的任务、地位和作用

  2、课程介绍与分析

  3、教学改进

  4、教学效果评估

  一、 钢琴课的任务、地位和作用

  1、 任务:培养具有弹奏能力、音乐表演能力与歌曲伴奏编配与弹奏能力的艺术实用性人才。

  2、 地位:高职音乐专业中,《钢琴课》核心课程,是每个学生必修的一门技能课。

  3、 作用:钢琴不仅能够在舞台上独立进行演奏,而且还常为歌曲进行伴奏,另外,它还是一些音乐基础课程的有力辅助工具,如乐理、和声、作曲等。

  二、 课程介绍与分析大纲规定:

  1、 《钢琴课》的设置:贯穿三个学年的五个学期,每生每周一节,总学时共达88个。要解决的问题,一个是钢琴演奏,另一个是歌曲伴奏的编配与弹奏。

  2、 钢琴课的特点:

  1)、钢琴课具有很强的特殊性,即需要口传心授,又需要面对面、手把手才能做好做成的教学, 因此在教学安排中,是要求每个学生单独进行教学的。

  2)、钢琴课是用来传授钢琴弹奏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

  3)钢琴课的授课主要经过四个环节来完成:讲解示范、实践练习、熟练巩固、检查辅导。

  4)钢琴课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是:手指机能、键盘操作、乐谱阅读、弹奏协调。

  3、 钢琴课实训目标:

  1) 认知——操作原理、动作分析、声音效果的处理、音乐作品的认识能力。

  2) 能力——视谱能力、键盘控制能力、手指机能、协调能力、音乐作品的审美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激发热情,唤起热爱音乐、热爱钢琴、热爱工作、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培养良好健康的审美情趣。

  4、 钢琴课实训内容与要求

  1、 内容:钢琴弹奏的入门、协调、基础、技巧及应用能力。

  2、 要求:1)树立一定的思想意识,如指法意识、弹法意识、准确意识、动作意识、声音意识音乐表达意识等

  2)建立一定的标准体系,如准确、完整、流畅和有表现。

  5、 钢琴课的实训过程:

  1) 入门——集中在乐器性能与操作、乐谱的学习与运用、动作的正确与规范等

  2) 协调——集中训练身体各器官的协调、双手的协调、人琴的协调。

  3) 基础——全面建立弹奏技术基础、奠定音乐演奏基础。

  4) 技巧——集中在手指的快速跑动和流畅自如。

  5) 应用——集中在音乐作品表演弹奏和歌曲的即兴伴奏。

  三、 教学改进

  1、音乐表演专业特点

  1) 需要相对扎实的钢琴演奏功底和较强组织能力

  2) 教学安排,即需要重视知识与技能的学习,同时也需要有大量的'舞台实践的经历和经验。

  2、教学改进

  1)教学中,注意安排阶段性的教学汇报,以锻炼学生实践表演能力

  2)引导学生多听多看,通过观摩与学习,感受音乐表演的方法与手段

  3)督促学生,经常参加各种音乐表演活动,以丰富和积累音乐表演能力和舞台表演经验

  四、 教学效果评估

  通过教学改革,实现了教学、能力一起抓,这样一方面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学习兴趣,另一方面也提高了教学效率,大大的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学以致用的做法,有力的保证了教学任务和教学目标的顺利完成。

  附:教案一则

  钢琴教案

  班级:06级音乐表演

  一、教学内容:1、599练习曲

  2、歌曲伴奏《闪烁的小星》

  二、课时:两个学时(四个学生)

  三、教学要求:1、明确练习曲的弹奏要点

  2、学习和掌握一首歌曲的简易伴奏编配和弹奏方法

  四、教学目标:1、独立视谱弹奏练习曲599之84

  2、用三种织体准确完整流畅地弹奏歌曲《闪烁的小星》

  五、重点难点:1、节奏、音准及速度

  2、指法、和弦选择、和声连接及双手配合

  六、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1、集中讲解

  2、分头实践、练习和辅导

  (二)导入语

  本学期,根据大纲及教学的安排,我们的钢琴学习主要从两方面进行:

  1、继续进行钢琴弹奏技能技巧学习;

  2、补充学习歌曲的简易伴奏编排和弹奏练习。

  (三)进行新课

  1、599练习曲的学习

  本期我们将要学习的练习曲有:599之84、87、92、96,另外还有一首849练习曲(849之12)。总的看来,它们集中解决的主要是钢琴 弹奏流畅方面的技术课题。

  对于练习曲的学习,我们将有别于前面的学习。因为通过两年的学习与积累,我们其实已经具备了独立解决一首新乐曲的能力。因此,对 于这几首练习的学习,我们将一改原来课堂上手把手的教学方式,我们 将采用的是独立的视谱和弹奏与老师的检查辅导相结合的方法。

  1)读谱——视奏——回课——巩固

  2)听旋律打节奏,初步感受作品。

  2、学习歌曲伴奏《闪烁的小星》

  1)讲解:歌曲伴奏是我们钢琴弹奏中一个应用性比较强的项目,它不仅有助于音乐其他学科的学习,同时也是我们进行音乐工作必不可少的工具。正如计算机的软硬件组成一样,即兴伴奏也有两项技术:一是硬技术,即在弹奏方面应具备的技术;一是软技术,即针对歌曲进行编配时要运用到的技术。这两项技术同时围绕的是四个核心来进行:

  a) 调式及音阶琶音

  b) 和弦及和声连接

  c) 伴奏类型及织体

  d) 变调技术及应用

  2)练习与实践

  硬技术:弹奏:C、G、F三个大调的音阶琶音、三和弦及原位转位、正三和弦属七和弦原位及转位进行:和声功能连接练习(基本功能进行和旋律功能连接)

说课稿 篇4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们,大家好!

  今天我研说的内容是青岛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位置与变换”,我将从说课标、说教材、说建议三个方面进行解读。说课标包括课程目标和内容标准;说教材包括教材的编写特点、编写体例、内容结构、知识与技能的立体整合;说建议包括教学建议、评价建议、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一、第一部分“说课标”

  (一)(先说)课程目标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对数学课程提出了四个方面的总目标:知识技能目标、数学思考目标、问题解决目标和情感态度目标。同时,又把九年义务教育的学习时间划分为三个学段。三年级处于第一学段,下面我就从这四个方面解读本单元的课程目标。

  知识技能目标:

  1. 知道东北、西北、东南、西南四个方向,会用这些词语描绘物体所在方向。

  2. 结合实例,感知平移和旋转现象,能准确判断。

  数学思考目标:

  1.经历解决问题过程,初步形成空间观念和方位感。

  2.会独立思考,表达想法。

  问题解决目标:

  1.能根据给定的一个方向(东、西、南或北),辨认其余七个不同的方向。

  情感态度目标:

  1.能在他人帮助下,积极参与数学活动。

  2.了解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二)(再说)内容标准

  下面,我就来阐述本单元的内容标准:学生能用准确的方位名词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发展观察、推理、判断能力。

  二、第二部分“说教材”

  (一)(先说)编写特点

  本册教材是20xx年审核通过的,经过修改与20xx年审核通过的同册教材相比,内容更生活化,知识衔接更紧凑,过程更具探索性,本单元的编写特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方面)素材选取具有现实感和时代感。

  本单元选取的题材是走进新农村,展示的是一幅文明富裕的农村生活画面。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了解农村新貌,同时借助已有的生活经验,把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体会位置与变换在生活中的作用。

  (第二方面)练习的设计具有真实性和趣味性。

  “自主练习”中不仅设计了一些根据真实的生活素材编写的题目,如根据山东省政区图设计的“找一找、填一填”;还设计了一些趣味性较强的题目,如根据公园游览示意图设计的“请你当导游”等,让学生在巩固新知识的同时,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再说)编写体例

  在青岛版教材的诸多特色中,其栏目的设置可谓独具匠心、特色鲜明。这些栏目在整套教材中发挥着画龙点睛的作用。下面我就对它们进行逐一解读。

  信息窗:通过情境串、故事串、问题串等形式,引导学生从中获取信息,启发学生主动思考提出问题。

  合作探索:就提出的.问题通过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形式共同解决,充分发挥个人积极主动性和团队力量。

  问题口袋:对于有价值但不属于本课所学的问题,暂时放入“问题口袋”,一旦具备解决能力,随时取出加以解决。

  自主练习:形式多样,有针对性,由易到难,由浅入深,及时巩固练习所学知识。

  你知道吗:让学生了解更多与数学相关的资料,开阔视野,了解数学文化。

  我学会了吗:每单元一个,让学生及时了解自己对本单元知识的掌握情况,然后做出自我评价。

  聪明小屋:培养学生思维周密性及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进一步提升数学思想,增长智慧。

  丰收园:是自评与互评相结合的定性评价。便于学生养成评价与反思的习惯。

  与之前03年审核通过的青岛版同册教材相比,又增加了智慧广场栏目,引导学生从低年级开始初步形成解决问题的策略,养成善于思考的习惯,体现数学价值。

  (三)(接下来说)内容结构

  本单元共编排了两个信息窗。信息窗1认识东北、西北、东南、西南四个方向,会用词语描述;信息窗2学习平移与旋转现象;

  (四)(最后说)知识和技能的立体整合

  从横向角度来看,本单元由浅入深,呈阶梯状上升,在本册的教学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从纵向角度来看本单元,是学生在二年级已经初步了解东、西、南、北四个方向,会看简单的平面图的基础上学习的,为后面学习用方向确定位置打下坚实基础。

  总之,本单元在编排上既总结、利用了前面所学的知识,又为今后继续学习更复杂的内容作铺垫,体现了由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的数学思维规律。

  三、第三部分“说建议”

  基于我校“先学后导、互助提升”的数学教学模式,结合青岛版数学教材特点,我从以下三个方面来说说我的建议。

  (先说)教学建议

  下面我就“位置与变换”这一单元说说我的教学建议。

  1.经历过程,在亲身体验中学会知识。

  充分利用教材所提供的生活情境,引导学生参与到现实活动中来,如“找坐在自己不同方向的同学”“描述学校周围的建筑物”等活动,使学生在观察、操作、想象、描述、表达和交流中丰富对方位知识的体验,在解决具体问题中唤起对生活经验的联想,从而掌握新知。

  2.在操作演示中,感受平移、旋转现象。

  教学时,可呈现学生身边丰富、有趣的实例,让学生在观察生活中物体运动想象的基础上,借助多媒体的操作演示,用自己的语言和动作来描述,充分感受物体的运动方向,初步认识平移和旋转现象。

  3.注重与生活联系,在应用中逐步巩固。

  教学时,教师除了重视课堂中的体验学习外,还要学会结合生活实际进行应用。如利用方位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位置,在应用中会逐步建立方位感和空间感,这样才能真切体验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性。

  (第二方面)评价建议

  结合我对课程标准的理解与“位置与变换”这一单元的研读,谈一下自己在教学中的评价建议。

  1.恰当评价学生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理解、掌握。

  数学学习要让学生通过数学活动掌握知识、技能。因此在教学认识方向时,课上我通过让同桌互相考一考;一个学生出题,另一个学生做题,然后同位交换角色;课下自己动手画一画知识树梳理本单元知识点等活动,来评价学生对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

  2.注重学习过程的评价。

  在评价学生学习过程时,要时时关注他们能否认识“东北”“西北”“东南”“西南”四个方向,能否运用准确的方位词语描述物体的所在位置。根据每组学生对方向的掌握情况进行分数奖励,如能正确辨认方向并准确描述物体所在位置的1次+1分;描述错误不加分,如果本组同学进行了补充,讲解的合理+1分;讲解的精彩、表达到位1次+2分。下课时评选出优胜队进行奖励,如:一个本子、一块橡皮等。这种学习评价方式既激励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第三方面)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教材是教与学的重要依据,因此教师要合理开发利用教材,让教材更贴近学生生活。

  1.巧用生活资源:如在学习“平移与旋转”一课时,我巧妙利用生活中物品的运动现象让学生辨认。如“推拉门的运动是平移现象”“电扇扇叶的运动是旋转现象”“踢毽子的运动是平移现象”“跷跷板的运动是旋转现象”等,这样在形象直观的认识中,探究它们的特征,比较它们运动的异同,更有助于学生理解掌握。

  2.开发利用网络资源:如教学“认识方向”时,精心制作课件,上网查阅资料,形象直观的帮助学生理解教学内容,并将本课内容及重难点做成课时知识树呈现,使知识形成网络,让学生更为轻松地获取知识。

  3.及时捕捉课堂中动态生成资源:可以从学生的神情、姿态中,从学生正确或错误语言文字信息中,捕捉有价值的信息作为教学资源,在教学时,教师应注意听取学生的话语,找学生说的亮点让他给大家讲解,像这样及时捕捉课堂中生成的资源,来提高数学教学的有效性。

  以上就是我说课的全部内容。纵观本单元,我深知要想真正领会和运用好教材,就必须从心灵的关切出发,从亲历与体验出发,让爱与责任如缕缕春风,又如丝丝细雨滋润着孩子们心田,我将为此不懈努力。

  谢谢大家!

说课稿 篇5

  引入:

  培根说:“读史可以使人明智。”历史由人创造,历史也昭示人类文明的发展,所以,“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今天,我要沿着一幅徐徐展开的历史画卷,探寻一个人不同寻常的心路历程。

  展示课题──《报任安书》,作者──司马迁。

  谈到司马迁,总绕不开这句话:“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这是我解读本文的立足点,也是切入点和探究点。

  下面就是我的说课流程:

  【教材分析】

  1.教材地位:《报任安书》选自人教版山东省职教规划教材语文第一册第三单元,单元主题“弹奏生命的乐章”,本课为节选。

  2.主要内容:节选部分突出“生命”二字,言说身世不幸、探讨生死大义,主题鲜明突出、情感酣畅淋漓。

  3.个性解读:基于教材地位与主要内容,结合单元主题,我重点解读“生命”二字:生,即人生──司马迁坎坷不幸却又光辉灿烂的一生;命,即命运──面对坎坷与不幸,司马迁的人生选择。以“生命”为线串联课文,研读人生价值,深化单元主题。

  【学情分析】

  知识储备:高一学生,已经积累了一定数量的文言词汇与文言句式,基本具备独立的阅读能力。本课注释详细,学生能大致了解文意,继而能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自主、合作的探究。

  专业特点:我的授课对象为艺术专业学生,他们思维敏捷、个性张扬,但缺少对人生的理性思考,理解并探究本课的'“生命”主题,恰好弥补其不足。但授课要深入浅出、理趣并重,在情趣激发中逐渐渗透人生理念。

  【教学目标】

  基于教材与学情,结合我对本课的理解,紧扣文本,我把目标整合为文言、文学、文化三个方面:

  (一)文言目标

  1.掌握重点实词、虚词,基本读懂课文。

  2.培养利用课文注释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二)文学目标

  了解司马迁与《史记》,赏读本课文辞之美、情感之切。

  (三)文化目标

  司马迁的价值观对现实人生的指导意义。

  【教学重点难点】

  根据学生实际和教学目标,确定教学的重点与难点如下:

  1.了解文言实词、一词多义和通假字。

  2.理解司马迁的生死观。

说课稿 篇6

  一、 主题思想

  以新课标为出发点,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把一节耐力练习课创设为合作式跳绳练习,通过引导,启发,使学生产生自信,从而对体育运动产生浓厚的兴趣,在愉悦身心的基础上达到锻炼身体,增强耐力的目的,进而养成终身体育的意识。

  二、设计思路

  我们都知道,学生喜爱体育课是不争的事实,但大多数学生害怕耐力练习,也是不争的事实,平时教学又多在跑道上进行,一圈一圈周而复始地进行着单调动作的频繁学习,容易使学生产生枯燥无味和害怕,厌倦情绪,从而严重影响耐力练习的效果。为了减轻学生对耐力练习的心理负担,激发诱导其练习兴趣,根据体育新课程理念,结合学生实际情况,我采用了跳绳比赛的练习方法,来激活学生耐力练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学生不但感受不到耐力练习的枯燥无味,克服了学生怕苦、怕累的情绪,同时又能使学生形成现代社会所必需的合作与竞争意识,学会尊重,关心他人,培养良好的体育道德和集体主义精神。

  三、 教材

  1、教学内容: :

  ① 合作式跳绳 ②游戏《找朋友》

  2、教学目标

  ①通过练习激发学生对体育活动兴趣,发展学生的耐久力。

  ②培养学生与同伴友好协作,听从指挥,遵守纪律的良好作风。

  四、组织教学

  在本次课的开始部分,通过模仿动物的方式进行准备活动,目的是为了使学生在学习前有一个愉快的心情;调动学生积极性。基本部分由两个教材组成,一个是合作式跳绳,发展学生的'耐力素质,后一个是游戏《找朋友》,发展学生的反应、灵敏、合作等素质。在合作式跳绳中,我先采用了单人单跳,在一定的时间内自由跳绳的形式,然后引导学生进行双人跳或多人跳绳遵循了循序渐进的生理原则,在双人跳或多人跳绳中,我利用比赛的形式,看哪一组的学生人数最多,跳绳时间最长,进行不断的鼓励。另一方面对基础差的同学应及时指导,甚至参与他们的跳绳活动。为了使学生们能克服“极点”现象,在“极点”到来的时候,我规定全班同学分为8个小组进行比赛,要求边跳边大声数数,教师在旁呐喊助威,由于学生是自由组合的加上学生的求胜心理,学生能在开心、愉快的心情中顺利度过“极点”难关。

  在基本部分的后半部分,采用了轻松、愉快的游戏,教师引导:“我们今天做一个‘找朋友’的游戏,要求边唱歌边按顺时针慢跑,最后一个小小的变化就是边唱歌边看我的手势,如果我的手举出三就三个人组织在一起,若举出一就一个人站在原地不动,我比画几就几个人组合,会做吗?……”。

  课的结束部分,采用螺旋型慢跑的形式,主要是进一步调整学生的身心,使心率趋于平缓。从德育的角度上讲,达到了育体、又达到了育心的教学目的。

  五、 其他

  在整节课中,教师的表情要轻松自然,语言要欢快有变化,富有感染力,多鼓励少批评,注意观察、挖掘课堂中的闪光点,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总之,本次课要求教师为学生提供一个轻松和谐、欢快舒适的气氛、使学生积极主动、活泼愉快地完成本次课内容。

说课稿 篇7

  一、说教材

  1、教材简析

  课文以大拇指汤姆的经历为线索,以师生对话交流为主要形式,以汤姆的神奇经历为描写的主要内容:汤姆的出世、汤姆神奇、惊险的经历和成为国王的玩偶。

  学习这篇课文的目的是在深入领会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感受作者的一个美好的愿望:就是人与人之间需要善良,善良能给人带来幸福,同时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为在实践中开展童话故事的写作奠定基础。

  2、教学目标

  (1)会认剖【pou】、宠、款等7 个生字,会写姆、褴、褛、婚等16 个生字,正确读写本课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通过对童话故事的'学习,能够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明白善良会给人带来幸福与快乐。

  3、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通过对课文内容的深刻了解,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二、说教法和学法

  为了体现新课程标准中知识与能力、情感与态度,过程与方法三个维度的统一,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构建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堂。教学时我采取引导法,以课文题目为切入点引导学生质疑,然后组织学生探究并体验,最后结合实际进行拓展延伸,从而体现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语文课的开放性和语文课与社会、与人生相结合的特点。

  三、说教学过程

  我的课堂结构是:导入——汇报预习情况——整体把握、理清线索—总结 检查预习情况,了解学生对本课生字、词的掌握程度,为学习课文奠定基础。 爱因斯坦说过:“问题的提出往往比解答问题更重要。”由于文章题目发人深省,所以上课伊始,我就引导学生从题目入手质疑,提问: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这时学生会提出:“为什么叫大拇指汤姆?他都有哪些经历?他给他的父母带来了什么?”我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概括为三个方面: 板书:幸运——神奇——幸运 确定好了文章的基本框架后,学生进行自生探究,这样就为理解和探究作好铺垫,使探究确定了方向。接着进入教学的第二阶段——探究体验。

  探究定向后,我用信任而又带鼓励性的语言引导学生反复读文,学生在寻找答案的过程中难免有些片面,这时,我再让学生合作探究,学生由自主探究转为合作探究。 学生通过读文自主探究,合作探究后明白了,汤姆为什么叫大拇指汤姆。

  他的身世虽离奇,但也为故事的推进设置的合乎情理。正因为有了奇特的赐予,才有了汤姆父母的幸运,才使得他们显得“喜出望外”。而幸运的同时,汤姆的父母也无时无刻不被汤姆的所作所为惊异着:他总是能有着神奇的经历,并且每次都能化险为夷。更加离奇的一次经历改变了汤姆的命运,做了国王的玩偶赢得了赏赐。

  汤姆在经历有趣、神奇的经历后,还懂得回报爱的道理,所以他的父母就是幸运的。 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合作探究之后,问题基本明朗化,我根据学生的学习汇报相继板书, 在学生探究体验,我引导学生重点品味最后一个自然段,使教学进入第三个阶段,教学时,我从结尾的这句话来进行引导: “是他们的善良给自己带来幸福”中的“幸福”指什么?

  总结全文。

说课稿 篇8

  一、教材分析:

  本课选自义务教育课程规范实验教科书《美术》(人美版)第三册。属于造型.表示领域的课程。本课的目的是通过观察、分析北京的桥,了解桥的结构、艺术特点以和用途,从而激发同学丰富的想象力和强烈的创作欲,并用绘画的形式创作北京的桥,培养同学的美术实践能力。

  同学分析:桥对于二年级同学来说并不陌生。但是对于桥的历史、用途、结构并不了解。为此,我给他们安排了一个课前作业:搜集各种有关桥的知识,目的是让同学自主的探究、了解桥的知识,起到一个先入为主的作用。另外同学已具备一定的线描能力,所以本课布置同学用线描的方式表示桥。

  二、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让同学仔细品味我国建筑的历史文化和艺术成绩,了解北京地区古代桥的历史和现代桥的作用,以和桥的基本结构和外形特点;欣赏桥的造型美。

  技能目标:通过查找资料培养同学的自主学习能力以和收集、处置信息的能力。并启发同学用多种绘画形式来表示北京的桥,培养同学的创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情感目标:通过欣赏、表示过程,提高同学的鉴赏能力,培养同学爱家乡、爱北京的情感,增强同学的自豪感。

  三、教学重点:

  认识了解有关北京的桥的知识、作用以和外形艺术特色;用自身喜欢的绘画形式创作北京的桥。

  四、教学难点:

  桥的不同结构表示方法以和画面组织;感受桥的造型美。

  五、教学方法:

  每个人都以自身的方式理解事物的某些方面,学习过程中我采用猜谜语、做游戏和小组合作讨论的方式充沛激发同学的学习美术的兴趣,让每一个小朋友都参与课堂并从中得到锻炼,从认识桥的历史—桥的作用—桥的结构—桥的表示方法,我采用了“循序渐进”、“情境性教学方法”、“ 演示法”等进行教学。

  六、教学程序:

  下面我以教学程序为框架,以教学思想为先导,以教学内容为主体说说这节课的教学环节和主要教学方法:

  一 导入局部:谜语:驼背公公,力大无穷,爱驮什么?车水马龙。(谜底:桥)出示板书课题——北京的桥。

  目的:我充沛利用二年级同学爱玩的心理特征,我课前准备了一个关于桥的谜语,激发同学的学习兴趣,增强学习的趣味性。通过谜语中对桥的语言描述,使同学对桥的形状有了简单的了解。

  二 讲授新课局部:我设计了六个环节,六个环节都紧密相连。

  (一)第一个环节:做游戏

  1.首先我们一起玩有关桥的知识的抢答游戏。

  2.出示抢答问题:

  (1)中国最古老的桥建于那一年?谁知道我国第一座桥建在什么地方?

  生:公元35年,建在长江。

  (2)我国古代石拱桥的杰出代表是举世闻名的什么桥?

  生:河北省赵县的赵州桥。

  (3)我国还有很多十分漂亮,在世界上比较知名的桥,你们知道吗?(出示南京长江大桥的幻灯片)

  生:中国人自行设计、制造、施工的第一座公路桥南京长江大桥。

  目的:课前我安排让同学了解、学习有关桥的资料还有知识,课上以抢答游戏的形式,反馈了同学自主学习的结果并为之后的师生互动打好了基础。让同学从中体会学习的乐趣,同时协助同学初步了解桥的历史和特征,并激发了同学的学习欲望,为下一步学习起到了铺垫作用。

  (二)第二个环节:结合图片讲解关于桥的历史(展示课件)

  我国的最早的桥梁大多是木桥,如:独木桥。

  直到人们发明了砖和铁器,桥的外形和制作资料也多了起来,从而增添了石柱、石梁、石桥面等新构件,使石拱桥应运而生。

  提问:根据你们收集的资料,谁来说一说都有哪些不同资料的桥?(同学回答后出示答案)

  同学举手回答:石桥、砖桥、竹桥、藤桥、盐桥、冰桥……

  随着科学的不时发展,人们设计建造了许多外观新颖、起到不同作用的桥。

  提问:那你们所知道的现在的桥都有哪些呢?(根据回答展示图片)

  同学回答:铁桥、钢桥、立交桥、公园里的桥、过街天桥

  目的:通过对桥历史的讲解,解决了同学缺乏对桥文化的了解。在这个过程中我针对古代桥和现代的桥分别进行了提问,第一个问题是让同学结合自身所找的资料,利用回答问题的过程,把知识相互补充,扩充了同学的知识面。第二个问题则培养了同学的观察能力。并对我国建筑的历史文化有了一定的认识,使同学在潜移默化中对古代劳动人民和现代的科学技术充溢了敬重。为下一步的学习打下了基础。

  (三)第三个环节:桥的作用(展示课件)

  设置问题请小组讨论:北京的桥很多,它们最早的'用途是什么?在现在还有什么其它的用途?

  生:在过去桥是过河的。现代桥的作用不只仅用于便当人的过河,还可以实现四通八达、人车分流,并可以节省土地的作用。美观、实用的桥给我们居住的城市带来了美。

  目的:发散同学的思维,为设计桥作铺垫。

  (四)第四个环节:介绍北京桥:

  1.教师:那有一首关于桥的歌曲,你们听说过么?知道这首歌的名字么?

  同学回答:听说过,叫《北京的桥》。

  教师播放《北京的桥》的歌曲片断。

  同学欣赏歌曲。

  2.北京古代的桥:

  (1)金水桥:天安门前的金水桥,通体的汉白玉,连接成五坐并列的石桥。

  (2)沁芳庭桥:处在大观园中轴线上,白石为栏。

  (3)颐和园里十七孔桥:犹如一道彩虹,凌空飞架在昆明湖上。

  (4)北京芦沟桥:卢沟桥是北京市现存最古老的石拱桥。始建于金朝,全长267米,有桥墩十座,共11孔,整个桥体都是石结构,为华北最长的古代石桥。柱头上均雕有大小石狮,神态各异,栩栩如生。

  (5)颐和园玉带桥:都是大型石拱桥。

  玉带桥全部用玉石琢成,配有精制白石栏板,显得格外富丽堂皇。卢沟桥是北京市现存最古老的石拱桥。始建于金朝,全长267米,有桥墩十座,共11孔,整个桥体都是石结构,为华北最长的古代石桥。柱头上均雕有大小石狮,神态各异,栩栩如生。

  3.北京现代的桥:玉蜓桥、天宁寺立交桥、复兴门立交桥、三元桥、过街天桥。

  目的:利用听《北京的桥》这首歌曲过渡到介绍桥,我使用了“情境教学法”,为同学创设环境,使同学更好的投入到学习当中。在介绍北京的桥的过程中,我是依照从古至今的顺序介绍的,这样使同学逐步体会到桥的变化。古代的桥我选择的都是外形美观、各具特色的古桥,金水桥的选择,抓住了北京最具代表性的建筑物之一。使同学对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有了崇敬之感并增加了民族自豪感。现代桥梁首先介绍玉蜓桥是因为我校李玉蜓桥比较近,同学对玉蜓桥的印象非常深刻,对玉蜓桥的造型也比较了解,所以从同学的生活动身,能够拉近桥与同学之间的联系,使同学有亲切感。过街天桥的选择是为了加重桥的现代感,过街天桥的介绍突出了他的特殊的功用,从而向同学渗透交通平安意识的重要性。我选择的桥基本上都是大家所熟悉或见过的,因此同学假如对那些桥有了解我就让同学来介绍这些桥,从而培养了同学的语言表达能力。

  (五)第五个环节:桥的结构特征

  1.小组讨论桥的结构:每组分别拿出资料袋里面的古代桥和现代桥的图片,分组进行讨论。

  同学:拿出图片,进行观察,分组讨论分析桥的结构,进行总结,并汇报结果

  2.教师根据同学发表的结果,播放课件,出示答案:桥身、桥墩、桥栏、桥洞、桥面装饰物。

  3.桥的形式多样,请同学们注意观察它们的一起之处?也就是说它们有什么相同点?不同之处?(师出示课件,进行对比)

  同学讨论结果:相同点:桥的结构基本相同。不同点:桥梁的桥墩粗细的变化、护栏的变化、桥灯的变化、桥的装饰的变化。

  4.教师展示图片,提问:说一说古代的桥与现代的桥有什么不同之处?

  同学考虑问题、回答问题。

  5.巩固学习:通过拼图的形式巩固同学对桥结构的认识。

  同学到黑板上面依照桥的结构把拼图拼正确并且完整,假如遇到困难相互帮助。

  目的:我把桥结构的分析作为本课讲解得重点,只有清楚了解桥的基本结构,才干更好的设计桥、创作桥,并能更好的体现桥的功用性。这个环节我选择用小组合作的方式,通过观察、分析桥的图片,让同学学会自主考虑、自主探究,从中发现桥的结构,培养同学的合作能力,在汇报讨论结果的时候间接锻炼了同学组织语言的能力。强化同学对知识的认识和掌握,培养同学的观察能力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我事先制作了一些桥的结构的拼图,请同学到黑板上依照桥的基本结构亲自动手拼一拼,并且讲一讲各局部得结构和名称,这时候就可以针对桥的各局部的作用进行渗透,加强同学对桥结构的理解。

  (六)第六个环节:桥的绘画

  1.教师请同学充任小桥梁设计师,想一想怎样用什么样的方法表示这些桥。

  同学:假设自身是桥梁设计师,开始构思。

  2.范画:老师根据同学地拼图,用线描的形式示范作画过程。

  同学:观看教师演示,学习线描表示方法。

  3.欣赏书中同学作品。

  同学:欣赏同学作品,拓展思路。

说课稿 篇9

  尊敬的各位老师:

  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课题是《走近老师》,我将从说学情、说教材(教材地位和作用、教学目标和重难点)、说教法和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设计反思六个方面,来说说我对《走近老师》一课的教学探索与思考。

  一、学情分析

  师生关系是初中学生成长过程中需要处理的重要关系之一,对培养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和促进其健康成长具有重要意义。现实生活中,由于身心发展特点等原因,学生一面具有向师性,一面可能存在着这样一些困境:

  1.自我意识、独立意识的增强,获取信息的多元化,对老师的权威产生“质疑”。

  2.“恋旧”情绪。七年级学生刚刚离开朝夕相伴的小学老师,心理上一时难以接受和适应“新教师”,难免感到陌生,不敢与老师亲近。

  3.心智尚不成熟,不能理性看待不同风格老师。

  4.教学调整,教师调整对学生的影响。

  因此,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学生的需求,也是教学的需要,有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二、教材分析

  我将从三个方面来说教材,分别是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课内容在第一单元《成长的节拍》和第二单元《友谊天空》的基础上,围绕着学生不断扩展的生活,引导学生深入地认识和理解身边的教师,学会接纳、尊重不同风格的老师。在此基础上培养学生与老师交往、沟通的意识和能力,增进与教师的感情,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共度教育好时光。本课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人际交往能力,提升学生素养。

  (二)教学目标

  目标是灵魂、目标是方向。是“教什么”问题。

  1.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认同教师职业所蕴含的价值取向,培养尊敬老师的道德品质;

  (2)主动增进与老师的感情,尊敬老师、理解老师、体谅老师。

  2.过程与方法目标

  (1)学会接纳不同风格的老师;

  (2)自主探究、创新、协作能力:敢说、敢想、敢评、善合作、勇探究。

  3.知识与技能目标

  (1)了解教师的工作特点,理解教师工作的特殊性;

  (2)知道不同的教师具有不同的风格。

  4.教学目标确立依据

  一是,深入了解学生,是教学目标确立的必要依据:

  1.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哪些可以自己学,哪些需要老师教)——教学有的放矢。

  2.学生的特征和学习风格——选择适合的教学组织形式。

  3.已有的思想道德素质(教学的必要条件)。

  4.可能的认知误区,不正确的价值观表现(教学的目的)。

  二是,教学目标确立与学科核心素养要求一致:

  1.道德与法治课,不知不觉中实现了对核心素养的培养。

  2.本节课的核心素养目标:尊敬老师,责任担当。

  (三)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重点:承认、接纳、尊重不同风格的老师。

  2.教学难点:理解老师、体谅老师、主动培养尊敬老师的道德品质。

  三、说教法、学法

  (一)教法:

  1.直观演示法:图片、音频、视频,激发学习兴趣,营造愉悦的课堂氛围。

  2.情境教学法:积极创设情境,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在学习活动中生成、体验提升。

  3.案例分析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中,明辨是非,培养理性精神。

  (二)学法:

  1.合作探究法:在探究材料的基础上,以自主、合作多形式,鼓励学生多动脑、多思考,多动口,培养学生的积极性和思维的创造性,以及分析归纳和表达能力。

  2.体验法、感情交流法:通过自身生活体验和交流,使学生认同观点,从而主动内化为自己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并融入到实践中,有助于实现知、行、信的合一。

  四、教学过程

  根据以上分析,我将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贯穿于整个教学环节中,设计了“创设情境,激情导入——初读课文,整体感知——精读课文,合作探究——拓展延伸,巩固应用——总结全文,情感升华”五个环节,达到实现三维整合,突破重难点,培养学生能力的目的。

  (一)图片、趣味链接导入。导入是教学环节的一部分,不为了导入而导入,激发学生兴趣。

  展示图片——春蚕、园丁、人梯、蜡烛。提出问题:它们被用来比喻谁?(学生观看图画,讨论与交流画面内容,大胆猜想,积极发言。)

  趣味链接:“师”前面为什么加“老”呢?(引出中华民族尊师的传统)

  ——有两种释义:一是表明老师是历史最悠久的职业;二是对老师的尊敬和爱戴,因为老的词义解释其中之一是“敬词”。因此“老师”的称谓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尊师重教”的传统美德。

  (二)板书课题, 讲授新课

  【环节一】了解教师职业

  活动一:感知不易:录制、播放《老师的一天》,配乐《每当我走过老师窗前》。视频内容为:上课、备课、批阅作业、辅导学生、管理班级、培训学习等。

  观看视频后,设置问题,组织讨论。

  1. 谈一谈,你的感受?(观看视频后谈感受,自主展示表达)

  2.说一说,教师的工作包含哪些内容?尝试概括教师 的职业特点(合作研究)。

  3.你觉得合格的老师应具备哪些素养呢?(小组合作探究,小组讨论出示的问题。)

  (设计意图:1.夸美纽斯“一切知识都是从感官开始的”,教学素材选择来源于生活的“真实” 视频,引导学生去观察教师生活,感知教师职业生活;2.通过问题的合作探究,引导学生深入了解教师职业的专业性和职业要求,认识到教师工作内容的多元性和工作时间的`多面性。3.激发学生情感共鸣,从了解老师到理解老师的不易。统一三维目标。)

  活动二:情感升华

  请你给他们的微信“朋友圈”评论?

  准备教学素材

  教师微信学生的生活记录,四条朋友圈

  回复评论,敢于分享。活动体悟,情感升华。

  素养是个体与情境在长期互动中逐渐生成的。在体验中实现知识能力、道德情感的统一,在体验中感受生命的涌动与价值的提升。

  【环节二】风格不同的老师

  活动三:课堂调查“我喜欢的老师”

  引导学生形成调查结论:

  1.老师有不同风格

  2.每个人喜欢的风格也有不同

  合作探究问题:

  1.为什么不同老师风格不同?

  2.作为学生,我们应该如何对待风格不同的老师?

  本活动设计意图:自主完成调查,真实感受,敢于分享;在教师引导下,形成调查结论;合作探究,完成提问。

  1.课堂调查,听学生的“心声”

  2.合作探究: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掌握解决生活困惑的方法和技能

  活动四:出谋划策

  1.我就喜欢语文老师讲课,他幽默风趣,总是让我们开心。我就不喜欢数学老师,他的课真无趣,除了做题就是做题。喜欢老师就喜欢哪一学科,怎么办?

  2.小学毕业已经两个多月了,可我还是怀念原来的老师们,总想回到原来的班级,每天到学校都很不开心,我该怎么办?

  3.喜欢的英语老师调走外校了,换来一另一个数学老师,原来最爱上的是英语课,现在……这次考试一落千丈,我该怎么办?

  如何让敞开他的心门,走出误区?请同学们给他出主意,想办法。小组合作探究、分享,提出合理化建议。

  通过以上三个情境,降低难度,落实教学重点“承认、接受、尊重不同风格的老师”,从感性上升到理性认识。“理”越辩越明,提升学生的理性精神。

  (三)实践探究,课堂小结

  欣赏歌曲《长大后,我就成了你》之后,引出下面问题:我们应该如何表达自己对老师的亲近感,如何拉近师生间的距离?给老师写一封信(可以是道歉,可以是感谢,或是其他)。

  引导学生思考、总结、反思、创造。

  设计思路:“教育是课后或者走入生活依旧可以带走的东西”。强化重点,运用新知,指导生活实践,主动走近老师,培养尊敬老师的情感,主动创造道德生活,提高核心素养。

  五、说板书设计

  走近老师

  一、教师的含义

  1.文明的传承者

  2.专业人员

  3.教书育人(育人塑德)

  二、合格的老师(四有)要求

  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

  三、不同风格产生的原因

  年龄、学识、阅历、性格、情感与思维方式

  四、面对不同风格老师的态度

  1.承认老师的差别

  2.发现不同风格老师的优点

  3.了解老师教育行为的目的

  4. 主动交往

  设计意图:板书设计力求简洁明了,突出重点,体现教学目标

  六、说设计反思

  课题——走近老师

  目标——核心素养发展目标(尊敬老师,责任担当),考试评价达成目标

  实施——主要教学策略,突出自主学习能力培养

  评价——核心素养发展目标评价,生活道德表现,阶段检测

说课稿 篇10

  [说教材]

  《两只小狮子》全日制聋校实验教材第九册第一课。本单元的教学内容是童话,重点在于通过童话中人物的对话,揭示做人的道理。《两只小狮子》是本单元的一篇看图学文,课文图文并茂,语言浅显易懂,蕴涵了做人应该自食其力的道理。

  [说学生]

  1、本课时的教育对象是五年级的12名聋生。他们能够借助图片和手语的辅助,了解课文大意。他们普遍存在学习语文的困难,具体表现在语言贫乏,语序混乱,语言表达困难,需要加强口语交际的模拟练习和书面语的训练。

  2、就群体而言,视觉是他们的优势感官,具体形象思维是他们主要的思维形式。他们自尊心非常强,但是在面对学习困难时,很容易产生挫败心理和畏难情绪。我准备采用动画或色彩鲜艳的图片来帮助他们学习,并多种方式进行激励,提高学习语文的信心和兴趣。

  3、就个体而言,他们在年龄、听力、学习能力、学习习惯等方面具有显著的个体差异。我准备兼顾各个层次的学生设计不同的教学目标及要求,提供多样化的方法建议和课外实践活动的内容,给学生自由选择的机会。

  [说学习目标]

  在本课的教学中,着眼于促进学生的发展,为他们的终身学习、生活和工作奠定基础,联系学生和教材的特点,我确定了以下学习目标:两只小狮子说课稿|两只小狮子说课设计

  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图文对照,抓住重点词语理解课文内容;过程与方法目标:学习分角色对话和不同的表达方法。情感与态度目标:知道人应该自食其力,勤奋刻苦,克服依赖心理。

  [说教学重难点]

  1、狮子妈妈的话阐明了做人的道理,联系课文和自身实际,理解这句话的深刻含义,既是本文学习的重点,也是难点。

  2、由于听力损失和口语应用范围狭窄,口语交际是聋生学习语文的难点,因此,正确理解小树、懒狮子和狮子妈妈的对话,并进行分角色对话也是聋生学习本文难点。

  [说教学法]

  国家教委《在聋校开展分类教学》的通知中强调,要“根据聋生的听力、语言状况和其他方面的差异,采取相应的教学形式、方法和手段,有效地补偿缺陷,充分地利用和发挥其潜能,使其受到适合自身发展所需要的教育”。因此,我准备采用差异教学法和情景教学法,学生置身于学习情景之中,采用读、划、演、说、写等方法学习,随着教学过程的推进,体验到学习的成功和快乐。

  [说教学准备]

  本课时准备以FLASH制作的多媒体课件

  [说教学活动的安排和设计意图]

  心理学家布鲁诺认为:“学习最好的刺激,是对所学的'材料感兴趣。”因此,我利用课件,把本课时的七个教学活动,用“积金币看动画”的游戏连缀起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首先从两只小狮子想到积金币到森林小屋看动画片,设置游戏情境;接着,引导学生按照松鼠、刺猬、小鸟等动物的要求进行学习,实现目标而努力。最后获得了成功,和小狮子一起欣赏到有趣的动画片《狮子王》。学生在接受挑战、完成任务、受到嘉奖的活动过程中,充分动手、动口、动眼、动脑,能动地学习知识,掌握方法,形成能力,同时体验到学习的成功和快乐。

  活动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教师神秘地说:“同学们,老师看见两只小狮子在说悄悄话呢,我们看看他们在说什么呢?”课件出示两只小狮子关于想要积累15枚金币,去森林小屋看动画片的对话。激发学生:“我们也跟着两只小狮子去取金币吧!”由此导入新课。这个活动只需3分钟。

  (设计意图:营造充满美感和智慧的情境,与学生的情感、心理发生共鸣。它所关注的是儿童内心的自由、愉悦、释放、本真,追求的是儿童在课堂中的快乐生活。它像一只蜻蜓在水上轻轻一点,或是像一阵微风悄悄地掠过水面,让儿童情感的小河漾起涟漪,泛起微波,学生的学习情绪一下子被调动起来了。)

  活动二、松鼠送金币

  课件模拟跟随两只小狮子出发,寻求金币的情境。松鼠从树林中走出来,说:“同学们,先认真地看老师读,再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读课文《两只小狮子》,就奖励你们一枚金币。”教师先引导学生结合文字看教师的示范手语,听力好的同学更要注意听语音。然后,指导学生用多种方式读课文,可以默读、手语读、小组读,和自己的好朋友一起读等等。学生参与完这一环节的活动后,松鼠会夸奖“读得真认真”,并奖励一枚金币。

  (设计意图:使聋生既能娴熟准确地运用中国手语,又能借助手语顺利地辅助学习第二语言:书面语或口语,提高聋人整体的文化素质,使他们和健听人具有等同的知识底蕴,并能和健听人群体进行无障碍交流。让学生多种方式读课文,丰富了学习方法,提高他们学习和积累语言的积极性。)

  活动三:小鹿送金币

  师生一起回到“积金币看动画的场景中”,小鹿从树林中走出来,说:“学好第一自然段,奖两枚金币哦!”课件出示需要探究的问题:1、两只小狮子有什么不同?谁做得对?2、小狮子为什么要练习滚、扑、撕、咬?教师出示课文第一自然段的图片和文字,让学生按照自己的兴趣选择其中的以个问题进行思考,通过读、想、划、问、演等方式进行探究。这时,教师主要指导思考第二个问题的学生。学完后集体交流补充。课件出示小鹿送金币的图片,激发学生带着更大的热情投入到下一个学习活动中。

  (设计意图:为学生提供一个更开阔的、更活跃的探究平台,充分体现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我让学生自由选择感兴趣的问题,通过读、勾、画、填等活动开展探究,他们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