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范文网>教学资料>教学设计>老师领进门教学案例

老师领进门教学案例

时间:2023-03-01 08:26:10 教学设计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老师领进门教学案例

  学习目标预设:

老师领进门教学案例

  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老师的深深的感激之情,加深对“师恩难忘”的认识。

  2、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重点理解“娓娓动听”“引人入胜”“身临其境”“恭恭敬敬”等词语的意思。

  3、训练抓重点词语联系上下文理解文中部分句子的含义。

  4、摘录、感情朗读文中描写“我”专心听课,尊敬老师的词语和句子。

  教学流程预设:

  一、课前谈话

  师:昨天晚上,我翻箱倒柜地找东西,家人都问我找啥。你们说我找啥?能找到吗?还好过了十年,二十年,也搬了很多次家,竟然还能找到我的宝贝。知道是什么吗?都是很早前我和我的老师们,我和我的学生们的照片、贺卡、信件什么的。看着一张张照片,读着一封封发黄的信,我感觉,时间一天天地过去,很多东西都已经改变了,但还有一些东西是永远不会变的。这也是《老师领进门》这篇课文带给我的感受。齐读课题。

  二、学生谈感受

  师:课文同学们都预习过了。是不是感觉挺简单易懂的?谁来简单地谈谈你读后的感受。

  三、再读课文

  1、感受有深浅是很正常的,关键是要用自己的眼睛去读文章,读出自己的感受来。请你再读读课文,在你脑海里是否会印下几幅难忘的画面呢?

  2、你脑海里留下了几幅画面?哪几幅?交流:一幅画面,是一年级开学第一天,老师上课的情景。 另一幅画面,是时隔四十年后的一天,师生相遇的情景。

  3、你能给自己描述的(脑海中的)画面取个名字吗?板书 上学 上课 路遇(敬礼)

  四、品读第二大段

  1、上课画面中的小男孩,也就是作者,当时多大了?六岁。按理说,很多记忆都会随着岁月流逝渐渐淡忘,甚至完全消失。但是,这四十年前的第一课却还深深地印在一个中年男子的心里。让我们一起回味这难忘的一课,建议你再读课文的3到6自然段,在这难忘的第一课中令你印象最深的镜头是什么?看来这个镜头给同学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幻灯出示:我听得入了迷,恍如身临其境。田老师戛然而止,我却仍在发呆。直到三年级大学兄捅了我一下,我才惊醒。一起读。哪里看出我很入迷?是呀,我真的入了迷。我为什么这么入迷?田老师故事讲得好。你能用课文中的成语来形容一下吗?你能选择其中的一个说一句话吗?谁还能连词成段?你有像作者这样入迷的时候吗?谁能读得让我们也入迷?板书:娓娓动听 引人入胜身临其境

  2、如果我们将这个镜头放在一个更大的背景中来看,这是一个很特殊的时代。时间,生接(42年,正值抗日战争最艰苦的时候,)地点,(是一个偏僻的小村子,)人物,(四个年级却只有一个班的学生,是邻近几个村子里合并起来的。)就是在当时教育备受摧残的情况下,田老师却将孩子们领进了一道门。在门里,有的只是激情,有的只是快乐,有的只是痴迷。是什么让老师和学生如此投入,如此着迷?只是一首简单的不能再简单的数字诗。是怎样的一首诗,让我们一起来感受一下。让我入迷的难道仅仅是这首诗吗?是故事。让我如此入迷的仅仅是一个故事吗?让我入迷的是什么呢?上千个故事。出示句子:我在田老师门下受业四年,听到上千个故事,有如春雨点点入土。谁来读一读?齐读。你读懂了什么?(春雨点点滴滴都被泥土吸收了,比喻田老师教的知识有效地被学生接受、消化。可能还会使你想到杜甫的哪一首诗?会背吗?出示《春夜喜雨》,一起诵一遍。 3、怎样的一位先生。

  师:现在你想来夸一夸这位田老师吗?(循循善诱;博学多才;口才文笔好;善于思考;想象力丰富;能随机应变;热爱自己的职业;深受学生喜爱??) 五、品读课第三大段

  导语:刚才我们被这样一位博学多才的老师和一群天真的孩子所吸引。现在让我们将目光投向四十年后的那一次路遇。

  1、四十年,说长也不长,说短也不短。周围的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村边的那棵老桩树可能已经不在了,曾经破烂不堪的教室已焕然一新了。老师、学生都有哪些改变呢?(当年帅气的老师已经白发苍苍,要拄着拐杖行走了。而那年幼稚嫩的孩子们也已长大)那一个曾经被故事迷住的小男孩,现在又如何呢?他就是本文的作者——刘绍棠。你了解刘绍棠吗?幻灯出示作者简介。

  2、四十年,很多东西已经改变。原来天真可爱的小男孩变成了一位大文学家。但是,孩子们,有些东西是永远也不会变的。你用心读一读课文第八、九自然段,不变的是什么呢?(对老师的那份尊敬)

  孩子们,在家乡村边上,当作者见到阔别四十年的老师,此情此景,此时此刻,如果你就是刘绍棠,你的心情怎样?

  让我们一起,恭恭敬敬地,怀着激动的、感激的心情,饱含深情地读读这段文字吧!

  出示:

  我仍然像40年前的一年级小学生那样,恭恭敬敬地向他行礼。谈起往事,我深深感谢他在我那幼小的心田上,播下文学的种子。

  师接读:出示:老人摇摇头说:“这不过是无心插柳柳成荫罢了。”

  3、如果你就是功成名就的刘绍棠你会对恩师说些什么呢?能联系课题说一说吗?

  4、老师面对曾经这么小的学生一下子窜成这么高,而且成为著名的文学家,可能会有很多话要说,可是千言万语汇成一句话:(这不过是无心插柳柳成荫罢了)什么是无心插柳柳成荫呢?你是怎么理解的?(无心是他当初并不规定孩子们长大后一定成为什么人)老师在当时真的是无心的吗?(有心)是呀,道是无心却有心。他当初煞费苦心地编很多故事。 出示:我在田老师门下受业四年,听到上千个故事,有如春雨点点入土。) 是啊,没有春雨点点入土,哪来插柳柳成荫啊!

  5、现在,你还想再来夸夸这位田老师吗?(谦虚,虚怀若谷 不居功自傲)

  6、 “这不过是无心插柳柳成荫罢了。”是那么谦逊,那么淡然,但分明又是那么深沉,那么厚重。 作者是永远也抹不去心头的感激之情,他在课文最后深情地写到——(师先读: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插柳之恩,我怎能忘?)

  背后是一个问号,读成什么标点,味道感觉就出来了?谁来读?一起读。 7、 老师读过刘绍棠的一些作品,他曾经在作品中这样赞美老师

  老师,无论我长成挺拔的乔木,还是低矮的灌木,我都会用生命的翠绿向您致意,向您祝福! 忘不了您和风细雨般的话语,荡涤了我心灵上的尘泥;忘不了您浩荡东风般的叮咛,鼓起我前进的勇气。老师,我终生感激您! 即使我两鬓斑白,依然会由衷地呼唤您一声——老师!在这个神圣而崇高的字眼面前,我永远是一个需要启蒙的学生。 ——刘绍棠 ——轻轻吟诵

  六、师:孩子们,很多时候,读别人的文章,还能读出自己。不久,我们就将告别母校了,回忆往事,肯定有些事,有些画面是不能忘记的,孩子们,让我们对着我们的老师,送上我们最想说的话,也可以写在纸上送给你的老师! 设计意图:

  《老师领进门》这篇课文,我的教学目标定位是这样的:让学生充分感知田老师的形象,体会作者对老师的感激之情作为学习重点;学习难点是理解含义深刻的三个句子。根

  据这一目标,我的教学设计以“变”与“不变”展开,紧紧抓住一条情感主线“难忘师恩”。教学流程分为五个版块。

  第一块,基于学生已预习过课文,我以谈自己的读后感来引入,激发学生畅谈感受,让学生对文本有一个整体感悟。

  第二块,读出画面,其目的是让学生理清文章的内容及结构。

  第三块,品读“上课”这一部分,主要抓住两句话来重点感知田老师的形象。第一句是“听得入了迷”这一句,让学生反复,并联系实际体会田老师讲故事的妙处,掌握三个成语,并指导朗读。

  第二句是“春雨点点入土”这一句,通过本义、喻义的理解,以及杜甫诗句的拓展复习,感悟田老师教学“润物细无声”的特点。

  第四块,品读“路遇”这一部分,主要抓住一个重点,也是一个难点,就是“无心插柳柳成荫”这一句,在道是无心却有心的理解时,我采用“反复”的方法,重新调出前面一个重点句“春雨点点入土”来搭桥铺路:没有春雨点点入土,哪来插柳柳成荫啊!对理解这句话及再次感悟田老师的形象起到一种前呼后应、水到渠成的效果。

  最后的拓展:刘绍棠赞美老师的一段话,读来让人非常感动,我想会使整个主线的师生情推向一个高潮。 课后反思:

  1、任何成功的,能打动人心的课例,到最后无不会出现教师、学生、作者、文本之间达到一种融为一体的美妙境界。

  2、一堂课35分钟,教师在备课时,必须有一种现场感,在多次反复研读文本后,目标定位要“准”、“实”、“精”。“准”就是要联系作者写作中心,考虑学生实际;“实”就是符合课程标准,体现三维目标;“精”就是少而精。

  3、确定教学目标后,教学设计时教师就像一位作家、就像一位编剧,最能体现教师的智慧和才华。教学设计贵在一个“巧”字,“巧”往往和“小”字在一起,因此,教学设计的切入口一定要小,她可能是一个词,也可能是一个句子,并用这条线贯穿课的始末。 4、教学过程中,应处处体现以生为本的理念。教学设计再巧妙,也只是个预设,根据学情随时调整教学,就是教师的教学机智。我在教学第四板块时,本想让学生先理解“无心插柳柳成荫”的本义及比喻义,接着让学生仔细体味田老师到底是有心还是无心,最后准备重新调出前面一个重点句“春雨点点入土”来,让学生懂得“没有春雨点点入土,哪来插柳柳成荫”的道理!可是在教学实际过程中,一位学生在说比喻意义时,直接说出了“没

  有春雨点点入土,哪来插柳柳成荫”的道理!设计好的程序被打乱,令我一下子措手不及。当时我没有办法,只得顺着这位学生的思路往下讲,索性把机会让这位学生,让他把这个道理多讲了一遍。在评课时,我说自己这个地方有点乱了阵脚,可有经验的老师,却说这恰好是这节课的又一亮点,我豁然开朗。

【老师领进门教学案例】相关文章:

案例的教学反思12-12

教学反思案例09-29

数学案例教学03-06

教学案例与反思11-29

《心声》教学案例09-29

物理案例教学反思11-10

教学案例分析01-19

教学案例及范文08-08

教学案例分析07-14

新课标教学案例06-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