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范文网>教学资料>教学设计>少年的教学案例

少年的教学案例

时间:2023-03-01 03:07:26 教学设计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关于少年的教学案例

  开学第一课,总想着学生的注意力有限,所以准备得特充足。报道缴费的那一天,我就反复叮嘱学生们一定要加强预习,把课文读熟。并提前把课前预习单发到了学生的手中,以敦促学生们有质量的完成课前预习。我自己呢,除了备好课外,还提前做好了课件PPT,并引用了思想家梁启超的《少年中国说》中的几段话,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的最后一段,并达到激励学生的目的。

关于少年的教学案例

  第一天的晨读,我就发现学生已经进入学习的状态。我也就省去了任何开学总动员的话语,直接指导了一下课文的朗读。

  正式上课了。课前三分钟,也是提前让假期刚游玩美国的杨雨申同学准备好了的《美国之行有感》。杨雨申总的感受是,美国人的素养很高——文明、环保意识强;生存环境俱佳——绿化面积广等。我顺势以“素养”的话题,讲到良好素养形成的最佳年龄为在座的“少年”。并以一个谜语和对课文作者的介绍引入课题《少年》。

  第一块的学习,就充分的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请同学们在小组内,相互检查课文的朗读,纠正字音。设计一下朗读汇报的形式。”五分钟不到,班级的六个小组全部完成任务。我检查了两组的朗读,第一组是领读和齐读。第二组是男女生分别读。并请其他小组进行了相关的指正的评价。目的是增强组组互动。第一组读得很有气势,第二组明显读出了理解。接着,让全班同学共同思考课文的主要内容,已达到整体感知的教学目的。

  师:课文有几节?每节有几句话?

  生:课文一共有七节,每节有一句话。

  师:请默看课文,思考,这七句话的句式结构是“相似”还是“相同”?为什么?

  在集体的讨论下,学生们终于看明白了,课文的最后一句,不是比喻句,而是一个打比方的句子。所以只能选择“相似”。我又问道:“作者把少年分别比做了什么呢?”并指导学生有序的说话,完成了课文主要内容的归纳“课文用了七个结构相似的句子,分别把少年比做了太阳、源泉、小叔、小鹰、乳虎、刀刃和英秀。”而后清楚的告知学生,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为本学期的语文学习重点。让学生对此引起高度的重视。

  第二块是对课文的品读。因为有了上学期对主动教学模式的强化训练为基础,所以,我采用了自主合作的小组学习方式,以教、扶、放的教学方式,高效的完成了本课的教学任务。第一段是有我引导学习的:步骤为1、朗读。2、这段把少年比做什么?3、为什么这样比?(表现了少年的什么特征)4、你是从那些词句,体会到的?5、读出理解。

  然后让每个小组选择一节,以这样的方式进行研究学习。正好六个小组,每组研究一段,而后进行学习汇报。学生们行动非常迅速,在小组长的带领下,井井有条的按步骤进行。在整个汇报中,学生们基本上都能抓住“少年是充满希望的,是富有朝气与活力的,是最有潜力的,是最积极向上的。”而且都注重了抓住诗句中的关键词进行理解,并读出了自己的理解。最后我出示了梁启超先生的一段话帮助学生理解“人中的英秀,未来的希望。”学生们也非常习惯性的拿起笔记录在了自己的书中:“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

  从整节课来看,教学任务完成良好。因为教师做好了充分的课前准备,学生已经形成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所以教学中师生很有默契,教学进展顺利。学生在不断的理解中提升朗读的水平,以读贯穿全文的学习,以品加强自己的研究性学习能力的提高。在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加强思维的碰撞,以不断提高自己的朗读和品析能力,在读中感受少年的形象,体会诗人的情感。以后,在学习中还会强化这样的朗读理解训练,在理解中朗读,在朗读中理解,形成了思维的定势,这些方法就成为学生自己的了。

  但教学中还是存在一个遗憾,因为时间的关系,组与组之间的互动,明显不足。在第一块的朗读评价上,各个小组之间进行了相互的评价。但在第二块的内容理解学习中,除了各个小组汇报自己这一组的学习成果外,其他组的参入性不够。除了在朗读上全员参加外,在对每段的理解上,其他组的补充意见发表不多,这是整节课的一处遗憾。如何培养学生的倾听,还需加油。

【少年的教学案例】相关文章:

案例的教学反思12-12

教学反思案例09-29

教学案例与反思11-29

教学案例分析01-19

教学案例及范文08-08

《心声》教学案例09-29

教学案例分析07-14

新课标教学案例06-29

物理案例教学反思11-10

数学案例教学03-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