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范文网>教学资料>教学设计>落花生教学设计

落花生教学设计

时间:2023-04-18 12:25:53 教学设计 我要投稿

落花生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时常需要准备好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让教学工作更加有效地进行。那么问题来了,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落花生教学设计,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落花生教学设计

落花生教学设计1

  一、教材分析

  这篇精读课文着重讲了一家人过花生收获节的经过,通过对花生的好处的谈论揭示了花生不图虚名、默默奉献的品格,说明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表达了作者不为名利,只求有益于社会的人生理想。

  二、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7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父亲的话的含义,明白花生最可贵的品质,懂得做人应该做一个对他人有好处的人,不要做只求外表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

  三、教学重点、难点

  1、了解花生的可贵之处,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从中体会出做人的道理。

  2、了解课文借物喻人、有详有略、重点突出的写作特点。

  四、教学时间:2课时

  五、教学准备:幻灯片

  六、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复习生字

  2、课文围绕“落花生”讲了什么事?(种花生,过收获节) 理解详写和略写。

  联系旧知,本节课的口语交际和下一环节的引入做好铺垫。以课文为例,向学生渗透写作方法。

  二、理解课文,明白道理

  (一)默读 “过收获节”部分,理清思路。

  1.思考:有谁来参加我们的收获节?这个收获节是怎么过的?

  ①出示:“那晚上天色不大好,可是父亲也来了,实在很难得。”抓重点词语谈体会。

  ②这个收获节是怎么过的?

  (吃花生,谈花生)

  哪个是重点写?

  (谈花生)

  (二)抓住重点,精读领悟

  1、四人小组分角色朗读“谈花生”段落

  2、三个孩子认为花生有哪些好处?

  3、父亲认为花生最可贵的是什么?父亲将花生和桃子、石榴、苹果相比,赞美了花生的什么品质?

  ①出示父亲说的话,齐读。

  ②桃子、苹果有什么特点?(高高挂在指头 鲜红嫩绿)

  ③落花生呢?矮矮地长在地上!你觉得落花生怎样?(默默奉献)

  4、指导朗读

  5、深入领会:父亲特别指出花生的最可贵之处,目的是什么?(点出借物喻人的写作手法)

  6、读父亲的话“所以你们要像花生,它虽然不好看,可是很有用。”说说对父亲的话的理解

  过渡:这次“收获节”作者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7、出示:“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将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 ①齐读。

  ②谈谈你从中又体会到什么?

  8、联系生活实际,体会花生的品格与做人的道理。

  三、总结深化

  1、这篇课文借“落花生”来喻做人的道理——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

  2、齐读最后一节。(我们谈到深夜才散??)

  父亲的话深深地印在了作者的心上,也印在了我们大家的心上,希望同学们好好学习,要有真才实学,有本领,将来做一个对别人、对社会、对国家有用的栋梁之才!

  四、拓展阅读

  P162-----165(必读)

  v 阅读天地一:《玫瑰花》《虚荣的孔雀》

  v 阅读天地二:《平凡》 《一个值得敬佩的人》

  v 阅读天地三: 《吃桔子》总体点评:

  总体点评

  衡量一个教学设计是否成功,不仅要看教案的设计是否合理,更重要的是能够指导实践,在具体操作中“行得通”。本次课教学目标完成的较好,处理课文详略得当,对于课文的重点进行深入地讲解,并通过朗读指导和

  课件的运用,深化了课文情感目标的落实。课堂气氛十分活跃,学生在教室启发引导下积极参与,涌现出很多奇思妙想,锻炼了学生的思维。

  延伸阅读:

  落花生评课稿

  1、尊重学生,调动了学习的主体──学生的积极参与:

  在这节课上,李老师充分尊重学生的人格,热爱学生,把学生放在和教师平等的位置上,建立一种和谐融洽的新型民主的师生关系,从而调动了课堂教学的主体── 学生的积极参与。

  2、形式活泼,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 要想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作用,只有让学生自己在课堂上积极主动地探求未知事物,而教师只要给学生以充分展示自己的机会就行了。

  3、创设情境,激发了学生的求异思维兴趣。

  4、循序渐进,培养了学生的求异思维能力:

  课堂上求异思维的气氛基本具备之后,学生兴趣浓厚,思维活跃。只要教师引导得好,学生自身的潜能将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求异思维的火花将不时闪现。而教师应努力抓住求异思维的契机,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地质疑问难,循序渐进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能力。

  在这节课质疑的环节中,李老师安排了大量的时间让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质疑问难。比如在导入新课后,有学生问李老师:“课文里讲吃花生的时候,父亲也来了,实在很难得。我认为一家人在一起吃花生或吃吃饭很平常呀,这里说父亲也来了,实在很难得,为什么呢?”对此,李老师没有正面回答,而是因势利导:“为什么呢?老师也搞不懂,哪位同学能帮帮这位同学?”有学生答:“可能是许地山的父亲繁忙,平常很难回家。”还有学生说:“可能是许地山的父亲在外地工作,只有放假才能回家。”还有学生大胆想像:“可能是许地山的父亲是地下党,只有晚上才能回家。”

  由此可见,学生的求异思维能力有了一定程度的增强,而这种求异思维能力的增强对开发学生的智力,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是大有好处的。

  5、教学内容安排清楚,目标明确。学生能够围绕问题自主学习,课堂教学方式新颖,让人感到耳目一新。

  6、教师引导学生,并未一味追求欣赏花生,而是让学生感受到苹果、石榴、桃子的各有千秋,以及向具有花生品质的人学习,例举了典范。

  建议:能否再进行更多的阅读学习,感悟文章所蕴含的哲理。

落花生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课文主要讲一家人议论花生的好处,教育学生懂得不要只讲体面,只求外表美,应该做一个有真才实学,对人民有用的人。

  2.初步学会抓住重点段深入理解课文的阅读方法。

  3.培养学生借助具体事例来理解句子含义的能力。

  4.学会生字新词句。

  5.分角色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分角色朗读课文,了解花生的可贵之处,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从中体会出做人的道理。

  使学生初步学会通过理解重点段来深入理解全文的阅读方法。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了解背景知识。

  二、简介落花生

  通过课本P48页插图让学生知道落花生的生长特点及课题的意思。

  三、质疑回答

  学生回答后,教师设悬念,引导学生读书:这篇课文是按怎样的顺序写的?

  四、自学生字、词,读准多音字。

  1.学生按一定的自学方法自学生字、词。

  2.检查学生掌握情况。

  五、指名读课文,分段,把握段意。

  六、练习朗读课文。

  七、作业

  第二课时

  一、引入本课时,激发兴趣

  同学们,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学懂了什么?(让学生回答)

  二、抓重点段,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学习“单元提示”,找出本课的重点段。

  三、分析重点段

  (一)自己大声读“过收获节”一段。

  1.思考:有谁来参加我们的收获节?这个收获节是怎么过的?哪个是重点?

  2.学生回答以上问题。

  (二)默读第二段,划出:有哪些人谈花生?怎么谈的?谁谈的重要?(板书:我们谈,父亲谈)

  1、回答前两个问题后,分角色朗读。(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

  2、回答谁谈的重要?(父亲谈)

  3、指名读父亲的谈话内容。思考:父亲的'话有几方面意思?(赞花生、学花生)哪方面是重点?(学花生)

  4、赞美花生的什么?学花生的什么?

  自己读父亲两次说的话,思考以上问题。

  5.指名分别读父亲第一、二次说的话,回答:花生的好处很多,它最可贵的地方是什么?父亲将花生和桃子、石榴、苹果相比,在哪一点上赞美了花生?(同桌讨论)

  6.指名读父亲第二次说的话,做填空练习:所以你们要像(),它虽然(),可是(),不是()好看而没有()的东西。多读(2遍),体会花生的可贵之处。

  (三)这时,“我”在父亲的启发教育下说……齐读一遍,分析这句话的意义,字面意思抓“只”。在句中理解“只”的意思。概括这句话的意思。(做有用的人。)

  问:什么叫有用?(有真才实学。)对谁有用?(别人、社会、国家。)

  谁来举例谈一谈你是怎么理解这句话的?你认为哪些人具备了像花生一样品格的人(四人小组讨论)(像解放军叔叔、医院的医生、护士、科学家等等)

  师小结:正因为这些人都具备了落花生的这一特点,所以我们应该向他们学习。

  齐读,体会其中的含义。

  (四)、学习句子

  通过刚才的学习后,我们再看书上的这句话“那晚上天色不大好,可是父亲也来了,实在很难得”你是怎么理解的?抓重点词语谈体会。

  (“天色不大好”、“难得”,体会到父亲对我们的关心和爱。①肯定我们的劳动成果,分享劳动的快乐;②借这个机会教育我们。)

  四、总结全文。

  这篇课文以议花生的可贵之处,来说明做人的道理,是什么道理?学生说道理。

  (本文告诉我们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

  五、总结深化

  这篇课文借“落花生”来喻做人的道理——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作者许地山始终没有忘记他父亲的教诲和希望,后来就以“落花生”作为自己的笔名,时刻激励自己,做一个有用的人,终于成为一个著名作家。

  六、作业

  第三课时

  1、复习温故

  (1)、课文第2段讲了花生的什么可贵之处?

  (2)、花生的这一特点与全文的思想内容有何关系?

  (3)、齐读第13自然段。

  2、学习第1段。

  (1)“我们”一家人过收获节的花生是怎样来的呢?请读课本第一段。

  (2)这段主要写什么?

  (3)为什么不详写?可不可以不写?

  3、学习第3段。

  (1)、父亲的话对“我”的一生为人有影响吗?请读课文第3段。(齐读)

  (2)、这段能略去吗?为什么?

  (3)、小结:

  父亲的话深深地印在了作者的心上,也印在了我们大家的心上,希望同学们好好学习,要有真才实学,有本领,将来做一个对别人、对社会、对国家有用的栋梁之才!

  4、齐读全文,谈体会。

  学生有感情地通读全文,谈谈学习本文后的体会。

  5、完成作业本第2、4、7题。

落花生教学设计3

  教学目标

  1、初步懂得做人不应只讲体面,应该做有真才实学,对人民有用的人。

  2、学会5个生学,正确选择本课中多音字的读音;理解19个新词语。

  3、初步学会抓住重点段深入理解课文的阅读方法。

  教学重点

  教学重点:找出重点段,并抓住重点段深入理解课文,体会课文的思想内容。

  教学难点:使学生初步学会通过理解重点段来深入理解全文的阅读方法。

  教具:投影片课文录音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一、揭示课题

  1、假如你拿到了这样一个题目,你觉得可以写些什么?

  2、学生交流。

  二、听课文录音,了解落花生。

  1、听录音后回答:

  这篇课文的内容是:

  (1)介绍一种物品()

  (2)记一件事()

  (3)写一处景物()

  (4)描写几个人物()

  2、教师简介:课文虽然以“落花生”为题,但并不是一篇以状物为主的文章,而是作者回忆了小时候所受的家教。本文的作者许地山是现代散文家、小说家。他的散文以朴实洗练、清新自然的笔墨,写自己对社会、对人生的感触,常常寓深邃的哲理和优美的情思,为读者所喜欢。“落花生”是他的笔名。为什么他会对“落花生”有如此深刻的印象,我们可以从课文中找到答案。

  三、初读课文

  1、把课文读正确、通顺。

  2、按第一单元的要求自学课文,巩固第一单元训练重点。

  四、交流学习成果

  1、自由地找小伙伴交流。

  2、教师巡视,个别指导。

  3、集体交流典型的几个问题。

  五、按提示分段

  1、出示投影,按下面的意思给课文分段:

  (1)种花生,收花生。

  (2)尝花生,谈花生。

  (3)父亲的话牢记心上。

  2、结合课文插图,分段提示,理清课文内容。

  六、作业:

  1、完成《作业本》第2、4。

  2、绘制花生的生长过程。

  第2课时

  一、复习回顾课文脉络,学习“学习提示”。

  1、想想课文是分哪几部分写的?哪一部分是重点写的'?怎样学习重点段?

  2、学习“学习提示”。

  (1)默读“提示”,划出你认为重要的词句。

  (2)从“学习提示”中,你学懂了什么?

  ①表达课文主要内容的段落叫重点段。

  ②学习重点段,理清写哪些内容;细读细想,弄清作者要表达的意思。

  ③联系其余各段和课题,理解全文和思想感情。

  (3)根据“学习提示”,找出课文的重点段。

  二、研读重点段

  1、学生自由读重点段,结合问题讨论学习这一段可以分几个部分来研究?

  2、结合课后练习2、3题独立学习重点段,教师巡视,辅优补差。

  3、汇报交流学习情况:

  (1)说说“今晚”过收获节,与以往有什么不一样?当时作者的父亲在广东做县官,平时公务忙,很少参加家里的活动。这次他来,是专为吃花生来的吗?说明什么?

  (2)一家人是怎样谈花生的好处的?圈出有关词语。

  (3)“可贵”是什么意思?父亲认为花生最可贵之处是什么?(投影出示第10自然段)你是怎样理解父亲说的这段话的?

  ①父亲是拿花和玫什么进行对比?为什么要这样比?结合回答课后练3。

  ②父亲是拿花生和桃子、石榴、苹果比,其实是赞美了花生的什么可贵之处?(藏而不露)

  (4)父亲为什么要对我们这样说?理解课文第12自然段。

  (5)“我”有没有体会到父亲的话的含义?(读第13自然段)

  “有用的人”应该是怎样的人?“体面”是什么意思?什么样的人是“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

  4、学了这一段,你懂得了什么道理?

  5、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三、作业。

  《作业本》第4、5题。

  第3课时

  一、复习回顾

  1、听记:开辟居然、价钱、榨油、可贵、爱慕、体面

  2、自查、订正

  3、用上这些词说说课文内容。

  二、研读第一段

  1、引入:“我们”一家人过收获节的花生是怎样来的呢?

  2、自由朗读第一段,讨论:这段话为什么不详写?可不可以不写?

  3、体会:课文内容要前后连贯。

  三、研读第三段

  1、引入:父亲的话对“我”的一生为人有影响吗?从哪里看出来?简介作者生平:作者许地山,笔名落华生,曾留学美国,抗日战争前后,在香港从事进步文化活动和抗日救亡运动,1941年病逝于香港。

  2、作者为什么要写这篇文章,文章为什么要用“落花生”做题目?

  有感情地朗读:个别准备、同座互练、指名读知道点评。

  四、总结体会

  1、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2、联系生活实际,谈谈读书体会。

  设计意图:通过说、辩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思想上有一个升华。

  五、作业

  1、完成《作业本》中剩余的作业。

  2、把读了课文后的体会写成一段话。

  板书设计:

  7、落花生

  种花生

  收花生

  味美

  尝花生

  谈花生榨油便宜

  父亲的话牢记心上……

  教学后记

  为了突破本课学习抓住事物的某种特性,以物喻人的写法,并练习对话的几种句式,设计课文主题迁移写一段话,较好。

落花生教学设计4

  学习目标:

  1.学会本课7个生字,正确读写“居然、榨油、便宜、爱慕、体面、吩咐、分辨”等词语。会用“居然”造句。

  2.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懂得“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的道理。

  3.有感情的分角色朗读课文,能正确抄写第10自然段,能背诵课文重点语句。

  4.能用自己的话说出哪些内容是详写的,哪些内容是略写的,并能初步体会这样写的好处。

  5.初步了解借物喻人的写作手法,能学习作者由落花生领悟到做人的道理的写法,试着选择一种事物写一写。

  教学重点:

  1.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懂得“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的道理。

  2.初步了解借物喻人的写作手法,能学习作者由落花生领悟到做人的道理的写法,试着选择一种事物写一写。

  教学难点:

  体会赞颂花生顽强生命力的语句。

  教学准备:

  老舍的《落花生》和《白杨礼赞》《松树的风格》《梅花魂》等文章; 演示文稿。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类比导入,揭示主题。

  梅花、竹子历来被中国人所喜爱,他们的清高、淡雅和坚贞往往被用来比喻有气节、有骨气、有灵魂的人。比如诗人郑燮在《竹石》中描写竹子: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以此抒发自己不畏磨难的铮铮铁骨。比如陈慧英的《梅花魂》中外公说: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来出了许多有气节的人物,他们不管受到怎样的欺凌,从来都是顶天立地,不肯低头折腰。他们就像梅花一样!这些诗文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看似状物,实则是写人,告诉我们做人的道理,这就是“借物喻人”或“借物喻理”。今天,我们再学习一篇这样的文章《落花生》,看看作者许地山是如何通过写落花生来告诉我们做人的道理的。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要求:不加字、不漏字,不读破句子,把课文读正确。)

  1.学生朗读课文,画出生字新词。

  2.检查朗读,提示重点字词的'读音与结构,如茅、榨、榴等。(要求会书写,会组词。)

  三、再读课文,理清思路。(要求:默读课文,边读边做批注。)

  1.你对课文哪一部分最感兴趣?根据学生的回答引入课文的学习。

  2.集体读第一段,了解种花生、收花生。重点体会“居然”一词。

  (1)读出花生收获后一家人的意外、惊喜。联系生活,会用“居然”

  (2)种了就是想收的,为什么收了却又说没想到?没想到什么?为什么没想到?感悟、体会花生顽强的生命力。

  四、品读课文,研析重点。

  1.花生顽强的生命力令我们惊喜、赞叹,同样也让母亲高兴。在第二段中有一句话表现了母亲的高兴,谁能帮我们找出来读一读。从这些句子中,你能感受到什么?

  过渡:(是啊,一次没想到的收获,也要过个节来庆祝,可见这一家人对生活是多么的热爱。这收获的哪里是花生,分明收获的对生活的热爱和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啊!)

  2.读一读4—15段,看看这热爱生活、积极乐观的一家人是如何边吃边议论花生的?

  读“吃花生、议花生”的内容。

  过渡:兄妹们所说的花生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而父亲指出的却是花生容易被人忽视的特点,而这容易被人忽视的恰恰是花生最可贵的好处。

  3.默读父亲的话。(出示演示文稿——父亲的一段话:花生的好处很多,??)

  要求:读这段话,你能读懂什么?还有没有不懂的?

  a根据你对父亲的话的理解。完成下面的表格。

  比较花生苹果、石榴、桃子

  不同点

  相同点

  启示

  b反复读一读“我”说的话:“那么,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联系生活,先想一想“体面”“讲体面”“只讲体面”的各自含义,再深入体会父亲对我们的期望。

  五、总结全文,深化主题。

  朗读最后一段,找一找从哪个词可以看出父亲的话给“我”很深印象。体会“印”字用得准确,体会父亲的话对“我”一生的影响。

  “那一夜我们谈到深夜才散,花生做的食品都吃完了,父亲的话却深深地印在我的心上。”许地山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长大后他埋头苦干,默默奉献,成为著名的教授和作家。他也因此取了个笔名叫落花生。在抗日战争中,他为抗日奔波劳累过度而去世,他的确是一位具有花生精神的人,让我们一起读一读他说过的这句话:(出示演示文稿:我要像花生一样,踏踏实实地做一个淳朴的人,有用的人,我要为中华而生,为中华而贡献。)

  六、作业。

  语文能力的提高仅凭课堂上的学习和看几本语文书是远远不够的,为了帮助同学们更加深刻地理解“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更多的了解借物喻人的写作方法,老师推荐几篇文章和几首乐曲,希望同学们利用课外时间能选择自己喜欢的认真读一读,听一听,相信你一定能从中享受到书籍和音乐带给你的震撼、快乐以及幸福。

  书籍(文章)。

  老舍的《落花生》、茅盾的《白杨礼赞》、陶铸的《松树的风格》、陈慧英的《梅花魂》、周敦颐的《爱莲说》,读一读这些文章,把点明中心的句子画出

  乐曲:《小草》、《劳动者之歌》

  板书设计:

  落花生 顽强的生命力

  借

  物 有用

  喻

  人

  默默地奉献

  做一个对别人有用的人

落花生教学设计5

  目的要求

  1、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学习花生不求虚名、默默奉献的品格。

  2、学习本课生字新词,用“居然”“成熟”造句。

  3、概括课文的中心思想,练习分清课文的主次。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

  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

  教学难点

  练习分清课文的主次。

  教具学具

  1、自制幻灯片。

  2、写有“读读写写”中词语的小黑板。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复习旧课,导入新课。

  1、听写词语,同桌互相检查。

  酿蜜 倘若 有限 枯燥 厌恶 譬如 通俗 风俗

  见识 屠场 疏忽 署名 黯然泪下

  2、今天学习《落花生》。板书:落花生。

  谁知到什么是落花生?落花生有什么特点?(学生自由发言。)

  二、检查预习。

  1、指明按自然段朗读课文,注意纠正读错音和破句的地方。提醒学生注意:“榨”是翘舌音。

  2、这篇课文围绕落花生讲了一些什么事情?(学生自由发言,认识可深可浅。)

  三、初读课文,划分段落层次。

  1、提出要求:朗读课文,想想课文可以分成几段,每段讲的是什么。

  2、学生小声朗读课文,教师巡视指导。

  3、讨论交流:课文可以分几段?每段讲的是什么?(可以分为三段。第一自然段是第一段,讲播种花生、收获花生;第二自然段是第二段,讲母亲提议过收获节。其余部分是第三段,讲过收获节时吃花生、议花生。)

  四、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1、指名分角色朗读课文。

  2、讨论交流。

  我们姐弟几个认为花生有哪些好处?(味儿美,可以榨油,价钱便宜。)

  父亲却认为花生“有一样最可贵”,这个最可贵之处是什么?找出课文理的话说一说。

  父亲将花生与桃子、石榴和苹果这几种植物相比,在哪一点上赞美了花生?说明了花生的什么品格?(花生虽然不好看,可是很实用,不是外表好看而没有实用的东西。这说明了花生默默奉献自己的果实,从不夸耀自己的品格。)

  父亲说:“这是我对你们的希望。”父亲的希望是什么?找出课文理的话说一说。再说一说自己的理解。(课后思考练习3中的两句话体现了父亲对“我们”的希望,指导学生讨论、理解这句话的含义。要着重使学生在了解花生品格的基础上,体会到这样一层意思:做人要做有花生品格的人。)

  为什么父亲的话“深深地印在我的心上?”(因为这几句话虽然浅显明白,却富有哲理,其中蕴含的道理非常深刻,所以对作者一生的为人处事都产生了影响。)

  父亲的话对你有什么影响吗?你觉得应该怎样做一个有花生品格的人?(学生练习学习实际和生活实际谈自己的看法,教师适时加以引导。)

  五、布置作业:在感情的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课,学习生字新词。

  1、检查学生的`读音。(显示幻灯片)

  2、指导学生识记生字。

  提醒注意:“辟”的左半部分不是“启”;“茅”“榨”可用部件识记法记忆字形;“慕”的下半部分是“”,不是“”。

  3、学习新词。

  “居然”是什么意思?找出课文中有“居然”一词的句子读一读,体会这个词的意思和用法。(“居然”就是出乎意料、没有想到的意思。)

  4、分角色朗读课文。

  5、讨论总结中心思想。(这篇课文讲了一家人过花生收获节的经过,通过收获节上对花生好处的谈论,说明做人要像花生那样,作对别人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

  三、给课文编写简要提纲。

  1、围绕这个中心思想,课文先说了什么,最后说了什么?

  2、编写课文提纲。在学生讨论交流的基础上,板书:种花生--收花生--吃花生--谈花生。

  四、练习分清课文的主次。

  1、根据课文提纲,想一想,在这些材料里面,哪些内容是主要的?

  哪些内容是次要的?(学生讨论回答。如果学生不易理解,可以引导学生回忆课文:从种花生到收花生要经历多少时间,在课文中占了多少篇幅?从吃花生到谈花生,从谈花生到论人生经历了多少时间,在课文中占了多少篇幅?在学生回顾课文的过程中得出结论:种花生、收花生是次要内容,课文中略写,一笔带过;过收获节时谈花生是主要内容,写得比较详细。)

  2、联系课文的中心思想,体会主次分明的好处。(阅读的时候,抓住谈花生、论人生这个主要内容,就能加深对中心思想的体会。)

  五、完成思考练习3。

  1、学生填写思考.练系3中的空格。

  2、指名说说对这两句话的理解。

  3、学生在作业本上抄写这两句话。

  六、完成思考练习4。

  1、齐读小黑板上的词语。

  2、指名说说“居然”“成熟”的意思,并口头造句,适当评议。

  3、学生抄写读读写写中的词语,并用“居然”“成熟”书面造句。

  七、朗读课文,练习背诵。

  八、布置作业。

  1、背诵课文。

  2、预习《毛主席在花山》.

  板书设计:

  20 落花生

  种花生--收花生

  准备过收获节

  吃花生 味美、榨油

  过收获节 谈花生 价格 便宜

  论人生 不求虚名

  默默奉献

落花生教学设计6

  设计理念:

  1、根据语文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落花生》这篇课文,要抓住重点句子,引导学生加深理解,让学生学得充分,学得深刻。学习时教师应抓住父亲所说的这几句话,作为学习该文的突破口,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教师要善于质疑,设置悬念,让学生多角度、多方位地去思考和解决问题,才能培养学生求异性思维。这篇文章的写作特点是借物喻人,赞扬的是落花生奉献精神。落花生没有努力去炫耀自己,而是默默地生长,虽外表不好看,但它有用,有益于人类,有着内在的美,有一种默默奉献的精神。文章否定的是那种“外表好看,而没有实用的东西”。

  3、在学习该篇课文时,应该积极倡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全面提高语文素养。

  教学目标:

  1、掌握本课7个生字。能正确抄写第10自然段,会用“居然”造句。

  2、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学习花生不求虚名、默默奉献的品格,懂得“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的道理。

  3、能分角色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的重点句。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哪些内容是详写的,哪些内容是略写的,并初步体会这样写的好处。

  4、初步了解借物喻人的写作手法,能学习作者由落花生领悟到做人的道理的写法,试着选择一种事物写一写。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学习花生不求虚名、默默奉献的品格,懂得“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的道理。

  教学难点:

  能分角色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的重点句。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哪些内容是详写的,哪些内容是略写的,并初步体会这样写的好处。

  教学准备:

  1、让学生了解有关花生的常识和生长特点。

  2、查找有关作者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设计一

  1、指名三位同学上台介绍自己的名字并说说名字的含义。

  师:哪两个同学能够勇敢地站到讲台上将你们的名字介绍给后面的那么多老师?

  两个学生上台板写并介绍名字

  师:同学们,每个人的名字都代表着你们父母对你们的希望,今天老师就布置你们回去问问你们父母你的名字有什么含义,好不好?

  生:(齐)好!

  2、有位作家许地山给自己取了个笔名叫落华生(板书:落华生)你们猜猜这个名字有什么含义?

  师:老师这也有一个名字,作家许地山有一个笔名叫落花生。师板书:落华生

  师:你们猜猜这个名字有什么含义?

  生1:我觉得这个名字有什么含义?

  生2:这个人也许很喜欢吃花生。

  ……

  3、板书课题,了解花生之所以叫"落花生"的原因。

  师:那我们今天就学习第15课,学完后就知道作者为什么取这个名字做笔名了。

  板书课题,齐读。

  设计二

  1、假如你拿到了这样一个题目,你觉得可以写些什么?

  2、学生交流:

  可以介绍花生生长周期,特点,描述花生形状、用途等的说明文;可以“落花生”为线索,通过写事,来揭示某一种道理。

  3、师明确:

  课文虽然以“落花生”为题,但并不是一篇以状物为主的文章,而是作者回忆了小时候所受的家教。本文的作者许地山是现代散文家、小说家。他的散文以朴实洗练、清新自然的笔墨,写自己对社会、对人生的感触,常常寓深邃的哲理和优美的情思,为读者所喜欢。“落花生”是他的笔名。为什么他会对“落花生”有如此深刻的印象,我们可以从课文中找到答案。

  二、整体感知,分清主次

  1、师:请同学们打开课文,自由朗读全文,思考课文围绕题目写了哪些内容?

  生自由朗读,师巡视指导

  2、生读完后生反馈。

  生:我觉得是从种花生,收花生,吃花生,议花生四个方面去写的。(师板书)

  3、师:对,作者写了四个方面,那是如何写这几个方面的呢?

  生:我认为前面三部分是略写的,而议花生是详细写的。

  三、重点研读、深入探究

  过渡:这一收获居然要用节来收获,这是多么热爱生活的一家人呀。默读3—15自然段,让我们看这热爱生活的一家人是怎么过花生节的,怎么议论花生的?

  (一)“赞花生”

  1、分角色朗读5—10自然段。

  四生读哥哥、姐姐、爸爸和“我”的说话,其他人读旁白

  师:你们的朗读就像文中的一家人一样融洽。

  2、讨论交流,父亲第一次议论。

  ⑴师:兄妹们所说的花生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而父亲指出的却是花生常常被人忽视的一个特点。父亲对花生作了几次议论?几次议论有什么不同?

  生:两次。第一次把花生与桃子、石榴、苹果作比较;第二次告诉我们做人的道理。

  ⑵师:(出示图片)看,看到什么了?

  生:粉红的桃子,鲜红的石榴,又大又红的苹果,还有花生。

  ⑶师:想象一下他们会说些什么。

  生自由说:

  桃子:我是桃子,你们看我皮肤多好,白里透红,百里挑一,你要是尝一口呀,准会甜到心里头,老人小孩都喜欢我。

  石榴:这次选美,你们可要选我当冠军,因为我长得极新鲜,红通通地,人们见了我都喜欢我,都想接近我,而且我有助于人体健康。

  苹果:在说比美,应该是我第一,先别说我有营养价值有多高,光是我那一身鲜艳的红衣裳,不管往哪儿一站,都是焦点。

  落花生:其实这次选美我要本不想来,因为我只想做一个实实在在的人,只想对别人有好处,可不想跟别人比美。

  ⑷师:齐读父亲的第一次议论。思考:父亲是怎样通过比较说明花生可贵之处的?

  生:父亲认为桃子、石榴、苹果高高地挂在枝头,炫耀自己,而花生却埋在地里。

  ⑸师:回答得真好。该抓住哪些关键词语来突出花生的可贵之处?

  生1:我认为应该抓住“埋在地里”“鲜红嫩绿”“高高地挂在枝头上”这些关键词语;

  生2:我认为还应该抓住“矮矮地长在地上”。

  ⑹师:谁愿意来读一读?抽一生读。

  师:你认为他读得怎样?

  生1:我认为他抓住了关键词语来读。

  生2:我认为他读得很有感情,读得很流畅。

  生3:他读出了桃子、石榴、苹果那种炫耀自己的语气。

  ⑺师:你们也想读一读吗?

  生:(齐声说)想。

  ⑻师:好,让我们一起来有感情的朗读。

  生有感情的朗读第10自然段。

  (二)“学花生”

  1、讨论交流,父亲的第二次议论。

  ⑴师:桃子、石榴、苹果鲜红嫩绿,惹人喜爱,而花生却将成熟的`果实理进泥土,等待人们来挖掘,来利用。由此,你体会到花生可贵的品质是什么?

  生1:我体会到花生默默奉献的精神;

  生2:我体会到花生无私奉献的精神;

  生3:我体会到花生不求名利,朴实无华的精神;

  ⑵师:父亲借花生来教育孩子们做什么样的人?用——勾划出来。谁来读读父亲的第二次议论?一生读。

  生1:父亲借花生教育孩子做一个对别人有用的人;

  生2:父亲借花生教育孩子做一个不求名利、默默奉献的人;

  ⑶师:作者对父亲的话理解了吗?你从哪里看出的?读出有关的句子。

  2、联系生活实际,体会花生的品格和做人的道理。

  ⑴师:你对作者的话理解了吗?什么叫有用的人?什么叫只讲外表体面而对人没有好处的人?结合实际,举例说明。

  生1:有些人,你看他仪表堂堂,可是他却没有什么本事;

  生2:有一次,我在街上看见一位非常漂亮的阿姨,边走边吃香蕉,吃完香蕉就把皮扔在大街上,如果把过路的老大爷、老奶奶摔到了,怎么办?

  生3:有些人,虽然长得很丑,可是他很乐于助人。

  生4:我的邻居是个清洁工,他每天天没亮就开始打扫卫生,我觉得他就是一个有用的人。

  ⑵师小结:其实,我们的身边像那位普通的清洁工一样,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默默奉献的人有很多,他们就是落花生那样的人。

  ⑶师:在我们身边有没有像落花生那样的人呢?举例说明。

  生1:有,老师为了学生在工作上默默奉献

  生2:清洁工,为了一方的清洁,宁愿牺牲自己的青春。

  生3:蜡烛是伟大的,牺牲了自己的身体给我们带来光明。

  生4:春蚕,为了让人们穿上华丽的衣裳,到死都还在吐丝。

  生5:太阳,因为你无私地奉献光和热,所以大地才一片生机昂然、万紫千红。

  ⑷师小结:大家说得真棒,在我们的身边像落花生那样的人和事很多很多,只要你做一个有心人。

  3、理解重点字词。

  ⑴过渡:这就是我对你们的希望。花生做的食品吃完了,可父亲说的话却深深地记在我的心上。

  生:老师,不是记。而是印。

  ⑵师:这样不可以吗?

  生1:“记”的东西会忘记,而“印”是深深地印在心里。

  生2:还可以用“刻”字啊!

  生3:正是因为“印”得深刻,作者才将名字改为“落华生”吧?

  ⑶师:对,同学们的理解能力可真强。相信你们也可以用你们的慧眼去发现第一段中也有一个用得好的词。

  生:居然

  ⑷师:是什么意思呢?

  生1:不可思议

  生2:意想不到的,说明他们很高兴。

  ⑸师:谁能用这个词造句?

  生:小明的成绩很差,可这次考试居然考得很好。

  4、拓展延伸。

  ⑴师:有什么样的生活态度,就会收获怎样的人生,再回到收获节上,读我的体会地句子。课件出示句子“那一夜我们谈到深夜才散,花生做的食品都吃完了,父亲的话却深深地印在我的心上。”指名读。

  ⑵师:许地山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长大后他埋头苦干,默默奉献,成为著名的教授和作家。他也因此取了个笔名叫落花生。在抗日战争中,他为抗日奔波劳累过度而去世,他的确是一位具有花生精神的人,让我们一起读一读他说过的这句话:

  (课件出示:我要像花生一样,踏踏实实地做一个淳朴的人,有用的人,我要为中华而生,为中华而贡献。——许地山)

  四、总结写法,课外拓展

  1、感悟写法——借物喻人。

  ⑴师:题目是落花生,其实在写人,我们把他叫借物喻人(板书),为了帮助同学们理解这种写法,做人要做有用的人,推荐阅读:茅盾的《白杨礼赞》、陈慧英的《梅花魂》、周敦颐的《爱莲说》。

  ⑵师:在我们的周围也有许多像花生一样的人和事,让我们懂得人要做有用的人的深刻道理。你能举出例子来说一说吗?注意能用到所学写法。(如:貌不惊人的铅笔、橡皮;像默默无闻的环卫工人,邮递员……)然后结合课后的“小练笔”写一写。

  ①直抒胸怀。赞美你,__________(赞美周围像花生那样的人)

  ②借物喻人。__________颂(如燃烧自己,照亮别人的蜡烛;不畏严寒的青松;默默无闻的小草等)

  2、感悟写法——详略。

  ⑴师:这篇课文,从种花生到收花生、尝花生,经历了多少时间,在课文中占了多少篇幅?从尝花生到议花生,经历了多少时间,在课文中占了多少篇幅?作者为什么这样安排?

  生1:作者这样安排的目的是为了强调我们应该做像落花生那样的人;

  生2:课文重点写议花生,目的在于告诉我们做人的道理。

  ⑵师:这篇课文的重点是议花生,父亲的议论是着重写的,这样可以突出文章的中心,其它内容略写,但它为文章的主要内容起说明交待的作用,不能不写。我们在写作时也要确定重点,做到重点突出,主次分明。

  五、总结全文,深化主题

  师:学了这篇课文,你想说点什么?把你的想法写下来,在小组内交流。

  师:谁愿意毛遂自荐?

  生1:我想说:“我要向花生学习”。

  生2:做人不能光看外表,要看他是否有用;

  生3:不是有一句名言:“用珠宝装扮自己,不如用知识装扮自己”,我觉得说得真好。

  生4:我又学会了重点突出、主次分明和借物喻理两种写作方法,我想我的作文能力会更好。

  生5:我认为父亲的话有些不对,桃子、石榴、苹果高高地挂在枝头,并不是炫耀自己,而是它们的生长特点。

  生6:老师,你不是说现在的社会是竞争的时代,它需要敢于展示自己才华的人吗?难道像桃子、石榴、苹果敢于展示自己才华,错了吗?

  师:你们提得真好,的确现在的社会需要敢于展示自己才华的人,桃子、石榴、苹果高高地挂在枝头,并不是炫耀自己,而是它们的生长特点。现在的社会既需要像落花生那样的默默奉献的人,更需要像桃子、石榴、苹果一样敢于展示自己才华的人。

  六、布置作业

  1、继续完成小练笔。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板书设计:

  落花生

  种花生—————————收花生—————————吃花生————————议花生

  (略) (详)

  借物———————————喻———————————————————————————————有用的人

落花生教学设计7

  教学目标:

  1、理清文章思路,了解文章的写作方法,让阅读更好地为写作服务。

  2、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学习花生不慕虚名的品格,做对社会有用的人。

  3、能分角色朗读课文。

  4、初步了解借物喻人的写作方法。

  教学准备:PPT 课件

  教学过程

  一、 复习词语(读一读)

  二、 谜语激趣,导入新课

  1、同学们,你们喜欢猜谜语吗?

  2、花生还有一个名字,谁来告诉老师?

  3、出花生课件,解释:花生为什么叫落花生?著名的作家许地山他最喜欢的就是这落花生了,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作家许地山的散文名篇《落花生》

  4、齐读课题。

  5、你们看它既没有华丽的外表,也没有诱人的果实,那作者为什么要写它呢?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解决的问题。

  三、 浏览课文,脉络回顾,理清文章的写作思路,了解文章的写作方法。

  1、 上节课我们已经初读了课文,请同学们打开课文65页,快速浏览课文,看看课文,围绕“落花生”都写了哪些内容?哪一部分写得最详细?(出示课件)

  2、 板书:种花生、收花生、尝花生、议花生

  3、 通过刚才你们读课文发现,种、收、尝花生,作者寥寥几笔,而议花生这一部分作者却颇费笔墨,写得非常详细,那同学们知道作者为什么这么写呢?

  生:作者想通过议花生告诉我们一个道理

  师:也就是议花生是重点,作者就写得详细具体,而次要部分作者则(与详细相对的词是)写得简略)那这篇文章的写法对你们平时写作有什么启示呀?(写作文时不能平均用力,主要部分我们就把它写得详细,次要部分就把它写得简略)

  4、 既然这篇课文详写议花生这一部分,那我们就直奔重点,学习这一部分,好吗?

  四、 重点感悟,学习课文第三部分

  1、 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3—15自然段,看看谁说的话给你留下深刻的印象,做上记号。一会给大家读读!

  2、 父亲提出了什么问题让大家讨论。

  3、兄妹俩所说花生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而父亲指出的却是花生常常被人忽视的一个特点,父亲对花生作了几次议论?

  3、 读父亲说的话,出课件父亲说的话

  我们一起来看投影(点课件,花生果实怎样?桃呢?)

  4、 说一说你更喜欢哪种植物?

  5、 你们看这句话(再点课件),文中的父亲喜欢谁呢?

  6、 父亲不仅喜欢花生,而且是在赞美花生,那花生有哪些可贵之处值得赞美呢?我们应抓住哪些重点词语来突出花生的可贵之处呢?

  7、 我们先来看一下表格,看一看如何填?

  8、 我们刚才通过填写表格抓住了重点词语来比较了它们的不同之处,桃子、石榴、苹果鲜红嫩绿,确实惹人喜爱,而花生却将果实埋在地里,等待人们来挖掘,来利用,因此,你从中体会到花生的可贵品质是什么?请同学们分小组讨论(体会到花生有默默奉献、朴实无华、无私奉献、不图虚名的品质)板书:默默奉献

  9、 谁愿意来读读

  10、 同学们想不想也读一读,齐读

  11、 读父亲接下去说的话,出课件

  师:全班齐读,说说父亲说这句话的真正用意是什么?

  生:做花生一样有用的人

  12、 作者对父亲的`话理解了吗?你从哪里看出来的?找出有关句子(出课件句子)

  师:什么样的人是有用的人?

  生:对国家、人民作出贡献的人

  师:那什么样的人只讲体面的人呢?

  生:只讲美 注重外表

  师:举例说说你看到这样只讲体面的人吗?

  五、 分角色朗读重点部分

  1、 同学们想不想把议花生这一部分分角色读一读呀?

  2、 这晚的谈话给作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后来他给自己取了一个笔名(出课件)

  六、 总结全文,升华主题。

  1、 那同学们学到这儿,你现在知道作者为什么要写落花生了吧?(表明自己想做落花生一样有用的人)

  2、 这篇课文,从议花生讲到做人,它告诉我们一个深刻的道理: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了,这种写法叫借物喻人,共实,在我们身边有许多事物能给人启示,告诉我们做人的道理,请同学们举例说说?

  3、 其实,在我们身边有许多事物能给人启迪,告诉我们做人的道理,那就要靠同学们平时细心去观察,用心去发现了。

  七、 课堂讨论

  1、 出课件(果子对比图)

  2、 说说共同点和不同点

  3、 在21世纪的今天,你想做桃子、石榴、苹果那样的人呢?还是做落花生这样的人?我们现在就来一个实话实说:你想做哪一种人理由是什么?

  4、 先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待会和大家交流。

  因为时间的关系,我看同学们还想说,待会下课和你们交流,好吗?

  5、 在这儿老师送给大家两句名言(出课件)

  6、 同学们,在现代社会中,到底应该做哪种人,这是一个永恒的话题,不论你想做哪能一种人,你都

  应做——有用的人,这就是老师对你们的希望

  八、作业布置(小练笔)

落花生教学设计8

  教材分析

  《落花生》是著名作家许地山的一篇叙事散文,着重讲了一家人过花生收获节的情况,通过谈论花生的好处,借物喻人,揭示了花生不图虚名、默默奉献的品格,说明了“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的道理,表达了作者不为名利,只求有益于社会的人生理想和价值观。尽管文章篇幅很短,也没有什么华丽的词藻和深奥的语言,但是给人以清晰、深刻的印象,使人从平凡的事物中悟出了耐人寻味的道理。

  学生在中年级就学习了抓住关键的词句,理解文章内容的方法,如“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实际”等,并在本册的第四组中的前两篇课文中(《钓鱼的启示》《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学习了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的方法。因此通过这篇课文的学习,应该继续训练学生在阅读课文的过程中抓住语言文字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为六年级继续学习“体会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做准备。引导学生初步领悟文章的表达特点,并注意把这些方法(详略得当、重点突出;借物喻人)运用到自己的习作练习中去,也是本课的训练重点。

  教学目标

  1.掌握本课生字、新词,会读“播种、吩咐、便宜、石榴、茅亭、榨油”等词语,理解“居然”的意思。

  2.能有感情朗读课文,重点朗读课文的第1自然段和全家人议论花生的相关段落。

  3.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学习花生不求虚名、默默奉献的品格,懂得“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的道理。

  4.体会父亲把花生和桃子、石榴、苹果进行对比的用意,初步体会“对比”这种修辞手法的好处。

  5.初步了解借物喻人的写作手法,能学习作者由落花生领悟到做人的道理的写法,试着选择一种事物写一写。

  教学重点

  1.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学习花生不求虚名、默默奉献的品格,懂得“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的道理。

  2.体会父亲把花生和桃子、石榴、苹果进行对比的用意,初步体会“对比”这种修辞手法的好处。

  教学难点

  1.体会父亲把花生和桃子、石榴、苹果进行对比的用意,初步体会“对比”这种修辞手法的好处。

  2.初步了解借物喻人的写作手法,能学习作者由落花生领悟到做人的道理的写法,试着选择一种事物写一写。

  课时安排

  教学资源准备

  学生:留心观察身边的人或事物,让你感动的人或者物品,举一、二件和同学交流。

  教师:教学仪器

  设计思想

  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第二学段提出的学习目标,经过三、四年级系统的阅读训练,学生现阶段已经掌握了基本的阅读方法,如有感情朗读、初步学会默读;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表达的思想感情;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达情意方面的作用;对课文中不理解地方提出疑问等等。根据教材特点,本课在教学中除继续运用以上学习方法外,还应特别注意培养学生通过朗读体现自己理解程度的能力,以及联系上下文、生活经验去体会深刻句子的方法,并初步领悟文章的表达方法。

  教学过程

  一、质疑课题,引发学生思考

  1.猜谜导入新课:板书课题,齐读课题。(“落”字故意写的比“花生”大)

  2.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发现课题书写的特点。

  3.引导学生猜测为什么要这样写课题?(学生畅所欲言)

  预设1:学生可能会猜测:这个“落“字一定有它的含义。

  预设2:这个“落”字可能说明了落花生的特点。

  4.教师讲解花生结果的奥秘。(一个“落”字,准确地概括了花生这种植物的生长特点。)

  二、结合预习,学习生字、新词。

  结合预习,考查学生朗读词语和课文的情况。

  三、整体感知,初读课文

  1.学生浏览课文,思考,课文围绕落花生讲了哪些内容?

  2.学生交流各部分的小标题。

  教师板书:种花生收花生尝花生议花生

  3.默读课文,试着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学生交流:

  预设:

  有的学生概括为:这篇课文讲了作者家后园有半亩空地,一家人开辟出来种花生,买种,翻地,播种,浇水,没过几个月居然收获了。一家人过花生收获节,我们边吃花生边议花生。父亲借花生教育我们做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

  有的学生概括为:这篇课文重点写了过花生收获节时一家人谈论花生的好处,父亲借花生教育我们做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

  4.引导学生比较、讨论,认识详略得当。

  通过交流,学生明确:虽然种花生、收花生花费了几个月的时间,但是作者用寥寥数语就一笔带过了,而是用了13个自然段来重点写议花生这一部分。议花生这一部分是文章的主要内容、重点内容。

  5.教师小结。重点部分写得详细具体,次要内容写得简略。这样安排就叫做有详有略,这样安排有什么好处呢?相信同学们学完课文后,会有更深入的理解。

  四、学习第一、二部分内容。

  (一)学习第一部分:

  1.指读。

  2.教师相机指导:“种”是个多音字。买种、播种的“种”都读三声。

  生通过交流明确:播种“bōzhònɡ”是种植植物的全过程,包括买种啊,翻地啊,浇水啊,施肥啊,收割啊等等几个环节,而播种“bōzhǒnɡ”仅仅是种花生的一个环节,即播撒种子,根据这段话的意思,联系上下文,在这里应该读“bōzhǒnɡ”。

  3.思考:这一段先写了什么?再写什么?

  4.说说种植花生的过程。

  5.讨论“居然”的意思,体会花生收获后家人的惊喜之情。

  当我们种花生的时候,就知道一定能收获花生吗?你从哪个词看出来的?

  学生联系上下文,相互补充、交流,明确从以下三方面可以看出作者和他的家人没有想到花生收获了。

  理由1:因为没过几个月,竟然收获了。这个时间比他们想的短。

  理由2:因为它本身是亩荒田,开辟出来种花生,收获了。

  理由3:这是他们姐弟几个第一次种花生,竟然收获了,意想不到。

  6.大家试试看,用“居然”说个句子。

  7.通过齐读方式指导学生带着收获之后的惊喜来读读这段话。

  (二)学习第二部分:

  在第一自然的学习中,同学们已经收获了新的知识。回到课文,同样有收获的,便是作者许地山和他的家人。当他们收获了花生后,母亲提议说要过一个——(收获节。)今晚我们过一个收获节,请你们的父亲也来尝尝我们的新花生,好不好?)既然是过收获节,我们的心情会是——(开心、高兴!)好,哪我们就满心欢喜地来读读第二自然段吧。

  五、布置作业

  1.熟读课文。

  2.练习生字词。

  板书设计

  15.落花生

  种花生收花生尝花生议花生

落花生教学设计9

  设计背景

  长期以来,受传统的教学观念的影响,教师拥有对教材文本的绝对的解释权,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被限制在教师的理解范畴之内,于是,学生的个性化的阅读理解被扼杀殆尽。法国著名的儿童心理学家卢梭说:“儿童有他特有的看法、想法和感情。如果用我们的看法、想法和感情去代替他们的看法、想法和感情,那简直是最愚蠢的。”学生作为一个个性鲜明的生命个体,总是带着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和情感来接触新的阅读文本,他们的阅读个性是客观存在的。首先,不同的家庭背景、知识储备、兴趣爱好等所带来的学生的个体之间的差异,必然对学生的阅读活动产生影响,导致即使阅读同一文本也会得出不同的认识和体会,;其次,对于阅读材料来说,由于语言文字的包容性极大,因此对同一文本也完全可以从若干角度进行不同的解读。所以,新的课程标准明确地提出不能以教师的理解去代替学生的理解,以教师的分析取代学生的阅读实践。认识到了这一点,我们就必须尊重学生的想法和选择,同时还要鼓励学生富有个性的学习和发现,“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所以在阅读过程中,要让学生独立发挥,读出个性,让学生做“阅读的主人,学习的主人”。

  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散文。文章重点记叙了一家人品尝花生时的讨论,告诉我们做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按照事情发展顺序,全文分为三段:第一段(第一自然段)写种花生、收花生;第二自然段(二至十四自然段)写一家人尝花生谈论花生的好处。内容可分两层:一是讲花生的好处与特点;二是以花生喻做人。第三段(第十五自然段)写父亲的话深深印在“我”的心上。课文通过议论花生的好处,借物喻人,阐明做人的道理,很有教育意义。文章重点突出,主次分明,语言质朴简洁,清新自然,适宜于学生边读边思考。抓住重点段深入理解课文,是本单元的阅读训练重点。这个训练点包含两个互相联系的阅读理解过程。一是细读重点段,真正把重点段的思想内容读懂;二是以重点段内容为核心,联系全文及题目,进一步体会全文的思想感情。教师在指导运用这一阅读方法时,不要忽视第二个过程,以免学生产生“理解课文,只要读重点段就行了”的错觉。

  教学目标

  1、学会生字,理解自己不懂的词语。

  2、初步懂得做人不应该只讲体面,应该做到有真才实学,对人民有用的人。当然对题目的理解是宽泛的,不应该拘泥于教材。

  3、初步学会抓住重点段深入理解课文的阅读方法,了解借物喻人的写法并能尝试运用。

  教学重点

  1、分角色朗读课文,了解花生的可贵之处,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从中体会出做人的道理。

  2、了解课文借物喻人、重点突出的写作特点。

  3、引导学生用自己的生活积淀来理解外表和内在的关系。

  教学难点

  初步学会抓住重点段深入理解课文的阅读方法。

  教学准备

  课件(各种植物图)。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题

  同学们,都吃过花生吧,喜欢吃吗?(喜欢)那么著名作家许地山写的这篇《落花生》是不是告诉我们花生什么样子?如何好吃啊?(不是)而是以“落花生”为题,以“落花生”为线索写了一件事,什么事?(我们种收花生,尝议花生的事)(板书:种收花生,尝议花生。)

  二、初读感知

  1、自由读课文,做到不添字、不落字、不读破句:

  指名分段读课文,其他同学思考哪一部分内容给你印象最深。

  学生能抓住议花生的场景回答。

  引导理解“那晚上天色不大好,可是父亲也来了,实在很难得。”抓重点词语谈体会。

  (“天色不大好”、“难得”,体会到父亲对我们的关心和爱。①肯定我们的劳动成果,分享劳动的快乐;②借这个机会教育我们。)

  回答:这个收获节是怎么过的?(吃花生,谈花生)哪个是重点?(谈花生)

  2、默读第二段,划出:有哪些人谈花生?怎么谈的?谁谈的重要?(板书:我们谈,父亲谈)

  ⑴分角色朗读。

  ⑵指名读父亲的谈话内容。思考:父亲的话有几方面意思?(赞花生、学花生)赞美花生的什么?学花生的什么?

  ⑶自己读父亲两次说的话,思考以上问题。

  ⑷指名分别读父亲第一、二次说的话,回答:花生的好处很多,它最可贵的地方是什么?父亲将花生和桃子、石榴、苹果相比,在哪一点上赞美了花生?

  ⑸我们来看看桃子、石榴、苹果是怎样使人就生爱慕之心的?(出示图)现在你又是怎样理解的?

  ⑹让学生举例谈一谈自己的理解。齐读,体会其中的含义。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分角色朗读我们的讨论和父亲的谈话。

  父亲的话很短,为什么能深深印在我们的心上?

  二、继续学习第二段

  围绕思考题,分小组自读自悟。

  三、质疑深化

  生也许会提:作者为什么要写这篇文章,又为什么以“落花生”为题?

  师简介作者。

  四、辩论提高

  辩一辩:“落花生和苹果、石榴两者只能择其一,你想做什么?”学生分成了“苹果、石榴”(以下用“反方”代替)和“落花生”(以下用“正方”代替)意见相左的两派,进行“实话实说”辩论。

  正方:我想做落花生的理由是因为要是太夸耀自己,有些人会妒忌你。

  正方:花生埋在地里很阴凉,苹果、石榴挂在枝头遭受风吹雨打。而且苹果摘下来容易腐烂,花生保存时间长。

  反方:苹果、石榴虽然挂在枝头,长得好看,炫耀自己,但它们确实很有用,有炫耀的资本。

  正方:我们落花生非常谦虚,同样有用,但不炫耀,因为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

  正方:毛主席就像是落花生,从农民当中走出来默默工作,做了我们新中国的第一位主席。

  反方:落花生代表着旧时期的观念,苹果、石榴代表着现在新世纪的观念。如果像花生那样默默奉献,不讲体面,大家都瞧不起你。只有让大家都看见你的好处,你才能得到重用,所以应该像苹果、石榴。…………

  师:好,辩论到此结束。同学们经过这次辩论,你们觉得当今时代应该做怎样的人?

  正方:既要像落花生那样对别人有用,也要像苹果、石榴那样敢于推销自己。

  反方:不能过于埋没自已,也不要过于炫耀自己。

  小结:

  1、课文将花生的生长特点与桃子、石榴、苹果生长做对比,以突出花生特有的“可贵之处”,这并不是说桃子、石榴、苹果没有用处。

  2、果实埋在地里还是挂在枝头,是各种植物的生长规律决定的,跟好坏无关。

  3、课文中“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只讲体面”是指只要表面漂亮,缺乏道德品质和知识能力。

  五、总结深化

  师:这篇课文借“落花生”来喻做人的道理──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作者许地山始终没有忘记他父亲的教诲和希望,后来就以“落花生”作为自己的笔名,时刻激励自己,做一个有用的人,终于成为一个著名作家。

  大家齐读最后一节。(我们谈到深夜才散……)

  师:父亲的话深深地印在了作者的心上,也印在了我们大家的心上,希望同学们好好学习,要有真才实学,有本领,将来做一个对别人、对社会、对国家有用的人。

  六、延伸课后

  请同学们阅读《许地山文集》看看他是一个怎样的人,写一段话谈谈自己的看法。

  板书设计

  落花生

  种收花生

  外表不美却实用

  尝议花生

  默默奉献不炫耀

  【教学反思】

  这是一篇老文章,其中父亲的话哲学意味很浓“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旧教材强调花生的朴实无华,藏而不露,打击石榴、苹果、桃子的高高在上及迷人色泽。而新教材的理解则更加富有人文性,更加丰富多彩。文本中父亲在百忙之中能过来参加收获节,可见教育意图明显,文中姐弟对花生的评价体现不同年龄段孩子的认识,父亲并没有刻意拔高,因此教师在教学中也是如此。课堂上学生质疑时就能提出:石榴等既外表好看而且好吃有用。这种思维方式是和时代相吻合的,现今是一个追求美的社会,但是这种美要以实用为基础。因此我采用辩论的方法让孩子充分阐述观点,同时让他们在辩论中交换思想,交流看法,使之在现有理解基础上,对花生和其它水果的特点有更深入的认识。从而明确:内在美和外表美的结合是人们所追求的,起决定作用的还是内在美,即是否具有实用性。也就是:评价一个人的根本标准是是否实用,如果你达到了就是好的,至于美好的外表能使人一见就生爱慕之心,这是锦上添花的事又何乐而不为呢?不同的时代就有对《落花生》不同的理解,不同的学生眼中就有不同的“哈姆雷特”。

  同时教学中不能仅仅体现孩子的独特感受,对于儿童认知水平上的局限性,必须“给予”的东西,不能期待他不学就会,好比从未使用过筷子的婴儿,只有教他使用方法,今后才能摸索出更适合他使用的技巧。对于课文中花生的样子,生长情景,我不但让他们观察生长图,还告诉他们花生种植条件。在这基础上孩子通过上网搜集到的资料交流花生的实用价值,对“不是外表好看而没有实用的东西”这句话才有自己更深的理解,也才能引经据典证明“外表好看又有实用更好”。

  综上所述,阅读课教学要引导孩子独特体验,变“你应该学会的”为“我能够学会的”是根本,但不排除教师合理的传授,及时的给予。“授之与鱼不如授之与渔”,还要给他渔具,让他马上去“渔”。那时兴趣也有了,技能也有了,阅读的自信心就能逐步增强。

落花生教学设计10

  教学目的:

  理解课文思想内容,学习花生不求虚名、默默奉献的品质;概括课文中心,练习分清课文主次;培养学生观察思考的能力,初步学习“借物喻人”的艺术表现手法;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

  理解父亲赞美花生的话的深刻含义;练习根据课文的中心分清主次。

  教学过程:

  一、设置悬念,激发情感,导入新课。

  导语:这节课,老师和大家一起分析许地山先生的著名散文《落花生》。板书:落花生。

  一提起花生,我们就会想起它那又香又脆的美味儿来,说真的,老师就有这样一种感觉,不管是炒花生还是煮花生,也不管是咸花生还是淡花生,只要抓一把往口里一嚼,立刻便会香气四溢,吃着花生,那真是满口生香,吃完了花生,那真是回味无穷啊。

  在许先生的笔下,花生不仅具有令人心动的美味,更具有一种独特的品格,那么,花生到底具有一种什么样的品格呢?请听录音:

  二、分析课文。

  (一)录音播放课文的第三部分,边听边思考:

  1、大家听到的是课文的第几部分?你能说说这部分讲了什么吗?

  (吃花生、谈花生)

  2、“实在很难得”。你是怎样理解的?

  (让学生自由发言,教师引导:父爱的伟大,参加我们举办的丰收节,是父亲爱我们的具体体现。)

  3、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的分角色朗读、听录音中的角色对话等,来体会一家人团聚时的欢乐气氛。

  4、孩子们说到了花生有哪些好处?

  (味儿美、榨油、便宜)

  5、理解“便宜”在文中的意思。

  6、花生最可贵之处在什么地方?

  (它的果实埋在地里,矮矮地长在地上,等到成熟了,也不知道它有没有果实,必须挖起来才知道。)

  7、把花生与桃子、石榴、苹果作比较,有哪些不同的地方/突出了花生具有哪些方面的.品格?

  (不求虚名、默默奉献)

  桃子等:果实鲜红嫩绿、高高挂在技头上。

  花生: 果实埋在地里,矮矮地长在地上。

  8、父亲把花生人格化了,用浅显易懂的语言,道出了花生的品格,用意是什么?

  生齐读:父亲接下去说。。。。。。这一自然段。

  填空:你们要像花生,它虽然( ),可是( ),不是( )的东西。

  用“成熟”造句。

  9、“我”理解父亲的话吗?是怎样理解的?

  生齐读:人要做有用的人。。。。。。自然段。

  理解:“体面”一词的含义。

  你读了这段话后有什么感想?说一说。

  10、通过谈话,帮助学生理解“父亲的话却深深地印在我的心里”这句话的意思。并希望同学们也把花生的品格“印在心里”,学习花生的品格。

  三、练习分清课文主次。

  1、准备过收获节是课文的哪一段?写得具体吗?

  2、从“种花生到收花生”大约有多长时间?用了几句话来写?你觉得是详写还是略写?

  3、课文哪一部分与中心联系得紧密?写得具体吗?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

  4、总结文章的详略与文章的主次。

  四、总结全文。

  1、概括文章中心。

  2、练习分清课文主次。

  五、练习设计:

  1、查字典。“成”部首查字法怎样查?音序查字法怎样查?

  2、写句子。用“便宜”、“成熟”、“居然”各写两个句子。

  3、“借物喻人”或“托物言志”训练。(连线)

  花生 洁白无瑕,纯洁高尚

  小草 勤勤恳恳,默默无闻

  老牛 牺牲自己,照亮他人

  蜡烛 生生不息,顽强不屈

  雪 不求虚名,默默奉献

  4、课后思考。

  桃子、石榴、苹果等果实“鲜红嫩绿”是讲体面,“味道鲜美可口”说明也很实用,你能以此得出桃子、石榴、苹果的品格吗?你认为这种品格好吗?请谈谈你的感想。

  附板书设计:

  落花生

  (略)次 种花生

  (略)次 收花生

  (略)次 (准备过收获节)

  (略)次 吃花生

  (详)主 议花生

  味儿美 榨油 便宜 果实埋在地里 矮矮地长在地上 成熟挖出

  (实 用) (不夸耀) (不求虚名) (默默奉献)

落花生教学设计11

  教学要求

  1、阅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理清文章的叙述顺序,分清文章主次。

  2、学习课文生字新词。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思想。

  教学难点

  自读设问,讨论交流,读中悟理。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设疑导入

  1、读了课题,你想到了什么?

  2、同学们想了解的问题,也是作者大体的思路,老师用这样的思路引导大家:

  (1)花生为什么叫落花生?

  (2)课文的题目为什么不是花生,而一定是落花生?

  (3)课文围绕落花生讲了什么?

  (4)作者借花生想告诉我们什么?

  (5)在写作上我们应该学习什么?

  (读一篇课文从接触题目开始,就要一边读一边想,教给学生读题思文的方法,做到不盲目读书。)

  二、诱导初读

  1、范读:注意听清生字的读音。思考:课文先写了什么?接着写了什么?最后写了什么?

  2、自读:注意读准生字的读音,继续思考刚才的问题,同桌可以交流一下自己的意见。

  3、分段指名读课文,注意听清对字音读的是否准确。

  思考:种花生、收花生、议花生,哪些部分是次要?哪些部分是主要的?

  (诱导预读,理清文章的思路,弄清文章的主要内容,并初步分清文章的主次,为突出读写训练重点做好了铺垫,也为理解文章所要表达的思想打好了基石。并且教给学生一种读书方法:听读自读中,带着问题边读边想;一种学习方法:同学之间互相交流、互议、互补、互改。)

  三、引导细读

  1、指名读第一自然段。思考:第一自然段围绕花生讲了什么?

  2、自读第一自然段,继续思考刚才的问题。你喜欢怎样读就怎样读,可以一边读一边想,可以查字典,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实际,也可以问同学,问老师,或小组同学交流交流。

  (这一环节的设计为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增加了广阔的自由度,学生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读书思考方式。不仅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增强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而且将多种读书思考方法逐步转化为学生自主学习的一种能力。)

  3、课文通过8个字概括了种花生的过程,通过一句短短的句子就把收花生的过程一笔带过,想想这是为什么呢?

  (不时地围绕训练重点对学生进行提示、指导,促使这种学习方法尽快转化为能力。)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一自然段。

  四、课堂练习

  1、形近字组词。

  避()墓()辩()浇()

  辟()幕()辨()饶()

  譬()慕()辫()烧()

  2、多音字组词。

  zhong()pian()san()

  种便散

  第二课时

  教学要求

  1、分清文章的主次。

  2、分角色有感情一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教学重点

  理解父亲赞美花生的话的深刻含义。

  教学难点

  对作者借描写花生的特点,赞美其所代表的默默奉献的精神,学生在理解上有一定难度。

  教学流程

  一、复习导入

  1、课文按照什么顺序记叙的?

  2、哪些部分是主要内容?哪些部分是次要内容?

  二、引导细读

  1、自读第二自然段,用你喜欢的方法读懂它。

  2、有感情地朗读第二自然。

  (把学习的时间,方法的选择交给学生,做到自主学习。)

  过收获节是谁提出来的?都有谁参加?在什么地方过节?

  三、指导议读

  1、自读第三自然段至最后,画出你认为含义深刻的句子,看着通过阅读都读懂了什么?还不哪些不懂的问题?可以在书上做好标记。

  2、四人一组讨论疑难,组长记下本组不能解决的问题。

  3、各小组长汇报各组的疑难,简单的问题当场解决,重点问题提出后,老师和同学们一起整理、归并。

  如:大家是怎样议论花生的好处的?拿花生和桃子、石榴、苹果进行比较的目的是什么?父亲的话是什么意思?作者借花生的特点的描写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作者的话是什么意思?

  4、带着这些问题阅读课文,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去解决,然后把看书的见解拿到学习小组中研究讨论交流,最后全班交流。

  5、分角色朗读。

  (1)自由练读,自由组合。

  (2)分角色朗读。

  (3)评读,品读。

  (4)赛读。

  (这一教学环节的设计一是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使学生变被动的接受学习为主动的探究学习,教学中通过让学生读、画句子、质疑及讨论、全班合作交流等形式来理解文章内容。这样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索的习惯,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落实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二是充分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通过互相启发,共同探究,不仅让全体学生有所发现,学有所得,而且培养了合作精神和合作能力;三是强调多读,让学生在读中理解,读中感悟,读中积累,体现了语文学科以读代讲的特点,朗读形式也注意多样化。)

  6、小结。

  归纳本课的阅读方法,进行相关的写作指导。

  四、指导背诵

  1、你喜欢文章的哪一段?想用什么方法背下来?

  2、当堂背诵。

  (指导背诵,既达到了积累语言的目的,又落实了课后练习,减轻了学生的课后负担。让学生用自己的背诵方法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背诵,体现了教学的民主,使学生拥有更多的自主权。)

  五、实践活动

  请同学们阅读一体许地山的作品,并交流读书的感受。

  落花生教学设计3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理解课文中深刻含义的句子,懂得“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的道理。

  二、过程与方法

  1、自学生字新词,并用“居然”造句。

  2、理解课文中的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这样写的好处,懂得做人的道理。

  3、用借物喻人的方法写写身边的食物。

  教学重点:

  掌握详略得当的写法。

  课前准备:

  制作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趣,揭示课题

  1、出示谜语,猜猜它是哪种植物?

  “根根胡须入泥沙,自造房屋自安家,地上开花不结果,地下结果不开花。”(花生)

  2、(出示花生的图片)说说花生的作用。

  3、思考:为什么叫落花生呢?教师解题:花生又叫落花生,因为花生的花落了,子房柄就钻到士里长成花生荚,所以叫落花生。

  4、落花生不仅是农作物的名字也是本篇作者的笔名,他为什么取这个笔名呢?留着这个问题,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文中,走进许地山童年的时光。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选择你喜欢的方式读课文

  要求:读准字音,把课文读通顺。

  2、检查认读生字词情况

  3、检查学生读课文情况,指名读指定的段落,评议读的情况。

  4、默读课文,思考:课文围绕落花生讲了哪些事?

  板书:种花生——收花生——尝花生——议花生

  5、你能说说哪些部分是详写,哪些部分是略写吗?(认识详略)

  详写:议花生

  略写:种花生、收花生、尝花生

  (三)细读课文、重点感悟

  1、略学第一自然段。

  (1)、自由读、指名读

  (2)、课文中哪些词语写种花生的经过?这些词语能颠倒吗?为什么?

  (3)、抓住对“居然”理解(什么意思?用在什么情况下?课文为什么要用“居然”呢?练习用“居然”造句。)

  (4)、指导朗读(读出惊喜)。

  2、学习“尝花生、议花生”

  过渡:母亲为了庆祝收获,提议过一个收获节,在收获节上一家人是怎样议论花生的好处的`?

  (1)、分角色朗读课文,

  (2)、三个人分别说花生的好处是什么?

  姐姐说它味美;

  哥哥说可以榨油;

  “我”说便宜,大家都喜欢吃。

  (3)学生根据收集的课外资料补充花生的好处

  (4)亲认为花生的好处是什么呢?指名读父亲的话。

  (5)、父亲认为花生最可贵的是什么?默读第10自然段,小组讨论,完成表格。

  花生桃、石榴、苹果

  位置

  外表

  印象

  (6)、所以,父亲仅仅是在说花生吗?父亲希望我们学习花生什么?(再读读父亲说的话,引出“所以你们要像花生,它虽然不好看,可是很有用。)

  (7)、日常生活中,还有哪些人也像这花生一样,外表不好看,可是很有用?举例子(清洁工、送报员、)

  (8)、作者明白父亲的希望吗?从哪一个句子可以看出,引出“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

  理解句子: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并指导朗读[肯定]。

  “体面”什么意思?什么叫“只讲体面”?什么是“有用的人”?

  (9)、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父亲的话深深地印在我的心上,对我产生了很深的影响,他长大后埋头苦干,默默奉献,在抗日战争中,他为抗日奔波劳累过度而去世,年仅48岁,他的确是一位具有花生精神的人。齐读他说的这句话:“我要像落花生一样,踏踏实实地做一个淳朴的人,有用的人,我要为中华而生,为中华而贡献。”

  (四)、总结全文,深化主题

  1、作者为什么以落花生为笔名,文章为什么要用“落花生”做题目?

  (作者写这篇文章是为了回忆父亲的教导,更严格地要求自己按照父亲的“像花生那样”踏踏实实、不求虚荣地去做人。因为父亲的话是由花生引出的,又用花生的特点比喻做人的美德,希望子女像花生一样做人,所以用这个题目。)

  2、结合“我”的一段话,概括课文的中心思想。

  (课文通过收获节上一家人对花生好处的议论,说明要做对别人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

  (五)、总结写法,课外拓展

  1、从种花生到收花生,从吃花生到谈花生,从父亲谈话的教学中,学习详写和略写。

  2、花生的果实长在泥土里,桃子、石榴、苹果只是根据各自的生长特点将果实挂在枝头,由此,体会到花生不求虚名,默默奉献,朴实无华可贵的品质。学习这种是借助花生讲明道理的写法叫“借物喻理”。

  (六)、小练笔

  作者由落花生领悟到做人的道理,结合生活实际,你从身边的人和事物中领悟到了什么?试着选择一种写一写。

落花生教学设计12

  【学习目标】

  1.学会本课六个生字,正确读写“居然”、“榨油”、“便宜”、“爱慕”、“体面”、“吩咐”“分辨”等词语。

  2.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理解父亲的话的含义,明白花生最可贵的好处,懂得做人应该做一个对他人有好处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只求外表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

  【课前准备】

  1.学生搜集作者和有关落花生的资料,教师准备关于落花生的课件。

  2.准备一块小黑板,上面抄写好本课生字、新词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解题导入

  1.齐读课题,你知道“落花生”是什么意思吗?你是怎么知道的?

  2.出示落花生的图片,教师补充讲解花生为什么叫做“落花生”。

  3.本篇课文的作者是许地山,他有个笔名叫落华生,他为什么取这个笔名呢?今天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文中,走进许地山童年的时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主识字:

  1.小声读课文,画出生字新词

  2.指名读课文,全班正音。(如,“空地”的“空”读四声kòng,“吩咐”的“咐”和“便宜”的“宜”在文中读轻声。)

  3.拼读生字,着眼学法,重点强化。(由学生提出易错的字,并展示自己的学法)

  4.在预习的过程中,你都理解了哪些词的.意思,用什么方法理解的?(注重结合上下文或生活实际理解词语的意思和用法,不要死背词典中的解释)

  (2)读顺课文,感知文本内容

  1.同桌互读,把课文读通读顺。(给足时间让学生读书)

  2.由同学互相推荐读,老师要鼓励读书不太好的同学展示自己,多鼓励他们。

  3.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再读课文,看看你对课文都有了哪些了解?

  默读课文,理清思路

  1.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请大家默读课文之后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2.本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你准备怎样给本文分段,为什么?(讨论并明确分段)

  布置作业

  熟读课文,抄写生字、新词

  第二课时

  回忆课文内容,整体感知

  齐读课题,回忆课文内容,想想课文围绕“落花生”写了哪些内容?

  细读课文、突破重难点

  默读课文,看看你对哪部分内容更有感受,再好好读一读。(根据学生发言情况相机引导)

  1.种花生、收花生:(略处理)利用评读的方式指导学生抓住“居然”读出一家人收获花生的意外、欣喜

  2.充分读书、突破重难点:

  (1)自由读、指名读出花生的好处。

  (2)学生根据收集的课外资料补充花生的好处。

  (3)出示第10自然段,体会花生的可贵之处。

落花生教学设计13

  一、教学目标

  1.理解文章的词句段,了解文章主要内容。

  2.通过“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明确文章的中心,加深对文章的理解及情感体验。

  二、教学重点

  1 .分角色朗读课文,了解花生可贵之处,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从中体会出做人的道理

  2.理解父亲赞美花生的话的深刻含义。

  三、教学难点

  懂得“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的道理。

  四、教学准备

  学生:了解有关花生的常识和生长特点。

  教师:制作相关课件

  五、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谜语导入

  师:孩子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出个谜语,看看谁能猜出它是哪种植物。“根根胡须入泥沙,自造房屋自安家,地上开花不结果,地下结果不开花。”

  生:花生

  师板书课题 :19.落花生 (齐读课题)

  二、作者介绍:

  许地山(1893.2.14—1941.8.4) 原名许赞堃,字地山,笔名落花生。生于台湾台南,甲午之战后全家迁居福建龙溪(漳州)。幼年随父在广东读书,中学饿毕业因家境衰落,到漳州第二师范教书,1913年赴缅甸仰光中学任教,1916年回国。次年入燕京大学,得文学士学位后再入宗教学院,得神学士学位。1923年赴美入哥伦比亚大学,次年到英国牛津大学研习。他对宗教史有精深研究,也下功夫钻研过印度哲学、人类学、民俗学,掌握梵文、希腊文和中国古代的金文、甲骨文,是著名学者。

  过度:课文虽然以“落花生”为题,但并不是一篇以状物为主的文章,而是作者回忆了小时候所受的家教。本文的作者许地山是现代散文家、小说家。他的散文以朴实洗练、清新自然的笔墨,写自己对社会、对人生的感触,常常寓深邃的哲理和优美的情思,为读者所喜欢。“落花生”是他的笔名。为什么他会对“落花生”有如此深刻的印象,我们可以从课文中找到答案。

  三、了解大意,理清结构

  1.学习生字词

  亩 尝 吩 咐 茅 榨 榴

  可惜:值得惋惜。

  开辟:开拓发展。 翻地:用犁、锨等翻松田地。

  居然:表示出乎意料;竟然。 收获:取得成熟的农作物。

  吩咐:口头指派或命令。 爱慕:由于喜爱或敬重而愿意接近。

  成熟:植物的果实等完全长成,泛指生物体发育到完备的阶段。

  分辨:辨别。 体面:(相貌或样子)好看;美丽。

  开火车读词语,教师相机正音。

  齐读、指名读。

  2.师:在理解生字、新词的基础上,齐读课文。联系课文加强对生字、新词的记忆与理解。 学生思考: 课文为什么以“落花生”为题,围绕题目写了哪些内容。

  生:落花生是本文议论的中心事物,因此以落花生为题。全文写了种花生、收花生、尝花生、议花生,都是围绕题目来写的。

  板书:种花生收花生尝花生议花生

  3.给课文划分段落,概括段落大意。

  第一段(第1自然段)写种花生、收花生。

  第二段(第2自然段)写母亲提议过一个收获节,并为过收获节做了准备。

  第三段(第3自然段到最后)写吃花生时的议论。

  四、重点感悟,学习课文

  1,师:默读课文,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情,请大家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生自由发言)

  2,下面我们采用抓重点的方法学习课文。思考:

  ①哪些部分是重点哪些部分是略写?

  ②学习重点段,理清写哪些内容;细读细想,弄清作者要表达的意思。

  ③联系其余各段和课题,理解全文和思想感情。

  3,指名读课文重点部分,教导学生学会把详略的手法用于自己的写作当中。

  五、作业

  抄写生字词

  六、板书:

  种花生

  收花生

  吃花生

  议花生

  第二课时

  一、引入课文,激发兴趣

  师:同学们,都吃过花生吧,喜欢吃吗?回顾前文,继续学习落花生。

  板书 :落花生

  二、精读课文

  (一)学习课文第一段,理解内容。

  1.师:请同学们轻声读第一段,思考:这一段先写了什么?再写什么?

  生:先写种花生,再写收花生

  (板书:种花生收花生)

  2.师:课文中哪些词语写种花生的经过?这些词语能颠倒吗?为什么?

  生:买种、翻地、播种、浇水;这些词语是按种花生的顺序排列的,不能颠倒位置

  3.师:“居然”写出了什么?在这里起什么作用?

  生:“居然”写出了种花生的结果,也写出了获得收获时大家出乎意料地高兴的心清。用“居然”一词 强调了大家那种惊喜的心情。

  4.师:学生练习用“居然”造句。

  (二)学习课文第三段,理解内容,懂得道理。

  1.师:默读第三段,思考:一家人是怎样议论花生的好处的?

  (板书:尝花生议花生)

  2. 分角色朗读课文,讨论回答思考题。

  师:请同学们分角色朗读:姐姐说味美,哥哥说可以榨油,“我”说便宜,大家都喜欢吃,父亲说花生最可贵的是它的果实理在地里。

  (板书:兄妹们议花生父亲议花生)

  3.师:兄妹们所说的花生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父亲指出的却是花生常常被人忽视的一个特点。父亲对花生作了几次议论?几次议论有什么不同?

  生:两次。第一次把花生与桃子、石榴、苹果作比较;第二次由花生的特点进而说明做人的道理。师接:(齐读父亲的第一次议论。思考:父亲是怎样通过比较说明花生最可贵之处的?)

  生:父亲把花生和桃子、石榴、苹果相比较。通过果实的样子、果实结出时的位发的比较说明花生最可贵之处。

  (板书:果实理在地里鲜红嫩绿的果实矮矮地长在地上高高地挂在枝上)

  师:花生的果实长在泥土里,桃子、石榴、苹果将果实挂在枝头,是个是花生故意钻进土里不让人知道,桃子、石榴、苹果放意炫耀自己?为什么?

  生:这是它们各自的生长特点

  师:桃子、石榴、苹果鲜红嫩绿,惹人喜爱,而花生却将成熟的果实理进泥土,等待人们来挖掘,来利用。由此,你体会到花生可贵的品质是什么?

  生:不求虚名,默默奉献,朴实无华

  师:请孩子们练习用“成熟”造句。

  师引导学生“成熟”有两个义项。一是泛指生物由发育到完备阶段;一是指发展到完善的程度。据此指导学生造句。

  4. 师:齐读父亲的第二次议论,思考:父亲借花生来教育孩子们做什么样的人?

  生:谦虚朴实,不计名利,不会炫耀自己,对别人有用的人

  5.师:作者对父亲的话理解了吗?你从哪里看出的?读出有关的句子。

  (1)出示投影片,填空,指导背诵。

  “人要做的人,不要做,而的人。”

  (2)你对作者的话理解了吗?什么叫有用的人?什么叫只讲外表体面而对人没有好处的人?结合实际,举例说明。

  (3)小结:作者受父亲的启发,所说的这段话是全文的中心所在。它从正反两方面说明了做人的道理,赞扬了脚踏实地、埋头苦干、谦逊朴实、不计名利、有真才实学而不炫耀自己的人;赞扬了一切默默无闻,为人民多做好事,对社会作出贡献的人。批判了那些只求表面,贪图虚名,不学无术,对社会没有用的人。父亲的教导深深印在作者的心上,“落花生”的精神贯彻在他一生的做人、写作和教学之中。

  (4)齐读全文最后一节。思考:这一节对全篇文章和突出文章中心起了什么作用?

  三、回归感情,升华主题:

  这篇课文借写花生,告诉我们一个深刻的道理: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这种写法就叫“借物喻理”。在我们的周围也有许多事物能给我们以启迪,让我们懂得深刻的道理。如:粉笔这个平平常常、普普通通的小东西,为了让同学们获得知识,不惜牺牲自己;蜡烛,照亮了别人而毁灭了自己。

  四、作业

  背诵课文第十自然段

  五、 板书 : 种花生 过收获节

  种花生收花生 理在地里鲜红嫩绿的果实矮矮地长在地上高高地挂在枝上

  尝花生议花生 兄妹们议花生父亲议花生

落花生教学设计14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掌握本课生字新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文章内容,并体会含义深刻地句子,初步了解借物喻人的写作方法。

  2、过程与方法:以读为本,通过多层次、多形式的读来感悟课文,通过抓重点语句,理解花生的精神品质,体会作者的启示。

  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习花生不求虚名,默默奉献的品格,懂得“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

  重点:由表及里地了解花生的可贵之处,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难点:把花生的品格与做人联系起来,进而悟出深刻的做人的道理。

  教学准备:

  小黑板(父亲的话、我的话)

  课前预习:

  查找落花生的特点或者什么叫落花生的资料;查找许地山及其父亲的相关资料。

  课时划分: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直接导入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作者围绕落花生写了种花生、收花生、吃花生、议花生,其中议花生是文章的详写内容。这节课我们将细细的品味这部分内容。

  二、抓住重点、读中感悟

  认真阅读4到15自然段,思考我们和父亲在议论花生的什么?(学生读书)

  集体交流:找出我和哥哥姐姐还有父亲分别议论花生的好处的句子。然后接读课文中对话部分。

  他们中谁的话能给人以启发?第几自然段?(教师出示小黑板,齐读)

  感受花生与桃子、石榴、苹果的比较

  从这个语段中,你知道了什么?

  ——我们看桃子石榴苹果有什么特点?——他们什么颜色?——面对这鲜红嫩绿的果实,人们会说些什么?(指生发言)——理解“爱慕”——看落花生是什么样?(抓住“矮矮”等词理解花生最可贵之处究竟在哪?体会花生的品质:不炫耀自己,默默奉献,不图名利等精神)

  感受父亲喜欢落花生

  ——多么鲜明的对比啊!大家自由的朗读课文,体会父亲是喜欢桃子、石榴、苹果还是喜欢落花生呢?(学生自读自悟)

  从父亲的谈话中,我们能明显的感受到父亲喜欢落花生

  ——你喜欢落花生吗?

  师生相互品读,读中悟情。

  你能不能把喜欢的感情读出来?(指导读法)有时候停顿要长些,有时候短一点,要根据内容和感情来读。自己读读,体会体会。

  谁愿意读?把喜爱崇敬之情读出来。

  老师再读一下,比较一下,看谁读的好,谁好就向谁学习。

  指生点评点评。

  (指导读法)读书是一门艺术,这门艺术要好好的体会他。我什么地方读得慢?什么地方度的快?什么地方该用什么样的语气才能把感情表达出来?下面学着我的样子,大声读刚才的这段话。(学生自读)

  推荐学生朗读并点评。

  父亲的一番话,拿落花生与桃子、石榴、苹果对比,折射出了花生不炫耀自己,默默奉献的品质。

  三、重点阅读,感悟启示

  父亲和我们仅仅就是来吃吃落花生,来讲讲落花生吗?

  父亲接下去怎么说?(教师范读:父亲接下去说:“所以……的东西”)

  你从父亲的话中听出了什么?(父亲从落花生讲到了做人的道理)你从那里看出来的?(“所以你们要像花生”)像花生的什么?(品质)这就是父亲的良苦用心,借在收获节和孩子们谈论花生,赞美具有花生精神品质的人,教给孩子们做人的道理,这种写作方法就叫借物喻人。(板书借物喻人)

  我听懂了父亲说的话了吗?(指生读我说的话),我听懂了父亲的话。我说的话,同学们听懂了吗?有没有不懂的地方?

  教学预设:

  理解“只讲体面”

  理解“讲体面”,那我们要不要讲体面?——(补板书:只,学生齐读)只讲体面是什么意思?

  我们能不能只讲体面?有没有见过只讲体面不讲别的的人?

  我们见到的是既讲体面,又讲行为的人。那么我是怎么说的?(齐读“我”说的话)

  我们要做什么样的人?(指生回答,拓展话题“有用的人”在生活中有很多,众所周知的战斗英雄,受人尊敬的人民公仆孔繁森、焦裕禄等等,他们是有用的人。但是现实生活中还有很多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默默无闻的作贡献的普通劳动者,比如……学生回答——清洁工、送报人、修理工、维持交通秩序的警察叔叔,教育学生成长的老师,为了校园环境忙于打扫的同学都是有用的人。他们就像落花生一样,他们所从事的.工作也许并不令人羡慕,他们的劳动成果也许并不引人注目,但他们切切实实在为大家服务,是值得我们尊重的。)

  区别“有用”的含义

  我们要做有用的人,这个“有用”和父亲话中的“有用”含义一样吗?大家对比读读,看看你能发现什么。(学生朗读体会,指生发言)看来,不仅是大家读懂了父亲的话,作者“我”也是真听懂了父亲的话,来!再读“我”的话。

  教师引读:这是我对你们的希望。花生做的食品都吃完了,父亲的话却深深地记在我的心上。(稍顿)读错了吗?记在我的心上不好吗?哪儿不好?

  把最后一自然段读一读,读出印的很深的感觉。(学生齐读)

  再读,想一想,怎样体现“深”? (教师范读,点评:语速要慢点,注意停顿,这样才有味。学生再读。)

  四、整体回环,情感升华

  自由朗读4—15自然段,思考:

  你是从哪儿看出父亲的话陪伴我走过一生呢?(笔名落华生)

  我们学习落花生,不仅不要看不起外表不美,但实际有用的人,而且自己也要甘愿像落花生一样作普普通通的人,干实实在在的事情,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为他人带去更多的好处。

  五、拓展练习

  这篇课文从议花生讲到做人,告诉我们一个深刻的道理。这种写法就叫借物喻人(板书)。在生活中我们细心观察一种事物的时候,从这种事物的身上往往让我们感受到一种精神、品质,使我们受到深刻的启发。比如矗立在风雪中的青松让我们感受到他那种不肯低头折节的品质,让我们想到浴血奋战的勇士们。(板书:青松 不低头折节 勇士)你想到了什么?(相机板书。小草、蜡烛、蜗牛、青蛙……)

  六、课堂总结

  这节课,同学们通过细细咀嚼课文中的语言文字,我们和许地山一起领会了父亲说的话的含义,感受到了做人的道理。下课!

  板书设计

  15 落花生

  落华生 许地山

  可贵 榨油、味美、便宜

  最可贵 不炫耀自己、默默奉献、不计名利

  教学反思:

  这是我在一次区级同课异构竞赛课中的教学设计。针对我班学生的特点,力争让他们能深入到文章内容中去,通过咬文嚼字,反复推敲,仔细斟酌,领悟文章内容的含义。在实施的过程中,学生抓住了教师预设的几个重点词句,通过反复诵读,小组讨论,集体交流等形式,均收到了预期的效果,达到了本课时教学要求。

落花生教学设计15

  【教学目标】

  1、掌握本课6个生字。能正确抄写第10自然段,会用“居然”造句。

  2、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学习花生不求虚名、默默奉献的品格,懂得“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的道理。

  3、能分角色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的重点句。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哪些内容是详写的,哪些内容是略写的,并初步体会这样写的好处。

  4、初步了解借物喻人的写作手法,能学习作者由落花生领悟到做人的道理的写法,试着选择一种事物写一写。

  【教学重难点】

  1、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学习花生不求虚名、默默奉献的品格,懂得“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的道理。

  2、能分角色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的`重点句。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哪些内容是详写的,哪些内容是略写的,并初步体会这样写的好处。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

  1、启发谈话:

  同学们,你们吃过花生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关于写花生的课文。

  2、教师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

  3、“落花生”就是我们平时常见常吃的花生,可为什么叫它“落花生”呢?课前同学们都查阅了资料,谁来谈一谈?

  4、过渡:课文围绕花生讲了一些什么事呢?同学们读读课文就知道了。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把句子读通顺,标出自然段序号。

  2、同桌互读课文,互相检查,纠正读错或读破句的地方。

  3、用生字词卡片检查认读生字词情况。

  (可指名读、齐读、分行、分组比赛读。)

  4、检查学生读课文情况,指名读指定的段落,评议读的情况。

  5、默读课文,思考:

  课文围绕落花生讲了哪些事?

  ⑴ 种花生、收花生。

  ⑵ 母亲提议过一个收获节,并为收获节做了准备。

  ⑶ 吃花生时的议论。

  教师:按照课文讲的这三件事,我们把课文分成三部分来理解。

  三、学习课文的第一、二部分

  1、默读第一、二自然段,边读边思考:

  你读懂了什么,还有哪些不懂的地方。

  2、汇报交流:

  ⑴ 说一说你都读懂了什么?

  ⑵ 质疑、解疑:

  ① “开辟”是什么意思?为什么不说“开发”出一块空地?

  ② “居然”一词怎么理解,你能找一个和它意思相近的词吗?

  3、指导感情朗读。

  四、布置作业

  1、熟读课文。

  2、预习课文的第三部分。

  第二课时

  一、复习引入,交待探究目标

  1、回忆课文围绕落花生讲了哪些事。

  2、这节课我们继续探究课文,学习课文的第三部分,弄清作者对落花生为什么有着特殊的感情,还要学习作者表达思想的方法。

  二、深入探究课文的第三部分

  1、默读课文,想一想这部分课文讲了几层意思:

  讲了两层意思,第一层(3~11自然段)讲议论花生的好处。第二层(12~15自然段)讲从谈花生到论人生。

  2、自读课文,画出父亲说的话,谈谈你的理解,体会文中对花生好处的议论以及从谈花生怎么到论人生。

  3、小组讨论交流。

  4、全班交流,教师引导:

  ⑴ 体会第一层意思:(重点理解父亲的话。)

  ① 投影出示父亲的话。

  ② 指名读父亲的话,然后完成如下填空:父亲的话中提到了四种事物,父亲认为虽然 让人一见就 ,但是和 相比,还是 最可贵。

  ③ 分析父亲的话,学生议答:

  A、“爱慕”是什么意思?什么是“爱慕之心”?

  B、父亲有没有产生爱慕之心?父亲对什么产生了爱慕之心?你是从哪个词看出来的?

  C、什么是“最可贵”?父亲为什么认为花生最可贵?

  (引导学生理解苹果、桃子、石榴高挂枝头,炫耀自己,而花生踏踏实实、默默无闻地奉献自己,具有藏而不露的美德。)

  D、学生再次读父亲的话,并根据自己的理解,判断以下句子是否正确,并说出理由:

  a、花生好、桃子、石榴、苹果不好。( )

  b、凡是埋在地里的东西都是好的,高高挂在枝头上的东西都是不好的。( )

  c、我们不需要外表美。( )

  ④ 教师:

  本课中父亲用花生同桃子、石榴、苹果相比,是仅就果实是否露在外面这一点来比较,突出花生不炫耀自己、默默奉献的品格,并不是说那三种水果只是外表好看而没有实际用处。

  ⑤ 生活中有没有其他事物让人一见就生爱慕之心的?有没有具有花生品质的其他事物?你能用上“爱慕”一词吗?

  ⑵ 体会第二层意思:

  过渡:父亲给我们点出了花生有别于桃子、石榴、苹果的特点,父亲仅仅是说花生吗?

  ① 投影出示父亲的话。

  ② 学生齐读,谈理解。

  (父亲引导孩子谈花生的目的是为了论人生,他赞美花生的品格也是为了说明做人应该做怎样的人;父亲教育孩子们要学习花生的优秀品格,注重实际,不炫耀自己,做一个对国家、对社会、对别人有用的人。)

  ③ 教师:

  父亲的话孩子们明白了吗?从哪儿看出来?

  三、分清课文的主次

  1、按课文叙述的顺序填空,再说说其中哪部分是主要的。

  (思考练习2)

  种花生→( )→( )→( )

  2、思考:

  从种花生到收花生经历了多少时间,在课文中占了多少篇幅?从吃花生到谈花生、从谈花生到论人生经历了多少时间,在课文中占了多少篇幅?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安排?

  四、总结全文

  1、分角色朗读课文。

  2、读了这篇课文,你想说点什么?把你的想法和同学们交流。

  3、总结:

  课文讲了一家人过花生收获节的经过,通过收获节上对花生好处的谈论,说明要做对别人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课文在讲述的时候主次分明,把次要内容写得比较简略,把主要内容写得比较详细。正是由于围绕主要意思主次分明,所以文章篇幅虽短,却给人以清晰明了的印象,使人从平凡的事物中悟出了耐人寻味的哲理。今后我们在读文章或写文章的时候要注意分清文章的主次。

  五、延伸拓展

  人们常常从某种事物的特点上,体会到一些做人的道理。你能以一种常见的事物为例,说说你体会到的道理吗?

【落花生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落花生教学设计15篇05-27

《落花生》教学反思10-27

落花生教学反思04-17

落花生教学反思(精华15篇)10-25

《落花生》教学反思(合集14篇)07-06

落花生说课稿10-29

《落花生》教案11-08

《落花生》说课稿03-07

绝句教学设计0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