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范文网>教学资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方案

教学设计方案

时间:2023-01-19 23:53:49 教学设计 我要投稿

【实用】教学设计方案集锦十篇

  为有力保证事情或工作开展的水平质量,往往需要预先进行方案制定工作,方案一般包括指导思想、主要目标、工作重点、实施步骤、政策措施、具体要求等项目。制定方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教学设计方案10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实用】教学设计方案集锦十篇

教学设计方案 篇1

  教学目标:

  1.根据注释自学、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

  2.能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这首诗。

  3.根据喜好选择一首送别诗,自学并交流汇报自学成果。

  教学重点:通过有感情地朗读古诗,了解诗意、体会诗情。

  教学难点:理解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的含义。

  教学准备:

  1.自制课件.

  2学生课前查阅相关资料。

  教学过程及设计意图

  一、 复习导入:

  同学们,你们喜欢古诗吗?古诗是我国文学艺术宝库中的瑰宝,大家学习背诵了很多古诗,在学校古诗背诵活动中表现得特别出色,你们愿意展示一下自己的学习成果吗?

  出示[课件一]

  1. 看谁最聪明,能让动物巧进诗句笼

  自在(娇莺)恰恰啼

  一行(白鹭)上青天

  早有(蜻蜓)立上头

  柴门闻(犬)吠

  北风吹(雁)雪纷纷

  2.世上颜色千般好,看你填哪一种最妙?

  霜叶(红)于二月花

  万条垂下(绿)丝绦

  两个黄鹂鸣(翠)柳

  千里(黄)云(白)日曛

  春来江水(绿)如(蓝)

  万(紫)千(红)总是春

  3. 李白诗句垂千古,看谁马上吟得出?

  ①(不敢高声语) ②白发三千丈 ③(举头望明月)

  恐惊天上人 (缘愁似个长) 低头思故乡

  ④(朝辞白帝彩云间) ⑤飞流直下三千尺

  千里江陵一日还 (疑是银河落九天)

  [设计意图] 复习背诵过的古诗,重在复习学过的李白的诗句,激发学习新诗的兴趣。

  二、 交流资料

  我们刚才吟诵了李白的诗句,通过以前的学习,你对李白有哪些了解?(学生简介李白的生平)李白一生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今天咱们再学习一首,请大家齐读诗题--《赠汪伦》。

  课前我们已经查阅了和课文有关的资料,谁能结合你查阅的资料谈谈你对汪伦的了解?(学生交流有关资料)

  老师也查阅了一些资料,在这本《中国名胜大辞典》中,我知道李白和汪伦能成为好朋友,还有一个非常有趣的小故事,你们想听吗?(师讲故事):

  [内容简介] 李白一生既喜欢做诗,也很喜欢喝酒和游历名川大山,汪伦非常仰慕他的才华,很想与他结为朋友。于是就写了一封信托人带给李白,上面写道:先生,您喜欢游览吗?这里有十里桃花;您喜欢喝酒吗?这里有万家酒店。李白一看,呀!这么好的地方,我得去看看。可是到了那里,既不见十里桃花,也不见万家酒店,李白疑惑不解。汪伦解释说:十里桃花是十里外有个桃花渡口,万家酒店是有个姓万的人开了一家酒店,并不是一万家酒店。李白恍然大悟,他不但没有生气,反而被汪伦的幽默与风趣逗得哈哈大笑起来,两人一见如故。在以后的几天里,汪伦每天盛情款待李白,并带他游遍了当地的名山胜景,他们一起饮酒作诗,情趣相投,短短几天就结下了深厚的友谊。临别时,汪伦踏歌相送,李白被他的真诚深深地感动了,即兴吟诗一首--《赠汪伦》。

  [设计意图] 通过资源共享,使学生对李白与汪伦有进一步的了解,并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三、 学习古诗 出示[课件二]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呢?下面我们就来学习这首诗。

  1.按自学提示自学古诗:出示[课件三]

  ① 正确流利地朗读这首诗

  ② 结合资料和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

  ③ 提出不懂的问题

  2.组内交流

  [设计意图] 使学生掌握自学方法,并能借助工具书和自己的积累,初步理解诗句的意思,通过小组交流讨论,发表自己的见解,训练学生自学和口语表达能力,为进一步学习打下基础。

  3. 检查自学情况:

  ① 纠正字音:指名读诗句,其他同学认真听,看他是否做到正确流利.

  ③ 了解诗意:指名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其他同学纠正或补充。

  ④质疑解答,重点理解深千尺、踏歌声和最后两句诗的意思。

  深千尺:夸张,说明桃花潭的水很深。

  踏歌:一边用脚打节拍,一边唱歌。(哪个同学愿意到前面表演,帮助学生理解?)

  问:大家见过这样的送别方式吗?大家想一想,平常家里来了客人,我们是怎样送人的?可现在李白走了,汪伦把他送出村口、送上船,还用这种特殊的方式为他送行,从这里你感受到了什么?(汪伦与李白的情谊特别深)试着读出你的感受。(练读-指读-齐读)

  [设计意图] 通过踏歌一词,体会送别方式的特别,从而感受李白和汪伦二人情谊的深厚,并通过反复吟诵,加深理解。

  问: 桃花潭水深与汪伦送我的情谊有什么关系?(学生讨论回答)

  师小结:这是用水深比喻情深(板书:水深--情深),是啊!纵然桃花潭的水再深,也比不上汪伦与李白的`情谊深啊!让我们通过读来表达他们之间那种浓浓的深情。

  自由朗读--指名读--评读--再指读--齐读--师生轮读

  [设计意图] 在理解诗意之后,通过诗文的声调和节奏,进一步体味作品的意境,达到熟读成诵。

  4. 配乐背诵 出示[课件四]

  一首诗就是一幅美丽的画,一首诗就是一曲动听的歌。此时此刻你就是李白,此时你就站在船头,让我们把对好友的深情尽情表达出来吧!(生边看图边自由朗读--指读--评读)

  [设计意图] 为学生创设情境,使他们进一步感受古诗的韵律美、情境美和情感美。

  5.哪些同学可以背诵?(指名背诵--会背的齐背)

  四、 扩展学习

  1.世间离别情万种,多有诗人诉心声。除了这首《赠汪伦》以外,还有许多感人肺腑的离别诗,请你选择其中几首,用你喜欢的方式来学习。

  如:《送元二使安西》、《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送杜少府之任蜀川》、《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别董大》

  [设计意图] 学生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根据自己的喜好自由选择,有所发现、有所收获,从而使学生的个性有所发展。

  2.汇报学习成果(或朗读、或背诵、或说诗意、或讲故事)

教学设计方案 篇2

  【学习目标】

  1、认识陶、懦等10个生字。会写陶、谦等14个字。能正确读写骄傲、傲慢等13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铁罐的傲慢无理和陶罐的谦虚克制。

  3、感悟课文寓意:人都有长处和短处,要看到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短处。

  【课前准备】

  1、陶罐和铁罐的图片或实物。

  2、生字、词语卡片。课文朗读录音带。

  第一课时

  一、形象揭题,点明学法

  1、出示陶罐和铁罐的图片或实物,让学生看一看,还可摸一摸。

  2、板书课题,指名学生读,学习生字陶的音、形、义。

  3、揭示学法:学生充分自读自悟,同座、小组合作学习。

  二、初读课文,读准读通

  1、学生听课文的'录音磁带。

  2、学生轻声自由地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如果遇到有困难的地方,停下来多读几遍。

  3、同座互相朗读课文,形式自定:可以交替一人读一段,可以分角色读,可以一人读1至9自然段,一人读10至17自然段。互相评议字音是否读准,句子是否读通。

  4、同座配合,向全班展示朗读。

  三、精读课文,读出感情

  1、小组讨论,合理安排小组内每个成员的分工,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请一个小组汇报朗读,其他同学注意倾听,看他们是否读出了陶罐和铁罐不同的特点。

  3、结合学生的朗读,进行评议,点拨理解:

  ⑴ 你觉得铁罐像是个什么样的人?找出表现他神态和动作的词句读一读。

  ⑵ 你觉得陶罐像是个什么样的人?找出表现他神态和动作的词句读一读。

  ⑶ 教师扣住学生的朗读,引导领悟铁罐的傲慢无礼和陶罐的谦虚克制,帮助学生归纳出理解词语的几种方法:如联系上下文理解奚落;利用近义词理解谦虚、懦弱、轻蔑、争辩、恼怒;通过表演朗读来理解表示神态和动作的词语。

  4、小组再次合作,分角色朗读全文。

  5、全班交流,展示朗读。评出最佳合作小组。

  四、交流感受,明白道理

  1、教师启发:从陶罐和铁罐不同的表现以及最后不同的结局,你得到什么启发?

  2、鼓励学生畅所欲言,尊重学生不同的感受:如:学生认为要谦虚,不要骄傲可以;认为要多看别人长处、多看自己短处可以;认为谦虚的人有好的结局,骄傲的人下场可悲也可以。

  3、拓展延伸,加深理解。让学生说说读了这个故事,想到了哪些学过的课文或生活中的事情。

  五、复习生字词

  1、用生字卡片开火车读读本课的生字。

  2、用本课学的生字组词,再读读词语表中列出的词语。

  第二课时

  一、复习巩固

  1、分角色朗读课文。

  2、开火车认读生字词。

  3、交流记字方法。本课有一部分生字是形声字,可引导学生利用形声字特点来记忆。还可联系熟字比较记忆。

  二、指导写字

  1、认读要写的生字。

  2、归类认识字形特点,观察字的间架结构:

  ⑴ 观察8个左右结构的字,看清左右部分所占位置。

  ⑵ 观察6个上下结构的字,看清上下部分所占位置。

  ⑶ 集体讨论一些需要注意的字,教师可范写。如,陶、谦。

  3、教师播放音乐,学生做好写字准备。

  4、学生自己练习写字,教师巡视指导。

  5、即时展示学生作业,师生评议。

  三、语言实践

  1、抄写课文中表现陶罐、铁罐神态和动作的词句。

  2、找几位同伴合作把这个故事演一演。

  四、听写词语

  1、抄写、记忆词语表中的词语。

  2、听写。订正。

教学设计方案 篇3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2、感受山雨带韵味,体会作者对山雨的喜爱,领略大自然的秀美。

  3、学习作者通过联想和想象来表达独特感受的方法。

  【教学重点】

  感受山雨的韵味,体会作者对山雨及大自然的喜爱,同时感受语言的优美。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上节课,我们跟随着作者,访问了“山里的朋友”,感受到了人与自然的那种亲切的感情。今天,就让我们随着这篇课文,一起去体味那山雨的无穷韵味吧!

  2、板书课题:山雨。

  二、初步感知课文

  1、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把课文读通顺。

  2、解决课文中出现的词语,划出优美的句子。

  3、这篇文章是按什么顺序写的?简单地说一说课文的主要内容,给课文分段。

  (雨起、雨中、雨后。)

  4、作者为我们描绘了这样一幅多姿多彩的.山林雨景,在这里他观察到了什么?又倾听到了什么呢?找到有关的句子划下来。

  三、精读感悟

  1、他观察到了什么?又倾听到了什么呢?

  (先是听见山雨的声音,接着看到山雨改变了山林的颜色。)

  2、我们先随着作者去感悟山雨的音韵美。找出写山雨声音的句子,读一读,划出句子中的比喻部分,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⑴沙啦啦,沙啦啦──

  ⑵像一曲无字的歌谣,神奇地从四面八方飘然而起,逐渐清晰起来,由远而近,由远而近……

  (将雨声比作“无字的歌谣”,从这奇特的想象中表达作者对山雨的无比喜爱。)

  ⑶雨声里,山中的每一块岩石、每一片树叶、每一丛绿草,都变成了奇妙无比的琴键。

  (作者把岩石、树叶、绿草比作琴键。)

  ⑷飘飘洒洒的雨丝是无数轻捷柔软的手指,弹奏出一首又一首优雅的小曲,每一个音符都带着幻想的色彩。

  (作者将洒落的雨丝比作“轻捷柔软的手指”,把雨声比作“优雅的小曲”。)

  3、山雨动听的音乐带给我们无限的遐想,而它的绿更是难以忘却的美。读读这些写雨色彩的句子,你体会到了什么?

  ⑴在雨中,所有的色彩都融化在水淋淋的嫩绿之中,绿得耀眼,绿得透明。

  (这里实写雨的色彩──绿,给人清新的感觉。)

  ⑵这清新的绿色仿佛在雨雾中流动,流进我的眼睛,流进我的心胸。

  (这是作者对雨色的想象。)

  4、有感情的朗读。

  四、小结

  作者以独特的感受、神奇的想象和联想、清新的笔调向我们展示了一幅有声有色的山林雨景图,字里行间洋溢着作者对山雨、对大自然那份浓浓的喜爱之情。

教学设计方案 篇4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数学》(一年级下册)第51页的例7。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购买不同价格物品的情景中,尝试解决一些简单的关于元、角的加法计算的问题。

  2.使学生会综合应用所学知识(认识用小数标的物品单价、加法含义及元、角之间的换算。)解决简单的购买小件商品的问题,提高社会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有序思维及思维的广度和灵活性,进一步加强学生合作意识的培养。让学生体验学数学的乐趣和“用数学”的情感,培养爱护人民币的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

  不同单位的人民币相加。

  教学过程:

  一、提供购物场景,复习引入课题

  1.师:小朋友们,前几节课我们认识了人民币、认识了商店里物品的价格、还学会了怎样换人民币,你们知道人民币有什么用途?(买东西。)今天我们就应用前面所学的关于人民币的知识来解决买东西的问题。

  2.师:“瞧,商店里有这么多东西,你们会认这些商品的价格吗?每人选自己最喜欢的两件物品跟同桌说一说它的价格。”请几个学生进行反馈。

  〔改变课题名称,变“人民币的加法计算”为“买东西”,紧扣本节课的活动,使学生容易理解,还数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商店里的'物品都是学生喜欢的学习和生活用品,进一步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通过说价格,达到复习旧知的效果,为本节课的新授打下基础。〕

  二、模拟购物情景,在参与过程中学会人民币的加法计算

  1.创设情境,出示3种气球(圆形、葫芦形、心形),并简单认识3种气球的形状及价格。

  (1)提出问题:老师发现这个商店里卖气球,我们一起来看一看有哪几种气球?他们分别要多少钱?你们喜欢气球吗?老师想买两个送给表现最好的小朋友,你们说我可以买哪两个?

  (2)分析问题:小组讨论猜一猜老师有可能买哪两个气球,有几种买法?

  (3)解决方案:反馈整理小组讨论结果,在表格内表示出来。

  买东西

  要买的物品

  一共要多少钱?

  圆形、心形

  5角+8角=13角=1元3角

  葫芦形、心形

  1元2角+8角=2元

  圆形、葫芦形

  5角+1元2角=

  2个圆形

  5角+5角=

  2个葫芦形

  1元2角+1元2角=

  2个心形

  8角+8角=

  2.尝试人民币的简单加法计算。

  师:你们知道买圆形和心形这两个气球一共多少钱?要求一共多少钱,用什么方法计算?你是怎样想的?(师板书学生回答的过程并给予解释。)如果要买葫芦形和心形呢?

  板书:

  (1)鼓励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自己选其中一个组合计算总价。(你们能不能算出其他组合的价格?试一试,四人小组内商量每人选一组,比一比谁算得快。)

  (2)在小组内交流自己计算的结果,检查自己的同桌或组员是否算对了。若发现错了则给予指正。

  (3)反馈并选其中一组进行详细讲解,其他小组进行核对。

  (4)对小黑板上的六组进行比较,哪一组用钱最少?哪一种买法用钱最多?

  〔从“买气球”的情境中,学生讨论发现6种组合,培养学生的有序思维,并在探索中发现人民币的加法计算。四人小组每人选一组合进行计算。不但马上巩固新知,还在交流中学会了评价别人,学习了其他组合的计算方法,在较短时间内得到了大容量的练习。挖掘课本中的内容,利用板书,对六种组合进行人民币大小的比较。〕

  三、应用元、角加法计算解决生活问题

  1.师:刚才我们通过解决实气球的问题学会了人民币的加法计算。你们想不想应用这刚学的新知识去买东西?请同学们拿出表格,看一看这次要买的东西是什么?算一算一共要多少钱?

  2.为每一小组准备商店里的物品及其价格(出示贴纸商品,见附录)。要求:在小组长的主持下,每个同学一次只能买两样东西并把这两样东西像老师那样贴在表格中“要买的东西”一栏,最后在“一共要多少钱”中列式并计算。注意:要讲文明,在选购东西时不抢购,如果你买完了两样东西并列式计算完,你还可以再去选购。

  3.动手操作,结合表格巩固人民币加法计算。

  4.在小组内交流自己操作和计算的结果并给予评价。(四人小组交流,看看别人买了什么,他算对了吗?)

  5.展示个别学生的作业。(给全对的学生加红花。)

  〔贴纸购物,首先是巩固本节课的人民币的加法计算,还使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得到锻炼。在自由选择信息中使不同程度的学生都尝试了成功的喜悦。以小组为单位,不但加强了合作意识和文明购物的教育,还使学生在交流中学会评价别人,也从中学了其他商品组合的计算。〕

  6.猜一猜:10元钱可以买哪些东西?聪聪买东西用了10元钱,你说他买了什么?(比一比谁拿智慧星多。)

  〔“猜一猜”不但巩固了本节课的计算,学生的估算能力得到了训练,还培养了学生从不同角度去选择信息的学习方法,使学生的发散思维得到了锻炼。〕

  四、购物游戏,在生活实践个应用元、角加法计算

  所用物品都是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自带的玩具、生活用品、学习用品等,教师只要在各个物品上标上不同的价格即可。

  1.四人小组内进行活动。(两人先当售货员然后交换。两个“售货员”要一起算钱,否则一个人容易算错。)

  2.全班进行购物活动。(两个人外出买东西,两个人留下当售货员,然后交换进行活动。)

  3.反馈活动情况。(先向小组成员汇报自己外出买了什么,一共花了多少钱,其他成员检查其是否算对了。)

  〔将所学的抽象算式应用于实际生活,提高学生的实际购物能力、社会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从实际购物中发现问题,从而达到本节课的目的。〕

  五、指导看书,完成课本中的练习

  六、总结评价

  师:今天我们通过买东西学习了人民币的简单计算,这节课你们学得开心吗?在生活中你会帮妈妈买东西吗?但不能乱花钱。我们应爱护人民币。(对学生本节课表现进行评价。

教学设计方案 篇5

  教学目标:

  1.积累词语,学会运用。

  2.整体感知课文,理清顺序、脉络,理解赵州桥的特点。

  3.了解石拱桥的特点,激发对桥梁研究的兴趣。

  教学重点:同教学目标2。

  教学难点:本文的说明顺序。

  教学过程

  一、布置预习﹒导学

  1、辨清字形,读准字音

  洨()河匀称()张鷟()桥墩()惟妙惟肖()

  2、释词:

  (1)巧妙绝伦

  (2)和谐

  (3)惟妙惟肖

  (4)匀称

  (5)推崇

  (6)古朴

  二、指导学习研讨

  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导入:“桥是经过放大的一条板凳”,桥梁专家茅以升这样风趣的解释

  “桥”。桥是这么简单,但桥又是充满魅力的,它集实用功能与审美价值于

  一身。这节课我们就来了解桥的这些特点。

  (2)板书课题,简介作者

  (3)检查预习

  2.初读感知,整体把握文意

  请生阅读课文,师指导理清思路:

  (1)石拱桥的特点(第1—2段)(2)中国石拱桥的特点(第3—9段)

  (3)中国石拱桥的发展(第10段)

  《中国石拱桥》是篇科技说明文。在本文中,作者从石拱桥说到中国石拱

  桥,又说到中国石拱桥中的杰作:赵州桥和卢沟桥。末了,说到中国石拱桥的发展。这是运用从一般引向个别的写法。这样写的好处是章法清楚,结构严密。

  现在,我们按这个顺序逐步研究,作者是怎样说明中国石拱桥的特点的。

  3.请思考下列问题:

  (1)石拱桥有些什么特点?找出有关石拱桥特点的词语。

  (2)我国石拱桥有些什么特点?试概括。

  4、细读课文第五节,研究赵州桥的特点。

  作者在说明赵州桥的特点时,先总述,然后从四个方面进行分述。在整个说明过程中,既说明了赵州桥有一般石拱桥所共有的'特点,又说明了它独有的特点。从课文里找出有关语句,哪些是属于共有的,哪些是属于独有的?

  5.指导生理清顺序

  (1)作者按怎样的顺序介绍中国石拱桥的?

  (2)文章抓住哪些特点说明,又是怎样说明这些特点?

  三、积累与运用

  1.给下列加粗的字注音。

  ①推崇()②和谐()③惟妙惟肖()

  2.按注音填字组词。

  ①桥dūn()②xiáo()河③饮jiàn()④ɡǒnɡ()桥

  3.下面四个句子,说明不严密,不准确的一句是()

  A.大拱的肩上,各有两个小拱。

  B.我国的石拱桥几乎到处都有。

  C.石拱桥在世界桥梁史上出现得比较早。

  D.全桥结构匀称,和四面景色配合得十分和谐。

  四、布置作业

  1.根据课文内容和插图,画出赵州桥的示意图,标上相应数据。

  2.阅读课后练习三两篇短文,比较其文体特点。

教学设计方案 篇6

  【教学目标】

  1、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把握作者的感情。

  2、体会拟人、比喻等修辞手法在写景中的作用,品味优美的语言。

  3、学习作者抓住景物特征展开描写,情景交融的写法。

  【重点难点】

  1、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把握作者的感情。

  2、体会拟人、比喻等修辞手法在写景中的作用,品味优美的语言。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学习导入

  当“冬天”一词进入你的脑海时,你会产生哪些联想?

  (请学生各抒己见。)

  山东“济南”的冬天是怎样的呢?让我们随着老舍去领略“济南的冬天”。

  二、简介作者、作品

  现代著名作家,人民艺术家。原名舒庆春,字舍予,满族人。代表作有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话剧《龙须沟》等。本文写于1931年春。

  三、整体感知

  1、朗读:

  ⑴ 自读(任选一段,为下面朗读打基础)。

  ⑵ 范读(朗读较好的同学一人一段)。

  要求:结合自己的理解有感情的朗读,读准字音,注意停顿,声音响亮。

  2、思考并分析:

  ⑴ 济南的冬天是( )(把自己读了课文后对济南冬天的印象填上去,并从文中找出相应的.内容加以印证。)

  ⑵ 作者通过描写什么来表现济南的特点?(冬天的山,冬天的水)

  (以上“朗读”与“思考分析”这两个环节结合在一起,旨在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到课堂朗读中,督促学生提高自己的朗读能力,也使课文的朗读不显得呆板单调。)

  四、品味赏析

  1、小组交流:美读自己喜欢的语句,并与合作小组成员交流各自的语句,说说喜欢的理由。

  2、班级交流:在小组合作的基础上进行班级交流。教师随时整合学生的看法,择取精彩语句与学生共同探讨。探讨中把写作方法渗透进去。

  (例如:仔细观察、运用修辞、抓住特征、情景交融等。)

  五、互动质疑

  在学生寻疑的基础上,可任选一种或几种形式加以质疑:

  A、我们有分歧(组内意见不一致)

  B、请帮帮我们(组内不能解决的,需要别人帮忙)

  C、考考大家吧(认为很有价值的,虽已解决,但想听听别组的意见)

  六、体验反思

  通过学习本文,我们应该想到:在生活中只有认真观察事物,作文时才能写出事物的“形”;真正用心去揣摩,才能发现和写出事物的“灵性”;真正动了感情,才能使你描写的事物“真挚感人”。平日里,我们要做生活的有心人,关注生活,关注周围的事物,多想多记,以丰富我们的生活积累,为写好文章打下牢固的基础。

  七、拓展延伸(机动)

  交流片段作文《校园的秋天》。

  八、布置作业

  1、借鉴课文的写法,用你的笔描绘一副“校园秋景图”。

  2、阅读朱自清的《冬天》,比较两文的异同。

教学设计方案 篇7

  创造教学目的:

  1、引导学生理解课文主要内容,帮助学生领悟到学习一篇按事情发顺序写的记叙文要分清事情的全因后果。

  2、提高抓重点词句、前后联系读懂课文的能力,体会诸葛亮的杰出才干。

  3、给课文分段概括段意,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自学本课生字新词。

  创造出发点:

  草船借箭的经过。

  创造训练点:

  认识诸葛亮成功的原因是有胆识,有计划的培养学生思维独特性。

  创造训练策略:

  引导法、自学法,训练学生思维深刻性。

  教具准备:

  《草船借箭》录像幻灯片

  教学时间:

  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第三课时(略)

  第二课时

  内容:二、三、四段。

  重难点:草船借箭的经过,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

  过程:

  教学环节 时间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创造教育渗透点

  一、复习前文

  导入新课

  1、周瑜怎样为难诸葛亮?

  2、诸葛亮又是怎样做的?

  回答:

  1、三天造十万支箭。

  2、立下军令状。

  复习导入,保存持思维的性。

  二、讲借箭准备紧扣妒忌与才干

  1、周瑜为什么这样做?

  2、诸葛亮是怎样做的?

  3、哪些词句可以看诸葛亮挺有才干?(自有妙用)

  1、自由读课文思考,找出周瑜为难诸葛亮的词句,在书上做记号。(故意延迟,不给齐练)

  2、体会心情,自读自练。

  3、读诸葛亮说的话,

  4、体会心情。

  通过读讲引导学生分析明白借箭的实质原因,培养学生思维独特性。

  三、学习借箭经过

  突出神机妙算

  1、指名读机关句子,诸葛亮是怎样做靠近水寨。一字儿摆开,擂鼓呐喊。

  2、鲁肃怎样说的?说明什么?诸葛亮又是怎样说的。

  3、曹操怎样说,怎样做的。此时诸葛亮又是怎样说怎样做的`?两者相比较说明了什么?

  4、诸葛亮借到箭后又是怎 样做的。

  5、小结

  1、自由读课文,用划出诸葛亮做的、说的。用~划出曹操做的、说的。

  2、看录像(一字儿摆开,擂鼓呐喊)

  3、看幻灯片,比较一定不敢与不一定敢体会诸葛亮的胸有成竹。

  4、看录像,体会他们说话时的神态,心情,模仿神态分角色朗读。

  5、体会谢谢的含义齐读这一句话。

  6、体会理解自有妙用体会周的心情,朗读长叹一声说

  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自学,提高自学能力。

  录像、幻灯片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

  引导学生分析,培养思维的深刻性

  四、讲借箭结果突出周瑜的长叹

  1、指名读课文,诸葛亮借了多少枝箭。周瑜是怎样说的?说明了什么?

  2、小结

  五、总结全文分清前因后果

  师述:借箭的表面原因实质原因表面结果实质结果,学习按事情发展顺序的文章,注意分清前因后果。

  六、作业

  3` 幻灯片,填空(略)

  板书设计 创造教育得失

  草船借箭

  赶造十万支箭→借→十万多枝箭

  周瑜:妒忌 故意迟延 不给齐全 长叹一声

  自有妙用 管保有箭

  诸葛亮:才干 只要三天(大雾漫天)靠近水寨

  立军令状 一字摆开 擂鼓呐喊

  神机妙算(放箭如雨)掉转船头

  本课能过引导学生分析字词句,有感情地朗读,在读中理解人物的内心。弄清前因后果。使学生明白分析问题,要运用多层次多角度思维方式。

教学设计方案 篇8

  一、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的10个生字和由这些生字组成的新词;会用精彩、表演练习说话。

  2、理解课文内容,知道马戏团里的动物表演精彩有趣,都是演员们训练的结果。

  3、提高学生细致观察图画的能力。

  4、能够正确、流利、有语气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的第四段。

  二、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弄清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猴子爬竿、黑熊踩球、山羊走钢丝都很精彩。

  教学难点:

  对好奇、绝技、喝彩等词的.理解;对课文最后一句话的理解。

  三、教具准备:

  计算机多媒体、小黑板。

  四、教学时间:三课时

  1.小朋友,今天我们继续学习15课精彩的马戏。

  课文中有2个多音字,我们先来复习一下。喝彩好奇喝好喝水好玩1、谁来读一读?1、大家一块读,每个词语读两遍。

  2、这节课我们学习课文的1-4段,先请大家自由读课文,看看课文中的插图,边读边看边想:有什么不懂的问题,待会儿提出来。

  3、小朋友,通过读课文,我们知道了马戏节目有很多,那么课文主要写了哪几个节目呢?请同学们小声读一读2、3、4自然段,并用横线勾出表示节目名称的词语。用波浪线勾出表示观众反应的词语。(板书节目名称,请三位学生上台板书表示观众反应的词语。)

  4、(放屏幕)同学们,猴子爬竿逗得观众哈哈大笑,黑熊踩木球引起一阵哄笑,山羊走钢丝赢得了全场观众的喝彩,可见这三个节目确实都很精彩,那它们的表演精彩在哪儿呢?请同学们再仔细地读一读2、3、4自然段,想一想,从哪些地方看出这三个节目都很精彩?读完之后,分四人小组讨论这个问题。(板书:顽皮、紧张、出色)

  5、把今天学习的1-4自然段连起来读一读,要读得有感情。

  6、总结:

  小朋友,课文主要写了这三个节目,从动物表演的经过和观众的反应都可以看出这三个节目很精彩。那么,动物们能演出这么精彩的节目,是谁的功劳呢?我们下节课再一块儿学习讨论。

  7、完成课后第三题。

  1、请一人读题目要求。

  2、全班齐读词语。

  3、用精彩、表演练习说话。

  4、抄写第三题的词语。

  5、红花题:用精彩、表演书面造句。

教学设计方案 篇9

  一、教学目的

  1、培养学生概括要点的能力

  2、让学生体会作者流露在字里行间的细腻感情

  二、教学重难点

  1、对北京胡同文化内涵的品读

  2、概括要点方法的概括

  三、教学设想

  实施“发现——引导”式教学;运用形象直观的多媒体教学,让学生更加真切感受文章的内容,也有助于学生感性理解基础上的理性思考;

  本文的教学时数为一课时。

  四、教学步骤

  1、导入

  有人说过:“建筑是凝固的音乐”。今天我们所学课文涉及到的是一种相对古老的建筑——胡同。这是一篇一位大器晚成的,在文坛寂寞了四十年之久的作家——汪曾祺给摄影艺术集《胡同之没》写的序文——《胡同文化》。让我们慢慢品读课文,就象欣赏美妙的音乐一样去感受它内在的文化气息吧!

  2、解题

  读题,要求学生调动已有经验,充分发挥想象,说说题目告诉了你些什么内容?

  明确:胡同:小弄(long)堂

  (点出了写作对象)

  北京胡同多——“有名胡同三千六,无名胡同赛牛毛”

  文化:比较下面两个句子中“文化”的含义

  *现在这社会,没文化是不行的.。(知识)

  *北京大学有很浓的文化氛围。(人类在社会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特指精神财富,如文学艺术、科学等)

  屏示——胡同与文化的关系:

  “当一种特殊的生活方式被时代淘汰、消失了,它的精神便转移到曾经共存的物品和环境中。过一段时间人们就从这器物和环境中了解感受与认识昔日生活形态和精神了。这样,器物与环境更发生了质变。”

  ——冯骥才《文化眼光》

  3、速读课文,概括段落要点

  圈点每段要点(运用跳读方法,找到所需信息即可)

  师生总结概况要点方法(见板书)

  根据要点理总体思路(运用已学过的第二单元阅读方法——

  理清思路)

  *(第5段)过渡段

  *(1——5)北京胡同的一些特点

  *(6——12)北京胡同文化的内涵

  前后两部分符合由具体到抽象的认识过程,胡同文化在胡同这种特定环境中形成的。

  概括北京胡同及胡同文化的特点(方正——封闭)

  对文中几个极富表现力的词进行揣摩:

  *写北京人易于满足的六句话,尤其一个“嘿”字

  *“睡不着眯着”

  师生概括语言特点(见板书)

  4、思考:

  根据课文倒数第二段的“在商品经济大潮的席卷之下,胡同和胡同文化总有一天会消失的”这句话,思考作者对胡同文化的态度。

  明确:

  态度很复杂既喜欢又否定,结合文章第二部分内容分析。作者毕竟在北京胡同里生活了很长一段时间,对胡同及胡同文化有着深厚的感情,但也认识到了这是历史的必然。

  屏示——作者对胡同文化的态度

  “过去的总归要过去,这是无可奈何的事。”

  “在无可奈何之中,总有新的希望在生长。”

  ——汪曾祺《日子就这么过来了》

  5、推荐好书:

  为扩大学生阅读量,了解中国的居住文化,了解汪曾祺,了解其朴素语言里包含的丰富内涵,介绍下列好书。

  屏示:

  《中国居住文化》(丁俊清著同济大学出版社)

  《汪曾祺文集散文卷》(江苏文艺出版社)

  《老头汪曾祺》

  (江彬等著

  人民大学出版社)

  《悠闲的生活艺术》

  (汪曾祺等著

  贵州人民出版社)

  6、布置作业:

  汪曾祺在北京胡同居住了些时间,写下了内涵丰富的《胡同文化》。从你居住的环境入手,自拟题目,写一篇短文,但要写出你对环境的思考,如《农居文化》、《高楼文化》等。

  附板书:

  胡

  胡同特点:方正

  概括要点:

  胡同文化特点:封闭

  1、化繁为简,抓总起句、同总结句、主旨句、关键词等语言特点:朴素、口语化。

  2、对若干事物从高一层次文有味儿……说明其共同点感情:无奈中有怀念,化汪批判中有失落。

教学设计方案 篇10

  教材分析:

  《太阳是大家的》是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的一首儿童诗。诗歌用拟人的手法,把太阳当作全世界孩子的朋友,她在一天中的不同时间里,和不同国家的孩子一起游玩,传递着世界各国小朋友之间的友谊。大家共享一片蓝天,分享太阳的温暖,分享世界的和平和社会的安宁。

  教学理念:

  通过多种阅读方式,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太阳是大家的, 感受诗歌的快乐氛围。学习方式以朗读、感悟、联想等为主导,以诗歌特有的音律美,引导学生感受、理解、升华对太阳的热爱,激发学习语文和创作诗歌的欲望。

  教学目标:

  1、会认“彤、陪”两个生字,会写“彤、陪”等四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情感地朗读全诗,并进行背诵。

  3、理解诗歌内容,感受诗歌的快乐气氛,体会全世界人民的团结友爱。

  教学重点:识字写字和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诗歌。

  教学难点:引领学生理解诗歌含义,体会作者的拟人写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

  1、我知道同学们特别喜欢猜谜语。现在老师说一条谜语,大家来猜,好不好?“有位长寿老公公,天亮从东来出工?他把光明给世界,还把温暖洒人间。要问公公在哪里,请你抬头看天空。”

  2、学生猜谜,教师引导。 (出示“太阳”图)

  (设计意图:用猜谜语导入新课,在轻松活跃的气氛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自然的引入新课。)

  3、有人说太阳是个神奇的魔术师,也有人说太阳是个技艺高超的画家,还有人说太阳是个辛勤的园丁。在诗人眼中,太阳是怎样的呢?今天我们就一起学习诗人薛卫民的一篇关于太阳的诗歌。(板书课题)

  二、初读诗歌,整体感知

  1、请同学赶紧拿起手中的'课本,自由地读一读。把字音读准、句子都读通顺后再停下来。

  2、这么美的诗你喜欢吗?把最喜欢的那个小节大声地读给你的同桌听。

  3、同学们读得真认真,我很高兴。让大家也来分享你喜欢的小节吧。谁来把你喜欢的小节读给大家听听。

  4、喜欢不同小节的同学各选一名代表轮读,读完后请同学自我评价,教师相机给予指导。

  (设计意图: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读,达到读得正确、流利。再指名读,逐节检查朗读情况,为下面有重点地学习生字词和理解课文打下基础。最后让学生自我评价,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性,把自已当成学习的主人。)

  5、小组内同学互相说一说读了这首诗知道了什么,提出不懂的问题,共同研究。

  6、小组派代表在全班交流,教师结合学生的发言情况相机指导,引导学生初步感悟诗句中蕴含的意思。

  (设计意图:诗歌的文辞很简单,但含义却不易领悟,教师在帮助学生疏通文字、初读课文后,可让学生了解诗歌的结构层次和浅显的含义。)

  三、自主识字,指导书写

  1、(课件出示2个要求会认的生字)

  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学生字,看谁识字快,方法好,学会后,同桌互相考考。

  2、谁能把自己好的识字方法与大家交流?(指名汇报) 3、(课件出示4个要求会写的生字)

  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几个字,在书写时你有什么要提醒大家注意的?

  4、学生自主学习,提出书写要点,教师指导学生正确、美观的书写生字。

  5、教师有意识的挑选几份学生书写作品进行展示。

  第二课时

  一、 欣赏歌曲,激趣导入

  1、同学们,学习课文前我们先来听一首歌。(播放歌曲《七色光之歌》)

  2、伴随着动听的音乐,我们一起走入课文《太阳是大家的》。 (设计意图:伴随着《七色光之歌》的音乐进入课堂,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很自然地为“揭题”效劳。)

  二、精读感悟

  1、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画出自己喜欢的诗句,反复练读。

  2、把你喜欢的诗句读给大家听听,并说说喜欢的原因。 教师相机点拨、指导:

  (1)第一节:指导朗读“彤,红彤彤”。

  ① “彤”在平常读第二声,组成ABB型叠词时读第一声。

  ②“彤”在字典中的解释就是红,三个表示红的字连在一起会是什么感觉?一起读出它的味道来。

  (2)第二节:体会拟人写法,感受太阳带给大家的温暖。 ①回想太阳在一天中,为我们做了哪些好事?

  ②假如你是这些鲜花、小树还有小朋友,太阳暖烘烘地照着你,你的心情怎样?把你的高兴送到句子中读一读,让别人听出高兴,把你的舒服送到句子中读一读,让别人听出温暧。

  (设计理念:朗读也是有层次的,此处让学生在想象说话、在评读范读中,领悟诗歌的节奏──舒缓,感悟诗歌的韵味─

  ─押韵,读起来琅琅上口。读出诗歌所营造的意境,所描绘的画面。)

  ③同学们,太阳带给鲜花、小树、小朋友的不仅仅是快乐、舒服。它还带来了暖暖的爱!这样的爱流淌在细节中,要靠同学们去发现!请你们再用心默读第二小节,想想从哪个字,哪个词中发现了太阳的这份爱?(“洒”、“拔”、“陪着”、“看”)从这个词可以看出诗人把太阳当成()来写,运用了()的手法,把太阳写活了。

  ④你们喜欢这样的太阳吗?那就把你对太阳的喜欢之情表达出来吧。和同桌比一比读第二小节,看谁更能读出你对太阳的喜爱之情?如能加上动作就更好了。

  ⑤除了诗中写到的,太阳还为大家做过哪些好事?小组交流。

  请代表在全班交流,最后把自己说的编成诗句写在书上第二节后面,比一比谁是优秀的小诗人。

  (设计理念:抓住文章的空白点,让学生想象说话,从而变封闭式阅读为开放性阅读。既帮助学生更好地充实了对诗歌的理解,又训练了学生了语言,发展了学生的语言。还训练了学生的写话能力,努力体现教学的“有效性”。)

  (3)第三节:

  大家和太阳相处的日子是多么快乐!可是一天过去了,太阳就要从西山落下啦!她要去哪儿?用诗中的语告诉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