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范文网>教学资料>教学设计>《0×5=?》教学设计

《0×5=?》教学设计

时间:2022-10-27 00:43:59 教学设计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0×5=?》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教师,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促进我们快速成长,使教学工作更加科学化。我们应该怎么写教学设计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0×5=?》教学设计,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0×5=?》教学设计

《0×5=?》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探索并掌握“0和任何数相乘都等于0”这一规律。

  2.结合具体情境,能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学习中的简单问题。

  3.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能力,以及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使学生学会合作学习。

  教学重点:

  探索并掌握“0与任何数相乘都等于0”这一规律。

  教学难点:

  学习并掌握中间有0和末尾有0的乘法的一位数乘三位数的列竖式计算方法。

  教学准备:

  教师:彩卡算式,小黑板等。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两位数、三位数乘一位数的连续进位算法,还记得在列竖式计算乘法是要注意什么吗?

  2.生答:数位要对齐,满十要进一。

  3.师:今天我们共同来探究一种新的知识,同学们想了解吗?(想)

  师板书:0×5=?

  二、自主探究,验证猜想

  (一)讨论0×5=?——发现规律

  1.出示算式题卡:3×5 2×5 1×5

  2.师:同学们大胆猜一猜,找一找这一组算式中你能发现什么?

  生1:第一个乘数每次减少1个,第二个乘数不变,积每次减少5个。

  生2:都是5的'乘法。

  3.师:大家真厉害,接着出示算式题卡:0×5=?,按照大家刚才找出的规律这个算式应该等于几呢?

  生齐答:等于0.

  4.师:你还能用其他的方法说明0×5为什么等于0吗?

  生1:表示0个5相加,0个5就是没有5,所以等于0.

  生2:还表示5个0相加,0+0+0+0+0=0.

  5.大家说的真好,那“0”是不是和任何数相乘都等于0呢?咱们再来算几道题看一看:出示算式题卡 0×3 7×0 1999×0

  6.师:从这些算式大家发现了什么?

  全班齐答:0和任何数相乘的等于0

  师板书。

  (二)试一试——探究算理

  1. 师:既然同学们掌握了这一规律,那么一个乘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乘法,你们能解决吗?

  2. 出示算式题卡: 130×5 402×3 307×8

  指名学生上台板演,其他学生在练习本上练习。

  3. 师巡视,全班集体订正。

  三、巩固练习,掌握算法

  1.师:请同学们打开课本第34页,并完成第35页练一练第一题

  要求:(1)先独立计算,然后同桌之间讨论每列算式有什么发现?(2)每组选派一名同学汇报结果。(3)全班交流。

  2.出示小黑板:情境图

  (130米) (130米) (130米)

  邮局——狐狸家——松鼠家——邮局

  ⑴ 师:同学们看着这幅图你能发现哪些数学信息?

  生答。

  ⑵ 问题

  ①小狗从邮局出发给狐狸送信,往返至少需要走多少米?

  ②小狗先给狐狸送信,再给松鼠送信,然后回到邮局,至少要走多少米?

  四、课堂小结

  说一说你有哪些收获?

  板书设计:

  0×5=?

  3×5=15

  2×5=10

  1×5=5

《0×5=?》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1、探索并掌握“0和任何数相乘都等于0”这个规律。

  2、结合具体情境,能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学习中的简单问题,逐步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能力。

  3、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使学生学会合作学习。

  〖教材分析〗

  本节是在学生了解乘法意义,掌握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材借助“乘法意义”“找规律”等多种方法探索并发现“0和任何数相乘都等于0”这一规律,并在此基础上学习一个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乘法。

  一个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乘法是本课的教学难点,为了更全面说明对“一个因数中间是0乘法”中“0”的处理,在教材原有“试一试”的基础上增加了一题,成为130×5, 402×3, 307×8。以便让学生独立尝试计算后,能对后2题进行对比交流,进而发现402×3中间是0的那位,因为没有进位,所以这一位写0,积当中就保留了0;而307×8因为进位了,所以积当中的0就不见了。

  〖学校及学生状况分析〗

  仓山实验小学位于城乡结合处,是一所省级示范学校,教学条件较为良好。学校于20xx年9月作为教育部福建师大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基地参与课改,至今已3年。

  任教班级学生参与课改两年来,对自主学习的学习方式有所体会、适应。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创新能力逐步提高。

  〖课堂实录〗

  (一)讨论0×5=?——发现规律

  1、算一算:3×5=()

  2×5=()

  1×5=()

  2、找规律:在这一组算式中你发现了什么?

  生1:都是5的乘法。

  生2:第一个乘数一个比一个小1,积一个比一个小5。

  师:按这样的规律0×5=?

  全班同学高声齐答:等于0。

  3、你还能用别的方法说明0×5为什么等于0吗?

  生1:我知道5个0相加等于0,就是0+0+0+0+0=0。

  师:“0”是不是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呢?咱们再来算几题看看。

  (师板书:0×3, 7×0, 1999×0)

  生1:0×3=0。

  师:为什么?

  生1:因为3个0相加等于0,0+0+0=0。

  生2:7×0=0。

  师:为什么?

  生2:因为7个0相加等于0。

  生3:1999×0=0。

  师:1999可是个大数,它与0相乘也只得0吗?

  生3:没错,因为1999个0相加,虽然0很多,可是相加后结果还是0。

  师:从这些算式,你发现了什么?

  生4: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全班齐读规律一遍)

  (评析这一阶段引导学生借助“找规律”“乘法意义”这些已有知识经验,自主探索并发现“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这一规律。)

  (二)试一试——探究算理

  师:掌握了这一规律,那么一个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乘法,例如,130×5,402×3,307×8,你们能独立解决吗?

  全班学生信心十足地回答:能。

  师:行,打开课堂练习本试一试,算一算。

  全体同学尝试计算,教师巡视,搜集同学们多样化的算法,并请个别同学将解答板书。

  130×5=650

  (1) 13×5=65, 130×5=650。

  (2) (3) (4)

  1 3 0 1 3 0 30×5=150,

  ×5 × 5 100×5=500,

  _____ _____ 150+500=650。

  6 5 0 6 5 0 402×3=1206

  (1)400×3=1200, (2) 4 0 2

  2×3=6, × 3

  ______

  1200+6=1206。 1 2 0 6

  307×8=2456

  (1) 3 0 7 (2) 4 0 2 (3)7×8=56,

  × 8 × 3 300×8=2400,

  _____ ______

  2 4 0 5 6 1 2 0 6 2400+56=2456。

  (评析在掌握了“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这一规律的基础上,让学生自己独立思考练习,尊重每位学生的不同想法,提倡计算策略的多样化,并在相互交流中不断完善,促进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

  学生对板书的3 0 7×82 4 0 5 63 0 7× 82 4 5 6

  两竖式产生争论,两竖式赞成者各占一半。

  生1:我赞成第一种写法,因为第二种写法把因数中间的0弄丢了。

  师:是啊,因数中间的0哪去了?

  全体同学情绪高昂,议论纷纷。教师建议小组内讨论后统一意见。

  讨论结束,全班交流,请刚才赞成第一种写法的同学说说讨论后的看法。

  3 0 7

  × 8

  生:现在我赞成第二种写法。因为_____,7×8=56,个位写6,向十位进5,0×8=0进5得5,要在十位上写5。所以0才不见了。

  师:你们赞成这位同学现在的说法吗?

  生:赞成。

  (评析针对黑板板书,组织学生比较、讨论,通过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探讨问题,解决并深刻理解了“一个因数中间是0”的不同处理。)

  (三)练一练——掌握算法

  师:打开课本,看看今天学习的内容,并完成练一练。

  240×2302×515×325×4

  204×2320×5150×3250×4

  要求学生独立计算后,比较每两列算式,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生1:前两列的第一个因数只是几个数字交换了位置,第二个因数都一样。

  生2:一题是因数末尾有0,一题是中间有0。

  生3: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积的末尾也有0。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积的.中间不一定有0。

  生4:后两列下一个算式比上一个算式第一个因数多了个0。

  生5:因数多了个0,积也会多个0。

  生6:注意0不要漏了,多了个0得数会多很多。

  〖教学反思〗

  本课教学为了更全面说明对“一个因数中间是0乘法”中“0”的处理,也为了给学生创设问题产生的情境及讨论的机会,在教材原有“试一试”的基础上增加了富有挑战性的一题,从而便于学生比较、讨论,使课堂气氛异常活跃。我在教学中也得到一些启发。

  1、课堂教学设计应关注学生已有知识经验,适当调整教材,创设具有一定挑战性和讨论机会的情境,这样才可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对问题和解决问题增添浓厚的兴趣。

  2、充分相信学生学习潜力,教学重、难点可以由学生自己发现、讨论、解决,使课堂充满生机。学生自己探讨过的问题,对其结论才会理解深刻。

《0×5=?》教学设计3

  【教学目标】

  1、探索并掌握“0和任何数相乘都等于 0”这个规律。

  2、结合具体的情境,能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学习中的简单问题,逐步培养学生的应用的.意识和能力。

  3、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使学生逐步学会合作学习。

  【教学重点】探索并掌握“0和任何数相乘都等于 0”。

  【教学难点】结合具体的情境,能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学习中的简单问题,逐步培养学生的应用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设计】

  一、情境导入:

  同学们,你们知道“0”表示什么含义吗?0加任何数都得几?任何数减0都得几?那么你们知道“0×5=?””吗?

  二、探索新知:

  1、请学生独立思考,先自己算算结果。

  2、班内交流各自的算法。

  可能:1)0+0+0+0+0=0 0×5=0

  2)结合“5个盘子中有几个苹果”这样的实际情境去理解为什么“0×5 = 0”

  3)如果把5的乘法口诀从0开始又能怎样说呢?试一试。

  4、自主探索0×3 0×7

  5、发现了什么?让学生任意出几道0和任何数相乘的算式(包括“0× 0”)

  7、试一试:

  (1)130 × 5 =

  (2)402 × 3 =

  三、拓展应用

  1、连一连。

  240 × 2 302 × 5 15 × 3 25 × 4

  204 × 2 320 × 5 150 × 3 250 × 4

  2、小狗送信。

  (1)小狗从邮局出发给狐狸送信,往返需要走多少米?

  (2)小狗先给狐狸送信,再给松鼠送信,然后回到邮局。

  3、在○里填上“>”、“<”或“=”.

  105 × 6 ○ 600 190 × 5 ○ 1000

  180 × 4 ○ 800 140 × 7 ○ 980

  4、100 — 23 × 3 14 × 6 — 28

  75 + 25 × 4 (34 + 56)× 7

  (20 + 80)× 3 20 + 80 × 3

  四、课堂小结:在这节课中,我们发现了一个什么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