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范文网>教学资料>教学反思>《比尾巴》教学反思

《比尾巴》教学反思

时间:2022-08-14 15:31:32 教学反思 我要投稿

《比尾巴》教学反思

  身为一名到岗不久的人民教师,教学是重要的任务之一,对学到的教学技巧,我们可以记录在教学反思中,那么应当如何写教学反思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比尾巴》教学反思,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比尾巴》教学反思

《比尾巴》教学反思1

  《比尾巴》是一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第二篇课文,本单元围绕“想象”这个主题编排,课文以儿童的视角,对自然界、生活中的一些现象进行了生动的描摹,充满儿童情趣,能激发学生对自然、对生活的热爱。

  教学本课时,孩子们在一次次的读准句子后再读准词语。在孩子们有困难的会认字上面,花时间反复纠正读。有了之前的识字基础,接下来我把时间主要交给学生,分享自己的识字方法,孩子们分享的参与度很高,有的说,采用反义词识字法记住了长短,有的说,运用加一加,“”尾,上边尸加下面的毛。比较“公”和“伞”也采取新发现来比较上半部分,然后再看图片的样子,观察“伞”字的结构。

  读文上,我先自读,再生读,纠错,老师带读,一步步下来,我们又变化了读书的方式一问一答。在最后提示问句和轻声如何读?先让孩子们说接着再总结。

  关于会写字,指导书写比和把、巴。通过握笔儿歌和写字姿势,一起让孩子边说儿歌边写,写字前观察结构,说说左右结构的字应该注意什么,每个笔划都要看清楚,每个字都编书写儿歌来写。

  低年级的每一课识字教学都是重点,所以生字的学习应该贯穿始终。通过创设情境,激发起学生对学习本课生字的兴趣,以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展开教学,鼓励学生自主识字,并利用集体的智慧鼓励学生用多种方法记忆生字。(如“加一加”、“减一减”、“换一换”、“编一编”)从而使学生相互交流,畅所欲言。生字学习贯穿课堂始终,在大量复现、说话中落实会读会认的.生字学习目标。

  课堂上学生的学习反馈也反应出了一些问题。其中,关于朗读尤其促发我深思。怎样才能读得深入,怎样才能对学生的朗读进行有效的指导,使学生的朗读水平一次比一次有所提高。对此我做了如下反思:在指导学生读好一句话时,首先不要急于要求他们读出感情。如指导“谁的尾巴好像一把伞?”在不加字、不漏字、不错字的前提下,让学生在自读中体会句中的停顿之处,形成一定语感之后再试着读出问的语气。如部分学生仍没有读好,千万不能着急,或是就此草草结束进入下一个环节。而是应该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继续进行耐心的指导,同时注意保护学生朗读的积极性。这时仍可以引导学生回忆日常生活中问答对话的语气等方式,通过范读、赛读等形式,反复练习把句子读好。

  思考:

  1、课堂上第一次训练孩子在文中圈画出关键信息的能力,大部分孩子都能完成,这是一次很好的尝试为后期长文章的学习打下基础。

  2、不管是什么课堂,学生第一位,老师教的好坏的考评标准是学生学会了多少,课堂上我一直在渗透这一理念,指导孩子多说,我少说。

  3、写字,关于这一点我一直在反思,因为截止到目前,课堂上最后留下的写字时间总是少于十分钟,前面说得多,后面写的就少了。另外对于比这个字容易出错的笔画也没有进行强调,这是需要后期加强的。

《比尾巴》教学反思2

  《比尾巴》一课可以看得出是富有童趣的儿歌,抓住小动物尾巴的特点,以“比”字为主线,以对话的形式向学生介绍了猴子、兔子、松鼠、公鸡、鸭子、孔雀动物尾巴的特点。

  在天真的学生眼里,小动物是他们非常喜欢的朋友,对于不同的尾巴更是感到那么的好奇。这为本课教学奠定了坚实的感情基础。

  课前,与孩子学生一起做个游戏看谁的反应快。“摸摸你的头”;““摸摸你的腿”;“摸摸你的小肚子”;“摸摸你的尾巴”。“哈哈哈……”孩子们一片哗然。“谁有尾巴?”“没有!”“你们知道谁有尾巴吗?”“小动物。”“小动物们有尾巴可高兴啦!趁孩子们游戏时的兴奋劲还在,迅速把他们引进课文的境界里。

  上课了,我就创设了一个动物王国比尾巴大赛的情境,请孩子们来当裁判,把他们置于活动中去,让他们走进文本,让他们接近生活实际的活动走进他们的认知世界和情感世界,这样的情境确实很能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在教学环节里,我始终都从学生的兴趣入手。“要想的当一名合格的裁判,必须正确的叫出这些小动物的名字。”所以我反复的让学生读词语,还点学生当播音员,请出小动物。“听音乐(课文儿歌)。”“给小动物找尾巴(拓展训练)。”让孩子们在学中玩,玩中学,学习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了,识字、朗读都顺利过关。但是在这堂课中,问题也不少,是我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必须予以重视的。在课堂上要多鼓励学生,对于他们的回答予以肯定的评价。一年级的小学生都喜欢得到老师表扬,因为这些会影响到学生今后的学习与生活,所以我对学生的表扬与鼓励要高度重视。在课堂上应变能力不够。特别在学生回答不足时,操之过急,没有很好的循循善诱,与其学生共同找出正确答案。以上的不足,我会在日常教学中多加留意,避免再发生,让学生学得更开心、更有味,对自己更有信心!

《比尾巴》教学反思3

  《比尾巴》这篇课文采用三问三答的形式,介绍了六种动物尾巴的特点,课文读起来朗朗上口,极富儿童情趣。我抓住这篇课文极具趣味性的特点,围绕“比尾巴”大赛展开设计,环节与环节之间衔接自然,环环相扣,以摸尾巴游戏导入课堂,以拿门票的形式复习生字,以比尾巴评尾巴学习课文,以说尾巴画尾巴进行拓展训练。每一个环节的设置都注重了情境的创设,都采用最具有童真童趣的语言,符合低年级的认知特点。

  在这堂课的设计当中我注重了情境的创设,这些情境不是独立开来的,而是一脉相成,从一而中的。创设的这些情境能引起学生情感的共鸣,学生通过创设的情境走若文本,与文本之间进行最近距离的对话,学生的兴趣被激发,情感被升华,喜欢小动物的情感在课堂中随处而见,为参加比赛的小动物加加油,给自己喜欢的小动物评评尾巴,为丢失尾巴的小动物画上一条漂亮的`尾巴。因为有了情感的投入,学生在这些活动中参与积极性强、参与面广,课堂氛围轻松而又愉快!

  但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教师的用语和体态未能达到预设的效果,致使创设的情境未能真正的激发孩子的兴趣。对学生生成的闪光点未能及时抓住并进行延伸。这些都需要在今后的实践当中继续摸索、学习。

《比尾巴》教学反思4

  这篇课文采用三问三答的形式,介绍了六种动物尾巴的特点,课文读起来朗朗上口,极富儿童情趣。我抓住这篇课文极具趣味性的特点,围绕“比尾巴”大赛展开设计,环节与环节之间衔接自然,环环相扣,以摸尾巴游戏导入课堂,以拿门票的形式复习生字,以比尾巴评尾巴学习课文,以说尾巴画尾巴进行拓展训练。

  每一个环节的设置都注重了情境的创设,都采用最具有童真童趣的语言,符合低年级的认知特点。在这堂课的设计当中我注重了情境的创设,这些情境不是独立开来的,而是一脉相成,从一而中的。创设的.这些情境能引起学生情感的共鸣,学生通过创设的情境走若文本,与文本之间进行最近距离的对话,学生的兴趣被激发,情感被升华,喜欢小动物的情感在课堂中随处而见,为参加比赛的小动物加加油,给自己喜欢的小动物评评尾巴,为丢失尾巴的小动物画上一条漂亮的尾巴。

  因为有了情感的投入,学生在这些活动中参与积极性强、参与面广,课堂氛围轻松而又愉快!但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教师的用语和体态未能达到预设的效果,致使创设的情境未能真正的激发孩子的兴趣。对学生生成的闪光点未能及时抓住并进行延伸。这些都需要在今后的实践当中继续摸索、学习。

《比尾巴》教学反思5

  《比尾巴》是新编教材第一册中的一篇对话形式的儿歌。课文透过对话描述,向小读者介绍了猴、兔、松鼠、公鸡、鸭子、孔雀六种动物尾巴的特点。语文课程标准规定:要引导学生喜欢汉字,主动识字,学会用普通话朗读课文。教学时,我根据初入学儿童的认知特点和天性爱动的特点,在各教学环节中贯穿,以情为基础,以“读”的训练为主线,把语文课组织“活”。教《比尾巴》这首儿歌抓住了各种小动物尾巴特点,以“比”的形式为主线,充分调动孩子学习探究的用心性。它以三问三答的形式,介绍了六种动物尾巴的特点,语言琅琅上口、简明易懂、极富儿童情趣。教学中能够以朗读训练为切入口,拓展学习资源,让学生了解各种动物尾巴的特点。设计如下:

  一、贴卡片激趣,初读感知

  指导学生边听录音边读课文,同时学习“尾巴”这两个生字,借助拼音初读课文,思考:有哪些动物参加了这次比赛呢?(学生分说后,指名连起来说),教师相应贴上动物图。让学生对照图,给动物贴上尾巴,且分别说出这几种动物的尾巴有什么不一样的特点:“长”、“短”、“好像一把伞”、“弯”、“扁”、“最好看”。

  二、细读课文,学会生字

  要求学生自由地小声借助拼音读课文,这一步很重要,在细读中,落实读准字音,突出联系语言环境,辨认字形,教师要善于引导,敢于放手。

  三、练读课文,体会语气

  透过朗读课文,做填空练习。课文共有几节?哪几节读的语气是一样的?(听完后,指名回答,认识“?”)重点指导疑问句的读法。教师可采用多种形式练读,在读中明白语言文字,在读中体会感情,在读中了解运用语言文字的`方式。分主角表演对读,要求品读课文,充分感知,用动作表现出来,读后我给予鼓励性的评价。这样多种方式练读,读活了课堂,激活了思维,培养了学生读书的潜质。

  四、读中游戏,巩固新课

  把六种动物图片贴在黑板上,让学生找出相应尾巴特点的词语卡片,让学生上台贴。到达巩固新知、积累语言的目的。

  五、读后延伸,扩大视野

  大自然中还有很多小动物,让学生从课外书中找资料,也能够上网或到动物园看看,收集动物尾巴的奥妙,把你看到的、听到的告诉家长、老师和同学。要求学生有意欣赏动物尾巴的特点,议论动物尾巴的不一样特点,从中发现动物们的尾巴有各种不一样的形状,有各种不一样的特点。

  新课程所带给我们新的理念、视野与感受,让我们在新教材的教学实践中一步步、一点点地去解读、去品味、去体会、去诠释。《比尾巴》一课的教学,在与学生一齐摇头晃脑、有滋有味地三问三答、游戏学习中,我充分地解读着儿歌中的情与趣;品味着每一环节的得与失;体会着学生的喜与愁;诠释着新课程的语与文。

  总之,低年级阅读课的教学设计,要求教师以新课标为准则,弄清新教材的编写意图,多引导学生自学、自读、自悟,培养学生的自学潜质和良好的学习习惯,让学生多动脑、多动口、多动手,调动多种感官去参与学习过程,从而实现真正好处上的自主实践,提高语文课堂的实效性。

《比尾巴》教学反思6

  我需要灵感,很多事情也都是在一瞬间捕捉到的。课堂中的很多更是在灵感中获得的。 我听过别人讲《比尾巴》,正是因为听过,在打算讲这课之前犹豫了很久。下定决心讲这一课,是因为我找到的媒体资料很美、很实用,它不仅会使我的课堂更生动,也能让课文的理解上升到一定的高度,更会给孩子们带来从未有过的感受,因为在平时的教学中,孩子们接触现代化教学手段的机会太少了。

  决定讲课之前,我让自己的大脑空白了很长一段时间,因为我害怕自己受到影响,受到别人的束缚,走到听过的这课的老路中去。虽然我听的.是市级的公开课《比尾巴》,但我也不想受到什么影响,我要按照我自己理解的去诠释这节课。于是脑子里演绎的是多媒体课件中的内容,怎样让课件中内容与我的课堂内容结合的恰到好处,怎样让孩子们在不知不觉中学会、学得愉快,能第一次面对全学校的老师不害怕不紧张……我发现自己顾及的竟然很多,最顾及的就是我能给孩子们什么,这也是我每一节课中所顾及的。因为工作了整整九年的我,深刻的认识到了一个为人师者的责任,我从未像现在这样会顾及到孩子们的感受,他们的成长时间令我羡慕,今天就是他们的昨天,我倍加珍惜。(似乎有些扯远了。)

  设计《比尾巴》这一课,我把教学目标定为:

  1、学会本课12个会认的字。认识两个偏旁“八”字头和“鸟”字旁。

  2、读课文,知道课文写了几种小动物,了解它们尾巴的特点。

  3、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读好问话的语气,能试背课文。

  4、养成喜爱小动物的感情,树立自觉保护小动物意识。教学重难点是朗读课文中的问句。

  正是因为有了这样的教学目标,整节课的大概思路也就形成了:导入新课、识记生字、朗读感悟、拓展延伸、总结全文。一切很自然的就形成在自己的脑海中,剩下的问题就是怎样把每一个环节很自然的衔接起来,也就是过渡语的问题,于是便出现了这样的话语:它们六个要在小朋友面前一起比尾巴呢!(板书课题:比尾巴,注音)。你们知道这些小动物的尾巴是什么样子的吗?请小朋友们借助拼音读课文。现在请小朋友们根据黑板上的字和图片,把有联系的用一句话说出来。小朋友们说得真不错!课文中说得跟你们说得可不一样。那该怎么读问句呢?小朋友们自已试着读第一节……我很重视过度语的设计,因为我不愿意课堂中的内容很唐突的出现在孩子们面前,因为课堂需要的是艺术的感觉、自然的感觉,不知不觉的感觉。

  还有一个问题就是板书的问题,我几乎是没怎么想,就是头脑中的闪念,就把板书的问题解决了,我很满意自己的这节课的板书设计,图片、识字卡的结合,不仅让孩子们借助图片识记生字、借助拼音识记生字,更为我的过渡起了一个重要的作用。我感谢我的灵感。

  我追求完美,但《比尾巴》这次教学并不完美,时间的安排上出现了问题或者说教学内容过多。(公开课和平时的课就是不一样,如果都能像对待公开课一样来上平时的课就好了,孩子们获得的会更多。)正是由于时间的安排不当,致使自己竟忘了试背课文这一环节。 每一次总结都会令我进步。灵感需要积累,更需要思考。

《比尾巴》教学反思7

  在孩子的眼中,小动物是他们最亲近的朋友。《比尾巴》一课用三问三答的形式,介绍了六种动物尾巴的特点,同时配了六幅栩栩如生的插图。课文那琅琅上口、简明易懂、极富儿童情趣的语言,能激起学生朗读的欲望,还能引起学生观察其他动物尾巴特点的兴趣。

  我在教学《比尾巴》的第一课时,目标是在认读生字的基础上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并理解其内容,引导学生了解一些动物尾巴的特点,激发学生喜爱动物的情感。

  年幼的孩子非常喜欢小动物,对于奇特的动物尾巴更是兴趣盎然。在学前教育中大多数孩子们都接触过有关动物尾巴的故事或儿歌,生活中也积累了一定的常识。这些有利因素为本节课的教学奠定了坚实的感情基础。

  低年级的每一课识字教学都是重点,所以生字的学习应该贯穿始终。比如在本课一开始,我让学生先说说动物的名称,这样可以复习学过的部分生字。然后,我通过创设情境,激发起学生对学习本课生字的兴趣,以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展开教学,鼓励学生自主识字,并利用集体的智慧鼓励学生用多种方法记忆生字。(如加一加、减一减、换一换、编一编)从而使学生相互交流,畅所欲言。生字学习贯穿课堂始终,在大量复现、说话中落实会读会认的生字学习目标。无论是识字、记字,还是课文学习大多是孩子用自己的方法得到的,或合作学习,或两人讨论,或独立思考。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得到了较好的锻炼。整堂课我还加入写字的环节,学写一到两个字,而不是把写字放到另一课时去完成,这样可以分散写字的难度,每节课都动笔写一两个字,孩子们能更加轻松地把字记牢、写好。

  整节课的设计充分尊重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充分尊重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有效地运用感知原理,尊重和赏识学生,以情为基础,以读的训练为主线,注重引导学生富有个性化地读和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让他们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全程参与,在参与中达到自悟自得。突出了重点,突破了难点。整堂课中,穿插了多种形式的读书活动,(如师生、生生引读、对读;加上动作表演读:小组内评读、推荐读、比尾巴表演赛)让学生多动脑,多动手,调动多种感官参与学习过程,从而实现真正一样上的自主实践,提高了语文课堂的实效性。

  教材是一种重要的课程资源,但不是惟一的课程资源。打开校门,走进社会,拓宽领域,开阔视野,在生活中学语文、用语文。语文课程资源是极为丰富多彩的。学生自身的直接体验、经验以及间接的认识(来自社会生活的各种媒体)也都应成为语文课程资源加以开发、利用。这种资源往往比教材更真实,更丰富,更具情境性。在这节课的末尾我就设计了一个拓展交流:把搜集到的动物尾巴的图片或相关资料跟全班同学交流分享。在动物尾巴介绍会上小朋友们可真是积极,他们充分谈论着自己的课外所得。更为可贵的是,学生在获取课程资源的过程中,求知的欲望受到呼唤,主动的意识和进取的.精神得到培植,这样也为所有的学生提示了语文学习的广源性,重视了平时知识的积累,同时,他们也理解了动物们的尾巴各有各的特点,各有各的用处,从而加深对动物的认识,产生热爱动物的感情。

  新课程所带给我们的新的理念、视野与感受,让我们在新教材的教学实践中一步步、一点点地去解读、去品味、去体会、去诠释。《比尾巴》一课的教学,在与学生一起摇头晃脑、有滋有味地三问三答、游戏学习中,我充分地解读着儿歌中的情与趣;品味着每一环节的得与失;体会着学生的喜与愁;诠释着新课程的语与文。

  1、整合教学资源,优化课堂环境

  语文作为母语教育课程,其教育资源是无时不有、无处不在的。一篇篇课文、一个个课堂、一位位学生、一名名教师之间必定存在着某种生活的、内在的联系,使我们可以在一种完全自然的情感状态下、和谐整合的课堂环境中,学习语文,学习生活。

  2、展开平等对话,用心触摸文本

  自然的、和谐的课堂环境,是师生平等对话的沃土。课堂上的琅琅书声、欢歌笑语与轻松表演,是师生平等对话的表现。

  3、感受动态生成,激活课堂生命

  教学之所以成为一门艺术,与课堂的动态生成性是密不可分的。教师也只有让课堂真实地不断地去生成,教学才可能激活知识、激活生命。

  课堂上学生的学习反馈也反应出了一些问题。其中,关于朗读尤其促发我深思。怎样才能读得深入,怎样才能对学生的朗读进行有效的指导,使学生的朗读水平一次比一次有所提高。对此我做了如下反思:在指导学生读好一句话时,首先不要急于要求他们读出感情。如指导谁的尾巴好像一把伞?在不加字、不漏字、不错字的前提下,让学生在自读中体会句中的停顿之处,形成一定语感之后再试着读出问的语气。如部分学生仍没有读好,千万不能着急,或是就此草草结束进入下一个环节。而是应该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继续进行耐心的指导,同时注意保护学生朗读的积极性。这时仍可以引导学生回忆日常生活中问答对话的语气等方式,通过范读、赛读等形式,反复练习把句子读好。

《比尾巴》教学反思8

  在孩子眼中,动物是他们的最爱。本课用三问三答的形式,介绍了六种动物尾巴的.特点。课文琅琅上口,极富儿童情趣语言,能激起学生朗读欲望,还能引起学生观察其他动物尾巴特点的兴趣。本节课我把重点放在了问句和答句的读上,我读,让学生发现问句的尾音向上,答句要向下。接着通过齐读、指名读,让学生充分感受问句和答句读法的不同。接下来,又进行了男女比赛读、个别读,谁读的好,就请他来给大家示范某一句,让大家跟学。最后,请个别同学采用问答形式来读,并请个别学生来表演着读。大家的兴趣很高,不知不觉中,下课铃响了……。可是,大家还是意犹未尽地在那学着小动物的动作来表演课文。

  我认为在低年级,只要老师紧紧地抓住一个“趣”字,无论什么课,在指导孩子朗读上,只要能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引导好他们,朗读的效果就会更好。

《比尾巴》教学反思9

  本课是看图学词学句,我利用课前收集的教学课件,在教学中有选择的使用,收到了比较好的'效果。让学生看录像,观察比较尾巴的特点。直观地理解了“长”、“短”两词。理解“弯”一词时,让学生看录像后用手比划了一下。为理解“扁”一词,我让学生比较两个盒子,再看录像,观察鸭子的扁尾巴,进而观察它的扁嘴巴。我凭借录像,不但帮助学生理解了“长”、“短”、“好像一把伞”之后,又让学生观察“牛、羊”的尾巴;观察燕子的尾巴,用“好像”造句;观察孔雀的尾巴,用”有的……有……还有的……”句式造句。这样既理解了词句,又掌握了句式,培养了说话能力。

  总之,教学中,只要能遵循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识规律,形象直观,训练扎实,效裹还是比较显著的。

《比尾巴》教学反思10

  《比尾巴》是一首极富童真童趣的儿歌,抓住各种小动物尾巴的特点,以“比”的形式为主线,以对话的形式向孩子们介绍了猴子、兔子、松鼠、公鸡、鸭子、孔雀六种动物尾巴的特点。

  在孩子们眼里,小动物是他们最亲近的朋友,他们天生就非常喜欢小动物,对于奇特的动物尾巴更是感到新奇和新鲜。这为本课教学奠定了坚实的感情基础。

  一、激兴趣,让学生在兴致勃勃中学语言。

  课前,我跟孩子们做了个热身游戏。看看谁的反应快。“摸摸你的小鼻子”;“摸摸你的小耳朵”;“摸摸你的黑头发”;“摸摸你的圆脸蛋”;“摸摸你的长尾巴”。“哈哈哈……”孩子们一片哗然。“你们有尾巴吗?”“没有。”“可我们身边很多小动物都有尾巴,今天,它们还要进行一场比尾巴大赛呢。”趁孩子们游戏时的兴奋劲还在,我趁热打铁,迅速把他们引进课文情境。

  一开始上课,我就创设了一个动物王国比尾巴大赛的情境,请孩子们来当裁判,把他们置于活动当中,让他们走进文本,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语文实践。

  在教学的各个环节,我也始终都从学生的兴趣入手。“要想当一个合格的`裁判,要能正确叫出这些小动物的名字。”“一名优秀的裁判,肯定不会被这些生字宝宝难倒。”“谁能用你的朗读把比尾巴的故事告诉大家,比比谁是最出色的裁判。”这样,孩子们在学中玩,玩中学,学习积极性被充分调动,识字、朗读都顺利过关。

  二、多形式,让学生在丰富多彩中学语言。

  我通过创设情境,激发起学生对学习本课生字的兴趣后,以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展开教学,鼓励学生自主识字,并利用集体的智慧鼓励学生用多种方法记忆生字。(如“加一加”、“减一减”、“换一换”、“编一编”)从而使学生相互交流,畅所欲言。

  整堂课中,穿插了多种形式的读书活动,(如师生、生生引读、对读;加上动作表演读:小组内评读、推荐读、“比尾巴”表演赛)让学生多动脑,多动手,调动多种感官参与学习过程,从而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自主实践,提高了语文课堂的实效性。

  三、求统一,让学生在高效整合中学语言。

  在完成阅读、识字基本任务的基础上,我又引导孩子们去思考小小的一条尾巴,为何长得各不相同,有什么作用?孩子们在互相交流中增长见识,感受着动物尾巴的奇妙,在孩子畅所欲言后,我也相应地介绍了一些动物尾巴的知识,一定程度上激发了学生喜爱动物的情感。趁机我要求感兴趣的孩子在课外多多观察、收集小动物图片,去了解更多小动物尾巴的作用,拓宽语文学习的空间,培养收集信息的能力。

  学生在经历文本、超越文本的同时,通过拓展练说、模仿写诗,激发他们的想象力,提高他们的口头表达能力,达到人文性和工具性的和谐共振。

  在充满活力的课堂上,学生体验着读的愉悦、交往的愉悦、探索的愉悦、成功的愉悦,语文,真正走进了学生心灵,学生丰富的个性在课堂上展现无遗。

《比尾巴》教学反思11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一样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所以,课堂上教师应努力为学生营运一个宽松、民主、探索合作的空间,以唤醒、激活他们自主学习的热情。

  首先经过创设情境,激发起学生对本课学习的兴趣,然后以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展开教学,鼓励学生自主识字,并利用团体的智慧鼓励学生用多种方法记忆生字,从而使学生相互交流,畅所欲言。并且在整堂课中,穿插了多种形式的读书活动,让学生多动脑,多动手,调动多种感官参与学习过程,从而实现真正一样上的.自主实践,提高了语文课堂的实效性。整节课的设计充分尊重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让学生自我的独立思考代替统一的答案,让学生自我的感性体验代替整体划一的理解和指导,整个过程充分尊重了学生主体地位。

  1、注重情境创设

  一年级学生课堂常规较差,好动、坐不住、注意力不集中,怎样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是课堂教学的关键。小朋友们喜欢小动物,创设一个与小动物交朋友的情境贯穿整个课堂,让学生始终情绪盎然,有声有色地投入学习中去。情境的创设激发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情感体验,促进学生的语言发展,促使学生主体能动作用与现实环境的统一,使学生在提高语言表达本事的同时,实现素质的全面提高与个性的充分发展。所以教师在教学上要不断探索,不断创新,充分发挥自我的想象力,精心进行教学设计,创设出梦想的情境,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和创造力,使教学不断发展和提高。

  2、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精神

  为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多次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我的学习方式进行学习,挑选自我喜欢的资料进行交流,大大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在课堂上为学生开辟了展示自我的天地。“三人行必有我师”。“请把你记生字的好办法说给小组里的小朋友听听。”课堂上学生互相交流自我的想法,吸取众长,引发了思维的交叉和补充,使学生共同识字,共同品尝学习的欢乐。由于学生个性存在差异,在合作学习中,生生互动,优势互补,使学习资料不断充实,从而让学生最大限度地发挥自我的潜能,愉快地完成学习目标。同时,让学生当小教师教学生读生字,读课文,学生乐此不彼。引导学生你发现了什么?明白了什么?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让学生从一年级开始就明白学习要有所发现,有所疑,有所惑,有所解,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3、生字教学力求扎实

  新教材识字教学发生了很大变化,识字量增加是一明显特点。识字教学要注重识字过程,教给学生识字方法。在学生自主学习的基础上,让学生从会读到会认,由简到难地进行学习。抓住识字规律,把几个相似的字“巴、把、公、松”写在一齐,让学生发现识字规律,渗透识字方法。同时有层次地有梯度地把识字放在必须的语言环境中,与认识的事物结合起来,使学生在识字的同时,发展语言,提高认识本事。

《比尾巴》教学反思12

  《比尾巴》这篇课文采用三问三答的形式,介绍了六种动物尾巴的特点,课文读起来朗朗上口,极富儿童情趣。我抓住这篇课文极具趣味性的特点,围绕“比尾巴”大赛展开设计,环节与环节之间衔接自然,环环相扣。

  1.教学效果:新入学的一年级学生,他的兴趣决定了它的学习态度。在孩子们的眼中,小动物是它们最亲近的朋友。就《比尾巴》这篇课文本身而言,浅近的诗歌就比较能让学生感兴趣,读起来也是琅琅上口。教学时,开始我就利用小学生对动物的亲近以及对童话世界里小动物们的比尾巴大赛充满了好奇,创设了森林里的小动物参加比尾巴的比赛,让学生当小裁判帮助小动物们比尾巴,从而激发了学生学习新课的欲望。在课文朗读方面,我主要让学生做到读中感悟。学生在读的过程中,要求做到读准字音,鼓励学生比比谁读得好,读得流利。朗读是本课的教学重点之一,而读好文中的问句又是教学难点。对于本课在问句的指导朗读方面,我是这样处理的:首先是出示文中的六个问句,让学生自由读,这样就能让他们有个大体的感知。然后是让学生仔细听老师的范读,让学生自己在听的过程中找出读的要点,再让他们自己按照找出的要点自己读,最后是个别读,再开火车比赛读。在授完新课的时候,又设计了读的环节。这时是继续创设情境,在情境中要求学生能够有感情地读,流利地读,最后在读的基础上能够背诵。

  2.成功之处:导入新课、识记生字、朗读感悟、拓展延伸、总结全文,一切很自然地就形成在自己的脑海中,剩下的'问题就是怎样把每一个环节很自然地衔接起来,成为一体。我借鉴了网络上的一些设计,用运动会的流程来实现环节之间的衔接,宣布运动员入场引出动物的名字;宣布比赛项目引出问句;宣布比赛结果引出答句。孩子对于小动物本来就很有兴趣,而且运动会孩子也经历过,对于运动会的大体流程孩子也不陌生,所以这样的设计,比较符合孩子的生活实际。

  3.不足之处:因为自己内心有些浮躁,有些环节是施而不实,孩子们还没有真正地进入,就被我又拖到了下个环节。比如:在识字环节,比较“把和巴”时,就没有很好地引导孩子们通过观察找规律识记,结果孩子们还把“巴”读成“尾”,说明了识记效果不理想。在指导孩子们朗读问句、答句时,有些乱,指导的层次性不够强,评价不够到位,孩子们的朗读兴趣没有平时课堂上那么浓,朗读能力也没有得到很好的提升。由于事先准备不够充分,再加上自己的课堂驾驭能力有限。所以时间掌握得不好,后面的写字环节还没有得到落实。

  4.改进措施:以后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要精心设计用语和恰当使用体态以达到预期的效果,使创设的情境能真正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

《比尾巴》教学反思13

  《比尾巴》是人教版教材第一册中的一篇对话形式的儿歌。本课是用三问三答的形式,介绍了六种动物尾巴的特点,课文琅琅上口、简明易懂、极富儿童情趣的语言,能激起学生朗读的欲望,还能引起学生观察其他动物尾巴特点的兴趣。

  一、收获:在情境中快乐识字。

  一年级的学生年龄特征决定了他们具有天真好奇、爱玩好动的特点,我想只有尊重孩子的天性,才能收到理想的效果。让课堂充满情趣,不仅是低年级孩子的心理需求,也是语文教学、识字教学本身内在的要求。《新课程标准》提倡在情境中识字,在生活中识字。在识字教学时,教师要帮助并鼓励学生掌握识字方法。所以我在设计过程中把整个教学安排在一个生动有趣的动物王国的比赛当中来进行。让孩子们在课堂上一下子拥有了多种角色体验,首先是一个学习的小学生,同时又是一个比赛过程中的一个小观众,一个小评委 , 在活动中学生很轻松地认识了生字词“孔雀、松鼠、兔子、鸭子、猴子、公鸡”。力求突破语文学习不再是枯燥的上课,而是一次有趣的活动,在愉悦的活动中文本内容也就悄无声息地走入了学生的心里,让学生始终处在一个童话般的世界里,在学习中感悟。同时识字方面在学生自主学习的基础上,设想让学生从会读到会认,由简到难地进行学习。比如抓住识字规律,把几个相似的生字“爸、巴、把、公、松”放在一起,让学生发现识字规律,渗透识字方法。同时有层次地有梯度地把识字放在一定的情境中,与认识的事物结合起来,使学生在识字学到方法的同时,发展语言,提高认识能力。《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我就是本着这一理念展开教学的,首先自始自终通过创设情境,激发起学生对本课学习的兴趣,然后以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展开教学,鼓励学生自主识字,并利用集体的智慧鼓励学生用多种方法记忆生字,从而使学生相互交流,畅所欲言。并且在整堂课中,穿插了多种形式的读书活动,让学生多动脑,多动手,调动多种感官参与学习过程,从而实现真正的自主实践,努力提高语文课堂的实效性。

  二、反思:在情境中的快乐阅读。

  新课标在第一学段阅读部分提出了让孩子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因此,虽然在创设情境识字写字这一块教下来还是比较顺手的,但是学习课文时还是有一些遗憾。所以我在反思,是不是有些地方还需要一些这样的更改:师:(让学生做评委的时候)孩子们,现在你们就是评委了。瞧,运动员们多么兴奋啊!它们纷纷翘起了自己的尾巴。我们来仔细瞧瞧动物们尾巴有什么特点?(学生说尾巴的特点)让评委们发表对动物尾巴的特点的一个意见,比如说小猴子的尾巴,课文中是长,但是小孩子他就觉得除了长还有软,还可以卷起来,其实也就强化了他对动物尾巴的一个认识,从小孩子的角度去认识动物尾巴,它就有不一样的特点,其实这里也留给了孩子们很大的思考空间。同时也是一个说话训练的机会。(课前就让孩子去收集、观察一些动物尾巴的知识,那么他们从生活中走来了。)而且我们的教学目标之一就是“了解一些动物尾巴的尤其是朗读更促使我深思。怎样才能读得深入,怎样才能对学生的朗读进行有效的指导,使学生的朗读水平一次比一次有所提高。对此我做了如下反思:在指导学生读好一句话时,首先不要急于要求他们读出感情。如指导“谁的尾巴好像一把伞?”在不加字、不漏字、不错字的前提下,让学生在自读中体会句中的停顿之处,形成一定语感之后再试着读出问的语气。若部分学生仍没有读好,千万不能着急,或是就此草草结束进入下一个环节。而是应该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继续进行耐心的指导,同时注意保护学生朗读的积极性。这时仍可以引导学生回忆日常生活中问答对话的语气等方式,通过范读、赛读等形式,反复练习把句子读好特点。”

《比尾巴》教学反思14

  教育的生命不是“复制”,而是创新。课改呼唤本性,张扬个性,实现创新,它以生命的高度关注课堂,关注新型的教学行为,即重知识的生成过程,不惟单纯的结论;重情感生成的机制,不求表面的热闹,重课堂的“百家争鸣”,不求整齐划一。虽然课前我们都精心地设计了教案,但课堂中学生的学习行为却不是教师完全可以预料的,为张扬个性、显现灵性,动态生成已经成为新课程所提倡的核心理念。它主要包括教学行为是动态生成的,课程是动态生成的。我们教师就应该在预设和生成之间寻求动态的平衡。

  《比尾巴》是一首琅琅上口的儿歌,教师原先的设计主要有四个板块:自由读文、了解大意;随文识字、介绍方法;看图学文、感情朗读;写字指导、拓展提高。但学生几遍一读就会背了,学生虽然觉得这篇课文有趣,会背之后也就没有新鲜感可言,有学生就在课堂中开始做起小动作,淘气的张吟宾更在座位上大声说道:“谁的尾巴长?谁的`尾巴短?谁的尾巴像把伞?何俊的尾巴长,陆路的尾巴短……”面对他的恶作剧,我没有采取简单的批评形式,只是当着全班的面说:“张吟宾小朋友真厉害,才读了几遍课文就会学着创作了,”只看见张吟宾马上脸上一红,倒不好意思再顽皮了,我接着说:“但这样的儿歌不仅不好听,用来取笑同学就更不好了。”

  接着我抓住这一生成资源,重新组合板块,把拓展延伸提到这一环节,出示各种动物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它们的特点,指导学生展开模仿与创作。学生兴趣盎然,有的学生说:“谁的脖子长,谁的脖子短,谁的脖子会喷水?鹿的脖子长,熊的脖子短,大象的脖子会喷水。”有的学生说:“谁的耳朵尖,谁的耳朵圆?谁的耳朵像把扇?兔子的耳朵尖,熊猫的耳朵圆,大象的耳朵像把扇。”……不一会儿,学生就编出了不同的儿歌,而且同桌之间互问互答,玩得开心、学得认真。由此看来,只要我们转变观念,加强课堂教学的生成性,激活学生的思维就并不难。教师在课堂教学的设计上改“线形结构”为“板块结构”;在课堂调控上,改“封闭结构”为“开放结构”;在课堂交往上,改“单向结构”为“网状结构”,我们的学生就会成为灵性、悟性、个性充分张扬的新时代的学生,会真正成为语文学习的主人。

《比尾巴》教学反思15

  在孩子们的眼中,小动物是他们最亲近的朋友。《比尾巴》一课用三问三答的形式,介绍了六种动物尾巴的特点。全文句式整齐,富有节奏和韵律,读起来朗朗上口,简明易懂,充满了儿童情趣。

  比较好的做法:

  扎实识字写字教学

  低年级的每一课识字教学都是重点,生字的学习应该贯穿始终。所以在整堂课的最后,我设计了“小评委们比写字”这一写字环节,先出示一个也有长长的尾巴的“巴”字,在学写这个生字后,又出示“把”,目的在于让孩子们在比较“巴”和“把”的过程中懂得,虽然“把”字里也有“巴”,但是“把”是由提手旁和“巴”两个“好朋友”组成的,好朋友要互相谦让,所以“把”里面的“巴”要写得相对小一点。这样学写两个有相似之处的生字,孩子们能更加轻松、有效地把字记牢、写好。

  但是在这堂课中,问题很多,这些问题是我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必须予以重视的。

  一、要积极关注课堂教学中的动态生成

  新课程理念告诉我们:课堂教学不是简单的知识学习过程,而是师生共同成长的生命历程,它五彩斑斓、生机勃勃,因此,我们还应当从关注生命的高度,用变化的、动态的、生成的、而非静止的、僵化的观念来看待课堂教学。这一节课上,我深刻地意识到自己面对出现的.生成现象没有好好地把握,比如在教学“巴”这个生字时,我让学生回顾以前学过的哪个字里也有这个“巴”字,一学生回答“把”,我当时否定了他的回答(“不对,‘把’是我们今天要学的新生字),因为在我原有的教案中,生字“把”的学习要放置在学习生字“伞”之后。课后,我深刻意识到这样的处理太失败了,日后要积极关注课堂教学中的动态生成。

  二、要尽可能地鼓励学生,对他们的回答予以肯定的评价。

  一年级的小学生特别需要老师的表扬,因为老师的评价会深刻影响到他们今后的学习与生活,所以对学生的表扬与鼓励要高度重视。但是由于自己在课堂上应变能力还不够,所以对学生的回答进行评价时处理得不够完善,比如上例中对学生回答“把”的否定,对该学生生成的闪光点未能及时抓住并进行延伸。还有,特别在学生回答不足时,我操之过急,没有很好的循循善诱,可能直接让别的学生回答了。这些都需要在今后的实践当中继续摸索、学习,在课堂上要多鼓励学生,对于他们的回答予以肯定的评价。

  三、要相信学生,放手让学生讲

  新课程理念提出,教师要转变观念,“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这样才能真正落实“高效课堂”。在这节课中,我一直很担心学生说不出或者说不好,所以有些应该让学生说的内容,都被我“抢”走说完了,整节课中我说得有点多。

  以上这些不足,我要在日常教学中多加留意,减少乃至避免再发生,让学生学得更开心、更有味,课堂更高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