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范文网>教学资料>教学反思>《鸟的天堂》教学反思

《鸟的天堂》教学反思

时间:2022-12-19 03:30:25 教学反思 我要投稿

《鸟的天堂》教学反思

  作为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教学是我们的任务之一,通过教学反思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那么教学反思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鸟的天堂》教学反思,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鸟的天堂》教学反思

《鸟的天堂》教学反思1

  《鸟的天堂》是著名作家巴金的经典之作,很适合小学生阅读。课文记叙了作者和朋友两次经过“鸟的天堂”的所见所闻,具体描写了傍晚静态的大榕树和第二天早晨群鸟活动的情景。教学本文,我整个教学分三步进行: 1、整体感知、弄清课文写作顺序及主要内容;(学生自学)2、精读描写大榕树部分;(小组合作,班上展示)3、精读描写群鸟活动部分。(小组合作,班上展示)

  一、整体感知,理清文章顺序。

  这个过程是每次学习时,学生就要做的,因此学生学习起来和容易,他们通过读书就能够理清顺序,大致了解文章的写作内容。因此在教学这步时,我一般采用学生自学和小组研讨解决。

  二、 精读写大榕树这部分。

  因为作者的题目是《鸟的天堂》,那么鸟的天堂究竟在哪里呢?作者为什么要写大榕树呢?只有在学生充分读书的基础上,他们才会明白。因此,在学习写大榕树这部分时,我让学生反复朗读课文,看作者是怎样写大榕树的,在这部分文章里,作者几次提到“鸟的天堂”,而且为什么都加了引号?这样学生不仅学到了作者按照整体到部分的写作方法,还明白了作者把鸟的天堂几个字加引号是因为借用别人说的话。最后从文中也知道了大榕树就是鸟的天堂,只是这次作者没看见鸟而已。最后,让学生把自己的体会通过朗读来表现。

  三、精读描写群鸟活动部分。

  这部分可以说是文章精彩之处。昨天作者没看见鸟有些失望,那么今天作者笔下的热闹情景正说明了鸟的天堂名副其实。因此在学习这部分文章时,主要让学生自己读名自己说,看作者都从哪些方面写了鸟,学生从“到处都是鸟声,到处都是鸟影”这句话中感悟到鸟的`多,鸟的热闹。接着,我让学生站在作者的角度去观察鸟,让他们在小组里表演当时热闹的场面,最后引导学生

  讨论:“为什么作者第一次没有看到鸟。”和“昨天是我的眼睛骗了我,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

  四、整体回味,学习写作方法,深入感受生态美。

  《鸟的天堂》一文内容写的非常美,语言也非常美,作者的感情全身心的投入,情也美。因此在学完后,我让学生再次欣赏朗读,学习作者抓住榕树的特点和抓住鸟的动作来写的方法。

  五、课后练习,延伸绿色教育。

  课后练习是课堂学习的延伸,我让学生以导游的身份写导游词画2幅“鸟的天堂”的画。一幅只有大榕树,一幅有鸟活动的情景,这样学生就能够更好的理解文章,感受作者笔下的自然美。通过完成练习,资料、课文再一次地在学生的头脑中再现,同时也对学生进行了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的教育 。

《鸟的天堂》教学反思2

  我在教学《鸟的天堂》一课时,以训练学生语感为主:

  1、形象思维训练法:

  小学生形象思维能力较弱,理解事物比较直观,要领悟文字所表达的内涵,应充分调动他们的形象思维,通过形象思维的引路,把语言文字描绘的情景“转换”成生动的“图像”材料,让学生在身临其境般的体验中陶冶情感,加深感悟。我通过让学生反复诵读,获得课文内容,初步认识后,借助电教手段播放了“鸟的天堂”录像,把学生带进一种特定的评议环境中,学生神情专注而投入,随后让学生看着早上没有鸟的这一棵大榕树,启发学生想想说说,“百鸟欢闹”是一幅怎样的情景。当再读到“百鸟欢闹”这一段时,学生已学沉浸在期中,仿佛身临其境,而让学生说说一只鸟的特写景头时,也能说得有声有色,达到了一定的效果。

  2、品词析句比较法:

  文章的.组词成句构段的方法研究是提高学生对语言感受能力的有效途径,在教学中,我抓住有关的句子进行比较、揣磨、欣赏,不断地提高其对语言感知的敏锐程度。

  如:教学第8自然段中“这棵榕树好像在把它的全部生命力展示给我们看,那么多的绿叶,一簇堆在另一簇上面,不留一点缝隙,翠绿的颜色明亮地在我们的眼前闪耀,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这美丽的南国的树!”对于“颤动”、“展示”这两个关键字,引导学生用其他词来替换。如用“显示”、“出现”或“抖动”、“晃动”等,用哪组词更好?在讨论、比较中,让学生体会到“展示”是清楚地摆出来,明显地表现出来,突出榕树的旺盛的生命力;“颤动”是短促而频繁地振动,课文把微风吹动,阳光照耀下树叶一闪一闪的样子,不但美丽而且动静结合,显示了大榕树那旺盛的不可抗拒的生命力,给人一种生机勃勃的感受。这样,关键文字抓住屯,学生品出了精妙词语,咀嚼出了它的神韵,从而在心灵上与作者产生了强烈的共鸣,促使学生语感不断地增强。

  

《鸟的天堂》教学反思3

  课前导入从解读标题,灌输大榕树的高度和树冠投影面积等知识点入手,激发孩子们对《鸟的天堂》的浓厚兴趣,就是这样的大榕树上,有成千上万只鸟儿在这里筑巢、栖息。大榕树的大,激发了孩子们的兴趣。那么,“它”上边的主人一定不会让大家失望。

  课前同学们已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对课文进行初步预习,能明白课文共分几个自然段,会写本课出现的10个生字。课堂上对这一环节的学习,采用标自然段序号,为深入学习课文做好准备。一起朗读课后呈现的一类字,用词语的形式表现出来,再次为熟练阅读课文打好基础。这一环节的学习,字词是重点,学生通过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借助工具书实记字词、根据生活经验积累词语等方式学习字词不可少。例如“暇”字的学习,结合生活经验积累。课文中鸟儿飞起时,我注意地看着,眼睛应接不暇。同时拓展“瑕”、“遐”、“霞”等字。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孩子们大胆发现,通过多种途径获取知识。

  问题预设,作者一共几次去鸟的天堂?分别看到了什么?这一环节的学习,难不倒大家。学生通过认真读课文都能回答正确。结合本单元的`学习要素,初步体会本课的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那么鸟的天堂一课,“我”第一次是傍晚去的,看到了大榕树。第二次是早晨去的,看到了好多鸟。尤其是第二次去,作者发出由衷的感叹,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

  “我”第一次去鸟的天堂,时间是黄昏,鸟儿们都睡了,着重描写“天堂”的本身,作者写了大榕树的树干、树枝、树根、树叶,这一部分突出表现了大榕树的大与茂盛,这是静态美的描写。第二次去鸟的天堂,时间是早晨,“我”看到了“天堂”的主人,到处都是鸟声,到处都是鸟影,形形色色的鸟儿,热闹极了,这是动态美的描写。

  这儿有适合鸟儿们生存的自然环境,也有我们人类对鸟儿的保护。作者看到了到处都是鸟生,到处都是鸟影。大的,小的,花的,黑的,有的站在树枝上叫,有的飞起来,有的扑翅膀。由此,我们感受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最后,作者发出感叹,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

《鸟的天堂》教学反思4

  今天我和学生一起走进的第三课《鸟的天堂》,这节课我重点训练学生边读边思考,在思考过程中进行批注。学生在整体感知课文时,知道作者两次来到鸟的天堂,每次看到的不同,根据学生的回答我相应的板书,看着板书学生对课文能准确把握主要内容。

  这节课为了训练学生,我在带领学生学习作者第一次来鸟的天堂看到榕树时,学生边默读边动笔画描写榕树的.句子,从所画的句子中体会榕树有什么特点?大家进行批注,我进行巡视指导,我发现部分孩子在老师的提示下已经能抓住句子写体会,但是还有一部分学生不知道怎样学习,只知道画句子没有体会。为了让所有学生都能主动学习,在体会榕树特点时,我就在学生已经画完句子后,指导学生怎样读句子写体会,大家一起动笔写,他们在书上写,我在黑板上写,这样学生知道今后学习应该怎样进行批注。

  为了验证学生是否会会读书进行批注,学生在体会完榕树特点后,立刻跟随作者走进第二次鸟的天堂,运用刚刚老师教的方法学习,学生在学生过程中我流动检查,我发现很多学生已经能进行批注,而且体会的内容很具体。相信学生经过教师的引导慢慢都能会学习。

  本节课由于注重学习方法的训练,因此课文朗读指导少,读的训练没有落实,今后改进。

《鸟的天堂》教学反思5

  《鸟的天堂》这篇课文质朴,意境优美,感情真挚,写了巴金先生两次去鸟的天堂看到的不同景象。

  文章运用先整体后部分的方法描写大榕树,突出它的静态之美;用以静衬动、动中寓静的方法,绘声绘色地描写了百鸟欢闹的场景。夸美纽斯说:“美的事物总是具体的、形象的、可感的。”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我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创设情景,充分调动学生的感官,让学生欣赏和感受美,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1.充分运用学校高端的现代化的教学设备——一体机,把大榕树的静态之美和动态之美直观地展现在孩子们面前,让孩子们如身临其境。

  2.罗丹有一句经典而耐人寻味的话:“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教师要练就一双发现美的.慧眼,及时捕捉文眼、亮点,让学生欣赏和感受美。如《鸟的天堂》中有这样一句话:“那么多的绿叶,一簇堆在另一簇上面,不留一点儿缝隙,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这美丽的南国的树。”教学时,我让学生找一找用得特别传神的词语。有的认为“堆”字用得好 ,写出了大榕树枝叶繁茂的样子;有的认为“明亮”用得好,说明大榕树的叶子色彩鲜明,有光泽;有的认为“颤动”用得妙,写出了大榕树旺盛的生命力。学生通过赏析,感受到作者用词的准确性、语言的优美性。

  3.形式多样的“读”的训练,贯穿教师的组织、引导和指点,促

  使学生能兴致盎然地读出形,读出情,读出味,读出神。例如,当学生朗读“那么多的绿叶,一簇堆在另一簇上面,不留一点儿缝隙,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这美丽的南国的树。”时,我对学生进行了这样的朗读指导:为了表达出作者的喜爱之情,读大榕树茂盛的句子时,语调要稍高,语速稍快,读出跳跃的感觉,边读边想象一片片叶子绿得发亮,在眼前闪烁的景象;读最后一句“这美丽的南国的树”时,要带着深情的语气,充分流露出作者对南国的树的无比赞美之情。

《鸟的天堂》教学反思6

  今天上了《鸟的天堂》第二课时,从准备到试教再到正式上课花了五天时间,教案也几易其稿,回顾这几天的点滴,收获颇多。

  《鸟的天堂》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文章,巴金先生为我们描绘了人与自然的美好与和谐。要让学生了解文章的内容不难,难的是让他们真切地体会到作者笔下的这种树与鸟、人与鸟、人与树的和谐之美。一开始我在教案中这样设计:在学习榕树这部分的时候,先让学生找到作者发自内心的赞美的话这美丽的南国的树!然后围绕这句话去找能够表现榕树美的句子,通过反复的朗读,体会到榕树的美,鸟儿能够在这样美的天堂里学习是多么快乐;学习鸟的部分时,先抓热闹一词,围绕这个词展开。还安排了一个句式训练和拓展训练写一写小画眉的感受。

  第一次试教,效果不好。特别是学习到描写鸟的部分时,由于之前我点了热闹,学生的思维受到了限制,在写小画眉的感受时,只能写到感谢人们,而没能想到树。作为引领者,没能引导好,学生的感受只能停留在浅层次上。第二次试教,学习鸟的部分时,改变了方法,还是采用围绕作者发的感叹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展开。这样学生的思维没有受到限制,在谈自己的体会时有一个学生一下子就说到了树与鸟、人与树以及人与鸟之间的关系。

  这堂课课我首先出示了大榕树的图片,让学生自由地说看到了一棵怎样的榕树,然后与作者产生共鸣:这美丽的南国的树!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通过寻找体现榕树美的句子,给学生最大的自主学习的空间:只要是你认为能够说明榕树美的句子,说出理由就可。学生通过朗读,体会到了榕树的美,有一位学生说到了榕树美,为后面描写鸟多作了铺垫,因为榕树美,所以那么多的鸟都生活在这里。学习鸟的部分时,与学习树的部分一样,也是围绕作者发出的赞叹,去找能够充分说明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的.句子。重点的句子学生都能够找出来,而且能够说出自己的感受。学生说到:鸟儿们可以在这里自由地飞翔,快乐地歌唱,我顺口接引:因为这里是鸟的学生马上就接口:天堂!加深了对鸟的天堂的理解。在学生找到描写画眉的句子时,采用了换位整合的方式:如果你是小画眉,你有什么感受?通过不同的方式来表达。由于有了前面的铺垫,学生的表现让人惊喜:编写小诗念的、编歌词唱的、说一说的,令课堂气氛达到了高潮。

  看似很成功的一堂课,其实存在着很多问题:

  描写榕树的段落中作者采用了见闻联想的写作方式,完全可以利用,让学生学一学。在朗读体会时有一位学生就讲到了见闻联想,没有深入地挖掘,仅仅一笔带过。如果让学生划一划见闻和联想,然后分角色朗读见闻和联想部分,那么这个知识点就可以有效地被掌握,可惜我没有利用好。

  在学习到处都是鸟声,到处都是鸟影,大的,小的,花的,黑的,有的站在枝上叫,有的飞起来,有的在扑翅膀。这个句子的时候,我安排了一个写话的训练,目的是为了让学生掌握这个句式。由于没有安排好写作的时机和形式,学生的仿写显的有点呆板,有的学生干脆在鸟字旁边加上又,变成鸡字。现在回想起来,要是能够引导学生理解到鸟多、快乐,作者这样写是为了表达自己的感受,从而让学生仿写这一整段话,那么效果会好的多。而且这个设计比较耗时间,应该放在课外来完成。

  虽然在课的结束部分安排的换位整合:如果你是这只小画眉,你有什么感受呢?选择你喜欢的方式来表达。学生的表现十分的精彩,也达到了设计的目的,但是,花的时间过长。关键在于之前学生的体悟不够深刻,如能充分地利用文本,拉近学生与文本之间的距离,那么表达的感受也许能够深刻的多。另外,也没有归拢引导学生进行多元体会,没有达到一定的高度。

  尝试过,失败过,才会有成功。初为人师,没有前辈们坐拥江山的悠然与惬意,有的只是初生牛犊不怕生的勇气。在三尺讲台上传播知识的同时,自己也在不断地学习,并不断地进步

《鸟的天堂》教学反思7

  本文是巴金的作品,“鸟的天堂”指的是一株500多年树齡的古榕树,位于广东省新会市南部马村天河的一座小岛上。榕树的树冠大得出奇,笼罩着18设亩左右的河面,独树成林。乘小艇从近处看,枝藤交错,犹如一座森林,从远处看,就成了浮在水面的绿洲,景色奇特迷人。大树上栖息着成千上万只各种各样的鸟,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白鹤和灰麻鹤。1933年,巴金到新会访友路过此处,写下了脍炙人口的《鸟的天堂》由此而美名传扬。

  这么美的文章,“读”就是破文的途径,巴金深情地向人们展示了自然界的美好,在教学时,我注重了激发学生主动探穵学习的意识,让他们说自己所知,诉自己所悟。第一节课,我没有运用其他教学手段,直接领读了三遍。学生读书的兴致很高,学生通过读被大榕树的美丽所感染,被众鸟纷飞的热闹场面所吸引,学习效果较为理想,简单朴实的语文教学方式“不同形式的读”使课堂成了真正的语文课堂 ——读书的课堂。通过朗朗的读书声,课堂活了,学生思维活了,学习的知识也自然活了,学生在“读”中获得知识 ,这种知识是扎实的,因为本文本身就用语平实,读来优美动人,从学生作业上看,还是不错的。

  在教学中,本人也着重在阅读、写作方法等方面作了些伏笔。

  一 走进文本背景与主题。“天堂”某些宗教指人死后灵魂居住的极乐世界,常用来比喻幸福美好的生活环境。“鸟的天堂”文中指大榕树。我国南方的大榕树适合于鸟儿生活,称得上是鸟儿的“乐园”。本文记叙了著名作家巴金和朋友两次经过“鸟的天堂”时所见到的.景色。吸引激发孩子们将目光投向鸟的天堂,一起欣赏美丽的南国风光,感受大自然的生命力,也生动地描写了傍晚静态的大榕树和早晨群鸟活动的场景,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朗吉弩斯说:“美的文词就是思想的光辉。”带着这种思想去感悟心语。如“一棵榕树 一片林,鸟在林中当主人。”“走进鸟的天堂,那美丽迷人的南国风光扑面而来,满眼蓬勃的绿意,生机无限;满树欢乐的鸟儿,纵情歌唱。”这树与鸟,人与自然的和谐之美令人怦然心动。愿我们所有的人都能将这份美好珍藏在心底,热爱自然,亲近自然,热爱生命,珍惜生命。

  二 提炼写法,阅读妙笔

  本文抓住了“点面结合描写景物的方法”“点面结合的描写是写景文章的常用方法。”本文作者就能巧妙地运用这一方法。如,作者在描写群鸟活动的场景时,运用了两个“到处”和三个“有的”对群鸟活动的情景进行了总体的描述,让读者有一个整体感受,这就是对“面”的描写。在此基础上,作者重点描写了一只画眉鸟,把它的姿态与叫声刻画得生动逼真,这就是对“点”的描写。那么,怎样才能在写景时做到点面结合呢?如:写柳树,首先对柳树在四季的变化上都有不同美的感觉。春天的柳树“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夏天的柳树“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这可以说,是对柳树总体的描述,也就是“面”的描写,这样的例子学生已掌握了不少“美丽的校园”“秋天的田野”“家乡的小河……”

  要能掌握这点,那就必须在仔细观察的基础上,对景物的总体进行描写,然后抓住代表性的景物进行细致刻画。这样,笔下的景物才能既有整体感,又有细腻、生动。如:描写秋天的果园,首先要将果园在秋季里硕果累累,香气四溢,色彩浓郁的景色加以概括描绘,给人一种整体感受,然后抓住重点进行细致描写,这样就做到了点与面的有机结合。

  二 在语言中读作者

  任何一篇文章在读的时候都应该不放一难,鼓励学生在阅读文章时,一般要抓住作者的思想感情,但小学生常常又抓不住,这是为什么呢?不是学生阅读能力欠缺,主要是作者思想感情不是直白地写在纸上,而是包含在具体的语言文字当中。比如,“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这一句不仅仅是在写叶子的翠绿,明亮,更蕴含着对绿叶伟大生命力的赞美之情。再如“朋友说这里是‘鸟的天堂’有许多鸟在这树上做巢,农民不许人去捉它们。”在读该句时,不但要读出农民对鸟的保护,还要体会到作者对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赞美,因此,在读文章时,一定要透过语言文字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四 综合学习与反馈

  鼓励学生积累有关写鸟的诗句。(略)

  上完本课还是有收获的,同时我也反思了,用魏先生的话来讲:一个老师,要紧的不是忙着用某种教法去否定另一种教法,而是要像蜜蜂一样,在教法的百花园中到处采集于自己有用的花粉,回来以后酿造自己课堂教学的蜜。

《鸟的天堂》教学反思8

  《鸟的天堂》是著名作家巴金的佳作。课文描写了两次到鸟的天堂看到的不同的景象。榕树的枝繁叶茂,众鸟热闹的场面。作者巴金以朴实优美的语言赞颂了这美丽的自然景观。为了让学生更直观的理解这美丽的景色,首先,在教学中运用网络这个信息获取资料、运用资料,提升学生学习的兴趣。是学生身临其境去看一看那榕树、那鸟。网络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为课堂教学插上了翅膀,学生的实践能力、想象能力、创造能力得以不断激发。

  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尊重学生独特的体验。语文课上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课文本身就有语言形式上的美,并从中可以展开想象,感悟作者美好的感情,并结合生活实践受到美的感染,培养了审美的情趣。这节课中学生感受到了动物间以及人与自然间的和谐统一的美,感受了巴金饱满的情感,培养了发现美、感受美的`乐趣。使学生实现了一次人文精神。最后,让学生充分朗读,自主体会,独立创作,力求体现主动参与,合作互动的教学境界。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

  总之这节课我取得了良好教学效果,同时也使学生受到了保护环境的教育。

《鸟的天堂》教学反思9

  巴金的《鸟的天堂》是一篇脍炙人口的文章。文中描写动静结合,韵味十足,遣词造句精妙准确,表达感情充沛细腻,的确是一篇培养学生语感的佳作。而这篇文章的重点是作者两次经过鸟的天堂时所见到的不同景象,表现了大榕树的庞大、茂盛,以及鸟的天堂的热闹景象。所以在教学中我着重引导学生感悟作者这两次所看到的景象。引导学生在朗读中感悟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

  一、初步设想

  这篇文章层次清楚,学生理解起来也非常容易,所以我采用与学生交流以的方式开始。首先介绍一下作者巴金,然后让学生自由读文,谈一谈你对鸟的天堂的印象。教师介绍鸟的天堂的资料。第二步让学生再阅读课文说一说鸟的天堂的特点,总结出树很大、很茂盛,鸟多等特点。第三步让学生再读课文,画出表现这些特点的句子或词语。然后让学生带着这些感情去读,读出他的特点。第四步总结作者的写作方法,了解这样写的好处。

  二、课堂成功之处

  1、重视朗读训练这是本课一个较成功之处,主要采用自主朗读,谈感悟的方法。同时《鸟的天堂》这篇课文语言质朴,意境优美,感情真挚,很适合学生自己去体会,去领悟。我抓住写树和鸟的几个重点段落的阅读,从“分”到“合”,让学生充分感受“树”和“鸟”互相依存的融洽关系,感悟大自然中无处不在的整体和谐性,使学生实现了一次人文精神的升华,进一步体现了《语文课程标准》的理念,尊重学生,发扬民主,张扬个性,把更多的空间和时间让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去揣摩,去感悟。因此,我这样引导学生学习:

  (1)抓段落,谈感悟。在学生整体感知课文的基础上,鼓励学生畅所欲言,各抒己见,说说鸟的天堂给自己的感受。在领悟作者两次所看到的景观时,又让学生阅读其中的重点段谈感受。在交流中,去再现生机勃勃的大榕树,去再现鸟儿在枝头欢唱,去感受美的画面、美的韵律、美的语言、美的生命、美的情感。

  (2)抓品读,促感悟。这是一篇训练学生朗读的`好课文。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品读”。当学生领悟到了景观的美之后,再让他们感情朗读,一边读一边想象画面,对照画面读等多种形式,进一步促进学生对美的感悟。

  2、《鸟的天堂》一课写得极有画面感,因此,这一节课中所运用的多媒体教学起到了很好的辅助作用,学生感悟到了榕树的美后,让他们观看榕树的画面;学生感悟到了鸟的热闹场面后,再播放画面,这些都对学生的情感感悟起到了很好的衬托作用,特别是最后的情景朗读让学生对整个鸟的天堂有了更全面和准确的感悟。

  3、同时,在教学中我又抓文本空白,引导学生去想象。“为什么这个地方会成为鸟的天堂”,引导学生联系实际,联系上下文去理解,想象,这一问题的探讨也让学生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得到了提高。

  三、不足之处

  《鸟的天堂》一文也是学习写作方法的好范文,抓特点,对叶子的细腻描写、动态描写、静态描写等等,我的课堂上缺乏了对领会表达方面的指导,同时有些方面领悟的不够全面,没有让学生深入领会榕树的远观的美,没有重视好学生对作者表达方法的领悟,最后一句话由于时间原因没有及时引导学生去领悟它的标点符号的不同用意。

  四、几点反思:

  1、备课必须要深挖教材,越细越好,上课时心里越有数。

  2、课堂上要渗透对写作方法的指导,为写作课打好基础。

  3、重视引导学生对表达方法的领悟。

  4、要重视引导学生通过重点语句中的重点词语去感情朗读。

《鸟的天堂》教学反思10

  教学中我以训练学生语感为主,小学生形象思维能力较弱,理解事物比较直观,要领悟文字所表达的内涵,应充分调动他们的形象思维,通过形象思维的引路,把语言文字描绘的'情景“转换”成生动的“图像”材料,让学生在身临其境般的体验中陶冶情感,加深感悟。我通过让学生反复诵读,获得课文内容,初步认识后,借助电教手段播放了“鸟的天堂”录像,把学生带进一种特定的评议环境中,学生神情专注而投入,随后让学生看着早上没有鸟的这一棵大榕树,启发学生想想说说,“百鸟欢闹”是一幅怎样的情景。

  当再读到“百鸟欢闹”这一段时,学生已学沉浸在预期中,仿佛身临其境,而让学生说说一只鸟的特写景头时,也能说得有声有色,达到了一定的效果。

《鸟的天堂》教学反思11

  巴金的《鸟的天堂》是一篇脍炙人口的文章。文中描写动静结合,韵味十足,遣词造句精妙准确,表达感情充沛细腻,的确是一篇培养学生语感的好文。今年,它早早地出现在四年级教材中,让我们执教者有一种欣喜和想教好它的冲动。这篇文章文质兼美,巴金先生深情地向人们展示了自然界的美好。一直以来,我对这篇文章情有独钟,因而自认为备课备得很充分,无论是对作者的遣词造句,还是表达方法的运用,都有了较深刻的理解。在教学时,我注意激发学生主动探究学习的意识,让他们说他们所说,诉他们之真情。一节课下来,虽然没有借助多媒体图文并茂、声色俱全的优势给学生传播课本知识,但学生学习的兴趣依然盎然,或许是他们被大榕树的美丽所感染,被众鸟纷飞的热闹场面所吸引,学习效果很好。

  传统的教法,可按作者两次经过鸟的天堂的所见所闻展开,先学第一次只见到勃勃生机的大榕树,但没有见到一只鸟,再读第二次看到了鸟儿翻飞,鸟声悠扬的场面;或者围绕“为何能成为鸟的天堂?”的两个因素展开教学。本课设计时以读、悟、说为基本思想,把“榕树”与“鸟儿”放在等同的位置上加以品味,教学设计重视语感的培养,突出语文的人文性。因此,本节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

  1、感受榕树的勃勃生机和“鸟儿翻飞”、“鸟声悠扬”的场面。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培养语感。

  3、初步学会换位思考,养成辩证思维的习惯。其教学过程根据课文特点、单元训练重点和多媒体课件的特点,从培养学生“自主感悟,发展语感” 出发,主要以朗读感受、自主感悟、换位再读再悟、拓展延伸几个环节来展开。

  朗读感悟第一课时教学后学生对课文内容已有了一定的了解,因此,本节课的重点是研读二、三段,即作者两次经过鸟的天堂时看到的不同景象,在回顾课文内容后,让学生挑选出描写榕树与鸟儿的段落来读。在读、评的过程中,学生对这些重点段落有了整体的感悟。

  自主感悟在这一环节的教学中,采用学生自主选择(在描写榕树与鸟的段落中任选其一)、自主研读(品味描写榕树或鸟的语言文字)、自主感悟(用第一人称介绍榕树或鸟的魅力)的方法,积极引导,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在教学中,让学生分别以“树”和“鸟”的身份赞美自己,从中培养自尊、自爱、自信,使每个学生的聪慧、可爱、悟性和灵气都表露了出来,做到了人文一致,人文合璧;让学生始终有积极的阅读心理,从读中感受到榕树的勃勃生机和“鸟儿翻飞”、“鸟声悠扬”的场面,从中获得了愉悦,获得了对人生价值的感悟,获得了人文精神的升华。

  换位整和、再悟教学时,引导学生深究榕树与鸟的`关系,进而互换角色,进行再读再悟,使学生从整体上感悟、了解“鸟的天堂”的含义,使学生同时学会欣赏别人,我即是树,你即是鸟,树和鸟互相欣赏形成整体;我和你也互相欣赏,互助互励,让学生真正做到了认识自我,欣赏别人。这里渗透了换位思考的意识,让学生从小养成辩证地、全面地看问题的习惯。这样处理既基于教材,又超越教材,为学生人生的光彩涂了一层亮丽的底色。

  拓展延伸我以课文内容“一只小画眉站在一根小枝上兴奋的唱着,它的歌声真好听”引导学生想像。让他们围绕“如果你是小画眉,你会唱些什么?”进行交流,引导学生经历从读到悟,最后到表达的一个完整的语言文字学习过程。

  朗读训练这是本课另一个较成功之处,主要采用自主朗读,谈感悟的方法。《鸟的天堂》这篇课文语言质朴,意境优美,感情真挚,很适合学生自己去体会,去领悟。我抓住写树和鸟的几个重点段落的阅读,从“分”到“合”,让学生充分感受“树”和“鸟”互相依存的融洽关系,感悟大自然中无处不在的整体和谐性,使学生实现了一次人文精神的升华,进一步体现了《语文课程标准》的理念,尊重学生,发扬民主,张扬个性,把更多的空间和时间让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去揣摩,去感悟。因此,我这样引导学生学习

  1、抓段落,谈感悟。在学生整体感知课文的基础上,鼓励学生畅所欲言,各抒己见,说说喜欢榕树还是鸟儿,并陈述自己喜欢的原因。

  2、抓句子,谈感悟。在学生畅谈喜欢段落的基础上,先引导学生找出自己喜欢的句子,反复阅读,细细品味,从文章的字里行间去寻找美。再组织学生讨论,来谈感受,谈见解,在交流中,去再现生机勃勃的大榕树,去再现鸟儿在枝头欢唱,去感受美的画面、美的韵律、美的语言、美的生命、美的情感……

  3、抓品读,促感悟。这是一篇训练学生朗读的好课文。在教学引导学生“品读”。让学生自己选择喜欢的段落,自已朗读,自己感受是否读出了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然后在小组中读,推荐读等。

《鸟的天堂》教学反思12

  《鸟的天堂》是一篇传统课文,文章动静结合,情景交融,声色兼美。以前也教过这篇课文,主要通过学生的读、老师的讲解以及引导学生想象美景。对于文字这么优美的文章,学生往往是学文,而不进入文章所描写的意境。这次教学这篇课文时,借助多媒体进行教学,感觉轻松多了。

  在设计教学过程时,我从中心句入手,引导质疑问题,接着细读课文,体会榕树上众鸟纷飞的壮观情景,认识大榕树奇特、美丽、大而茂盛的特点。由于学生没有亲临过鸟的天堂,对大榕树的大和美缺乏感性认识,了解不多,难以激发学生的'情感。于是我在教学中利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大榕树的实景,从而拉近学生与鸟的天堂的空间距离。在课堂教学中,学生通过声情并茂的课件能够了解到大榕树的大和茂盛的特点,然后再引导学生细读句子来感悟文中语言文字的优美凝练,体会大榕树的美。再如在教学大榕树上鸟儿纷飞的场景时,我又借助课件播放群鸟在大榕树上活动的录像,展示鸟的天堂鸟儿翻飞,鸟声悠扬,令人目不暇接的热闹景象,真实地再现了众鸟纷飞的欢闹景象,使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加深了对内容的理解,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给学生视觉和听觉上的满足的基础上,再让学生说说你看到鸟儿们在大榕树上干什么呀!再让学生仔细体会体会。

  拓展延伸时,我请学生以导游或小鸟儿的身份,向游人介绍这里的景象。介绍的形式可以自由选择。如写导游词、写诗,顺口溜……引导学生经历从读到悟,最后到表达的一个完整的语言文字学习过程。

《鸟的天堂》教学反思13

  从整个的课堂效果来看,这样的教学设计比较的死板,这也是造成学生不能积极参与的最主要的原因。首先,在感受榕树之大的时候,用的时间稍微多了一些,在课堂上,我对时间的'感应能力也降低了,这是几年前从没有遇到过的问题。这导致最后一个环节,理解双引号的用法没有处理而留做了课后思考。感受榕树之大,“从课文中找一找,哪些地方写出了榕树之大?”我想应该给学生留两三分钟的时间,让他们在书上找一找,并做简单地批注,然后再做交流,可能更会节省时间,也能使学生真正进入文本。

  另外一个反思,就是引导学生身临其境的技巧。无论是什么样的文章,让孩子们眼前有物,把孩子带到现场都是理解文本的重要方法,这节课首先在我眼中就没有大榕树,没有众鸟的欢腾,没有美,没有情,当然也没有引导学生真正地进入情境,真实的课堂出现一些问题很正常,这堂课很不错,可是没找到感觉的课,怎能算是成功呢?学生没有真正用心地参与,没有碰撞的火化怎能算是不错呢?

  课堂上无痕的引导,教师深厚的基本功……我努力,我追寻。

《鸟的天堂》教学反思14

  《鸟的天堂》一直是我印象最深也是最喜欢的一篇课文,巴金先生以优美的语言,记叙了他和朋友两次经过“鸟的天堂”时所见到的不同景象。也为我们展示了一棵百年大树独木成林的景象,教学中如何能让学生感受到这令人叹为观止的景观呢?

  我首先抓住“不可计数”这个重点词,先让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它的含义,再用课件帮助学生认识榕树,通过课前自学,让学生交流关于榕树的自然知识,认识气根 从主观上感受榕树枝干的'“不可计数”。又抓住“从远处看就像一株大树卧在水面上”的“卧”,“一簇堆在另一簇上面”的“堆”等,进行换词练习,体会作者用词的精妙。自己保存了一段视频,展现的就是这棵500年大树的全貌,还有各种鸟儿嬉闹、栖息的镜头,直观地体现了“鸟的天堂”这一壮观景象。为下文体会“这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提供感性认识,也为本课难点的突破提供了帮助。

  通过影视图文对照,学生无不感叹这伟大的自然奇观,带着真实感受朗读课文,润物无声,水到渠成。

《鸟的天堂》教学反思15

  在《鸟的天堂》这堂课的学习活动中,学生学的个性投入。这是学生用心参与、合作学习的一堂语文课。

  首先,我透过引导谈话,让学生结合自我的生活经验,说说“天堂”是什么样貌的。听到这个话题,学生们显得很兴奋,都举起了小手。学生的回答是“天堂是快活的”、“天堂是完美”、“天堂是幸福的”……

  等学生稍平静了一些,我说:“我想小鸟在天堂里必须也过得很幸福很快乐吧!”同时我板书了课题《鸟的天堂》。让学生读了课题之后,我进一步引导:“读了这个课题,你想提出哪些问题?”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稍做思索,又纷纷举手,争先恐后地提出了一些问题:“鸟的天堂”指什么?“鸟的天堂”是什么样貌的?“鸟的天堂”在哪里?“鸟的天堂”里有什么?鸟在鸟的天堂里过很快乐吗?“鸟的天堂”是怎样构成的?……

  在解答学生提出的这些问题的过程中,我先让学生完成自我能解答的问题。有些学生透过课前预习,能回答说:“鸟的天堂是一棵很大的大榕树”、“鸟的天堂在广东省新会县环城乡天马村前的天马河中”、“有许多鸟在鸟的天堂里过着辛福快乐的生活”……有些问题学生能合理地做出解答,有些问题学生回答不够全面。对此,我把学生提出的问题稍加整理,然后让学生用自我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在文中找出有关语句,经过小组合作讨论,全面、合理地解答问题。

  问题是学生自我提出来的,学生解答问题的欲望十分强烈。于是,学生带着问题开始阅读课文。在阅读过程中,我发现学生读得十分认真,十分投入。有些学生独自阅读、独立思考,有些同学阅读课文再讨论交流,合作学习。只见学生一阵是读书,一阵是用笔在书上点点画画,找出了有关词句,一阵又是默默思考;有的学生在书上相互指点,有的在滔滔不绝地陈述着自已的观点,有的在补充他人的叙述,也有的.在争论着……

  时光一分分地过去了,学生从提出问题到思考、讨论问题、到组织语言,解答问题,每一个环节都做得那么认真,那么投入。

  最后在全班交流的过程中,学生在老师或同学们的补充帮忙下圆满地解答了每一个问题。就这样,透过学生的问、读、想、说,基本上理清了文章的主脉,把握了本课学习的主要资料。

  这堂语文课,学生学得如此投入。之后,透过对这堂课学习过强的反思,我对语文课的学习有了一个新的认识。

  德国教育学家福禄贝尔说过:“儿童有着强大的驱动力,教师的任务是管理和引导学生,把他们的驱动力用于值得从事的活动中。因此,教师应当为他们自身活动创造环境”。

  首先,教师要善于用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引导谈话,激发学生的这种强大的驱动力,培养学生学习情感。“天堂”这个话题,是快乐的话题,是完美的话题,这也是学生感兴趣的一个话题。从说“天堂”开始,学生就对本课的学习产生的兴趣,就有了用心投入、主动学习的潜在意识。因此学生在读课题《鸟的天堂》时思维就活了起来,随后才能提出一些合理的问题。本来学生对自我设计的问题总有着浓厚的解答问题的愿望,也就是学生把透过阅读解答自我提出的问题当成是值得从事的活动,比起教师提问让学生解答来学生更愿投入自我强大的驱动力。这正是本课学生能用心投入学习活动、主动探索的主要原因。

  当然,学生有了参与活动、探究学习的兴趣,教师还要重视学法指导和潜力的培养,要适时地引导学生能抓住文中关键词句理解课文资料,并能用自我的语言较全面,合理地描述问题的结果,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提高学生的学习潜力。

  学生陈述自我的见解时,教师要对学生的描述予以肯定,帮忙学生树立学习语文的自信心,但更重要的是教师要有技巧地帮忙学生把自我的见解描述得更具体,更有理有据,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理解潜力和表达潜力。如,指导学生说出透过“到处都是鸟声,到处都是鸟”,“应接不暇”等词语说明大榕树里的鸟很多,透过“有的……有的……有的……”说明鸟在那里生活得很快乐。也就是说鸟的天堂里有许多鸟,它们过的很快乐,很幸福。这也是把大榕树说成是鸟的天堂的主要理由。说到为什么大榕树会成为鸟的天堂时,学生不但说出了大榕树成为鸟的天堂的原因,也能结合本地实际,说出了“我们也要保护环境,让我们家乡有更多的鸟的天堂。”多么完美的愿望啊!

  这堂语文课,从问到读、从读到想、从想到说,无不显现出学生强烈的学习愿望。看到一张张求知的小脸,教师又怎能打断学生的学习活动呢?教师要站在育人的高度审视教学,要对学生的一切发展负责。把课堂还给学生,把课堂作为学生学习自身活动的良好发展环境,在课堂上重情感教育,重习惯培养,重学法指导,重思维训练,坚持这样做,就能使学生终身受益,必定有利于他们一生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