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范文网>教学资料>教学反思>压强教学反思

压强教学反思

时间:2022-12-02 01:55:26 教学反思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压强教学反思

  身为一位优秀的老师,教学是我们的任务之一,借助教学反思我们可以快速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那么教学反思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压强教学反思,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压强教学反思

压强教学反思1

  讲完《压强》这节课后,针对教学设计我仔细回顾了教学的全过程,有如下的认识和体会。

  一、压强是生活中应用广泛的一个概念,它不仅贯穿本章的学习,还是后面学习液体压强、大气压强、浮力的基础,所以压强的概念在初中占具着重要的位置,因此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是压强的概念。压力概念是学习压强概念的基础,虽然我把握住了重点和难点,但设计时轻视了对压力概念的认识。

  二、关于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大小和受力面积的关系”,我让学生利用身边的物品自己动手准备实验、做实验,这是部分后进生的强项,让他们也展示一下自己的能力,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克服畏难心理,拉进教师和后进生的距离,充分调动全体学生的主动性和能动性,让他们感受到“实验就在我们身边”。类比以前的探究实验,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设计实验降低了难度,照顾了学生的差异,两种不同的方案让学生相互交流,使其从触觉、视觉不同角度认识压强。但在施教的过程中,我给学生交流的广度和深度不够,没有照顾到可能有不同想法的这一部分同学来进一步发表意见,师生共同探讨,以让问题进一步拓展和延伸。

  三、压强的知识学生生活中接触比较多,但对概念很陌生,我在教学中通过类比速度概念的'方法让学生去归纳,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但在施教中引导学生时,没有及时把压强就是压力的作用效果这一联系结合探究实验进一步强化,帮助学生构建压强概念,给学生自主学习带来一定的困难。由于这一缺陷,迫使教师又带领学生进一步分析归纳,用时过多。

  四、关于增大和减小压强的方法,我从公式出发,让学生掌握一种运用公式分析的方法,培养学生运用公式分析问题的意识。学生有了初步的认识,但没有更多的时间结合实例进一步的分析、运用来巩固。

  总体而言,我这堂课从设计和施使中还是突出了学生的参与意识和主动性,但细节把握不够好,有待进一步改进和提高。

压强教学反思2

  这是一堂集新课讲解和实验探究教学的课。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从“教学目标”出发,充分利用多种教学方法,因材施教,循序渐进,多点开花,充分体现了新课程标准下的教学理念。

  课堂刚开始时,情景设置的导入激起学生的好奇和兴趣,而问题的提出让学生明确课堂研究的内容,积极参与到课堂活动中。其后的课堂教学无论是问题的提出、器材的选择、方案的设计、结论的得出都是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我只是在适当的时候加以引导。重视学生知识形成过程,让学生在获取知识过程中感受成功的喜悦。

  物理是实验学科,很多物理现象都要通过实验去呈现、去验证。本节课,物理实验贯穿教学全过程,从液体中是否存在压强到液体内部压强的方向及压强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都给每位学生提供探讨用的实验。

  教学中我利用每次探究的机会,引导学生提出问题---猜想---实验探究---得出结论。步骤分明,并结合实验,让学生对转化直观法、转化放大法、控制变量法有所体会。坚持下去,必能提高学生探究问题的方法、动手操作能力、研究解决问题的能力等多种能力。

  不足:

  1、在有些环节中我的语言不够简练,浪费了时间,导致课堂教学时间超过规定要求。

  2、没有板书,过于依赖多媒体教学

  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会进一步研究教材,充分了解学生的学情,从学生的兴趣和已有的更贴近的感知水平出发,设计更合理的教学环节,使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的轻松气氛中学习,全面提高课堂效率。

压强教学反思3

  今天上了《压强》这节课,袁老师来给我和兰甜甜指导,每人各上两节课,过程很折磨但是真的受益匪浅。

  周末接到袁老师要来听课的通知,电灯熬油的做学案,做课件,理清思路,周一早上急急忙忙准备实验,自认为准备还算充分,上过一课,自认为还算顺利,只是觉得学生不是很活跃不是很配合,但还是没有发现问题所在,袁老师几番点评之后,恍然大悟。

  袁老师指出了两个大的问题,问题一是关于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问题。我们课堂教学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会,让学生有求知欲望,让他跟你“要”知识,而我却更多的把精力放在了制作学案,完成学案,完成教学任务,让课堂的知识点完整上,这样的做法只会让学生对知识的认识停留在接受的层次上,他们并不兴奋,并不渴望得到知识。如关于压力作用效果的引入,我的做法是,让学生观察图片,也可以自己尝试图3的实验,完成学案中活动一的内容。很好的一个激发学生兴趣的机会就这样被完成学案的任务性给抹杀了,按气球,按笔,都是为了完成学案上的任务,而不是体验这种感觉,我本末倒置了,正像那句经常被说的话,我们是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同样,我们是用学案教,而不是完成学案。袁老师指导之后,下午的课上完,顿觉神清气爽,学生完全被我提出的一个个问题吸引,能感觉到他们强烈的求知欲望,我突然就觉得,同样是上午的设计,老师只不过变换了问法,创设了一点点小悬念,效果就完全不同,比如在学生整理了压强的基本知识之后,上午我就是直接介绍1PA是多大,压强的意义是什么。下午就是以提问的方式,关于压强,你还有什么问题想问老师吗?学生果然问不出来,老师这个时候再说,“你们觉得都理解了,那我问你们一个吧,你知道1Pa是多大吗”这样一问,学生的好奇心马上就上来了,比之前的效果要好很多。但是下午在这个地方的教学仍然可以继续做深做大,但是由于准备时间还是较短,一些问题没有跟上,就过去了(比如关于将课前图片拿出来分析压强大小,帮助学生理解压强)

  第二个大问题,是关于如何根据学生上课的.反应反思自己的教学设计的问题。上午课学生的反应让我不舒服,但是在袁老师点评之前,我并没有想到这是由于我提问的方式和教学设计的不得当造成的。比如小组汇报的时候老师给出了一些提示,要从哪些方面汇报,我自认为提示的很细致,但是实际上,学生并不会回答,而且这样的结果造成了学生在汇报的时候是回答问题,而不是在演示和讲解实验,下午在重新上这个课的时候,我把问题进行了修改,把中间汇报的提示由考点改成了“你进行了怎样的操作,观察到了什么现象,通过对现象的分析,你能得出什么结论”提示很笼统,但是学生汇报的比上午要更顺利。而教师想要的那些“考点”完全可以利用点评这个好的机会和平台,这时候的点评学生不仅能听得进去,而且老师可以从学生的汇报中发现问题,更加有针对性的进行指导,但是这样做就要求教师课前要做好充分的准备,以前总是觉得,学生汇报的环节老师不需要准备什么,现在越来越觉得,其实小组汇报的环节才是教师需要下功夫最多的环节。1、任务布置要明确清晰,让学生知道应该做什么,记录什么2、教师心里必须要很清楚,希望学生汇报出哪些内容,如果汇报不出来怎样引导3、教师心里要很清楚,学生汇报的时候会有哪些不同的层次,我希望他们达到什么样的高度,这些教师提前都应该预设好,这个环节其实也是设计中最难的。4、教师的点评要有升华提升的作用,一些学生做不到或者想不到的问题,教师要帮助学生提升。如实验的科学性问题,实验的次数问题等等。

  本节课学生反应不好的除了探究实验部分,就是压强的应用部分,而这两部分恰恰是本节课的重点。关于增大减小压强的方法,上午我带着学生从公式分析了增大和减小压强的方法,然后就让他们分析学案上的几张图片分别属于增大还是减小压强。我是采用了小组合作的方式,难度稍微降低,而甜甜的课上让学生自己去说,学生几乎答不上来。袁老师指导后我们知道了,是我们的设计出了问题,学生对于压强的概念本就陌生,而且压强并不像摩擦力那样常见,那样好理解,所以学生答不上来是正常的,那么这个时候老师的作用就应该体现出来了,老师可以从理论上分析了方法之后,举些生活中增大和减小压强的例子,这样,一方面可以让学生感受所学知识的实用性,知道压强是有用的,另一方面又帮助学生把理论和实际的桥梁建立起来,如果想让学生更好的分析,在前面压强的概念教学时,应该把对压强的理解做透,怎么判断压强是大还是小,是增大了还是减小了?应该看被压物体的形变程度。可见,一个重点的完成和一个难点的突破,并不是只要把这个知识点多讲即可,而是应该注意前后的联系,尤其是要将概念性的知识讲透,如果能做到这一点,很多内容的教学都能轻松很多,效果还会更好。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就要主要锻炼自己利用评价的机会进行教学的能力,和从学生的角度思考教学,这两方面去提高自己

压强教学反思4

  一、教学内容的反思

  教师的授课必先确定教学内容是什么,重点、难点如何把握,时间和内容如何合理的分配。但在一堂课或一个单元的教学过程中,往往会出现深度与浅度相差悬殊,师生互动交流并非融洽,教法与学法相脱节的现象发生。通过对一堂课或一个单元的教学反思,就可以避免一些不必要的失误,可对下一知识点的.教学产生催化的作用在讲授九年级物理液体的压强一节的内容时,把教材的编排顺序通过由浅入深的原则,根据以往授课时学生认知规律的特点给予调整,使学生学习轻松易懂,可以使教学创新有了智慧的沃土。

  二、教学方式的反思

  教学方式的反思是反思的重中之重。它应包含课堂环境条件,(或是课堂氛围)是否让参与教学活动的人产生积极向上的情绪是否提高、增强人的活动能力,教师激情是否高涨,学生学习热情是否高亢,怎么样才能创造既有舒适感又有生活情调的高雅活动场所,同时,内容怎样处理,顺序如何调查,语言怎样运用,教学手段如何利用,课堂结构如何布局,学生兴趣怎样激发,师生互动交流平台怎样构建等。在本节课中,体现了新课改教学的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经历了观察----猜想----探究-----应用的物理科学探究过程,在探究过程中我比较恰当的把握学生的经历水平、反应水平、领悟水平。在教学中基本做到了三讲三不讲,注重了规律、思路、技巧和方法的教学。特别是在科学探究方法上,注重了利用已有知识进行理论推导,又用实验验证结论的可靠性。结果是异曲同工,从而使得学生综合运用知识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大大提高。

  本节课的教学总体是成功的,但仍有不足之处:

  1、在理论推导过程中应给学生再多一点时间,充分让学生进行展示。

  2、在知识的应用,特别是拓展应用-----液体压强的传递这个环节,鼓励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多举例,或老师提供给学生更多的素材。

  3、在有些环节中我的语言不够简练。

压强教学反思5

  我国著名教育学家陶行知认为:"生活即教育。"因此,作为物理教师应当把学生的生活经验与生活世界作为宝贵的课程资源来开发与利用,发展他们对科学的探索兴趣,鼓励学生在鲜活的日常生活中发现问题。通过课内和课外的交流互助,解决问题,使学生养成主动探索未知世界的良好习惯。

  流体的压强与流速的关系这一节与生活中许多现象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在实验的设计上,我努力寻找学生熟悉的、现实的,学生又非常感兴趣的例子和实验,在引入课题时,我用电影中的一个片断,为学生创造了一个情景,从而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的欲望。在吹杯子的实验中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

  本节课的最大特点是学生实验多。为了防止实验过多造成课堂混乱的.局面,我将实验分成几个层次,通过演示实验、分组实验的方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在学生分组实验时,根据学生层次的需要,我通过图片提示的方法帮助学生顺利地完成了实验设计。

  由于本节课的内容与生活实际紧密联系,因此在课堂上充分挖掘生活中和流体压强与流速关系的实例,并用所学知识解释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培养了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也体现了中考的理念。。

  本节课还有需要改进的地方:

  1、两艘轮船并排同向行驶容易发生相撞事故的例子,可以在学生展示两个泡沫相靠近的实验后直接引出,这样可以使知识与应用衔接得更紧密一些。

  2、学生在展示分组实验的时候,如果能用实物投影,效果会更明显一些。

压强教学反思6

  本节课教学重点突出,教学方法得当,体现了物理以实验为基础的特点。设计巧妙、直观、生动,整个实验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从惑性到理性,生动、深刻,有利于学生掌握知识,整个教学过程,学生积极参与,体现了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原则。

  1.引课设疑,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利多媒体动画:人躺在钉板上,身上放有大石,用锤子砸石头,石碎而人没有受伤。再用对比演示实验,增加可信度,设疑质疑,打开学生想象,引入新课,激发学生学习本节课的兴趣。

  2.体现了物理学是实验科学的特点:本节课物理实验贯穿整个教学始终,教师在设计实验方面下了很大的功夫。设计合理,在课上收到了良好的效果:演示实验改为仿钉板实验来说明压力的.作用效果的影响因素,更容易使学生感到实验的可信度;把课本的演示实验改为学生的分组实验进行探究,让全体学生参与,培养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分析解疑的能力,并培养学生认真、严谨的科学态度;本节课设计的拓展实验:利用斜面压力变化实验来说明压力不一定等于重力,突破了本节的难点,设计巧妙。

  3.在知识的传播上注意方法:观察实验是物理基本教学方法,猜想和控制变量法是物理中重要的方法。在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中充分渗透了这些方法。

  4.贴近生活,体现了物理在生活中的作用:学生在课堂上举了大量增加、减小压强的实例,并进行分析,体现了物理知识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培养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压强教学反思7

  在这节课中我最满意的地方有以下这些:

  (一)学生积极举手回答问题,学习兴趣浓厚,课堂气氛活跃,课堂纪律好。

  (二)多媒体使用恰当,这得益于课前自主搜集并修改好了教学演示视频。

  (三)在学生实验的时候,不仅很好地完成了老师布置的任务,还更进一步多做了一些,并提出了很好的问题。说明学生课前预习工作做得很好,并且思维敏捷。

  三、学生对这节课的学习达到了我期望的水平,我很满意。这节课该解决的'重要问题已经全部解决了。对于一些非重要的问题,没有解决,但是也不是本节课的事情,学生完全可以下课后单独请教我。

  四、课堂上有出乎你意料的事件发生,在学生做实验时,有好几次都失败了,我就小声地在旁边鼓励学生:不要急,慢点来,掌握要领和细节等等。

  五、如果让我重新公开上这节课,还会这样上,如果让我上一节非公开课,我可能会把一些我直接讲解的知识点,以引导提问的方式让学生来说,这样才能更好地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更符合新课标的理念。

  六、从学生的作业、课后谈话等途径我觉得学生的学习效果还不错,这也验证了课堂效率的重要性。说明这节课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七、当时听课的老师对我这节课的评价是:教态自然,语言精练,语速适中,课堂气氛好,学习效果好,教学手段好,实验演示好等等。当然提出了一些细节方面的问题。

  我的启发是:也许是我的运气好,也许是课前准备充分,这节课确实上得比较成功,并给我很多的启发,对我以后的教学工作很有帮助,感谢学校组织的“青年教师教学比武大赛”,给了我一次提升自己的好机会。我希望以后能有更多这样的机会。

压强教学反思8

  (1)加强实验。在教学中尽量安排探究性学习活动,活动要具有实验操作方便、规律性强、结论容易获得的特点,适宜初中学生探究。如:压力的作用效果跟什么因素有关?让学生通过进行自主研究,体验科学研究的过程,从中获得最直接的、生动的实验事实,使学生获得较多的感性认识,受到科学研究方法的教育;从收集的证据中,总结和归纳规律性的知识,初步学习归纳的方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从实验的成功中获得愉悦,为提高学习能力和自信心打基础。

  (2)注意教给学生综合运用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方法,特别要注意帮助基础较差的学生学好知识。允许每个学生根据自己的特点获取或深或浅、这方面或那方面的知识,不仅不会使学生对物理产生为难情绪,而且培养了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如:“液体内部压强规律”,这部分知识是学生必须知道的,但关于液体内部压强公式,可让学生根据自己的需能力选择学习,给学生一个自由空间。

  (3)在教学中,都要从生活实际提出问题入手,使学生体会到物理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认识到:物理学是有用的,知识渗透在社会生活的许多方面,成为现代社会的重要支柱,对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起重要作用。基于这种考虑,教学中可多增加一些小实验、小制作等活动,习题中尽量设计一些结合社会生活实际的题目,为学生提供运用和巩固所学的知识的机会,使学生在多种形式的学习活动中成长。

  压强是贯穿这一单元的主干,是本单元的学习重点。对初中学生学习难度比较大,原因是:压强的知识比较抽象,特别是液体压强的知识需要较强的抽象思维能力;学生对这部分知识的感性经验较少;学习本单元知识又需要综合运用力的概念、密度、二力平衡等知识;解释有关现象、解答问题需要一定的分析表达能力。由于固体、液体、气体它们的性质不同,因而对不同物态的'压强量度和测量方法等都各不相同,那么,液体的压强是教学的难点。在教学中注意:

  (1)明确引入“压强”概念的物理意义。理解压强的概念,关键在于认识压力产生的效果跟受力面积有关,相等的压力能产生不同的效果,日常生活中不少实例可以说明。为了表示压力产生的效果,需要引入“压强”这一概念。

  (2)在讲压力概念时,可采用对比方法进行学习。如:将压力和重力进行对比分析。认识到压力和重力是两种不同性质的力,压力不一定是由物体的重力产生的,但将一个物体放在水平支撑面静止时,物体对支撑面的压力的大小与物体重力的大小相等。在讲解时可以画力的示意图举例说明。如:手用力往墙上按图钉,墙壁受图钉尖的压力,压力方向与墙面垂直。施力者是图钉,受力者是墙壁,与图钉受重力大小无关。还可用列表说明,如:以放置在斜面上的质量为m的木块对斜面产生的压力为例,说明这两个力的区别。

  因此,放在水平桌面上的物体,对桌面产生的压力的大小,等于物体本身重力大小的事实,仅说明压力在数值上等于物体的重力,方向相同,不能把它们混为一谈。

  (3)明确由于固体和液体的性质不同,因此在计算压力和压强时,要采用不同的方法。在归纳解题思路和方法时,不但要总结一般规律,还要找出它们的特性,简化分析和计算过程。

  通过观察大气压强有关的现象,感知大气压强是一种客观存在。托里拆利实验是物理学史上一个重要实验,不能做实验可通过看VCD,让学生知道实验的过程和事实,使学生了解大气压强大小的由来,并记住标准大气压强的数值。通过实例计算和介绍大气压强的应用,使学生感悟大气压产生的压力大小,并认识物理及其相关技术对社会发展和人类生活的影响。对于气体的压强跟体积关系的实验是一个定性实验,对基础较好的学生可利用注射器做实验,还可以结合生理卫生课列举人的呼吸运动,联系胸腔、肺气压变化进行简单的分析。

压强教学反思9

  压强是生活中广泛应用的一个概念,它不仅贯穿本章的学习,还是后面学习液体压强、大气压强、浮力的基矗所以压强的概念在初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因此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是压强的概念。在教学过程中,我始终贯彻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理念,采取分析现象、找出原因、提出猜想、进行实验验证猜想的教学方法,力图让学生理解压强的概念和掌握控制变量法。

  一、教学设计的成功之处:

  我是直接通过生活中的一些常见的例子来描述压力,利用压力的示意图,让学生自己体会压力,并对压力的概念下定义,接着让学生画出已知的重力的示意图,通过对示意图的.观察,说出重力和压力的区别,主要是让学生明白“压力不等同于重力”。

  在分析讲解压强的概念、公式时,做到由浅入深,一步步的逐渐深入,让学生很自然地接受并理解压强的概念。

  在讲解例题时,通过让学生计算大象和芭蕾舞演员对地面的压强,让学生深入理解“压力是指力的大小,而压强是指压力的作用效果的物理量”。这样增加学生的生活常识,激发他们学习物理学的兴趣,落实了物理的社会实践性。

  在增大压强和减小压强的方法的讲解中,我从公式P=F/S、生活现象出发,并结合实例分析、运用来巩固。

  在课堂总结中,我注意启发学生在生活中要用学过的物理学知识进行解决问题,进一步落实了“生活—物理—社会”的关系。

  二、存在问题:

  由于接班时间不长,对学生了解不够好,没有很好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学生回答问题不够踊跃,上课进度比较缓慢。学生看书回答问题,不能很好地跟随教师的教学步伐,致使学生利用书本上的将要讲的知识进行回答,常常使教师陷入窘境。

  三、今后改进措施:

  要认真备好学生,改进时间安排,争取在25分钟内结束课程,留下充足的时间进行训练。备课时要灵活,以便能应对时刻出现的突发事件,发挥想象,积极思维来解决问题。课堂上要学会关注学生的需要,充分发挥学生主动学习的精神,全面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师要发挥主导作用,引导帮助学生,把学习的过程真正转变为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并在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中加强学法指导。

压强教学反思10

  “主题式教研”教学竞赛是我县教师进修学校组织实施的一项重要工作,以解决全县中小学教师教学中所存在的问题为主线,强化课堂教学、教师学习、教学研究等项工作的实效性,推进课堂教学的深刻变革,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提高教学质量。初中物理主题式教研的内容是“如何落实《生活—物理—社会》”我有幸参加了这次教研活动,我的授课地点是抚松三中,授课内容是九年级上第十四章第一节《压强》

  压强是生活中广泛应用的一个概念,它不仅贯穿本章的学习,还是后面学习液体压强、大气压强、浮力的基础。所以压强的概念在初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因此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是压强的概念。

  为了解决本课的重难点,本课的教学结构主要由三个板块组成:第一个板块是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和哪些因素有关,这一板块采取了科学探究和演示的方法,努力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第二个板块引入了压强的概念,在引入压强概念时,通过比较速度的定义方法,让学生运用比值定义法给压强下定义,让学生自主得出,以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第三个板块,则通过对日常事例的分析,得出增大或减小压强的.方法,使物理学科和生活结合起来,落实“生活——物理——社会”这一课题。

  本课的成功之处:

  1、利用在沼泽地和雪地行走的两个孩子入手,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2、在猜想压力的作用效果时,让学生利用身边的物体做实验,这是后进生的强项,让他们展示一下自已的能力,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克服畏难心理,让他们感到实验就在身边,类比以前的探究实验,在此基础上降低了难度,照顾了学生的差异。

  3、在分析讲解压强的概念、公式时,做到由浅入深,一步步的深入,让学生很自然的接受并理解压强的概念。

  4、在讲解例题时,通过让学生计算大象和芭蕾舞演员对地面的压强,让学生深入理解压力是指力的大小,而压强是指压力的作用效果的物理量。

  5、在了解人对地面的压强和坦克对地面的压强时,让学生了解人和坦克对地面的压强都是104级别的,人能走在上面不陷下去的地方坦克也不会陷下去,增加学生的生活常识,激发他们学习物理学的兴趣,落实物理——社会。

  6、在增大压强和减小压强的方法的讲解中,从公式、现象出发,并结合实例分析、运用来巩固。在总结时注意启发学生在生活中要用学过的物理学知识进行解决问题,进一步落实“生活——物理——社会”

  本课不足之处:

  1、对学生了解不够好,没有很好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学生回答问题不够勇跃,进度比较缓慢。

  2、对实验器材的准备和备课不符合,在备课时让学生做探究实验,没想到上课时才发现实验器材只有一个压力小桌,没有办法改成了演示实验。

  3、学生看书回答问题,不能很好的跟随教师的教学步伐,致使学生利用书本上的将要讲的知识进行回答,常常使教师陷入窘境。

  4、在讲例题时,还有4分钟下课,时间紧迫,没有让学生到黑板上进行板演,降低了教学效果。

  5、在分析增大压强和减小压强的方法时,由于时间关系,没有把方法总结出来,学生只是有了初步的认识,但没有更多的时间结合实例进一步的分析、运用来巩固。

  本课需要改进之处:

  1、要认真备好学生,改进时间安排,争取在25分钟内结束课程,留下充足的时间进行训练。

  2、备课时要灵活,以便能应对时刻出现的突发事件。

  3、上课前不允许学生看书,上课时要求学生要紧跟随教师的教学步伐。

  4、课件做的要活,可以随时应对可能发生的问题,不要让课件牵着教师的鼻子走,要让教师能灵活的使用课件。

  总体而言,我这堂课从设计和实施中还是突出了学生参与意识与主动性,较好的落实了“生活——物理——社会”这一课题,但是细节把握不够好,有待进一步改进和提高。

压强教学反思11

  初中物理新课程有着适应于时代的价值观和功能,有着全新的培养目标,定位在提高全体学生的科学素养,它的课程理念是:注重学生的发展,改变学科本位,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注重科学探究,提倡学习方式的多样化;注重学科渗透,关心科技发展;构建新的评价体系。要想适应新的课程,要求我们必须更新课程理念,树立课程观,教材观,这样才能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中体现新课程的要求,在是新课程实验成败的关键。

  新课程的实施为物理教学带来了许多变化,如教师的教学观,学生的学习观,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师生关系,教学方法,学习方式,对学生的评价观,教师的素质等各个方面,下面就针对更新课程理念方面的案例进行评析;

  物理,再从物理走向社会,符合当前课改的重要理念,充分使课堂变得生机勃勃,新不课改的中心环节是课程实施,而课程实施的基本途径是课堂,转变教师的教学行为,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是课堂教学改革的'重点,也是实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关键,这节课的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提高和充分调动学生主体探究学习的热情,另外在教学中注重创建和谐的师生关系,教师在学生学习中,还要学会指点,诱导,和启发。学法的指导也是很重要的在学生的学习方式上,改变学生被动的学习状态,让他们独立,勇敢,主动地学习,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压强教学反思12

  探究性学习是一种以问题为载体、以主动探究为特征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在学习中自主地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获得结论的过程。本节安排了“探究影响液体压强大小因素”的活动,让学生在自我探究过程中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能力,激发学生的探究意识,引领学生以积极的心态参与研究性学习活动。

  探究性活动还有利于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有利于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培养其创造思维能力;为学生验证假说提供了科学方法。因此本节课重要性显而易见。

  设计并进行实验

  学生猜想后,安排学生分组讨论实验方案,设计时要注意使用“控制变量法”,讨论完后又让各组派代表汇报本组实验方案,引导学生互相点评并完善。通过这些活动,学生之间相互交流、相互启发、集思广益、取长补短,从而达到从不同角度来认识事物、现象,深入全面理解所学的知识,这样学得的知识能够保持较深的记忆。

  在实验前提醒学生注意以下三点:

  (1)、压强计的探头插入水中前,应注意U形管两侧的液面不能出现高度差。

  (2)、测定在同一深度水向各个方向的压强时,一定要使金属盒保持在同一深度处。

  (3)、本实验中,在压强计的探头插入水中由浅入深的过程中,我们要仔细观察U形管中两管液面高度的变化;在测定同一深度水向各个方向的压强而转动压强计的探头时,我们必须认真观察两管中液面的高度差是否改变。

  方案成熟后学生分组进行实验,并将实验结果填入表格。巡视并对学生实验进行指导,各组用比较法分析实验数据,得出结论并派代表汇报。充分体现了的导演作用,学生当好演员。

  有待探讨的:

  1、学生探究实验的时间少了些。

  2、学生小组的人员(6人)多了些。

  3、同一深度时的压强,各个方向实验现象不明显

  4、盐水密度不太浓,实验现象也不明显,

压强教学反思13

  这是一堂《压强》的复习课。《压强》这一章共有压力压强、液体压强和流体压强三部分组成。对于初三第一轮复习的具体情况,这节复习课我设计的基本思路是:突出重点知识兼顾全面复习,始终以压强的概念贯穿整节课,以之为主线,把各部分知识紧紧联系在一起,并结合生产生活中的实例开展课堂讨论,强化基本能力的训练,重视课堂反馈,用以来达到提高复习教学的效果。在这节复习课中:

  1.成功运用了多媒体,有效的进行了物理与信息技术课程的整合

  在这节复习课中,我将平时的powerpoint演示课件改成prontpage的网络课件,让学生以上网的形式在网上自由浏览以达到自主学习的目的。由于是复习课,可以放手让学生复习自己薄弱的部分,这样既节约了大量的课堂演示时间,又在尽可能短的时间里将整个复习的知识网络展现在学生的面前。时间充裕的学生还可以点击浏览相关的知识链接,在internet上了解更多的压强知识。这也充分体现了学生自主学习的主体,有效利用了物理与信息技术课程的整合。

  2.设计与生产生活有关的flash动画,让学生从实践中复习巩固本节的`重点知识

  在复习增大和减小压强方法的过程中,我选用了生产生活中的一些实际应用,例如,锋利的刀口、铁轨铺枕木、骆驼的脚掌比较大等等实例,以flash动画的形式展现在学生的面前,让学生讨论其中的道理,自然而然的知晓了增大和减小压强的方法,使学生的印象非常深刻。

  3.寻求实际与知识点的有效结合

  在复习到气体流速与压强的关系时,我在网上搜寻并截取了一段关于龙卷风的视频,让学生亲眼见识到了龙卷风的威力。让学生很自然的想到这是空气流速与压强的关系,从而使学生牢固的掌握了它们之间的关系,从而进一步链接到飞机的外型与升力的关系。

  4.设计有答案提示的反馈练习

  在本节课最后,我精心挑选了一些有针对性的练习题,这些习题都是当学生作出自己的答案之后会给出详细的分析是对还是错,完全让学生自主的学习,自己把握复习的深度。

  在这节复习课中,学生充分体会了物理与信息技术课程整合的实效性,能让学生的知识面更加宽广,但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在网络教学中考虑到知识应用和链接的问题,却忽视了实验教学,忽视了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在今后的教学中应注意互相结合,使学生课堂更加有效而丰富多彩。

压强教学反思14

  这是一堂集新课讲解和实验探究教学的课。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从“学习目标”出发,充分利用多种学习方法,因材施教,循序渐进,多点开花,充分体现了学生自主的教学理念。

  物理是实验学科,很多物理现象都要通过实验去呈现、去验证。本节课,物理实验贯穿教学全过程,从液体中是否存在压强到液体内部压强的方向及压强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都给每位学生提供探讨用的实验。

  我利用每次探究的机会,引导学生提出问题———猜想———实验探究———得出结论。步骤分明,并结合实验,让学生对控制变量法有所体会。坚持下去,必能提高学生探究问题的方法、动手操作能力、研究解决问题的能力等多种能力。

  不足:

  1、在有些环节中我的语言不够简练,浪费了时间,导致课堂教学时间超过规定要求。

  2、没有板书,过于依赖多媒体教学

  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会进一步研究教材,充分了解学生的.学情,从学生的兴趣和已有的更贴近的感知水平出发,设计更合理的教学环节,使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的轻松气氛中学习,全面提高课堂效率。

压强教学反思15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的

  1.理解压力的概念,知道压力的作用效果跟压力的大小和受力面积的大小有关,压力和压强教案示例之一。

  2.掌握压强的概念,知道压强的计算公式,国际单位制中压强的单位及其意义,会进行压强的简单计算。

  (二)教具

  演示用:压力小桌,10×10×5厘米3的塑料泡沫,质量为200克的砝码2个,细砂、玻璃杯。

  学生用:压力小桌, 10×10×5厘米3的塑料泡沫,质量为200克的砝码2个(以上器材两人一组,由实验室准备)。

  (三)教学过程

  一、新课引入

  1.请同学们阅读本节课文开头的“?”和图10—1,猜一猜两人对雪的压力差不多,为什么一个人陷下去了,另一个人没有陷下去?

  2.请同学们观察自己的书包带子。想一想平时背书包时,觉得宽带子好,还是细带子好,为什么?

  对以上问题,可能同学们现在还不能得出正确结果,自己猜的是否正确,要经过事实来检验。同学们学习了本课的知识,就会得到满意的回答(板书课题:第十章压强液体的压强第一节压力和压强)。

  二、进行新课

  1.请同学们在草稿本上画出下列各图中物体对表面的压力示意图。

  同时请三位同学在黑板上画,三人各画一图(有意识地请能正确画出的同学,以便借此讲解压力的概念)。同学们作图时,教师可走到学生中去,来回巡视,了解学生作图中的错误。

  2.学生停笔后,先讲评下面学生作图情况,然后评讲黑板上画的图,进行纠正,并用红色粉笔把压力突出出来。请同学们思考后举手回答,以上图中物体对受力表面的压力有什么共同特点?

  启发学生回答出:压力作用在受力面上,压力的方向跟受力面垂直,指向受力面。

  3.教师重复一遍学生的回答(板书:压力:垂直压在物体表面上的力叫做压力。)

  4.学生分组做课本图10—3压力小桌的实验,并讲述压强的概念。

  (1)介绍实验器材、实验步骤和要观察的现象。

  首先照图10—3甲做,观察压力小桌陷入塑料泡沫的深度。然后照乙图做,比较与甲图有什么不同,又有什么相同(受力面积不同,压力相同),观察压力小桌陷入塑料泡沫的深度。最后请同学们回答图下面的图注中提出的问题,并得出结论。(板书:“压力作用的效果跟受力面积的大小有关。”)

  (2)照图10—3甲那样,放上一个砝码和放上两个砝码,想一想塑料泡沫受到的压力相等吗?

  塑料泡沫的受力面积相等吗?观察压力小桌陷入塑料泡沫的深度。实验后由学生得出结论。(板书:“压力作用的效果还跟压力的大小有关。”)

  (3)讲述压强的概念

  压力作用的效果不仅跟压力的大小有关,还跟受力面积的'大小有关。为了比较压力作用的效果,物理学中引入压强的概念(板书:压强)。

  讲述:要比较压力作用的效果,应取相同受力面积上受到的压力,物理学中把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叫做压强(板书这一定义)。

  (4)压强的计算

  例:一台机器重1000牛顿,与地的接触面积是2米2,这台机器对地面的压强是多大?请同学们说一说该怎样计算?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压强等于压力除以受力面积。

  告诉学生,物理上用p表示压强,用F表示压力,用S表示受力面积。请学生在黑板上写出用字母表示的压强公式:

  (5)讲述压强的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牛顿”,面积的单位是“米2”,压强的单位是“牛/米2”(板书:压强的单位是“牛/米2”,又叫帕斯卡)。该单位读作“牛顿每平方米”,它有一个专门名称叫做帕斯卡,简称帕,帕斯卡是法国科学家,为了纪念他在物理学研究方面作出的贡献,以他的名字作为压强单位的名称。

  1帕=1牛/米2,表示“每平方米面积上受到的压力是1牛顿”。

  写出“5帕”,指导学生说出它的意思是:每平方米面积上受到的压力是5牛顿。列举课文中一张报纸平放在桌面上对桌面的压强和成年人站立在地面上时对地面的压强。请同学们利用刚学的压强公式、单位,计算下面所述例题。

  5.例题:

  〔例题〕:根据课本图10—4和图10—5所给条件,比较芭蕾舞演员足尖和大象对地面的压强,哪个大?

  教师一边念题,一边请同学们看图,并思考,念完题后,请学生说出已知条件,教师写在黑板上,利用公式进行解答。

  解题过程中和解题完后进行评讲,强调单位必须使用规定的单位:力用牛顿,受力面积用米2,所得到的压强单位才是帕斯卡。

  三、归纳本课的内容和课堂巩固练习

  1.利用黑板上的板书,简明扼要地把本课所学知识叙述一遍。

  2.请学生对课本的图10—1问题作出回答;再请一位学生说一说书包带子宽的比窄的好的理由。

  3.讨论章后习题第5题。讨论后教师补充、完善。

  4.教师把玻璃杯开口向上和开口向下的两种方式放在细砂上,请同学们说出观察到的现象。并回答为什么会有这种现象?

  四、布置作业

  1.对第一节教材后的练习第1.2.3.4题进行思考。把你的思考简要地写在题目的旁边,下节物理课时准备课内回答。

  2.把节后练习的第5.6题做在作业本上,物理教案《压力和压强教案示例之一》。

  提示:在做练习第6题之前,思考一下:

  1米2=______厘米2,1厘米2=______米2,那么150厘米2=______米2。计算时,要用科学记数法。

  (四)说明

  1.课本中图10—3的实验,如果没有恰当的塑料泡沫,可用砂子代替,效果一样。这一实验,安排为学生分组实验,其课堂效果好于演示实验,学生通过自己动手得出结论比看老师的演示实验印象更深刻。

  2.关于压力和重力,在本课只就课本中所述的“压力并不都是由重力产生,也不一定都与重力的方向相同”进行讲述。不宜在本课内进行拓宽或加深。如果有学生说“压力就是重力”,教师必须加以纠正,不要造成概念上的错误。至于压力与重力的区别,可放在章末复习时进行,以免充淡本课“压强”这一重点知识。

  3.关于压强的单位“帕斯卡”,一定要让学生懂得它的意义,在运用时才知道为什么要把受力面积“厘米2”或“毫米2”换算成“米2”的道理;同时面积单位的换算,对于初二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需要在课前给予辅导,特别是采用科学记数法和涉及负指数的问题时,可能就更加困难,教师备课时应考虑到这一问题。

  4.芭蕾舞演员足尖对舞台的压强和大象对地面的压强大小的比较这一例题,安排给学生自己在课内做,可巩固本课所学知识。学生做后教师进行讲评,在书写格式、解题思路、公式运用和单位换算上,给予指导,这样对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效果更佳。

  5.把空玻璃杯开口向上和开口向下分别放在细砂上的演示实验,可以布置给学生课后回家自己做一做,并说明理由,以达到复习本课所学知识的目的。

  注:教材选用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初中物理第一册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的

  1.巩固对压强概念的理解。

  2.知道减小和增大压强的办法,并能对一些简单现象进行解释。

  3.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进一步懂得物理知识不仅有趣,更是有用的。

  (二)教具

  演示用:钝刀口和锋利刀口的剪刀各1把,断了尖和没有断尖的锥子各1个,硬纸片或布条,肥皂块,1~2厘米宽的塑料带和细棉线各一根。

  (以上器材两人一组)

  学生用:肥皂一小块,1—2厘米宽的塑料带和细棉线各一根。

  (三)教学过程

  一、复习第一课时所学知识

  1.什么叫压力?压力的作用效果跟哪些因素有关?

  2.什么叫压强?写出计算压强的公式和压强的单位。

  3.回答第1课时布置的思考练习题。

  4.说出你测物理课本1张纸对桌面的压强的办法。

  以上问题,均由学生回答,由另外的学生补充、纠正。然后由教师进行评讲。

  二、进行新课

  1.根据学生对玻璃杯开口向上和开口向下两种情况放在细砂陷入细砂深度不同的回答,引导学生分析:玻璃杯对细砂的压力不变,玻璃杯对细砂的受力面积发生了变化,使玻璃杯对细砂的压强发生了变化。(板书:减小和增大压强的办法)

  2.讲述

  (1)任何物体能够承受的压强都有一定的限度,超过这个限度物体将会被压坏。

  (2)举例:房屋建设中,楼层修得越高,楼体对地面的压力就越大,如果墙基的受力面积不足够大,楼房对地的压强就很大,可能会使地面下陷,楼房倒塌,造成损失,所以修建高楼大厦,必须加宽地基,以减小楼房对地面的压强。

  (3)读图:学生阅读课本图10—6,读后说一说履带拖拉机和雪上飞机是采用什么办法来减小压强的?教师对学生回答补充、完善后板书“在压力不变时,利用增大受力面积的办法,可以减小压强。”

  3.实验:

  (1)学生随堂实验:

  同学们桌上放有一小块肥皂、有一条较宽的塑料带和一条细棉线,请同学们先想一想,然后做一做,看怎样才能较容易地把肥皂块切断?做完后举手发言,说一说你的做法和你这样做的理由。

  (2)教师演示实验:

  分别用钝刀口和锋利刀口的剪刀剪硬纸片或布条。

  用断了尖和没有断尖的锥子向硬纸片穿孔。

  做时请同学们观察,什么剪刀容易剪断布条?什么锥子对硬纸片穿孔较容易?

  由以上学生随堂实验和教师演示实验,引导、启发学生得出结论,教师板书:“压力不变时,利用减小受力面积的办法,可以增大压强。”

  (3)读图:学生阅读课本图10—7,读后说一说图中所述的是采用什么办法来增大压强的。

  三、巩固练习(课堂讨论)

  1.第1课时完后,布置同学们做课文后的练习第2.3.4题。请同学们利用小组讨论的机会,说一说你是怎样答的,通过本课的学习,回答:为什么啄木鸟尖嘴变钝了,就不能成为“森林医生”了?为什么说骆驼是“沙漠之舟”?

  2.继续讨论章后的习题第5题,比较梯子和木板,哪个对冰的压强小?

  四、归纳本课内容

  1.教师复述本课的学习过程

  老师复习提问→讲述→同学们随堂实验和老师的演示实验→同学们的分组讨论。2.学生自己归纳本课内容:说一说减小和增大压强的办法,并各举1~2例。3.教师小结:压力不变时,利用增大受力面积的办法,可以减小压强;压力不变时,利用减小受力面积的办法,可以增大压强。在日常生活中和生产实际中,要根据不同情况和需要采取恰当的办法来减小或增大压强。

  五、布置作业

  1.阅读课文,并联系实际举出1~2个例子。

  2.把章后习题第1、2、3题做在作业本上。要求注意书写格式规范、公式、单位正确。

  3.思考第一节课文后的“想想议议”,可以互相讨论,看谁说的办法多。

  (四)说明

  1.本课时是在第一课时的基础上进行,当由学生回答的,尽量让学生回答,教师不要包办代替,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积极主动地学习,以练习、巩固已学过的知识。

  2.本课安排的演示实验,目的在于增强学生的实感,也可以请学生上台演示,演示后把自己的感受说给大家听,并说明理由。然后教师再进行小结。

  3.本课重点、难点都不多,课内时间也较充分,布置的书面作业,也可以放在课内完成一部分。

  注:教材选用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初中物理第一册

  教学反思1

  上完课后,静心回顾本节课的设计思路和得与失。这节复习课我设计的基本思路是:突出知识重点兼顾全面复习巩固,以典型例题展开课堂讨论,重视课堂反馈,强化基本能力的训练,以达到提高复习教学的效果。

  1、教学中注重引导学生建立教完整的知识结构,注意加强前后知识的联系。压强概念贯穿全章,是重中之重的知识点,它是一根主线,把各部分的知识紧紧联系在一起,液体压强公式也是本章复习的重点知识。在复习教学中,在突出重点的同时,注重前后知识间的有机渗透,体现了知识的系统性、综合性。

  2、教学中重视理论联系实际,突出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压强知识与生活、生产实际及自然现象的联系极为密切,在复习教学中,着重培养学生运用概念、规律解释现象,说明道理,进而解决一些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加强说理题的训练。

  3、本节课也存在不少不足。教学中忽视了实验教学。关于压强的知识,很多可通过实验观察来探究学习,虽然很多实验用专用仪器操作,但许多实验可取材于瓶瓶罐罐,并且拼拼揍揍即可完成操作、得出有关结论或验证有关知识。在本节复习教学中,过多考虑到教学进度,忽视了实验教学,忽视了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同时忽视了学生质疑能力的培养,没有让学生尽可能多的提出问题,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例如可结合课本中一些插图和物理现象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并尝试解决(这也是近几年中考中的热点考题)。

  教学反思2

  这是一堂实验探究教学的课。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从“教学目标”出发,充分利用多种教学方法,因材施教,循序渐进,结合课件播放,充分体现了新课程标准下的教学理念。

  课堂刚开始时,小喷泉的情景设置激起学生的好奇和兴趣,而问题的提出让学生明确课堂研究的内容,积极参与到课堂活动中。其后的课堂教学无论是问题的提出、器材的选择、方案的设计、结论的得出都是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我只是在适当的时候加以引导。重视学生知识形成过程,让学生在获取知识过程中感受成功的喜悦。

  物理是实验学科,很多物理现象都要通过实验去呈现、去验证。本节课,物理实验贯穿教学全过程,从液体中是否存在压强到液体内部压强的方向及压强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都给每位学生提供探讨用的实验。

  教学中我利用每次探究的机会,引导学生提出问题---猜想---实验探究---得出结论。步骤分明,并结合实验,让学生对转化直观法、转化放大法、控制变量法有所体会。坚持下去,必能提高学生探究问题的方法、动手操作能力、研究解决问题的能力等多种能力。

  不足:

  1、在有些环节中我的语言不够简练。

  2、板书比较少,过于依赖多媒体教学。

  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会进一步研究教材,充分了解学生的学情,从学生的兴趣和已有的更贴近的感知水平出发,设计更合理的教学环节,使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的轻松气氛中学习,全面提高课堂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