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范文网>教学资料>教案>大班教案

大班教案

时间:2023-08-23 07:34:03 教案 我要投稿

[精品]大班教案7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可能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我们应该怎么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大班教案7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精品]大班教案7篇

大班教案 篇1

  一、活动目标

  1、学习用接唱和对唱的方式演唱歌曲。

  2、尝试按节奏创编谜语歌词,玩猜谜游戏。

  3、体验有节奏地念象声词的快乐,在一次次的更高要求中感受到挑战性,并勇于战胜困难。

  4、愿意参加对唱活动,体验与老师和同伴对唱的乐趣。

  5、熟悉歌曲的旋律,理解歌词内容,跟唱歌曲,提高学新歌的兴趣。

  二、活动准备

  1、音乐会背景图一张,各种小动物图片若干。

  2、节奏图谱一张,智慧老爷爷图片。

  三、活动过程

  (一)幼儿初步猜谜学念歌词、节奏。

  1、引出课题,集中注意力。

  出示音乐会图片,森林里要开一场隆重的音乐会,可是那么多小动物选谁参加呢?大家决定请智慧老爷爷来选小动物,智慧老人已经把选中的小动物编成了有趣的谜语,如果小朋友猜对了,就能请出这些小动物了。第一个出场的会是谁呢?

  2、教师边念歌词边出示图片,幼儿自由想出答案。

  脑袋,圆圆的,眼睛亮亮的,挫挫挫挫挫挫,挫挫挫挫挫挫你们猜猜这是什么动物?(知道知道这就是小花猫,答案可以是各种动物)在老师的引导下,幼儿集体一一唱出他们自己想出的答案。(小花猫、小花狗、小松鼠、小公鸡、小花鸭、小胖猪等)。

  智慧老人最喜欢听完整、有节奏的话,你们能不能和他的节奏一样,把谜底完整地告诉他呢?(幼儿尝试念),讲得真好,智慧爷爷已经把它记下来了,出示节奏谱,你们能不能有节奏地拍着手来念一遍给智慧老爷爷听呢?师幼合作边拍手边念歌词一遍,熟悉节奏。

  3、教师念歌词,幼儿拍出歌词的节奏。

  一个谜语怎么会有那么多谜底呢?别着急,智慧老人他还没讲完呢?后面还有两句呢。例:脑袋圆圆的,眼睛红红的,耳朵长长的,毛儿白白的,挫挫挫挫挫挫,挫挫挫挫挫挫,知道知道这就是小白兔。

  (二)幼儿多种形式学唱歌曲。

  1、教师范唱歌曲一遍。

  小朋友真能干,你们都猜对了,智慧爷爷可高兴了,一高兴他就唱起来了,你们听,智慧爷爷是怎么唱的?前面和后面有什么不一样?哪儿是唱的?哪儿是念的?(前面是念的,后面是唱的。)2、教师与幼儿一起用歌唱猜谜一则。

  原来,谜语也可以唱,那我们也唱着回答智慧老人,好吗?脑袋圆圆的,眼睛红红的,耳朵长长的,毛儿白白的,挫挫挫挫挫挫,挫挫挫挫挫挫,知道知道这就是小白兔。(刚刚智慧老人的谜面都是从小动物的外形上来编的,下面再来猜猜第二个小动物又是谁呢?)。

  脑袋圆圆的,耳朵尖尖的,胡子两边翘,喜欢抓老鼠……小花猫(这则除了外形,还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可以编进喜欢做什么?)教师两次谜语,幼儿进行猜谜并歌唱。

  3、幼儿尝试直接猜谜,与教师对唱。

  下面这个小动物又是谁呢?教师用同样的句式再出两个有关个别动物特征的谜面。(脑袋圆圆的,耳朵大大的,叫声汪汪汪,看家本领大),并完整地歌唱问句部分,幼儿讨论后得出一致的答案,师生完整地唱出答案。(这则除了外形,喜欢看家,还编进了什么?叫声)教师两次谜语,幼儿进行猜谜并歌唱。

  4、幼儿尝试直接接唱答案。

  教师直接唱出前四句有关动物特征的句子,幼儿直接接唱出答案。

  例:老师:脑袋圆圆的,眼睛亮亮的,鼻子长长的,身体胖胖的;幼儿:挫挫挫挫挫挫,挫挫挫挫挫挫,知道知道这就是大白象。

  幼儿直接"从锉锉锉"接唱猜谜两次。

  (三)幼儿尝试自己进行创编歌唱活动。

  1、出示一个小动物,让个别幼儿尝试按节奏创编前四句有关动物特征的歌词,组成一个完整的谜语,其余幼儿一起完整直接接唱歌曲的后半部分。

  2、幼儿独立完成谜语,大家一起猜、接唱。

  (四)结束今天,大家都很能干,不仅猜出来,而且用好听的声音把小动物请出来,让小动物们可以快快乐乐地参加音乐会,他们高兴极了,想请我们小朋友一起跳个快乐的舞来庆祝一下,你们愿意吗?(听音乐集体跳套圈舞。)

  活动反思:

  在以往的音乐活动的组织过程中,主要的教学方式就是用非常传统的方法教幼儿,大多数是以跟唱为主,却忽略了幼儿的兴趣。在上本次活动之前,我认真制作课件,因为我认为一节好的活动课主要是为了抓住幼儿的兴趣点,然后以一个兴趣点拓展到课程中促进幼儿对这节课的兴趣。音乐课程是与文化、生活、环境紧密相连的,为了让孩子能够更好的学习,游戏,我选择让幼儿在探索和发现的过程中发现规律,然后再进行教学游戏活动。在日常教学中,我努力用新的理念来组织教学,受到了比较好的结果。整个过程中,老师都在用自己的歌声,感染着小朋友,小朋友也就自然而然地跟着唱了起来。在这节课中我看到了孩子们是学得快乐,玩得开心。从引题欣赏歌曲、表演到结束,整个过程中,老师都在用自己的`歌声,感染着小朋友,小朋友也就自然而然地跟着唱了起来。同时,在活动过程中增加激励性语言来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用简单而又体现各种动物角色行为肢体动作表现歌曲让整个活动首尾呼应。各种小动物活泼可爱的形象、在游戏中学习歌曲的过程,一定能让孩子们感到歌唱的快乐,从而萌发出对音乐活动的兴趣。一节课下来,幼儿在表演的过程中玩得开心。

  看来在任何一个教学活动中,我们都要以幼儿的发展为主体,从幼儿的心理和生理年龄特点发展为目的,挖掘领域的特征,切透教材,精心准备每个环节,正如纲要中所提到:在艺术活动中面向全体幼儿,要针对他们的不同特点和需要,让每个幼儿都得到美的熏陶和培养,那样才能够使活动效果更佳。

  托尔斯泰曾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随着活动的进程,猜谜游戏——学习接唱与对唱——教师表演——集体表演——分组表演,幼儿自然地融入其中,边游戏边学唱歌曲。活动结束时,歌曲也基本学会了。和传统的歌唱教学相比较,这样的教法不带任何灌输性质,重视的是幼儿音乐情趣的培养,并且在活动中幼儿也有自由协商、充分想象的空间。同时通过课件演示,让幼儿真切地领悟到后果,潜移默化地教育了他们,从而进一步提高了孩子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大班教案 篇2

  活动目标:学习按事物外形特征、生活习性或功用编出短句提高幼儿概括事物的能力。

  活动准备:动物图片或实物。

  活动过程:

  1、教师说谜语引导幼儿编谜兴趣。

  “年纪不大,胡子一把,爱吃青草,爱叫妈妈。”

  2、分析谜语的四句话。

  3、出示大象图片试编练习。

  教师提示幼儿:“想一想大象什么样子?大象爱吃什么?大象有什么本领?想出它和其它动物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说一句话。”

  “组成一句话要尽力押韵。”

  告诉幼儿谜面,一定不能说出这种动物的名字。

  4、分组练习编谜:教师将全班幼儿分成五组,每组共同编一个谜语。可以编“小兔”、“小鸭”、“小鸡”等。

  5、每组说谜语、教师将每组谜语记录下来帮幼儿分析并调整,供幼儿猜谜用。

大班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解读画面,感受、理解各种“爱”的表现,并能大胆连贯地讲述。

  2、在说说、拼拼、议议中,体会心中有爱的美好。

  活动准备:

  (一)物质准备:

  1、公益广告《family》《和谐生活》剪辑影片

  2、《爱》课件

  3、立体拼图

  (二)经验准备:

  有一定的环保知识

  活动过程

  一、看看说说(目的:解读画面,感受爱家人的情感,体会心中有爱的温暖。)

  1、欣赏“family”——这录像里有些谁?

  2、认识“family”——哪个字母是爸爸,哪个是妈妈,哪个是孩子?

  3、猜猜“family”——“family”可能是什么意思?

  4、家是我们心里最重要的地方,说说家里谁让你最温暖?你让家人温暖吗?

  小结:家人的爱让我们时刻温暖

  (设计思考——通过直观的欣赏公益广告,尝试从自己对家人的爱出发,激发幼儿的回忆,说说熟悉的爱。)

  二、猜猜讲讲(目的:猜测画面,感受爱他人的情感,体会心中有爱的快乐。)

  1、出示图片,猜猜我们身边发生的温暖故事。

  出示六幅图片线索,猜测故事

  出示两幅图片线索,猜测故事

  (设计思考——让幼儿尝试寻找图片间的内在联系,在挑战幼儿思维的同时,也渗透了爱他人的情感)

  2、欣赏视频《和谐生活》(设计思考——采用和第一环节不同的策略,以视频进行验证)

  3、两个故事中有个共同的地方你们能发现吗?

  4、帮助别人是件快乐的事,你有过这样的快乐吗?

  小结:身边的爱让我们彼此快乐。

  三、拼拼议议(目的:拼图组合,感受爱地球的重要,体会心中有爱的美好。)

  1、如果没有爱我们会怎样的呢?

  2、小组拼图,尝试推测图片寓意。

  3、四组合一,感受大爱。

  (设计思考——在推进中,发现大爱是从每一个小爱开始的.,地球的每个角落都需要爱)

  总结:小爱让生活美丽,大爱让生命美好!关键要从小事做起,从自己做起。相信你们能让明天更美丽。

  活动反思

  一、内容选择源于幼儿兴趣所在

  活动来自我们大班的主题《我们的城市》。在其中《广告》这个活动后,我们发现孩子们非常喜欢广告,常常在自由活动时听见孩子在模仿广告里的语言或动作,“扭一扭,舔一舔,泡一泡!”在孩子单纯的模仿广告语时,我静静的思考,广告除了能给孩子欢乐外,让他们消费意外,还给孩子带来了什么?于是我开始留意起广告来。有许多“公益广告”深深感动了我。如何将这一类能触动我们心灵的公益广告带给孩子,成了我设计这次活动的初衷。今天为什么选择央视的“family”和东方卫视的《和谐社会》呢?第一个是他用了生动形象的字母动画讲述了一个家庭成长的故事,故事很短,但爱却很深。而另一个广告中讲述了人与人之间助人为乐,相亲相爱,社会是一家的故事。这两个广告所表达的离我们生活很近,孩子们很容易理解。其实教育资源往往就在我们身边,只要你用心,每个资源都能变成教育的契机。就这样我开始了我的教学活动设计。

  二、价值体现源于孩子发展目标

  《3-6岁幼儿学习发展指南》中指出:给孩子们一个积极的自我。在他们的成长过程中倾注了家人、老师、同伴以及社会大家庭许多人的爱,他们习惯了获取爱,而吝啬于说出爱、付出爱。本活动以“爱”为支点,选择生活中常见的爱心行为,让孩子感受爱是双向的,体会从爱家人——爱他人——爱地球的小爱到大爱的递进。引导感受爱、理解爱、表达爱。让孩子从小成为一个有责任感,有爱的人。整个活动对于孩子的未来发展有着深远的意义,对于奠定健全的幼儿人格更是举足轻重。

  三、教法攫取取源于孩子年龄特点

  本次活动孩子们的状态投入,语言表达积极,想象力丰富,特别是第二环节中,大家的故事编的都很温暖。这与我选择的教法有很大的关系。

  根据大班幼儿抽象逻辑思维开始萌芽的特点,我今天选择的最主要的教学方式就是——看图讲述。但不同于小中班的是,我不再给予完整故事,而是选择只给他们一些图片线索。这样他们不仅要感知事物的表征特点,还要在观察细节后,进行分析、推理和归纳。这样孩子的观察力,口语表达能力,思维能力与想象力都得到了发展。

  活动的三个环节内容形式上采用了平移法——爱自己、爱他人、爱地球

  情感上则使用了剥笋法——由小爱到大爱的情感递进

  1、爱家人环节主要采用了;情境启迪法

  通过观看视频,在老师情感和语言的启迪下,感知家人的爱,特别有孩子说到父母相互间的爱温暖自己,让我也很感动。这是孩子们最熟悉的爱。所以激发了幼儿大量的生活回忆。

  2、爱他人环节主要采用了:猜测想象、讨论分析法

  这一环节出现的图片中包括地点、人物、事件等关键要素。孩子通过看看、猜猜、议议从抽象简洁的图片细节中想象可能发生的故事,两次图片出示从6到2,孩子的各项能力都在挑战中发展。

  3、爱地球环节中主要采用了材料操作法

  幼儿分组拼图,与之前两个环节不同的是,这里幼儿从反面感知没有爱的世界变化。通过逆向思维,做出正面解释。当四组的拼图完成后,大家会欣喜的发现,原来自己的小故事都是大故事中的一部分,情感迁移逐步从小爱跨入了大爱,进一步深刻地体现了活动的核心价值。而四幅图片的设计也正是我园园本课程“绿色环保,健康生活”部分中的——节约能源、爱护绿化、保护环境、珍爱动物、心理健康。

大班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初步感知、了解蚯蚓的外形特征和生活习性。

  2.能运用多种方式大胆猜想和表达对蚯蚓的认识。

  3.初步熟悉科学研究的方法,体验探究、发现、交流的快乐。

  活动准备

  带领幼儿找蚯蚓并摄像;鼓励幼儿提出问题、猜想并记录;生活在泥土中的蚯蚓;蚯蚓的课件;放大镜,白纸,擦手布,记录纸;展板:我们的猜想、我们的问题、我们的发现。

  活动过程

  一、回忆经验,引出问题和猜想

  1.看录像,回忆经验。

  提问:上次我们到花坛边干什么去了?你找到蚯蚓了吗?在哪里找到的?我们来看看那天的录像。(边看录像边讨论)

  2.介绍问题并猜想。

  师:我们不但找了蚯蚓,还提出了许多问题,作出了一些猜想,老师为你们准备了三块展板,分别是我们的问题、我们的猜想、我们的发现。(分别出示并介绍三块展板,整个活动中提醒幼儿将问题、猜想及发现分类放到相应展板上。)

  师:谁来说说你有什么问题?(将记录问题的纸片送到“我们的问题”展板上,师幼共同猜想。如幼儿甲:蚯蚓和人一样有手、脚、眼睛吗?同伴1:我见过蚯蚓,没看到它有手有脚。同伴2:我认为蚯蚓有脚,要不然它怎么走路……)

  (此环节是为了满足幼儿好奇好问的需要,同时通过共同猜想,引导孩子向同伴学习和带着问题去探究。)

  二、自由观察,初步感知

  1.提出观察要求。

  师:是不是像我们猜的这样呢?今天,我把蚯蚓请过来了,待会儿我们再仔细地看一看、小心地摸一摸,然后,把你看到的、想到的记录下来。

  2.幼儿自由观察、议论、记录,验证猜想,教师参与其中进行必要的引导。

  师:请小朋友把你发现的用图画或标记记录在纸片上。(幼儿有观察记录经验,这里的记录方式不做硬性规定,幼儿自主发挥。)

  师:蚯蚓的身体长什么样的?摸摸它的身体有什么感觉?身体里有骨头吗?长了脚吗?

  师:仔细看看蚯蚓的身上有什么?(一圈一圈,一节一节的)它的嘴巴在哪里?

  (科学活动离不开观察和感知,这一环节我给予孩子充分观察和探索机会。观察前提出要求,目的是培养幼儿对生命的关爱和敬畏之情,同时教给孩子科学研究的方法。)

  三、集体交流,分享发现

  1.提醒幼儿收拾好蚯蚓和工具。

  师:请你们轻轻地将蚯蚓放回泥土,把放大镜和记号笔放回篮子,带好你的.记录到老师这儿来。

  2.幼儿讲述自己的猜想和发现。

  师:谁来告诉大家,你的发现和你的猜想一样吗?请幼儿将记录纸放到投影仪下介绍展示。

  小结:刚才,我们通过观察验证了一些猜想,发现了蚯蚓的身体是细细的、长长的、软软的;身上是一节一节的,它是一种环节动物;它没有骨头也没有脚,但是它能在泥土里钻来钻去,它靠刚毛和身体的一伸一缩来蠕动。

  (幼儿有了充分的观察感知之后急于想表达自己的发现,教师及时满足孩子的愿望,并引导孩子将自己的发现和先前的猜想作比较,从中领悟科学研究需要大胆猜想,更离不开实际的操作验证。教师简明扼要的小结,意在帮助幼儿梳理经验。)

  四、肢体模仿,体验快乐

  师:你们喜欢蚯蚓吗,为什么?我们来学学蚯蚓松土和蠕动的样子。(幼儿模仿蚯蚓钻土、蠕动、打滚、蜷缩……)

  (幼儿用肢体模仿蚯蚓,能加深对蚯蚓的认识。同时,体验游戏带来的快乐。)

  五、观看动画,整理经验

  师:我还给你们请来了一位小客人,它是谁呢?(小蚯蚓丁丁)。

  看动画后提问:小蚯蚓丁丁告诉我们什么了?进一步巩固对蚯蚓的外形特征和习性的认识,重点讨论奇怪的再生现象。

  六、鼓励提问,引发新的猜想和探究

  师:蚯蚓的秘密可真多,关于蚯蚓你们还有什么要说的吗?

  1.相互提问并讨论,同时记录问题放到展板上。

  2.提问留白,引发新的探究。

  师:老师也有个问题,蚯蚓是怎样生小宝宝的呢?有人知道吗?不懂的问题怎么办呢?

  结语:今天,我们验证了我们的猜想,发现了蚯蚓许多的秘密,又提出了很多问题,进行了新的猜想。那么,蚯蚓是不是像我们猜想的这样?我们可以问问有学问的人,可以去查资料,还可以自己观察、做实验,继续研究。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问题重要得多,此环节设计正是基于这样的思考。能大胆思考和提问,是良好科学素养的具体体现,需要我们坚持不懈地培养。)

  七、将蚯蚓送回大自然

  活动延伸

  在活动室一角为蚯蚓营造一个“家”,进行进一步的猜想、观察和实验。

大班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初步掌握向前甩绳,双脚并拢向上跳得跳绳方法。

  2、培养幼儿不怕失败,不断努力的坚韧精神。

  3、能根据指令做相应的动作。

  4、培养竞争意识,体验游戏带来的挑战与快乐。

  活动准备:

  1、音乐磁带

  2、每位幼儿1根跳绳

  3、场地布置

  活动过程:

  1、准备活动:绳操。

  头部运动,腿部运动等

  2、基本活动

  (1)引导幼儿自由探索跳绳的方法。

  教师:跳绳有许多种玩法,现在我们用手中的跳绳玩一玩。

  (2)幼儿分散玩跳绳

  (3)让幼儿集中,重点讲解双脚并拢向上跳的`跳绳方法。

  教师:请几名幼儿示范一下他跳绳的方法。教师小结并作动作示范:双手摇绳向前甩,双脚并拢跳过绳。

  (4)幼儿双脚并拢向上跳得方法练习跳绳。

  3、比赛:"跳绳大擂台"

  (1)玩法:全体幼儿围成一个圈,按小组为单位进入圈内比赛跳绳。在一分钟之内,跳绳次数最多者为胜。小组赛结束后,每组获胜的幼儿在进行一次比赛,选出前三名。

  (2)教师鼓励没有取得名次的幼儿不要气馁,继续练习,一定能够越跳越棒的。

  4、放松活动。幼儿两两结伴,将绳子拉成平行线当"小船",幼儿坐在小床上,以"在河里洗脚"等情节拍一拍,揉一揉,放松腿部肌肉。

  小百科:跳绳,是一人或众人在一根环摆的绳中做各种跳跃动作的运动游戏。

大班教案 篇6

  游戏目标:

  1、在游戏中注意不与他人碰撞,体验在游戏中奔跑、追逐的乐趣。

  2、能根据指令做相应的动作。

  游戏准备:

  幼儿已吃过西瓜的经验、了解西瓜的外形特征。

  游戏玩法:

  1、教师和幼儿共同讨论西瓜的外形特征。

  师:"西瓜长的什么样?"引导幼儿用简短的语言来概括:绿绿的皮,红红的瓤,黑黑的籽,西瓜不但香而且特别甜。

  2、师:"小朋友们,我们在吃西瓜的.时候首先要把西瓜怎么样?""洗一洗,然后切开。"师:现在我们做一个"切西瓜"的游戏,想一起玩吗?

  3、幼儿一起来到橡胶地面,手拉手围成一个大圆圈(做"大西瓜")。

  师:首先呢,我做切瓜人,来大家跟我一起说:切,切,切西瓜,西瓜西瓜哪里来?农民伯伯种出来。我把西瓜切开来!边说边做动作。

  4、教师再次强调游戏的玩法:切瓜人要随儿歌节奏切西瓜,最后当儿歌念到最后一个字"来"的时候,将身边两位小朋友拉着的手切开,然后站在被切开的位置。被切到的两位小朋友则必须立即朝不同方向跑一圈,再回到原先的位置,先到达的小朋友为胜,先到的小朋友就是新的"切瓜人"。

  5、开始游戏:小朋友可以分成6—8人一组(要求切瓜人要边做动作边念儿歌,其他小朋友也要一起念。)

大班教案 篇7

  活动目的:

  1、练习新玩法,提高幼儿身体的`灵敏性。

  2、培养幼儿健康活泼的性格。

  3、锻炼幼儿手臂的力量,训练动作的协调和灵活。

  4、通过活动锻炼幼儿的跳跃能力,让他们的身体得到锻炼。

  活动准备:

  球类、毽子、跳绳、球拍

  活动玩法:

  1、让幼儿在班级规定的场地内活动,进行各种器械活动。

  2、天气转凉,提醒幼儿增减衣服,小心受凉。

  分小组活动,若要轮换器械,有秩序地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