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范文网>教学资料>教案>小学语文教案

小学语文教案

时间:2023-04-09 11:14:12 教案 我要投稿

实用的小学语文教案三篇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时常需要用到教案,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小学语文教案3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实用的小学语文教案三篇

小学语文教案 篇1

  课前准备:

  1、朗读课文;

  2、了解桂花;

  3、了解作者。

  教学过程:

  一、走近作者,导入新课。

  1、同学们,你们熟悉桂花吗?(师生介绍桂花)

  2、介绍作者——琦君。想起我们一般大小时所经历的——桂花雨。

  二、整体感知,初闻桂花。

  仔细、认真、大声地朗读课文,找一找描写家乡桂花香的句子。

  1、可是桂花的香气,太迷人了。

  2、桂花盛开的时候,不说香飘十里,至少前后十几家邻居,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

  3、如果让它开过,落在泥土里,尤其是被风雨吹落,比摇下来的香味就差多了。

  4、我喊着:“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啊!”

  5、全年,整个村子都浸在桂花的香气里。

  过渡:哪一句话写了杭州的桂花?

  杭州最有名的是文中提到的:满陇桂读《品桂》

  可母亲却说:乡的桂花比杭州的桂花更香。——为什么呢?再读课文。

  三、走进村子,浸润花香。

  每个句子读两遍,体会一下哪一个句子最让我们感受到:家乡的桂花比杭州的桂花更香。

  齐读(“全年,整个村子都浸在桂花的香气里”)读这一句时,哪个词冒出来,给你留下深刻印象。

  1、品读:“浸”。

  为什么用“浸”?

  生:桂花的'香气散发地远;

  生:桂花的香气散发很久……

  2、品读:“全年”

  除了这个词,还可以换成哪些词:“一个月”“半年”“整一年”“每一天”“每一个季节”……

  让我们一起来感受这是怎样的一年

  师引读:每一天,……

  每个月,……

  每个季节,……

  这个“全年”让你体会到什么?(时间久远)

  3、品读“整个村子”

  什么浸在桂花香气里?

  生:村长、村里人、作者的母亲、……

  师:除了人呢?

  生:鸟儿、动物、花草、每一样物品……

  读句子“全年,整个村子都浸在桂花的香气里”。

  四、透过花香,体悟思乡。

  1、抽读5自然段。(对我来说,什么才是大事?)

  2、你有什么感受。

  3、自读,哪一个句子让你有特别的感受。

  4、“摇呀摇”我们再来体会这三个字。

  (生读;师评:不着急,你可以读得更好!)

  (生读:师评:一脸的灿烂,真的乐了。)

  5、琦君家的桂花栽满院子,她一个人是摇不过来的,让我们一起帮她摇。

  “摇呀摇”你们摇出了什么?

  (童年的乐趣;桂花的香气;童真;乐趣……)

  6、在我们家乡难道香的仅仅是桂花吗?

  (“桂花”“小花小草”“有桂花飘在身上的人香了。”)

  引读第8自然段。

  7、一生都在漂泊的琦君,在这美好的中秋佳节,除了会想起童年时代的“摇花乐”,摇落的阵阵桂花雨,还会想起什么呢?

  结束语:孩子们,桂花是故乡的香,月亮是故乡的明,溪水是故乡的甜,人儿是故乡的亲。这一朵朵小巧迷人的桂花,这一场场沁人心脾的桂花雨,让我们收获的不仅仅是芬芳,是香甜,是快乐,是温馨,更是一种心灵的滋润,一种长长的相思,一段暖暖的牵挂,一种人生的幸福。

小学语文教案 篇2

  第一课时

  【预设目标】

  1、通读课文,整体感知闰土是个聪明、能干、活泼可爱又知识丰富的农村少年。

  2、学习作者对闰土的外貌描写,感知语言的表达力度,体会闰土的健康和可爱,尝试仿写人物外貌。

  3、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学习描写看瓜刺猹的片段,了解闰土的勇敢,体会“深蓝的天空中……的西瓜”的景致描写蕴涵着作者对闰土生活的广阔天地的向往之情。

  【教学重点】

  学习描写闰土外貌的片段和第一画面──看瓜刺猹的片段,了解闰土是个健康、纯朴、勇敢的农村少年。

  【教学难点】

  1、学习作者对闰土的外貌描写,感知语言的表达力度,体会闰土的健康和可爱。

  2、体会“深蓝的天空中……的西瓜”的景致描写蕴涵着作者对闰土生活的广阔天地的向往之情。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著名文学家鲁迅先生在回到阔别已久的故乡时想起了他三十年前儿时的伙伴,当母亲和他提起这位朋友时,他的脑海里就忽然闪出一幅神奇的画面。

  (出示课文插图。)

  2、音乐声中听老师讲述闰土刺查的故事。说说听了故事之后的感受。他就是鲁迅小说《故乡》中的主人公──闰土。

  板书:

  少年闰土

  二、整体感知课文

  你想认识这位朋友吗?初读课文,难读难记的地方多读几遍。

  辅助阅读:

  1、鲁迅的文章语言精辟,同学们在初读课文中是否有不理解的地方?请大家快速读读课文,找一找,注意文中生僻的字词,做好记号,能联系上下文想想意思。

  (其间、仿佛、素、如许、单、无端。)

  2、反馈交流,部分问题存疑。教师从学生的问题中了解学生的关注点和疑问点。

  3、填填你读课文后对闰土的认识:

  ( )的少年闰土,还能说说理由。

  学生反馈交流。

  (板书学生对闰土的认识。)

  三、提出问题,互释疑点,保留问题

  1、这是一篇写人的文章,以你多年的学习经验,你觉得可以从哪些方面着手来学懂课文?

  (研读外貌、语言、行动、心理活动的句子,了解人物特点。)

  2、提出本课的教学目标:

  通过人物外貌、形象的分析,了解人物特点。

  让学生找到相应的片段。

  (第一小节和描写闰土外貌的片段。)

  选择读书的方法。

  (自由读,做旁注读,圈圈画画读。)

  四、教学第一段画面

  1、轻轻地读读这段话,什么地方给你留下了最深刻的印象?反复读读,体会体会。

  2、反馈交流,体味提升:

  ⑴ 第一句:

  ① 生读第一句,说说你感受到了什么?带着理解,读读这句话,学生评价。比试读。

  ② 教师点拨:

  A、句子中色彩的美。深蓝金黄碧绿。

  B、环境的空旷美。在闰土奔驰在一望无际的海边时,我的'心中是一种怎样的感受?再把这种感受通过朗读表达出来。

  (试背诵句子。)

  ⑵ 第二句教学:

  ① 生读第二、三句,说说你感受到了什么?带着理解,读读这句话,学生评价。比试读。

  点拨:

  闰土非常勇敢,看插图中的少年分明是一个小英雄。

  ② 不同形式的体味朗读,鼓励生生之间的评价与赏识。

  ③ 小英雄的形象是否也刻在你的脑中了?闭上眼睛,再把这个形象回味一下,齐读这一节。

  (试背诵句子。)

  ⑷ 看图,试背诵这一段。

  五、学习闰土的外貌

  不知你们是否有这样的疑问,三十年过去了,作者回忆起美好的故乡,就想到了闰土。

  1、请同学们找一找二人初次见面时闰土是怎样的形象。

  2、指名读,同学们仔细听,听完后说说闰土的形象有什么样的特点,并说说理由。

  辅助理解:

  请同学们拿出铅笔,将“圆脸”的“圆”、“小毡帽”的“小”和“颈上套一个明晃晃的银项圈”一句话轻轻画掉,然后看看他是谁,与他相对照,少年闰土有什么样的特点。

  (看出闰土是一个年少而又纯朴、活泼的孩子。)

  再请同学们用铅笔将“紫色的”一词划掉,然后换上“苍白的”或“腊黄的”一类词语,读后说说有什么体会。

  (看出闰土是一个健康的孩子。)

  3、抓住重点词,带着自己的理解朗读这句话。

  六、仿写外貌

  1、闰土是一个健康的孩子,形象非常可爱,可惜课文中没有写到“我”是怎样的一种形象。再读读课文,你们能不能根据闰土的形象特点来想象一下“我”会有怎样的形象?

  注意:

  要有想象力,但要有根据,合乎逻辑。

  2、学习作者对闰土外貌的描写,将大家对“我”的设想用几句话写一写。

  3、反馈交流,师生评价。

  4、师小结:

  同学们的想象力很丰富。这样想的缘由,我们到下节课可以继续研究。

  5、生小结,通过本课学习,我们有什么收获?

  (检查目标的达成。)

  七、小结、导读

  这样两个外貌、身份都截然不同的孩子,却成了难舍难分的朋友。老师建议大家课外好好地去读一读鲁迅写的《故乡》,读了以后你会对他们有更全面的了解。然后再细细地读读课文《少年闰土》,你一定会有新发现的。

小学语文教案 篇3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1、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13课《小河与青草》。生齐读课题。

  2、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课文第1小节,谁能背给大家听一听。

  3、为什么小河会这么清,小草会那么绿呢?听了他们的谈话,你也许就会明白了。

  二、品读课文,读中悟情

  (一)学习二、三自然段

  1、我们先来听小草对小河说了什么?

  (1)多媒体出示:小草对小河说“你的水真清啊,一眼能看到底。”

  (2)小草觉得小河怎样?板书“清”

  (3)自由读句子,想想小草对小河说这句话时会是什么语气。

  (4)动画演示清清的小河。

  这就是那条清清的小河,谁来夸夸它?

  (5)指导朗读

  ①这么清的小河,多美呀!谁来读给大家听一听。

  指名读,引导学生评议。

  ②齐读第二自然段

  2、学习第3自然段

  听到小草的赞美,小河骄傲了吗?

  (1)指名读第三自然段

  (2)小河是怎么说的?为什么要感谢小草?板书“感谢”

  (3)动画演示:岸边的小草被拔光了,小河渐渐变成浑浊的泥水。

  (4)从“紧紧抱住”你读出了什么?

  实物投影小草。

  为了小河的清澈,小草就是用这样细小的根须紧紧地抱住河岸的泥土。

  你们想对小草说些什么吗?

  (5)小朋友们说得真好,看来小河的确应该好好感谢小草。

  指导学生用真诚、感谢的语气朗读第三自然段。

  6、小草保护了小河的清澈,不仅小河要感谢它,许多人都应该感谢它。如果你是河里的鱼儿、是爱到河边戏水的孩子、是喜欢到河边洗菜的老奶奶,你准备怎样感谢小草?

  (二)学习四、五自然段

  小河和小草还说了些什么呢?我们接着听。

  1、录音播放四、五自然段。

  2、朗读理解第四自然段

  (1)比较句子你长得碧绿碧绿的,真让人喜爱!

  你长得碧绿的,真让人喜爱!

  ①自由地读读两个句子。

  ②如果你是小草你喜欢听哪一句?为什么?

  (2)指导朗读,读出对小草由衷的`喜爱、赞美之情。

  (3)听到小河的赞美,小草骄傲了吗?

  (4)朗读,理解第五自然段。

  ①指名朗读

  ②为什么小草又要感谢小河呢?

  ③这里的“要不”又是什么意思。

  ④动画演示:小河的水流光了,小草没有了充足的水分,渐渐干枯了。

  ⑤指导朗读:小河的功劳也真不小啊,没有小河也就没有小草,如果你是小草,你该怎样读这句话呢?

  (三)学习第六自然段

  1、为什么小河会这么清,小草会这么绿?现在小朋友们明白了吗?

  2、动画演示小河欢快的流淌,小草快乐的生长。

  正是因为它们谁也不骄傲,互相感谢、互相帮助、和睦相处,所以,小河流得更欢了,小草也长得更绿了。

  3、齐读第六自然段

  (四)角色体验、指导背诵

  1、分角色朗读

  (1)请同桌的小朋友自由练习,分角色读小河和小草的话。

  (2)指名分角色朗读。

  2、练习表演对话。

  (1)分成小组,自由练习表演。

  (2)小组汇报。

  指名演得好的同学,戴上头饰,表演给大家看

  引导学生评议:演得怎么样?

  (3)为动画配音

  小朋友们读得好,演得也好,让我们一起来为这段动画配音好吗?

  谁愿意当小河?谁愿意当小草?

  3、练习背诵课文。

  三、课外延伸,强化感受

  1、动画演示:从前有一条清清的小河,河边长满了小草,鱼儿在河里游来游去,孩子们在河边戏水,大人们在河边洗衣淘米。可是后来,上游盖起了工厂,工厂里的污水流入小河,人们把垃圾倒入河中。小河变黑了,变臭了,河里的鱼虾死光了,河边的小草也干枯了,人们再也不能到河边戏水、淘米、洗衣了。

  2、小朋友们,看了这样的画面,你想说些什么?做些什么?

  3、在我们的家乡还有许多小河,正面临着污染的危险。为了保护它们,你想怎样做?

  4、倡议:让我们人人争当环保小卫士,共创美好家园!

  诵读宣传标语

  四、识记生字,指导书写

  1、出示生字“住得分干”。

  2、认读生字并扩词。

  3、按笔顺描红。

  (1)自由练习描红。要求:边描边记。

  (2)你记住了哪个字?

  4、指导书写

  (1)观察范字

  讨论:你觉得哪些字比较难写,你想提醒小朋友什么?

  (2)师范写讲解

  住:左右结构。左窄右宽,末笔横较长。

  得:左右结构。左窄右宽,右上“”上宽下窄。

  分:上下结构。上边的撇、捺要舒展,捺起笔高于撇,不能写作“”、“”。

  干:独体字。第二横稍长。

  5、练习书写

  (1)生自由练习,师巡回指导。

  (2)实物投影学生的作业,引导学生互相评议、修改。

  (3)继续练习。

  附板书设计

  小河与青草

  小河————青草

  清绿

【小学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小学语文《恐龙》教案09-27

小学语文教案11-13

(精选)小学语文教案10-16

小学语文教案11-14

实用的小学语文教案08-07

(精华)小学语文教案08-11

(精品)小学语文教案09-30

小学语文教案(优秀)09-25

小学语文教案[实用]08-27

[荐]小学语文教案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