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范文网>优秀作文>体裁作文>读后感>教师读书心得

教师读书心得

时间:2023-06-18 17:11:52 读后感 我要投稿

【精】教师读书心得

  我们有一些启发后,心得体会是很好的记录方式,如此可以一直更新迭代自己的想法。那么心得体会怎么写才恰当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教师读书心得,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精】教师读书心得

教师读书心得1

  《做最好的自己》,多么个性化的书名,一下就吸引了我。再看它的作者,居然是微软公司的全球副总裁、比尔?盖茨七个高层智囊之一的李开复博士,我毫不犹豫的把它收入了我的书柜。作者李开复博士是旅美30多年的IT精英,本着对故土炊烟的眷恋和爱心引发了它对青年学子传授知识、经验和指点迷津的活力,写就了这书《做最好的自己》。

  1998年8月,受微软公司董事长比尔?盖茨的委派,李开复博士来到北京,组建微软中国研究院并出任院长。在与莘莘学子的交往过程中,李开复博士看到了青年学生身上的朝气和活力,也看到了不安和困惑,因为中国学生应对着高期望的父母、习惯于应试教育的学校和教师以及浮躁的社会心态。“他们虽然有幸出生在能够自由选择的时代,可是时代并没有传授他们选择的智慧”。

  于是,李开复博士开设了“开复___”,畅谈人生。“做最好的自己”是李开复对迷茫中的中国学生开出的“美国式”思考药方。李开复说:“我出生于中国家庭,受教于崇尚自由的美国学校,作为一个充分体验过中西方文化特点的炎黄子孙、融合了中西方文化特点的典型代表,我愿意、也自信有本事为那些渴望成功的中国青年供给帮忙,帮忙他们远离困惑,走向卓越”。事实上这是一本畅谈人生价值观的励志之书,它用自己的人生经历和成功事业,捧心置腹传述经验、观察、告诫和期盼。

  这使我想起了哈佛校长与南开校长在《对话》节目中的一段精彩对话,哈佛校长:中国学生的成绩是要比美国学生好,可是,中国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均在美国学生之下,我们有那么多美国学生获诺贝尔奖。

  南开校长:中国学生还是很听话的,读书也很刻苦,确实独立思考本事差了点。在传统的'教育体系中追求的是“大我”而非“小我”,个体的需求往往被忽略。教师要求学生“听话”,考试永远仅有一个标准答案,学生稍有逆反便会标上“问题学生”,等等,这种模式教育出来的人有多少思想?多少创造力?又能作出多少成就和贡献?李开复期望当代青年要做一个能够从思考中认识自己、从学习中寻求真理、从独立中体验自主、从追求中获得力量的人。

  在书中,李开复提出了“成功同心圆”理论,它以诚信价值观为中心,包含进取、同理心、自信、自省、勇气、胸怀等六种人生态度。进取即找回自己,把握自己;同理心即体会他人的情绪和想法,修正自己;自信即鼓励自己,放飞自己;自省即自己反省,改变自己;勇气即不畏失败,挑战困难;胸怀即务实、宽恕、自律、尊重和修养。每一个人都在社会群体中生活和工作,随社会提高而生存、成长和贡献,我们要做一个“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人。惟有找到自信和欢乐,找到真正属于自己的成功之路,中华民族才能够拥有更加辉煌的未来。

教师读书心得2

  科学家们认为,成功是一种与生俱来的品质,而决定一个人能否获得成功,智商却并非主要因素,在成功者具有的特殊品质中,良好的习惯与健康的人格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韩愈给老师下的定义,于今已不大适宜,却指出了为人师长的基本任务,我们不仅要传授知识,还要教学生做人的道理,即要重视对学生的人文关怀,培养学生的健康人格。

  《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性质的核心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品味作品中富有表现力的语言,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在阅读中能初步理角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

  当然,工具性是语文课程的基础,是根本,失去了工具性,人文性就没有了依托,但是,人文性更是语文课程的灵魂,失去了人文性,工具性也就失去了意义。一直以来,我们只注意到在语言技艺的层面上发挥孩子们的积极性,把语文学习孤立地理解为识记、理解、分析、综合运用等,却往往忽略了语言艺术中的思想意蕴,忽视了语文教学中的人文关怀,而语文教学中的人文关怀,则具体体现于对学生健康人格的培养。

  那么,在我们的语文教学过程中,究竟应培养孩子们哪些健康的人格呢?根据美国社会学家亚历史斯.美克尔斯提出的现代人的基本特征及曾欣然教授对社会主义新人本质特征的理解,我认为培养学生的健康人格,关键在于培养“四心”,即:爱心、诚心、自信心和责任心。现谨以初中语文教学为例,谈谈我对语文教学中人格培养的体会。

  一、在语文教学中渗透爱心教育;

  拥有一颗爱心,是做人的基础。培养学生的爱心,首先是培养他们的孝心,没有孝心,就没有爱心。子曰:“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欤?”“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余余力,则以学文。”(《论语》)可见,一个孩子如果连生他养他的父母都不孝敬,又怎么去爱他人呢?《三字经》中说:“养不敦,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孩子缺乏孝心,关键是并未体验到更未理解到父母的艰辛,我们没有唤醒他们沉睡的孝心。

  因此,我们要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加强学生的爱心教育,让他们从孝敬父母开始,感受爱,学会爱,做到“已所不欲,勿施于人”,“人人为我,我为人人。”

  现行的初中语文教材中,可以渗透爱心教育的篇目是非常多的:《金色花》《纸船寄母亲》《背影》等文章,可以让孩子们体验并理解对父母的爱;《阿长与〈山海经〉》《老王》等文章,可以教孩子们用善良去体察善良,用爱心去换取爱心;《黄河颂》《最后一课》《木兰诗》等文章,可以让孩子们感受到强烈的爱国情怀;《春》《济南的冬天》《珍珠鸟》《敬畏自然》等文章,可以激发孩子们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的高尚情操……

  二、在语文教学中渗透诚心教育;

  诚信,是立身之本,是全部道德的基础。“言必忠信,非法言不道。”(清·陈瑚)有人统计,一部《论语》,“信”一共出现了三十八次,可见,诚信于做人之要义。

  “人之初,性本善。”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因各种因素的影响,他们童年时的诚实守信会受到严重的挑战。有人分析:儿童说谎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成年人的不良影响,或让孩子说真话而受惩罚,或自己就常常说谎……

  因此,在我们的语文教学活动中,首先要以身作则,“言必信,信必果”,让孩子意识到,谎言才是灾祸的导火索。只有让说真话的孩子受到鼓励,而让说假话的孩子受到惩罚,并持之以恒,才会让孩子逐步养成诚信的好习惯。

  余秋雨先生的《信客》一文中,以诚信为准则的信客,以服务大众为已任,历尽辛苦,受人误解甚至蒙受冤屈,却依然能够宽容和体谅别人,不就是一个很好的诚信楷模么?

  三、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孩子们的自信心;

  自信心对孩子的发展起着决定作用,自信导致成功,自卑导致失败。

  当前的孩子,自信心是显然不够的。由于长期受到优越环境的影响,他们害怕挫折,自我压抑,敏感,孤僻,有的甚至因为一次考试成绩不理想或老师的一句批评就走上了不归路!“伟人之所以伟大,只是因为你跪着。站起来吧!”(但丁)我们千万不可忽略,要唤醒孩子们心中的巨人——自信心。

  “故遇笨拙执拗之弟子,必多方以诱之,既得其机之所在,即从此鼓舞之,蔑不欢欣,而惟命是从矣。若曰以夏楚为事,则其弟因苦,其师庸乐乎?”(王筠)成功的经验是建立自信心的基础,在经常的挫折和失败的影响下,人就会怀疑自己的能力而形成自卑心理。我们可以利用《在山的那一边》《走一步,再走一步》《紫藤萝瀑布》等课文教孩子们正确面对生活中的困难和挫折,我们应多让孩子们体验成功,对他们的一些小过错,切忌动辄发怒,挖苦,讽刺甚至体罚,而对他们的每一点进步,则应多鼓励,赞美,让他们在日进月渐中,能有自得之乐,即使愚钝,也不至于沮丧无为,让他们意识到“尺有所短”,但“寸有所长”,增强自信心,做到竞争失利不灰心,竞争取胜不满足,不怕失败,屡败屡战!

  四、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孩子们的'责任心;

  责任心,是社会主义新人的主要标志之一。没有责任心的孩子,永远也长不大。现代社会,人们相互依赖的程度越来越高,分工越来越细,分工越细越需要责任心。

  孩子们随着年龄增长,独立意识逐渐增强,而另一方面,又往往离不开对老师及家长的依赖性,这就需要培养他们的责任心,形成他们的独立发展,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意识。

  在我们的语文教学活动中,应有的放矢地培养孩子们负责任的习惯: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经常反省自身的言行,正确面对自己的过失,勇于承担责任,在家庭和学校中承担具体责任,自我服务,服务他人,有社会责任感等。我们有的师长要么认为孩子“还小,还不懂事”,不给孩子锻炼机会,纵容其过错行为,要么对孩子的过失大声训斥,甚至夸大其辞的恐吓,都不利于培养孩子的责任心。

  当然,作为语文教师,要重视语文教学中的人文关怀,要培养学生健康的人格,使之拥有“四心”,首先得学高为师,行高为范,为人师表,为人典范。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我们是否做到“吾日三省吾身”了呢?我们热爱工作,热爱学生了吗?我们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有过言而无信吗?我们做错了事,伤害了学生时真诚地道过歉吗?显然,如若不能正确的为人,亦便不能很好的为师。

教师读书心得3

  在这本书中,第一篇就讲到了这样一个问题:“关键在于转变教师的教学观念”,其中有这样一段话,我觉得写得十分精彩:从教学观念与教学方法改革的关系来看,教师教学观念的不同,在施教过程中,将选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即使同一种教学方法,在不同教学观念的指导下,也往往会有不同的效果。就拿传统的讲授法来说,传统教学观念就强调“讲清”、“讲透”,学生听完课,觉得没有任何问题了;而在现代教学思想指导下,教师应用讲授法时,就会注重在讲授过程中,在教材重点、难点、疑点处,适当地提出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引起学生用心思考,同时向学生介绍超多材料、带给重点信息,并引导学生主动地去探索结论,而不是简单地把结论告诉学生。

  读了这段话,我深有感触。其实这段话告诉我的就是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十分重要。新课程标准到此刻为止已实施五年,五年来,每一位教师都会有这样的一个想法,新课标十分强调教师、学生地位的转变,传统教学观念过分强调教师的作用与权威,因而,教师总是板着脸进行单向的知识传授,在课堂上,未经过教师的允许,学生不得发问,不得说话。在这样的课堂上,教师就是一个劲讲,“讲清、讲透”,在教师讲清楚的状况下,学生当然就没有问题了,因为都被老师讲完了。而在新课标中,再三强调既要

  重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强调教学过程中的师生合作、教学相长,教师要了解学生、平等地对待学生,课堂上要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大胆提问,不怕学生问住自己,这样的课堂上,教师是倾听者,引导者,引导学生主动地去探索结论,而不是简单地将结论告诉学生。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我也深深体会到,阅读教学中,课文的好处不是由老师提取出来教给学生的,而是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去创造,这种发现和创造谁也不能代替,只有靠自身的阅读实践。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对学生循循善诱、启发引导,把学生的认识导向正确的思路,减少学生的无效劳动,提高学习效率。

  我觉得今后我们的教学就应做到以下几点:

  一、学会思考。任何智慧的产物都是思考的结晶。记得在走出师范校门之前,导师反复给我们强调:不要只满足于做一个教书匠,不要只停留于每月能拿到薪水糊口!确实,离开了师范校门,没有了导师的扶持,没有了同伴的相互的激励,靠的就是自己跌跌撞撞的去摸索了,迷惘、恐惧、无奈各种情绪都蜂拥而至,很容易就会被卷进盲从的大流之中,从而迷失了自己!因此,对自己的教学理念、目标、原则、资料、结构、手段、方法、模式、对象、效果等等,每一天都做一番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思考,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才能有所长进!另外,在新课标的大浪潮中,对老师的素质要求是越来越高了,要求教师具备对各种知识、方法、课程资源整合的潜力,而思考便能够使它们融会贯通了。

  二、学会学习。要求学生学会学习,教师首先要懂得学习策略和认知策略。正如威尔逊所说:“学习是终身的事业”“死的'时候,才是毕业的时候。”只有不断地学习,才能不断地发现自己的无知,从而激发自己进一步学习的热忱。向书本学习,向名家学习,向同行学习,向学生学习,向生活学习,处处留心皆学问。只有不断地学习、充电、丰富自己,才能为自己的教育教学引来时代的源头活水,才能做到常教常新。

  三、学会教学。这是一个很大的学问。我想即便是教了几十年书的教师,也未必就完全弄的很清楚,对于我们没教几年的老师来说,就更是一个需要摸索的过程了,记得师范里一位导师曾说过:“教书不必须非得智商很高,最重要的是要讲天分,还有后天的教法”。这个说法我是同意的,因为在大学里就有些教授知识很渊博,但上课时课堂上是趴下一大片的。

  四、学会创新。教学说透了是一个不断创新的过程。创新式教育的灵魂,是教育的源泉,也是教育的生命。所谓“教无定法”,教学没有一个固定的模式,正如课堂上也没有“几大步骤”,说到那里,我个性佩服的一个人是魏书生,首先,他不是正统师范院校,不受那些条条框框的限制和约束,把生活中最本质、最原汁原味的东西带进了课堂,他的课堂上犹如一股活水,不断涌现出新的智慧。有老师曾抱怨,魏书生的课很难模仿,而我觉得魏书生的课正是因为没有了那种条条框框的教学模式,完全是随课堂的真实状况而随机迸发的教学智慧,才使得他的课那么有魅力!智者的智慧,不是旁人能够轻易学来的,只有自己去挖掘自身的智慧之泉,勇于走创新之路,才是教学成功的出路!

  这本书带给我的思考的地方还有很多很多,这不是一个终结点,而是为我打开了一扇门,使我对语文教学及当好一名优秀的语文教师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

教师读书心得4

  最近看了一本《给幼儿教师的一把钥匙》的书,确实是给我在幼儿教育的一个角开启了一扇窗。这本书里的一个个的问题,一个个的案例,一个个分析都是从教师教育上发生的实例,掌握解决这些问题是每个一线教师务必具备的教育技能。书中从教师与儿童、教师与家长、教师与社区等几个方面进行了阐述。其中在教师与家长这一方面,这本书教会教师如何更好的去帮忙家长转变教育观念,如何跟家长沟通使家园合作更有效。

  家长是幼儿园重要的教育资源和合作伙伴。教师有职责帮忙家长了解幼儿园的教育目标任务,以便双方能达成教育共识,构成教育合力,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

  家长工作难做,但是很重要。家长一向以为孩子在幼儿园只是在玩,有的家长自己早上想睡懒觉,便很晚才送孩子来园,不重视幼儿园的教育。教师在有时刻跟家长个别交流的同时,还应经常召开家长学校的交流会,让家长及时了解孩子在幼儿园的表现,教师也有更多的时刻对家长进行教育引导,能够让家长和教师持续一样的教育观念。家长能够亲自参与孩子的活动中去,能够更快的转变家长对幼儿教育的观念。每个学期我们都会组织几次亲子类型的活动,以便家长参与到幼儿园孩子的活动中去。

  作为从事教育职业的每一个教师,个性是我们幼儿教师,重在研究学校教育的同时,还要研究家庭教育,重视家教指导工作。因此,教师与家长的互动与沟通是十分重要的,将成为教育改革的必然趋势。我们只有正确认识和处理教师和家长之间的关联,才能共同把儿童教育工作做好。对我们来说,在双方沟通中怎样善于抓住时机,在随意交谈中如何自然的捕捉到家长的心声。怎样有艺术的向家长宣传、指导保教知识,还存在着务必的难度。

  如何解决与幼儿家长沟通中存在着的一些困难我认为就应从教师与家长的沟通入手,不断提高与家长沟通的方式、途径与技巧。

  教师每一天与家长接触时刻虽然短暂,但三言两语中也能反映出一些问题,这就要求我们要灵活掌握交谈技巧及说话的'艺术。过去,我总认为时刻短,与其拐弯抹角,不如直截了当的说。于是有时当着孩子和家长就告状,弄得家长十分尴尬,孩子也害怕。这样,既不利于孩子克服缺点,也不利于家园配合。这本书开启了我一扇窗,成为我学习新技能的一把钥匙。人的一生有很多的窗需要开,既然选取了教师,就意味着要面临很多挑战,需要寻找更多的钥匙……

  “五一”假期,我读了一本好书《生命的留言》,作者是身患癌症晚期的陆幼青。这本书是作者在生命的最后几个月里带着强烈的身体痛楚、倾注个人的最后力量写成的。

  作者,他是一个非常坚强、幽默、乐观而又很有勇气的人。在这样一种绝望下,他给我们展现出来的仍然是一种淡淡的蓝色,而不是沉沉的黑色,这已经是一种奇迹。我不知道,他是怎样控制情绪的抖动,依然在悲伤中站立,是真正的坚强?还是绝望之后的平静或是身为男人的固执?

  人生本来,可能都是绿色的,就像一株草或是一棵树,这也就难怪,病中的陆幼青,会一次又一次要求妻子,帮自己逃出家门,去湖边、去草地上,去一切和自然有关的地方,这个时候,也许只有绿色才能抚慰他。

  读着此书,感觉非常精彩,也非常感动,就像崔永元说的:陆幼青的文字往那一放,你再写什么都顿生难度。

  读着此书,感觉给自己增添了很好的一笔精神财富,受益匪浅。启示一:虽然疾病的疼痛让陆幼青难于言说,他仍然希望他的家人的生活不要有一丝阴影;他还呼吁:快乐起来吧,朋友们,不要为年龄、健康、容貌、金钱、职务、公平之类的事情而不快乐。如果你不快乐自己,那世间事岂不变成荒唐事,比如:无论你多么有钱都没有用,因为你不快乐。

  启示二:当诱惑来自内心,千万小心。人生的功课实际就是一门,就是对各种诱惑的取舍啊!所谓成功者,是指他们拒绝了很多真的诱惑;所谓失败者,只缘他们相信了很多假的诱惑。在诱惑面前的忙碌多是失败者。

  启示三:春天是年年会来,可赏春人的心境能岁岁依旧吗?想来答案是简单的,全在于你如何评价自己的和家人的价值了,在于你看重的是自己的感受还是别人的印象了。世上本无所谓“忙碌人生”,忙的只是一群不晓轻重厉害的“无事忙”。

  启示四:他说,应该提倡博傻主义,因为傻不是笨,更不是蠢,也不是低能。记住:吃亏就是福,这是孕含了中国文化几千年的精髓的一句劝告。傻,傻得可爱!

教师读书心得5

  阅读篇目:《我的阅读"行为教育"》

  感悟:今天读了虞彩琴写的《我的阅读行为教育》这篇文章后,深深体会到做一名老师给学生一杯水,我们的老师真的需要有长流水。作者那老黄牛的精神,通过多阅读,挤时间阅读,写出许多优秀作品,拿着证书在学生面前很自豪,教会学生写作,那成功感是多么让人羡慕,可回想自己连看书的恒心都没有,拿起书本教学,语句相当贫乏,有时学生的问题让我哑口无言,与此相比真的惭愧不已。在今后的'日子里,我应向作者学习挤出时间的阅读,拥有更多的长流水,以便修身养性,提升自我。

教师读书心得6

  《教师十大素养之科学素养》一书告诉我们从培养教师的科学精神入手,提高教师的素质。我认为科学求是精神和牺牲精神这两种精神也是我们当代教师必须培养的。“科学精神是什么?科学精神就是‘只问是非,不计利害’。这就是说只求真理,不管个人的利害。有了这种科学的精神,然后才能够有科学的存在。”科学精神在中小学教师钻研教学业务、研究教学规律、做好教育工作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

  培养科学精神就是培养敬业精神。中小学教师担负着培养下一代人的使命。责任重大。需要高度的责任感和执着的敬业精神。中小学教师的教学活动,既是传授知识的活动,也是育人的活动。向学生传授知识,没有爱岗敬业的精神是不能很好地完成教学任务的。提高学生的思想素质,一方面需要教师高度认同社会主流价值取向,另一方面还要求教师能够身体力行,具有高度的责任心。

  培养科学精神就是培养求真精神。对知识和真理的追求,并为之奋斗,这不仅是科学家的品质、科学的内在精神,而且也是人类最崇高的理想之一。对知识和真理的追求,要坚持实事求是,“不盲从,不附和”独立思考,具有学者独立的.学术人格,为此,可以不计得失,百折不挠,赴汤蹈火也有所不辞。正是出于造福人类,营造美好的未来这种目的,人们全力以赴,用他们的智慧和才能去扩大和丰富人类的精神财富。科学不仅用创造性的成果不断提高人们的认识水平,更重要的,科学活动所体现的对真理的坚定不移的无私追求精神,既把科学活动主体的思想境界提高到一个崭新水平,又给人类的精神追求提供了价值目标。科学精神的这些内在价值是中小学教师提高自我修养时所应汲取的。

  培养科学精神就是培养创新精神。善于开拓,精于创新,在教学方法上进行探索,取得突破,这是中小学教师做好工作应具有的素质。科学的求真精神、求是精神、创新精神、务实精神是一种进取精神、开拓精神,这为树立中小学教师的创新精神提供了精神养料。教育的一个重要目标是培养个性化学生,要培养个性化的学生,必须要有个性化的教师,培养教师的个性,要增强教师的个性发展意识,增强教师的个性思维。要真正达到个性化,必须培养创新的品格。个性依赖于创新,没有创新精神的教师就不可能是个性化的教师。一个教师在教学上的独到之处,依赖于他的独创思维,依赖于他的创造性。科学的积极向上的品格和开拓创新的精神正是中小学教师培养个性、创造性所需要的。

  培养科学精神就是培养奉献精神。教师将自己的精力与能力奉献给教育事业,将自己的知识和学问奉献给自己的学生。教师上一节课只有45分钟,但准备一节课要花若干个45分钟,还有批改、辅导等也不知要花上多少个45分钟,教师只有肯奉献时间与精力才能搞好教学工作。教师的奉献精神,就是一种牺牲精神。读《教师十大素养之科学素养》我再一次感触到:不论何时,有奉献精神是当好一个教师的重要条件。

  科学素养指引着我们前行的方向!

教师读书心得7

  青葱的时光里,似乎总能被一只飞虫、一片绿叶、一缕阳光所吸引,呆呆地注视很久。踏上了工作,步步生风,好像越来越无暇关注促使放空的点滴,就连阅读都大多从纸质书过渡到了电子书。到了学校,要管学生;到了家里,要管孩子,自己睡前的阅读常被瞌睡影响,委实蜗牛龟速了些。于是,我的每日阅读慢慢落实到了校车上,尽管这并不是一个特别好的习惯,却让我能日有所获。

  工作初时,常啃一些教学专著,努力提升着自己的教学管理能力。但父亲常说,我的思维浅显了些,应该跳出钟爱之圈,多多泛读,加深自己的思维广度和深度。自从老爷子掌握了微信,加入了一个个小文艺、老愤青的圈子,伤痕派、缠绵派不断推送,我在校车上的阅读内容日益丰盈起来,很是要感谢父亲一番的。

  假期中,开始研读四年级的《12岁以前的语文》,陷入了“老庄”哲学之中。暑假快结束的时候,父亲推送了我南怀瑾的《老子他说》,在校车上打开了我的视野,调整了我的心态。在品读儒家、道家的融会交错中,我漫读着《老子他说》,遐思着《论语》,渐渐有了“君子不器,师者若愚”的一点感悟。

  “君子不器”应属儒家学派,出自《论语·第二章·为政篇》,意谓君子不能像器具那样,作用仅仅限于某一方面。这让我情不自禁地想起了微信圈里曾经火爆一时的贴子——老师的角色。特摘抄如下:

  老师可以当警察:因为整天在班里破案;

  老师可以当主持人:因为整天为公开课想游戏和花招;

  老师可以当演员:因为一会态度和蔼,一会暴跳如雷;

  老师可以当清洁工:因为整天扫地、擦玻璃;

  老师可以搞工艺美术:因为整天抄黑板报、写黑板;

  老师可以当作家:因为整天写计划和论文;

  教师可以当图书管理员:因为要管理班级图书,登记借阅情况

  教师可以当会计:整天为学校收这个费那个费,学杂费、实践费、午餐费、杂志费……

  老师还可以到市场上叫卖东西:因为练出了高音和厚脸皮。

  可以说,老师完全符合“君子不器”的定义,一种职业练就多种技能,怪不得不少婆婆想找个老师媳妇,美好的想法——能干。可是,这么多的角色在互换中难免会产生负面情绪的,这时就需要老子的“愚”了。在《老子》的不少语词中都有“愚”的身影,“使民无知无欲”是为“愚”也,“绝圣弃智”是为“愚”也,“俗人昭昭,我独昏昏”是为“愚”也,那么难道说老子真的是“愚人之心哉”吗?不,绝不是的。这里的“愚”不是蠢笨,而应为赤子情怀,人之初的那份善、那份真、那么美,而教师的职业是很需要这份“愚”的。

  记得以前看琦君写她的外祖父,是私塾老师,又是义务郎中,对一切人都亲切和气,甚至连蚂蚁、虫类都要“保护”,他抓到小偷也不打骂,反而送小偷两块银元叫他做生意以改邪归正;为了“最蹩脚”的戏班子能演下去,他特地带外孙女顶风冒雪去“捧场”,“拼命拍手叫好”,最后还给戏班子一块银元,“让他们买壶酒,买斤肉暖暖肠胃,天太冷了”;他因材施教,寓教于乐,希望把染有坏习惯的五叔教育成为力求上进的青年…… 琦君笔下白胡须的外祖父是那么鲜活而令后辈敬仰,就源自于他的那份真真切切的“愚”。

  教师的那份“愚”或许就是“师德”,就是那一腔的教育激情,抱着“春蚕到死丝方尽”的信念,扎根讲台,探究成长;秉持一个都不能少的目标,领着学生跑、陪着学生走、推着学生赶;虽无血缘亲情,却爱之深,责之切,恨铁不成钢,扼腕常叹息。要做一个深受学生喜爱的教师,必要擅于走入学生之间,捕捉学生的奇思妙想,揣摩学生的内心世界,倾听学生的烦恼忧伤;必要不断学习,紧跟时代的脚步,提升自我的积淀;必要爱好广泛,视野涉及各个领域,各科都有所涉猎;必要用一颗炽热的真心与广博的知识赢得了学生的信赖,方能成全这亦师亦友的师生之缘。要达到这些境界,靠利、靠名为动力肯定是不够的,要靠师者的那颗初心,那跳动着的`炽热的教育灵魂。

  我不太愿意多看教师的抱怨之贴,因为问题在那里,怨天尤人式的碎碎念实在多说无益,破坏了自己的心态,只会将事情引向灰暗化。教育的事业不可能完满,我们都在追求不完满中的圆满。教育的问题要克服绝非一朝一夕,绝非个人所能力挽狂澜的,但不必失望——子规半夜犹啼血,不信东风唤不回。我们完全可以在自己的一亩三分地里,守着自己的底线和操守,尝试并坚持我们认为对学生成长有用的东西。同事常有人问:“我们要给学生怎样的语文?”个人觉得,不必用华丽的辞藻,高深的理论来注解。我们所要给予学生的语文,可以是尽我所能的给予我所知道的一切,打开他们的视野之窗,帮助其建构出语文基石,让他们敢于表达,并能清楚地传递给他人。

  我不是最棒的老师,我们的学生也不一定是最棒的学生,但本着真诚之心,我执教,他求教,他以我为一日之师,我以他为一字之师,教学相长足以快慰平生,而其中各种酸甜苦辣咸,子非鱼,鱼非吾,何必非得“小葱拌豆腐”呢?

  听闻,有人对于我们这群人相逢赞之认真,背后讽为*帽。那又如何?汝之有余,吾独若遗,各走所途,自享其乐。我没有众人皆醉我独醒的境界层次,但望着讲台下一双双明亮的眼睛,想着它们背后一颗颗牵挂的心,身为人母,家中幼子亦将入学,将心比心,不敢有负,不能有负,不得有负。故君子不器,师者若愚,坦然处之,安之若素。同行否?邀君上下求索!

教师读书心得8

  《与体育教师谈心》是《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丛书》中的一本。在阅读这本书以后,让我对教师专业化发展有了一个新的认识,特别是书中关于“如何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的介绍更是给了我很大的指引作用。这本书是编者在新课程改革中积极探索、共同努力的结晶,是广大体育教师工作者在新课程推行过程中的心得体会和经验,是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实验区精神面貌的反映,也是课程改革阶段性成果的标志。这本书特别适合于在第一线工作的体育教师,因为书中的内容都是来自实验区体育教师自己积累的经验,是发生在第一线教师身边的事情,是新课程改革中生动的故事。具体心得如下:

  一、争做反思型教师

  在这本书中,不论是实施策略还是具体措施中都提到了“自我反思”对加快教师专业成长和发展的重要作用,是广大体育教师工作者在新课程推行过程中的心得体会和经验,这将对我今后的成长有非常大的指导作用。

  体育教师要提高自己的职业形象,就必须在教学实践中以自己的行为表现,主动反思,做“反思型实践者”,逐步推进自身专业发展。反思型教师不仅要具有课堂教学知识、技巧和技能,还要具有对自己的教学方法、教学内容进行反思、研究和改进的能力,以及对教育的社会价值、个人价值和自己的教育信念进行更广阔的探究和反省的能力。即在“反思——更新——发展——再反思——再更新——再发展”这样一个无限往复、不断上升的过程中,使自身的成长始终保持一种动态、开放、持续发展的状态。

  要想成为反思型体育教师需要我们在职业生涯中不断学习与提升,不断地反思自己的知识、信念、行为和各种视之为当然的观点,转变那些不正确的假设、信念,修正那些不合理行为,把反思的方法与实践结合起来,不断自我探究、自我发现、自我解决,才能逐步迈向批判反思之门。做法如下:

  1、要将反思渗透教学的全过程。即教师要进行全面具体的课前准备,并在教学过程中对教学活动的内容、对象、过程进行计划、安排、反愧评价与调控,最后在课后对上的课进行回顾与评价,总结课堂教学的经验,找出问题,分析原因,采取补救措施。

  2、要讲究科学的反思方法,选择适合自己的反思方式,以提高反思的效率。

  3、经常记录并剖析“关键事件”,以提高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处理突变事件的能力,促进教师的自身的发展。

  4、要进行系统的理论分析。帮助认识和理解自己的行为和思想,而且还可以为自己的实践提供多种可能,增强陈述自己行为的理论基础

  二、深化师生教育观念改变

  这本书中还涉及了教师自身素质的全面提高、教师教育观念的转变、教师角色行为的转变、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和教师主动参与教学内容的构建、教学方法的创建等多方面内容。

  掩卷深思,作为中学体育教师,面对学生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在注重学生的体质健康、体育知识、体育技能掌握的同时,要积极提炼体育的内涵与精神,并感化和指导十分喜爱体育运动的广大学生,让他们在增强体魄的同时,塑造健全的人格,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进而领悟体育的内涵,指引自己的人生道路。

  要引导学生去积极地参与,明白参与不是做做样子,运动中并不在乎水平、能力的高低,全身心投入却是最关键的,运动的结果并不是最重要的,过程的体验却是丰富而深刻的。积极的投入能体现出一个人的态度,呈现出良好的精神面貌,最终达到促进身心发展的最佳效果。而被动的参与是无效的,实质上也违背了体育的基本要求与精神。当然也要让学生知道体育是中考科目之一,分数也很重要,要计入中考总分的。

  三、师生间的德育渗透

  1、学生需要的品德教育。

  体育不仅仅可以强身健体,其还有愉悦身心的功能,能调节人的情绪,化解紧张的心理压力,提高人的心理品质,给人带来快乐。要让学生把积存的能量和紧张通过体育运动合理地释放出来,放松自己的心情;既要让学生参与到喜爱的球类运动当中去,获得运动的快乐,也要组织学生从事一些器械类运动,因为它陌生,需要付出更多的`勇气和智慧,一个技术动作的尝试和把握,这种体验更深刻,成功的快乐能迅速地转化为人的自信。再如长跑运动,它同样也能给人带来快乐,只不过许多学生太急功近利只看到吃力的表象,境界未到而已。

  教师要帮助学生形成乐观的心态。世上什么水最甜?大汗淋漓、筋疲力尽之后喝一杯白开水;什么事情最开心?通过自己的努力,终于超越了原来一直不能战胜的对手;什么人最让大家敬佩?是跌倒后能站起来,再跌倒后仍能笑着爬起来! 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要使学生面对困难与挫折,能积极应对,明白痛苦与压力也是人生的重要组成部分,人生的真正快乐,在于不断拼搏向前的快乐,在于勇于克服困难的快乐,能化苦为乐。

  更快、更高、更强,是体育的精髓,也体现了人类的一种精神,不断超越极限、超越自我,创造一个有一个人类奇迹的原动力。应该是面对现实,从我做起,从小处做起。通过自身每一次运动成绩的提高,每一个技术动作的改进,每一次拼搏中困难的面对、克服,去审视自己所蕴含的潜力,即是战胜了自我的极限,超越了自我。在于拼搏的过程,依靠比别人多流的汗水和顽强不屈的意志,才能最终从失败中崛起,胜利后也不会目空一切,努力达到胜不骄、败不馁的境界。

  2、教师应具备良好的情感

  教师的每一个表情、每一个动作、每一个暗示、每一个眼神都传递着教师不同的情感,都可能引起学生情感产生巨大的变化。师生情感和谐融洽,学生才能“亲其师,信其道”,进而“乐其道,学其道”。要获得这种情感氛围,关键在于教师。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在教学中起着主导作用。体育教师必须具备良好的、稳定的、最有利于教学的情感品质。

  体育教师的具体情感包括:一、热爱之情(包括对体育教育事业深切的热爱和对学生真挚的热爱)。二、期待之情(教师对学生深切的期待能对学生产生积极的心理效应,是学生上进的动力)。三、愉悦之情(教师带着愉悦情感走进课堂并自始至终保持愉悦心情,能将学生带进一个和谐、轻松、友爱的学习环境,对课堂气氛、教育效果有重要意义)。

四、宽容之情(宽容是缩短师生心理距离、消除师生间隔阂的良药)。

  让我们携起手来,共同在体育课堂上和三操活动中积极进取,为我校的体育教育贡献力量!

教师读书心得9

  最近,我精读了相关的教育教学理论书籍。结合本人的实际情景,从语文教学和班主任工作两方面着手,潜心学习了学界专家和一线教育工作者的优秀经验。阅读中,我也在不断思索,否定旧想法,探求新观念。

  《班主任工作漫谈》和《今日,我们怎样做班主任》两本书风格迥异。横向比较来,《漫谈》为魏书生教师经典名作,个人思想在全书中得以彻底贯彻和表露。视角新颖,方法独特。《今日》为全国班主任专业培训教材,集众家之长于一书,观点全面,论证翔实。纵向比较来,《漫谈》所谈,是魏教师自70年代工作十几年来的切身经验,是他历经普通教师、主任、校长各个主角转换过程中,对教育教学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时间跨度大。《今日》的编写和案例均适应当代教学,有较强的时代性和针对性。能够说是时代断面上精华的浓缩。对这两本书的研读,使我在互为补充的同时,到达了不一样层面上的拓展延伸。收获匪浅。

  教师这个职业,是需要爱心的职业,没有爱心的人是做不了也做不好教师的。在这点上,魏教师以自身的行为,为我们做了好的表率。魏书生爱自我,爱家人,爱他人,尤其是爱学生。魏书生爱学生,尤其是爱那些差生。魏书生认为差生最不容易。每一天课听不懂,还要硬着头皮听,不懂装懂,装模作样,天天如此,日日如此,年年如此,这需要多大的毅力呀,所以给他们一些关爱,帮忙他们提高也应是教师义不容辞的职责。再有,教师做差生的转化工作如同医生诊病一样,医生仅有在治疗疑难杂症中才能提高医疗水平,教师仅有在教育差生中才能提高自我的`工作水平。这一认识应当说是十分独特、耐人寻味、给人启示的。

  魏书生对于犯了错误的学生,不是简单地加以训斥了事,而是经过让学生写心理病历和说明书的方式来提高学生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约束本事。对于较为严重的错误,魏书生让学生写心理病历,包括疾病名称、发病时间、发病原因、治疗方法、几个疗程这五个部分,然后经过这份心理病历,在教师和其他同学的监督之下,一个疗程、一个疗程地逐步地改正自我的错误或毛病。对于一般性的错误,魏书生则让学生写说明书,使用心理描述的方法,描绘出自我心理活动的三张照片,让两种思想在照片上曝光。第一张照片,犯错误前两种思想是怎样争论的;第二张照片,犯错误时两种思想是怎样交战的;第三张照片,犯错误后两种思想作何感想。经过写心理病历和说明书,学生学会了认识自我,分析

  自我、完善自我、不仅仅改正了错误,还提高了书面表达本事。

  北师大毛志成先生在一篇文章中提到教师应具有五个层次:一是大教师,二是教书匠,三是以教谋生者,四是因教误人者,五是恶教师。在笔者看来,恶教师可恶,做不得,因教误人的教师可气,不能做,以教谋生的教师可悲,不可提倡,教书匠似的教师可敬,其匠艺应得到敬重,而大教师实乃教师中的大者,是可歌可颂可褒可扬的教育家。

  魏书生正是这样的大教师,他是教育的骄傲,也是时代的骄傲,倘若我们的教育园地里多一些魏书生这样的教师,则教育幸甚、国家幸甚、未来幸甚。

  正如魏书生所说的:教育是一项能够给人以双倍精神幸福的劳动。教育对象是人,是学生,是有思想、有语言、有感情的学生。教师劳动的收获,既有自我感觉到的成功的欢乐,更有学生感觉到的成功的欢乐,于是教师收获的是双倍的、乃至更多于其他劳动倍数的幸福。

教师读书心得10

  通过《教师法》的学习,本人受益匪浅,对依法执教,关爱学生,无私奉献等概念的内涵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对照每一条每一款,认真地剖析自己,有针对性地查摆自己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理想信念、宗旨观念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争取边学习,边整改,边提高。

  教师作为一支具有很高文化素质的社会队伍,学好法律是一件重要的事情,通过对《教师法》的学习,我认为要很好地履行教师的义务,首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不断丰富自身学识,努力提高自身能力,业务水平,严格执行师德师规,有高度的事业。心、责任心、爱岗敬业。坚持“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树立正确的人才观,重视对每个学生的'全面素质和良好个性的培养,不用学习成绩作为唯一标准来衡量学生,与每一个学生建立平等和谐、融洽、相互尊重的关系,关心每一个学生,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人格,努力发现和开发每一个学生的潜在优秀品质,坚持做到不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其次,“为人师表”成为新时期师风师德建设的重点和基础,教师要重视教育法规的学习,具有依法执教意识,以及对违法违规行为的辨识力,教师应重视自身的道德形象,追求人格完美,重视教师职业的特质修养和个性魅力,有更高的人文目标,还要注重提高自己的思想修养。教师要严格要求自己,自觉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和有关规定,以身作则,洁身自好,以德服人,以身立教,为学生树立楷模的形象。

教师读书心得11

  一、实施原则

  1。统筹性原则。学校要科学规划、统筹安排,正确处理好读书与工作、实践与研究、学习与反思的关系,将培养教师阅读习惯和建设书香校园、提高教师理论素养与增强实践能力紧密结合起来,探索学校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2。创新性原则。学校要在继承中华经典诗文颂读经验的基础上,着眼于创新与发展,根据学校和教师的实际状况,探索富有特色的读书方式、方法,把读书的过程变成实践与研究的过程,将日常教学中感到困惑的问题作为研究课题,围绕课题研究进行读书,在研究学习中不断提高。

  3。实效性原则。开展读书计划要引导教师结合读书学习进行反思,指导教师在实践中积极应用所学理论、用理论指导实践。要建立科学合理的教师读书评价激励机制,引导教师自觉、主动地参与到读书活动中来,确保读书活动取得明显成效。

  二、指导思想

  实施“教师读书计划”,目的是扩大教师阅读视野、丰富阅读内容、形成阅读习惯、提升精神境界、提高综合素养,以建设书香校园为载体,以教师为核心,通过系列读书、反思活动,努力促进全体学生、教师和学校的共同提高。

  三、内容与步骤

  第一阶段:学习与创建(10月下旬)。

  学习上级文件精神,成立工作领导小组,制定工作计划,全面部署读书学习工作。

  妹冢镇联校“教师读书计划”工作领导小组名单

  组长:副组长:成员:

  第二阶段:全面读书(11月——12月)

  1、教师根据实际,制定具体可行的“教师读书计划”。

  2、学校加大投资,配备阅读图书,每年向教师推荐阅读书目。

  3、教师要选择阅读文章、刊物或教育专著进行认真学习,做好笔记;做到读思结合、读议结合、读研结合,通过阅读解决教学实践中遇到的`问题。

  4、学校定期邀请有关专家以“读书与教师专业发展”为题作学术报告,引领教师读书。

  5、学校搭建读书平台,开展读书沙龙、读书协会、读书报告会、读者俱乐部等形式多样的读书活动。

  6、每年组织一次以教师读书为主题的征文或成果展示活动。

  第三阶段:小结与表彰(20xx年1月)

  总结本学期工作,表彰读书先进个人。

  四、保障措施

  1。统筹安排。各学校要切实提高对“教师读书计划”重要性的认识,将“教师读书计划”纳入教师继续教育年度工作计划,创造性地开展读书活动。

  2。督促指导。把“教师读书计划”作为教师队伍和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抓紧抓好,校长要率先垂范,通过读书提高管理水平与教育教学能力;指导教师读书,让读书成为教师工作、生活的有机组成部分,全面提升教师的综合素质。

  3。加强评价。学校为教师读书提供必要的条件,保证读书时间,要将读书计划与校本培训结合起来,与全面提升学校的教育教学水平相结合,对优秀者进行表彰奖励。并列入教师年度业务考核范围,记入业务档案。

教师读书心得12

  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学记》曰:“是固教然后知困,学然后知不足也。”对于我们教师而言,要学的东西太多,而我知道的东西又太少了。有人说,教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应该有一桶水。这话固然有道理,但一桶水如不再添,也有用尽的时候。我以为,教师不仅要有一桶水,而且要有“自来水”、“长流水”。“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是固教然后知困,学然后知不足也”。因此,在教学中,书本是无言的老师,读书是我人生中最大的乐趣。

  每当我静下心来去翻翻一些教育名家的著作,如魏书生的《班主任工作漫谈》、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从《班主任工作漫谈》中,让我知道了如何去科学、民主地管理班级;从《给教师的建议》中,苏霍姆林斯基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忠诚与执着,深深地感染着我……

  付东缨先生著的《泛舟诲海》一书中有这样一段话,我已熟读于心:“善的心灵。博大而宽厚。博大得心空如海,心野如原。博大而宽厚的善,首推有一颗爱心,一颗慈母仁父般的爱心。这颗爱心包容所有学子。他们智商有高低,基础有厚薄,体质有强弱,个性有优劣,家境有贫富,环境有好差,而一到自己旗下报到,教师就把他当成自己的试验田里一株禾苗、林圃中一株小树,全身心精心尽意地投入了耕耘。像阳光抚摸每一片绿叶,对莘莘学子,教师不管其心灵裸露美的宣言或丑的展览,不管其智囊灵秀如涌泉或愚憨似枯井,一概纳为完全可以雕塑的原木。再粗糙走形的不板也能因势利导地加工出精美的成品。再晦暗无光的镜子经过精细的擦拭也能焕发光彩。学业品德各异的学生,都是未来的主人,哺好一片绿叶和育开一朵红花同样荣耀。

  这是一部可见作者匠心独运、笔法奇特的教育文学书。全书围绕如何当好一名教师,用散文的体裁,全方位的分析、生动地描述了教师应具备的素质、风采、心态、课堂的教学艺术、课外活动秘门,以及教育之道、教育的科学艺术性、如何成为教育专家,等等。它把教育史、教学论中的诸多内容和问题都形象化了。全书力戒枯燥、刻板的训教,烦琐、无味的说理,而是把教育、教学的观念、经验、功力等深刻而独到的见地渗透在一串串故事、场景、活动里,融入如诗如画的描绘里,寓理于事,寓情于境,从中揭示出教育、教学的`规律,体现出耐人寻味的哲理。《泛舟诲海》简直就是一部具有中国特色的新时期的“教育诗”。

  这部书,穿插了几百个故事和教例,有写教师事业心的《牛的执著》,写教师责任心的《丝丝入扣》,写教师爱心的《潜雨萧萧》,写教师奉献之心的《红烛闪闪》……在这里,我看到了学生不再是接受知识的容器、可任摆布的工具和分数的奴隶,而是充满生命活力的人,发展中的人,他们的人格和权利得到充分的尊重;在这里,我看到了学生成为学习和发展的主人,有很高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在这里,我看到了教师不再是学生的主宰者,而是他们的良师益友,教师懂得珍爱学生的生命,懂得开发学生的生命潜力,工作充满创造性。老师教给学生的是通往知识宝库的钥匙,打下的是学生终身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一切的教育活动都是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中进行的。

  教师的职业是一种责任最重大、最光荣的职业。这一职业的作用和意义必将日益增加和提高。人来世间,生靠父母,育靠师长。孩子亲热父母,更信赖尊师。老师是指点迷津引向人生之路的向导,雕塑着亿万多彩多姿的人生。作者小时候发生的一件事,让我读了难以忘怀。他儿时在辽北康平县一个极其普通的小村读初小,视野只三、四里沟野,见闻仅是妈妈讲的祖传的“闲话”。忽有一日,斯大林逝世了,他的老师悲痛地布置学生写一篇悼念的文章。当时作者个儿小,年龄也小,成绩不很拔尖。只是他当时写得挺认真,感情也进去了。老师在讲评作文时,点名夸了他的作文,“感情真,用词准”,说着说着,叫作者上讲台,竟把作者举上了讲桌。当时,作者流泪了。老师课后还鼓励他说:“好好努力,多看多写,长大当个编辑、作家!”历经四十年,作者实现了儿时的梦想,而老师当时说话时的语声神态至今还使作者刻骨铭心,仍清晰地鸣响在作者的耳畔心头……是啊,教师一次悄悄的暗示,哪怕只是那么一瞬;一段短短的赞语,哪怕只是那么一回;一个切切的激励,哪怕只是那么一句;甚至一道深奥的疑问题,哪怕只是那么一说,有时竟奇迹般地更改着学生精神罗盘针的方位,导致思维流向的永久性移植,以致使人生的轨迹、事业的坐标也随之发生阴差阳错的起伏更迭。

  从作者的经历中,我看到了犹如辛勤的园丁通过对园林的精修细剪才妆点出崭新的花园,高明的指挥家对乐队合理组合、对乐章巧妙处理方奏出优美的音乐,教师则以自己指挥的心手,极力打破历史惰性的出色劳动,源源不断地推出一批批接班人,造就在历史与未来之间一座座闪光的桥,创造社会的新天地。

  于是,我也明白了,一位好的教师是为明天操劳,也为今日奔波;一位好的教师是管学生眼前,也管学生久远;一位好的教师是时刻净化校园空气,也朝夕净化社会风气;一位好的教师是既雕塑着儿童的心智,也校正着家长的心态;一位好的教师是既向幼小的心灵播种,又向社会的心田开犁……

  最后请允许我用《用爱造句》一文的作者曾深情地将教师描述为:

  我从古老的童谣中走来,韵味悠长的童谣里浸润着爱的音符;

  我从青春的脚步中走来,且行且吟的脚印里洒满了爱的阳光;

  我从生命的花圃中走来,姹紫嫣红的花朵上挂满了爱的露珠……

  此生,我将注定为爱忙碌,犹如屋檐下面筑巢的春燕。

  让我们为爱忙碌,用爱造句!

教师读书心得13

  为了培养全校教师多读书、爱读书的好习惯,学校向我们推荐了一本教育心灵励志书《做不抱怨的教师》,寒假期间,我认真地读完了这本书,确实令我感受颇深。

  这本书从八个方面告诉了我们,在人生漫长的岁月中,我们总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挫折,假如以充足的精神,足够的理由和信心去面对这些挫折,用努力代替抱怨,用困难挫折铺平我们前进的道路,为自己的未来加分添彩。因为抱怨产生不了任何喜悦,也不会让我们的生活和工作添姿加彩,所以“抱怨不如改变”,教育是一种智慧,教师要具有育人的`智慧。在我们的教育工作中,如果抛弃让学生人人“灿烂”的想法,顺应自然,那么孩子们的笑脸会不会更多些呢?

  我们教师经常也会抱怨:此刻的孩子怎样那么不听话?怎样那么坐不住?怎样那么难教?怎样那么不爱学习?家长怎样也不管管?其实,冷静想想,可能是我们教师有些小题大做了,上课思想开小差,我们提醒一下就行了;和同学闹矛盾,告诉他们要友好相处,不能太冲动。其实转脸他们也就忘了所有的矛盾了。有的同学作业没做齐,可能确实是家里有事,给耽误了,也只是偶尔没有完成。有的同学考试没考好,因为他就只能考成那样,也就那水平,他已经尽力了。当应对学生的问题时,我们教师要试着相信自我的学生,试着控制自我的情绪,这样一来,不但问题能迎刃而解,师生双方都学会了好多道理。

  有的事情,我觉得只要跟孩子好好说说就行了。毕竟没有不犯错的孩子,关键是他不要放下学习,继续努力,我们没必要严加管教,另眼看待,不能带着有色眼镜看学生,对学生要多加鼓励,少些批评,鼓励他们。

  每个孩子成长阶段的需要不尽相同,懵懂无知的时候要明白灌输引导;渐渐长大些便要放手;等他完全独立了还有鞭策鼓励。爱不是只用单一的方式一路贯彻到底,爱是讲层次的。只要善于引导,灵活多样的使用教育方法,对症下药,天才可能就出现我们的手中。我们就应更用心的去教学生,去感受学生。去感受生活带给我们的另一份财富。如果用心,是能够教给学生很多东西的,不仅仅是学科知识!学生成不了博士不要紧,使他们成为一个有用的人,对社会有贡献的人好处更大一些!我们给学生期望,他们就成为我们的期望了。你是笑着应对自我的期望呢,还是苦着应对自我的期望呢?笑着应对期望,期望会越来越多,你会找到越来越多的快乐!生活就是一面镜子,你笑它也笑;你哭,它也哭。“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时时注意,持续快乐的情绪,做个阳光老师。用一颗宽容的心对待每一个孩子。

  总之,教育寄托着亿万家庭对美好生活的期盼,教育是国计,也是民生。教育是今天,更是明天。教育的关键在教师,教师的不抱怨和正能量尤为重要。

教师读书心得14

  工作之余,捧读一本自己所喜爱的书是一种最完美、最温馨的休息方式。并非因为缘自那句:“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才读书,只为从中寻求一份心灵的宁静,感受书中作者所抒发的情怀。

  自从园里开展了“五个一”读书活动以来全园上下掀起了读书热,大到名著、小到诗歌,每读一本书,都为自己的精神世界注入了新的营养,丰富了自己的精神家园。在唐诗宋词中可感受那纯正的古风古韵,体味作者那种怀才不遇,志向高洁的清高,看一本世界名著,时常也被作者那近乎完美无暇的塑造方式所感叹。

  《幼儿教育》这一杂志也是我在工作中最得力得助手。从“研究与探索”中学习到先进的课程理念和教学方法,从“经验荟萃”中吸收先进经验,为我所用;从“保育与健康”中体会如何使孩子们拥有健康的体魄和心灵。

  读书是一种享受,读书更是一种提高自我的途径,也许你不曾感到,那小小的一本书中蕴涵着多么强大丰富的营养,滋补着你的精神世界,让你的知识层次渐渐增高,总之,我会诊视我读的每一本书。

  回顾自己以前的教学过程中也曾想"约束"孩子。当孩子们说话时觉得他们太吵了,希望他们安静。可是这种"约束"对孩子们没有任何作用。相反孩子们想说的、想做的欲望却更强烈。因为在此时我是"主人",而孩子们是"服从者"。所以他们的行为不是发自内心的.,而是外人强加的,所以孩子们的安静时一时的,只要我一离开,他们便会很快的开始交谈起来。

  当我接触蒙氏教育,开始了解蒙氏时,尤其当我阅读了这段话语之后,我才找到了真正"管理"孩子的方法,想让孩子遵循一些生活规则不是去管理他,而是让他成为教室的主人。

  作为教师的我们要忘记那些"不许动"的原则,因为这种"不许动"的背后,隐藏的是孩子们那种强烈的"我要动"的欲望。所以不管用什么活动,我们都应该让孩子去动,在满足孩子需求的前提下提出要求,这时孩子们"安静"了,有秩序了,这是孩子们自己的纪律。在自由之后所获得的纪律。

  所以这让我深深感受到了,不管什么时候,孩子才是他自己的主人,当他成为自己的主人时,老师只需要给予正确的引导,他就能很好的发展。

教师读书心得15

  人的一生要经历童年期、少年期、青年期、成年期、老年期等多个发展阶段,“人的不同成长阶段存在着不同的心理类型,这些阶段之间的界限非常明确。且与身体成长的不同阶段密切关联”①。因此人的“成长是一个不断再生的过程”②。童年期是儿童的心理从无到有的发展关键时期,也是人的个性形成的关键时期,因此童年期的发展是对人的影响是深远的、终生的。

  在童年期,我们也常常分为两个小的时期,即:0-3岁(婴儿期)和3-6岁(幼儿期)。这两个时期有着明显的不同,展示出了人的心理变化的从无到有,从无意识到有意识的发展顺序。

  一、儿童受外界的影响效果不同。0-3岁阶段,儿童处于心理发展的无意识阶段,“成人无法直接对儿童施加任何影响”③。3-6岁阶段,“儿童开始变得容易受到成年人的影响”。

  二、儿童所处的外界环境不同。0-3岁阶段,尤其是0-岁阶段,儿童的语言、行为发展能力不足,尚处于襁褓之中,因此需要亲人尤其是母亲的呵护和照顾,因此特别适合在温馨的家庭环境之中成长,属于母婴共处的最佳时期,在这一个时期,也是建立亲情和儿童对外界安全感的最佳时期,如果母爱的缺失和感官的接触不够,就容易导致儿童对外界的不信任,敏感,胆小,多疑等不正常的心理,因此各国不断延长着产假、哺育假的时间,也是为了让新生儿能得到母亲的更好照顾。3-6岁阶段,随着儿童的身体、心理的发展变化,对外界的征服力量推动着他们希望在更广阔的空间与更多的人交往,已经初步具备了适应集体生活的主观心理愿望和客观支撑能力,因此可以进入幼儿园学习了,所以大多数国家都将幼儿园的入园年龄确定为3岁左右,我国《幼儿园工作规程》也明确指出:幼儿园招收3-6岁儿童入园学习,可见,幼儿园的招生年龄确定是根据儿童的生理心理发展规律而确定的,不能随意调整。

  三、儿童心理发展的阶段不同。随着新生儿降临在世间的第一声哭泣开始,儿童就脱离了母体,来到了这个陌生的世界上。新生儿出生以后的环境与在母亲体内的环境截然不同,在新生儿降临时期,儿童面临着巨大的“出生恐惧,这是一种无意识的恐惧行为”④,只有通过哭泣的方式来排解这种痛苦,成年人对这种痛苦也不能回忆起来。儿童的母语也是在xx岁左右发展起来了,在母语的获得过程中,许多内在的秘密在悄悄的发生,比如发声器官的不断成熟,对环境知识的吸收,都需要一种特殊的心理能力来帮助完成,并且是在无意识的状态下完成的,因此我们也不能回忆出我们母语是怎样习得的,好像就是自然而然的习得了这种能力,这就是无意识心理活动的结果,也是有吸收力心灵的有力证明,这种具有无意识记忆和吸收力的记忆类型被帕西.纳恩先生称为“记忆基质”。儿童是通过心灵能力直接吸收知识,这些知识会成为儿童心灵的一部分,也就是成为大脑的一部分,儿童吸收知识是在塑造心灵(大脑)的'过程,因此这些知识和心灵呈现水乳交融的“合体”状态,而不是两个截然不同可供分开的东西,因此婴儿期的记忆是无意识的记忆,是不能被回忆功能调阅的一种记忆。而成人是通过大脑这个工具来储存、记忆加工来获取知识的,必须通过有意识的意志的努力才能达成,是有意识的记忆过程,因此成人的记忆不属于大脑机体的一部分,属于大脑储存的内容,当然也容易从大脑这个工具中“调阅”出来,可供回忆这种心理机制进行提取。为什么成人觉得学习和记忆是一个很困难的事情,而儿童确实如此地轻松自在呢,这就再次证明年龄越小的婴儿在心理发育期间大多处于无意识的心理发展进程之中,因为“在我们的学习成为有意识的时候,我们学习的每一点知识都要付出很大的代价”⑤。随着儿童的生长发育变化,儿童的心理不断走向成熟,心理活动的方式也逐渐由无意识开始变得有意识起来,“在开始学习动作之前,儿童就已经有了无意识的心理发展。当他开始学习第一个动作时,无意识的就开始变成有意识的了。3岁左右的孩子,已经变得有意识起来。儿童逐渐建立起自己的思想,直到它成为记忆的一部分⑥。”3-6岁阶段儿童的心理逐渐从无意识向有意识过渡期,而动作的学习是其有意识心理发展的外在表现。

  综上所述,童年期儿童的心理发展是从无意识到有意识发展的重要阶段,在无意识记忆发展的阶段,外界环境对其影响十分重大,因为这是他们通过吸收环境中的知识来塑造他们的心灵的过程,他们还不具备有意识的分别、筛选、判断等能力,对环境中的一切经验“照单全收”,并且作为心灵(大脑)这个智慧器官的一部分永久保存下来,在此期间,由于处于无意识的状态下,他们的“学习”也会变得轻松、自然,而且不感觉到任何的困难,我们看到3岁之前的孩子总是那么无忧无虑,不急不躁地缓慢而优雅的成长着,在这个时期,是有一种神秘的“自然力量”在推动着他主动地、本能地、自然地向前发展,也是不容易受成人影响的一个时期,但他们要受环境的影响,成人作为环境中的活跃因子,必定要付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来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他们,尤其是要“正确关爱和保护好儿童的天赋,为他们潜在能力的发挥提供帮助,不是指帮助儿童本身,也不是向他们的弱点提供帮助。这样,教育成了向儿童心理发展提供帮助的手段,它不再是一个灌输语言和观点的过程。⑦”因此婴幼儿期间的教育就是一种养育、一种陪伴,而不是对他们说教。要充分用好“环境”这个无声的老师去影响他们,帮助他们发挥人的潜能。

  对儿童的教育要遵循其生理、心理发展的规律,充分利用好每个阶段的有利因素,比如如果能无限地延长儿童具有吸收知识能力的阶段,让他们在无意识中毫不费力地学习知识,这将是一件多么神奇的一件事情呢?但是如果他们长期这样地无意识学习,虽然学习的过程轻松了,但是学过之后也记不住更多的知识,人类的智慧不是也不能增加吗?因此任何一种心理状态对人的成长均有利弊之分,我们的教育就只能顺应心理发展的阶段,因时施策,扬长避短,搭建适宜的平台,营造适宜的环境,促进儿童适宜地成长。如春雨般“随风潜入夜,当春乃发生”,滋养着生命的蓬勃成长。

【教师读书心得】相关文章:

教师读书心得11-06

给教师的建议读书心得06-19

【荐】教师读书心得06-18

【热门】教师读书心得06-18

《给教师的建议》读书心得06-14

【推荐】教师读书心得06-20

教师读书心得【荐】06-21

(必备)教师读书心得07-14

教师读书心得【精华】07-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