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范文网>职场范文>工作方案>实施方案

实施方案

时间:2024-03-30 10:08:39 工作方案 我要投稿

实施方案

  为了确保事情或工作能无误进行,常常需要预先准备方案,方案是解决一个问题或者一项工程,一个课题的详细过程。那么方案应该怎么制定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实施方案5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实施方案

实施方案 篇1

  为进一步推动干部作风转变、密切党群干群关系 ,根据《市委组织部、市委党建办关于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中组织开展“民生体验”活动的通知》(遵党建办发〔xx〕8号)要求,结合我局实际,制定如下方案。

  一、参加人员

  局机关(含支付中心)副县级以上干部。

  二、时间安排

  体验时间总体安排在7月下旬至8月底,具体时间见附件,因特殊原由需要改变既定安排计划的,由副县级以上领导干部报经局主要领导后执行,每人体验时间1-2天。

  三、体验形式

  主要以深入体验地以“我当普通群众”实景体验为主,深入体验镇、村和农户家中,与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实情实景体验群众生活,体会群众疾苦,体察群众忧乐,体味群众情感,倾听群众呼声,为群众生产经营出谋划策。

  四、有关要求

  (一)认真填写“民生体验”活动记录表,写好体验感言或心得体会,切实梳理发现的问题,提出初步解决的办法和措施。

  (二)严明工作纪律。参加“民生体验”活动要严格遵守中央、省市作风建设各项规定,坚持不打招呼、不事先通知、不听汇报、不用陪同、不接受接待,直奔基层、直插现场。

  (三)避免形式主义。参加体验要严守“不暴露身份、不带工作人员”的方式,带着感情和责任参加体验,既做到身到,更做到心到,真实细致了解情况,真心实意听取意见,真真正正见到效果。

  (四)集中研究解决问题。领导干部参加“民生体验”活动后,要及时将记录表填写送办公室汇总。局党组将对反映的问题、收集的'意见和建议进行专题研究,提出解决的具体办法或措施。

实施方案 篇2

  为建立健全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加快我市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根据《**市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实施办法》,制定二○○六年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实施方案如下:

  一、指导思想。以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为指针,以推行《**市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实施办法》为内容,加快我市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化、规范化进程,逐步实现广大农民老有所养的目标。

  二、目标任务。全面落实市政*财政补贴计划;建立健全镇、村两级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实施办法,投保面达到100%,全面消除空白村;新增投保人数3万人以上;保费收缴3600万元以上。

  三、操作办法。按年缴纳的,市政府按最低缴费标准的5%给予补贴;以趸缴方式缴费的,将趸交总额按以后每年的最低缴费标准折合补贴年限,给予相应年缴的补贴。当领取养老金后,余下的折合年限不再给予补贴。

  对建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规范村,投保人数达到适龄投保人数30%以上的给予6%的补贴,达到40%以上的给予8% 的补贴。

  四、工作措施

  1、努力提高对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的.认识。全市各级各部门和广大农村干部,要深刻领会十六大提出的“有条件的地方探索建立农村养老、医疗保险和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精神。把建立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作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手段,从讲政治、讲大局的高度,承担起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建设的政治责任和经济责任,依靠有效的组织和引导,尽快建立与我市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促进我市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

  2、加强宣传发动,形成强大舆论氛围。建立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是一项涉及方方面面和全市四十多万农民群众的宏大工程。各镇(街道、区)、业务主管部门要通过召开会议、举办电视专题讲座、印发宣传材料、张贴标语、出动宣传车等形式,大力宣传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重大意义,掀起宣传贯彻《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实施办法》的热潮,各村要召开好村民大会、党员大会、村民代表大会等会议,充分动员各种力量,把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实施办法的条款,把政府对农民养老问题的关怀宣传到每家每户和每个农民群众,充分调动他们的投保积极性。

  3、做好落实财政补贴的详细计划。市里以各镇(街道、区)农业人口数及20xx年农民人均收入数为依据,将财政补贴额分配到各镇(街道、区)。各镇(街道、区)也要以各村的相关数据为依据,结合其它工作条件,把本辖区财政补贴金额分配到村、落实到人。

  4、成立领导小组,加强组织领导。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是06年全市农村工作重点之一。各镇(街道、区)要按照市里要求,建立镇村两级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领导小组,安排得力领导主抓这项工作。做到上下贯通,形成网络。要列入06年重要工作议程,列入机关干部、农村干部责任制考核,采取有效手段,加强考核和奖惩,调动各级干部的工作积极性。

  5、开展集中突击活动。市《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实施办法》,规定财政补贴核算年度为1月1日至12月31日,财政补贴时间主要集中在4月份以前。各镇(街道、区)、各村都要利用这段农闲和农民手中资金相对宽裕的有利时机,突击性的开展工作,层层分解任务。要开展领导、机关干部包区、包村,村干部、党员包户、包人活动,加强督促检查和考核。争取在4月30前,个人缴费、集体补助、财政补贴基本筹集到位,记入投保人个人账户。

  6、抓好规范村建设。各镇(街道、区)要把加强制度规范村建设,作为落实财政补贴的重要工作手段来运作。按照规范村的标准,做出06年发展规划,采取必要措施,大力促进规范村投保人数的增加。要认真总结经验,扩大本镇(街道、区)规范村覆盖范围,使有条件的村逐步达到规范村的标准。

实施方案 篇3

  一、指导思想

  以小学三年级学生为研究对象,探索小学三年级专题式口语交际课的类型、基本过程及提高口语交际课效率的策略,激发交往兴趣,提高口语水平,从而培养良好的语言习惯和交往素质。

  二、活动目标

  1.学讲普通话,逐步养成讲普通话的习惯。

  2.能认真听别人讲话,努力了解讲话的主要内容。

  3.听故事、看音像作品,能复述大意和精彩情节。

  4.能较完整地讲述小故事,能简要讲述自己感兴趣的见闻。

  5.与别人交谈,态度自然大方,有礼貌。

  6.有表达的自信心。积极参加讨论,对感兴趣的话题发表的意见。

  三、活动内容

  1、“介绍家乡景物”

  2、“我们能做点什么”

  3、“说说我自己”

  4、“教你学一招”

  5、“谈谈爸爸、妈妈对我的爱”

  6、“我想发明的机器人”

  7、“丰富多彩的世界”

  8、“神话、传说故事会”。

  四、活动类型

  1、介绍类

  2、独白类

  3、交往类

  4、表演类

  5、演讲类

  6、讨论类

  五、活动建议

  口语交际能力是现代公民的必备能力。应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和应对的能力,使学生具有文明和谐地进行人际交流的素养。

  口语交际是听与说双方的互动过程。教学活动主要应在具体的交际情境中进行。不宜采用大量讲授口语交际原则、要领的方式。应努力选择贴近生活的话题,采用灵活的形式组织教学。 重视语文课堂教学中培养口语交际的能力, 不必过多传授口语交际知识。 鼓励学生在各科教学活动以及日常生活中锻炼口语交际能力。

  六、教学时应注意的事项

  1.明确口语交际的要求,培养能力。

  教师首先要明确本册教材在口语交际方面的训练要求,根据相应的口语交际内容,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教师要从启发兴趣、激发交际的欲望入手,使学生明确围绕什么话题交流、讨论或辩论。

  2.口语交际是听说双方的互动过程,教学活动主要应在具体的交际情境中进行。

  情境的创设,要有层次性,不能是一个水平上的循环。可以是语言表达上的提高,也可以是表达内容的丰富,还可以是思维水平的增强。总之,一堂口语交际课,要能体现出学生语言的发展过程。

  3.全员参与。

  要尽可能地使每个学生都积极参与,人人都得到锻炼的机会,在双向或多向的互动中活跃思维,提高学生倾听、表达和应对的能力。让每个学生都动起来,要求口述的,一定要在人人练说的基础上,或同桌互说,或指名说;适合交际的,更要体现双向互动的'特点,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口语交流实践,要增加小组学习,多组交流等组织形式,以扩大口语交际的“面”与“量”,提高训练效果。

  4.引导学生自主进行评价。

  对口语交际进行评价,能有效地提高口语交际训练的质量。引导学生开展简单的评价活动,并逐步提高要求,引导学生进行自主评价。学生参与评价,会促进他们更认真倾听别人发言,并判断正误、优劣,或肯定赞扬,欣赏别人优点,或质疑争论,对别人提出建议和批评。课堂上这种积极交流、双向互动的局面,能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和口语交际能力的提高,也有利于进一步端正学生良好的听说态度,养成良好的语言习惯。

  5.在口语交际教学中,教师要放手让学生进行口语交际实践,不作过多的指点。

  课堂上,教师要全身心地投入,充分关注学生的学习态度,注意观察和倾听,既要善于发现学生口语交际的不足,及时予以点拨纠正,

  规范学生的口头语言,更要善于发现学生充满童趣、富有创意的语言、丰富的想象才能,点燃学生智慧的火花,创造生机勃勃、极富动态性的课堂氛围,形成有效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局面。

  6.学生口语能力的培养,除了通过口语交际课,在很大程度上还要依赖于各种语文实践活动。

  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通过回答问题、讨论交流,对学生进行交际训练。此外,还应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主动、大胆地与人进行交流,不断提高口语交际能力。

实施方案 篇4

  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改革强调:要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科学探究是适应现代教育教学的需要,经过精选而完成的。它对增强学生学习化学的信心,培养学生终生学习的意识和能力,有着重要的影响。本文以“化学科学探究”的几点实施方法进行探讨,从而让学生更好地学习化学知识,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初步形成科学探究的能力。

  一、逐渐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能力

  1.利用物质变化课进行科学探究的启蒙教育

  物质变化课是初三学生接触到的第一次实验探究课,镁条燃烧能发出耀眼的强光、小苏打固体与稀盐酸反应产生气体,这些新奇的实验把学生带进化学的大门。讲化学变化的概念时,做镁条燃烧实验第一是为了引起学习兴趣,第二是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通过以上教学活动达到的教学目的是:首先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教学生怎样观察,观察变化的前、中、后各阶段物质的状态和颜色,及是否有光、热等现象产生,从而为学生以后独立进行科学探究打下基础;其次是使学生明确实验不是为了好玩,而是为进行科学探究打下基础。

  2.按照“化学实验基本操作”进行细致的初步训练

  将整个实验分组,并按照规定课时完成,每一组内容都要经过教师演示、学生讨论、教师纠正、学生练习的步骤来完成。

  3.在明确探究目的的情况下,按教材设计的探究程序,让学生自主进行探究

  目的是:练习巩固基本操作并解决具体实验问题;进一步训练学生的观察能力,并形成较熟练的实验技能;形成初步探索世界的能力。

  二、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依据科学探究要素,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1.科学探究的基本功——观察、记录和表达

  观察强调在化学学习中关注物质和性质的变化,尤其关注物质的变化过程及其现象。

  记录和表述方面,要求学生能够独立地或与他人合作对观察和测量的结果进行记录,能用文字、图表和化学语言等形式加以表达。

  只要有意识地训练自己观察,记录、表述的能力,经过一段时间的探究活动后,学生才会发现随着自己观察,记录、表述能力的提高,探究活动开始变得有序和轻松了。

  2.科学探究的核心工作——分析和得出结论

  在初中阶段,学生进行科学探究的目的,是为了掌握探究学习的方式。所以在进行探究的过程中,一方面通过分析和得出结论获得具体化学知识;另一方面要训练学生分析和总结的能力。

  3.科学探究的关键——提出问题和方案设计

  提出问题和方案设计涵盖了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订计划等要素。对教师来说,一定要鼓励学生敢于提出问题。例如,在进行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学习时,对所设实验可以进一步思考,是否只有一种金属不与酸反应。与酸反应的金属,可以根据与酸反应的剧烈程度判断金属的活动性,那么如果有两种都不与酸反应的金属,如何确定它们的活动性顺序?从而引出进行金属与盐反应的`学习。

  三、把科学探究作为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

  义务教育阶段,化学课程中的科学探究是学生积极主动获取化学知识,认识和解决化学问题的重要实践活动。

  1.用观察、记录、表述等科学探究的基本功来进行识记类知识的学习

  物质性质的学习,可以设计成科学探究,一方面通过观察让学生在活动过程中形成知识;另一方面通过记录和表述帮助学生掌握知识。

  例如,学习酸的化学性质,可以将一根生锈的铁钉放入盛有稀盐酸的试管中,持续观察现象。可以看到铁钉浸入稀盐酸的部分,铁锈慢慢消失,一段时间后铁钉浸入稀盐酸的部分继续反应,生成无色气泡。

  2.通过分析和得出结论来学习概念和规律类知识

  例如,溶解度概念的学习,固体溶解度表示在一定温度下,某物质在100克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通过探究实验,如,加热使过量硝酸钾溶于水;等温条件下,等量氢氧化钙分别溶于水和酒精;等温条件下,等量硝酸钾分别溶于水和酒精。根据实验现象,最终分析得出温度、溶剂等是物质溶解性的影响因素。

  3.学习基本的实验技能

  化学实验是科学探究的重要方式。实验技能的学习体现在完成探究的整个过程之中。新课程标准提出的实验技能有6条:

  (1)能进行药品的取用、简单仪器的连接、加热等基本的实验操作。

  (2)初步学会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

  (3)能在教师指导下根据实验目的选择药品和仪器,并能安全操作。

  (4)初步学会根据某些性质检验和区分一些常见的物质。

  (5)初步学习使用过滤、蒸发的方法对混合物进行分离。

  (6)初步学习运用简单地装置和方法制取某些气体。

  例如,进行碳酸钠和氯化钠的鉴别。首先根据碳酸钠和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碳酸钠和澄清石灰水反应生成碳酸钙白色沉淀以及碳酸钠水溶液显碱性都可以进行碳酸钠和氯化钠的鉴别。

  在此基础上,可以训练学生根据实验目的选择实验药品和仪器。

  根据碳酸钠和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进行鉴别,可以有意识地训练学生药品的取用、简单仪器的连接及运用简单的装置和方法制取某些气体。

  根据碳酸钠和澄清石灰水反应生成白色沉淀进行鉴别,可以训练学生药品的使用、滴管的使用,甚至可以让学生自己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碳酸钠溶液。

  根据碳酸钠水溶液显碱性进行鉴别,可以训练学生药品的取用。

  现在,我们已经能够体会初中化学课程中进行科学探究的目的,一方面是为了更好地学习化学知识;另一方面是为了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初步形成科学探究能力。

实施方案 篇5

  一、问题的提出

  实施该课题研究主要基于以下几点思考:

  (一)六年级数学总复习时间长、内容多,学生原有的知识水平参差不齐。复习课如果组织不好,只作简单重复,则如炒冷饭。基础好的同学觉得索然无味,基础差的同学塞不进去,整个课堂毫无生气,严重影响教学质量。如何科学地组织总复习课,使每一层次学生各有所得?如何使冗长的复习时间仍然充满生机,趣味盎然?如何让学生实现小学阶段数学思维能力再一次飞跃?

  (二)如果该课题研究能取得一定的成果,我就可以向“小学数学总复习的有效性研究”这个方向进行拓展、延伸,真正提高学校的教学质量。

  二、课题研究的界定

  课题研究场所定在课堂教学,因为课堂是实施复习教学的主阵地;年级为六年级,六年级有整整半本书的总复习内容。而且总复习是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掌握、巩固和运用所知识的系统化过程。这个过程的优化对于小学阶段减轻学生过重的学业负担尤为重要。总复习不同于单元复习、学期复习,对学生来说,知识容量多、跨度大、时间长,所学的知识遗忘率高;对教师来说则感到时间紧、内容多,知识的综合性强,难以在短时间内取得明显的复习效果。有很大的研究价值。

  该课题的研究并不是孤立的研究,在教学活动中情境的创设、媒体的选择、活动的组织、师生的评价、训练的设计、信息的反馈等都是研究的内容。争取通过本课题的研究,使得学生在总复习的学习过程中体验到乐趣,掌握一定的复习方法,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好的基础。

  三、研究目的及其意义

  《如何更好的搞好小学六年级数学总复习》课题研究,目的一是使自己和身边的老师对“总复习”有一个清楚的认识,引起师生对“总复习”方式的重视,;

  二是确实改良变现有的复习方法,增强学生自主复习的意识,掌握一定的复习方法,使学生的复习具有持久的动力;

  三是通过实施优化复习课课堂教学结构,使学生学会做学习的主人。

  所以实施该课题研究的现实意义和理论意义就在于:培养学生复习的能力,养成自主复习的的意识,掌握一定的复习方法,为学生以后的学习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改变一些老师复习课的传统思维,改变以练代讲,以题海战术高总复习的老套路;为全面提高学校的教学质量服务;为实现高质量的素质教育服务。

  四、研究的主要内容、对象及其要点

  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是在小学六年级数学总复习中学生复习能力、复习意识、复习方法,教师复习课的设计等的研究。

  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对象是宝塔区川口小学六年级学生。

  其要点如下:

  (一)教师总复习课的教学设计的对比研究。

  (二)学生在自主复习能力的研究

  (三)学生复习方法、复习意识的研究

  (四)总复习教师练习的研究。

  (五)总复习要达到的目的和层次的研究。

  五、研究的理念基础

  (一) 复习课如何上?著名特级教师詹明道老师曾提出过指导性的意见可概括为三个字:理(梳理)、化(内化)、练(精练)

  新的`课程观要求:教育必须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必须倡导、实施新的学习方式。

  (二)现代学习理论认为:

  1.学生的学习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只有调动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学生的学习才会达到预期的效果。

  2.学校应着眼于学生学会学习,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掌握学习方法,学生的学习动力才会源源不断。

  六、研究的目标

  (一)教会学生一定的复习方法,有一定的复习意识,能进行简单的自主复习。

  (二)改变教师和学生对复习的片面理解。

  (三)教师能够以一定的理念为指导思想,以学生的基础为出发点,设计适合学生,并且学生喜欢的复习课。

  (四)教师能够选择有利于学生的习题,不搞题海战术。

  七、研究的假设

  (一)学生能对复习课有个正确的认识,掌握了用图、表、知识网络等方法自主进行复习。

  (二)教师设计的教案能够体现复习的特点,有利于学生知识网络的形成,有利于学生成绩的提高。

  八、研究的程序

  (一)研究阶段划分

  1.第一阶段(准备阶段)(xx年12月—xx年1月)制定方法,学习相关的理论和经验,提高自身的理论研究水平。

  2.第二阶段(实施阶段)(xx年2月—xx年5月)认真研究,做好研究记录,定期与其他教师和学校其他课题组人员交流研究的经验和体会,自己上一些研讨课,不断总结经验和完善研究计划,做好阶段研究总结。

  3.第三阶段(总结阶段)(xx年5月-xx年6月)进行资料汇编,做好实验研究报告,迎接结题验收工作。

  (二)研究时间的安排

  自己一切可利用的时间。

  (三)研究活动形式预设

  自己理论学习、优质课堂教学观摩、与其他老师的课堂教学研讨、师生调查问卷、师生座谈会等

  九、研究的方法

  (一)调查法:对小学生目前对复习课的理解设计调查问卷,掌握研究的第一手资料,根据调查情况,提出研究的方法。

  (二)行动研究法:依据科学的理论和实际情况,并集思广益,进行实验教学,从实验中汲取精华,改革教学。

  (二)教学经验总结法:与其他的教师,不断的交流,总结经验,把在实现中获得的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由局部经验发展为普遍意义,进而成为探求事物发展活动的规律。

  十、研究的成果

  自己通过进行“小学数学总复习的有效性研究”的研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一)提升了自己的教学素养。

  通过文献研究,大量的理论学习,开阔了自己的眼界,更新了教学观念,形成了个性化教学特点,并且提高了自己的教科研水平。同时转变了师生角色,把学习的主动权真正交给学生,老师只是组织者,指导者和参与者。

  (二)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提高了学习能力。

  通过自主梳理、互助学习,每个学生都有机会提出自己的见解,并通过讨论、交流,自己的思路会不断的明确、丰富,进行多角度、多侧面的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从而学生的创新思维得到不断发展。同时培养了学生的集体观念,合作意识,学生在共同活动中互相帮助,互相监督,在交往中提高了交际能力,形成了和谐的人际关系。

  (三)经过实验,本班的学生的个性特征得以充分发挥,学生能够积极地参与数学学习,课堂效率有了大幅度的提高,经测试,发现优秀率、合格率都有提升。在六年级下学期的平时单元测试、期中、期末考试成绩都名列于年级前茅,受到了领导、老师和家长的一致好评。成绩的提高得益于复习过程的科学组织,得益于学生主体性的充分发挥,因而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四)总结出了“小学数学总复习的有效性研究”的教学模式。

  经过反复的实践、总结提出了“引导梳理知识——交流完善知识——提升运用知识”的提高小学数学高年级复习课有效性的教学复习模式,即在数学复习课前布置作业,让学生自主梳理知识(学生搜集知识,建构网络),互助交流完善知识(小组合作,补充知识;班级交流,完善知识);有效设计,提升运用知识。

【实施方案】相关文章:

实施方案(经典)08-08

实施方案07-20

实施方案(精选)07-20

(精选)实施方案07-24

实施方案[经典]07-28

(经典)实施方案10-21

实施方案[精选]09-10

【经典】实施方案09-12

实施方案(经典)12-28

(经典)实施方案1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