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范文网>职场范文>工作方案>设计方案

设计方案

时间:2024-03-04 09:01:08 工作方案 我要投稿

设计方案

  为了保障事情或工作顺利、圆满进行,常常需要提前制定一份优秀的方案,方案属于计划类文书的一种。你知道什么样的方案才能切实地帮助到我们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设计方案7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设计方案

设计方案 篇1

  【教学目标】

  1、感知课文内容,了解插叙的写法。

  2、精读品析,理解人物形象及情感。

  3、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

  【教学重难点】

  精读品析,理解人物形象及情感。

  【教学设计理念】

  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以主问题策略构建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模式。

  【教学模式】

  启导激趣──整体感知──精读感悟──拓展延伸

  【教学时数】

  一课时。

  【教学进程及内容】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教学观察及思考 启导激趣 互动提问。 听取;谈经历;初步感受。 创设情景,激发阅读兴趣。 整体感知 提出主问题1:讲讲发生在“羚羊木雕”上的故事?

  巡视、指导、鼓励 速读课文;

  用简洁的语言归纳每个小故事的内容;班上交流。 整体感知课文内容;认识插叙的写作方法。(训练归纳能力和口头表述能力) 精读感悟 提出主问题2:

  我从什么地方看出这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妈、爸、我、万芳……)

  巡视引导。

  评价激励。 分组小声朗读课文;圈点批注人物的心理、动作、神态、语言等描写方法;评价人物;笔记;朗读展示(1、小组内交流2、全班交流) 认识人物的描写方法;了解人物态度和性格;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 拓展延伸 提出主问题3:

  假如你是文中的某一人物,请谈谈怎样做才能更好处理这件事情?

  点评、激励。

  归纳、总结。 独立思考。 全班交流 引导学生正确处理亲情与友谊的关系,培养健康正确的价值观;培养创新思维能力。

  【板书设计】

  “我”被逼要回木雕

  “我”慷慨地送木雕 (插叙) 交流

  羚羊木雕 万芳和“我”换裤子(形影不离) 沟通

  “我”委屈地要回木雕 和谐

  =

设计方案 篇2

  一、活动目的

  通过组织联谊活动,搭建单身青年相识相知的平台,丰富单身青年职工精神文化生活,为青年职工提供交友机会,搭建情感交流平台,共创美好生活。为了使你年轻的身影不再孤单、多情的心灵不再落寞,请别再等待、别再踌躇,勇敢地加入到我们的派对来。

  二、活动主题:转角遇到爱

  三、活动时间:20xx年7月30日(星期六)19:00-21:30

  四、活动地点: 3楼舞厅

  五、活动对象:

  六:游戏材料准备:终极精美礼品10份、计分板、秒表5个、颜色为红、蓝的号码牌各25个、呼啦圈2个、一次性杯子50个、头饰10个(头饰上分别标有幸福、快乐、吉祥、平安、健康、甜蜜、好运、顺利、成功、潇洒等字样)、 跳绳1根、气球n个、椅子若干等。

  七、环境材料准备:预备音乐《相亲相爱一家人》、《幸福恋人》《想把我唱给你听》《等你爱我》开场音乐《非诚勿扰》、暖场音乐《找朋友》(劲舞团)、食物、饮料、灯光等。

  一 、热身准备,闪亮登场

  (一)签到,并领取号码牌。(号码牌为红、蓝两种不同颜色的不干胶,号码为1~50,蓝色代表男生,红色代表女生,号码分别为蓝色1号、红色2号、蓝色3号、红色4号······以此类推至50号,主持人可以规定10人为一组,那么则1~10为一组,11号~20为另一组,以此类推。)

  主持人挑选每队中的一位来到舞台上,让他说出同桌人员的名字或信息,全部答对者获得精美礼品一份。

  二、1、甜甜蜜蜜

  游戏需求:西瓜2个,牙签若干,盘子4个 游戏口号:爱的甜蜜,吃的幸福 活动内容:女喂男吃西瓜

  游戏规则:一男一女,女青年负责用牙签喂男青年吃西瓜,男青年双手背后,保持微笑,(用眼罩遮住眼睛)尽可能的快吃西瓜,每盘大小差不多大小的十块西瓜,先吃完的获胜,男青年动手帮忙或没保持微笑表情的一对,取消比赛资格。

  2、 “幸福一线牵”

  比比哪对男女心有灵犀,进行穿线比赛。参加比赛的男女嘉宾在规定的'时间内先由女士手中拿针,男士手中拿线,将线穿入针中,男女各轮换一次凭时间快慢为胜负。每次五个小组,获胜方即可获得“最佳默契情侣奖”精美礼品

  3、转出甜蜜

  爱情圈圈:每组男女间隔站立,手拉手围成一个封闭的圆圈,在其中一人手臂上套上一个呼啦圈,比赛开始时,在不许用手的情况下,把呼啦圈穿过每个人的身体,最后传一圈,最先完成的一组胜出(呼啦圈不能太大,否则穿越的时候太容易,也不能太小,让大家都穿不过去) 4、眉目传情

  每组选6名组员站成一排。主持人规定左眼、右眼、嘴等为个位数、十位数、百位数等。每组各给他们一个数字,只告诉最后一个人,然后第一个人向前面那个人报数。但是不准用讲的,必须用左眼、右眼、嘴等来报数,排头将正确数字报出来。由于眼、嘴的不灵活,传达间就会多少了几位数,这时主持人就可以说有人眉目传情,多加少减了几下。

  三 、 1.杯子传水

  每队8人,排成一排,每人发一纸杯,用嘴叼着或咬着" 比赛开始,第一个人杯子中装半杯水,并依次传给后面一个人,队员不能用手触碰杯子,传得最快的一对获胜。

  2.心口不一

  每组派2名队员上场,男女各一名,错开站成一排,轮流跟着主持人一起喊“嘴巴手指不一样”,然后说一个数字1,2,3,4,5(只能是一到五中间的一个),边手比划一个数字(同样是1-5中的一个),但是和口说的那个数字不一样,如果一样就淘汰,不能一直说5,不能重复3次,直到只剩最后一名,留到最后的那人所属的那组成员,每人均能获得一份小礼品。

  3.幸福大连蹲

  道具:印有括号内字样的头饰(如:幸福、快乐、吉祥、平安、健康、甜蜜、好运、顺利、成功、潇洒等)。参加人员:约10人。

  游戏规则:每组派2名队员上场,男女各一名,错开站成一排,游戏者面对观众,围成半圆形,记住自己所带头饰名称,游戏开始后由第一人边蹲边念口号“**蹲、**蹲、**蹲完幸福蹲”,头戴“幸福”头饰的游戏者要紧接着蹲同时念“幸福蹲、幸福蹲、幸福蹲完快乐蹲”,头戴“快乐”头饰的游戏者紧接着做,类似点名一样,被点到之后也要紧接点下一个,任点自己之外的任意一名游戏者,可以往回点。蹲错的要罚下场,剩下的游戏者继续蹲,并不断想办法使其他游戏者出错,人数越少越好玩,反应速度要求越快。游戏玩到最后只剩下两人,均为获胜者,获得小礼品一份。

  4.齐心协力

  每组选5名队员上场,必须男女都有,第一人跳绳10下,第二人吹爆一个气球,第三人俯卧撑10下,第四人原地转5圈,第五人仰卧起坐一个接一个连上,用时最短的队伍获胜,每人获得精美小礼品一份。

  5.情歌对对碰

  命题情歌,由各小组自由搭配来唱,或接唱,或唱出含有主持人说出的词的歌。

  6、心动你来问

  每人在卡片上写两个最关心的问题,写上心动嘉宾的号码,以匿名方式交到主持人的手里。再由主持人从中任意挑选出幸运的(10~~20)封,由相应嘉宾真实作答,最后向最佳人气王颁发小奖品。

  7、爱情终决选:经过几轮游戏之后,活动已接近尾声,此时,请现场已配对成功的参与者上台来,由男士对女士说出自己的爱情宣言。另外,配对未成功的参与者亦可将自己的爱情卡片送给心仪的异性。

  四、 待定

  集体合影留恋、留下联系方式,伴随温馨的音乐 愉快结束活动。

  五、爱情宣言签名

  各组依次组织人员在活动幕布背景上签名。

设计方案 篇3

  【教学目的】

  1、抓住要点,理解文章对人生作的比喻,树立对生命的正确认识。

  2、发挥联想和想像,理解文章所说的理。

  3、培养热爱生命、珍惜生命、让生命更有意义的信念和志向。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

  理解文章通过一系列的形象表达深刻道理的写法。

  2、难点:

  结合文中一些关键句子理解课文。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我国的女作家冰心把人生比作向东流的一江春水,比作是一棵小树。丹麦文学评论家勃兰兑斯把人生比作什么呢?我们一起来学习他的《人生》。

  二、课前热身

  1、,读准下列加粗字。

  瞭望(liào) 瞻望(zhān) 攫取(jué)

  鲑鱼(guī) 停滞(zhì) 馈赠(kuì)

  2、结合文章解释下列词语。

  瞻望:往远处看或往将来看。

  赏心悦目:因欣赏美好的情景而心情舒畅。

  乐此不疲:因喜欢做某事而不知疲倦。形容对某事特别爱好而沉浸其中。

  臆测:主观的推测。

  攫取:掠夺。

  三、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请几个朗读基础较好的学生朗读课文。

  2、思考,作者把人生比作什么?你认为哪个比喻最形象,为什么?

  人生如高塔、地洞、广阔领域、工场。高塔这个比喻最形象。

  (明确:人生犹如攀登,人从诞生之日起便开始成长奋斗的进程,每前进一步,就如上了一个台阶。起初轻松快乐,越往上,难度越大。所以把人生比作高塔很形象。人类的命运有着这样的相似,但具体来说,生命的表现形式却千变万化。挖掘地洞、征服广阔领域、在工场中劳作则是三种不同的人生活动景像。)

  四、结合关键语句,理解课文

  1、“这样,大多数被称作正常人的一生就如此过去了,从精神上来说,他们是停留在一个地方。”──“大多数正常人的一生”是如何过去的?为什么“从精神上来说”他们是停留在一个地方?

  学生结合文中的关键句子说出自己的理解,如“最初的攀登是容易的,不过很慢──每一件事物都是的”“越往上走,攀登越困难──每一级上似乎也难以再在任何值得留恋的东西”“通常是一个人一年登上一级,他的旅伴祝愿他快乐──每一次人们都希望他能长久的攀登下去,这希望也就显露出更多的矛盾”。

  (明确:人一出生就开始攀登人生这座中空的高塔。起初的攀登不需太多体力、智力,又有父母的扶助,所以很容易,而且大部分时光是快乐的;越往上登,困难越大,要靠体力、智力,到一定时期还会失去父母的扶助,失去一切帮助,只能靠自己的力量;由于经历的事越来越多,所以各种事物都似曾相识,不再值得留恋。所以攀登高塔时,不再有什么新的追求,平平庸庸而过。大多数人每增长一岁,就会受到人们的一次祝贺,年岁越大,人们希望其生存下去的愿望也欲强,但继续“登下去”的可能欲小,困难欲多。等到他爬到他生命注定的某一级,他便死亡了。大多数人的一生就这样度过──乐天知命,平平庸庸,虽然年事在增高,但其思想、志趣、品质等精神方面的东西不会有太大的变化,所以说他们的精神是停留在一个地方。)

  3、还在少数的人,他们的一生则是在探索、挑战和开拓中度过的。生命不息,奋斗不止。他们是怎样的人?我们一起来研读一下下面三种人。

  ⑴ 师生共同分析第一种人。

  “他们从事向思想深处发掘的劳动和探索”从这句话你感悟到“挖掘坑道”的人是哪一类人?“矿物”指什么?

  实际生活中的这种人你知道哪些?

  找出写这种人的工作状态的句子,说说作者赞颂了这类人的什么精神?

  ⑵ 学生自读7~9段,讨论分析第二种人、第三种人。

  抓住关键句子,说说“征服广阔领域”的`人与“在工场的劳动者”分别是哪两类人,他们具有怎样的精神?

  (明确:挖掘坑道的人──从事研究工作的人,如科学家、思想家──甘于寂寞,勇于探索。

  征服广阔领域的人──军事家、政治家──勇于挑战,热爱生活。

  在工场劳动的人──艺术工作者、发明家──珍惜时间,勤于劳作。)

  五、写作训练

  由于篇幅有限,作者只写了一幅人生的总体画面和三种积极进取的人的活动景象。其实还可用更多的画面,更多的人的形象来概括丰富的人生。

  你能根据自己的理解与想像续写第四种人的生活景像吗?

  (学生习作摘录略)

  六、小结

  不论是哪一种人,哪一种生活场景,归结起来就是两个词──奋斗、进取。用冰心先生的话来说就是:不是每一道江流都能入海,不流动地便成了死湖;不是每一粒种子都能成树,不生长的便成了空壳。是的,不是每一个生命都能达到人生最高的境界,不进取的便永远停顿在同一个地方。

  【板书设计】

  攀登高塔

  人 挖掘坑道 奋斗

  生 征服广阔领域 进取

  在工场劳动

设计方案 篇4

  设计理念:

  新课标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始终坚持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题。在本课教学中,我运用对比阅读、合作探究来学习理解课文内容,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通过塞特凯达斯大瀑布的今昔对比,瀑布变化前后景象的对比,使学生深刻体会到破坏环境所造成的危害,竟能使世界上流量最大的瀑布逐渐枯竭而至消失。让学生自主、独立体会感受最深刻的句子,披情入文,以身体之,以心验之。采用“合作探究”这一环节,让学生团结合作、主动探究瀑布被葬送的原因,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全面提高语文素养。

  在本课教学中,我运用多媒体技术真实地再现情境,是学生身临其境,加深理解;还努力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鼓励学生课后收集有关环保资料(特别是环境被破坏的实例,开阔学生的视野,举一反三。并让他们作为“巴西总统”,动手写到此,初步培养语文实践能力。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5个生字;

  2、能够用比较快的速度阅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瀑布变化前后的`不同景象,理解瀑布被葬送的原因;

  4、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增强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教学重点:

  快速阅读课文,理解文中谈到的大瀑布被葬送的原因

  教学难点:

  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其深刻内涵及思想感情,增强环保意识。

  教学准备:CAI课件(瀑布往昔的壮观景象和枯竭后的衰败景象等)

  教学过程:

  一、揭题,引导学生就课题质疑。

  1、(板书:葬礼)师:什么是葬礼?(为死人开的追悼会)

  2、(补充板书:大瀑布的)看了课题,你们心中有什么疑问吗?(为大瀑布举行葬礼是怎么回事?谁为瀑布举行葬礼?为什么要这样做?……)

  3、过渡:同学们提出的这一连串问题,书中都有答案。请带着问题,快速默读课文,想象文章讲了一件什么事?

  二、学生整体感知,了解课文内容。

  学生默读后归纳:这篇课文主要讲述了塞特凯达斯大瀑布发生变化前后的不同景象,以及这一举世闻名的大瀑布被葬送的原因。

  过渡:为大瀑布举行葬礼,而且由总统亲自主持,这恐怕是绝无仅有的,你可能对此感到奇怪。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到巴西,来到追悼会现场,看看当时的情景吧!(播放课件)

  三、情境对比,合作探究,学习课文。

  1、你们看到了什么?你有什么感受?(播放追悼会场景)

  (看到了世界各地的人们在为之哀悼;看到他们深厚枯竭的瀑布……)

  2、对比阅读,夸赞曾经的瀑布,惋惜现在的瀑布。

  (1)找出描写瀑布的句子今昔对比,对比阅读。(运用“读—画—品”的方式自学,也可选择自己喜欢或熟悉的方式学习。)

  (2)小组交流:(可采取“甲方乙方”的形式)

  如:学生甲1:曾经的瀑布使世界各地的观光者纷至沓来。

  学生乙1:现在的瀑布一个观光者也没有,因为风景早就消失了。

  学生甲2:曾经,站在很远,都能听见瀑布的水声震耳欲聋。

  学生乙2:现在,瀑布却连一滴水也没有。

  学生甲3:曾经,大瀑布的气势雄伟壮观,每秒种有1万立方米的水飞流直下……

  学生乙3:现在的瀑布像生命垂危的老人,形容枯槁,奄奄一息。……

  (此环节让学生自由读书,把书读活,运用文中的优美词句来说话,与人交流。)

  (3)找出感受深刻的句子,读一读,读出感情。

  如:描写瀑布雄伟壮观的句子:尤其是每年汛期,大瀑布的气势雄伟壮观,每秒钟有1万立方米的水从几十米的高处飞流直下,落地撞开万朵莲花,溅起的水雾飘飘洒洒,水声震耳欲聋……(随机播放录像,给学生以身临其境之感)

  描写瀑布枯竭的句子:它在群山之中无奈地垂下了头,像生命垂危的老人,形容枯槁,奄奄一息。(播放录像,真实感受)

  3、过渡语:曾是世界上流量最大的塞特凯达斯大瀑布,现在人们再也觅不到它的踪影了,这是怎么一回事呢?

  4、合作探究,理解瀑布被葬送的原因。

  (1)自由读课文,找出瀑布被葬送的原因。

  (2)小组讨论,交流。

  (3)全班交流,总结(原因为上游建起了水电站,水源大减;周围工厂用水毫无节制,浪费水资源;沿河两岸森林被乱砍滥伐,水土大量流失。)

  5、学文质疑:巴西总统为什么要给它举行葬礼?

  6、学生思考,交流各自见解。(为了呼吁人们保护生态环境……)

  四、再读课文,谈感受。

  1、快速阅读课文,思考:如果当时你也在场,会想些什么,说些什么?

  2、学生交流各自感受。(再也不能让悲剧再发生!要像爱护眼睛一样爱护我们的地球,我们的家园!……)

设计方案 篇5

  在内涵丰富、项目众多的建筑行业,我们无暇接触所有形式的建筑设计,也无法对所有建筑类型相关经验进行全面积累,因此众多建筑类型或新近产生的建筑种类对于我们来说依然较为陌生,然而,我们只要真正掌握了正确的图示设计思维,并能熟练运用准确、适应的设计方式,对建筑功能分析图能够充分理解,那么即便建筑类型多么新、多么陌生、形式多么复杂,建筑师均能创设合理的建筑设计方案。因此我们只有通过系统的过程学习,激发设计潜能,全面掌握布局设计要点、淡化设计矛盾,才能真正设计出合理、人性化的建筑方案。

  1 运用图示思维展开建筑方案设计

  1.1从宏观平面出发,科学进行场地设计

  在建筑场地设计阶段我们应从宏观角度出发合理确定出入口与建筑物室外场地之间的关系。首先我们应通过合理分析人流方向定位建筑物主次出口入口的范围,通过对建筑区域人流、车流及建筑物三者之间的关系探讨,核准图位置、形状,哪一部位属于人流密集区域等。这些内容是开展一项建筑项目设计的前期首要任务,其各项位置、内容确定的是否准确关系到整体建筑布局的成败。上述分析的依据来自于对项目设计任务书中包含的相关文字资料及项目地形图中包含的道路现实状况等。只有对各项位置分布进行合理、科学的规划选择才能真正令建筑项目适应城市环境建设,令两者实现有机和谐的发展。同时建筑物室外场地区域的各类流向组织及其建筑自身的入口、出口的合理定位也可进一步产生对建筑内部区域功能布局的良性影响。在设计初期我们应对建筑项目的用地出入口进行合理选择,综合各项内外关系通过全面的方案比较核准位置。在对图底关系的确定分析中,我们首先应将建筑设计项目中的各个房间看作是一项设计要素,而把建筑室外的人流活动计算区及车流停泊区看做另外两项设计要素,这样一来,我们可面对三项设计要素综合考虑各项设计环节,有效抓住矛盾切入点并将相应的难点问题进行合理简化。在实践设计阶段,我们必须确定这一针对图底关系的分析应在具体建筑用地的现实范围内开展,同时应依据其外部环境条件特征以及大体出入口方位的确定前提有针对性、有目标的进行综合分析,从而进一步核准在底位置上图的具体形状及方位。

  1.2依据功能诉求合理划建筑区域

  对建筑功能区域的划分也可统筹概括为对其对外区域、内部区域或者活动区、安静区的功能划分,从而有效简化设计方案中的矛盾问题。倘若建筑类型对功能需求较复杂,而我们在设计初期阶段便对所有功能性建筑房间进行无一遗漏的依据功能关系图展开分析,那么久而久之便会被复杂的规划设计所牵绊、陷入自设的建筑功能设计迷魂阵。这是由于,对于十几个甚至是几百个建筑房间我们并不能在较快时间里核准他们之间到底存在着怎样的内在联系,而一旦仅片面的展开对个别建筑内部空间的孤立式分析,则势必会失去了对整体建筑方案的全局性把握,因此对于建筑功能设计的分析方式需要我们从对功能的分区开始,切实掌握其分析优势及要点,从而真正实现快速、人性化的建筑方案设计。采用该类功能分区的分析方式优势在于无论对目标区域的房屋空间怎样分析都不会涉及到其他区域;各个区域之中房屋空间的内部变化关系同样也不会对大范围的功能分析协调性造成影响。在分区布局实践中我们首先应依照竖向对功能分区,而后再进行对其水平功能的分区,从而合理确定建筑空间中的位置关系。在建筑的各功能区域房间中,哪些属于上层布设的环节,哪些可在下层进行配置我们应在展开平面的功能分区之前首先决策,确保突出建筑功能的合理性、空间结构的科学性,并令功能依据建筑空间形式的变化展开分区设计。也就是说对其竖向功能的分区设计具有一定的优先性,只有对该类竖向功能配置的及时完备,才能合理开展对建筑各层水平功能的合理分区,由此可见两类设计分区环节具有一定的互动性及调整性。

  1.3合理确定交通布局及卫生间布局

  在该环节的方案设计中交通布局主要包含对建筑楼体、电梯及走廊位置的设计规划。在垂直向的交通设计手段主要涉及包括楼体、电梯位置,走廊的布置,水平向的交通布局设计则主要在走廊布置基础之上得以实现。依据相关的无障碍设计标准要求,建筑设计方案中必须包含对无障碍电梯环节的.设置。对于卫生间的布局设计环节我们一般遵循将其靠近公共区域的布设原则,一般可将其设置于建筑公共区域的楼体一旁或门厅边位置,尽量将其布局于两项功能区域的结合部位,并使之与楼梯结构合理融合,从而体现建筑方案功能设计的便捷性与合理性。

  1.4完善结构布置、注重细部调整

  从结构设计合理性的角度来讲,越简洁且规整的网格,越便于对建筑结构的合理布置与计算,因此我们应基于人们对矩形、方形的认可度与熟悉性及建筑结构配置的和谐性要求,将矩形作为建筑结构选型方案的首选。从经济合理性的角度出发,其框架结构的开间尺寸应以5至8米为宜,同时还应充分结合建筑类型的具体特征及其相关的尺寸要求进行综合设计。在细部的调整环节中我们首先应对建筑中个别房间的尺寸比例进行适度调整,令其结构平面的设计更加趋于完善。同时我们应综合检查其结构系统的合理性、防火分区的达标性、无障碍设计完成情况并对总体平面设计进行进一步完善。接着我们应深入推敲其柱网结构的合理设计程度,跨度尺寸是否正确,是否还需进一步增加或减少柱子,并检查防火分区的设计面积是否符合标准要求,以完善明确防火分区数量、楼梯数量。在无障碍设计中我们应细化核查建筑主入口的平台设计、坡道及雨棚设计以及公共空间的无障碍电梯设计,从而进一步完善对其用地边界的设计、布局停车及绿化景观等总体平面的建筑方案设计。

  2 结束语

  在建筑行业中相关的建设方案设计主体依据项目的现实环境、条件有针对性的完成建筑空间及良好环境的构建,属于一类科学利用图示思维进行的完善设计,可有效解决建筑设计中存在的矛盾问题,实现来源于生活的本质设计。其中图示思维主要指建筑师应用徒手设计草图方式将脑海中的模糊意向较快速的记录下来,并使其物化为现实可感知的建筑图形,展现了建筑师富含功能特征分析的科学逻辑思维,同时从平面布局的角度对建筑方案进行了更深层次的思考。由建筑设计进程规律我们不难开出,全面科学的设计流程需要包含针对环境特征的设计、群体性设计、单体及细部设计等,以上设计步骤呈递进式发展状态,即前一个步骤为后一环节的设计基础及依据,而后一环节则起到对前一步骤的反向作用。倘若从整体设计进程入手,我们则可将其流程分为对任务书的细化阅读、展开建筑方案构思、进行细节化绘图及阶段检查等。首先对任务书的深入、仔细阅读可有效明确建筑设计目标,对现场施工条件充分明确,清晰掌握所要设计的内容信息。在完成以上步骤后建筑师应通过深入实地总结与分析将现场建设条件与施工地形图进行完善比对,从而合理构建建筑设计的良好环境空间概念。接着我们还应将相关平面内容、施工现场面积汇总表以及任务书进行深入对比,从而合理明确建筑设计分区,令各功能关系图清晰、准确,发挥重要的服务价值。

设计方案 篇6

  一、概述

  《 秋天》选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七年级上册,是何其芳的一首明朗纯净的诗篇。在这首诗中,诗人用最精粹的语言描写农家生活,每一句诗都是一幅画面,三节诗又组成三幅复合画面。画面的组合造成了既流动又整合的特殊氛围,画面清静,悠远,朦胧。它们具有既来自人世又远离尘俗的特点;表达了作者 对祖国大好河山、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本诗语言流畅、优美,本诗语言流畅、优美,品味本文优美的语言是一种艺术享受。

  二、教学目标分析

  1.知识与能力目标:初步把握诗文基调,有感情地朗读诗歌,做到熟能成诵。感知课文内容,能说出文中描绘了哪些具有秋天特征的景物。

  2.过程与方法目标:以自主、合作、探究、交流的方式通过描绘画面、品味语言、仿写诗歌来体会诗歌的情感。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感悟秋天,赞美秋天,热爱秋天,体会诗歌优美的意境。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反复吟诵,感悟诗句的含义,体味诗歌清远、闲静的意境美。

  教学难点:揣摩诗歌的清丽意象和准确生动的语言。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

  1、我校是一所城镇中学,学生对 学习语文较感兴趣,但学生大都来自农村,语感较差,语文素质参差不齐。

  2、通过平时的观察、了解,我感到自己所任教的七年级两班学生已经积累了大量的语言词汇,具有初步朗读感知课文和联系上下文理解句子的能力。

  3、学生具体的学习写景的抒情诗歌还是第一次,因此要引导学生用准确生动的语言朗读全诗。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1、创设情境、以读促悟、先扶后放、“双主”教学法。创设有利 于调动学生情感的多媒体情境,在大量的语文“读”的实践中,在老师的引导下,开展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探究性教学活动。

  2、 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整合的方法

  本节课信息技术成为创设情境、描绘图画、品味语言的工具,为学生提供丰富的资源信息,从而彻底改变学生学习方式的工具。

  3、根据教学本课的实际情况,我选择以下的教学方法:

  (1)诵读法。 (2)联想想像法。 (3)比较阅读法。

  五、教学资源与工具设计

  1、课前教师下载制作多媒体课件,在多媒体教室里来完成本节课的教学。

  2、教学媒体选择分析表

  六、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人新课

  1、媒体播放美丽的秋景图画。

  2、导语:在文人墨客的笔下,秋天是忧伤的、哀婉的,让人顿生惆怅……但是秋天也有绚丽的色彩、丰收的喜悦。今天就让我们走进秋天,感受一 个别样的秋天。(板书课题)

  3、媒体出示作者照片及简介:何其芳(1912~1977),现代散文家、诗人、文艺评论家。1936年他与卞之琳、李广田的诗歌合集《汉园集》出版,他的散文集《画梦录》于1937年出版,并获得《大公报》文艺金奖。

  (二)反复诵读,整体感知

  1、教师播放配乐范读音频。学生勾画字词并感知语言节奏。

  a.朗读时注意语气、语速、语调及重音的把握。

  b.学生正确划分诗歌的停顿。

  2、学生试着配乐朗读。要求读出感情。

  3、媒体播放背景音乐,学生轻声的自由朗读。请学生注意朗读的语速、节奏、停顿等。教师对学生的朗读加以评价,并正音

  4、学生齐读全诗。。

  5.诗歌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那么这首诗是悲秋的还是喜秋的呢?

  (学生通过主动参与、自主学习后,形成了一定的能力,这种能力如果能被他们自己清晰地意识到,就能进一步激发起他们的学习积极性。这一环节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展 示自己的舞台。)

  (三)合作探究,互动释疑

  1、出示思考题:

  a.为什么说这是一幅乡村秋景图?

  b.诗中刻画了几幅图画?(给它们命上整齐、漂亮的名字)

  c.诗歌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你喜欢这首诗吗?为什么?

  2、学生四人小组讨论明确三个问题。

  讨论明确:

  a.因为露珠、冷雾、白霜,表明秋天的天气特征;提到农家:稻香、镰刀体现农家特色;有秋虫低鸣:蟋蟀声使田野更辽阔;溪水干涸、更清冽,暗示这是在秋天。

  b. 三幅图:农家丰收图、霜晨归渔图、少女思恋图。

  c.天的喜爱、赞美的感情。

  3、、图画描绘:出示诗歌所描绘的三幅图景的课件。(学生对照图片展开想像,描绘自己喜欢的画面。)

  a、先请几名同学朗读最喜欢的一节诗。想像每幅画面中人物的身份、活动、心情,用优美的语言描绘你喜欢的一幅图画,并说说为什么喜欢这幅图。

  b、展示课件图片,学生根据图画,展开想像,描绘画面。

  学生描绘画面(参考内容):

  农家丰收图:清晨朝露未唏的时候,有位农人来到幽谷,丁丁的伐木声震荡山谷;田野里发散出稻香的气息,金黄的波浪此起彼伏,稻田中有个身影在挥镰割稻,晶莹的汗珠湿透衣衫;果林中还有采摘瓜果的人,瓜果飘香,沁人心脾,摘下这些沉甸甸的秋天的礼物,放进背篓,这份喜悦要与亲友一起分享……

  霜晨归渔图:清晨的江面还弥漫着冷冷的雾气,可以感受到些许的凉意。远远地有个渔人摇着船桨向岸边驶来。依稀可见船篷上挂着层白霜,渔人熟练地撒下鱼网,网上的青鳊鱼就像乌桕叶,闪着银色的光泽。归航了,江面上传来动人的渔歌,还有阵阵爽朗的笑声……

  少女思恋 图:原野上一片蟋蟀的呜叫声,溪水清澈见底。羊儿的咩咩声阵阵传来,秋天的美景让人赏心悦目,牧羊女却失去了往日的活泼。夏日里的笛声悠远、绵长,怎不见了那吹笛的少年?姑娘的.心事谁能猜得透?

  4、研读赏析,品味语言

  a.作者是按什么顺序写景的? 由远及近的顺序。

  b.找出你最喜欢的语句,有感情地朗读这句诗,体会、分析感情、语言的精妙之处,并说说你的感受。(播放课件)

  例:优美语句赏析,主要分析加点词的表达作用:

  伐木声飘出幽谷——从听觉的角度,写出了幽谷的深、静。

  放下饱食过稻香的镰刀——“饱食”运用了拟人的修辞写出了丰收之景;“稻香”从味觉角度,暗示稻子成熟,展示丰收的图画。

  秋天栖息在农家里——“栖息”运用拟人的修辞,概括秋天在农人家里的状况,将虚无的东西具体化,写出了松弛、娴静的氛围。

  轻轻摇着归泊的小桨——“轻轻”显示出渔人悠闲与自得的心情。

  秋天游戏在渔船上——“游戏”一词虚实相生,渔人是在渔船上游戏,并不在乎打了多少鱼,更是在感受秋天,游戏秋天,写出了那份闲适。

  秋天梦寐在牧羊女的眼里——“梦寐”是朦胧的意思,写出了少女的情怀,牧羊女的感情似喜似羞。

  “收起青鳊鱼似的乌桕叶的影子”这个比喻用得好吗?

  比喻青鳊鱼像乌桕叶;另一层意思,江岸上乌桕树,树叶婆娑,倒映在江面,就好像网起的是乌桕叶的影子。用倒装句体现渔民悠闲的心情。

  5、互动释疑:学生提问,小组全班相互解决

  (四)教师小结,课外拓展

  1、教师小结:本诗从多种感官角度出发,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写出夏忙后农闲的景象:农人世外桃源般的生活悠闲、惬意,少了些艰难苦恨,多的是清静、清甜。这是一个明媚、快乐的秋天,一个乐在其中的秋天。

  2、拓展延伸,布置作业

  ①以“秋天”为题写一首诗。

  ②比较阅读:读《秋景》,比较与《秋天》在内容、感情、语言等方面的相同之处。

  七、教学评价设计

  本节课体现素质教育要求,把评价的侧重点放在学生的课堂表现上,围绕学生主动学习及课堂的表现来进行形成性评价;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使评价具有客观性和可操作性,便于掌握和应用。本节课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评价:

  1.评价内容:课堂表现评价、学习效果评价

  2.评价方式:自评、小组评、教师评相结合;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相结合

  学生自我评价:是指学生学习过程中对自己的表现给予肯定,也是一种自信心的表露。

  小组评价:是指小组间的互相评价,具有促进小组合作的作用。

  教师评价:这里是指教师根据学生的综合表现,以及小组完成的作品进行一个全面的评价,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和积极性。

  八、帮助和总结

  说明教师以何种方式向学生提供帮助和指导,可以针对不同的学习阶段设计相应的不同帮助和指导,针对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水平的要求,给予不同的帮助。

  在学习结束后,对学生的学习做出简要总结。可以布置一些思考或练习题以强化学习效果,也可以提出一些问题或补充的链接鼓励学生超越这门课,把思路拓展到其他领域。

设计方案 篇7

    一、 课题的提出

  心理学家曾提出,创新是将个人带到成功终点的交通工具。研究表明,创新能力发展的关键期是2~6岁,如果错过了这个阶段,以后就很难重新点燃创新的火花了。社会飞速的进步,科学技术高速发展,进而日益严重的环境问题引起了人们的重视。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各种使用便利的饮料瓶(罐)、礼品盒、一次性杯(盘、碗)等应运而生,人们常常在用完之后就丢弃了它们,这样既不环保也不卫生。其实这些废弃物既美观质地又好,是很好的制作材料。将这些废旧物品再利用可以制作出各种有趣的游戏材料,这既能满足幼儿创造力培养需要直观、具体和形象的特点,又是宣传环保的好方法。因此我们打算通过环保教育以废弃物直观、具体、形象等特征引发幼儿借形(借物)想象,动手创造出各具特色的.游戏活动材料。在有计划、有目的的动手制作活动中,引导幼儿将“废物”变为“有用的东西”从中获得成功的体验,从而培养幼儿的创造思维能力及环保意识。结合环保问题和创造性的培养,特定本学期小班的教研子课题为——利用废旧物品制作游戏材料发展幼儿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二、 研究目的

  (1)幼儿能感受到所收集的废弃物的特点,在这一过程中产生丰富的想象、联想,通过引导制作出想象物。

  (2)

  幼儿喜欢参与创造性制作活动,能在各种材料及各种表现形式中主动创造。

  (3) 幼儿在制作活动中,乐于探索,尝试表现自己的独特的想象。

  (4) 通过对废弃物的再利用,切实感受到环保的重要性,积极加入到环保的队伍中来,为美化环境、保护环境、创造环境出一份力。

  三、 教研内容的界定与理论假设

  幼儿能够在教师的引导下回忆过去经验,并对这些经验进行选择、重新组合,加工成新的思路或新的产品的能力。

  教师在教育活动中,渗透环保教育,注重多渠道培养幼儿的环保意识,激发幼儿对创造活动的兴趣,在利用废旧物制作的过程中引导幼儿动手动脑进行创造。

  四、研究方法

  (一) 研究时间:20xx年9月——20xx年5月

  (二)

  研究对象:小班各一半的幼儿

  (三) 研究方法:①观察法、个案法。

  ②行动研究法

  ③文献法

  ④测查法

  (四) 研究过程:听取教研方案→确定小班年级组子课题研究方案→幼儿环保教育→幼儿废旧物品收集→幼儿废旧物品制作期→阶段性评价总结→整理教研成果

  四、 教研实施阶段划分

  A、20xx/9 了解教研课题,听取教研方案及实施步骤。

  B、20xx/9—10 确定本年级组子课题及其研究方案。

  C、20xx/10—11 对幼儿进行环保教育,通过教育提高

  幼儿环保意识。考虑到幼儿的年龄特点先以最基础的环保教育为主,如:节水、节电、节约纸张、爱护周围环境等等。

  制作环保宣传栏针对幼儿和家长不同的情况张贴不同的宣传内容。

  教师也不断丰富自己的环保知识,提高环保观念,并利用教研活动时间组织学习有关知识。

  D、20xx/12 继续对幼儿进行环保教育,对幼儿行为注意观察,发现问题以各种形式及时和幼儿交流。

  幼儿开始收集各种对健康无害的废旧物品,为下学期的制作做好准备。

  E、20xx/2 制定对幼儿创造性思维能力的测评方法与评估标准,制定针对幼儿环保知识和环保行为的问卷调查。

  F、20xx/3 对幼儿发放幼儿环保行为问卷表,了解幼儿对“生活中垃圾”的认识和处理方式,并结合评估标准对问卷进行分析。

  幼儿继续各种对健康无害的废旧物品。

  G、20xx/4 结合主题活动“车子叭叭叭”制作各种各样的汽车,在班级设立汽车展示台。

  制作户外体育活动游戏材料。

  由于本月是幼儿初次尝试制作,因此我们定本月为尝试制作期,主要以教师动手做范例幼儿模仿为主,本月幼儿要学会观察所收集的废弃物的特点,能根据特点产生想象。

  H、20xx/5 结合春游进行亲子制作。

  为迎接“六。一”的到来,通过制作布置教室环境。

  由于有了上月的经验及和父母共同制作的经验,幼儿后半月开始尝试独立制作。

  I、 20xx/6 幼儿深入制作期 ,将研究拓展到幼儿的一日活动中,让“变废为宝”成为幼儿学习、游戏、生活的需要,使培养幼儿动手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最终促进幼儿整体素质的发展。

  J、20xx/7—8 年级组对实施活动作中期小结和交流。

  K、20xx/9—11 幼儿升班,延用中班年级组的教研活动计划。

  L、20xx/12 进行幼儿环保行为与知识的终期问卷与评析,评析幼儿创造性思维的变化和表现。

  M、20xx/2—4 进行幼儿前后期评估对比分析,完成子课题总结,撰写经验论文。

【设计方案】相关文章:

设计方案[精选]08-08

设计方案02-07

设计方案02-07

设计方案02-07

设计方案02-07

设计方案02-07

设计方案02-07

设计方案02-07

设计方案02-07

设计方案0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