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范文网>职场范文>工作方案>设计方案

设计方案

时间:2023-12-13 10:17:53 工作方案 我要投稿

设计方案常用6篇

  为了确保工作或事情有序地进行,常常要根据具体情况预先制定方案,方案是为某一行动所制定的具体行动实施办法细则、步骤和安排等。方案的格式和要求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设计方案7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设计方案常用6篇

设计方案 篇1

  一.教学目标:

  1.知道秋天是个丰收的季节,丰收是人们用辛勤的劳动换来的。

  2.理解“秋天、果园、劳动、果子”等词语,会用“秋天”看图说完整的句子。

  二.教学难点:会用“秋天”看图说完整的句子。

  三.教学过程:

  一.复习。

  这节课,老师就带着小朋友一起到果园里去看一看。

  1.看图说:说说你看到了什么?

  你们能把刚刚说的.话用:有……有……还有……这个句式连起来吗?

  2.接下去,老师请小朋友读读课文,找一找课文中哪一句话也是写这幅图的?指名读句子。

  (1)。什么叫果子熟了?哪些果子熟了?你是从哪些词中看出这些果子熟了?为什么?

  (2)老师看到这幅图,也写了一句话。读给你们听一听,找一找哪些地方我们不一样?出示句子。你们说哪个写得好,为什么?

  (3)指名朗读。现在如果让你站在这们一个果园里,看看这么多,这么可爱的果子,又闻着诱人的香味,你怎么想或者想怎么做。

  你能带着这种心情读好这一句话吗?读一读。

  三,讲读第二句。

  望着这么多红红的、黄黄的、紫的果子,果园的主人心情如何呢?请小朋友自己去读第二句话,读后告诉老师,你们读懂了什么?

  1.劳动。看图,人们在怎么劳动呢?

  2.欢笑。为什么欢笑。

  是呀,看着满园的果子,人们心里真是乐开了花,你知道果子为什么会获得丰收吗?

  小结。

  3.指导朗读。

  四.秋天,果子成熟了,丰收了,你知道哪些庄稼也是秋天成熟的?

  句式:秋天, 。

  你们还能说说秋天还有哪些特点?老师先给你们一个提示。

  学生说。并写下来。

  板书:

  9秋天的果园

  红红的

  果子熟了

  黄黄的

  紫的

  人们

  劳动

  欢笑

设计方案 篇2

  一、导入:

  “他用最锐利的智慧开启了那一道道尘封的门,阳光从那错开的门缝间挤出来,于是门外面铺满黄金;他用最朴实的教诲铸造了一把坚韧的利斧,劈成了一道道深深的印痕,它留下的不是疼痛,而是刻骨铭心!于是,子子孙孙有了一条光明的大道。” 请同学们猜猜他是谁?对他就是我们中华文化的先驱——孔子。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论语》选读第1课 《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看看孔子到底给我们留下了一条什么样的光明大道

  二、听录音,完成下列要求

  1、请同学们对照注释对全文进行理解。

  2、解题:如果天下太平,我就不会与你们一道来从事改革了。

  3、本文表现了孔子的那些主张?从中又给我们什么启示?

  选文展示孔子主张入世救国,以改变天下为己任,勇于担当社会责任的精神和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坚韧品质。

  4、找出全文的通假字,古今异义词,及词类活用字:

  通假字

  (1)仪封人请见:“见”通“现”,引见之意。

  (2)桀溺:“桀”通“杰”,形容高大。

  (3)是鲁孔丘与:“与”通“欤”,句末语气词,表疑问。

  (4)而谁以易之:“而”通“尔”,第二人称代词。(5)且而与其从辟人之士也:“辟”通“避”。(6)植其杖而芸:“芸”通“耘”。(7)使子路反见之:"反"通"返"。

  古今异义

  (1)遇丈人:古:老年男子 今:妻子的父亲

  (2)明日:古:第二天 今:明天

  (3)不仕无义:古:违背了臣对君应当秉持的政教伦理原则。

  今:没有义气

  (4)从而:今义为表顺承的连词

  古义为两个词,从是跟从,而是连词。

  词类活用

  (1)子路从而后:名词活用作动词,落在后面。

  (2)孔子下(名词活用做动词,下车)

  (3)植其杖而芸(使动)

  (4)止子路宿(使动)

  (5)不仕无义(名词活用做动词)

  (6)欲洁其身(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7)歌而过孔子:(名词活用做动词)

  (8)而乱大伦:(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9)杀鸡为黍而食之:(动词的使动用法)。

  (10)耰而不辍(名词活用做动词)

  (11)见其二子焉(动词的使动用法)

  5、找出并分析文中的重点句式:

  君子之至于斯也 (定语后置)

  而谁以易之 (宾语前置)

  吾非斯人之徒与而谁与 (宾语前置)

  奚自 (宾语前置)

  且而与其从辟人之士也,岂若从辟世之士哉(“与其…岂若…”是固定结构)

  6、重点虚词“而”:

  (1)长沮、桀溺耦而耕/子路拱而立 表修饰

  (2)而谁与易之 你

  (3)吾非斯人之徒与而谁与? 表并列

  (4)已而、已而 罢了

  (5)趋而避之 表顺承

  (6)杀鸡为黍而食之 表顺承

  (7)欲洁其身,而乱大伦 表转折

  7、规律总结:

  而

  一、用作连词。可连接词、短语和分句,表示多种关系。

  (一)表示并列关系。一般不译,有时可译为"又"。如:

  蟹六跪而二螯。(《劝学》)

  地势极而南溟深,天柱高而北辰远。(《滕王阁序》)

  (二)表示递进关系。可译为"并且"或"而且"。如: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劝学》)

  今媪尊长安君之位,而封之以膏腴之地。(《触龙说赵太后》)

  (三)表示承接关系。可译为"就"、"接着",或不译。如:

  余方心动欲还,而大声发于水上。(《石钟山记》)

  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谏太宗十思疏》)

  (四)表示转折关系。可译为"但是"、"却"。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劝学》)

  因人力而敝之,不仁。(《烛之武退秦师》)

  (五)表示假设关系。可译为"如果"、"假如"。如:

  诸君而有意,瞻予马首可也。(《冯婉贞》)

  (六)表示修饰关系,即连接状语和中心语。可译为“地”。也可不译。如:

  吾尝终日而思矣……(《劝学》)

  吾恂恂而起(《捕蛇者说》)

  (七)表示因果,译为“因而”,如:

  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游褒禅山记》

  (八)表示比喻,译为“如同”。如:

  军惊而坏都舍《吕氏春秋·察今》

  二、用作代词。只用作第二人称,一般作定语,译为"你的";偶尔也作主语,译为"你"。例如:

  而翁长铨,迁我京职,则汝朝夕侍母。(《记王忠肃公翱事》)

  三、复音虚词"而已",放在句末,表示限止的语气助词,相当于"罢了"。例如:

  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口技》)

  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师说》)

  三、原文释义:

  1、【原文】 仪封人(1)请见(xiàn),曰:“君子之至于斯也,吾未尝不得见也。”从者见之(2)。出曰:“二三子何患于丧(sàng) (3)乎?天下之无道也久矣,天将以夫子为木铎(duó)(4)。” 【注释】

  (1)仪封人:仪为地名,在今河南兰考县境内。封人,系镇守边疆的官。请见(xiàn):引见

  (2)君子之至于斯也。之,定语后置标志。相当于“至于斯之君子”。

  (3)从者见之:随行的人引见了他。

  (4)丧:失去,这里指失去官职。

  (5)木铎:木舌的铜铃。古代天子发布政令时摇它以召集听众。

  【译文】 仪这个地方镇守边界的长官请求把自己引见给孔子,他说:“凡是君子到这里来,我从没有见不到的。”孔子的随从学生把他引见给了孔子。他出来后(对孔子的学生们)说:“诸位何必为孔子丧失官位而担忧呢?天下没有德政已经很久了,上天将借孔夫子为圣人来宣扬大道。” 【评析】 孔子在他所处的那个时代,已经是十分有影响的人,尤其是在礼制方面,信服孔子的人很多,仪封人便是其中之一。他在见孔子之后,就认为上天将以孔夫子为圣人号令天下,可见对孔子是佩服至极了。

  借仪封之口,用“木铎”喻孔子,高度赞美孔子勇于担当的高尚精神。

  2、【原文】

  长沮(jù)、桀(jié)溺(nì) (1)耦(ǒu)而耕(2)。孔子过之,使子路问津(3)焉。

  长沮曰:“夫执舆(yú) (4)者为谁?”

  子路曰:“为孔丘。”

  曰:“是鲁孔丘与(yú,同“欤”)?”

  曰:“是也。”

  曰:“是知津矣。”

  问于桀溺。桀溺曰:“子为谁?”

  曰:“为仲由。”

  曰:“是孔丘之徒与?”

  对曰:“然。”

  曰:“滔滔者天下皆是也,而谁以易(yì)之(5)?且而与其从辟(6) (bì)人之士也,岂若从辟世之士哉?”耰(7) (yōu)而不辍(chu)。

  子路行以告。夫子怃(wǔ)然(8)曰:“鸟兽不可与同群,吾非斯人之徒与而谁与?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

  【注释】

  (1)长沮、桀溺:两位隐士,真实姓名和身世不详。

  (2)耦而耕:两个人合力耕作。

  (3)问津:津,渡口。寻问渡口。

  (4)执舆:即执辔(pèi)。

  (5)之:与。

  (6)辟:同“避”。

  (7)耰:音yōu,用土覆盖种子。

  (8)怃然:怅然,失意。

  【译文】

  长沮、桀溺(两个在水洼地里劳动的高大魁梧的人)并力一起耕种,孔子路过,让子路去寻问渡口在哪里。

  长沮问子路:“那个手拿着缰绳驾御车马的人是谁?”

  子路说:“是孔丘。”

  长沮说;“是鲁国的孔丘吗?”

  子路说:“是的。”

  长沮说:“那他是早已知道渡口的位置了。”

  子路再去问桀溺。桀溺说:“你是谁?”

  子路说:“我是仲由。”

  桀溺说:“你是鲁国孔丘的弟子吗?”

  子路说:“是的。”

  桀溺说:“天下到处都是像洪水一样混乱的情形,你与谁去改变它呢?况且你与其跟随孔子这样的避人之士,怎么比得上追随我们这些躲避社会的人呢?”桀溺用耰松土,仍旧不停地做田里的农活。

  子路回来后把情况告诉了孔子。孔子怅然若失地说:“人是不能与飞禽走兽合群共处的,我如果不同世上的人群打交道,还与谁打交道呢?如果天下政治清明,我就不会与你们一道来参与变革了。”

  【评析】

  这一章反映了孔子关于社会改革的主观愿望和积极入世的思想。

  儒家不倡导消极避世的做法,这与道家不同。儒家认为,即使不能齐家治国平天下,也要独善其身,做一个有道德修养的人。

  孔子就是这样一位身体力行者。所以,他感到自己有一种社会责任心,正因为社会动乱、天下无道,他才与自己的弟子们不知辛苦地四处呼吁,以天下为己任,为社会改革而努力,这是一种可贵的忧患意识和历史责任感。

  3、【原文】 楚狂接舆(1)歌而过孔子曰:“凤兮凤兮!何德之衰?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已而已而!今之从政者殆(dài)而!”孔子下,欲与之言。趋而辟(bì)之,不得与之言。

  【注释】

  (1)楚狂接舆:一说楚国的狂人接孔子之车;一说楚国狂人姓接名舆。本书采用第二种说法。 (2)殆(dài):危险。

  (3)趋:快步走。

  (4)辟(bì):通“避”,躲避。

  【译文】 楚国的狂人接舆唱着歌从孔子的车旁走过,他唱道:“凤凰啊,凤凰啊,你的德行怎么这么衰弱呢?过去的已经无可挽回,未来的还来得及改正。算了吧,算了吧。现在参与政治事务的人很危险啊!”

  孔子下车,想同他谈谈,他却快步走着躲避孔子,孔子没能和他交谈。

  【评析】

  既有接舆对孔子品格的虚假尊重,又有对孔子人生选择的讥嘲;既有对孔子的最后规劝,也有对当时执政者的斥责。连用三个“而”表示斥责、贬斥之深。

  表现隐士对现实的不满,也表现孔子对隐士的尊重。4、【原文】 子路从而后,遇丈人,以杖荷(hè)蓧(diào) (1)。子路问曰:“子见夫子乎?”

  丈人曰:“四体不勤,五谷不分(2),孰为夫子?”植其杖而芸。

  子路拱而立。

  止子路宿,杀鸡为黍(shǔ) (3)而食(sì) (4)之。见其二子焉。

  明日,子路行以告。子曰:“隐者也。”使子路反见之。至,则行矣。

  子路曰:“不仕无义。长幼之节,不可废也;君臣之义,如之何其废之?欲洁其身,而乱大伦。君子之仕也,行其义也。道之不行,已知之矣。” 【注释】

  (1)丈人:古代对老年男子的尊称。今指岳父。

  (2)蓧:音diào,古代耘田所用的竹器。

  (3)四体不勤,五谷不分:一说这是丈人指自己。分不,是语气词,意为:我忙于播种五谷,没有闲暇,怎知你夫子是谁?另一说是丈人责备子路。说子路手脚不勤,五谷不分。多数人持第二种说法。我们以为,子路与丈人刚说了一句话,丈人并不知道子路是否真的四体不勤,五谷不分,没有可能说出这样的话。所以,我们同意第一种说法。

  (4)黍:音shǔ,黏小米。

  (5)食:音sì,拿东西给人吃。

  1、后:名词活用作动词,落在后面。

  2、“芸”通“耘”,除草。

  3、见:通“现”,使……拜见。

  4、明日:第二日。

  5、“反”通“返”,回去。

  6、其:表示反问语气副词。

  7、洁:使……洁。

  8、乱:使……乱。

  9、仕:做官。

  【译文】

  子路跟随孔子出行,落在了后面,遇到一个老年男子,用拐杖挑着除草的工具。子路问道:“你看到我的老师吗?”

  老丈说:“我手脚不停地劳作,五谷还来不及播种,哪里顾得上你的老师是谁?”说完,便把他的拐杖插在田头去除草。

  子路拱着手恭敬地站在一旁。

  老年男子留子路到他家住宿,杀了鸡,做了小米饭给他吃,又叫两个儿子出来与子路见面。

  第二天,子路赶上孔子,把这件事向他作了报告。孔子说:“这是个隐士啊。”叫子路回去再看看他。子路到了那里,老年男子已经走了。

  子路说:“不出来做官,就是违背了臣对君应当秉持的政教伦理原则。长幼间的礼节是不可能废弃的;君臣间的关系怎么能废弃呢?老人家想要自身清白,却破坏了根本的君臣伦理关系。君子做官,只是为了实行君臣之义的。至于道的行不通,早就知道了。”【评析】

  过去有一个时期,人们认为这一章中老丈所说:“四体不勤,五谷不分”是劳动人民对孔丘的批判等等。这恐怕是理解上和思想方法上的问题。对此,我们不想多作评论,因为当时不是科学研究,而是政治需要。

  其实,本章的要点不在于此,而在于后面子路所作的总结。即认为,隐居山林避世是不对的,老丈与他的儿子的关系仍然保持,却抛弃了君臣之伦。这是儒家向来都不提倡的,反映了孔子明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执着精神。5、【原文】

  子路宿于石门(1)。晨门(2)曰:“奚自?”子路曰:“自孔氏。”曰:“是知其不可而为之者与?”

  【注释】

  (1)石门:地名。鲁国都城的外门。

  (2)晨门:早上看守城门的人。 【译文】

  子路夜里住在石门,看门的人问:“从哪里来?”子路说:“从孔子那里来。”看门的人说:“是那个明知做不到却还要去做的人吗?” 【评析】

  “知其不可而为之”,这是做人的大道理。人要有一点锲而不舍的追求精神,许多事情都是经过艰苦努力和奋斗而得来的。孔子“知其不可而为之”,反映出他孜孜不倦的执着精神。从这位看门人的话中,我们也可以见出当时普通人对孔子的评论。

  四、合作探究

  1、文章通过几则对话,主要表现了孔子勇于担当社会道义的精神 。在文中,孔子出现的时候并不多,孔子的话也不多,但孔子的形象却活灵活现地展现在我们面前。这是运用了什么样的表现手法?请结合全文进行分析。

  思路点拨:认真阅读,弄清每一则故事写到了什么人,什么语言,什么思想,然后看孔子分别有什么反映,然后归纳文章的写作手法。

  探究:文章为了表现孔子的思想,主要采用了两种表现手法:

  (1)语言描写:在文化中,孔子虽然没有和长沮、桀溺等人进行直接的辩论,但是子路就是他的代言人,就是他的思想的表达者。所以有些时候孔子直接发表看法,子路在和长沮、桀溺交谈后,“行以告” 孔子听后,表达了自己的态度:“鸟兽不可与同群,吾非斯人之徒与而谁与?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有些时候,是通过子路表达出来。像子路对荷蓧丈人的评价,其实就是孔子对他的评价。

  (2)侧面烘托:烘托是指:不从正面去描写人物,而是从对其他人物、事件的叙述和描写中渲染气氛、烘托人物的描写方法。《艺概》的作者刘熙载说:“正面不写写反面,本面不写写对面、旁面,须知睹影知竿乃妙。” 我国古人把这种方法称为"反面敷粉"。如第一则内容没有记述孔子所告之言和仪封人的问对之言,直接写他在见孔子之后,就认为上天将以孔夫子为圣人号令天下,可见他对孔子的佩服之至以及孔子在当时社会中的影响之深了。第二三四则中,长沮、桀溺、荷蓧丈人、楚狂接舆对孔子行为的奚落,从侧面反映了孔子那种勇于承担社会大任而义无反顾地精神。最后一则从看门人的话中,我们也可以见出当时普通人对孔子的评论。

  2.微观揣摩

  论语中的语言非常简练,但包含了深刻的含义,体现了说话者的思想与看法。请从文中找出几句话来细细品味。

  思路点拨:言为心声,既要看到语言的表面意义,又要结合人物的思想观点,透视其深层次的含义。

  探究:

  (1)滔滔者天下皆是也,而谁以易之?且而与其从辟人之士也,岂若从辟世之士哉?

  子路没有从长沮那儿得到回答,只得转而向桀溺打听,让人始料不及的是,桀溺不但没有回答子路的问题,反而讲了一大堆道理。这句话有两层意思:一是说,天下到处都是洪水横流一般的混乱情形,你跟谁来改变它呢?另一层意思是说,你子路与其追随孔子这种避人之士,哪里比得上追随我桀溺一样的避世之士,出世而隐居呢!言外之意是,像我这样避世隐居的人才更高超更彻底,像孔子那样的人根本不在话下。 子路要问路,是实实在在的路,而桀溺却就人生之路大做文章,其实他是借此表达对孔子的嘲讽。

  (2)鸟兽不可与同群,吾非斯人之徒与而谁与?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

  子路听了长沮、桀溺的话后,就把事情的经过告诉了孔子,孔子听后说了这番话。孔子的话包含两个意思:一是说,人不可以与鸟兽同群,自己只会跟世间众生在一起;另一个意思是说,自己之所以要改变这个世界,是因为天下没有德政,——假如天下政治清明,我就不会投身到变革天下的活动中去了。前一个意思是要告诉桀溺那样的避世之士:自己只会生活在世间众生之中。其中蕴含着孔子对世间众生的深刻关怀。后面一个意思是要告诉桀溺等人,天下越混乱自己越不会选择避世,因为自己有改变这种混乱局面的责任。由孔子的这句话可以看出,孔子考虑的是天下众生。

  3.发现创新

  有人说,孔子生活的时代已经决定了他的理想不可能得到实现,孔子“知其不可为而之”,最终他只能是一个孤独者,一个理想主义者。你是怎么认识的?

  思路点拨:一要注意分析人物的思想,二要注意结合时代特征进行分析。

  探究:

  孔子生于两千五百多年前,处于一个“礼乐崩坏”天下大乱的时代。面对皇室的衰落,诸侯的割据混战,人民遭受巨大的创伤和痛苦,这位生于没落贵族家庭的'青年人深感困惑。怎样才能挽大厦与将倾,救百姓与水火呢?孔子对当时的社会形态作了深入的思考。他以济世爱民为己任,形成了以“仁”为核心,以“礼”为形式的一整套儒学理论体系,力图通过“忠君尊王”,实现“圣君、贤臣、良民”,和谐一致的“天下大同”的理想。

  就当时而言,孔子站在了中华民族的前面,因为如果他的一整套理论能够谨行不已的话,中国无疑将结束战乱,实现治世,人民将从此永享太平。但当时的形势是:人人拥兵自立,或者就是垂帘听政,成为一国政治的真正把持者。各个国家为了百姓和土地,杀伐扰攘战火不熄。失去了武力便失去了继续生存是权力。从这个角度上看,孔子的思想又是多么的吹落不堪。因为在一个只相信武力的时代里,呐喊和呼吁是起不到任何作用的,虽然它有时还可以一些零碎的呼应。然而这种呼应相对于战马的长鸣声、金戈的相交声、统治者胜利后那狰狞的笑声,太过微弱渺小了。因此,即便孔子发出了“知其不可为而之”的浩叹,我们还是将其列为“理想主义者”。

  但是我们又不得不在“理想主义者”前面加上“伟大”二字。“孔子的伟大之处就在于他能在“斯文”与客观环境出现巨大矛盾之际,在政治、经济问题成为人们普遍关心的焦点的时代,仍然坚信理想能够实现。

  最后请同学们根据课文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孔子的为人。

  提示:孔子知道时代不太平,难以实现心中的理想,但是他能够努力坚持去实现去维护思想的核心"礼"。

  孔子的人生态度:

  积极入世;勇于担当;以天下为己任;知其不可为而为之。

  五、作业:

  1、背诵本文中精警的句子。

  2、完成课后练习。

  3、阅读《论语》,体味中华传统儒家思想的精髓。

  4、预习第二课,从中找出重点字词句,并对其简要分析

  5、对第二课作简要的分析,试着总结文章大意。

  附:课后思考与练习

  1、孟子在《孟子·尽心上》中提出了“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的观点。而本文孔子给我们的印象是“知其不可为而为这”。如何看待孔子与孟子的这种差别。

  提示:可以考虑提出者不同的出发点。言之成理即可。(在我国传统中,孔子被称为“圣人”,孟子被称为“亚圣”,两人都是先秦儒家的大师。他们的人格和人生追求都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模式。在修身为立足点上,无论是进还是退,两者并无差异。但是,孔子对治国、平天下的追求更为执着。)

  2、孔子与长沮、桀溺以及荷蓧丈人有什么不同?

  提示:长沮、桀溺、荷蓧丈人因为世道太乱,因此躲起来,他们属于消极避世之人。

  孔子知道世道不太平,但是他敢于去改变(积极入仕),虽然有时候这种努力并没有起到什么效果,但是他的出发点和目的是应该值得肯定的。

设计方案 篇3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并默写这首诗。

  2、理解诗歌的字面意思,体会字里行间蕴涵的情味。

  3、细心品味脍炙人口的千古名句。

  [重点难点]

  1、重点:背诵默写诗歌。

  2、难点:体会诗歌的意境。

  [教学时数]一教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秦淮,是一条河的名称。有谁知道这条河在哪呀?(江苏省)秦淮河由城中穿过,流入长江,两岸酒家繁多,是当时豪门贵族、官僚士大夫享乐游宴的地方。自古以来,秦淮就是文人才子文学作品中经常出现的对象。从古至今,关于秦淮的描写从未停止。(加上自己对秦淮河的一些了解和看法)那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其中的一首跟秦淮河有关的诗,同学们能猜猜是哪首诗么?

  1、简介作者和写作背景

  杜牧是什么朝代的诗人?(唐代)唐代有哪些著名的诗人呀?最著名的两位诗人是谁呀?(李白、杜甫)后人把李白和杜甫一起合称为“大李杜”。

  除了“大李杜”还有“小李杜”,你们知道“小李杜”指的是哪两位诗人吗?(杜指的'是杜牧)那李呢?指的是擅长写情诗的唐代诗人李商隐。为了有别于“大李杜”,后人把李商隐和杜牧一起合称为“小李杜”。杜牧生活于晚唐时期,这时的唐王朝内忧外患,战乱不断,民不聊生。秦淮,是一条河的名称。有谁知道这条河在哪呀?(江苏省)秦淮河由城中穿过,流入长江,两岸酒家繁多,是当时豪门贵族、官僚士大夫享乐游宴的地方。

  《后庭花》据传是南朝陈后主所作,由于陈后主整日寻欢作乐,不理朝政,最终丢失了江山,因此他所作的《后庭花》也就成为了亡国之音。

  如今诗人杜牧夜泊秦淮,在这样的一种情形下又听到此曲,他的心情应是怎样的呢?我们一起来欣赏杜牧的《泊秦淮》。(板书:泊秦淮)

  这是一首绝句还是律诗呀?(五言绝句)

  二、学生自由朗读诗歌,整体感悟。

  三、学生示范朗读再全班齐读。

  四、赏析诗歌。

  1、赏析一、二句: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这两句是写什么的?(写景)写了哪些景物?这些景物给你一种什么样的感觉?(写诗人夜泊秦淮所见的景物:淡烟寒水,夜幕朦胧的凄迷景象。)

  谁来把这两句话的意思说一说?(如烟的水汽笼罩在秦淮河上,月光映照着江边的沙岸。宁静的夜里把船停在岸边,靠在酒家。)

  “笼”是什么意思?(笼罩)“寒”字令你想到了什么?(天气寒冷,表明这是深秋时节)除了季节的冷?有没有别的方面的冷?(心的冷)

  2、赏析三、四句: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商女,请同学们看一下注解。(指以卖唱为生的歌女。)

  这两句话是什么意思?谁来说一说?(这时,从江对岸传来歌声,这是不知亡国之恨的歌女在唱《玉树后庭花》。

  “犹唱”就是“还在唱”。这些无知歌女连亡国恨都不懂,还唱这种亡国之音!最后二句作

  者是在斥责歌女吗?(不是)大家想一想,歌女以卖唱为生,既然是卖唱,就要有听众,有点歌者。没有听众,歌女也无意唱这个曲子。

  大家想一想,这些听众可能是哪些人?(在内忧外患的情形下,还有金钱、有时间、有心情听曲子应该是些豪门贵族)

  这些豪门贵族明知是亡国之音,却偏要听,而且是在国难当前的情况下,可见他们是一群怎样的人?(沉湎酒色,寻欢作乐,过着醉生梦死,灯红酒绿的生活)作者面对这样的一番景象,这样的一群人,他的心情应该是怎样的?(感慨、鄙视、忧伤、悲愤)

  所以“商女不知亡国恨”,表面是说卖唱的女子不懂亡国之恨,实际上是借题发挥,批评豪门贵族,表现了诗人对他们这种醉生梦死生活的鄙视。陈后主醉生梦死,亡了国,这些豪门贵族不以为鉴,一样会步陈后主的后尘,除了忧伤、悲愤、鄙视外,从作者对历史兴亡的感慨中,我们还可感受到作者那颗忧国忧民的心。

  板书:借题发挥

  商女豪门贵族

  主题:对醉生梦死生活的鄙视和对历史兴亡的感慨。

  五、齐读并背诵全诗。要求:读出忧伤、悲愤。

设计方案 篇4

  一、活动主题:

  走出城市,走进自然 劳逸结合,增强体质

  二、活动目的:

  加强员工之间的交流和沟通。促进集体的团结协作,增强集体荣誉感,同时也能增进员工之间的相互了解,让彼此的感情得以升华。

  三、活动对象:

  公司所有成员

  四、活动时间:

  预计时间20xx年8月19-20日

  五、活动地点:

  抚顺百度山庄和三块石国家森林公园

  六、活动主办单位:

  人事行政部、旅行社

  七、前期准备:

  1、安全防护用品,如风油精、创可贴、碘酒、纱布、安全绳子。 晕车药和拉肚药自备。

  2、人事行政部准备饮用水每人2瓶共计13箱,啤酒当地消费,白酒每桌2瓶,约30瓶。价位30元。

  3、准备照相器材2台。

  4、由人事行政部注意天气状况,提前3天观察天气如遇下雨等天气则改时间,天气预报以网上公布为准。

  5、以部门和车间为团队,建立活动小组。名单另行安排。同时在出游前三天,召开领导人和督导人专题会。同时对各小组召开专题会,由人事行政部讲解要求。最主要是车上禁止酗酒。

  6、车上娱乐节目,光碟、扑克,

  7、(建议买旅游背心,大概每个15元左右,印上公司logo对外宣传作用和纪念品)。

  8、公司自有车辆两台,遇到突发事件时应急用。

  八、活动流程:

  1、旅游当天早7点公司门口集合,人事行政部点名,人数集合完毕后上车出发。(打印安全注意事项和人员名单及联系方式)

  2、市内员工集结时间过早时,要打车到通勤站点,统计具体人员,距离车站距离,打车大致费用。通勤车要6点发车。

  3、通勤车司机是否一同前往?。

  4、非通勤人员自行到公司。

  5、外请人员自行到公司

  6、在自由活动时以小组负责人和督导人及导游为领队,负责当车所有人员的统计汇报工作。

  7、由人事行政部往返前认真清点人数,每个员工都要听从小组长的统一安排,活动时要相互关心,注意安全,在安全的区域进行活动。

  九、活动后期:

  1、冲洗集体照片。2、制作旅游宣传专刊

  十、活动注意事项:

  1、上车后注意饮水量,保证大家集体出游的顺利,尽量少饮水,减少停车次数,保证按时到达。

  2、旅游时禁止酒后攀登,酒后漂流、游泳,酒后骑马等危险的游戏或项目。

  3、血压高、血糖低,尽量洗温泉时要注意水温和自己身体变化,发现不好及时停止洗浴或游泳。

  4、晕车人员的药品自备,塑料袋。

  5、住宿时的房间安排,注意夫妻,或子女,或父母等安排。主要看房间结构详细制定。

  6、审查员工的身体状况,对身体不适或患有疾病的.员工劝其不参加此次活动。

  7、外来人员及家属的饮食和要求。

  8、各队领队和导游要保持电话24小时开通。

  9、任何人员离开队伍时,要与领队和小组负责人请假,严禁任何人私自离开团队,自由活动。原则上要求每人都携带通讯工具。在家充好电源。

  10、导游活动结束后,统一汇报结果。当天晚间开会布置第二天游程和注意事项。

  十一、留守人员及出差人员安排办法

  1、留守人员主要是门卫人员,建议公司给予旅游标准同等金额的现金补助。

  2、外出调试人员建议公司同样给予旅游标准同等金额的现金补助。

  3、因自己原因不去者,将不享受旅游现金补助,但享受休假权利。

  十二、外请人员

  1、是否考虑优秀员工携带家属,携带范围。

  3、通知品管保障部外协联系单位人员参加人数。

  十三、旅游建议

景点



车费



门票、餐费



住宿、费用



导游费用



合计



联系人



具体介绍见附件



玉龙溪、红河谷山庄



4200元/53座



200



10



290




篝火晚会、二人转等娱乐方式,让员工尽情释放自己;三只烤全羊, 240元标准餐(有羽毛球,拔河、)



上寺山庄




126+20



10






  十四、对旅行社要求

  1、车辆的档次,最好是空调大巴,有照片做参考,车龄最好在2年左右

  2、提供导游人数。

  3、具体景点介绍

  4、提供合法资质

  5、用餐标准:十菜一汤,6荤4素标准。报菜名见附表

  6、路程2个半小时左右,下车休息时间间隔1小时.

  7、住宿时间18:00,吃饭时间18:30。

  8、返程时间13:00。到家时间在15:00左右,工人到家时间在17:00

  9、车与车联系工具,对讲机或电话。

  十五、突发事件处理

  1、食物中毒,联系当地医院。(由旅行社负责)

  2、打架事件,联系当地警察。(由公司和旅行社负责)

  3、交通事故,有伤员先救治,然后报119和122。(由旅行社负责)

  4、住宿时发生火情,先教救护知识,然后考察消防通道,应急照明情况,灭火器情况,逃跑路线。(由旅行社负责)

  5、上山滑落到山沟或悬崖边缘时,首先把救生绳放到人的身边,然后大家拖拽上来,必要时请119救援。同时拨打120急救。(由旅行社负责)

  6、溺水事故,首先请会水人员,拿救生衣(景区内)或带救生绳救援。然后拨打120.或人工呼吸。(由旅行社负责)

  7、突发脑溢血,心梗、中风等,主要是打120专业人士救治。(由公司和旅行社负责)

  8、车辆抛锚,主要是轮胎扎眼,安装备胎,看距离目的地远近采取,打车或接送两次的方式解决。(由旅行社负责)

  十六、费用清单

  1、旅行社费用150人*290元/人=43500元。

  2、旅行背心160人*15元/人=2400元

  3、白酒费用,30*30元/瓶=900元

  4、啤酒费用,按150人*3瓶/人*5元/瓶=2250元

  5、外伤防护用品大约200元左右。

  6、冲印集体照片,制作展板费用大概1000元左右。

  共计费用合计:50250元,

  上述费用不含增加伙食费用。

设计方案 篇5

  目标:

  1.感知颜色变变变的神奇和有趣,并通过变色瓶,初步了解两种颜色混合后的神奇。

  2.在活动中能大胆猜测,有条理地操作,体验的乐趣。

  活动重、难点:

  重点:能通过实验,感知两种颜色混合后变色的神奇

  难点:了解两种颜色混合后会生成新的颜色

  活动准备:红花蓝三原色颜料、透明瓶子每人一个、瓶盖每人两个,有颜色的圆片片若干,记录表一张、PPT

  活动过程:

  一、说颜色,感知色彩特点。

  1.出示红黄蓝三原色

  ——什么颜色宝宝来啦?和他们打个招呼吧。(红、黄、蓝)

  ——哪些东西是红红的,黄黄的,蓝蓝的?

  总结:原来我们中有很多东西是红红的、黄黄的、蓝蓝的,他们是我们的好朋友。

  二、找颜色,萌发对变色瓶的。

  1.出示三个装着水的透明瓶子

  ——今天带来了几个瓶子?里面有什么?有颜色吗?

  ——现在颜色宝宝要和小瓶子玩躲猫猫的游戏,我们来找一找?

  ——摇一摇,变一变,找一找。找到了什么颜色?(红色,把红色的片片贴在瓶子上)

  ——还有颜色宝宝躲在哪里呢?谁来帮忙找一找?(将蓝色和黄色的片片分别贴在瓶子上)

  2.幼儿分组操作,找一找颜色宝宝。

  ——你们想不想也去找一找,请你用刚才的方法去找颜色宝宝,并且把手臂上与自己瓶中一样颜色的片片贴在瓶子上。

  3.集体,找到的颜色。

  ——你找到了什么颜色宝宝?什么颜色躲在你的瓶子里呀?变成了什么颜色的`水?还有谁和他一样的,举起来看一看。

  ——你们都成功了,真棒。原来这是一个变色瓶。

  三、变颜色,了解两种颜色变化的特点。

  1.猜测两种颜色混合后的变化。

  ——唱:找个朋友,找个朋友,我们拉拉手。瞧,红色找了谁?(黄色)

  ——红色、黄色亲一亲,抱一抱,摇一摇会变出一个新宝宝,可能是什么新颜色呢?(出示记录表,将幼儿的猜测记录下来)

  ——红宝宝又要去找朋友了,谁来帮它找个朋友?那红色、蓝色亲一亲,抱一抱,摇一摇又会变出什么颜色呢?

  ——那你们想不想去试一试?请你们先在身上找一个颜色片片,把它贴在瓶子上;然后带着你们的瓶子宝宝走到自己的桌子边上,拧下瓶子上的瓶盖,找一个刚才贴的颜色片片一样的瓶盖拧上去,要拧紧一点哦,小心水跑出来。然后再摇一摇,变变变,会有什么发现呢?

设计方案 篇6

  教学目标

  1、初步学会作文的结尾紧扣内容,自然简洁。

  2、会给一篇作文补上恰当的结尾。

  3、初步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教学重点:学习写文章的结尾段。

  教学难点 :作文的结尾怎样做到“紧扣内容、自然简洁”

  教具:投影片

  板书与电教媒体设计:

  写好文章的结尾

  (紧扣内容、自然简洁)

  *自然结尾法

  *总结全文法

  *发人深思法

  *呼应开头法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一、揭题,明确习作训练重点。

  1、我们已经学习了怎样写好作文的开头,这次学习怎样写好作文的结尾。

  2、文章是一个整体,要有头有尾。结尾结得好,文章就很完整,给读者留下的印象就深刻。那么,怎样写好文章的结尾?

  二、学习“习作要求”和“习作提示”。

  1、习作要求:文章结尾要紧扣内容、自然简洁,不画蛇添足。

  2、学习习作提示--文章结尾的四种写法。补充:

  (1)自然结尾:《南泥湾开荒》“经过我们的劳动,荒凉的南泥湾……成了陕北的好江南。”

  (2)总结结尾:《伟大的友谊》“共同创造……建立了伟大的友谊。”

  (3)发人深思的结尾:《敲开世界冠军的大门》“‘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他心里默默地呼唤着。”

  (4)呼应开头:《幸福的回忆》开头“……合影留念。那张大照片……”结尾“……留下了一张珍贵的照片。”

  着重引导学习(1)(2)两种结尾方法。

  三、给例文加结尾。

  1、学习《我爱家乡的河》开头和中间部分,明白文章主要内容。

  2、试写结尾,提倡多种形式,只要符合“习作要求”就行。

  3、评议,修改。

  第2课时

  一、明确任务。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文章结尾的四种写法,知道结尾要“紧扣内容、自然简洁”。这节课,我们要以“我爱家乡的` ”为题,写一篇作文,特别注意写好结尾。

  二、补充题目,确定要写的内容。

  1、家乡的那些事物值得你爱?

  自由交流,开拓思路,提高写作兴趣。

  2、指导归类。

  物产,如杨梅、甘蔗、枇杷、茶叶等等。

  景物,如小溪、公园、大山、果园等等。

  3、自己确定内容,补充题目。

  三、再学《我爱家乡的河》一文,领悟写法。

  1、文章的开头和结尾。

  2、重点内容是怎样写具体的?(分三方面来写:小河的水美;夏天是乐园;帮农民摆脱贫穷。)

  四、学生作文,教师巡回指导。

  五、作文简评。

  1、选取典型习作进行评议,重点评议结尾是否符合要求。

  2、学生自评、互评,自改、互改。

  六、誊抄作文。

【设计方案】相关文章:

设计方案(经典)07-22

设计方案【经典】07-21

设计方案07-20

设计方案(精选)07-24

设计方案(精选)07-24

设计方案【精选】08-25

(经典)设计方案08-23

(精选)设计方案08-23

【精选】设计方案09-13

设计方案(经典)08-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