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范文网>职场范文>工作方案>设计方案

设计方案

时间:2023-12-11 08:56:14 工作方案 我要投稿

[必备]设计方案5篇

  为了确保工作或事情能有条不紊地开展,时常需要预先开展方案准备工作,方案可以对一个行动明确一个大概的方向。你知道什么样的方案才能切实地帮助到我们吗?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设计方案5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必备]设计方案5篇

设计方案 篇1

  【教学目标】

  1、通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迅速发展的当代科技及其在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激发学生为科技事业的发展而勤奋学习的自觉性。

  2、了解课文中所介绍的几种新型玻璃的特点和作用。

  【教学重难点】

  了解新型玻璃的特点和作用。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今天,老师将带大家继续走进新型玻璃展览馆,进一步了解各种新型玻璃。

  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师:通过上节课的学习,同学们对课文中有五种新型玻璃已经有了初步的了解,下面请同学们再来打开课本读一读课文,想一想还要弄清什么问题?

  生:被指名读、小组读、女生读、齐读。

  师:新型玻璃有几种,每种有哪些特点和作用?

  师:请每小组自主研读后,合作完成以下填空表格:

  ___玻璃,有___特点,起___作用。

  生:有的独立研读,有的找自己相信的伙伴共同研读,弄清某一种玻璃的特点和作用后,汇报给组长由组长统一意见完成表格。

  师:请各小组选一名代表将你组喜欢的一种新型玻璃的作用和特点,说一说。

  A生:我喜欢夹丝网防盗玻璃,我朗读给大家听,因为这种玻璃中间夹一层金属丝网能自动报警,可以防盗。

  B生:我喜欢吸热玻璃,因为它使房间东暖夏凉,可以阻挡强光和冷气。

  C生:我喜欢变色玻璃,因为它发射阳光,改变颜色,可以调节室内光线,称为自动窗帘。

  ……

  师:谁能用“东暖夏凉”来说一句话?

  师:请各小组再选一名学生代表将你组最喜欢的一种新型玻璃的特点和作用写在黑板上。

  生:各小组代表把某种新型玻的特点和作用,工整书写在黑板上。

  师:出示多媒体课件,让学生观察课件后真正掌握课文中的全部内容。

  三、召开展销会,鼓励学生竞说

  师:同学们,老师现在要在我们班开一个展销会,让每一位同学都当一回推销员,推销员是干什么的,知道吗?

  生:就是把自己厂里的产品介绍给大家,发动大家来买自己介绍的产品,如果来买的人越多,就说明你这个推销员的`水平高。

  师:今天你们推销的产品就是以上五种新型玻璃。请每一组选一名代表上讲台来选一种新型玻璃推销员证,先在小组里夸夸自己厂里生产的某种新型玻璃的特点和作用。让人一听就来买。

  生:组内演讲推销。

  四、拓展思维,课外迁移

  师:同学们,今天学了这篇课文,你还想发明什么样的新型玻璃或者新型房子、桥梁、道路……,把你想到的讲给同学们听。

  生:我想发明一座象金箍棒一样的桥,让它大它就大,让它小它就小,我回外婆家时,如果有这样一座桥就不会再翻山越岭了

  生:……

  师:同学们的想象真丰富,老师真想一直听下去,由于时间有限,课外老师再听你们讲吧!

  【点评】

  这是一节体现新《课标》精神的教案,整节课体现以下特点:

  1、教师的启发谈话,既唤醒了学生记忆的表象,又为学生学习新知识营造了乐学的氛围。

  2、确立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地位,面向全体学生,充分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调动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

  3、开放的填空,给了学生开放的思维空间;开放的要求,激起了学生读的兴趣和自信,按自己的喜欢方式研读大大丰富了读的内涵和方式,提高了读的质量。

  4、教师根据儿童爱动、好奇的心理特点,设计了“推销员”这一活动形式,既唤醒了学生的主体意识,使每一个学生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来,又调动了学生多种感官,激活了学生的思维,从而极大地丰富了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感受力。

  5、让学生自由地发表意见,不给学生加以束缚,尊重了学生的自主选择和独特体验。

  6、注重培养学生积累知识,鼓励学生进行创造性的想象。

设计方案 篇2

  活动时间:第12周

  地点:学校

  参加对象:全体数学教师

  主持人:教研组长

  一、活动目标

  1、通过本次教研活动,提高教师研究教材,设计教学活动,组织教学活动的能力;

  2、促进教师改变陈旧的课堂教学方法,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更大程度地推进学生的发展。

  二、活动组织形式

  针对我校教学教研组的情况,有很多优秀数学骨干教学的带动,通过观摩课,开展“以课改理念看课堂”为主题的评课活,从优、缺点两方面评价课堂教学及时给执数教师指出不足,真正创设良好的教研氛围。

  三、活动过程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

  1、教研组长教研组成员认真学习《数学课程》;

  2、根据教研活动主题,主讲教师要确定研究课的内容,说课时间,上课时间和听课的时间;

  3、上课教师做好充分准备,以吸引学生和听课教师;

  4、教研组成员,先通过听上课教师说教材,说教学活动课程,大家根据讲课教师内容的呈现,从各自的认识和数学经验出发,给他提出教学过程中的不足,让他及时的调整数学活动方案,准备教学资料及教学用具。

  第二阶段(实施阶段)

  活动时间:11月14日:15:15—15:55

  地点:四(1)班

  活动步骤与具体地注:

  1、教研组长向组员明确本次教研活动任务;

  2、由执教者说课;

  3、观摩研讨课:四(1)班:《运算定律》。

  各个教师分工做好观摩记录:

  (1)李汶娟:记录数学活动开展的主要目的`,重要性、必要性和及时性。

  (2)张文武:记录教师课堂提问的次数和人数;

  (3)李艳:记录学生回答问题的次数和人数;

  (4)秦敏:记录学生的各种反映,各种表现的学生;

  (5)熊艳:讲课教对课堂教学突发事件的应急对策与采取措施的处理办法。

  4、教师评课并进行摘录:

  组织教研组成员对照《教学课程标准》开展“以课改理念看课堂”为主题的评课活动对本堂课进行记录、分析、评议提出改进建议。第三阶段:

  根据陈凤老师提供的研究课例,全校教师就如何把“农村小学教学课堂有效教策略的研究”展开专题性大讨论,使老师们在交流沟通中互补经验,共享资源,在互相学习,相互交流中发现不足,带动教研活动的发展,不断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学校整体教学质量。

  我们相信,只要全体教师积极参与,我校本教研活动一定会取得很好的成果。

设计方案 篇3

  《建筑方案设计》从建筑方案设计的特征与基本方法切入,全面而生动地阐述了建筑方案设计的要点、建筑方案的形成、建筑方案设计的造型方法、建筑方案的确定、建筑方案的深化以及建筑的意象性构思等丰富的内容,下面一起看看建筑方案设计画门吧~

  在经济蓬勃发展的时代,建筑业是一个重要的基础产业,然而,建筑不同于其他工业产品可以不断重复地制造,而是需要不断创新。这不但因为建筑具有艺术属性,艺术品是不能重复的;而且也由于建筑具有社会文化性,各种不同的人、家庭,各种不同的公共活动,需要有各种不同的建筑形态;各种不同的地点,更需要有各种不同的建筑形态;而且,随着时代的变化,也要求建筑(形态)不断更新。因此,建筑设计的任务是重大的,也是众多的,这就需要有人来进行设计,需要有大量的建筑设计人才。这种人才怎样培养?一方面,可以正规性地培养,如大学本科、专科,更高层次的是研究生。这些就是所谓科班出身的,但他们毕竟只是少数,还满足不了当今社会的需要,所以,现在正在从事建筑设计的人,有很大一部分不是专业正统出身的`,而是其他专业(甚至非专业)的人通过短期培训或自学成材的,在实际工作中边学习边提高成材的,不论是“科班”出身的还是非“科班”出身的,他们都渴望着能有某种书籍,通过阅读并实践,来提高他们的设计水准。但当今这种书籍还不够多。目前虽有大量建筑图书,可是大部分多为资料集之类,也就是说,是供建筑设计中具体需用的、数据的、条文的,至多是实例实录。这就难以满足他们的自学要求,提高他们的设计水准。鉴于这样一种形势,我们组织编著了一套这样的丛书,以飨读者。虽然由于是首次,不见得尽善尽美,但我们相信,对他们无论如何是会有所裨益的。

  本丛书为系列丛书,现在出版的是首系列,以后还将继续出版第二、三、……等系列。作为首系列,为的是满足广大读者的急需,因此,先以设计方法为系列,包括有《建筑方案设计》、《建筑空间设计》、《建筑造型设计》、《建筑设计手法》、《建筑室内设计》、《室外环境设计》、《建筑色彩设计》、《建筑绘画表现》、《建筑群体设计》、《建筑小品设计》、《建筑小环境设计》、《建筑批评及作品分析》等。以后将编写第二系列;有关建筑类型的设计;第三系列:有关建筑技术的设计,等等。

  如上所说,由于本丛书系初次尝试,所以,其中不够完善之处在所难免,希望有关专家和广大读者对这些书籍提出宝贵意见,以求本丛书臻于完美,对建筑事业能起更大的作用,对读者带来更多裨益。

设计方案 篇4

  教学目标

  1.理解本文象征手法的运用。

  2.理解排比句和反问句的表达作用。

  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本文象征手法的运用。

  教学准备

  小黑板或课件。

  设计思路

  《白杨礼赞》是一篇采用象征手法写作的经典篇目,因而在设计中,对象征手法的理解就成了本文的学习重点。首先在导语中,就先将象征这一写法初步渗透给学生,使学生从理性上认识什么是象征。接下来在整体感知的朗读教学中,引导学生明确文章中白杨树象征什么。在品读教学中引导学生理解:为什么要采用象征这一写法,使学生进一步明确象征手法的作用。

  教学时数

  四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教师导人。

  (播放歌曲《小白杨》。)这首歌曾唱遍了大江南北,它歌颂的仅仅是一棵小小的白杨树吗?我们的文学家也曾高声礼赞过白杨树,它们在手法上有着异曲同工之妙。今天,让我们一起研读散文《白杨礼赞》。

  2.简介作者。

  (1)让学生起来介绍。

  (2)明确:(出示课件或小黑板1。)

  茅盾,小说家,原名沈德鸿,字雁冰,出生在浙江桐乡。代表作有长篇小说《子夜》,短篇小说《春蚕》《林家铺子》等等。

  要求:记住作者。

  二、自主学习

  师:本文的题目《白杨礼赞》,“礼”是敬礼、致敬,“赞”是赞美,题目的意思是对白杨树的致敬和赞美。下面放声朗读课文,用笔标注关键词语,以此体会作者为何要赞美白杨树。并做以下题目。(出示课件或小黑板2。)

  1.画出并掌握课文中的生字词,画出你认为好的句子。

  2.读完课文后,小组交流。交流句式为:我读出了一株的白杨树,它表现在。

  3.作者是从哪些方面赞美白杨树的?

  4.作者为什么要写白杨树的生存环境——西北高原?

  5.为什么要刻画白杨树的具体形象?

  6.为什么要用几个排比、反问句写白杨树的象征意义?

  7.为什么篇末写楠木?

  8.就自己的理解,谈一下象征手法的作用。

  9.找出自学中的疑难问题及你认为教材中存在的问题。

  三、合作学习

  1.先以小组为单位相互解答疑难问题。

  2.在班上讨论研究小组解决不了的问题。

  四、反馈交流

  1.解释下列词语,并给加点字注音

  大毡子开垦外壳锤炼倦怠潜滋暗长旁逸斜出婆娑

  (要求:让一学生起来读,如果有读不正确的,找其他同学纠正。)

  2.能从整体上把握即可。

  3.作者是从那些方面赞美白杨树的?

  明确:(景美、形美、神美。)

  4.作者为什么要写白杨树的生存环境——西北高原?

  明确:(生存环境的写作目的有两个:一是烘托白杨树傲然挺立的形象;二是暗写陕甘宁边区抗日根据地,为后文揭示象征意义,表达主题思想作铺垫。)

  5.为什么要刻画白杨树的具体形象?

  明确:(刻画白杨树的形象紧扣力争上游、倔强挺立,为后文揭示其象征意义作铺垫。)

  6.为什么要用几个排比、反问句写白杨树的象征意义?

  明确:(4个排比句,由外向内,层层深入,气势恢弘,点明白杨树的象征意义。)

  7.为什么篇末写楠木?

  明确:(与白杨树进行对比,一方面,对*视民众、顽固倒退的人表示愤慨之情;另一方面,以高昂的语调赞美白杨树。)

  8.就自己的理解,谈一下象征手法的作用。

  明确:(象征的作用,一是把作者要说而不愿直说的内容“托义于物”,以增强文章的表现力,二是帮助作者把想说而不能说的话,巧妙地传达给读者。)

  (学生说出一点即可。)

  9.研读赏析第7段。

  (1)学生读课文,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完成下列题目。(出示课件3。)

  ①白杨的“神美”可以用本段的哪几个词来概括?

  ②为什么本段开头说白杨树算不得树中的好女子?

  ③本段作者由树写到人,赞美了什么人?作者为什么会由树写到人?白杨树象征了什么?

  ④本段的四个排比句问法有什么变化?意思是怎样加深的?

  ⑤背诵本段。

  (2)小组代表交流发言。

  明确:(①伟岸、正直、朴质、严肃、挺拔、坚强不屈。②欲扬先抑。③北方农民、抗日军民以及敌后抗日军民的精神和意志。在特定的历史背景下,白杨树身上能折射出北方抗日军民的精神和意志。换句话说,在特定的历史背景下,作者赋予了白杨树以不平凡的象征意义。白杨树象征了北方的农民,也象征了民族解放斗争中所不可缺的朴质、坚强、力求上进的`精神。④“只觉得——不想到——竟一点也不联想到——又不更远一点想到”四个反问句由外向内,层层深入。⑤指导背诵。)

  五、梳理巩固

  学生谈收获及还没解决的问题。(不必面面俱到,也不必只限于一个方面,只要学生能说出某些方面就应给予肯定。)

  六、拓展训练

  (如果有时间可在课堂上进行,如无时间可不进行。)做《新课标作业设计》中“阅读理解”的第一部分。

  七、布置作业

  做《新课标作业设计》中“迁移延伸”部分。

  板书设计

  白杨礼赞

  茅盾

  1.象征

  2.排比、反问

  景美------------------形美----------------神美

  赞美白杨树的不平凡

  第二课时

  一、导入

  多媒体播放旋律高亢优美的歌曲《小白杨》,要求学生边欣赏边思考:歌中小白杨有何象征意义。屏幕投放“象征”:象征是文学创作的一种表现手法,它借助某一具体事物来表现某种抽象的概念、思想或感情。它的特点是利用象征物与被象征物之间的某种类似,使被象征物的某一特点(内容)得到含蓄而形象的表现,象征手法是“托义于物”,也就是“借此言彼”。学生交流归结:象征守卫边疆的战士;象征边防战士的坚强意志等。由此导入本文“白杨树”的象征意义,明确本课学习重点。

  二、教学呈现

  1.谈一谈

  学生呈现并交流课下收集的背景资料。

  2.读一读

  学生放声朗读课文,用笔标注关键词语,以此体会作者为何要赞美白杨树。然后进行朗读交流。学生交流的句式为(投放大屏幕):我读出了一株的白杨树,它表现在。

  3.理一理:篇章结构。

  4.品一品:写法、语言(培养学生质疑、品读、揣摩的能力)。

  (1)作者为什么要写白杨树的生存环境--西北高原?

  (2)为什么要刻画白杨树的具体形象?

  (3)为什么要用几个排比、反问句写白杨树的象征意义?

  (4)为什么篇末写楠木?

  (5)象征手法的作用。

  在此环节中,师生探究出:

  (1)生存环境的写作目的有两个:一是烘托白杨树傲然挺立的形象;二是暗写陕甘宁边区抗日根据地,为后文揭示象征意义,表达主题思想作铺垫。

  (2)刻画白杨树的形象紧扣力争上游、倔强挺立,为后文揭示其象征义作铺垫。

  (3)4个排比句,由外向内,层层深入,气势恢弘,点明白杨树的象征意义。

  (4)与白杨树进行对比,一方面,对*视民众、顽固倒退的人表示愤慨之情;另一方面,以高昂的语调赞美白杨树。

  (5)象征的作用,一是把作者要说而不愿直说的内容“托义于物”,以增强文章的表现力,二是帮助作者把想说而不能说的话,巧妙地传达给读者。(在此教师可以让学生采用直说的方式改写本文,以便更好地理解象征的写法。)

  5.想一想:探究以象征为主要表现手法的文章该如何写。

  6.练一练:以梅、兰、竹、菊、松、粉笔、蜡烛等物任选其一为题,写百字以内的片段文,以象征为主要表现手法。

设计方案 篇5

  设计意图:

  根据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以精心设计的若干个生动有趣的小游戏贯穿整个活动。其中,每个游戏中都蕴涵着针对性较强的独立知识点,与此同时,各个游戏之间仍体现着循序渐进式的连带关系。力求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较扎实和透彻地掌握有关1和许多的知识。

  活动一

  活动名称:我们去郊游

  活动目标:

  认识一个物体和许多个物体,知道哪些是一个,哪些是许多。

  活动准备:

  环境布置---

  1、积木围成的池塘,池塘里有一条大鱼,许多条小鱼。一只青蛙,许多只小蝌蚪。

  2、树模型一个,树上挂着一只大鸟,多只小鸟,多个苹果。

  活动与指导:

  1、谈话引出课题:“今天的.天气可真好,让我们一起去郊游好不好?”(教师与幼儿一同统计活动的人数,让幼儿明确知道只有一个老师,有许多个小朋友。)

  2、教师带领幼儿来到池塘边,引导幼儿说出这是什么地方?(池塘)

  3、池塘里有什么?(鸭子、小鱼、青蛙、小蝌蚪)有多少只大鸭子?(1只)有多少只小鸭子?(许多只)有几只青蛙?(1只)几只小蝌蚪?(许多只)然后继续启发幼儿进行观察,想一想池塘还有什么东西可以用一个和许多来表示。

  4、小朋友围坐在大树下休息,引导幼儿观察并且说出树上有一只大鸟、许多只小鸟;一棵上有许多只鸟、许多片树叶、许多个苹果。

  活动二

  活动名称:小猴儿摘桃子

  活动目标:

  通过动手操作,让幼儿亲身感知——许多可以分成1个、1个。

  活动准备:小猴头饰、桃树模型。

  活动过程:

  1、小朋友扮演小猴儿,围着桃树唱歌、跳舞。并引导他们说出“树上有许多桃子。”

  2、请每只小猴子摘一个桃子,边摘边说“我摘了1只桃子。”亲身感知许多可以分成1个1个。

  3、小猴子们每人举起手中的桃子,大声说出:“许多可以分成1个1个。”

【设计方案】相关文章:

(经典)设计方案08-01

设计方案[经典]08-01

设计方案[精选]08-08

设计方案(经典)07-22

设计方案【经典】07-21

设计方案07-20

[经典]设计方案07-25

设计方案(精选)07-24

设计方案(精选)07-24

(精选)设计方案0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