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范文网>职场范文>工作方案>课堂教学改革实施方案

课堂教学改革实施方案

时间:2023-11-03 16:59:18 工作方案 我要投稿

课堂教学改革实施方案范文

  为了确保我们的努力取得实效,常常需要提前准备一份具体、详细、针对性强的方案,方案可以对一个行动明确一个大概的方向。那么大家知道方案怎么写才规范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课堂教学改革实施方案范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课堂教学改革实施方案范文

课堂教学改革实施方案范文1

  全面实行素质教育,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当前基础教育领域里的一项重要任务。为真正把课堂教改模式抓到实处,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师、学生素质,提升自我教育科研水平,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特制订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树立“以人为本,全面发展”的现代教育思想,以新《课程标准》为标尺,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扎实有效地开展新课程改革,切实转变教师的教学行为,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深化教育改革,使素质教育取得突破性进展,开创教育改革和发展新局面。

  二、实施策略

  (一)导学案设计

  1.认真学习新课标,充分了解学情。钻研教材,创造性的使用教材,准确把握每节课的目标及重难点。

  2.多从学生角度思考,严格控制教师讲解时间,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重视知识的生成,逐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小组协作的能力。

  3.教师语言要以引导点拨评价为主。引导点拨要把握好深浅,组织教学要机制科学,评价更要从客观事实出发,对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评价标准。

  4.程序设计要符合课型特点,形成科学的模式。新授课:情境-问题-策略研究-达标检测;练习课:回忆总结-练习巩固-达标检测;复习课:构建知识框架-方法梳理-典型题目训练-达标检测。

  (二)课堂教学

  1.精心组织课堂教学语言,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鼓励学生大胆发言。从积极的发言中了解学情,适时调整教学策略。

  2.严格落实课堂教学四常规,以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小组协作学习为主,突出学生主体地位,积极为学生搭建自主学习,协作交流的平台。

  3.明确小组分工,发挥好行政组长和科任组长的火车头作用,逐步培养学生的语言组织及表达能力,充分认识到倾听、提问、争辩是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形成有交流,有示范,有竞争,有帮扶的小组协作学习机制。

  4.评价小结要关注学生个体发展和小组的整体发展。

  (三)评价机制

  1.评价要从学生的听、说、思、辩、讲、评、做入手,从课前准备、课上表现、小组协作、课内外及家庭作业的完成等方面进行多元评价。

  2.实行学生自我反思,学生对自己一天的在校情况进行回顾,并填写反思记录。

  3.发挥好小组评价总结作用,每组每周要进行小结评价,每位组员客观的认识自我,认识自己的优点与不足,明确努力方向。

  4.课堂上积极引导学生进行及时性互评、师评。同时与作业评价、个别辅导评价相结合。

  5.家长参与评价。坚持家校联系,家长对学生在家庭中的.学习、劳动、品行进行评价。

  三、方法与措施

  1.备好导学案,客观,适用,坚持课后反思。

  2.积极参加研训,从其他教师的课堂中学习课改新理念、新教法,大胆尝试,勇于创新。

  3.加强业务学习,从教育类书刊杂志、网络媒体中了解课改动态,汲取先进的教育思想和方法。

  4.协助班主任做好小组建设工作。科学划分小组,组织各小组制定组名、口号,进行小组分工,定期进行组长培训。

  5.配合班主任,开好班会、家长会,齐心协力抓好班级管理,加强家校联系。

  6.制定培优辅差计划,建立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了解不同层次学生的内心世界,促进高质高效课堂发展。

  7.加强学生读写姿势、书写习惯的培养,教学中渗透思想品德教育,教育学生坚持体育锻炼,积极参加力所能及的劳动,保持朝气蓬勃的精神风貌。

课堂教学改革实施方案范文2

  一、指导思想

  课堂是学校教育教学发生的最主要场所,课堂教学是学校最基本的形式和最主要的渠道,是促进学生发展,提高教学质量的最根本的途径。紧紧抓住课堂教学的主阵地,学习与借鉴先进教学理念,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探索适合我校实际的有效的教学方法,保证课堂教学的低负高效。以科学化、精细化管理为保证,突出重点,深入研究,全面提高我校的课堂教学质量。

  二、主要工作思路

  1、“一个中心”:要始终围绕提高教学质量这一中心,创办优质教育为目标。把握住课堂教学、教材的重点,优化课堂教学设计,提高课堂效率。抓课堂教学质量,开展一系列的课堂教学的观摩、比赛、研讨、交流等活动。

  2、“一条原则”:不放弃每个学生的原则。让每个学生都有所学,有所发展。

  3、“五项工作”:抓好教学常规的科学管理与质量;强化落实并抓好备课组集体研究教材备课的管理;抓好课堂教学中教师教和学生学的环节的基本要求;强化课后反思及教学问题的研究与解决;抓好青年教师的管理与校本培训的工作。从这五项工作入手,科学、细致、有重点的开展活动,逐步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与质量。

  三、具体实施措施

  1、切实抓好校本研究,有针对性的开展课堂教学的一系列活动。如学科组活动,以学习先进理念、经验、优秀教学设计等内容为主,开展说课、评课、交流、讲座研讨活动;教研组活动,以问题研讨、教后交流等内容为主,开展有主题的组内研讨活动,使组内教师互相学习;备课组活动,以集体研究教材、集体备课为主,共同设计教学方法及学习方法,达到资源共享的目的。

  2、建立校级的教学常规管理制度

  (1)备课:作到个人备课和集体备课相结合,超时备课。备课的个环节完整,每一课后有针对自己教学设计的.短小的课后反思;单元后有全面的客观的教学反思,及时分析教学中的得与失,改进提高自己的教学质量。

  (2)课堂教学:课堂教学要以学生为主体,体现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全面性。严格执行侯课制度。课堂上教师精讲,学生多练,把时间还给学生,让学生在每一节课上都有收获。杜绝教师的随意课和一言堂。

  (3)作业布置:作业布置作到少而精,分层布置,让各类学生有所学。

  3、加强备课组的集体备课

  “集体备课,资源共享”,使学校教师均衡发展,每月的前两周时间的各学科组集体备课活动。有发言人,组内成员和分管领导积极参加,探讨教学重难点,以及教法、学法和精典问题的设计,真正作到多人一备,一课多备,达到深钻教材、资源共享的效果。

  4、领导以“推门课”为主渠道,深入课堂听课评课

  学校领导班子成员,每周要深入课堂进行听课和一对一的评课指导。对于个别教师在一段时间内进行跟踪辅导指导,使其进步。领导班子成员要不断学习,与教师共同成长,在业务上学校内上下形成学习、上进、提高的氛围。

  5、课后反思细思量

  每一堂课后,教师要及时对自己的教学设计进行反思,在一段时间内对发现的教学问题进行研究与反思,解决问题,得到提高。如学校一直坚持的教师一月一次的教学病例收集,针对典型问题进行的交流研讨等。这些都是对课堂教学质量提高的有效促进。

  6、使用现代教育技术

  充分使用现代教育设备和技术进行备课和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率。

  7、校内培训练本领

  学校对青年教师进行基本功的培训。如演讲、钢笔字、粉笔字的现场书写比赛,课例分析、课件制作等。通过这些培训,一学期一赛,提高教师的个人素质,练就扎实的基本功。

  8、外出学习开眼界

  “低头拉车,不抬头看路”会走许多弯路,所以对青年教师,学校派出学习,吸取先进的教学经验,改变观念,提高个人的执教水平,形成个人的教学风格。

  9、教师自学充能量

  作为一名教师,只有自己有渊博的知识,才能教给学生知识。所以学校提倡教师并规定教师自学业务方面的有关知识,充实自己,提高业务水平。

  课堂教学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最主要阵地。学校通过切实有效的各项措施,保证并促进课堂教学的改革,向课堂教学要质量,全面提高学校的整体教学质量,真正作到为了一切的学生和为了学生的一切。

课堂教学改革实施方案范文3

  为深入贯彻《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强化学校体育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意见》,全面落实学院第三次党代会精神和学院20xx年教育大会精神,培养学生强健的体魄、健全的人格,形成有活动、能活用、显活力,具有苏州经贸特色的校园体育文化。依据教育部印发的《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高等学校体育工作基本标准》和学院《制订学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指导意见》的相关要求,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体育课程设置

  (一)体育课程性质

  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以学生为中心,通过开展体育课程教学,帮助学生在体育锻炼中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体育课程结构

  改变传统课堂教学的单一模式,在集中课程教学的基础上,通过分类辅导的形式,将体育活动(包括早锻炼)、运动训练和体育竞赛纳入体育课程教学计划,形成有机衔接的“四位一体”体育课程教学体系。

  (三)体育课程学时与学分

  一、二年级开设体育课程,共计108学时,其中集中教学36学时,分类辅导72学时。第一、三学期每学期26学时(8学时集中教学、18学时分类辅导),第二、四学期每学期28学时(10学时集中教学、18学时分类辅导),每学期1.5学分,共6学分。

  (四)体育课程人数

  教学组人数规模设定50人以内。

  (五)体育课程项目

  根据学生需求、师资和场馆情况,动态设置体适能A、体适能B、足球、篮球、排球、羽毛球、乒乓球、武术、散打、太极、健身气功、瑜伽、健美操、定向越野、健身健美、拓展、柔力球、击剑等18个体育运动项目。

  针对身体异常和病、残、弱及个别高龄等特殊群体的学生,设置体育保健课程。

  二、体育课程实施

  体育课程教学按照体育运动类型设置,实行项目化管理,跨学院、跨专业、跨年级选课随机编组制。

  (一)自主选择课程内容

  1、新生入学后第一教学周开始,组织全体新生参加体质健康测试,根据测试结果,结合学生自身兴趣爱好,组织学生有针对性选择加入1个体育运动项目部参加体育课程学习。

  2、学习满一年后,学生可自主选择留在原体育运动项目部参加中高级班学习或者调选其他体育运动项目部。申请调选条件须满足下列条件之一:

  (1)体质健康测试成绩良好以上;

  (2)体育课程考核成绩良好以上;

  (3)因个人原因不适合继续参加原体育运动项目部学习,须经过原项目部负责人审核同意。

  (二)自主选择任课教师

  同一体育运动项目部有多名教师授课,执行统一课程标准。学生可以自主选择任课教师。

  (三)自主选择上课时间

  体育教学活动从第二教学周开始,学生可以按照所在体育运动项目部的教学计划,结合自身情况选择上课时间。

  1、体育课程的集中教学时段,安排在每周二、五下午。

  2、体育课程的分类辅导时段,安排在非集中教学的任意时段。具体辅导时间由各体育运动项目部根据学生需求、师资和场馆情况,组织任课教师确定并相对固定。

  (四)体育课程教学形式

  集中教学与分类辅导有机结合并统一纳入体育课程教学计划,分类辅导内容主要包括体育活动(包括早锻炼)、运动训练和体育竞赛等,由各体育运动项目部有计划、有组织开展。

  1、集中教学,执行教案、精讲多练,组织学生通过比赛来练习身体素质和运动技能。

  2、分类辅导,开展本周教学重点的预、复习,专项技能练习、运动训练、比赛、体育锻炼和提优补差等。

  (五)体育课程教学要求

  1、初级班(学时一年)

  教学目标:学生体质健康测试达标,能适应专项运动技能学习;初步掌握1项运动技能,每学期至少能参加1次教学比赛。

  教学内容:身体素质练习为主与运动技能练习为辅相结合。

  2、中、高级班(学时一年)

  教学目标:学生体质健康测试达标;熟练掌握1项运动技能,养成体育锻炼习惯,每学年至少能参加1次运动竞赛。

  教学内容:身体素质练习为辅与运动技能练习为主相结合。

  (六)体育课程实施要求

  各体育运动项目部制定完善体育课程教学计划,组织学生按照要求积极参加体育运动,确保“每天锻炼1小时”。

  1、学生每周参加体育锻炼不少于6次,其中早锻炼不少于3次。体育锻炼包括参加集中教学、分类辅导或者课外活动。

  2、体育运动项目部要保证学生参加集中教学的课时数量,1、3学期各是8课时,2、4学期各是10课时。

  3、体育运动项目部要保证学生每周体育锻炼中能有1次参与任课教师的面授,包括集中教学或者分类辅导,每次不少于90分钟。

  4、体育运动项目部任课教师每周辅导学生早晨锻炼不少于1次,每次不少于45分钟。

  三、体育课程选课注意事项

  (一)体育保健课修读

  对部分病、残、弱等身体异常特殊群体的学生,不适宜参加体育运动的学生,须于开学2周内申请,填写《修读体育保健课申请表》(附件1),附上县(市)级医院诊断证明,报送所在二级学院、学院医务室、体育与军事教学部审核,教务处审批后执行。

  (二)体育课程调选

  体育课程选定后不得随意更改。因特殊原因退、补、改选的,须在选课2周内申请,填写《体育运动项目部调整选课申请表》(附件2),经相关体育运动项目部、体育教研室审核,体育与军事教学部审批后方可进行退、补、改选。

  四、体育课程组织运行

  体育课程的组织管理与运行,统一由体育与军事教学部负责,具体由体育教研室组织各体育运动项目部组织实施。

  (一)体育课程项目化

  体育课程教学实行运动项目化,依托体育运动项目部形式实行项目部负责人制。项目部负责人全面负责本体育运动项目部运行管理,围绕学院“三教”改革实施,制定本项目部的建设方案、课程标准、授课计划和教案,创新教学方法、编写课程教材;组建项目部教学团队,打造一支由专兼职体育教师、体育特长生和校外体育专家组成的教学团队,做好教师聘课和课程教学安排;做好集中教学与分类辅导有机衔接,统一纳入体育课程教学计划,有目的、有组织实施。

  (二)发挥“三员”角色

  体育课程任课教师要做好“教练员”,高效利用集中教学,做到精讲多练,教会学生掌握基本运动技能技术;做好“陪练员”,充分利用分类辅导,指导学生积极参加体育活动(包括早锻炼)和训练,以练促教,培养学生养成“坚持每天锻炼一小时”的习惯;做好“裁判员”,实施项目化教学比赛,通过“赛中学、学中赛”,多维度、全过程评估学生的体育成绩,做到以赛促教。

  五、体育场馆设施管理

  体育场馆实施项目部负责制,各体育运动项目部负责人统筹本项目部的场馆开放使用和设施、器材的管理。

  (一)开放时间

  非集中教学时段,各体育运动项目部根据教学计划统筹,安排所管辖的体育场馆及设施设备面向全体学生免费开放,室内场馆开放时间:6:30——21:00,室外场地,为全天时开放。

  (二)设施保障

  体育课程教学中,学生使用的公用体育设施器材由各体育运动项目部负责维护管理,相关维修保障纳入体育与军事教学部统一管理。不适合公用的体育器材由学生自备。

  六、体育课程考核

  创建多元评价学生体育课程的'考核模式,将身体素质、运动技能和学习过程统一纳入考核体系,综合评定学生的体育成绩。考核内容与标准,由各体育运动项目部制定并纳入课程标准,体育教研室审定,体育与军事教学部审核后统一实施。

  (一)考核内容和方式

  1、身体素质考核。按照《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评分办法》执行,学生体质健康测试合格作为体育课程成绩及格必备条件。

  2、运动技能考核。主要包括所选体育运动项目的技能技术和体育健康知识。通过课堂提问、课外作业、动作演示、教学比赛等多形式综合考核。

  3、学习过程考核。按照各体育运动项目部的规定执行,主要包括课程教学、体育活动(包括早锻炼)、运动训练、体育竞赛、项目部辅助工作等方面的参与度、进步幅度、考勤情况以及取得成绩等多维度综合考核。

  (二)考核办法和要求

  1、考核时间。由体育教研室组织各体育运动项目部按照教学计划实施。

  2、考核成绩。采取百分制形式评定后,由各体育运动项目部组织任课教师录入成绩。同时,做好体育课程项目考核记录备案。考核成绩包括:身体素质考核成绩(50分)、运动技能考核成绩(40分)和学习过程考核成绩(10分)。

  3、课程缓考。学生须本人提交申请,由学院医务室出具相关证明(因伤、病缓考学生),经所在二级学院和教务处批准后,统一由所在项目部提交给体育教研室审核后方可缓考,并报体育与军事教学部备案。

  4、课程补考。体育课程考核成绩不及格者,须由所在项目部进行补考,并报体育教研室备案。

  5、课程免修。退役、体质特异学生体育课程免修执行学院规定:参加学院组织的校内外体育竞赛获奖或参与学校体育工作表现突出的体育特长生,可申请当学期体育课程免修和学分认定,并根据获奖或工作业绩获评体育课程成绩。

  七、体育运动项目部考核评价及使用

  教师参与体育运动项目部发展建设、教师教学质量评价作为推荐参加学院年度考核评优的重要依据。

  (一)体育运动项目部考核评价

  按照体育运动项目部特点,主要从项目部开展运行状况、学生参与情况、体质健康测试及格率、校内体育竞赛开展情况、校外体育竞赛参赛获奖情况等方面开展年度考核,考核结果作为项目部年终绩效分配依据。

  (二)教师教学质量评价

  结合项目部特点设置差异化评价标准和评价手段,开展过程性评价和结果性评价相结合的综合评价,考核结果作为学院教师教育教学质量评奖评优依据。

课堂教学改革实施方案范文4

  课堂教学改革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课程改革的核心和关键,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为了进一步深入推进课堂教学改革,让“导学案”课堂教学方式和“3012”教学模式形成我校特色,构建“自主、合作探究、小组竞赛”课堂,全面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我校特制定本学年课改实施方案。

  一、 指导思想

  以《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为纲,以《滨海县推进初中教育均衡优质发展五年行动计划》为标尺,以“温故互查、导读检测、互动释疑、巩固训练、拓展延伸、课堂检测”六个环节为课堂教学的基本结构,以本校“3012”为基本教学模式,有效落实“自学、导学、互动、巩固”的精髓要求,真正实现学生的自主学习、主体参与,从而大面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实现师生的全面发展。

  二、工作目标:

  1、教学质量走出全县后五名的困境。

  2、课堂教学合格率90%以上,优质课要稳步提高。

  3、通过进一步实践与研究,确定课堂运用“导学案”教学,初步打造形成本校的“3012”教学模式。

  4、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扩大优秀教师队伍。

  5、创建有效的学生学习型小组,使学生学会学习,提高学生学习能力。

  三、遵循的原则。

  (一)面向全体原则

  面向全体学生,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基本要求。

  (二)体验性原则

  体验是最好的学习方法。在体验中掌握方法,在体验中理解和掌握知识,在体验中享受思维的跳跃。

  (三)兴趣性原则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要精心准备每一节课,充分利用好学习小组竞赛活动,要在调动学生学习兴趣上下真功夫。

  (四)评价激励原则

  评价是课堂教学改革一个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建立一个合理的评价机制,有利于调动和保护学生学习和教师教学的积极性,帮助教师改进教学,提高教学质量。

  四、“3012”教学模式阐述

  本教学模式是结合我校实际情况,推进课堂教学改革,深化教改的一些尝试,具体要求如下:

  1.授课时间必须控制在30分钟以内,课堂至少有12人次上黑板板演;

  2.每个班级依据学生学情进行分组,并且对组员进行编号。这样的做法是为了方便课堂进行小组竞赛。每节课都进行竞赛,在结束时对小组得分进行总结。并且根据实际情况,阶段性进行总结,提出表扬或奖励。

  3.每节课老师要带着小黑板上课堂,黑板上的题目应该是导学案上没有的.,可以出补充性题目,也可以出提高性题目。这样的做法也是为了避免让学生不至于因用导学案失去听课兴趣。

  五、现状分析

  我校在落实“3012”模式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缺乏先进理论指导。本教学模式制定的原因是因为我校老教师多,教学方法陈旧,课堂上往往还是以教师讲为主。为了改变这个现状,因此进行了“3012”教学模式的强制规定。但毕竟是出发点低,缺乏科学理论依据。

  (二)目标确定未求正确。部分教师没有根据所学的重点难点及学生学习实际,按照课标对所学内容的要求制定切实可行的学习目标。再则,学习目标的出发方式不够灵活自然,唤不起学生的学习欲望。

  (三)组织学生学习过程不到位。在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中,学案的引领功效较差,讨论的问题缺必要性,讨论时缺正确的点拨引导,对学困生的关注不够;在组织学生黑板板演时候,容易出现学习效率低,未板演同学未能积极参与学习情况;在组织竞赛过程中,由于竞赛机制不能到位,导致学生失去竞赛兴趣。

  (四)老师教学理念领悟不到位。“3012”教学模式本质上是要确立以学生为学习为主体的学习方式,但是老师在导学过程中,往往会注重形式,而忽略了实质的东西。因为常出现课堂很热闹,但是学习效果却很一般。

  六、主要工作与措施

  根据本校在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结合县课改新精神确定我校本学期的主要工作与措施。

  (一)强化培训。全校教师都要下大力抓对课模运用意义、操作要领、创新做法的定期再培训,做到自我培训与教研培训有机结合,专题讲座与校际交流有机结合,使用模成为每位专任教师的熟练功,并提升教师课堂教学的各项技能。

  (二)强化示范。通过组织课堂教学大比武教研活动,让一些骨干教师多上课改课、示范课,来实现以点带面,打造典型,带动整体。

  (三)强化重点。在教学中强化教学管理,通过推门听课等方式督促运用“3012”教学模式。另外通过示范课、赛课等形式推广和巩固使用“3012”教学模式。

  (四)强化教研。校本教研,贵在实效。本学期常规教研内容要注重“三抓”,即“抓集体备课、抓教师培训、抓教学研究”。通过集体备课,对导学案每个环节设计的有效性进行细致研究,提高教师备课的能力。坚持师能培训为重,组织开展新知识、新技能、新手段的培训,不断增多优秀教师数量,提高优秀教师素质,充分发挥优秀教师引领带动作用。注重研究学校学案教学实施过程中出现的近、小、实的问题。研究导学案编制内容,根据不同形式的导学案,设计不同的流程;研究学案导学应用方法,在什么时候用,怎么用,课堂上如何有效地与教学设计结合,优化教学过程;研究使用导学案的活动评价方式,研究从哪些角度对学习效果的评价,怎么评价自主学习能力,怎么评价学案是否完成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等;研究导学案编制时应注意的事项,如何贯穿学习活动设计的三条线:知识线、学法线、能力线。设计学案时,怎样把知识线、学法线和能力线进行有机的结合。在注重常规教研的同时,还要加强网络教研的力度,通过网络教研,来解决运用课模中的疑难问题,分享运用课模中的成功经验,达到共同提高的根本目的。

  另外,通过教研活动研究“3012”教学模式的运用技巧、效果等,让“3012”模式成为一种实用、有效的教学模式。

  (五)强化激励。通过建立激励机制,学期末要表彰一批在推进课改,特别是在运用“3012”课模方面成效显著的把关领导和骨干教师,并且将课改与管理绩效挂钩,以此来推进高效课堂大面积创建的步伐。

  (六)强化管理。进一步修订完善教学常规管理方面的制度标准、考核细则,对导学案的编写和“3012”教学模式要求要制定的更细致一些,特别是导学过程。做好课模达标验收工作,哪些人可以一步到位先达标,哪些人可能逐步到位,校领导要有目标,有计划的进行培养、验收。

  六、推进“3012”教学模式阶段划分

  第一阶段:学习培训、初步运用阶段

  第二阶段:实践探索阶段

  第三阶段:全面施行、总结反思阶段

  七、保障措施

  1、设立推进课改领导小组。

  组长:

  副组长:

  组员:和各教研组组长。

  课堂教学改革是一项长期而艰苦的工作,也是一个滚动修改、不断自我完善的过程,只要我们团结协助,不怕困难,自我加压,立足现在,放眼未来,点滴积累,不断努力,就一定会取得课堂教学改革的实效和成果。

  2、经费保障

  学校设立专用课改资金,专款专用,在去年投入的基础上,再加大投入,让课改有强大的经济支持,让课改成为学校最亮的风景线。

课堂教学改革实施方案范文5

  为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结合学校人才培养方案修订指导意见和体育部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的意见》精神,坚持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聚焦“教会、勤练、常赛”,全面实施体育课程体系改革,推动大学生文化学习和体育锻炼协调发展,帮助学生在体育锻炼中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创新型农林人才发挥学校体育的重要作用。

  二、改革目标

  系统构建“个性化选课、课内外融合”的大学体育教学模式,课程建设有计划,成体系,选项多,面向广,见实效,有特色;课内外一体化路径通,运行稳。普及“三大球”运动,增强对抗性运动,挖掘“三大球”等体育运动文化和课程思政元素,充分发挥体育课程的育人功能。在体育社群建设上采取动态管理,充分发挥体育会、社、队、群、圈等学生组织作用弥补课程资源的不足。以提高学生耐力和力量素质为重点,完善学生体质促进工作机制,力争在“十四五”期间使我校学生体质优良率达到20%以上,及格率达到95%以上。

  三、重点任务

  (一)课程体系构建

  1、科学谋划课程设置

  ①基本结构上扩大受益面:一、二年级本科生开设4个学期体育必修课,其他年级和研究生开设体育选修课,每学期30学时,课程结业获得1学分。

  ②选课制度上增强实效性:一、二年级体育课实行选项必修制,现有约30门体育专项课程供学生采用“两自主”与“三自主”相结合的方式进行选课,一年级体育专项和任课教师可任选,课时板块固定,以此延长专项学程,提升专项技能学习实效;其他年级专项课程和任课教师、上课时间均可任选,以充分满足学生个性化需求。

  ③游泳必修制提升生存力:从20xx级新生开始,在一年级两个学期内,对所有学生分批进行14学时左右的游泳普修教学,并随堂考查学习效果;定期进行游泳技能达标考核(暂行标准为:不限泳姿持续游进50米),学生在大学期间未达标不予毕业。病残学生可凭有效证明予以免修。

  ④专项设置上体现针对性:将现有体育专项课程分为A、B、C、D、E四种类型,对一年级学生开设游泳普修和体育专项相结合的选项体育课,课程名称为“专项A”和“专项B”,其中,“游泳+专项”的课程类型称为“专项A”,“完全专项”的课程类型称为“专项B”。每学期“专项A”和“专项B”的班级设置大约各占一半,以便有效利用游泳场地。“专项A”和“专项B”分别按学期组织考试予以结业,但A与B的专项教学内容打通衔接。体育课程一旦选定,则持续2个学期课程专项不变,上课时间不变,任课教师不变。“专项A”和“专项B”以“三大球”等对抗性运动项目为主。对二年级及以上年级学生开设“专项C”和“专项D”课程,每学期结业。其中“专项C”可理解为“专项A+B”专项部分的精简版,即把两学期的专项教学内容压缩至一学期内完成。一年级选择了某“专项A+B”,则不应在后续学期再选择该“专项C”。“专项D”是针对专项技能基础较好的学生开设的专项进阶课程,选择“专项D”应具有较好的专项运动基础,开课前需进行专项基础考核,达到标准后方可继续课程学习,未达标准者作退课处理,可及时改选或在后续学期选课。“专项E”是针对高年级本科生和研究生开设的体育公共选修课,教学内容与“专项C”一致,但课程结业考试以专项技能为主,不包括环湖跑、体质测试等内容。

  ⑤考评体系上突出引导性:学生体育课程考核采用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的方式,突出过程评价。

  2、有计划开展特色体育课程建设

  按照课程建设需求,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课程和农科特色运动技能课程两方面建设和发展农科高校特色体育课程: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课程包括《射箭》《舞龙舞狮》《龙舟》等,农科特色运动技能课程包括《潜水》《攀树》《野外生存》等。

  (二)推进课内外一体化建设

  1、总结与推广课内外一体化建设经验

  进一步总结课内外一体化建设试点课程《篮球》《健美操》的经验并逐步推广,按照“课堂内基础教育、社团内骨干培养、运动队精英集训”的递进层级夯实群众基础,保障梯队建设,提高竞技水平。

  2、加强体育社团建设与管理

  ①梳理现行体育社团的审批流程、管理模式、发展经验等,采取更加包容的态度扶持更多的体育社团健康发展。

  ②对已登记注册的体育社团采取分级分类动态扶持的方式进行管理,从制度建设、日常管理、社团规模、示范引领、推广辐射、项目特点等方面综合评定等级,不同等级给予不同待遇,包括师资配备、场地保障、经费支持、参赛许可等,定期评定,动态升降。

  ③突破组织结构上的固定思维,将学生体育方面的会、社、队、群、圈等无论在册还是不在册、长期还是临时、大型还是小众、实体还是虚拟,都纳入关注视野,进行分级管理或干预,最大程度发挥学生组织、信息技术在促进校园群众体育活动蓬勃开展上的积极作用。

  (三)加强学生体质健康促进工作

  1、提高体质测试工作的质量和水平

  加强“大学生体质健康测试中心”的建设和管理,完善相关制度办法,优化测试方案,持续加强测试工作信息化建设。改革学生体质测试模式,采用“室内预约分散+室外集中测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年度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以此达到“不怕晒,不怕雨;按预约,少排队;可重测,出成绩”的良好效果。

  2、加强体质测试结果在教育评价中的运用

  落实教育部《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有关精神,将学生体质测试结果与评先评优及毕业影响挂钩;将体质测试结果以20%的占比纳入学生体育课程成绩;对高年级学生体育素质进行年度考查,根据体质测试成绩、环湖跑完成情况或以学生集体或个人在各级各类体育活动或竞赛中取得的成绩或奖励进行计算,其中体质测试成绩占70%,环湖跑或参赛情况占30%。

  3、发挥学院在促进学生体质健康上的积极作用

  将体质测试工作纳入二级单位目标管理与绩效考核内容;每年对大学生体质测试情况进行编印,如实报告本校学生体质健康状况和各学院在促进学生体质健康方面采取的典型做法。

  4、发挥运动队学生在体质测试中的模范带头作用

  要求高水平运动员必须达到优秀等级(特殊情况另行要求),倡导普通生代表队员尽量达到良好及以上等级,对获得优秀等级的普招学生进行奖励。

  5、做好体质测试不合格学生的有效指导工作

  体育部与学院协同实施不及格学生预警制,体育部对前两年测试总评不达50分的学生开办课外体质促进训练营,与学院协同管理,动员学生入营集训,科学干预。

  本方案自20xx级开始执行,由体育部、本科生院负责解释。

课堂教学改革实施方案范文6

  为了适应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改革的要求,进一步提升我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全面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我校借鉴国内知名学校的先进经验,结合校情,开展“有效教学—高效课堂”的教学改革,用心探索一条“教育观念新、教学方法活、学生训练实、课堂效率高”的教改新路。

  一、指导思想

  从学生的发展出发,构成以“导学稿”为载体的“先学后教,训练提升”的课堂教学模式,以学定教,实现“教学合一”,从而调动学生的主动参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潜力,使学生不仅仅掌握所学知识,而且掌握获取知识的技能;激励教师进一步更新教育教学观念,改善教学方法、教学行为和教学手段,增强教科研意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促进我校教育教学水平的提高,构成我校课堂教学特色。

  二、理论支持

  美国教育家布鲁姆提出以“为掌握而教,为掌握而学”为主要思想的学校教学理论。其掌握学习理论的目的在于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使大多数学生能取得优秀的学习成绩。其基本观念就是:一个人能学会的东西,几乎人人都能学会。许多学生之所以没有取得优秀的学业成绩,并不是由于他们智力发展不好而是学生没有付出所需的学习时间,教师没有给予学生恰当的教学帮忙,学生学习的策略和方法不对头,如果在这些方面加以注意,就会使每个学生获得良好的学业成绩。

  基于上述教育理念,教师务必摒弃陈旧的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要为学生掌握而教,引导学生为掌握而学,要找到使学生掌握所学知识的手段,即要有正确的教学和学习策略。正如陶行知所说“与其把学生当做天津鸭儿添入一些零碎的知识,不如给他们几把锁匙,使他们能够自动去开发文化的金库和宇宙之宝藏”。

  三、教改资料

  (一)以“导学稿”为载体。

  导学稿,顾名思义,强调的是“导”与“学”。“导”指的是引导、指导、辅导,突出的`是“导”要落实在学生的“学”上;“学”则指的是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强调的是学生的主体性。“导学稿”既是老师的教案,又是学生的学案,它把“教”与“学”有机结合在一齐,做到“教学合一”,把学生的有效学习作为教学设计的具体要求,更具有科学性、实效性。“导学稿”的编写构成过程可概括为“提前备课、轮流主备、群众研讨、优化学案、师生共用”。

  (二)“先学后教,训练提升”的教学模式。

  “先学后教,训练提升”的课堂教学模式是以“导学稿”为载体,以突出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潜力、情感态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为目的,以“导学、研讨、训练、提升”为特点的学法指导教学策略体系。与传统的教学模式相比较,其突出优点是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突出学生的自学行为,注重学法指导,强化潜力培养,并注重学生间的互助交流,把学生由观众席推向表演舞台。

  (三)教学策略。

  注重学生学习的全过程,引导学生的自主发展,透过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师生的互动交流,实现教与学的相互结合、相互促进。基本包括:课前预习导学,课堂学习研讨,课内训练巩固,课后拓展提升。

  1、课前预习导学。

  以学生自学发现问题为出发点,要求学生课前通读下节课所学资料,查找、整理与本课有关的知识,自主解决教材和教学要求中的基础性问题,对疑难问题做好标记,留待在课堂上与同学合作解决或向老师质疑。预习导学的设计,应从学生实际出发,从具体的问题入手,注重新旧知识的联系,要具有引导性、启发性、可操作性,体现导学的目的。预习导学要能体现学科特点,难度要适当,量要适中,要能使中等程度的学生基本完成。

  2、课堂学习研讨。

  课堂学习研讨应以分析和解决学生学习中的问题为立足点,透过检查预习,了解学生课前准备状况,及时调整教学思路,把握每一课的重点,着重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并借助问题的变化和深入,带给学生进一步思考、探究、交流,引导学生合理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总结学习中的经验,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不断培养学生的探究潜力和平等合作的良好学风。

  3、课内训练巩固。

  从教材要求和学生的实际出发,根据学生有效学习的要求进行针对性训练,做到精选、精讲、精练。训练资料包括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训练,训练设计要分层次,呈现出各个问题的梯度,既要面向全体学生,又要尊重学生学习的差异,做到“同时异步”教学,保证每个学生的有效学习。

  4、课后拓展提升。

  立足于课内、课外相结合,注重新旧知识的联系,透过知识的迁移训练,重在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潜力。课后拓展提升包括:一些综合性和实践性的思考题,供学生课后拓展探究,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带给和本节课学习资料有关的辅助资料和信息资源,使课内学习自然延伸到课外,满足学生自主学习的要求;学生在“导学稿”上填写学后记,总结本课学习的规律和方法。当日课外作业就是掌握“导学稿”上当天的学习资料,“导学稿”以外没有作业本。

  (四)学习策略

  学生学习采用“四步学习法”。

  1、学生在接到“导学稿”后,务必认真完成对相关教材及“导学稿”的学习,解决基础题部分,学有余力的同学能够做提高题,碰到生疏的难以解决的问题要做好标记(用铅笔作答),完成第一步学习。学生在本环节要做到三点:自觉、主动、独立。

  2、学生带着问题进入课堂,进行分组讨论交流,合作探究,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再由教师讲评,完成第二步学习。学生要注意作学习方法和规律的笔记(用蓝色或黑色笔作答)。

  3、当堂进行训练和测试,及时得到反馈,教师综合评析,举一反三,解决问题,完成第三步学习。

  4、课后认真做好复习巩固,训练提升,完成“导学稿”的疑难练习题(用红色笔作答)和巩固所学知识,在“导学稿”的空白处写上“学后记”,完成第四步学习。

  四、实施对象及办法

  新学期,全校各年级各学科将实施教学改革。

  1、相关年级组要深入全面实施以“导学稿”为载体的“先学后教,训练提升”的课堂教学模式,统一一份“导学稿”,切实提高“导学稿”的使用质量,要让“导学稿”真正成为指导学生“先学”的活教材。

  2、创新课堂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效率。要经过举行公开课、示范课、课堂教学比赛、经验交流会、专题培训班、校本培训等多种方式提高教师运用新的课堂教学模式的潜力,制定课堂教学评估标准,及时发现典型,树立典型,引导广大教师,不断巩固学习成果,不断深化创新课堂教学方法。“课堂因互动而精彩,学生因自主而发展”突出课堂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地位,采取“同时异步”“精讲多练”的教学方法,高效地进行“后教”,保证课堂教学的优质高效。

  3、加强“导学稿”的管理。科任教师务必在上课前收查“导学稿”,对学生的课前预习状况作分析,并做好记录,然后进行第二次备课。班主任要用心协助科任教师,密切配合,加强对学生使用“导学稿”的管理,相关领导要对“导学稿”的构成及管理实行两周一次检查,切实提高学生学习的自觉性、积极性、主动性,变学生被迫学习为主动学习。

  4、抓好“四清”落实,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堂堂清、日日清、周周清、月月清”是学生自我检测、自我更新、自我补“缺”的'重要方法,是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保证。“堂堂清、日日清”由任课教师负责组织落实,精选当堂训练题和作业,每一天抓好自习辅导与反馈。“周周清、月月清”由备课组负责组织落实,每隔两周、每月精心组编一套练习题,并认真做好每次测试或抽查的质量分析。教务处对“四清”的落实状况要认真进行检查,督促各职责人抓好落实。

课堂教学改革实施方案范文7

  教育部20xx年印发《高等学校体育工作基本标准》(教体艺〔20xx〕4号)明确提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加强高等学校体育工作,切实提高高校学生体质健康水平,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统筹规划学校体育发展,把增强学生体质和促进学生健康作为学校教育的基本目标之一和重要工作内容。

  根据教育部《高等学校体育工作基本标准》通知和具体要求,结合榆林学院实际情况,为积极推进大学体育课程教学改革,使学生掌握科学锻炼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有效方法,学会至少两项终身受益的体育锻炼项目,养成良好锻炼习惯,特制定本方案。

  一、课程目标

  (一)使学生掌握科学锻炼身体的方法,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和个体差异,帮助学生形成个人体育专长。

  (二)了解体育锻炼的科学知识,掌握自我监督、评价身体健康的方法,培养和提高体育欣赏能力。

  (三)培养学生自主锻炼的兴趣和爱好,形成体育锻炼意识和习惯,树立终身体育思想。

  (四)发挥体育教育的多功能性,培养学生敢于拼搏、勇敢、顽强、团结进取的优良品质。

  (五)全面提高学生的身体机能和身体素质水平,改善学生的心理素质,培养学生适应社会、自然环境的能力。

  二大学体育课程设置、结构及内容、课时分配

  (一)课程学分与性质

  (二)课程结构与内容

  1、一、二年级大学体育课为必修课,大一第一学期修太极拳课程,其余三学期学生根据自身的兴趣和爱好,每学期选一项,3个学期必须选择三项不同的课程内容。同时辅以课外体育锻炼和心肺机能达标测试内容。

  2、选课方式改革

  实行学生自主选课。选课后,根据师资、场地等情况进行微调。

  三、具体要求

  (一)课程项目设置

  开设篮球、足球、乒乓球、羽毛球、网球、跆拳道、健美操、武术、健身排舞、体育舞蹈、射艺、腰鼓、秧歌、瑜伽、气排球等15门课程。在此基础上,根据师资、场地等情况,逐步增加新的课程,不断满足学生的需求。

  (二)学生修课要求

  大一第二学期、大二两个学期,每学期学习一个体育项目,完成1学分,共4学分。每学期所选项目不能相同。

  (三)学生选课步骤

  1、在学校规定的选课时间范围内,由学生登录选课系统,根据公布课程的信息和上课时间,结合自身实际情况自主选课。

  2、退改选。选课人数如达不到开课要求的课程将停开,所选该课程的学生要改选其它课程。其它学生也可在规定时间内对所选课程进行退改选。

  四、大学体育课程考核方法

  (一)考核内容

  考核内容与比例一览表

  (二)考核方法

  1、大学一、二年级学生

  (1)专项运动技能内容考核成绩、平时成绩和身体素质考核成绩均按百分制计算。

  (2)专项运动技能内容考核(占40%):由课程组教师统一制定考核内容、标准和办法进行技评与达标考核(见各教学大纲)。

  (3)身体素质考核(占30%):1000米(男)、800米(女)。考核标准由体育学院统一制定。

  (4)平时成绩按百分制评分,其中课堂考勤成绩60分,课堂表现40分(占30%):

  ①上课出勤情况:迟到、早退、病假、事假一次扣10分,旷课一次扣20分,缺课所扣总分达到60分或累计次数超过总课时数三分之一者,体育课成绩不予评定,且无补考资格,按重修对待。

  ②课堂表现分值:由任课教师根据学生上课时的'学习态度、积极性、技术技能的进步幅度、着装等予以评定。该项成绩得0分者,体育课成绩不予评定,且无补考资格,按重修对待。

  (5)身体素质考核:

  ①男生:1000米;女生:800米。每学期达标测试一次,由体育学院行统一安排。

  ②在心肺机能考核中,耐力跑(男1000米、女800米)成绩未达到(男452"、女444")标准者,该项成绩按0分计算。

  (6)所有学生均需持本人有效证件(学生证及身份证)参加考试、测试,无证件或证件不全者,按《榆林学院考试管理规定》处理。

  (7)补充说明

  ①因身体异常和病、残、弱等特殊群体学生,需持三甲医院及校医院证明,由本人申请,所属院系同意(分管教学及学生工作负责人),任课教师确认,大学体育教学部审批,报教务处批准,可按体育保健生对待。所有手续必须在每学期开学后两周内办理。

  ②体育保健生的考试项目及成绩按该生的实际到课情况和具体病情由代课教师酌情组织与评定。

  ③学生无故缺考考核项目中任何一项,该学期体育成绩不予评定,且无补考资格,以重修对待。

  ④考试应严肃认真,严格遵守考试制度。因病、因公办理相关手续,须持本人假条(附三甲医院及校医院诊断证明)或公假证明经学生所在院系(分管教学及学生工作负责人)、任课教师、大学体育教学部和教务处批准方可办理缓考申请,否则一律按旷考处理。

  ⑤补考:如期末考试总评成绩不及格,须在开学后按照教务处的补考安排参加补考,补考内容为:专项运动技能或身体素质测试(男1000米,女800米),补考名单以教务处下发为主。

  2、大学三、四年级学生

  按照《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20xx年修订)及《榆林学院学生学籍管理实施细则》的要求,针对我校大学三、四年级学生的体质测试特作以下规定:

  (1)学生无故缺席体质测试中的任何项目,该学年测试成绩不予认定。

  (2)如确因特殊原因不能参加测试者(如残疾、先天性疾病等),须在测试前凭三甲医院及校医院证明,由本人提出书面申请,经学生所在院系(分管教学及学生工作负责人)、大学体育教学部和教务处批准方可,如无以上手续或手续不完善者,体育学院将不予以补测,该学年测试成绩不予认定。

  (3)办理缓测手续且手续完备者,体育学院将择期予以补测,如补测仍无法参加,该学年测试成绩不予认定。

  (4)由于三、四年级在测试期间可能正在进行本专业的教育实习和专业实习,体育学院将至少提前一周安排相关院系测试的具体时间,以便于学生按时返校进行测试。

  (5)教务处将在每年运动会期间,对上一年度体质测试合格率较高的院系或班级予以通报表扬及一定的物质奖励。

  (6)如遇天气等原因无法进行测试,体育学院将另行安排。

【课堂教学改革实施方案】相关文章:

[荐]课堂教学改革实施方案范文11-06

教师课堂教学改革实施方案范文11-07

体育课堂教学改革实施方案范文 中小学体育教学改革落实方案11-28

教学改革创新实施方案范文10-07

数学课堂教学改革方案范文11-18

高效课堂实施方案范文10-11

高效课堂实施方案范文(必备)12-09

名师网络课堂实施方案范文11-14

课堂教学改革座谈会发言稿0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