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方案7篇【优选】
为了确保事情或工作能无误进行,通常会被要求事先制定方案,方案可以对一个行动明确一个大概的方向。方案的格式和要求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设计方案7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设计方案 篇1
一、猜谜语引声音
1。谈话:
今天,老师给大家请来一位老朋友,它看不见,摸不着,可它不管大和小,总往耳朵里跑。它是谁?(声音)
声音是丰富多变的,每个声音都有自己的故事,咱们今天就来选声音,编故事。
2。点击课件,出示题目:
[猜谜激趣,切入主题。]
二、听声音学表达
课件播放生活中及自然中一系列学生熟悉的声音,让学生模仿老师的表达尝试用拟声词说听到的声音。
[由于播放的是学生熟悉的各种声音,学生们很快就沉浸在听声音的喜悦中,激发了学习兴趣。此时,教师通过示范要求学生用拟声词说说听到的声音,训练学生在习作中如何表现听到的声音,丰富学生的习作语言。]
三、听声音说画面
过渡:生活中的声音是丰富多变的,即使同一个声音,不同的人听,也会有不同的想象。
1。课件播放铃声。
2。让学生用几句话说说听到铃声想象到的画面,并逐步引导学生说出各种不同的画面,说清楚,争取说具体。
[生活中的声音必然是和一定情境相联系的,所以必须要唤起学生这种与声音相联系的情境的回忆,而且要激发学生的想象,由一种声音想开去,想象各种不同的画面,为后面能编出各种不同的故事奠定基础。]
四、听声音编故事
过渡:一个简单的声音就激发了同学们不同的想象,如果把几种声音连起来听,可不可以编成一个精彩的故事呢?
1。课件播放:羊叫声、狼嗥声、狗吠声。
[选择彼此有联系的声音,更易激发学生的想象]
2。学生先用拟声词说说听到哪些声音。
[弄清听到的声音,是编故事的第一步]
3。同桌讨论,试编故事。
4。交流评议,教师指导。
评议、指导重点:
①用上声音②说清故事的梗概③说具体,说生动
指导方法:点评、追问、师生共编故事
[在评议中逐步提高要求,先说清故事的梗概,再要求把故事说具体。其中,如何把故事说具体是难点。三年级是习作的起步阶段,采用师生共同编故事的方法,尽量扩大学生参与面,帮助学生领悟如何把故事说具体。]
6。小结方法,教师板画。
[用简洁的板画,形象地说明本次习作的要求和方法。展开的双翅寓示要张开想象的翅膀。在鸟儿控制飞行方向的尾羽上写上“合情合理”四个字暗示想象合理的重要性。因为鸟儿需要丰满的羽毛才能飞得更高更远,所以在鸟背上写上“具体”二字则说明故事需要想象具体才能描写精彩。]
五、
1。课件播放两组声音:
①鸟鸣、枪响、拍翅膀声②铃声、哭声、笑声。
2。说明:
①可从本课先后播放的三组声音中任意选择一组自编故事。
②可从生活中自由选择几种声音自编故事。
3。学生动笔成文,教师巡视。
[为不同程度、不同喜好的学生提供不同的选择。]
讲评课
一、回忆要求,整体评价
1。回忆要求。
课件出示要求:用上声音;想象新颖;故事合理;描写具体
2。整体评价。
评价要点:表扬学生想象丰富;分述所编故事的种类;赞美学生在故事中反映的热爱自然、同情弱者等思想意识。
[回忆习作要求,为评讲、修改习作提供依据。用热情洋溢的话语真心赞赏学生的闪光点,树立学生的自信心。]
二、针对要求,逐一点评
1。用上声音。
①课件出示一段选用多种声音的范文进行赏析。
②课件出示范例,指导学生用准确的拟声词描述狼叫声、枪响、心脏跳动声,正确地运用标点符号来表示声音的引用、延长、断断续续。
[用上声音,是本次习作的特殊之处。如何在文中正确表示声音并描述准确是必须要让学生清楚的,而且学生通过对优秀习作片段的赏析,感悟到形象运用声音可以使故事更生动。]
2。想象新颖。
①课件出示想象新颖同学的姓名和习作题目,并请其中两三名学生简要介绍自编故事。
②课件颁发“奇思妙想奖”。
[通过课件将学生的`姓名和习作题目标在闪烁的星星上,在热烈的掌声中颁发“奇思妙想奖”,鼓励、欣赏学生的大胆想象,有利于学生想象力的发展。]
3。描写具体。
①课件出示对话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具体的段落,进行赏析。
②指名读自己习作中描写具体的精彩词句,全班欣赏。
③同桌互相欣赏描写具体的精彩词句。
④课件颁发“妙笔生花奖”。
[对于处在习作起步阶段的学生来说,模仿是一种常用的方法。选用不同故事类型的、不同方面描写具体的段落进行赏析,对学生可以起到很好的引领作用。为了让每一个学生都能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安排了自我展示和同桌互相交流欣赏的环节,并通过课件在飘扬的彩旗上展示学生的姓名,颁发“妙笔生花奖”。]
4。故事合理。
课件出示顺口溜,揭示学生故事中不合理的情节。
[作文训练不仅是词句的训练,也是思维的训练。表达的混乱往往源自思维的混乱,用诙谐的顺口溜,善意地指出学生故事中不合理的情节,让学生在笑声中进行思维的整理。]
三、围绕要求,进行修改
1。课件出示修改方法:先自读自改,再同桌读同桌改。
2。全班范围内交流修改的词句。
3。课件颁发“火眼金睛奖”。
[学生在以上的欣赏、讲评中有了习作感悟,有了修改愿望。教师再教给学生修改习作的方法,水到渠成。在交流中肯定学生所做的点滴修改,逐步培养学生修改习作的能力和习惯。课件演示孙悟空翻着筋斗云颁发“火眼金睛奖”,赞赏学生在修改习作时表现的勇气和智慧。]
四、欣赏范文,总结提高
1。课件出示教师范文《“我要迟到了”》
2。学生自由谈看法。
3。总结:学生谈在此次习作中的收获。
[在习作最后出现教师范文,不会过早地限制学生的思路。教师选择的是学生较少选择的铃声、哭声、笑声,启发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从生活中选取习作的素材。]
师(以教师身份出现):同学们,你们刚才从经济、城市建设、国民素质、旅游、科技等方面畅谈了北京20xx年的灿烂前景。你们的想法也让乡下的大娘终于明白了,申奥成功这一时刻举国上下欢呼雀跃的原因了。就让咱们展开想象的翅膀,把刚才的想法记下来。请你根据咱们今天的话题,拟一个你喜欢的习作题目,与同桌交流的那几句话就是文章的开头。请接着往下写,想怎样写就怎样写。只要别人读了,能从你对20xx年的展望中,体会到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就达到目的了!
(设计意图:话题来源于生活,这一话题的选择,使学生忘记了这是一节习作课,因此消除了学生对作文的心理障碍。让学生在宽松愉悦的状态下自主地宣泄个人感受。由说到写,自然流畅,不留痕迹。)
板书设计
一、看到、听到(略)
二、想到(详)
经济、旅游、城市建设、国民素质……
三、抒情(略)
设计方案 篇2
活动目标
1、知道一些气象变化与动物习性变化之间的关系。
2、能根据动物的特殊表现来推断并预报天气。
3、对探索天气奥秘感兴趣。
活动准备
1、图片-蚂蚁搬家
2、纸、笔、展板。
活动过程
一、谈话引起幼儿对动物能预报天气的兴趣。
1、教师:明天会不会下雨?怎样才能知道天气会不会变化呢?
2、教师:除了天气预报会告诉我们天气的`变化,还有谁会告诉我们?
3、教师:小动物们知道天气要变化了,会有哪些反常的举动呢?
二、教师引导幼儿讨论哪些动物能预报天气。
1、观看下雨天蚂蚁上树的图片,引导幼儿观察蚂蚁在下雨天的表现。
2、提问:它们是谁?在干什么?为什么要这样?
3、教师讲述"蚂蚁搬家"的原因。
4、讲述 “蜻蜓”“燕子” 低飞的故事。
提问:除了蚂蚁能预报天气外,你还知道哪些动物能预报天气,它们是怎样预报天气的?
5、请个别幼儿在大家面前介绍,鼓励幼儿说出与别人不同的内容,
教师在黑板上用简单图标记录幼儿讲述的动物。
三、教师请每组幼儿选一名幼儿在集体中介绍本组幼儿讨论的内容。
1、教师引导幼儿用展板的形式介绍动物预报天气的情况。
2、教师引导幼儿将自己知道的能预报天气的动物及它们怎样预报天气的,
用绘画的形式表现出来,并布置成展板。
四、教师和小朋友一起总结成一首儿歌,并游戏。
1、动物世界真奇妙,它能预报天下雨。
蚂蚁搬家要下雨,
小鱼水上游要下雨,
燕子低飞要下雨,
蜻蜓低飞要下雨,
乌龟冒汗要下雨,
天晴青蛙捉虫静悄悄,
树上知了声声叫,下雨知了无声响,
青蛙呱呱叫。
真有趣!哗啦哗啦天下雨。
2、小朋友扮演动物玩下雨的游戏。
设计方案 篇3
第一单元 夏日风情
教学设计:本单元以夏日风情为主题,在教学内容中以听听唱唱创创活动为主,在本单元中感受不同的风土人情,通过歌唱与欣赏认识6/8的节奏特点,掌握四声部轮唱的风格,学习《剪羊毛》的旋律,并能够用口琴吹奏歌曲。在活动中帮助学生感受双音的音响效果。
教学内容:听听:那不勒斯舞曲、意大利随想曲
唱唱:夏天来了---复习6/8拍
剪羊毛
创创:为歌曲伴奏
教学目标: 1、初步认识和了解西洋乐器中的铜管乐器——圆号、小号、长号和大号的音色、形状及演奏方式。本课以小号为重点。
2、通过欣赏小号独奏曲《那不勒斯舞曲》,使学生感受欢快的情绪,进一步熟悉西洋铜管乐器的不同音色,感受和听辨独奏与伴奏的各个层次。
教学重点、难点: 1、小号独奏曲《那不勒斯舞曲》,是俄国作曲家柴科夫斯基所作,芭蕾舞剧音乐《天鹅湖》第三幕中的一段以小号为主奏乐器的意大利风格的舞剧音乐。乐曲为三部曲式结构。在乐队全奏四小节热烈的引子后,出现了小号用小快板速度独奏的活泼而轻快的主题,这一主题每一句的节奏型都是;第二乐段:节奏型与第一乐段相近,但开始句不是十六分音符,而是用附点音符;第三乐段:由八分音符开始,紧接着是顿音与连音相间的一大串十六分音符
2、复习6/8拍
教学课时:8教时
第 一 课 时
教学内容:
欣赏《那不勒斯舞》
教学目标:
通过欣赏小号独奏曲《那不勒斯舞曲》,使学生感受欢快的情绪,熟悉西洋铜管乐器的不同音色,感受和听辨独奏与伴奏的各个层次。
教学重难点:对音乐中部分乐器音色的掌握。
教学准备:音乐、板书、口琴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播放所学歌曲《牧场上的家》,让学生听着音乐,愉快地走进教室。
二、新课导入:
师:同学们,在上课前我们先来做一个小测试:请大家听到老师“预备——开始”的口令后,把手贴到下巴上。
教师在喊出“预备——开始”口令的同时,有意夸张地把手贴在脸颊上。此时出现微妙的情形:全体学生几乎无一例外地都会随教师把手贴在脸颊上。教师让同学们互相观察手放的位置,提出问题:“刚才老师讲的要求是什么” ?
★同学们会流畅的回答:“听到老师‘预备——开始’的口令后,把手贴到下巴上” 。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听到老师的口令后,大家都把手错放到脸颊上呢?原因很简单,因为同学们都看到老师是把手放到脸颊上的,所以也都把手放到了脸颊上。
(这个现象说明一点,那就是同学们相信眼睛看到的胜于相信耳朵听到的。俗话说:眼见为实,耳听为虚。也说明这是人们生活中普遍存在的现象。但是,世界是由多元化组成的,我们除了可以用眼睛的视觉去观察我们周围的世界,还可以用耳朵的听觉去发现和感受这世界的另一面。音乐是一种听觉艺术,因此,学习音乐是培养和发展我们用听觉去发现和感受周围世界的能力。)
师:今天老师向同学们介绍几种西洋铜管乐器,并和大家一起欣赏一首小号独奏曲《那不勒斯舞曲》,就是要求同学们在用眼睛观察西洋铜管乐器形状及演奏姿势的同时,注意用听觉去感受西洋铜管乐器的音色特征和声音表现特点。
三、西洋铜管乐器介绍:
1、展示多媒体,呈现课题《那不勒斯舞曲》和本课的四个教学内容标题:(1)西洋铜管乐器介绍;(2)巩固练习;(3)为欣赏做准备的练习;(4)欣赏:小号独奏曲《那不勒斯舞曲》。
2、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把小号、长号、圆号和大号的乐器形状(图像)、音色特征
及声音特点介绍(文字和解说)、演奏姿势(图像)和乐器演奏音乐实例(音乐)多方位整合的呈现给学生,使学生在观察乐器的同时可以看到有关乐器的音色特征和声音特点的解说文字,听到解说声音;在聆听某种乐器演奏的音乐实例时可以看到使用本乐器的演奏姿势和方法。(教师利用多媒体计算机在向学生介绍过程中,注意重点简要提示各乐器的声音特点,小号:声音高而明亮;长号:声音有些撕裂的感觉;圆号:声音带有一种朦胧感;大号:声音浑厚低沉。)
四、巩固练习:
★使用多媒体计算机在大屏幕上呈现出各种铜管乐器的图像,学生每组选出两名代表,听播放的音乐片段,说出所听音乐的主奏乐器名称。判断回答错的可以由本组其他学生给予补充和纠正。
五、为欣赏做准备的练习:
1、在大屏幕上由简到繁按顺序呈现《那不勒斯舞曲》第一、第二和第三乐段的主题音乐节奏,引导学生按乐段音乐主题分别进行节奏视读。
★2、指导学生分析、归纳三个乐段的主题音乐在节奏上的不同之处。第一乐段:主题每一句的.节奏型;第二乐段:节奏型与第一乐段相近,但开始句不是十六分音符,而是用附点音符;第三乐段:由八分音符开始,紧接着是顿音与连音相间的一大串十六分音符:
3、操作课件,节奏谱变为乐谱,让学生看着曲谱听教师用钢琴弹奏各乐段音乐主题旋律(也可以随琴轻声视唱旋律),使学生在掌握节奏的基础上进一步了解和熟悉各乐段音乐主题旋律。
六、欣赏:小号独奏曲《那不勒斯舞曲》
1、电脑呈现文字,向学生介绍小号独奏曲《那不勒斯舞曲》的作者和乐曲结构、风格等。并用具有俄罗斯风格的风车建筑小图片,衬托出一种异国情调,创设欣赏情景。
2、初听:在多媒体计算机播放小号独奏曲《那不勒斯舞曲》音乐时,按乐段出现时间同步呈现各乐段主题音乐旋律曲谱,同时,根据音乐的情绪表现,在第一乐段音乐中可爱的天鹅缓慢地游进画面;第二乐段中出现英俊的王子,并使可爱的天鹅变为美丽的公主;第三乐段中随着快速的音流,一座金碧辉煌的宫殿自下而上地升起。
用这些简单的动画,启发学生的音乐联想。
★3、初听完后,引导学生分组讨论:
(1)三个段落的主题旋律都是从小节中什么位置(强拍、弱拍或次强拍)上开始的?
(2)乐曲的高潮出现在哪一段中?并根据讨论在课本17页第(4)题中的 1 2 3 选择划“√” 。
★4、复听:为给学生留出充分想象的空间,复听时,在大屏幕上只呈现出一幅水雾朦胧,依山傍水的俄罗斯城堡郊景画面,并在水雾弥漫的水面上清晰的列出:边听边找出三个段落主题出现的顺序,完成课本 “听听想想” 填写练习的音乐复听要求。让同学们在充分领略音乐魅力,发展想象的同时,进一步巩固对三个乐段音乐主题的认识。
七、教师对本课学习情况进行小结,结束全课。
第 二 课 时
教学内容:
欣赏《意大利随想曲》
教学目标:
通过欣赏小号独奏曲《意大利随想曲》,使学生感受欢快的情绪,进一步熟悉西洋铜管乐器的不同音色,感受和听辨独奏与伴奏的各个层次。
教学重难点:对音乐中部分乐器音色的掌握。
教学准备:音乐、板书、口琴
教学过程
一、 组织教学
二、 听音练习
听辩下列双音的音响效果,说说那些和谐悦耳?那些不和谐?并用线响应的图示连一连。
1、mi sol2、fal a
3、si do’4、do do’
5、sol la
三、 学习小号
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把小号、长号、圆号和大号的乐器形状(图像)、音色特征及声音特点介绍(文字和解说)、演奏姿势(图像)和乐器演奏音乐实例(音乐)多方位整合的呈现给学生,使学生在观察乐器的同时可以看到有关乐器的音色特征和声音特点的解说文字,听到解说声音;在聆听某种乐器演奏的音乐实例时可以看到使用本乐器的演奏姿势和方法。(教师利用多媒体计算机在向学生介绍过程中,注意重点简要提示各乐器的声音特点,小号:声音高而明亮;长号:声音有些撕裂的感觉;圆号:声音带有一种朦胧感;大号:声音浑厚低沉。)
通过网络让学习了解小号、大号、长号、圆号、短号各自有写什么不同的特征,让学生了解更多的铜管乐器。
四、辨别刚才介绍四种乐器的音色
1、分别播放音乐片断,让学生辨别,并指出是哪种乐器。《狼的主题》圆号→《骑兵序曲》小号→长号与大号《变奏十二》。
2、请同学到黑板上用图画分别表示四种乐器所表现的音乐形象。
3、欣赏选自《天鹅湖》中的《那不勒斯舞曲》播放录音,辨别乐曲的音色→小号。
4、自己感受一下,说说音乐在描述什么?能用动作表示出来吗?
5、唱乐曲的旋律。(出示主旋律歌谱)
设计方案 篇4
教学目标:
1、理解“子曰:“道(1)千乘之国(2),敬事(3)而言,节用而爱人(4),使民以时(5)。”??”的意思。
2、结合生活实际来谈自己的理解。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二、教学环节:
1、出示学习内容《道德经》(读其声)
① 老师范读,注意节奏和朗读的'方法。
② 学生自由练读。
③ 指明读,组读,男女分读,评读,全班齐读。
2、结合书中注解,理解文义。(懂其意,晓其理)
① 渗透学法:抓重点字词和句子理解章节意思。
② 小组合作,翻译文义,全班交流。
③ 在理解文义的基础上畅谈自己领悟的道理。
3、教师小结
设计方案 篇5
1工程概况
某高层住宅楼为框架-剪力墙结构,建筑类别为丙类建筑。建筑总高度为84.6m,高宽比2.74,地上28层(不包括隔震层),带两层裙房,地下室2层。隔震层层高为1.6m,1层层高4.7m,2~27层层高为2.9m,28层层高为4.5m。柱子截面尺寸主要有800mm×800mm,700mm×700mm,600mm×600mm和400mm×400mm,混凝土等级为C50~C30。隔震层梁截面尺寸主要为800mm×800mm和300mm×700mm,混凝土等级为C35。上部结构梁截面尺寸主要有400mm×700mm,350mm×700mm,300mm×800mm,300mm×700mm,300mm×600mm和200mm×500mm,混凝土等级为C35~C30。剪力墙厚度为400~200mm,混凝土等级为C50~C30。隔震层楼板为200mm,顶层楼板厚度为120mm,中间楼层板厚为100mm,楼梯间板厚150mm,混凝土等级为C35~C30。结构设计使用年限为50年。主要设计依据:①场地土的类型为中硬场地土,场地类别II类,设计地震分组第三组;②基本风压按50年一遇的基本风压采用,取0.55kN/m2,地面粗糙度B类;③区域抗震基本烈度8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0.3g。该工程隔震层位于地下室顶面,隔震支座均在同一标高,隔震设计目标为上部结构地震作用和构造均按降一度考虑。
2隔震方案设计
目前国内常用隔震设计方案主要是采用带铅芯和不带铅芯的叠层橡胶支座以及粘滞阻尼器配合使用。隔震层抗风装置主要利用带铅芯的叠层橡胶垫或配合使用金属阻尼器。
2.1三种隔震方案
第一种采用带铅芯和不带铅芯的叠层橡胶支座,即目前国内常用的隔震方案,其中抗风承载力主要由铅芯提供。第二种采用带铅芯叠层橡胶支座、不带铅芯叠层橡胶支座和摩擦滑板支座混合隔震,即在方案一基础上,将裙房非铅芯支座L27、L30、L35、L37、L38、L39、L40、L41、L46、L47、L49和L50全部换成摩擦滑移支座,其中抗风承载力由带铅芯叠层橡胶支座和滑移支座二者共同提供。第三种是在第一种方案基础上将L11、L17、L28和L31换成不带铅芯的叠层橡胶支座,并且隔震层两个方向分别安装4个破坏荷载为250kN的专门抗风装置。该抗风装置在风荷载作用下和铅芯共同提供抗风承载力,当地震作用超过其破坏荷载时退出工作。三种方案隔震支座布置时应尽量使得结构质心和刚心尽量重合,并使结构抗扭刚度尽量大。各支座力学参数见表1所示。计算表明三种方案隔震支座性能验算(包括压应力验算、拉应力验算、最大位移验算和层回复力验算)均满足规范要求,抗风承载力均大于风荷载设计值。采用ETABS对三种隔震方案进行分析,上部结构采用弹性模型和刚性隔板假定,取地下室顶部为嵌固端,隔震单元采用非线性连接单元。考虑叠层橡胶支座拉压刚度不等,取受拉刚度为受压刚度的1/7倍,在ETABS中采用ISOLATOR1单元和GAP单元组合模拟,摩擦滑移单元采用ISOLATOR2模拟,专门抗风装置在地震作用下失效,所以计算模型中不予考虑。结构动力特性分析采用RITZ法求解振型。地震作用时程分析采用FNA法。计算时先采用非线性重力荷载工况加载,在保持重力荷载作用下,分别施加不同工况地震作用,分析过程考虑二阶重力荷载效应。
2.2减震效果分析
对比分析非隔震结构和三种隔震结构动力特性,计算在设防烈度的地震作用下,各结构的楼层剪力、倾覆弯矩、层间位移角和楼层加速度,对比三种隔震方案的减震效果。
2.3周期对比
对比非隔震结构和不同方案隔震结构前三阶振型的周期、方向和参与系数,各模型前两阶振型为平动,第三阶振型为扭转。隔震结构周期均明显大于非隔震结构。从方案设计中可知方案二和方案三隔震层刚度都比方案一隔震层刚度小。因此,方案二和方案三的周期均大于方案一的周期。方案二的周期比(即第一扭转周期与第一平动周期比值)比方案一和方案三大,可见方案二的扭转效应比方案一和方案三明显。
2.4楼层剪力、倾覆弯矩对比
《抗规》中采用楼层剪力比和楼层倾覆弯矩比(即隔震结构楼层剪力、弯矩与非隔震结构楼层剪力、弯矩的比值)作为高层隔震建筑减震效果的评价指标,即减震系数。且当减震系数小于0.4时,上部结构构造措施可以降低一度。图2和图3对比了三种方案两个方向的.减震系数,由图可知,三种方案均具有很好减震效果;方案二和方案三的大部分楼层减震效果均优于方案一,特别是倾覆弯矩比优势更明显;三种方案顶部出天面小塔楼减震系数相对其他楼层均较大,在Y向上都超过了0.4,但该层在设计中考虑鞭梢效应的影响会有所加强,所以可以不考虑该层减震系数;方案一和方案二天面层Y向倾覆弯矩比超过了0.4,而方案三满足小于0.4的要求。在上部结构设计中方案一和方案二顶部天面层楼层构造措施不应降低。
2.5层间位移角对比
根据原结构和三种隔震结构层间位移角计算结果可知,三种隔震结构层间位移角均明显小于非隔震结构,隔震效果明显。分别将三种隔震结构层间位移角比非隔震结构层间位移角,得到三种隔震结构的层间位移角比,可知方案二和方案三的大部分楼层层间位移角减震效果均优于方案一。
2.6楼层加速度对比
通过原结构和三种隔震结构楼层加速度计算结果可知,三种隔震结构楼层加速度均明显小于非隔震结构,隔震效果明显。分别将三种隔震结构楼层加速度比非隔震结构楼层加速度,得到三种隔震结构的楼层加速度比,如图5所示,可知方案三的大部分楼层加速度的减震效果优于方案一;方案二在X向楼层加速度比与方案一和方案三相比变化较大,主要是由于方案二隔震支座布置形式导致隔震层Y向刚心偏移较多,上部结构扭转效应增加,进而使得X向地震作用下楼层加速度变化较大,相比之下Y向刚心变化不大,楼层加速度变化与方案一和方案三较为一致。
2.7隔震方案讨论
该高层建筑处于高烈度地区,采用隔震技术能够取得很好的安全性和经济性。但该地区风压很大,使得国内传统隔震设计中隔震层设计需要较多带铅芯的叠层橡胶支座,导致隔震层刚度过大,上部结构减震效果降低,部分楼层减震效果不能达到设计目标。采用专门抗风装置和滑板支座均是在保证隔震层抗风要求,减小隔震层刚度,使得上部结构取得较好的减震效果。按照《抗规》进行设计时,方案三可以保证上部全部楼层减震系数均小于0.4的要求,但是方案三需要专门的抗风装置,该装置性能的研究还很少,技术不够成熟。方案二将高层建筑裙房的隔震支座采用滑板支座,由于裙房柱底压力小,从而滑板等效水平刚度也小,一定程度减低了隔震层刚度,且具有较好的经济性,但国内对滑板支座应用于建筑隔震中的研究还比较少。方案一是国内常用的隔震设计方案,该方案用于低风压地区普遍适用,而在高风压地区可能因为隔震层刚度过大,导致上部结构个别楼层减震效果达不到设计目标的要求。此时建议修改设计目标,允许个别楼层抗震构造措施不降低。
3结论
本文对高风压高烈度地区某高层隔震建筑进行了三种隔震方案设计,对比分析三种隔震方案的减震效果,讨论三种隔震方案优劣,提出高风压地区高层建筑隔震设计建议。研究结构表明:
(1)高风压高烈度地区高层建筑隔震设计时,通过合理设置滑板支座代替叠层橡胶支座或是采用专门抗风装置,都能有效减小地震作用时隔震层刚度,提高上部结构减震效果,更容易达到设计目标。
(2)国内滑板支座和专门抗风装置研究还很少,有必要进行深入的研究,以适应高风压高烈度地区高层隔震建筑的发展。
(3)高层减震隔震设计时,应允许各别楼层减震系数超过0.4,但该楼层抗震构造措施不应降低。
设计方案 篇6
【任务分析】
《雪》是鲁迅散文诗集《野草》中最具代表性的一篇,也是最精彩的一篇。但由于文体特点和作者思想的博大丰富,理解的难度比较大。理解的主要难度在于作品的内涵极其丰富,表现手法艺术性又特别强,在给解读带来了很大空间的同时,也使理解的多元成为必然。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如何通过各种方式引导学生大胆说出自己的看法,鼓励学生提出有创造性、独特性的见解就十分关键了。在交流时应该允许他们有自己的见解,而且理解不必求透彻,讨论不必求结论的一致。
【教学目标】
通过各种方式理解作品的字面意义、蕴涵的思想意义。通过阅读《《雪》四人谈》了解几种不同的代表性看法,为教学作好必要的铺垫。
【教学重点】
反复诵读,体味诗化的语言之美。通过诵读朔方的雪体会其深刻的思想内涵。
【课前学习】
课前分别读一读鲁迅的散文、小说等不同的文学体裁,对各自的特点有自己的感受。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内容】
朗读文章,理解文章的基本思想,采用知人论诗、文如其人、阅读评论文章的方法理解文章的深刻内涵。
【教学设计】
1、导入语方案设计:
⑴ 让同学谈从小学到现在接触到的鲁迅文章的总体印象,可从语言特色、主题表现、塑造的人物形象等方面谈,在此基础上导入鲁迅的散文诗《雪》。
⑵ 可以让同学回顾自己所学过的作家作品或歌词中对雪描绘的语句,谈自己的体会,(老师提示同学)一般来说作者在描绘某种景色的同时会寄寓自己的某种情感,这在文学创作中叫借景抒情,请同学读文章看看本篇文章抒发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
2、诵读品味诗化语言:
教师指导语:这是一首散文诗。散文诗是介于散文与诗歌之间的一种文体。对于散文诗诗化的语言之美要靠反复诵读去体会。请同学们反复诵读本文,举例告诉老师:本文的语言之美美在何处?
学生反复诵读文章,学生不停下,老师不打断。学生举例说明文章的诗化语言特点:
⑴ 暖国的雨,向来没有变过冰冷的坚硬的灿烂的雪花。
(三个修饰语,从温度、硬度和颜色三个不同角度写出雪花冷、硬、白的特点,显示了雪花不向严寒屈服的品格。)
⑵ 江南的雪,可是滋润美艳之至了;那是还在隐约着的青春的消息,是极健壮的处子的皮肤。
(隐约着说明在春天还没有到的季节里,已经闻到了春天的气息,极健壮说明充满生命的活力,处子表现青春的美丽。这些修饰语,表现了江南的雪中充满了春天的气息和生命的活力。)
⑶ 在无边的旷野上,在凛冽的天宇下,闪闪地旋转升腾着的是雨的精魂。
(无边突出旷野的旷,凛冽突出天气寒冷,前两个短语突出北方雪花环境的险恶,闪闪既是对雪花在空中飞舞的情形的描摹,也是对雪花抗争精神的表现,而且契合雪花的特点。这些修饰语,充分表现了雪花同严寒战斗的品格。)
3、分步理解作品的隐讳之言:
教师指导语:《野草》用了形象、比喻和象征的手法,以至好多语言非常晦涩难懂,鲁迅的《雪》又是最难懂的一篇,所以我们要想读懂本文应当采取一定的方法。
第一步:登堂
登堂就是理解文章的字面意义。请同学们在品味本文语言的基础上解答问题:
① 作者为我们描绘了哪两幅截然不同的画面?
② 它们各自的特点是什么?
直接提问明确:
① 记忆中的江南雪景、现实中所处的北方的雪景。
② 前者:滋润美艳、相互粘结、蕴含着春温、晴日下渐消释;后者:冰冷坚硬、如粉如沙、抗击严寒、晴天里蓬勃奋飞。
第二步:入室
教师指导语:入室即透过字面理解文章蕴含的思想意义。我们可以采用如下做法:
知人论诗法:请同学们结合作品的`写作背景和当时作者的生活、思想情况再读文章谈谈文章蕴含的思想感情。
《雪》写于1925年1月18日,那时鲁迅正生活在北洋军阀段祺瑞统治下的北京。在旧军阀统治下的北京没有什么言论自由,但鲁迅就是鲁迅,他不会屈服于谁,所以他要把心里想的在他的笔端流露出来。
学生再读文章后展开讨论,明确:对记忆中的故乡江南有一种怀念之情,对现实中的朔方的雪有种赞美之情。
文如其人法:请同学们反复诵读咀嚼鲁迅先生的两句诗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说一说鲁迅性格中的两面性。
学生诵读探究不难看出:鲁迅性格中既有柔软又有坚硬的一面。柔软的一面江南的雪可以代表,坚硬的一面朔方的雪可以代表。
学习借鉴法:请同学们阅读《〈雪〉四人谈》,看看大家们是怎么看待鲁迅的《雪》的。
明确:注意作者评论的观点和角度。
第三步:揭开面纱
教师指导语:通过刚才同学们对《《雪》四人谈》的阅读可以发现不同的人其实对同一篇文章的看法是不同的。请你再读一读文章也许你也会有新的发现。
学生读文章,鼓励学生提出有创造性的独特的见解。因为不同的人见解肯定不同,这种情况就叫做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讨论交流反复诵读后还难以理解的语句
如:
如何理解他自己也以为不幸否耶这一句话?
这是一句拟人手法,提出耐人寻味的思索:他自己也以为不幸否耶?从全文来看,他不能变成灿烂的雪花,似乎不幸,但他可以转化为蓬勃奋飞的北方雨的精魂,又未必是不幸。
对文章结尾是的,那是孤独的雪,是死掉的雨,是雨的精魂这一句,有许多不同的理解:有人认为是歌颂了雪和寒冷环境不屈斗争的品格;有人认为,这个结尾写出了朔方的雪在抗争中献身的悲壮;还有人认为,是和开头写雨相照应,说明雪是由雨而来。你如何理解这句话?(教师投影出示该题)
这是一道开放性题目。学生可以各抒己见,无论是赞同其中一种意见,还是发表自己独到的见解,只要和课文内容不矛盾就行。学生如果认为这是生命的升腾也可以。
类似这样的句子,教师要组织同学们展开来讨论,允许有不同的理解,理解不必求透彻,讨论不必求一致的结论。
设计方案 篇7
1.前期对“设计目的”的思考
2.新建文档,写具体“实现方式”
一、设计目的
——你设计这个系统的目的是什么?
设计目的一般经过2个步骤而形成:发现需求、分析及确定需求
1.1 发现需求:
几种常见情况:
①玩家驱动
I. 玩家在论坛/贴吧/QQ群讨论:
“别的游戏都有翅膀,你们没有翅膀!”——外观需求
“天天杀那帮菜鸟我都腻了,我要跟高手过招!”——Pvp需求
“我挂机时被人杀了,装备爆了七八件,魂蛋我要报仇!”——被杀记录的需求
II. 客服反馈&运营反馈
“chuck!玩家对xx系统意见很大!我这边压力山大你快帮忙解决一下!”
②自己驱动
I. 观察别的.游戏:
比如你发现其他游戏的玩家,很喜欢买月卡,你一分析,发现人家月卡做得确实好,环环相扣方便体贴还有促销大优惠买到赚到。
或者你发现别人核心玩法引导融合在新手流程中,自然流畅结合剧情易懂又好玩还有爆装备抢美女的噱头。
II. 观察后台数据(我后来才知道很多公司是不开放后台数据的):
比如:xx级玩家活跃度不高、在线时间不长、充值不高、等等
③老板驱动
例:
老板说:“chuck!我们的次日留存要达到xx%,七日留存要达到xx%,七日arup要达到xxx!you can you up,you can't you get out!”
1.2 分析产生需求的原因,以及如何满足需求
好,现在你眼前有了一堆需求要解决。但我们要如何去满足呢?别急,先分析一下需求出现的原因。
假设我们观察后台数据,发现:
xx级玩家活跃度不高、在线时间不长、充值不高。
那就让我们来分析原因,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
玩家在线时间不长,是我们玩法不够多?还是其他玩法没有吸引力?如果优化现有玩法会有什么效果?
充值不够高,是我们充值压力没给到位?是充值性价比不高?还是我们游戏的目标群体不愿意花钱?
假设一番思考后,我们确认了如何满足需求:
增加一个新玩法、产出新的增加能力道具(消费坑)。
注:实际情况当然会复杂很多,以上只是简单举例。另外一般来说需求应该由策划发现并提出,等到老板或其他人来提需求,可能意味着策划的失察。
二、实现方式
2.1核心玩法设计
这个主要靠积累和想象力,一般来说就是脑袋里闪过无数种玩法模型、想象各种组合。
如果你是山寨,那还要考验一个观察力。在此就不细说了。(山寨也看功力,像老美把刀塔传奇这种牛逼产品山寨得更牛逼在美国市场大红大紫,我也不得不翘一个大拇指)
2.2列举功能
核心玩法出来了,那么为了让这个玩法变得丰满起来、为了方便玩家使用,还需要哪些功能呢?
我习惯的做法是:先做加法,再做减法。
即:先把所有有益的功能列出来,再砍瓜切菜删去绝大多数性价比不高或和游戏架构不符合的。
2.3界面设计
设计一个“目标明确、操作习惯、包装精美”
①目标明确:
I. 重要信息:用简洁美观的方式,把用户最需要的信息列出来。
II. 重要功能:把功能重要程度排一排次序,越重要的功能放在越突出的位置。
②操作习惯:
I. 一看就懂。让玩家不需思考和阅读说明,凭直觉就能操作。
II. 操作轻松不累。在脑袋里模拟各种使用情景,做到玩家多次重复操作也不累。
③包装精美:
I. 气氛:一般来说,主题上符合游戏背景故事。画面上围绕玩法主题来搞一搞气氛。这个蛮考功力的,我也希望有前辈来指点一下。
II. 界面美观:简单来说,你草图和原型靠谱、参考图给到位;主美严格把关;你个人和美术同事关系好点,多让他帮忙优化一下,尽量做到你们团队的极限水准就好。
2.4具体规则
如果说,核心玩法是灵魂、界面是外表、那么具体规则就是支撑这一切的骨骼了。
把整个系统拆解成一个个组件,来讲解吧。
穷举各种可能发生的情况,保证整个系统能按照你的希望来运转,在极端情况下也不会失控。
也注意小的操作体验和外观瑕疵,这些会影响玩家对系统品质的评价。
主要就是一个“细”字。
写完了多检查,一切要素你都写下来了?美术和程序实现了这些要素,组合起来后,它就是一个完整的系统吗?
2.5优化排版
策划案存在的主要目的就是:把你的意图清楚、全面地传达给其他同事。
好的策划案,一般看得轻松,容易理解。最好是扫一眼看到所有关键点,有印象。
I. 多用图片。
一般来说,人比较容易记住图片,也更愿意看图片。
II. 段落清楚分明
III.多用加粗、字色。
关键点很容易在一大排文字中被忽略掉。把它们标出来。
注:最好还是画一张流程图,熟练后不会花多长时间,效果非常好。
【设计方案】相关文章:
设计方案(经典)07-22
设计方案【经典】07-21
设计方案07-20
设计方案(精选)07-24
设计方案(精选)07-24
设计方案【精选】08-25
(经典)设计方案08-23
(精选)设计方案08-23
【精选】设计方案09-13
设计方案(经典)08-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