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范文网>教学资料>说课稿>八年级语文说课稿

八年级语文说课稿

时间:2023-01-07 14:54:48 说课稿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有关八年级语文说课稿汇总9篇

  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总归要编写说课稿,编写说课稿是提高业务素质的有效途径。说课稿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八年级语文说课稿9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有关八年级语文说课稿汇总9篇

八年级语文说课稿 篇1

  一、说教材与教学目标

  (一)说本课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单元属于小说,都蕴含丰富的人文教育资源。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分析人物性格,评价人物形象,理解作品主题,激发学生情感,品味精彩语言,让学生用心去感受作品的丰富内涵,使之受到真善美的熏陶。

  《选举风波》是语文版八年级第四单元的第三篇自读课文,节选自当代著名的儿童文学作家秦文君的长篇小说《男生贾里》。文章用细腻的心理描写和生动活泼幽默诙谐的语言,围绕着选举事件发生的一系列风波,刻画了贾里、鲁艳青、鲁智胜等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真实地反映了当代中学生的校园生活,歌颂了中学生身上那种真诚率直的精神。

  新《语文课程标准》在对7——9年级的阅读要求中提出:“欣赏文学作品,能读出体验,作出评价”。依据此标准,本课学习,应引导学生去感悟作品的主题,分析和评价人物形象,体会小说富有特色的语言;培养学生自主性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利用阅读期待、阅读批判等环节提升学生的阅读质量,指导学生读出自我,读出问题的梯度,落实语文教学的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统一。因此,本课教学目标及重、难点设置如下。

  (二)说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概述小说的故事情节,学习小说中分析和评价人物形象的方法。

  2、引导品味精彩的语言风格。如极具中学生特征的口语和哲理性的语言。

  3、理解作品的主题,并能从中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生活的酸甜苦辣。

  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合作探究的能力、表达能力。

  2、从文本出发,引导学生学习评价人物的方法并能对人物做出自己的评价。

  3、引导学生欣赏小说的语言,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和对待挫折,培养学生积极健康的人生态度。

  教学重点: 1、分析人物性格,评价人物形象。

  2、品味本文幽默活泼的语言。

  3、理解作品的主题,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生活的酸甜苦辣。

  教学难点 :体会主人公成长中遇到的困难挫折,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生活。

  教学方法:自主 合作 探究

  二、说学生

  本文与学生的生活比较贴近,人物真实形象、情节一波三折、语言活泼俏皮,学生比较喜欢。加上八年级的学生已有一年的初中学习经验,大部分同学对新课堂的要求是较熟悉和适应的,在课堂中已有了一定的自主、合作、探究的经验,课堂的主动性相对较好,懂得如何与别人合作学习,而且也具有一定的语文素养。所以本课中多注意调动和引导即可。但一部分不爱表现而且学习有比较被动的同学要多关注,多鼓励。

  三、说教与学

  针对本课教材篇幅长的特点,教学全过程将运用预习、默读、概括、勾画、批注、讨论、归纳等教学方法对全文进行解读。

  针对学生和教材的特点,本着课标中“能设身处地地体验和理解作品”,“突出学生的自主性”,“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精神”,“培养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口语交际的能力”这些理论指导,教读本文,教师在调动学生思考、讨论、自主表达的基础上,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的主体地位在课堂中得到充分体现,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习惯于这种学习方法,习惯于把个体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相结合。同时,在课堂上,教师要注意启发和引导,灵活处理学生可能出现的问题。

  四、说教学过程

  本文分为两课时来上。

  第一课时

  一、导入

  以村干部选举和班干部选举的实例导入。然后简介作者秦文君和《男生贾里》这本书。

  (设计意图:让学生对这本书有一定的了解,知道它的内容和特点,激发他们课外阅读的兴趣。)

  二、默读课文,用互助的形式解决字词障碍

  (一)字词积累:发酵粉 招徕 贿赂 忌讳 不言而喻 首当其冲 巾帼

  (二)遣词造句:茅塞顿开 泰然处之 耿耿于怀

  (设计意图:扎实基础,积累字词。)

  三、理清课文的故事情节。

  (设计意图:由于文章较长,这样便于学生把握全文的内容,理清文章的结构,又达到训练其概括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的目的。)

  四、理清文章的脉络后,你认为作者的写作目的.是什么?

  明确:告诉读者:“真正的人生滋味就是多味的”。

  五、总结

  六、布置预习任务:

  1、欣赏文中的人物。你喜欢谁或不喜欢谁?为什么?用“我(不)喜欢***,文中第几页写到……可见其是一个……的人”的格式说明,并对人物作出自己的评价。

  2、你有和文章中人物相同的人生体验吗?其与大家交流交流。

  3、本文的语言很富有我们中学生的个性特点,请你试举一两例加以说明。

  第二课时

  一、复习上节课的内容,进入本课的学习。本文一共出现多少人?你喜欢谁或不喜欢谁?为什么?用“我(不)喜欢***,文中第几页写到……可见其是一个……的人”的格式说明,并用片段文字对人物作出自己的评价。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的勾画与批注,落实本课教学重点,引导学生运用多种阅读方法,去分析和评价人物形象;教学中运用对话、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读出人物身上的个性特征,并能用流畅的语言表达。)

  二、贾里在这次事件中经历了怎样的起伏波折,前后有了哪些变化?在生活中,你有和他类似的感受吗?请和大家交流一下。延伸到借此引导学生如何选出自己心仪的班干,如何处理同学间的矛盾冲突等。

  三、欣赏文中的语言。本文语言轻松活泼、幽默俏皮,极富生活气息,多用儿童化的口语写成,读起来清新、明快。

  其次,文中还有些语言很富生活哲理,也试举一两例说明。

  (设计意图:让学生学会如何去欣赏小说的语言。)

  四、总结。

  五、作业(二选一)写一篇300字左右的片段作文:

  1、班级 事(新、幸、臭、好……)

  2、我欣赏的班干部

  板书设计:

  第一课时:

  选举风波

  一、选举村干部 班干部选举

  二、字词积累:1、注音:招徕 贿赂 忌讳 不言而喻 首当其冲 巾帼

  2、造句: 茅塞顿开 泰然处之 耿耿于怀

  三、情节 开端:选举学生会干部,鲁智胜为了让自己的堂姐鲁艳青当选,竟请班委们吃巧克力,结果,鲁艳青恰恰因此而落选。

  发展:墙外的噪音使同学们无法安心上课,关键时刻鲁艳青挺身而出,呼吁尽快搬走售货铺,最终将此事办成。

  高潮:林武翔被砸伤,贾里等人一下子由英雄变成了受人指责的“罪魁祸首”。

  结尾:贾里得到爸爸的鼓励,勇敢地面对生活的困难。在大家的资助下,林武翔康复了,班上还开了庆祝会。这场风波使贾里重新认识了鲁艳青,却没机会弥补自己当初的过失。

  四、主题:生活是多滋味的。

  第二课时:

  一、人物:

  1、鲁艳青:责任感,很热心,宽容,有魄力,当代中学生中的优秀代表.

  2、贾里性格发展过程

  (一) (二) (三) (四)

  单纯有正义感 责任感 关心同学明辨是非

  意气用事-----→年轻气盛苦恼留恋-------→幼稚脆弱---------→勇敢坚强

  3、鲁智胜:大大咧咧、好心肠。

  4、陈应达:勤奋好学又有点自私。

  5、女班委:爱逛街、喜欢潇洒的男篮队长。

  二、小说的语言:

  1、富有哲理。

  2、轻松活泼、幽默俏皮,极富生活气息。

八年级语文说课稿 篇2

  教材分析:

  《吆喝》是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一篇回忆性散文。本单元以民间文化为主题,所选文章涉及趣味盎然、生动丰富的民俗以及民间艺人轶事,文笔生动,妙趣横生。《吆喝》写的是现实中业已渐行渐远的“生活交响曲”,质朴简单,但趣味良多。往昔生活片断,人生的种种印象仿佛都随着这吆喝声而鲜活起来。学习本文,不仅让我们了解民间蕴藏的丰厚的文化艺术积淀,更让我们多了一份细腻的情感体验。本文语言典雅、蕴藉,但又很平易,我准备用一个课时完成教学任务。

  教学目标

  1、知识和能力:朗读课文,整体把握文意,理清文章思路,学习作者合理介绍纷繁复杂事物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揣摩语言,体会吆喝声的浓郁的地方特色和独特的艺术魅力,理解作者的情感。

  3、情感与态度:感受京城特色的民俗、民风;体验中国地方文化的魅力,品味日常生活中的动人底蕴,做生活的有心人。

  教学重点:

  理清文章思路,品味语言,感受民风、民俗,理解作者的情感。

  教学难点:

  感受民风、民俗,体会作者的情感。

  说教法

  情景导入法 合作探究法

  说学法

  自主学习法 诵读品味法 创造性学习法

  说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播放多媒体电视广告)

  黑芝麻糊哩——那悠长深情的声音,让我们产生很多美好的联想。

  这则广告的创意就来自民间的吆喝。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萧乾的《吆喝》,去聆听京味十足的吆喝,感受作者对吆喝怀有的特殊情感。

  以此导入,点题并激发学生兴趣。

  二、自主学习

  1、学生借助资料介绍作者。

  2、学生借助工具书扫清字词障碍

  此环节学生自主完成为主,教师补充为辅。

  二、走进吆喝,整体感知,理清文章的思路

  学生听读课文录音,老师依次出示以下问题:

  1、 边听边圈点勾画出文章介绍了哪些老北京的吆喝声?

  2、 作者是按照怎样的顺序来介绍这些繁杂的吆喝声的?

  生反馈、师总结:本文按从早到晚、春夏秋冬一年四季的时间顺序,介绍北京林林总总的吆喝声,这种组织材料的方法真的是很值得我们学习的。

  听读的过程中整体感知文章内容。

  三、赏读吆喝,品味语言,体会作者情感

  过渡:如此丰富的吆喝声,哪些是你最欣赏的?

  1、 自由朗读课文找出你最喜欢的吆喝声,说说为什么喜欢并试着模仿表演。

  在学生品评的基础上,师总结:这小小的吆喝词,真可谓手法多样,贴切生动,比喻、拟人、夸张,写形、写色、写味儿,还有诗般的韵律,音乐的美感,京味儿的唱腔,平实中透着儒雅,质朴又不失鲜活。

  学生自选例子品评并模仿的过程中考察学生对吆喝这种民俗的理解情况,并以表演的形式活跃课堂气氛。

  过渡:调动我们的联想和想象,看看这一声声的美妙的吆喝把我们带回了什么时代,看到了什么样的场景,又是什么样的人民组成了这样的'场景呢?作者在这样的场景下生活得如何?

  2、默读品味:

  (1)你看到了北京城什么样的景象?

  热闹的街巷,丰富的物品,特色的小吃,北京人的早晚四季的生活场景。

  (2)这样的场景中的人给你留下什么样的印象?

  纯朴的、善良的、乐观的、热情的、也有不劳而获的,虚假的

  (3)作者在这样的场景下生活得如何?从哪里看的出来?

  吞小金鱼、留着鼻涕吃烤白薯,吓个大马趴……

  (4)这些体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学生发言,谈自己的领悟和感受,师点拨后总结:作者在描写中流露出对往事的美好回忆,那种至今想来人忍俊不禁的情感流露在字里行间。同时赞扬了老北京人热情乐观的生活态度,自信豁达的人生境界,这境界就是民俗文化的精髓所在,更表达了作者这种民俗文化的喜爱与赞美之情。

  通过以上环节,解决难点:感受民俗、民风,体会作者流露的情感。

  四、拓展探究:

  现在的吆喝声基本都被铺天盖地的广告所取代,所以有人说,在大众传媒如此发达的今天, 吆喝还有什么作用?请你具体说说。你更喜欢吆喝还是广告?为什么?

  教师总结:其实,不仅北京有吆喝,我国各地都有。而且由于各地语言、风土人情不同,吆喝也各有不同.现在,这种口头广告正逐渐消失。但作为一种文化遗产,吆喝自有其独特的艺术魅力,我们应注意抢救。

  通过以上环节,拓展延伸,完成目标3。

  五、结语

  生活中从来都不缺乏美,只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这用来评价《吆喝》一文再恰当不过。街头巷尾经常回荡着的商贩的吆喝声,在无心人听来,或许顿生厌烦。但在有生活情趣的人听来,却是优美动人的音律,是一种应当被记载在史册中的文化遗产。随着岁月的流逝,这一切都将深深地烙进心灵深处成为一种美好的回忆。

  六、作业

  1.自己为一种商品创造一则吆喝广告。

八年级语文说课稿 篇3

  一、说学习目标:

  1、 知识与技能:学习作者细致的景物描写的方法,掌握修辞手法——比喻、拟人的用法。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品读、质疑,理解“滹沱河”的性格与“我”的性格成长的关系。

  3、 情感、态度、价值观: 体会情景交融的情致,感受作者对家乡的深情。

  二、说教学重点、难点:

  1、文中的“我”被称为“小滹沱河”的原因;

  2、理解“滹沱河”的性格与“我”的性格成长的关系。

  三、说教学时间:一课时

  四、说教学步骤:

  一、导入:

  今天带领大家认识一个人。(投影)他身材高大,足有1.9米,“有一个不羁的灵魂” ,尽管一生遭受了很多的苦难:流亡、饥饿、受迫害、被捕、监禁、坐牢、受审判、劳动改造“,但“生命不停地自燃 流尽了最后一滴血 用筋骨还能飞奔一千里汗血马 扑倒在生命的顶点 焚化成了一朵 雪花”,他离开家乡56年,但家乡的滹沱河边高粱林几乎伴随了他一生,他就是牛汉。著名诗人、作家。1940年开始发表作品,有诗集《温泉》(获全国优秀诗集奖),有散文集《滹沱河和我》、《萤火虫》。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他的散文《滹沱河和我》

  (过渡:开头有这么一句话“你这脾气,真是个小滹沱河。” 滹沱河和“我”有什么关系?“为甚么要把我跟滹沱河一块说?”我们深入到课文进行进一步的了解。 )

  二、速读思考 理清层次

  思考:作者围绕滹沱河写了哪些事情?

  明确:沉睡的滹沱河;咆哮的滹沱河

  三、品读思考

  滹沱河是一条怎样的河?我对滹沱河的感情是怎样变化的?

  学生交流明确答案

  沉睡的滹沱河

  想象中的滹沱河

  我的心情:向往

  2、“我”第一次见到的滹沱河----干涸的滹沱河

  [人/情] “我感到异常的失望,滹沱河啊,你丢尽了我的脸了!我怎么会像眼前这个喊不应打不醒的滹沱河?”(第4节)“……我怀着满腔的悲伤向她们说的滹沱河走去。我找寻我那个失落的梦,在滹沱河那里寻找我心中的滹沱河。”(第5节)

  “灰灰的”、“无知无觉地”、“躺”、“尽是”等词表现出了“我”的失望;

  干涸的滹沱河打破了“我”心中的神秘感,其实越失望,说明期望值越高,对滹沱河更关切。

  3、姐姐口中的滹沱河——大水“说来就来”

  我的心情:[恐惧]

  [如]被“镇住”、不吭声、不仅手凉,心都凉了

  4、第9节尾句“现在我才明白她们为什么说我是个小滹沱河”,“我”是不是真的.明白了?

  [答]没有完全明白,因为“我”还没有亲眼见过真正的滹沱河,只是间接了解了它的情况。

  5、咆哮的滹沱河

  气势宏伟、野、难管束……

  文中从哪些方面逐步体现了滹沱河的气势?

  (从“我”与滹沱河的接触入手进行分析,还要注意句子所使用的修辞手法及其表达效果)

  听滹沱河

  [正面] “那滹沱河一会儿像是从深深的地下喷出来的;一会儿又觉得天空在打闷雷,像是从天上降落下来的。”

  [侧面] “它们的声音被吞没了”、“……平常谁的声音我都能听出来,此刻全分辨不出来”……

  看滹沱河 (点击词汇——“赫然”:形容令人惊讶或引人注目的事物突然出现。)

  问:划出句中的动词,并从“滹沱河”和“我”两个角度去分析。

  插入问题:上文有哪些句子也表现出了“我”想亲眼见见滹沱河的急切心情?

  6、为什么长辈们都说:“你这脾气,真是个小滹沱河”?

  因为“我”和滹沱河的脾性合一:野、难管束;(说来就来)

  之前我们品读了第三部分,领教了滹沱河的“野、难管束”,那“我”的“野、难管束”又是怎么体现出来的?(从文中找相关的描述)

  7、分析加点字的含义——“我第一次感到自己是多么的渺小!”

  [析]这既说明了“我”对滹沱河的崇敬之情,也说明“我”认识滹沱河的过程也是“我”成长的过程。

  8、品读结尾:

  为什么说滹沱河是“我的本命河”?

  我的本命河。”

  ——“我”与河脾性合一(野、难管束);它是故乡的代表,我爱滹沱河,也热爱这生我养我的故乡。

  ——这里的“很野,很难管束”是贬义褒用的,这其中还包含了无畏、勇敢,充满锐气的精神。[联系第一节] 课文对滹沱河的描写,实际就是对自我的描写。“我”的性格脾气与滹沱河的脾性“合一”。 滹沱河是故乡的极富特色的河,是故乡的象征。作者通过对滹沱河的描写,寄托了对故乡深深的热爱和依恋之情, “我”对家乡的热爱之情融于对滹沱河的认识过程之中

  老师总结:的结尾既是拓展,又是总结,也是抒情。

  四、讨论总结

  1、情景交融

  情——景(人——河)

  [总]故乡情思(单元主题)

  2、前后呼应(请学生在文中寻找)

  (五)作业

  写一段记忆中的故乡的场景,字数两百字

  建议:运用正侧面相结合的写法和修辞。

八年级语文说课稿 篇4

各位评委,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爱莲说》,我的说课分四步一、教材分析二、教学方法三、教学过程四、教学预测

  一、教材分析

  《爱莲说》是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中的一篇文言散文,作者北宋哲学家周敦颐,文章文字优美,意味深远,是托物言志的名文旨在托“莲”以表达自己不幕荣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同时也讽喻了当时追逐名利,趋炎附势的世风

  依据大纲初中学生能疏通文意、理解文章主旨、体会作者感情的规定,我设计了以下三个课堂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诵读课文,掌握文言字词的意义

  (2)、能力目标:诵读能力;把握托物言志、对比衬托的手法

  (3)、德育目标:培养学生向往美好理想,追求高尚情操,仰慕正直人格的良好品质

  目标(1)为重点,目标(2)为难点

  二、教学方法

  依据初二学生两极分化日趋严重的现象以及对“莲”这种事物不熟悉的事实我设计了以下三个教学方法

  1、“小组提问答疑法”,由小组同学之间相互提问,相互答疑,疏通课文的字词句,以此来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2、“小组合作展示法”:托物言志对比衬托手法是教学难点,我设想借助小组合作的力量及现代多媒体的手段,为学生设计问题,制作教具(莲花瓣),鼓励学生上讲台展示成果来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

  3、“迁移练习法”通过课堂练笔加深对托物言志手法的理解以及促使其良好品质的形成

  三、教学过程

  我的教学过程设计了以下五个环节:(一)、导入新课(二)、教授新课(三)、谈收获和疑问(四)、教师总结(五)、板书设计

  (一)、导入新课

  依据初二学生对有关莲知识的积累和本文的特点我设计了这样的导语:同学们,莲花的美令人赞叹,唐代诗人李白说:“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唐代诗人王昌龄说:“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宋代诗人杨万里说“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这些都反应了人们对莲的喜爱,不过人们常常欣赏的都还只是莲外形美,其实真正值得赞叹的还是他的内在美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赞美莲内在品质、显示作者高尚情操的精美散文《爱莲说》此导语的设计目的是引导学生关注莲的品格,以便学习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

  老师们,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素质势在必行为此,我在教学设计中努力探求一种让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把学生活动渗透到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去的方法,着眼引导学生通过自学,培养动口、动手、动脑的能力,让他们把课堂当作能力展示的天地,激发他们学习的主动性据此我把整个教授新课的环节用“小组合作展示法”来让学生从5个方面分析课文,通过小组内合作探究,将问题答案写到老师制作的教具上(荷花瓣),然后由小组代表到讲台上展示讲解教师做评价小结

  (二)、教授新课

  1、认识“爱莲”人

  借助多媒体展示问题:内容是文体和作者此环节的目的是:检查预习,让学生了解“说”这种体裁的特点,获得有关作者的信息了解创作背景

  2、诵读“爱莲”文

  依据大纲对学习文言文反复诵读领会其丰富内涵和精美语言的要求,我设计了以下5步诵读训练,来完成知识目标和能力目标

  a、学生自读课文:弄清字、词、节奏

  b、听录音,划出朗读节奏

  c、学生跟读,把握语气和节奏

  d、学生齐读课文,读正确字音,声音响亮,精神饱满

  e、分组疏通文意,学生对照注释及提示,同学之间相互提问,相互答疑,理解文意

  诵读课文,配以中国古典乐曲,营造学习的氛围与情境用大屏幕显示课文画面,让学生展开想象和联想,去感受莲花那高洁正直的品质,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情操

  3、体会“爱莲”情

  借助多媒体展示问题:

  a、哪些语句具体描写了莲花?

  b、表现了莲哪些品格?

  c、突出作者怎样的情感?

  4、把握“爱莲”法

  借助多媒体展示问题:

  a、作者把莲比作什么?这种借赞花来赞人的.写作手法叫什么?表达了作者怎样的生活态度?

  b、作者还写了菊和牡丹,其用意是什么?作者对三种花各持什么态度?

  5、抒写“爱莲”心

  借助多媒体展示问题:

  模仿例句,引用原文句子用托物言志的手法造句

  造句:我爱莲花,因为它“”,

  例句:我爱莲花,因为它“出淤泥而不染”,恰如清高正直,人格高尚的君子

  我喜欢梅花,因为它是花中的志士,坚强不屈

  我设计了仿写的拓展练习,目的是让学生把握托物言志的手法,培养学生向往美好理想,追求高尚情操,仰慕正直人格的良好品质

  整个教授新课环节可以让每个学生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真正领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以便教师关注每一个个体的阅读体验,尊重他们任何一条不成熟的看法及观点,让课堂成为学生尽情表情达意的理想场所让学生即获得了知识又锻炼了能力也让本课的教学难点迎刃而解

  (三)、谈收获和疑问

  通过让不同程度的学生来谈收获和疑问获得反馈信息,以便做好教学反思和下节课的教学计划

  (四)、教师总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在情感上得到升华,思想上受到教育,为了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我设计了以下的总结语:

  同学们,作者周敦颐既不愿像陶渊明那样消极避世,更不愿像世人那样贪图富贵,追求名利他要在当时浑浊的世间,独立不移,永远保持高洁正直的情操,做一名君子,实在难能可贵!至今仍对我们有积极的教育意义生活中我们应保持高尚的情操,做一个像莲那样纯洁正直的人这些话会让学生感悟一些做人的道理,在此基础上鼓励学生当堂背诵

  (五)、板书设计

  除了课件辅助教学以外我还设计了以下板书:

  爱莲说

  周敦颐

  “爱莲”人“爱莲”文“爱莲”情“爱莲”法“爱莲”心

  四、教学预测

  我感觉如此设计能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注重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培养了他们动口、动手、动脑的能力,从而获取了知识、提高了素质、增长了能力

  好!我说课完毕,请多指教,谢谢!

八年级语文说课稿 篇5

  一说教材

  1、说课内容:八年级(下)语文第二课——《再塑生命的人》

  2、知识联系及教学内容的地位和作用:

  在学生对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有所了解的基础上,本文能更好地培养学生将叙事和抒情有机结合的表达能力;本文人文内涵丰富,能更好地引导学生对人生、生命有所感悟,在情感、价值观上引导学生理性地思考爱、理解爱。总的来说,从八年级的整个教材体系来看,本文贴近学生生活,语言优美,无论是在能力的培养方面,还是情感的提升方面,其地位都是十分重要的。

  3、教学目标:

  知识能力:了解课文内容,体会莎莉文老师高超的教育艺术。

  过程方法:认识海伦凯勒,试着从盲聋哑人的角度去体会她的生活。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学习作者热切求知的精神,从她艰辛而愉快的生活经历史,得到美好情感的陶冶。

  二说教法学法

  1、说教法:

  借助课堂小游戏,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与学生的平等对话、交流中,让学生用自己的心去感受作者的情。

  2、说学法:

  主要是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另外还有声情并茂的朗读方法;运用泛读、精读搜索信息的方法;分析、概括文章内容的方法。

  三、说教学程序设计

  1、整体设计的教学理念:

  本节课以开放性课堂教学模式为教学理念,通过活动、小组讨论等形式,力图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整个模式为引导激趣。感知课文理解“生命”。合作探究“爱”主题升华“爱让生命绽放光彩!”

  2、具体教学设想:

  第一步导入:以“瞎子猜字”这个游戏导入,为学生创设一种情境,试着走进聋哑人的世界。

  同学们,世界是美丽的,我们可以感觉到阳光的色彩斑斓,花儿的婀娜多姿,鸟鸣的婉转动人。但还有一种人,他们生活在没有色彩,没有声音的世界里,他们的生活方式就是“瞎子猜字”,对于他们来说,能生存下来已需要足够的勇气,而要出类拔萃,有所成就,那简直便是一个奇迹。今天,我们便要走进一个奇迹,共同见证那个奇迹的诞生时刻。让我们共同走进海伦·凯勒的心灵世界。

  游戏要求:同桌之间合作完成,一名同学按照黑板上所出示的字在蒙上眼睛的同桌手心上写一个字,计算成功率;做完后,两人交换角色,再进行一次,并细细体会过程。

  第二步:师生共同合作,完成对海伦·凯勒及其老师莎莉文小姐的平事迹的认识和了解。

  资料1:海伦·凯勒(1880——1968)美国著名女作家。一岁半时突患急性脑充血病,连日的高烧夺去了她的视觉和听觉,从此,她坠入了一个黑暗而沉寂的世界,陷入了痛苦的深渊。1887年3月3日,对海伦来说是她一生中最重要的一天。这天,家里为她请来了一位教师——安妮·莎莉文。安妮教会她写字、手语。然而,一个人在无声、无光的世界里,要想与他人进行有声语言的交流几乎不可能,但是,海伦克服了常人难以想象的艰难,夜以继日地刻苦学习,从未放弃努力。

  资料2:好学、坚毅、敏察、极高的悟性以及丰富的情感是海伦的突出特点,她在心灵深处大睁着一双好奇的眼睛。她靠着自己不懈的努力,考进哈佛大学拉德克利夫女子学院。大学期间,在师长的鼓励下,她开始写作。在以优异成绩毕业后,她把自己的一生献给了盲人福利和教育事业,并在繁忙的工作中先后完成了14部具有世界影响的著作。最著名的是其自传《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本文就节选其中一部分。

  海伦所创造的奇迹与她自身的努力密不可分,但她能走出心灵障碍,再塑生命,却不能不归功于她伟大的老师——安妮·莎莉文女士。

  资料3:莎莉文老师将人世间美好的思想情操,隽永深沉的爱心,像春天的种子深深植于海伦·凯勒的生命,以无私的爱再塑了她的生命。海伦深深地感激自己的老师,她说: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我首先要长久地凝视我的老师。

  资料4:安妮·莎利文波士顿珀金斯盲人学校毕业。精通盲文,有崇高的献身精神和科学教育方法,20岁开始教海伦。她的教授方法是:将字母按入海伦掌心,教她物件的名称。

  资料5:19世纪出了两个杰出人物:一个是拿破仑,一个是海伦·凯勒。——————马克·吐温

  第三步:整体感知课文,了解文章结构。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筛选信息、整理,概括的能力。

  A同学们,本篇文章的题目是《再塑生命的人》,请大家快速浏览课文,让我们一起来见证“再塑生命”的历程:

  回答要求:要求学生先用自己的话进行概括,然后在文中找出体现海伦心理的句子进行朗读,体味语言。

  ①生命的原貌:我的生命______(像大雾中的航船,课文第4自然段)

  ②光辉的起点:___

  ______(相识,课文第5自然段)

  ③幸福的复苏:生命中拥有了_______(文字,课文第13自然段)

  ④成长的浪花:生命中拥有了_______(大自然,课文第14自然段)

  ⑤生命的升华:生命中拥有了______(爱,课文第39自然段)

  B、谈谈对“再塑生命”的理解

  教学重点:进一步培养学生整理,概括文字的能力,培养学生通过分析文字,在文学中寻找证据,分析问题的能力。

  问题1、同学们,刚才我们大家一起见证了“再塑生命”的历程,那么同学们现在对“再塑生命”是怎样理解的呢?

  明确:意指“重新塑造生命、重新获得生命”。这里指海伦的生命希望和热诚在安妮老师的教育下被唤醒,使她从寂静又黑暗的孤独世界回到了光明和快乐之中。

  问题2、同学们,“再塑生命”的过程是一帆风顺的吗?举例说说。(引导学生分析海伦学习“怀”和“水”的区别段落,讨论海伦再塑生命成功的'因素。)

  总结:海伦最终最胜了挫折,创造了奇迹,完成了生命的再塑历程,同学们,看完了她的故事,你觉得一个人要再塑生命需要具备哪些因素呢?

  明确:毅力:小海伦没有对认识文字放弃

  灵感:小海伦通过水受到了启发

  求和欲:小海伦对新事物拥有极大的热情……(根据学生回答补充)

  另外一点最重要因素:莎莉文小姐富有爱心且高超教学技巧。

  第四步:探究与讨论:

  莎莉文小姐应该教会了海伦·凯勒许多东西,为什么海伦重点写“认识文字”“拥抱大自然”“理解爱”三个部分呢?

  同学们,当海伦回忆起她的老师莎莉文小姐的时候,内心充满了感激,以前的一幕幕仿佛就在眼前。海伦在回忆“老师”给自己的帮助时,将“认识文字”“了解大自然”“理解爱”放在了最前面,你是如何理解的呢?你认为莎莉文教给海伦最重要的东西是什么?

  明确:文字是人类交流的灵魂

  大自然是人类的依靠

  爱让我们变得崇高,人类因爱而伟大

  ……开放式命题,根据学生回答恰当引导既可。

  老师小结:回顾生命再塑的历程,想像海伦的种种努力以及她所遇到的种种艰辛,我们不难发现:莎莉文老师教给了海伦一种认识世界的方式:用自己的爱去感受世界最美好的一面,去善待每一个生命,水是有生命的,大自然是有生命的,爱让我们的生活变得美好,美让海伦变得坚强。莎莉文小姐不仅教给海伦爱的真谛,她自己也正是用爱改变了海伦的人生,她就是再塑海伦生命的人。

  第五步:布置作业。

  1、搜集更多关于残疾人成才的事迹,摘抄在读书笔记上。

  2、莎莉文小姐认为:“爱有点儿像太阳没出来以前天空中的云彩。”你也有许多关于爱的经历吧?写写看你心中的爱是怎样的呢?

八年级语文说课稿 篇6

  一、教材分析

  1、教材地位:本单元课文都是叙事性作品,写的都是普通人,以“爱”为主题,几篇课文都在诉说对普通人,尤其是对弱者的关爱。本单元阅读教学,要求感受课文所表现的形形色色的“爱”,从而陶冶自己的情操,去关注身边的人。杨绛的《老王》,写自己与车夫的交往,写车夫艰难困苦的生活和善良厚道的品格,含蓄地提出了关怀不幸者的社会问题。

  2、教学目标:新课标中重点提出,要让学生“关注人类,关注身边的人”,“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同时,提升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根据以上两方面的要求,结合本课的内容和特点我这样确立这堂课的三维教学目标:

  (1)“知识和能力目标”能在快速阅读课文过程中,抓住主要信息,概括内容要点,在听与说双方互动过程中,增强知识点的删选能力,使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得到锻练,思想认识得到提高。

  (2)深入探究:全面把握课文,领会作者与主人公的思想感情。

  (3)情感态度:关爱生活中的不幸者,陶冶美的情操。

  3、教学重点难点:领会作者与人物的思想感情,联系身边的人,关注、关爱他人。

  4、课时安排:一课时

  二、教法分析:

  学生情况分析,我们的学生是山区学生,语文基础较差,尤其体现于学法方面、语言表达能力和理解能力。根据我们学生情况、本课文的特点,按照初中生的认识规律,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指导思想,为实现本课的教学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决定采用以下教法:

  1、以语言品味为主,采用启发点拨法,来完成本课教学;

  2、设计带有针对性、启发性的问题,诱导学生思考,通过语言的体会,解决本文重点;

  3、同时采用朗读、讨论、质疑、练习等方式使学生动脑动手,为增大课堂教学的容量,提高效率,采用多媒体。

  三:学法分析:

  教与学是相长的,为了教师更好地教,学生更好地学,根据我校学生的情况,素质教育的要求,在学法方面我采用“导—思—点拨—练”的过程,让学生自主参与知识的发生、发展、形成过程,在这过程中对学生进行以下指导:引导学生注意紧绕所设计的问题,扣住文中的关键语句,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联系自身的生活,来体会理解文中的感情,指导学生注意体会文中语言特点,加以积累、运用,加强语言基础,指导学生把这种写法运用到具体写作中去,提高语文水平。

  四:过程设计:

  (一)

  1、进场导入:

  苏芮的《奉献》—长路奉献给远方玫瑰奉献给爱情我拿什么奉献给你我爱的人白云奉献给草场江河奉献给海洋我拿什么奉献给你我的朋友(设计说明:使学生一进教室,便能进入音乐所营造的气氛中,为进入主题作为铺垫)

  2、教学导入:

  以xxxx年度超级女声的冠军相关情况入手。

  3、教师结语:

  生活中人们总是对名人的一言一行非常地关注,但生活中更多的是普通人,你是否也曾关注过身边的普通人?我国著名作家文学家杨绛曾经关注过一个车夫,为他写下了散文《老王》。(设计说明:以一组反差相当大的图片进行对比导入课堂教学,建起学生学习课文的情感基础,激发学生对课文、人物的兴趣,调动学生的思维,让他们快速进入教师设置的情景中来,,为下面的教学打好情感基础。)

  (二)

  环节一“走近老王”:

  面对陌生的老王,我们有那么多的揣测和关切,现在我们就循着杨绛的笔墨,一起走近老王,解开心中的谜团。(设计说明:遵循阅读规律,充分尊重学生的自主阅读的体验,以学生阅读心理为切口,激活阅读思维,引导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又训练学生筛选信息思维能力。)

  环节二“评说老王”:

  讨论老王的品质,说说老王在你的心目中留下了怎样的印象?请用“老王是一个——的人,表现在——。”的形式表达出来。并说说“我们”一家人是怎么做的`?(设计说明:在感受文章之后,引导学生概括老王品质,寻找文本依据,理解老王的善良、朴实,引导学生从文章局部进行自主阅读,进一步深入文本,在提高学生对内容要点概括能力、语言感受能力的同时,强化他们的情感体验,体现教学重点。)

  环节三怀念老王:

  善良老实的具有金子般心灵的老王就这么去了,在他生前经常关注他的杨绛有什么样的感受?她为什么能这样想?(设计说明:进一步理会作者隐含在内的深沉的感情,也一进陶冶自己的情操。)

  环节四关注“老王”:

  我们身边也有许多象“老王”一样遭遇的人,他们的生活是怎么样的,别人是怎么看待他们的?在今后的日子里,你将会怎么去对待那些不幸的人?(以一组新时代老王的照片为参考依据)(设计说明:“读书是为了明理”,学习一篇课文,要让学生在态度、情感、价值观上有所增益,能够更好地关心身边的弱者,关注生活,关注人生,净化思想。由书本向现实生活的思维拓展,是使学生加深对课文理解的途径,也是书本学习的目的。语文学习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是相等的,本环节把课本和生活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同时锻练学生的表达能力。)

  环节五:拓展延伸:

  造句:假如我是一团火,就为他人__;假如我是一朵花,就为他人__;假如我是一颗星,就为他人__;假如我是一片云,就为他人__;假如我是一棵树,就为他人__;假如我是一泓清泉,就为他人__;(设计说明:通过造句的形式,把感情进一步深化,并拓展,同时也进一步提升、净化学生的感情)

  五:结语:

  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应该是平等的。个人由于境遇不同,就有幸运与不幸运的差别,甚至差别很大。一个幸运者只有关爱不幸者的责任,没有歧视不幸者的理由。现在,社会要求我们每个人有人道主义精神,要关心别人、尊重别人对社会作出的贡献,作家一家对不幸者老王怀有一颗爱心,具有人道主义精神的人。

  以《爱的奉献》结束,让学生一起高唱,让学生的情感得到进一步的升华。

  六、布置作业:

  课后题二(设计说明:课上不足课下补,整个教学设计,读得较多,语言品位不够,本题恰是品味语言的,可以让学生先品味品味:那句好,好在哪里?)

  板书设计:老王杨绛

  穷苦呼吁社会:

  赞扬—老王善良关注、同情

八年级语文说课稿 篇7

  一、 说教材

  《阿西莫夫短文两篇》是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课书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4单元的第3篇课文。本册书说明文阅读共两个单元,可以说重在培养学生对说明文的阅读、理解、分析的能力和注重观察、讲究实证的科学态度以及求真创新的科学精神。本单元的学习重点是:整体感知,注意说明的顺序和方法;提高默读的速度;能按照要求筛选信息。 《阿西莫夫短文两篇》是一篇典型的科普说明文,两篇短文《恐龙无处不在》和《被压扁的沙子》都有关于恐龙,但是说明的对象又有所不同,又结合班级情况和单元重点。在重难点上不必面面俱到,只是重在培养他们阅读说明文的能量从而积累知识。

  二、说教法

  说明文是相当枯燥了,因此必须抓住某一方面来提起学生的兴趣。所以在教学上必须让学生自己找到感兴趣的问题加以提炼。故,在教法上我多用默读,让学生自己读懂文章,在相对有难度地方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方法,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培养其阅读说明文的能力。本文作为阿西莫夫——科幻之父的科普问,尤其是语言方面更有许多值得体味的地方。

  三、说目标

  (一)知识目标

  1.不同领域的科学发现可以互相启发,从而发现新的论据或得出新的结论。

  2.短文两篇所说明的.研究成果。

  3.短文的行文顺序及说明方法、语言特色。

  (二)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

  (三)情感目标

  1.科学需要大胆的推测,合理的想像,合乎逻辑的分析、求证

  2.学会从不同角度对所观察到的自然现象进行思考。

  3.广泛阅读科普文章,开阔视野,增长知识。

  四、说教学设想

  1、教学重点:把握两篇短文的内容,明确说明对象,理清写作思路。

  2、教学难点:体会课文中的补充说明的作用和含义。

  五、说教学思路

  学生自读把握两篇短文的主要内容后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比较阅读,学习作者开放而又周密的思维方法。

  六、说课时:

  依照目标分为一课时。

  七、说准备

  1、培养学生预习课文的习惯,布置预习内容。(生字词、作者简介)

  2、准备好多媒体电脑,投影及相关软件。

  八、说过程

   (一)导入新课:如今统治地球的是人类,人类的历史也不过几百万年。在人类出现之前,曾有一种爬行动物统治过地球,这种爬行动物是什么呢?(恐龙)然而在6500万年前,在地球上生活了一亿六千万年的恐龙突然消失了。这成了生物史上最大的一个谜。如今在不同的地区发现了恐龙化石,这意味着什么呢?恐龙灭绝的原因又是什么呢?对此,美国著名的科幻小说家阿西莫夫针对上述两个问题分别做出了回答。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两篇短文。

  (二)自读课文,整体感知文意。学生快速浏览课文,筛选重要信息,比较两篇短文在内容上有什么不同联系?

  (三)精读课文,深入理解文章内容。教师板书一个图表,要求学生精读课文,比较分析两篇短文的说明对象和说明角度,自己上台去填表。可以小组之间交流,教师巡视各组,掌握讨论情况,可给予必要的点拨指导。要求人人发言,个个参与。教师巡视各组,掌握讨论情况,随时给予必要的点拨指导,然后选交流成功的两个小组介绍阅读成果。

  (四)、揣摩语言,感受作者独特的语言风格。请学生在文章中找在文中括号中的文字,并请学生结合具体语境,说说他们各自的作用。补充性说明文字主要体现语言简明精炼、逻辑性强、幽默风趣的特点。

  九、迁读。

  1、请学生写出《恐龙无处不在》、《被压扁的沙子》两文的思维推理过程。

  2、“不同科学领域之间是紧密相连的,在一个科学领域的新发现肯定会对其他领域产生影响”,对文中这句话,请学生查阅有关资料,找一些科学研究的例子,组织一次读书交流会。

  (六)、小结。从两篇文章的联系推广到科学研究的重要性作结。

  (七)、板书设计:

  设计一 设计二

  恐龙 不同科学领域关系密切

  被压扁的沙子……板块构造理 生物学 地质学

  论证的严密性 南极发现恐龙化石 佐证 大陆漂移假说

  思维的开放性 证明 n

八年级语文说课稿 篇8

  一、眼中有文本,突出教材核心地位

  《陋室铭》是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的一篇教读课文,它是我国古代文苑中的一朵奇葩,千百年来熠熠生辉。文章采用托物言志的写法,通过对陋室的描写,极力形容“陋室不陋”,表达了作者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文章短小精美,对偶工整,虚实相生,言志如诗,韵味如歌。学习这篇文章不仅能培养学生的文言阅读能力,而且有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二、脑中有目标,彰显文本德馨主题

  新课标对初中阶段学生学习文言文的要求是:“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注重积累、感悟和运用,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本单元教学要求有:在反复诵读中领会文章丰富的内涵和精美的语言,并积累一些常用的文言词语。又根据文本特点及学情,我把本课教学目标确定为: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积累文言词句,熟读成诵;了解“铭”的特点;学习托物言志的写法。

  2、过程与方法:诵读品味,理解文章内容及写法;自主合作探究,体会作者的节操情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悟作者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确立高尚的志趣追求。

  (二)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积累文言词句,熟读成诵。

  2、教学难点:学习托物言志的写法;体会作者的节操情趣,确立高尚的志趣追求。

  三、心中有方法,培养合作探究意识

  (一)教法

  1、朗读法 2、点拨法 3、多媒体辅助法

  【设计理念】“朗读是解读文言文的金钥匙”,本课中,我把朗读教学贯彻到课堂始终,辅以适时点拨、多媒体手段,突破教学重点、难点,提高课堂效率。

  (二)学法

  1、圈点批注法 2、诵读品味法 3、合作探究法

  【设计理念】叶圣陶先生说过:“教,是为了不教”,教学最主要的就是要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本节课,学生运用圈点批注法研读课文,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习惯。在琅琅书声中,品味,理解,感悟。并运用自主、合作、探究法解决难点问题。

  四、胸中有流程,达到授之以渔效果

  本节课以“读”为本,引导学生采用“探究式”学习方法,通过由表及里、逐层深入的探究,达成教学目标。我安排了以下五个环节:

  (一)创设情境,走进陋室

  伴着悠美的古典乐曲,多媒体播放“梅”、“竹”、“松”的画面,教师吟诵经典诗句导入新课,然后教师破题,介绍铭文特点。

  【设计理念】导语重在营造氛围,引领学生进入情境。所以,导入时诗句的点缀既营造了课堂典雅的氛围,又激发了学生与文本对话的欲望。

  (二)朗读感知,踏访陋室

  在此我安排了四读蓄势:

  1、初读(教师范读;学生自读;找出韵脚,男、女生接读)

  2、译读(学生运用“替、留、调、删、补”的翻译方法,借助注释、工具书,自主翻译课文。)

  3、疑读(学生质疑,师生共同探讨。)

  4、畅读(学生流畅的读文后,积累重点文言词句。包括:一词多义、重点语句的`翻译等)

  【设计理念】《课标》指出:“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本环节注重朗读方法的指导,由易到难,突出层次。学生通过四个步骤的读,丰富了文言知识积累,感知了文本内容,提高了学习文言文的能力,也为进一步品读文章,赏析课文亮点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美读品味,欣赏陋室

  1、理内容

  学生品读探究:

  ⑴ “陋室”“陋”的理由。

  ⑵ “陋室”“不陋”的理由。 此处插入【课堂实录】

  明确:

  ①环境雅 ②情趣雅 ③心志雅

  2、悟主旨

  (1)文章哪句话能统领全篇?

  (2)教师补充介绍《陋室铭》的写作背景,学生讨论室主人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3、明写法

  作者写陋室有何用意?(托物言志)

  【设计理念】“非读无以训练语感 ,非读无以激发美感。”本环节学生用多种形式朗读和品思结合的方式,品尝语言文字的奥妙,咀嚼精神世界的甘醇。赏文赏情明写法,边读边思悟其间。既让学生深入领悟了文本内容,又培养了鉴赏能力。

  (四)探究感悟,话别陋室 此处插入【课堂实录】

  以“刘公,我想对你说……”为开头说一段心里话,畅谈感受,话别陋室。

  【设计理念】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学生在 “对话”中,感悟到更多的语言、篇章及作者人格的魅力,从而获得思想的滋养、情感的熏陶、人格的完善。学生无数的体验、奇思妙想纷至沓来,从而轻松有效地突破教学难点。

  (五) 积累名篇,铭记陋室

  学生赛背课文,积累名篇

  【设计理念】语文教学要让学生重视积累,养成博闻强记的习惯。有时读懂一篇文,读破一片心,或许要用一生的光景,就让学生牢记铭文,慢慢地去品。

  附:板书设计

  陋 室 铭

  刘禹锡

  环境雅

  陋室不陋 情趣雅

  心志雅

  托 物 言 志

  【设计理念】本节课在学生探讨的过程中逐步形成这样的板书设计。它是课堂教学的“眼睛”和“灵魂”,是整个教学内容的高度浓缩,也是学生学习思路的精炼再现。

  五、课后谈收获,总结教学得与失

  教学过程,就是引导学生沿着文本语言的阶梯去攀登作者精神境界的过程,攀登的过程就是作品的思想感情内化为学生的情感的过程,同时也就是文本语言积淀为学生素养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才是真正的主人。通过本节课的探究式学习,读中培养语感,品中揣摩美词,悟中升华心灵,学生的素养在学习的过程中得到了全面的提高,我感觉本节课是成功的。

  1、在今后的教学中要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培养学生学习文言文的爱好,继续培养学生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培养学生美好的情感、健全的人格。

  2、学生在进行自主合作探究时,有些讨论会偏离中心,教师应适当的调整讨论的进程从而提高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效率。

  3、今后教学中继续凸显“读”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特别是文言文教学,只有真正落实到“读”,学生才能够理解文章

八年级语文说课稿 篇9

  老师们,我说课的题目是:《台阶》,选自人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下面我就按照说教材、说学法、说教法、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设计五个部分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

  1、教学设想:《台阶》是一篇自读文章,与本单元其他五篇不同,是小说,作者塑造了一个普普通通的农民--“父亲”形象,他具有农民的朴实、淳朴、无私,而且敢于拼搏的精神。因此,本节课紧扣小说的三要素,加强学生能力培养和素质提高。

  2、教学目标简介:我把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定为:认知目标:整体把握课文内容,学习课文围绕“台阶”组织材料表现主题的方法。

  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联系生活,敢于发表自己见解和认识的能力。

  (2)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问题的能力。

  情感和态度目标:

  (1)学习文中父亲勤劳、质朴,又有所追求的品质。

  (2)深入了解、认识自己的父亲,理解父亲。

  3、重点难点分析。教学重点:把握故事内容,分析父亲形象,理解作品的思想感情。教学难点:理解父亲形象的意蕴和围绕台阶组织材料表现主题的写法

  4、课时安排:一课时

  二、说学法:

  《台阶》是一篇立意新颖,情节朴素感人的文章,容易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但“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特别本文蕴涵的社会背景以及父亲的形象意蕴问题较深奥,八年级的学生学习起来有一定的难度,所以这堂课适合于采取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进行学习。

  三、说教法与手段:

  1.新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理念,就是要培养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能力。这节课,教师设计让学生积极参与小组合作,通过相互讨论,分工协作等多种方式进行合作学习和交流,并在教学过程中始终贯穿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引导学生一步一步完成教学目标的。

  2.“文学的本质是始于感情而终于感情的。文学家把自己的情感表达出来,他的目的——不管是有意识还是无意识的——总是要在读者的心目中引起同样的感情作用的”。因此教读这篇文章,除了创设情景外,还要通过朗读,把无声的文字变成有声的.语言生动地再现作者的思想感情,使文章如出己之口,如出己之心,使文章所描写的人和事,所倾吐的情和意,所阐发的哲理,叩击学生的心灵,引起共鸣。

  3.检查学生的预习这一步必不可少,这是有我校的校情,学情决定的。我校的校情是:学生不住校,不晚修,教师无法了解学生在家的学习情况。我校的学情是:有一部分学生的学习自觉性极差,教师要加强督促。4.语文学习要与时俱进,要充分利用图书馆,互联网培养学生查资料的能力和习惯,丰富学生的语文学习,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观念。

  四、说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3分钟(背景音乐《愚公移山》)透过朱自清先生饱含深意的《背影》,我们分明看到了困顿前行中的父辈的身影,今天学习的李森祥的《台阶》将以小说的视角为我们展现父辈们现实的生活画卷和深沉的精神世界。(好的导语犹如唱戏前的开台锣鼓一样未开台先叫座,此导语设计贴近课文内容,和课文有异曲同工之妙,再配以背景音乐《愚公移山》,自然就能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欲望,自然引出本课内容。)

  (二)整体感知:8分钟(检查学生预习情况)

  1、先检查学生预习情况,再让学生配乐朗诵,要求学生勾画出生字词,并结合课文解词。

  2、再次让学生浏览课文,圈点法找出文中关键词句,能复述故事情节,把握小说结构。(设计意图:①符合我校的校情,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督促部分不自觉的学生。②通过复述故事,学生初步把握情节,对人物也有一个初步感知,做到整体的把握。③复述故事,也训练了学生快速阅读、勾画圈点法阅读以及培养学生信息筛选和概括能力。)

  (三)小组讨论、合作探究:(10分钟)

  提问:让学生勾画出父亲的模样,找出最让你感动的描写父亲的语句,说说使你感动的原因。以“父亲是一个……的人”为话题完成。学生各抒其见,教师小结:从凄楚、辛酸中走来的父辈,在后代的眼里,显得比较卑微的、胸无大志。但骨子却那么要强、有志气、不甘落后、有长远目标,有移公移山精神和坚忍不拔的毅力。他们身上的品质和美德让我们震撼感动。(设计意图:①让学生筛选信息,掌握抓住关键词句进行人物赏析的方法。②同时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使学生能够完整流畅的表达。③让学生自己感悟父亲身上勤劳、质朴,又有所追求的品质。)

  (四)全班协作,质疑解惑:(15分钟)

  默读课文,让学生自己提出疑难问题,全班交流。如提问:1.为什么“父亲总觉得我们家的台阶低”?2.父亲为造新屋,可谓终年辛苦、异常艰难,十分感人,可是作者却在台阶上用了那么多笔墨,这是为什么?3.父亲为了造出像人家一样有高台阶的新屋,也叫人羡慕,竞花了大半辈子去准备,才盖起有高台阶的新屋。可是,新屋落成了,父亲也衰老了,身体也垮了,父亲这样做,值得吗?(设计意图:①这个环节有学生自己把握,教师适当引导,照顾各个层次的学生,在质疑讨论中巩固、强化学习效果,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能力。②教师引领学生理解父亲形象的意蕴。③掌握围绕台阶组织材料表现主题的写法。)

  (五)拓展迁移:(4分钟)

  引导学生从自己的视角,回忆自己的父亲,抓住父亲的特点,仿写一句话。(设计意图:①将语文学习与社会生活有机地结合起来,巧妙完成对父亲的解读。②训练学生的知识迁移拓展和写作能力。)

  (六)师生小结:(2分钟)

  学生自主的总结本节课的收获,教师予以肯定和补充。(设计意图:发挥学生的自动性,真正体现学有所长。)

  (七)作业设置:(1分钟)

  写篇周记,展示自己眼中的父亲,表达自己对父亲的尊重和理解。(设计意图:把课本与生活联系起来,用写作的方式,让学生进一步深入了解、认识自己的父亲,理解父亲。)

  五、板书设计:

  台阶--李森祥

  新屋--(有地位、受尊重)

  台阶(线索)

  要强--老实厚道--愚公移山的精神--坚忍不拔的毅力

  老屋(贫穷、地位低)

  (设计意图:①体现课文围绕“台阶”组织材料表现主题的方法②直观表现文中父亲勤劳、质朴,又有所追求的品质③理解父亲形象的意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