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范文网>教学资料>教案>初一上册数学教案

初一上册数学教案

时间:2023-09-25 18:45:32 教案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初一上册数学教案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借助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我们该怎么去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初一上册数学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初一上册数学教案

初一上册数学教案1

  教学目标:

  1、经历用数格子的办法探索勾股定理的过程,进一步发展学生的合情推力意识,主动探究的习惯,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

  2、探索并理解直角三角形的三边之间的数量关系,进一步发展学生的说理和简单的推理的意识及能力。

  重点难点:

  重点:了解勾股定理的由来,并能用它来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

  难点:勾股定理的发现

  教学过程

  一、创设问题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导入课题

  二、做一做

  出示投影3提问:

  1、图1—3中,A,B,C之间有什么关系?

  2、图1—4中,A,B,C之间有什么关系?

  3、从图1—1,1—2,1—3,1|—4中你发现什么?

  学生讨论、交流形成共识后,教师总结:以三角形两直角边为边的正方形的面积和,等于以斜边的正方形面积。

  三、议一议

  1、图1—1、1—2、1—3、1—4中,你能用三角形的边长表示正方形的面积吗?

  2、你能发现直角三角形三边长度之间的关系吗?

  在同学的交流基础上,老师板书:直角三角形边的两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这就是的“勾股定理”也就是说:如果直角三角形的两直角边为a,b,斜边为c,那么我国古代称直角三角形的较短的直角边为勾,较长的.为股,斜边为弦,这就是勾股定理的由来。

  3、分别以5厘米和12厘米为直角边做出一个直角三角形,并测量斜边的长度(学生测量后回答斜边长为13)请大家想一想(2)中的规律,对这个三角形仍然成立吗?(回答是肯定的:成立)

  四、想一想

  这里的29英寸(74厘米)的电视机,指的是屏幕的长吗?只的是屏幕的款吗?那他指什么呢?

初一上册数学教案2

  教学目标:

  知识能力:理解有理数的概念,掌握有理数的两种分类方法,能够按要求对给定的有理数进行分类。

  过程与方法:通过本节的学习,培养学生正确的分类讨论观点和分类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体验成功的.喜悦,保持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

  掌握有理数的两种分类方法

  教学难点:

  给定的数字将被填入它所属的集合中

  教学方法:

  问题导向法

  学习方法:

  自主探究法

  教学过程:

  一、形势归纳

  小学我们学了整数和分数,上节课我们学了正数和负数。谁能快速提出以下问题?

  1.有以下数字:15,-1/9,-5,2/15,-13/8,0.1,-5.22,-80,0,123,2.33

  (1)将以上数字填入以下两组:正整数集{}和负整数集{}。你填完了吗?

  (2)将以上数字填入以下两个集合:整数集合{}和分数集合{}。你填完了吗?

  称整数和分数为有理数。(指点题,板书)

  二、自学指导

  学生自学课本,根据课本寻找自学的机会

  提纲中问题的答案;老师先做必要的板书准备,再到学生中巡视指导,并了解掌握学生自学情况,为展示归纳作准备。

  三、展示归纳

  1、找有问题的学生逐题展示自学提纲中的问题答案,学生说,老师板书;

  2、发动学生进行评价、补充、完善,教师根据每个题目的展示情况进行必要的讲解和强调;

  3、全部展示完毕后,老师对本段知识做系统梳理,关键点予以强调。

  四、变式练习

  逐题出示,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再请有问题的学生汇报结果,老师板书,并发动其他学生评价、补充并完善,最后老师根据需要进行重点强调。

  五、总结与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六、作业:

  必做题:课本14页:1、9题

初一上册数学教案3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并掌握数据收集的基本方法。

  过程与方法:在调查的过程中,要有认真的态度,积极参与。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统计调查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作用,逐步养成用数据说话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

  重点:掌握统计调查的基本方法。

  难点:能根据实际情况合理地选择调查方法。

  【教学过程】

  讲授新课

  像前面提到的收集数据的活动中,全班同学是我们要考察的对象,我们采用问卷对全体同学作了逐一调查,像这样对全体对象进行的调查叫做全面调查。

  调查、试验如采用普查可以收集到较全面、准确的数据,但普查的工作量比较大,有时受客观条件(人力、财力等)的限制难以进行,有时由于调查具有破坏性,不允许采用。在这些情况下,常常采用抽样调查,即从被考察的全体对象中抽出一部分对象进行考察的调查方式。

  在一个统计问题中,我们把所要考察对象的全体叫做总体,其中的每一个考察对象叫做个体,从总体中所抽取的一部分个体叫做总体的一个样本(sample),样本中个体的数目叫做样本容量。

  例如,在通过试验考察500只新工艺生产的灯泡的使用寿命时,从中抽取50只进行试验。这500只灯泡的使用寿命的全体是总体,其中每只灯泡的使用寿命是个体,抽取的50只灯泡的使用寿命是一个样本,50是这个样本的样本容量。

  为了使抽取的50只灯泡能很好地反映500只灯泡的情况,抽取时要使每只灯泡逐一进行编号,再把编号写在小纸片上,将小纸片揉成团,放在一个不透明的容器内,充分搅拌后,从中一个个地抽取50个号签。

  上面抽取样本的过程中,总体中的各个个体都有相等的`机会被抽到,像这样的抽样方法是一种简单随机抽样。

  师:以“你知道父母的生日吗?”为题在班级进行调查,请设计一张问卷调查表。

  学生小组合作、讨论,学生代表展示结果。

  教师指导、评论。

  师:除了问卷调查外,我们还有哪些方法收集到数据呢?

  学生小组讨论、交流,学生代表回答。

  师:收集数据的直接方法有访问、调查、观察、测量、试验等,间接方法有查阅资料、上网查询等。就以下统计的数据,你认为选择何种方法去收集比较合适?

  (1)你班中的同学是如何安排周末时间的?

  (2)我国濒临灭绝的植物数量;

  (3)某种玉米种子的发芽率;

  (4)学校门口十字路口每天7:00~7:10时的车流量。

初一上册数学教案4

  初一上册数学教案,欢迎各位老师和学生参考!

  学习目标:1、理解有理数的绝对值和相反数的意义。

  2、会求已知数的相反数和绝对值。

  3、会用绝对值比较两个负数的大小。

  4、经历将实际问题数学化的过程,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学习重点:1.会用绝对值比较两个负数的大小。

  2.会求已知数的相反数和绝对值。

  学习难点:理解有理数的绝对值和相反数的意义。

  学习过程:

  一、创设情境

  根据绝对值与相反数的意义填空:

  1、

  2、

  -5的相反数是______,-10.5的相反数是______, 的相反数是______;

  3、|0|=______,0的相反数是______。

  二、探索感悟

  1、议一议

  (1)任意说出一个数,说出它的绝对值、它的相反数。

  (2)一个数的绝对值与这个数本身或它的相反数有什么关系?

  2、想一想

  (1)2与3哪个大?这两个数的绝对值哪个大?

  (2)-1与-4哪个大?这两个数的`绝对值哪个大?

  (3)任意写出两个负数,并说出这两个负数哪个大?他们的绝对值哪个大?

  (4)两个有理数的大小与这两个数的绝对值的大小有什么关系?

  三.例题精讲

  例1. 求下列各数的绝对值:

  +9,-16,-0.2,0.

  求一个数的绝对值,首先要分清这个数是正数、负数还是0,然后才能正确地写出它的绝对值。

  议一议:(1)两个数比较大小,绝对值大的那个数一定大吗?

  (2)数轴上的点的大小是如何排列的?

  例2比较-10.12与-5.2的大小。

  例3.求6、-6、14 、-14 的绝对值。

  小节与思考:

  这节课你有何收获?

  四.练习

  1. 填空:

  ⑴ 的符号是 ,绝对值是 ;

  ⑵10.5的符号是 ,绝对值是

  ⑶符号是+号,绝对值是 的数是

  ⑷符号是-号,绝对值是9的数是 ;

  ⑸符号是-号,绝对值是0.37的数是 .

  2. 正式足球比赛时所用足球的质量有严格的规定,下表是6个足球的质量检测结果(用正数记超过规定质量的克数,用负数记不足规定质量的克数).

  请指出哪个足球质量最好,为什么?

  第1个第2个第3个第4个第5个第6个

  -25-10+20+30+15-40

  3.比较下面有理数的大小

  (1)-0.7与-1.7 (2) (3) (4)-5与0

  五、布置作业:

  P25 习题2.3 5

  家庭作业:《评价手册》 《补充习题》

  六、学后记/教后记

  这篇初一上册数学教案就为大家分享到这里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初一上册数学教案5

  学习目标:

  1、通过学生自学提问、探索讨论的方法,使学生初步了解计算器面板上的按健名称和功能。

  2、了解计算器的形状、款式、功能不同的基础上,学会计算器的基本操作方法、并能进行简单的四则计算。

  3、培养学生运用计算器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运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在自主探究的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创新意识。在解决实际问题中,渗透节约、环保等诸方面意识。

  学习重点、难点:

  介绍常用键的功能和使用方法。

  设计理念: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计算器是如今生活中经常用到的`计算工具,对学生来说并不陌生,所以教学中我让学生根据自带的计算器,结合教学目标自学课本,让学生在看一看、摸一摸、想一想、议一议的过程中认识计算器,学会基本操作方法,并在应用中感受到计算器带来的方便,体会到运用计算器解决实际问题时所带来的成功的快乐。

  教具、学具准备:

  1、每个学生自备一个计算器。

  2、教师的计算器,实物投影仪,课件,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

  师:同学们,你们经常去超市吗?我昨天也去了超市,并选购了好多东西,可是,要到付款的时候,我有点犹豫,我就带了1000元钱,也不知道够不够,这时如果是你,你会怎么办?(算一算)

  师:怎么才能又准确又快地算也来呢,你想到了什么计算工具?(计算器)

  师:在日常生活中,你还在哪见过计算器?它们有什么作用?

  师:小结:可见,在日常生活中计算器已经被广泛的使用了,那么,这节课我们就来了解一下计算器。

  二、学习用计算器计算

  1、了解计算器的结构

  (1)师:你了解计算器吗?假如你是一位计算器推销员,你打算怎样介绍你手中的这款计算器的构造?(板书:面板、显示器、键盘)

  键盘里有哪些键?(板书:数字键、运算符号键、功能键)

  这个点是什么意思?(点出开机、关机、删除)

  (2)请一生介绍自己的计算器(实物投影)

  ② 小组内学生相互介绍自己的计算器。

  ③展示文曲星、商务通

  (3)师:文曲星、商务通的主要功能不是计算,但它们也有计算功能,可以作为计算器来使用。

  2、过渡指出:各种不同的计算器的功能和操作方法也不完全相同,因此在使用前一定要先看使用说明书。但对于一些简单的操作,方法还是相同的,象开机按?关机按?

  3、学习计算器的操作

  (1)师:大家认识了计算器,你会操作它吗?试试!准备好了吗?(请你把计算结果记录在草稿本上)

  (2)小黑板出示:

  75+47= 24×7.6= 6.28-0.95=

  (3)同桌之间说说你是怎样用计算器计算这三题的。

  (4)指名学生上演示(实物投影)

  (5)问:6.28-0.95的操作有不一样的吗?

  用新方法操作,学生齐操作。

  (6)师:通过计算这三题,我们可以发现,用计算器计算时只从左往右依次按键就可以了。

  (7)小黑板出示:0.092÷1.15×25

  问:计算这题, 从左往右依次按键,可以吗?

  为什么?(因为这题的计算顺序是从左往右依次计算)

  (8)看谁算的最快,学生独立计算,指名演示

  问:有没有不一样的?

  三、结束:

  辨证看待计算器的使用。

【初一上册数学教案】相关文章: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01-14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09-28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2-11

初一上册数学教学计划01-17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2-27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0-24

小学数学教案10-04

初中数学教案10-27

小学数学教案1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