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范文网>教学资料>教案>小学数学教案

小学数学教案

时间:2023-03-15 13:01:03 教案 我要投稿

【推荐】小学数学教案范文锦集五篇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总归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小学数学教案5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推荐】小学数学教案范文锦集五篇

小学数学教案 篇1

  [教材简析]

  这部分教材是结合对轴对称图形的认识而安排的实践活动。活动的内容大致可分为两段。首先,指导学生欣赏中国剪纸作品,介绍其艺术特点,使学生对轴对称图形与剪纸的密切联系形成认识。然后让学生运用已获得的知识与技能独立或分小组自由进行创作,最后进行交流。通过这次实践活动,一方面可以培养学生对数学知识和技能的灵活运用;另一方面,又可以让学生体会到我国民间艺术的博大精深,培养其审美情趣。

  [教学目标]

  1.通过实践活动,进一步加强对轴对称图形的认识,培养学生在实际生活中的创造性,提高数学学习的兴趣。

  2.通过参与创作,合作交流,启迪学生灵感,感受生活。

  3.通过欣赏剪纸作品,感受古今劳动人民的高超技艺,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重点、难点]

  学习运用轴对称图形的特点创作美丽的图案。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实物投影仪、剪纸作品 剪刀 彩色纸片

  [教学过程]

  一、作品赏析。

  1、谈话:同学们,我手中有一把剪刀和一张普通的纸,就是它们创造出了中国民间文化剪纸,又叫窗花。这古老的传统民间艺术有1000多年的历史,风格独特,深受国内外人士所喜爱。今天,我们就来欣赏出自古代与现代艺人之手的部分代表作品。

  2、板书:奇妙的剪纸

  3、利用课件与实物投影仪展示教师和学生共同准备的剪纸作品。

  4、你最喜欢哪一幅剪纸?(学生对喜爱的作品进行谈话交流。)

  5、教师对部分作品进行解说(主要针对古老的吉祥图案)。剪纸艺术是生活化的艺术,尤其体现在古代。剪纸都应用于生活的哪些方面?(服装、瓷器、皮影、居家装饰等)

  【评:通过作品欣赏,使学生对剪纸艺术有初步了解,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二、作品分类。

  1、观察分析

  ①谈话:今天,大家一起看到了这么多的剪纸作品,其实在民间艺人创作中是有区别的。那么你们能进行分类吗?

  ②小组讨论。

  学生总结分类。学生分类可能很多,只要合理就要予以肯定。比如:分为人物、动物、花草、文字等类别或以颜色而分类。

  ③小结:

  同学们观察的非常仔细,从创作内容上看可以分为这几类,我们还可以从创作的方法进行分类。比如有的剪纸图案是由一组或几组完全相同的图案组合而成的,大家来看有哪些?

  ④学生从作品中找出部分符合要求的剪纸图案。

  【评:剪纸作品既可以根据图案内容分类,也可以根据图案是否对称分类,目的是为下面的教学做铺垫。】

  2、研究方法

  ①引导观察:你们再来看现在这些作品,它们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当学生回答是轴对称图形时,教师可以请其他同学进行对折检验。)

  ②教师拿出其中以一次对折形式剪成的枫叶图案。

  提问:这张剪纸是什么图形?

  (学生回答是轴对称图形时,教师将其对折重合在实物投影仪上展示给学生看。)

  ③提问:同学们,这样漂亮的图案,你知道是怎样剪成的吗?

  引导学生根据刚才的展示,发现这个作品是对折后画样剪成的。

  ④谈话:大家今天想不想做一名巧手小艺人,用剪刀来创作漂亮的图案?

  组织学生拿出工具:剪刀和几张纸片。(提醒学生使用剪刀时注意事项)

  【评:利用所学数学知识来验证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教师根据学生已有的经验指导学生总结出剪纸与轴对称图形的密切联系。】

  三、作品创作。

  (一)尝试创作(一次对折剪纸)

  1、课件出示枫叶图案。演示对折后的形状,然后演示未剪的正方形对折纸样摞在一起进行比较。

  ①提问:大家请看它们有什么不同

  ②学生根据对比回答出剪去多余的部分,教师按学生的要求完成剪纸,将其贴在黑板上。

  ③教师指导学生独立制作:

  a、一次对折 b、沿外边画轮廓线 c、剪去轮廓线以外的部分

  ④同桌进行交流。评析。将优秀的作品贴在黑板上。

  2、引导:为什么有的同学剪出的图案漂亮,而有的同学稍有不足呢?

  大家能否谈谈自己的看法?

  3、学生总结:a、对折要整齐 b、画样要美观 c、用剪要(二)二次创作

  1、课件出示62页下方的剪纸步骤。

  ①要求:请同学拿出一张正方形纸片,按照屏幕上的顺序动手试一试,看谁做的好。

  ②教师巡视指导,请完成较好的同学帮助其他同学。

  ③组内同学进行交流,选出优秀作品贴在黑板上。

  过渡提问:还有其它的折法进行剪纸吗?(学生可能会提出沿对角线折或两次对折。)

  2、课件出示课本63页沿对角线折法。

  ①学生完成作品。

  ②展示后谈话:我们还可以怎样折?还可以折成几折来剪?

  ③引导:我们通过学习剪纸,发现了很多方法,但基本都是每次只剪出一幅图案。想一想,能不能一次剪出多幅图案呢?

  3、课件演示63页长方形纸剪花边叠剪图案。

  ①学生按顺序完成。

  ②将优秀的作品贴在黑板上展评。

  【评:通过尝试创作使学生明确剪纸的基本方法与注意事项。教师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给学生以直观指导,主动向学生质疑,促使学生思考与发现,形成认识,独立获取知识和技能,另外,借助多媒体教学给学生创设宽松的学习氛围,使学生在学习中始终保持兴奋、愉悦、渴求思索的心理状态,非常利于学生主体性的发挥,创新能力的'培养。】

  (三)独立创作。

  1、出示课件。谈话:剪纸的分类大体可以分成三大类。第一类阳刻,就是剪去轮廓线之外的空白部分,保留轮廓线;第二类阴刻,就是剪去轮廓线保留其他部分;第三类阴阳混刻。

  2、要求:可以用对折的形式创作,也可以不用对折进行创作。对纸张的样式也不受限制。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制作一幅或两幅作品。

  3、学生创作。教师巡视,与学生交流。

  4、展评作品。

  【评:教师简要介绍剪纸艺术的创作分类,学生结合欣赏重新认识剪

  纸艺术的灵活多变,为独立创作提供了想象的空间,充分运用合作交流,使得学生的想象力得到进一步拓展,知识得到延伸。】

  四、全课总结。

  1、启发:同学们的作品样式繁多,却很美观,这些作品与我们前面完成的作品有什么区别吗?

  教师指导学生发现规律:凡是对折后完成的剪纸作品,都是轴对称图形,不对折而完成的图形却不是。

  2、引导: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

  根据学生的回答,指出折痕就是图形(图案)的中心轴,折痕的两侧是完全对称相同的。

  【评:使学生知道数学来源于生活,是从生活中提炼出的规律性的知识。】

  五、课后作业。

  利用轴对称图形的原理,制作完成一组可爱的动物的花边,装饰班里的墙报。

小学数学教案 篇2

  认识几分之一教学内容:人教版第五册《分数的初步认识》第一学时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结合具体情境初步认识几分之一,能用实际操作的结果表示几分之一,并学会运用直观的方法比较这类分数的大小。

  2、使学生认识分数各部分的名称,能正确读、写几分之一这样的简单分数。

  3、结合观察、操作、比较等数学活动,引导学生学会和同伴交流数学思考的结果,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4、使学生体会数学来自生活实际的需要,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进一步产生对数学的好奇心和兴趣。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小朋友,你们参加过秋游活动吗?觉得好玩吗?小明和小芳也参加了秋游活动。

  [课件出示两人参加秋游分东西的场景:4个苹果、2瓶矿泉水、1个蛋糕]

  他们俩带了4个苹果、2瓶矿泉水和1个蛋糕,该怎么分呢?你能帮帮他们吗?

  2、指名一位学生分苹果。(如果学生分成1个和3个,问:如果分得公平些,该怎么分?如果学生分成每人2个,问:你为什么这样分?)

  [课件演示:4个苹果每人分到2个]

  数学上把物体分得一样多,叫做?(板书:平均分)

  3、指名一位学生分矿泉水。把2瓶矿泉水平均分给两个人,该怎么分?

  [课件演示:2瓶水每人分到1瓶]

  4、把一个蛋糕平均分成2份,每人分得多少?怎样分?

  [课件演示:不平均分蛋糕](学生否定)

  那该怎么分?用这张圆形纸代替蛋糕,谁能上来分给大家看看?(指名折纸)

  这位小朋友是怎么分的?每人分到了多少?(引导学生说出半个)

  半个该用什么样的数来表示呢?

  二、自主探索,解决问题

  (一)感知1/2

  1、教师提出用什么样的数来表示半个,如果学生能说出用1/2表示,教师加以表扬。[课件:1/2]那另一份呢?(1/2)

  [课件:把一个蛋糕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它的1/2]

  2、它指的是谁?

  3、你能说说刚才我们是怎样得到这个蛋糕的1/2的吗?

  4、揭题:像1/2这样的数就是分数。(板书:分数)

  (二)折1/2

  1、想不想自己来创造一个1/2呢?拿出长方形纸片,先折一折,再把它的1/2涂上颜色。

  学生操作,教师巡视。(巡视同时把学生不同的作品展示在黑板上)

  2、反馈交流。

  问:这三种折法不同,为什么涂色的部分都是长方形的1/2呢?

  小结:无论是一个蛋糕,还是一个平面图形,只要把它平均分成二份,每一份就是它的`1/2。

  (三)认识更多的几分之一

  1、刚才我们认识了1/2,你还想认识几分之一呢?

  生:1/4、1/8、1/3、1/6(师板书)

  2、拿圆、长方形、正方形其中一张纸折一折,并用斜线表示出它的几分之一。(教师巡视)

  汇报:你把这个图形平均分成几份,涂色部分是它的几分之一?

  (汇报时,把同是1/4而折法不同或者形状不同的作品展示在黑板上。)

  3、小组同学之间说说你折的分数。

  4、问:这几个图形形状不同,为什么涂色部分都是它的1/4?

  5、教师小结:不同的图形,只要平均分的份数相同,就能用相同的分数来表示。

  6、相同的图形,能表示出不同的分数吗?

  [课件:]

  涂色部分是?(1/2、1/4)根据学生回答课件出示1/2和1/4。

  (四)比较分数的大小

  1、仔细观察涂色部分,1/2和1/4谁大?学生回答后[课件演示:将1/2和1/4涂色的部分叠在一起;1/2>1/4]

  2、用完全相同的圆,表示出它的1/8,和1/2、1/4比,想象一下怎么样?(小)

  [出示],1/8和1/2、1/4比,结果怎么样?[课件:涂色部分叠在一起]

  3、比较刚才折的分数。

  同样大小的长方形、正方形能表示出不同的分数吗?老师给每组中发的图形大小相同,谁表示的分数大?谁表示的分数小呢?组内比较。

  (五)写分数,认识分数各部分的名称

  1、刚才我们认识了那么多分数,那你会写分数吗?(学生如果会,让他先到黑板上写一写,如果写对了,让他当小老师带领大家一起写;如果学生写错了,纠正,教师范写,学生跟写。)

  在写分数的同时教师说分数各部分的名称

  中间短横,是?(分数线板书)表示平均分

  2是?(分母)分母是2表示平均分成?(2份)

  1是?(分子)分子是1表示其中的一份。

  2、你能用分数表示下面每个图里的涂色部分吗?(指名学生板演,其余学生在草稿纸上写。)

  反馈。

  三、巩固练习,应用拓展

  1、先看图估一估,再填上合适的分数。(课件)

  长方形1

  1/2

  用什么表示?

  1/3

  先猜一猜,用什么表示?课件移动1/3,验证长方形被平均分成3份。

  1/6

  先猜,课件移动1/6,验证长方形被平均分成了6份

  师:你怎么一下子就猜对了呢?有什么小窍门?

  学生回答后,教师小结:借助观察比较估计,这是多好的学习方法。

  师:今天所学的分数和以前学习的1之间有联系吗?

  再往下分,可能出现几分之一?

  教师小结:平均分成的份数越来越多的时候,每一份的大小会越来越(小)

  2、下面的画面让你联想到了几分之一?

  图:法国国旗(1/3)每一部分都是这个图形的1/3

  五角星(1/5)

  巧克力(1/8)

  每人吃一份,可以给几个人吃?

  还能联想到几分之一?

  生:1/2师:每人吃一份,可以给几个人吃?

  生:1/4师:每人吃一份,可以给几个人吃?

  [师根据学生回答,课件演示1/2、1/4和1/8]

  师:同样一块巧克力,观察的角度不同,得到的分数也就不同。

  3、三年级教室里有一块黑板报。

  师:这三个栏目分别占黑板报版面的几分之一?

  (学生回答《艺术园地》占黑板报版面的1/4,教师问:这块版面不是分成了三份吗?为什么不是1/3?)

  四、全课总结

  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

小学数学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通过比较分数的大小,加深对分数意义的理解。

  2、能比较分母相同的或分子是1的两个分数的大小。

  3、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观察比较和初步对比、总结的能力。

  4、在引导学生探索知识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难点

  掌握比较分数的大小的方法,能正确比较分母相同或分子是1的两个分数的大小。

  教具准备

  1、投影仪及相应的投影片

  2、完全相同的正方形纸若干张,水彩笔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创设情境,复习旧知

  在前面我们已经认识了几分之几的分数,同学们能够通过折纸的方法表示出一些你喜欢的分数吗?

  (1)学生用纸折分数

  (2)小组交流自己是怎么做的,表示出了那些分数。

  (3)全班交流汇报展示的过程,有针对性的张贴并板书四组分数:(3/4,1/4)、

  (1/4,1/2)、(3/8,1/8)、(1/8,1/6)。

  2、观察分数,组织分类。

  刚才老师把同学们展示的分数张贴了四组,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一下这四组分数,你能给它分一下类吗?

  (1)学生独立观察每组分数的特点

  (2)小组讨论交流如何分类

  (3)全班交流:小组选代表陈述分类的思维过程。

  (4)教师小结:我们把分数分成了两类:一类是分母相同,分子不同,像3/4和1/4、3/8和1/8,一类是分子都是1,而分母不同,像1/4和1/2、1/8和1/6

  3、引导质疑,引入课题

  对于刚才我们分出的这两类分数,大家想研究它们哪方面的问题?

  (1)生充分说出自己的想法:

  生1:我想知道两个分数哪一个大,哪一个小?

  生2:我想知道两个分数的和是多少

  生3:…

  (2)有选择的解决问题

  同学们提出的问题可真多,下面我们就来解决比较一下两个分数,哪个大哪个小这一问题,好吗?(板书课题:比大小)

  (二)探究新知:

  1、比较分母相同的分数的大小。

  (1)质疑:

  “3/4和1/4谁大?你是怎么想的,四人一组拿出手中另一张正方形纸分一分,涂一涂,发挥集体的力量,看能不能得到答案”

  (2)四人一组合作学习,分一分,涂一涂,比一比,说一说。

  (3)交流汇报。

  ①出示图(见课本61页右上图)。

  ②小组选代表说出比的思维过程

  (3)教师小结:

  把两张完全相同的正方形纸平均分成四份,表示其中的3份,也就是三个1/4,而另一张纸表示其中的一份,也就是一个1/4,3个1/4比一个1/4大,所以3/4>1/4。

  (4)用同样的方法比较3/8和1/8的大小。

  ①出示图(见课本61页中间左边图)。

  ②学生争当“小老师”自行讲解比的'过程。

  2、比较分子是1的分数的大小。

  (1)质疑:

  “1/4和1/2谁大呢?大家是怎么想的,用刚才比较的方法,四人一组想一想”。

  (2)四人一组合作学习,分一分、涂一涂、比一比、说一说。

  (3)交流汇报。

  ①出示图(见课本61页右上图)。

  ②小组选代表说出自己小组比较的思维过程。(师适当引导并小评)

  (4)教师小结:

  把两张完全相同的正方形纸,一张平均分成4份,表示其中的一份,就是1/4;而一张纸平均分成2份,表示其中的1份,也就是1/2。4份中的一份,比2份中的一分少,也就是平均分的份数越多,每一份反而越少,所以1/4<1/2。

  (5)用同样的方法比较1/8和1/6的大小。

  ①出示图(见课本61页中间右图)。

  ②学生自告奋勇讲解比较的过程。(师适当引导并鼓励)

  ③根据分类总结比较大小的策略。

  (1 )学生独立思考比较大小的方法。

  (2 )小组交流如何用简洁的语言描述比较大小的方法。

  (3 )全班交流,归纳总结:分母相同看分子,分子大的分数大,分子小的分数小;分子是1的分数比大小,分母越大分数反而越小。

  (4 )拓展延伸

  为什么?说明:分母相同,表示把一个整体平均分成的份数相同,那么每一份的大小就相同,分子大的表示取得份数,分数就大;分子小的表示取得份数少,分数就小。

  分子是1的分数表示都取其中的一份,分母小的表示把一个整体平均分得的份数少,其中的1份反而大;而分母大的表示平均分得的份数多,其中的一份反而小。

  (三)巩固、实践、应用。

  1、给分数先涂上颜色再比较大小(见课本61页下图)。

  要求学生先独立完成,说一说是怎么想的。

  2、按份数涂颜色,并比较分数的大小。(投影出示)

  (1)、学生独立看一看、涂一涂、比一比。

  (2)小组交流

  (3)全班汇报交流

  3、电脑出示题意:怎样才能平均分呢?

  (1)学生独立审题。

  (2)小组交流,把自己分的思维过程讲给同伴听。

  (3)全班交流。

  (4)教师小评:

  同学们表现的很出色,能够运用自己的智慧独立解决一些问题,希望同学们继续努力。

  (四)课堂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更新的收获?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对分数有了进一步的理解,学会了比较分数大小的方法,知道了比较分数的大小分两种情况,也就是分母相同还有分子是1的时候。分母相同时,看分子,分子越大分数越大,当分子是1时,分母越大,分数反而越小。

小学数学教案 篇4

  教学目的

  1、通过复习,使学生能够掌握分数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并能正确的解答、

  2、通过复习,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以及综合能力、

  3、通过复习,培养学生认真、仔细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

  通过复习,使学生能够掌握分数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并能正确的解答、

  教学难点

  通过复习,使学生能够掌握分数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并且能够数量、正确的解答、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老师这里有两个数,一个是6,另一个是3、你能够用6与3提问并且进行回答吗?

  学生回答:

  (1)3是6的几分之几?

  (2)6是3的几倍?

  (3)3比6少几分之几?

  (4)6比3多几分之几?

  (5)6占6与3总和的几分之几?

  (6)3是6与3差的几倍?

  谈话导入:今天我们就来复习分数应用题、(板书:分数应用题的复习)

  二、复习探讨、

  (一)教学例4、

  学校举办的美术展览中,有50幅水彩画,80幅蜡笔画、___________?

  1、教师提问:根据已知条件,你都可以提出什么问题?并解答、

  2、反馈:

  (1)水彩画和蜡笔画共多少幅?

  (2)水彩画比笔画少多少幅?

  (3)蜡笔画比水彩画多几分之几?

  (4)水彩画比蜡笔画少几分之几?

  (5)水彩画是蜡笔画的几分之几?

  (6)蜡笔画是水彩画的几分之几?

  (7)

  3、教师质疑、

  (1)5问和6问为什么解答方法不同?(单位1不同)

  (2)3问和4问的问题有什么不同?(单位1不同)

小学数学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鼓励学生运用猜测、举例、验证等数学方法学习乘法分配律。

  2、在学习的过程中,树立用规律简算,增强用规律验算得意识。

  设计理念:

  1、体现了“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2、课堂上灵活处理教材,选择适当的教法。

  3、提高了小组的合作学习有效性。

  4、促进了学生的主动性、个性化的学习。

  课前准备:

  教学挂图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出课题。

  出示数学挂图:通过看图,把图意说一说。

  二、提出问题,解答质疑

  弄清题以后,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吗? (小组讨论)

  生答师板书:济青高速公路全长约多少千米? 怎样解答呢?

  (1)要求全长多少千米,可以先求每辆车分别行驶的路程,再求全长的路程。

  110 × 2 + 90 × 2 = 220 + 180 = 400 (千米) 还可以先求两辆车1小时行驶的路程,再求全长的路程。

  (110+90)× 2 = 200 × 2 = 400(千米)

  仔细观察,你能发现什么规律? (小组合作探讨)

  生交流:发现两个算式的结果相等。 110×2 + 90×2 =(110+90)× 2 这是个什么规律呢?让我们来验证一下吧。

  (小组合作学习) 生自己举例来验证

  生答师小结:两个数的和乘一个数,可以把它们分别乘这个数,再把乘得的积相加,这个规律就叫做乘法分配律。 你能用字母表示出这个规律吗?

  生板书: (a + b).c = a .c + b .c 通过学习,让学生思考运用乘法分配律解决实际问题。 让学生讨论交流自己的`想法:

  ①可以进行验算。

  ②可以使计算简便。 运用乘法分配律能使计算简便吗? (生小组举例探讨)

  三、巩固练习

  自主练习: 第一题:让学生在小组中快速连接,并说一说运用了什么运算定律。

  第二题:先让生自己解答,然后再组内互相说出师运用的什么定律。

  第三题:先观察,再说出对错,然后把错的题重新做出来,集体订 正,并说出错题错在哪里。

  板书设计: 乘法分配律

  110×2 + 90×2 (110 + 90)×2 = 220 + 180 = 200×2 = 400(千米) = 400(千米)

  两个数的和乘一个数,可以先把它们分别和这个数相乘,再把乘得的积相加,这个规律就叫做乘法的分配律。

  ( a + b).c = a .c + b .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