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范文网>教学资料>教案>小学语文教案

小学语文教案

时间:2023-03-06 11:13:22 教案 我要投稿

实用的小学语文教案范文集锦八篇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时常要开展教案准备工作,通过教案准备可以更好地根据具体情况对教学进程做适当的必要的调整。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小学语文教案8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实用的小学语文教案范文集锦八篇

小学语文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并抄写自己喜欢的段落。

  2.把握主要内容,体会作者选择一本书陪伴自己旅行的理由及反复读书的方法,并受到启示。

  3.感受作者对阅读的热爱,继续开展关于阅读的综合性学习,逐步培养学生“以书为友”的习惯。

  教学重点

  把握主要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继续开展读书的综合性学习。

  教学难点

  理解反复读一本书的原因和方法。

  课前准备

  ①课件出示相关句子。

  ②收集读书的名言,整理自己读书的方法。

  第一课时

  一、学习要求:

  1、自读课文一遍,读正确。四人组轮读课文相互指正评价。2、认读生字口头组词。

  3、写生字,写正确。小组评价,比比谁写的规范漂亮。

  二、分组学习。

  三、检查学习结果:指名读课文,听写生字。

  第二课时

  一、谈话导入

  ①同学们,如果你独自驾舟环绕世界旅行,并且你只能带一样东西供自己娱乐,你会选择带哪一样呢?(指生说)是呀,钱?不行,这东西一用就用完;照相机?不好,这么多的景点,哪装得下……这道题还真让我们很难做出选择。环绕世界旅行需要多长时间呢?

  ②出示课文课件,学生朗读出示资料:

  麦哲伦完成人类历史上第环球航行用了整整3年。

  日本一位71岁老翁独自完成环球航行历时234天。

  20xx年,中国人首次完成帆船环球航行历时185天。

  ③学生配乐朗度地二自然段,并齐读最后一句话:我相信我会选择书。

  你对作者的选择有异议吗?

  ④出示作者小资料揭示课题:

  本文是在1974年的世界儿童图书节上,英国著名女作家尤安艾肯,她作了热情洋溢的献辞。齐读课题,认读“侣”。猜猜作者在本文中写了什么?

  二、读书交流,体会作者情感

  1作者为什么会选择书陪伴自己旅行呢?

  自由读课文,用”“划出相关的语句。读一读句子,说一说体会。(小组交流)。

  ①学生汇报交流,指导朗读

  汇报交流“为什么总能从一本书中发现新东西,不管你看过多少遍?”

  指名读有关的句子。

  a.“你喜爱的书就像一个朋友……真想不到你懂这个!”这里把书比作了朋友,每次见到朋友,感觉都是不一样。特别是“真想不到你懂这个!”好像是又对朋友发现有了一个的发现,这个发现非常的意外,叫人惊讶。

  b.你对朋友有没有这样的感受?(指名说)相机指导感情朗读。

  a.“你每天都回家……我怎么没注意过,灯光照着那个角落,光线怎么那么美。” 这句把看书比作是回家一样,即使是非常的熟悉了,但偶然还会有新的发现。

  b.指导感情朗读。

  课件出示三个反问句

  a.读了这三句话你发现了什么?(都是反问句)

  b.给他换一个说法。(指名说)

  c.从三个反问句中你体会到什么了?交流,相机指导朗读。

  写话:在你的眼中,一本你喜欢的书又是什么呢?

  一本好书能让人“常读常新”,就像 ,就像 。

  小结:读书也是这样,不管你看过多少遍,总能从一本书中发现新东西。你有这样的感受吗?交流。

  随着回答课件出示句子:

  你总能从一本书中发现新东西,不管你看过多少遍。

  我愿意坐在自己的船里,一遍又一遍地读那本书。

  一本你喜爱的书就是一位朋友,也是一处你随时想去就去的故地。

  ②自由读这几句话,喜欢的句子多读几遍。

  ③读了这几句话,你体会到了什么?从哪体会到的?

  (读了第一句话,我体会到就是读同一本书,每读一遍都会有新的收获。我从“总能”和“不管”体会到的。)

  你能把体会到通过朗读读出来吗?(指导学生朗读)

  (读了第二句我体会到作者非常喜欢读书,就是同一本书,他也是百读不厌。我从“一遍又一遍”体会到的。)

  你能读出这种感情吗?(指导学生朗读)

  (读了第三句我体会到作者很喜欢书,因为他把书当作了朋友一样,当作了人似的,读书就好像是在和朋友说话一样。而且书也是想读就随时能读的。我是从“就是”和“随时想去就去”体会到的。)

  (作者喜欢一遍又一遍地读那一本书,每读一遍都会有新的发现,而且书可以随身携带,你想读的时候就能拿出来。如果是一本人物传记,就好像是你在交一个朋友;如果是一本介绍名胜古迹的书,那就好像是到那个地方旅游了一趟似的。)

  能把体会到的读出来吗?(指导学生朗读)

  ④把三句话连起来有感情地读一读,加深体会。

  ⑤通过学习,我们知道了作者会带上一本书陪伴自己的旅程,是因为(点击课件引说三个句子)

  ⑥引导学生提问。读了这三句话,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吗?比一比,谁提的问题最有价值。

  生可能会问:为什么总能从一本书中发现新东西,不管你看过多少遍?为什么我愿意坐在自己的船里,一遍又一遍地读那本书?怎样一遍又一遍地读那本书?为什么一本你喜爱的书就是一位朋友,也是一处你随时想去就去的'故地?

  2、过渡语:作者不仅爱书,而且会读书,作者向我们介绍了哪些读书方法?

  齐读第七自然段。作者这样一遍又一遍的读书方法,划出表示先后顺序

  的词语。对我们有什么启示吗?全班交流。从中你学到了什么?

  师生交流,师随学生回答总结板书(揣摩、续编、品味、梳理、想象、判断)

  过渡语:这一趟下来,都可以把书读上一百遍,最终能背诵下来。

  ③汇报交流“为什么一本你喜爱的书就是一位朋友,也是一处你随时想去就去的故地?”

  这句话中把什么比作了什么?(把书比作了朋友和故地。)

  作者为什么这样比?

  3、诵读名言,积累语言

  课件出示部分读书名言,师生互读。

  4、作者号召我们该怎么做呢?学生小组交流回答。

  三、感情诵读,体味情感

  在领悟表达方法的过程中,将自己感受深刻的句子或段落反复朗读,体会作者的思想,还可以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将自己的感受融入进去。

  在反复朗读的基础上,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作业设计:

  1、根据课文中的读书方法以及同学们交流的读书体会,整理读书卡。把以前读过的书拿出来读一读,按照作者的读书方法,看看你有什么新的体会,及时做好记录,到本单元的语文实践活动时我们一起来交流。

  2、推荐阅读《书比人长寿》。学习。

  3、整理自己的读书方法,收集名人读书小故事。

  板书设计:

  走遍天下书为侣

  朋友 故地

  惊喜 收获

小学语文教案 篇2

  学习目标

  1.发现汉字的一字多义特点,结合语言环境理解字意。

  2.认识9个生字,巩固识字,积累词语。

  3.能看懂图画的意思,能根据图意、联系生活实际想出办法,并乐于与同学交流、讨论。

  4.能把自己所画的图画用文字表达出来。

  5.树立生活中学习语文的观念,勇于展示课外学习成果。

  课前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识字卡片、词语卡片。

  3.竞赛评比用的小红旗。

  4.让学生准备展示内容。

  教学设计

  我的发现

  要引导学生发现:同一个字,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意思不一样,体会汉字表意的丰富性。

  1.激趣:今天我请了一位汉字朋友,它是谁呢?出示“回”字,用“回”字来组词。

  2.引导:这位朋友要教给我们一个新的知识,是什么呢?请你读读书上的三句话,然后把你的发现告诉小组的伙伴们。

  3.结论:同一个字在不同的语境中意思可能不同,要结合语境来理解字意。

  (采用换词法理解第1、3句中的“回”字)

  4.扩展积累:引导学生用“打”字练习组词、说句子,进一步体会汉字一字多义的现象。

  日积月累

  1.读读认认。

  a.激趣: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些炊具、餐具,我们一起来认识它的.名称。

  (课件播放:结合实物出现词语)

  b.小组内练读词语。

  c.比一比。

  小组开火车读词比赛,比哪组的火车开得好。

  同学来挑战,看谁最棒。

  d.认读生字。

  刚才我们认识的词语中有很多要认的生字。

  课件出示:灶、铝、锅、漏、勺、铲、壶、汤、碟。

  小组内互相读一读生字。

  老师用生字卡抽查。

  听字音举卡片。

  小组讨论交流:你有什么好办法可以记住这些字的字形?

  2.读读背背。

  a.引入:成语是我国语言文化的精髓,短短的几个字概括出深刻的道理,我们可以从中受到启发。

  b.小组内练读成语。

  c.比一比看谁读得快,读得最准确,记得最牢固。

  (老师简笔勾勒一座山,山脚下贴几面红旗代表各个小组,老师随意抽出词卡,小组抢答,哪个小组抢答成功,就把哪个小组的红旗向上挪一步,最后看哪个小组最先到达山顶)

  d.学生自由说成语的意思。

  e.扩展积累:你还能说出哪些成语?

  口语交际

  1.看图了解图意。

  a.出示挂图,提出要求:先仔细看每一幅图,弄懂每幅图的意思,再把四幅图连起来观察,说说讲了一件什么事。

  b.自己看图、理解图意。

  c.在小组内练说。

  2.续编故事。

  a.小组讨论:如果你是这位小朋友,你会怎么做。

  b.列出学生想的办法。

  c.评一评谁的办法好。

  d.把续编的故事讲给同桌听。

  e.推荐讲得好的同学把故事讲给全班听,评出“故事大王”。

  3.扩展延伸。

  a.自主画一幅或几幅画,

  然后再把画上的内容写下来。

  b.与同学交流自己画或写的内容,互相观赏,互相学习。

  展示台

  1.小组内展示课外学习语文的成果。

  2.每小组推荐一个代表在全班交流展示。

  3.办一个班级小报展览。

  建议这次语文园地教学用3课时,其中口语交际用1课时。

小学语文教案 篇3

  教材分析:

  本课是一篇讲读课文,课文讲的是山沟里的孩子决心从书中掌握更多的知识,刻苦学习的经过,他们要起早贪黑地走山路,到学校读书使学生通过比较体会自己优越的学习环境,使学生从而受到启发向小朋友学习,认真刻苦读书掌握更大的本领。

  教学要求:

  1、有感情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以及课文的中心思想。

  2、掌握课后思考题,提高口头表达能力。

  3、掌握本课的生字生词。

  教学重点:

  体会山沟里的孩子上学的艰苦,并进行比较,了解现在城市中孩子优越的学习环境,激发孩子学习的积极性。

  教学准备:

  小黑板、投影仪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学习课文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教师谈话导入:同学们我们都是生长在城市中,你们知道山沟里的孩子们是怎样生活和读书的吗?让我们一起打开书自由读课文,看看他们的情况。

  二、学生自由读课文

  指名说一说山沟里的孩子生活和学习是怎样的?可以结合文中的有关句子来说明,教师加以适当讲解。

  三、课文通过三方面来讲山沟孩子的,先讲了清晨孩子去上学的情景,天还没有亮,山沟里还黑着,孩子们走过这座山,翻过那座山,去上学。通过描写野葡萄、牵牛花、女孩子身上的新褂子颜色的变化,来描写孩子们上学要起得很早。

  四、指导学生朗读,重点体会

  五、课文第二部分讲了,傍晚山沟里的孩子才从学校放学回家,孩子走过那座山,翻过这座山回家,天色已晚课文通过对山楂果、路边的草垛、男孩子身上的褂子的颜色的变化,说明孩子放学回到家天色很晚。

  六、天边的云黑黑的,山沟里的.路黑黑的。远处狼在嚎,羊栏边的黄狗往往叫,天黑洞洞的。这些景物的描写充分体现出了孩子们上学的艰苦条件。只有月亮照亮了孩子们回家的路。

  七、小组讨论:山沟里的孩子们每天是怎样上学的,小组分别汇报学习。

  八、说说自己是怎样学习的?通过比较学习谈谈自己今后应如何学习,重点指导学生要向山沟里的孩子学习些什么品质?

  九、把学过的课文再读一读,争取有感情流利的朗读。

小学语文教案 篇4

  设计理念

  语文教学要重视综合知识的整合与运用,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去探求新知,以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在教学过程中,通过生生之间、师生之间的合作学习,构建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同时通过各种形式的读、议、练、说、评等,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在乐中学。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读门票,引导学生查字典自学汉字。

  (2)练习词语接龙,巩固、积累。

  (3)读背古诗《游子吟》,体会母爱的伟大。

  (4)交流采集本,介绍小知识。

  (5)阅读短文,口语交际,进行献爱心教育。

  (6)看图写作《放假的第一天》,培养观察、想象能力。

  2、过程与方法

  (1)教给方法,巩固、积累。

  (2)读写结合,体会爱心。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激发学生进行语言文字训练的兴趣。

  (2)教育学生助人为乐、奉献爱心。

  教学重点难点

  (1)“能说会道”训练口语交际能力。

  (2)“笔下生辉”训练观察思考和表达能力。

  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实物投影仪

  教学设计

  第 一 课 时

  教学目标 :

  1、练习查字典,培养学生认真查字典的好习惯。

  2、激发学生积累词语的.兴趣。

  3、完成读读背背。

  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自学汉字

  1、说说平时你遇到了不认识的字,是用什么方法去认识它的。

  2、学生轻声自由读题,明确题意。

  3、自由读“自学汉字”部分,看看“门票”上的字你有哪些不认识,动笔把它们圈出来,然后查字典学会它,看谁学会得最快。

  4、同桌互相交流:说说用什么方法查字典,理解字意。

  5、自由读一遍这张门票上的内容,要求读准字音,不加字,不漏字。

  6、教师巡视检查。

  7、指名反馈。其他同学注意听听这位同学读得好不好,好在哪里。你能比他读得更好吗?

  8、齐读门票内容。

  9、说说从门票上读懂了什么?(保护环境、遵守秩序……)

  10、教师小结:我们在看报纸、广告、证书、门票、票据等东西的时候,如果遇到不认识的字就要查一查,问一问,这样才能看清上面的内容,不会出差错。

  【设计意图:让学生自主识字,理解词句,感知内容,渗透了多读多思的学习方法,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念。交流学习方法,培养独立识字能力和理解词语能力。】

  二、照样子组词语

  1、出示题中例子。

  留:(留心)(心意(意思)(思念)

  (1)学生自由读词,说说自己的发现。(词语接龙)

  (2)认识词语接龙的规则:前一个词的第二个字与后一个词的第一个字为同一个字。

  (3)学生齐读词语,巩固对词语接龙的认识。

  2、出示题中的三个汉字“劝、招、终”加以认读,看看你能想出哪些词语。

  3、自主选择其中一个汉字口头练习词语接龙。

  如:劝:(劝说)——(说明)——(明白)——(白雪)

  (劝解)——(解决)——(决心)——(心中)

  (劝阻)一一(阻止)——(止痛)——(痛快)

  4、指名反馈,评议、交流。

  5、学生独立动笔填词。

  6、教师巡视,及时纠正错误。

  7、投影出示学生组的词,进行评价。

  如:劝:(劝解)(解决)(决心)(心愿)

  招:(招手)(手表)(表达)(达到)

  终:(终于)(于是)(是否)(否则)

  【设计理念:展示、交流的过程是学生互相学习、取长补短的过程,是教师及时了解学习状况,接收反馈信息,并随时调整教学策略的依据。】

小学语文教案 篇5

  兰兰过桥

  综合课

  1、学会本课11个生字。会认7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了解新型大桥的神奇,激发学生努力学习、勇于创新、乐于发明的兴趣与愿望。

  学习课文,了解塑料桥和潜水桥的特点。

  通过朗读了解塑料桥和潜水桥的特点。

  朗读感悟

  课件 生字卡片

  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揭题:

  上新课前曾老师要带着小朋友们一同乘上特快列车到我们祖国以及世界各地去欣赏一番那里各式各样的桥。(播放桥的图片,师解说)

  这些桥都是用钢筋水泥建成的。而有一位叫兰兰的小朋友今天要过几座与众不同的桥,让我们跟兰兰一起去看看吧。首先请小朋友们把课题响亮的读一读——9、兰兰过桥

  二、检查预习情况:

  学生汇报预习成果。

  教师随机教学生字的'读音。

  归纳学生对课题提出的三个最好的问题。让学生带上其中的两个问题再次预习课文,然后自己解决。

  三、学习潜水桥部分:

  过渡:让学生说说自己最喜欢哪座桥,并说出理由。随机出示小秘诀:先找出哪些自然段写了自己所喜欢的那座桥;再反复读,找出表示桥特点的词句。

  喜欢潜水桥的学生根据小秘诀说理由,其他学生质疑。教师相机出示句子进行词句教学,归纳出潜水桥的特点:结实、透明。

  指导朗读有关句子。

  四、学习学第五自然段:

  过渡:走过潜水桥,兰兰和爷爷又来到了哪儿?哪个自然段告诉我们?轻声自由读,想想有什么想弄明白的?

  生质疑,解疑。

  五、教学塑料桥部分:

  过渡:喜欢塑料桥的小朋友站起来。老师相信你们刚才已经很认真地自学过写塑料桥部分的内容了。现在请你们按照“小秘诀”来给其他小伙伴介绍介绍塑料桥,可以吗?先要介绍的是什么?接着是——?

  1、第7自然段:

  (出示写桥特点的句子)请一生读句子,读时要注意让其他小朋友听完你的朗读,就知道塑料桥的特点。

  随机指导朗读

  小结塑料桥的特点:轻巧

  2、第8自然段:

  (出示写桥特点的句子)请一生读句子,读时要注意让其他小朋友听完你的朗读,就知道塑料桥的特点。

  随机指导朗读

  小结塑料桥的特点:平稳

  3、第9自然段:

  看电脑动画,理解塑料桥使用过程 。

  4、编儿歌:

  六、教学第十自然段:

  生质疑,解疑。

  七、总结延伸:

  如果你是桥梁专家,你打算造什么样的桥?

  小朋友真会想,可是你们和爷爷设计的桥在现实生活中都还没造出来,要想让你们的梦想成真,你们应该怎么做?

  八、作业:

  将自己设计的桥画下来。

  第二课时

  (一)复习课文

  1.复读全文。

  2.说说课文中兰兰过了哪两种桥,潜水桥和塑料桥各有什么特点。

  (二)识记、书写新的生字。

  1.读出生字词

  兰兰 桥梁 工程师 一条 波浪 架在 特别 玻璃砖 各种各样

  驶过来 划过去 采野花 往前走 打开 很薄 轻巧 又平又稳

  2.指导书写。

  “坐”两个人要写小,下面横要托住整个字。

  “座”要把里面的坐写小一点,偏右一点。

  学生书空练习,互相评价。

  教学板书:

  32、兰兰过桥

  潜水桥

  塑料桥

  (科学技术 )

小学语文教案 篇6

  孔子及其门人创立的儒家思想,在当时的春秋时代就有一定影响。到了汉代"罢黜百家,独树儒术"以后,统治阶级更是把儒家思想视为教化中国百姓的正统文化。如今,两千多年过去了,儒家思想仍然反映在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伦理等各个方面。对于这样一位世界级的文化名人,作为炎黄子孙,我们有必要去认识他,了解他。或许,我们从孔子的经历中,会体会出一些面对新问题、解决新问题的经验。

  《孔子学琴》的典故出自《史记》,讲的是孔子向师襄学习弹琴的一个小故事。表现了孔子谦逊、好学的治学态度和一丝不苟、精益求精治学精神。

  课文第1自然段概括介绍孔子是位思想家、教育家,有多方面的特长,还向师襄学习弹琴。表现了孔子从不自满、谦逊好学的优秀品质。从已经"是位音乐行家"了,"尤其弹得一手好琴。"五十岁的人了"还特意向鲁国的著名音乐家师襄学弹琴"可以看出。

  课文第2~6自然段写的是孔子学琴的经过,表现出孔子治学的严谨——一丝不苟,做事的认真——精益求精。孔子学琴共经历了四个层次:一是学曲谱;二是练技巧;三是领会内容;四是体会作者,最终达到"炉火纯青"。

  孔子学曲谱用了将近十天,从“毕恭毕敬”弹完一遍又弹一遍,丝毫没有厌倦的样子"可以看出孔子做事很踏实,"弹完一遍又弹一遍"说明孔子已经学会了曲谱,正在揣摩弹奏的技巧,所以师襄劝他学习一首新曲子时,孔子表示自己还要练习练习。

  “手指运用自如,乐曲弹奏得像小溪流水一样顺畅自然,悦耳动听"说明孔子已经掌握了弹奏的技巧,但孔子仍不满足,师襄劝他学习一首新曲子时,孔子回答自己应该认真体会曲子的思想内容,只有这样,弹奏起来才能感人。

  师襄第三次看孔子弹琴,被孔子"激情洋溢的乐曲声迷住了””听得如痴如醉,仿佛被带到了一个从未到过的境地"表明孔子的弹奏已经能够很好地表现乐曲的思想感情,但是,孔子仍然不满足,因为他要研究、发现更深层的东西,即从乐曲的内容与风格中体会乐曲的作者,这是音乐鉴赏的更高境界。最终,经过自己的不懈努力,孔子成功了。所以师襄称孔子的琴艺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境界。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正确认读本课7个生字,学会书写11个生字。

  2、能正确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体会谦逊、好学的治学态度和一丝不苟、精益求精治学精神。

  过程与方法:

  1、继续进行自主识字,提高学生随文理解词义的能力,同时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2、按事情的发展顺序讲一讲或演一演《孔子学琴》的故事,培养学生思维的条理性,口头表达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能抓住孔子的做法与语言,理解课文内容,初步了解孔子,学习孔子谦逊好学,做事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的'品质。

  课前准备:查找孔子的作品,了解一下孔子是怎样的人。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师:上节课,我们知道了司马迁写过《史记》,《史记》里有一篇写孔子的文章,今天我们就来拜读一下好吗?

  2、出示课后“我的资料夹”中《史记》原文,请课前预习的有能力的学生读一下。

  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

  1、师:下面我们家来看看现代文是怎样写孔子学琴的,首先我们要把文章读通顺。

  学生自由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可以问老师、同学、查字典等。

  2、检查生字词的掌握情况,可以抽读绳子卡片,引导学生利用已经熟知的识字方法记住生字。

  3、利用各种形式理解词语。

  如:“琴、瑟、笙、磬”可以用图片的形式帮助学生理解。

  如带有时代行为习惯的词语“盘坐”“席地而坐”等,可以具体的形体实际操作帮助理解。

  三、读中感悟,深入品味。

  1、教师引导学生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孔子是怎样学琴的?勾画出有关的重点词句。

  2、引导学生说说那几段讲的是孔子学琴的经过?(指导学生抓住关键的语言文字来品位与理解)

  3、第二自然段重点理解“必恭必敬”“弹完一遍又弹一遍,丝毫没有厌倦的样子”,从这里可以看出孔子已经学会了曲谱,正在揣摩弹奏的技巧,所以师襄劝他学习一首新曲子时,孔子表示自己还要练习练习。体会孔子做事很塌实。

  4、第三自然段重点理解"手指运用自如,乐曲弹奏得像小溪流水一样顺畅自然,悦耳动听"这句话,这是他学琴的第二阶段,说明他掌握了弹琴的技巧,但他不满足,还要领会曲子的思想内容。

  5、孔子学琴的第三个阶段是那段?他领会了什么?满足了吗?最后呢?他弹琴的水平达到了什么境界?

  6、在学生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还可以让学生按事情的发展顺序讲一讲、演一演"孔子学琴"的故事。。

  7、从孔子学琴的故事中你得到什么启发?

  四、拓展延伸

  结合孔子学琴这件事,以及课下查阅的有关资料,让学生谈一谈孔子是个怎样的人。

  五、记忆字型,指导书写。

  1、认读本课生字词卡片,组词,并说句子。

  2、小组讨论如何记忆字型,如何把字写好看。

  3、知道重点字的书写。

  4、学生进行独立的写字训练。

  与第一课内容联系起来,承上启下,增加学生学习的兴趣,先读古文,增加传统文化的韵味。

  用多种方法来理解词语,教给学生自主识字方法,提高自主识字能力。

  在分析课文的过程中,体会孔子治学的严谨——一丝不苟,做事的认真——精益求精。

  培养学生思维的条理性,提高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扩大阅读面,提高学生阅读的兴趣。

小学语文教案 篇7

  教学目标

  1、认识14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

  2、正确、流利的朗读句子,读懂文章的意思。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1、初步感知课文大意,认读识记生字。

  2、学习课文1---6自然段。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同学们,蚂蚁是你们熟悉的一种小动物,它能爬树,会搬运东西,喜欢在土里生活。可是却有这样一只小蚂蚁生活在书中又变成了汉字,为什么呢?你们想知道吗?下面我们就到书里走一走看一看。板书课题。

  二、齐读课题《书里的蚂蚁》。

  三、读课文,感知课文大意。

  1、范读课文,思考:小蚂蚁是怎么来到书中的,为什么成了汉字?小蚂蚁来到书中都做了什么?

  2、交流听读情况。

  四、再读课文。

  1、学生借助拼音自读课文,并画出自然段。

  2、用你喜欢的符号标出生字。

  3、小组内自学。

  五、学习课文1---6自然段。

  学习第一自然段。

  1、指名读第一自然段,说说这段讲了什么?

  2、学习生字“孤、零、爬、蕊”的字音, 注意“零”字读轻声。

  3、识记爬。形声字,左形右声,爪+巴=爬,观看动物爬行的图片,人爬坡的姿势就很像动物在爬行!

  4、扩词:爬行、爬坡、爬上、爬山。

  5、体会“孤零零、花蕊”的意思。

  学习第二自然段。

  1、默读课文第二段,思考这段讲了什么?

  2、学习生字“夹、陈、扁”。“夹、扁”是多音字,又读jiá 和piān,组词:夹被、扁舟。

  3、识记“夹、扁”。“夹”是会意字,甲骨文中间一个人形,人腋下还有相向的二人。表示二人合力夹持中间一人。夹的本意是从左右相扶持。组词:夹攻、夹子、夹道欢迎、夹带、夹层、夹杂。“扁”是会意字,小篆从户,从册。户本是门,册是写字用的穿起来的竹或木片。扁即匾额,是题字的长方形牌子,挂在门上或墙上。扁与长、宽相对。组词:扁平、扁担、扁豆、扁桃体。

  4、感悟“陈旧“的意思。并用这个词说一句话。

  学习第三至六自然段。

  1、这只扁扁的蚂蚁来书里发生了什么事情?找4名同学分别读3、4、5、6自然段。

  2、交流读书情况。

  3、学习生字“密、噢、挺”注意“噢”的字音是一声,区分“密”和“蜜”。

  4、读了他们的对话你发现了什么?(话语在前,说话者在后)

  5、练习朗读这段话,注意读出人物的不同语言。

  六、指导书写。

  1、“爬”字“爪字旁”的捺要托住巴,“夹”的笔顺是先写横再写点撇然后是横最后是撇捺。

  2、注意观察“扁”在虚宫格中的'位置。

  七、巩固练习。

  1、读一读。

  花蕊 爬行 爬山扁平 夹住 陈旧 挺直 孤单 孤独

  3、照样子说一说,写一写。

  4、轻轻地( )( )( )

  5、孤零零( )( )( )

  6、黑黑的( )( )( )

  7、密密麻麻( )( )( )

  8、走来走去( )( )( )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1、学习课文7---12自然段,认读识记生字。

  2、描述小蚂蚁都做了什么。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学习新课。

  小蚂蚁成了旧书的新居民,它都在新家里做了什么呢?这节课我们接着来学习。

  二、学习新课。

  1、轻声阅读第七自然段。思考:

  (1)小蚂蚁做了什么?

  (2)“会走路的字”指的是什么?“新奇”是什么意思?

  (3)“我们真是太傻了”字为什么要这样说自己?

  (4)学习“傻”字。

  2、此时旧书不再安静了,它有什么变化呢?

  请4名同学分别读课文9---12自然段。

  (1)一天小姑娘有什么新发现?学习生字“啊、读、故”。“故”是形声字,金文从反文,古声。反文字变异,本事手拿物击打,引申为有使动的意思,古声含有古旧之意,表示事物发生的源头。促使事物发生的原因叫故。古+文=故 左右结构。组词:故事 故障 故乡 故宫。“读”是形声字,小篆从言字旁,卖声。从言字旁表示言语,卖本指在街上边走边叫卖,与吟咏诗、书相似。“读”的意思是读书。组词:读书默读 读题。

  (2)指导朗读“啊!这本她原先看厌了的旧书写着……新故事。”

  (3)“看厌了”在这里是什么意思?

  (4)第二天小姑娘又读到新故事了吗?

  (5)“忍不住”是什么意思?学习“忍”字:形声字,金文从心,刃声,“刃”字刀刃向右。“心”字变异。从心表示心理活动,刃声与耐声相近,有耐久,能坚持之意。“忍”的本义是忍耐,容忍。组词:忍耐容忍 忍者。

  (6)“更加惊奇了”这是为什么?

  (7)学习“昨”字。

  (8)小姑娘两天在这本旧书里看到了两个新故事,她很惊奇,你们感到奇怪了吗?谁知道其中的答案?

  (9)找三名同学分角色朗读这段课文。

  (10)第三天又发生了什么事?

  (11)学习生字“识 路 离 编”。“路”是形声字。金文从足,各声。从足表示脚的动作,“各”字上边是脚趾向下的脚形,下边是口形。“路”本是道,道是走向目的地的途径。“识”是形声字,甲骨文是会意字,从音,从戈。“识“的本义是标记。引申为记住,记忆。

  3、读了这几个自然段你知道了什么?发现了什么?

  三、指导书写。

  1、“故 路”左右相等。“读 识”左窄右宽。“忍”注意几个点的变化。

  2、“故”右边不要写成折文。

  四、巩固练习。

  1、选择合适的字填在( )里。

  爬 趴

  ( )下 ( )行 ( )着 ( )虫

  敌 故

  ( )人 ( )意 事( )无( )

  3、你能试着换个方法说这句话吗?意思不能改变。

  (1)这个小伙伴我认识。还可以说:--------------------------

  (2)一座美丽的城市坐落在这里。还可以说:----------------

  4、给下列词语重新组合成一句通顺的话。

  (1)叶子下来 金黄的 飘落

  (2)好朋友能 帮助 互相 才是

小学语文教案 篇8

  一、学习目标:

  ①认识“猛、缓”等10个生字。会写“暗、降”等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宇宙、黑暗、上升、下降”等13个词语。

  ②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盘古的伟大之处。

  ③了解神话故事想象丰富的特点,并能把这个神话讲给别人听。

  二、教学重点:

  通过有感情地朗读来体会盘古无私奉献、舍己为人的精神。

  三、教学难点:

  了解神话故事想象丰富的特点,并能把这个神话讲给别人听。

  四、课前准备:

  ①自制生字卡片。

  ②搜集神话故事,尤其是中外有关创世纪的'神话故事。

  ③教学挂图。

  五、教学课时:

  两课时

  六、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故事导入

  ①关于神话故事。

  ②“我记忆中的神话故事”。

  选择一个自己印象最深的神话故事讲给同学听。

  ③揭题:18盘古开天地。

  二、初读感知

  ①识记生字。

  A、自读课文,画出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读正确。

  B、同座互相认读生字,交流记字方法。

  ②读通课文。

  A、自由练读课文。

  B、同座合作检查课文朗读情况。

  ③感知文意: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三、研读交流

  ①学生自读课文,谈谈对人类的老祖宗盘古的印象,并说一说为什么会留下这样的印象。

  ②重点研读课文第二自然段。

  “轻而清的东西,缓缓上升,变成了天;重而浊的东西,慢慢下降,变成了地。”

  读一读,想一想,你有什么新发现?

  ③重点研读课文第四自然段。

  A、引导学生边读边想象,人类的老祖宗给我们创造的宇宙的美丽样子。

  B、让学生根据教学挂图介绍盘古创造的美丽宇宙。

  C、选择感受最深的部分读一读。

  四、作业

  1、复习生字词。

  2、有感情地练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巩固

  ①复习课文,指名朗读课文,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②复习生字词,开火车读生字卡片、词语卡片。

  二、指导写字

  ①学生自由观察字的间架结构,并思考怎样把字写好。教师重点指导。

  ②练习书写。写一遍生字,再抄一遍词语表中列出的本课的词语。

  ③成果展示,师生评议。

  三、朗读回味

  ①展示读。看谁读得最有感情,读得最美。

  ②记忆读。看谁能记住一些优美的词语,如“隆隆的雷声”、“茂盛的花草树木”。

  四、练习复述

  ①同座练说。

  ②指名在全班复述,然后评议。

  五、课后作业

  1、把《盘古开天地》这个神话故事讲给别人听。

  2、写本课生字词各一行。

【小学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精选)小学语文教案10-16

小学语文《恐龙》教案09-27

小学语文教案11-14

小学语文教案11-13

小学语文教案[精]10-08

[荐]小学语文教案10-12

[通用]小学语文教案10-17

小学语文教案:白鹭12-21

小学语文教案(优秀)09-25

小学语文教案【通用】1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