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范文网>教学资料>教案>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

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

时间:2022-09-24 05:55:14 教案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

  作为一名老师,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

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1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认识6个生字,会写4个生字。了解“如获至宝”“顾此失彼”等12个词语的意思,积累词语。

  2、过程与方法:通过充分读图,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说一说,读一读中学习词语,感受幽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欣赏漫画中感受幽默带来的愉悦和轻松,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培养学生的读书兴趣。

  教学重点:

  学习字词,培养学生的幽默感。

  教学准备:

  卜劳恩的其他漫画。

  教学时数: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读图识字,培养学生的读书兴趣,激发学生的想向力。

  教学过程

  一、激趣引入

  同学们,你们知道卜劳恩吗?踏实德国的大漫画家,大的作品从50年前问世到今天,一直是德国人民喜闻乐见的佳品,在德国家喻户晓,这些作品的吸引力也绝没有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减退。今天我们就来欣赏他的`几幅漫画,好吗?

  二、看漫画、感受幽默

  1、看漫画,把你读懂的内容讲出来,说一说自己的感受。与同学交流。

  2、读词识字。

  (1)幻灯片出示词语,反复读,读音、认形。

  指名读词语——认读生字——强调字形的写法

  (2)了解词义,师生,生生互动

  3、为漫画配合适词语。

  可以恰当的引用,鼓励学生说出其他的词语。

  三、再读词语、反复练习

  开火车练习读词语。

  四、作业设计

  1、认识12个成语。

  2、搜集卜劳恩的漫画欣赏。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巩固字词,积累语言,拓展阅读,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欣赏了漫画家的漫画,我们还积累了很多词语,现在老师考考大家,看谁认得多。

  幻灯片出示词语开火车读,指名读。

  二、扩词识记

  1、组内扩词,交流汇报。

  2、学习多音字。

  3、指导书写。

  三、扩展阅读,积累名言

  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卜劳恩的漫画,请学生慢慢欣赏。把喜欢的名言超在练习本上。

  四、作业设计:

  1、正确书写要求会写的字。

  2、续画《书痴》。

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2

  教学要求:

  1、知识与技能:

  进行口语交际;完成习作教学;学习多音字;积累古诗词;学习新生字;展示作品

  2、过程与方法:

  (1)在口语交际中锻炼流利语言,学会写作。

  (2)在发现、研究中学习多音字、新生字。

  (3)在背诵中积累。

  (4)在展示中扩大见识。

  3、情感态度价值观:在读、写、背中训练语言能力。

  重难点、关键:1、进行口语交际。2、完成习作。3、背诵古诗。

  课时安排:3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进行口语交际。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出示展示课余生活的照片

  二、交流看相片的感受。

  三、分小组讲自己的课余生活

  1、交流自己做了什么事

  2、交流自己有什么收获。

  3、交流有什么感受。

  4、讲讲今后的打算。

  四、请讲得好的.同学上台讲述自己的课余生活。

  1、生讲,师略记条理。

  2、予以讲解、梳理。

  五、评比。

  1、每组选出一个上台。

  2、评比谁讲得好。

  六、作业:回家讲给妈妈听。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完成习作。

  教具准备:带上各自与课余生活有关的器具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1、出示几个同学课余生活的用品:书、画画、乐器……

  2、让学生自由讲自己的课余生活。

  二、引导写作

  1、请几个同学上台讲述。

  2、老师点评。

  三、写作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掌握多音字。

  2、背诵古诗。

  3、从生字中学生字

  教具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认读生字、区别、组词、掌握多音字

  二、古诗

  1、出示古诗,学习生字

  2、师范读,学生跟读

  3、议议诗意:一个小孩坐在河边学钓鱼,他倾斜着身子坐在草丛中,绿草半掩着他的身体。过路人向他问路,他一句话也不回答,只是摆手示意不让问路人靠近,唯恐发出响声把要上钩的鱼儿吓跑了。

  三、学习新生字。

  四、作业:背诵古诗

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3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认读9个字。

  2.分角色朗读课文,能读出自己的理解和感受。

  3.能够结合上下文说说老山羊住进医院后情感的变化。

  过程与方法

  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态度情感价值观

  使学生产生爱科学、学科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朗读课文。能够结合上下文说说老山羊住进医院后情感的变化。

  教学难点:

  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有哪位同学住过医院,谈谈你住院时的感受。

  2.师:住院确实不是一件好事。谁也不愿意住院。一只老山羊因为有病,很不情愿地住进了医院,可是后来他却赞不绝口了。大家想知道为什么吗?读了32课,你就会知道的。

  3.齐读课题。

  二、初读感知。

  1.自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

  学生自由读课文,试着读准字音。

  提示:看看谁来考你了?

  2.看投影认读生字并试着组词

  引导:把课文再读一遍,看看谁能读通顺、流利。

  3.试着把课文读通顺、流利。

  4.你认为哪一段不好读,请同学教教你。

  自己指名请同学教难读句子。

  三、精读课文,理解内容。

  1.请你再读课文,想一想:老山羊刚住进音乐医院时是什么态度?后来又是什么态度?划出有关句子。

  2.汇报。

  老师板书

  很不情愿赞不绝口

  3.请你再认真地默读课文,结合上下文想一想:老山羊刚住进医院时“很不情愿”,后来又为什么“赞不绝口”呢?

  4.提示:自己想好后和你的同桌说一说。

  5.汇报交流:老山羊刚住进医院时“很不情愿”,后来又为什么“赞不绝口”呢?

  汇报交流。

  (1)百灵鸟护士态度好;

  (2)只听音乐,没有痛苦;

  (3)疗效好;

  (4)百灵鸟让老山羊明白了音乐在医学上具有辅助疗效的道理。

  6.分角色朗读全文。小组朗读后班内展示。

  四、作业。

  摘抄或背诵课文中自己喜欢的词语或句子。

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4

  教学目的:

  1、学会本课的一类生字,认识本课的二类生字,在掌握字词的基础上熟读并背诵这首诗歌。

  2、理解诗歌内容,初步认识诗歌的“阶梯式”结构方式。感受“我”全家对于大海的热爱之情。

  3、感受“我”全家对于大海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难点:

  “熟读成诵”本诗及理解诗中“我”与大海的深厚感情。

  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有关大海的资料(图片、照片……)

  教学时数:3课时

  基础知识:

  1、“阶梯式”结构方式。

  解词:曝光:使照相底片或感光纸感光。

  软片:(照相用的)胶片。

  黝黑:黑,黑暗。注意黝字读音“yǒu”。

  2、生字: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认读生字,学习诗歌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播放海浪的声音)

  导言:同学们,你们看见过大海吗?谁愿意说说你眼中的大海是什么样子的?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描写海的诗歌。

  二、初读诗歌,了解诗歌的内容,读准字音。采用多种方式练读诗歌。

  三、再读诗歌,读准诗中每个生字的读音,学习一类生字,认读二类生字,并结合上下文理解生字、词的含义。

  四、感悟诗的意境,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诗文。

  五、巩固练习,指导背诵诗歌。

  布置作业:背诵诗歌。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指导书写,扩展练习。

  教学过程:

  1、检查背诵情况。

  2、指导书写“鼓”字。其他字可以让学生自己观察生字位置来书写。

  3、请学生将自己找到的描写海的文章或诗歌、佳句读一读,以扩展学生对海的.认识。

  4、教师有目的的提供一些书籍,如《海的女儿》、《海上日出》等。

  布置作业:写生字,预习下一课。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课后习题。

  教学过程:

  一、读一读,背一背,把课文中你喜欢的句子抄下来。(这道题可以充分尊重学生的想法,他们喜欢哪一句话,就可以去抄哪句话,如果想要把整首诗都抄下来,也可以)

  二、读一读。

  (这道题的目的在于积累词语,所以只要会读即可)

  奔腾、深沉、呼吸、坚毅、海浪

  三、写一写。

  (这道题中的字都是学过的一类字,所以学生不仅要会读,还要会写这些词语)

  鼓起、录音机、肌肉、软片、无穷无尽。

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5

  教学目标

  1.交流自己前一阶段的课余生活。交流时做到态度自然、大方,表达流利,内容比较充实。向课余生活安排得好的同学学习,安排好自己今后的课余生活,且认真执行计划。

  2.习作介绍自己的课余生活,写好后读给父母听,让他们分享。

  3.发现一些多音字的不同读音,准确区别。

  4.读“认”,发现和运用识字方法。

  5.熟读背诵古诗《小儿垂钓》。

  6.积极参与展示活动,精心准备采用最好的方式展示自己的课余生活。

  教学重点

  学习多音字,读读认认和背诵古诗。

  教学难点

  口语交际和习作。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安排:

  4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完成口语交际,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过程:

  口语交际 我们的课余生活

  1.通过这一组课文的学习,我们了解了民族小学孩子的课间活动,与苏联小朋友一起发现了蒲公英的秘密,目睹了槐乡孩子爬上高高的槐树割槐花挣学费的情形;我们安排了自己的课余活动,认真执行计划,这一阶段的'课余生活充实而又有乐趣,许多同学都想把这乐趣与大家分享。

  2.前后四位同学组成四人小组,在组内展示各自的课余生活记录本,交流自己前一阶段的课余生活:自己在课余都做了什么事,有哪些收获和感受?

  a.可以讲讲课间课后同学间开展的游戏、娱乐活动;

  b.可以讲讲在老师指导下进行的小制作、小发明、调查考察活动;

  c.可以讲讲自己读了什么好书,完成了多少万字的读书量,摘了多少卡片,增长的见识和受到的教益;

  d.可以讲讲自己在兴趣爱好、个人特长项目上花了多少功夫,有多少长进;

  e.可以讲讲自己随同学伙伴或家人外出游览、休闲获得的新发现、增长的新见识;

  3.全班交流。

  每组推选一位优秀代表进行全班交流。

  4.共同评议。

  a.就刚才几位同学们交流的来看,他们的课余生活安排有何不同?我们评比谁的课余生活安排得好,是不是就看谁的课余生活计划安排得满,谁的课余生活项目记录得多?

  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后达成共识:看谁的课余生活安排得好,不是看谁的计划安排得满,谁的记录本上记录得多,而是要看谁的计划安排得切实可行,课余生活计划中的各项安排得到真正落实。

  b.评选出活动新颖、有趣,开展得认真深入,收获丰富、感受深刻、对大家启发大的同学,教师颁发“课余生活之星”奖章。

  c.谈谈了解了他人的课余生活之后自己的打算。

  课后记:

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6

  《丑小鸭》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积累本文中的生字词语。

  2、能力目标:认识《丑小鸭》这一部童话作品的自传色彩。理解这一形象的社会意义,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欣赏能力。

  3、情感目标:丑小鸭之所以能成为白天鹅,是因为心中有梦,并向着梦想飞翔,让学生懂得命运其实没有轨道,关键在于要有对美好境界、美好理想的追求。

  4、教学重点:通过丑小鸭的经历,认识到要成为“白天鹅,要经过自身的努力,重要的是要有天鹅一般高贵的灵魂。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童年的记忆里,有许多美丽动人的故事,善良的白雪公主,可怜的卖火柴的小女孩,寂寞的嫦娥,慷慨无私的快乐王子。有过一只可爱的丑小鸭吗?——板书课题

  二、了解作者——学生介绍自己所了解的情况,老师作适当的补充(安徒生的生平可详细一些)。

  三、清除阅读障碍:(指名完成后齐读识记)

  注音:讪笑吐绶鸡灯芯草铰链迸出

  听写:沼泽地嫉妒木屐飕飕讪笑

  释义:排挤来势汹汹弥漫

  四、你喜欢这篇童话吗?请谈谈你的理由。

  丑小鸭“丑在什么地方?它刚出生时的处境是怎样的?请联系书中的语句来回答。(见彩图)

  五、学生跳跃阅读全文后,进行研究性学习。

  1、你知道贯穿全文的线索是什么吗?(指名回答)—(理线索)

  以丑小鸭的流浪足迹为线索

  2、全文写了丑小鸭在哪几个地方的流浪生活?请分别找出来——(明结构)

  沼泽地——老太婆——灌木林里———老农家———花园里

  3、并简要概括它在各个地方所发生的故事。大家是怎样对待它的?丑小鸭又是怎样对待自己的生活的?请联系具体的语句来回答。——(知内容)

  沼泽地:(同情、歧视)

  老太婆家:(被嘲笑)

  灌木林里:(向往美与幸福)

  老农家:(被追打)

  花园里:(被赞美)

  4、找出童话中的若干人物(动物)形象,结合具体语句谈谈自己的看法。(辨形象)

  启发:老师看到了仁爱的农夫,是他在冰天雪地里救回了丑小鸭,我仿佛看到了那个时代善良仁慈乐意帮助别人的人。(让学生自由发表看法)

  (可悲的`、可笑的、可鄙的、美丽的……可用分角色朗读的方法认识猫绅士与鸡太太)——结合此题让理解文章的现实意义,理解本文童话的自传色彩。

  5、你知道丑小鸭变成白天鹅的原因是什么吗?在文找出相应的语句并分析——(悟主题)

  关键句子:

  A、想我还是走到广大的世界里去才好。

  B、我要飞向他们,飞向这些高贵的鸟儿……在冬天里受苦要好得多

  C、只要你是一只天鹅,就算是生在养鸭场里也没有什么关系。

  D、他到非常难为情,因为一颗好的心是永远也不会骄傲的

  研究探讨:有人说,丑小鸭变成白天鹅是它是自己追求和努力的结果;有人说,他如果不被善良而又软弱的鸭妈妈赶走,就是最初生活的地方,也会变成白天鹅。你同意哪种看法呢?

  (此题的设置,是让学生争辩,在思想的碰撞中,深入理解作品的主题。)

  剖析:

  1、丑小鸭之所以“丑“,是用鸭氏家族的审美标准来评价的;之所以在猫绅士和鸡太太眼里是无能的,也是用猫族及鸡族的能力标准来衡量的。所以人们永远也不可能承认它的美丽。

  2、丑小鸭如果不离开老太婆家,去追求自己想要的生活,从而在灌木林中认识白天鹅的话,他永远也不能正确认识自己。

  六、丑小鸭留给我们什么样的启示呢?(可板书学生的精彩发言)

  1、能够勇敢地离开那个让他饱受欺凌的出生之地,走向一个未知的世界。

  2、能够舍弃所谓的温暖舒适的生活,去追求自己想要的生活。

  3、它对自己的认识发现过程说明,没有对美好境界、理想生活的追求,不经历那么多的磨练,就不会发现自己其实也可以成为生活的一个奇迹。

  七、拓展引申:

  1、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也有许多丑小鸭,他们经过自己的拼搏奋斗,最后也成为了一只美丽的白天鹅,欣赏文章——《把握生命的每一分钟》、《命运无轨道》。

  2、请学生谈谈自己听了两篇文章的感受。

  八、作业布置:从以下作文题目中任选一题写一篇作文

  A、命运无轨道

  B、丑小鸭的梦

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7

  《秋天的雨》

  一、关于教材

  (一)教学内容

  《秋天的雨》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的第11课,是一篇抒情意味很浓的散文。文章看似写秋雨,实际在写秋天。课文的内容丰富多彩,抓住秋天的特点,从秋天的到来写起,写了秋天缤纷的色彩,秋天的丰收景象,还有深秋中各种动物、植物准备过冬的情景。课文把秋雨作为一条线索,将秋天众多的景物巧妙地串起来,从整体上带出一个美丽、丰收、欢乐的秋天。文章层次分明、思路清晰。

  课文使用了多种修辞手法,或把秋雨人格化,或把秋雨比喻成生活中常见的东西和事物,或很含蓄的抒发感情,通篇语言艺术化,给人以美感。

  (二)教学目标

  根据教材的特点,我确定了这样的三维目标。

  知识、技能目标:能正确理解“五彩缤纷、你挤我碰、频频点头”等词语在课文中的含义。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读出对秋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读懂课文内容,感受秋天的美好,激发学生热爱秋天、热爱家乡的感情。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评品,读懂课文内容。强调朗读品味,让学生在朗读中有所感悟,有所体会,有所思考。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课文的语言美,体会秋天的美好,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感情。

  (三)教学重点、难点

  使学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读出对秋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是本课的教学重点。引导学生读懂课文内容,感受秋天的美好是本课的教学难点。

  二、关于教法

  课文的语言生动优美,适于朗读的训练,所以,教学本课主要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读出秋雨的韵味,读出秋天的美好,在理解、朗读中,积累语言。教学中采用情境教学法,朗读指导法,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在读中感悟秋雨的美,在读中陶冶自己的感情。配上抒情的音乐教师范读第二自然段,学生想象画面,再让学生跟着音乐自由朗读,以便更好地进入课文的情境。结合课文特点,我以调动学生朗读兴趣为目的,采用质疑问难、自主合作探究、表演等多种教学策略,充分尊重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让学生自己对课文内容的领悟取代教材的讲解分析,让学生自己的独立思考取代统一答案。

  三、关于学法:

  结合本课的特点,我引导学生采用“自读、自悟、自学质疑、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来理解课文内容,感受秋天的美好。把教学的重点放在第二自然段,通过这一自然段的.学习与总结,让学生领悟本课的学习方法“带着问题初读课文—交流学习收获—感情朗读课文”。然后再试着用这种方法自学习第三、四自然段。整个过程由扶到放,循序渐进。

  四、关于教学流程:

  本课我安排了四个环节进行教学。

  (一)、谈话导入,引入课题。

  1、小朋友,一场秋雨一场寒,夏天还没走远,秋天的小雨点就蹦蹦跳跳地把秋天给我们送来了。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课文《秋天的雨》。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观看课文动画,想想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写秋天的雨?

  2、交流汇报,并从课文里找出相关的句子读一读。

  3、学生质疑。

  ①读了这三句话,你们有什么想问的吗?

  ②学生质疑。

  (三)、品读课文,升华情感

  1、重点学习课文第二段。

  ①课件出示第一组问题。

  #三年级# 导语:秋天的雨有哪些颜色?它把这些颜色给了谁呢?看看答案藏在课文的第几自然段里呀?小朋友就带着这些问题默读第二自然段吧。注意不能出声,找到答案了还要在书上作上记号哦。

  ②让学生带着问题默读课文第二自然段。

  ③讨论、交流学习收获。

  ④自由朗读自己喜欢的句子。

  ⑤品读、感悟重点句。

  ⑥抽生配乐朗读课文第二段,其余学生一边听,一边想象课文中描述的美丽画面。

  ⑦总结本课所用的学习方法。

  2、用前面的学习方法,同桌尝试合作学习课文第三自然段。

  秋天的雨不光有五彩缤纷的颜色,还藏着非常好闻的气味呢。秋天的雨里藏了哪些好闻的气味呢?这一部分的学习任务老师想把它交给你们自己,同桌的两位小朋友结成学习伙伴,能用刚才的学习方法学习这一部分内容吗?试试吧!

  ①、学生合作学习。

  ②、交流汇报。

  ③引读第三段。

  3、放手让学生学习第四段。

  师:听,秋雨吹起了金色的小喇叭,它告诉大家,冬天快要来了。秋雨把冬天快要来的消息告诉给谁呢?请小朋友带着问题,对照课文插图,自己读读第四自然段,看看课文是怎么写的。

  ①学生带着问题对照课文插图自读第四自然段。

  ②四人小组尝试进行角色对话练习。

  ③汇报表演。

  (四)、总结全文,拓展延伸。

  1、教师总结全文。

  是啊,冬天快要来了,它们都要准备过冬了。这说明秋雨不单给我们带来了五彩缤纷的颜色和香香甜甜的味道,还给我们带来了冬天快要来的消息。所以课文里说“秋天的雨是一把钥匙,它带着清凉和温柔,轻轻地,轻轻地,趁你没留意,把秋天的大门打开了。秋天的雨,带给大地的是一曲丰收的歌,带给小朋友的是一首欢乐的歌。”

  2、齐读课文第一、第五自然段。

  3、谈谈:学了课文过后,你觉得秋天是一个什么样的季节?

  4、欣赏有关写给秋天的诗,说给秋天的话,更深层次地感悟秋天的美。

  5、欣赏光雾山之歌《枫叶红了》,激发学生对家乡的热爱及对秋天的喜爱之情。

  6、拓展延伸。

  五、关于板书设计

  颜色:五彩缤纷

  秋天的雨气味:香香甜甜丰收欢乐

  声音:冬天的消息

  板书是课本静态的呈现,这样的设计既美观、大方,又增强了直观性,有利于学生对课文内容的一目了然。

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8

  一、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9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7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凭借对课文内容的朗读感悟,了解有关蜻蜓的科学知识,懂得蜻蜓是人类的好朋友,激发学生保护有益动物的情感。

  4、培养学生善于发现问题,善于提出不同见解的科学态度,查找有关资料验证蜻蜓饿极时会吃自己的尾巴。

  二、教学时间:两教时

  三、教学准备:

1、认真朗读课文,不理解的词语圈圈划划,借助词典理解。

  2、了解陶行知的其人其事。

  3、理解蜻蜓的有关知识(特点、习性等)

  四、教学过程:

  第一教时

  一、展示画面,激趣引出课题

  1、展示蜻蜓飞舞的画面,师导入

  2、师:同学们,这些忙忙碌碌的小精灵是谁呢?(板书:蜻蜓)请你用一个词形容一下这些小蜻蜓。(可爱的,美丽的)你们喜欢吗?对呀,有个孩子叫翠贞,她就抓到了这样一只小蜻蜓,喜爱极了,爱不释手,但最后却把小蜻蜓放了。(板书:放飞蜻蜓),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让我们一起走入课文。

  3、揭示课题

  二、自读课文,初步感知

  1、自学思考:

  (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不理解的词语划划圈圈。

  (2)文中 共有几个自然段,讲述了一件什么事?按怎样的顺序写的?

  2、检查自学情况

  (1)出示生字、词语陶行知 慈爱 七嘴八舌 抢着说 苍蝇 蚊子 饥饿 结构 复杂 翠贞 田埂 孑孓 掌握 平衡 抚摸保持 入神 成千上万 一撅一撅

  (2)指名学生读,正音前鼻音:贞 蚊 后鼻音:埂 衡 蝇 抢翘舌音:舌 多种形式练读、巩固

  (3)质疑,有哪些词你不理解,讨论后交流孑孓---蚊子的幼虫。一撅一撅---一翘一翘的(动作演示)。七嘴八舌---你一言,我一语,争着发表自己意见。陶行知---一位了不起的人民教育家(请了解的学生说说,教师小结)。

  (4)工有11个自然段

  (5)讲述老一辈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看见一群孩子在(捉蜻蜓),就因势利导和孩子们(谈蜻蜓),使他们懂得蜻蜓是人类的朋友,并(放蜻蜓)的故事。

  (6)按“捉蜻蜓----谈蜻蜓----放蜻蜓”的顺序写(板书)

  三、学习课文第一、三段

  1、指名读第一段思考:陶行知见到了怎样的情景?(“一群”孩子在捉蜻蜓)区别“一个”和“一群”

  2、齐读第一段

  3、指名读第三段思考:这群孩子捉了几只蜻蜓?这只蜻蜓当时在谁的手里?只有翠贞一个孩子同意放飞蜻蜓吗?(“纷纷”一词可以看出,是所有的孩子都同意 放飞蜻蜓。) “放了它,放了它”,连喊了两次,表现出了孩子怎样的心情?(赶快放飞蜻蜓,迫不及待地心情)

  4、指导有感情地朗读四、激起悬念师:翠贞他们一群孩子好不容易才捉到一只蜻蜓,为什么最后大家都迫不及待地要把(迫不及待(指板书的课题)蜻蜓“放飞”掉(彩色粉笔加着重号)?陶行知究竟是怎样和孩子们谈蜻蜓的呢?我们将在下节课继续讨论。

  四、复习生字,指导书写

  1、容易写错的字:(想一想,用哪些好办法记住它)蚊 蝇(“虫”字旁,皆属昆虫)饿(因为缺食,用“饣”字旁)枪 抢(比较后记忆,抢时要用手)夏 复(比较后记忆)舌(中间一横在横中线)慈(字要写得紧凑,两个“幺”字靠拢)

  2、完成习字册

  五、课后作业:继续认真朗读课文

  第二教时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知

  1、出示词语(多种形式朗读,巩固)陶行知 慈爱 七嘴八舌 抢着说 苍蝇 蚊子 饥饿 结构 复杂 翠贞 田埂 孑孓 掌握 平衡 抚摸保持 入神 成千上万 一撅一撅2、讲述课文的主要内容,理清脉络(结合板书)捉蜻蜓----谈蜻蜓----放蜻蜓

  3、谈话导入,学习新课陶行知究竟是怎样和孩子们谈蜻蜓的.呢?我们继续学习课文的第二段。

  二、学习第二段自主研究性学习(以小组学习的形式开展)

  (一)自由朗读第二段

  (二)讨论:★孩子们为什么乐意放飞蜻蜓?陶行知怎样和孩子们谈蜻蜓的?(怎么说,怎么做,找到句子读一读,理解)

  1、他停下脚步,慈爱地抚摸着翠贞的小辫子问:“翠贞,你知道蜻蜓吃什么吗?”(谈话的态度和蔼可亲,做一做动作,指导朗读并体会)

  2、陶先生说拉着孩子们坐在田埂上,说:“还是翠贞说得对。苍蝇、蚊子、水利的孑孓,它都吃。你们说蜻蜓是不是我们的好朋友?”(先生不拿架子,尊重孩子。“拉着孩子们坐在田埂上”,表扬翠贞说得对,征求意见。)

  3、陶行知从翠贞手里取过蜻蜓,高高举起,小心地翻过去,介绍蜻蜓的身体构造,用商量的口吻说:“把蜻蜓放了,好不好?”(先生富有耐心,讲究民主,仔细讲解)★孩子们听了陶行知先生的谈话,对蜻蜓了解了吗?又是怎么说,怎么做的?知道蜻蜓是益虫,会吃掉苍蝇、蚊子、孑孓等害虫。了解了蜻蜓的身体构造,尾巴能保持平衡、调整方向、饥饿的时候吃掉自己的尾巴,尾巴回再生。眼睛是复眼,可以看清四面八方的虫子……(练读孩子们说的话,学生交流,教师作适当补充)

  (三)讨论后交流

  (四)教师小结

  (五)分角色朗读第二段三、理解深入,再次朗读第三段

  1、师:陶行知先生的一番话,孩子们乐意把蜻蜓放飞吗?

  2、引读第三段,孩子们入神地听着……(自己加上动作)

  3、想象说话:孩子们目送着蜻蜓展翅飞翔,回怎么说?小蜻蜓又会说什么呢?(自由交流)

  三、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四、演一演这个故事

  五、总结全文

  六、课外作业

1、完成练习册

2、把你了解带的蜻蜓的知识讲给爸爸妈妈听。

3、蜻蜓饿极时会吃自己的尾巴,查阅相关资料验证。

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9

  一、导入

  1、你认为学习一篇课文,首先要做什么?(读书,把书读好)

  2、学生自由认认真真地读课文。

  二、了解居里夫人和老妇人

  1、解题:题目中的“这”指___,“我”指___。

  2、谁来介绍一下居里夫人。

  (世界著名的女科学家,波兰人,在德国工作,发现了镭元素,制造用的,两次获诺贝尔奖等)

  3、谁来介绍一下老妇人。

  (白发苍苍,坐在轮椅上)

  三、学习第2、3自然段

  1、文中还有什么东西很重要?(板书:鲜花)

  有多少鲜花?板书:一大束。

  比较:一大束与一束、一朵

  2、形成板书:把一大束鲜花献给。

  3、练习:

  人们把一大束鲜花献给居里夫人,是因为_______。

  读第2自然段,哪些地方看出人们对居里夫人的`尊敬?

  讨论、朗读指导与练习。

  4、练习:

  居里夫人又把一大束鲜花献给老妇人,是因为______。

  读第3自然段,哪些地方看出居里夫人对老妇人的尊敬?

  讨论、朗读。

  5、有感情朗读第2、3自然段。

  三、学习第4自然段

  1、这一自然段有几句话?

  2、学习第1句“这位老妇人是谁?”

  (1)这是什么句?

  (2)应该怎么读?朗读练习。

  (3)谁在问?

  (4)人们为什么这样问?

  板书:人们想:________________。

  3、居里夫人怎么说?深情什么意思?

  有感情地朗读居里夫人的话。

  4、学习第3句

  (1)重点词是哪一个?“肃然起敬”是什么意思? 哪些地方说明“肃然起敬”?

  (2)谁对谁肃然起敬?(人们对老妇人和居里夫人)

  (3)练习:

  全场的人对老妇人肃然起敬,是因为__________。

  全场的人对居里夫人肃然起敬,是因为_________。

  5、有感情朗读第4自然段。

  四、深化中心

  1、你觉得居里夫人是怎样的人,她哪一点最值得我们学习?(成名后仍不忘小学老师)

  2、你能这样做吗?

  3、练习:

  (1)今天,你是我小学的老师。

  (2)明天,你__是我的老师。

  (3)10年后,你__是我的老师。

  (4)不管何时何地,你__是我的老师。

  五、课堂作业

  完成作业本第4、5、6、7题。

  板书:

  这是我小学的老师

  老妇人 尊敬 居里夫人

  鲜花

  人们

  人们把一大束鲜花献给居里夫人,

  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居里夫人又把一大束鲜花献给老妇人,

  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全场的人对老妇人肃然起敬,

  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全场的人对居里夫人肃然起敬,

  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天,你是我的老师。

  明天,你_______是我的老师。

  10年后,你_______是我的老师。

  不管何时何地,你_______是我的老师。

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10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10个生字,会正确书写9个。

  2、能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3、通过学文,感受瀑布的雄伟壮观,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想感情。

  4、通过收集有关瀑布的资料,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1、在学文中感受诗歌的韵律美和瀑布的雄伟壮观,激发学生热

  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2、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教学准备:CAI

  教学过程:

  一、猜声音,导入新课。

  小朋友们,今天我给大家带来一个新朋友,他既不是调皮可爱的小猴子,也不是聪明过人的曹冲,但是从下面二句诗中你能猜出它是谁“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对,这两句诗是唐朝大诗人李白对庐山瀑布的赞美)

  二交流资料,丰富知识储备。

  课前你们收集了很多有关瀑布的资料,请拿出你的收集卡,给大家介绍介绍。

  小结:我们通过上网,查书,看报纸,认真倾听别人发言等各种途径了解了瀑布的这么多知识,想知道课文的诗歌是怎么写瀑布的吗?

  三初读课文,认读生字。

  1、用你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学习不认识的字,并多读几遍。

  2、学习这些生字,你有哪些地方需要提醒大家的?我们来读读这些生字,注意看清字形,把字音读准确,一个生字读三遍。

  生字学得真不错,回到课文中,让我们随叶圣陶老爷爷一起去观赏瀑布。世界上有很多的瀑布,现在将带领大家去领略亚洲第一大瀑布――贵州的'黄果树瀑布,一起来欣赏吧!

  问:欣赏了这秀美的瀑布景色,你想说什么?

  小结:是啊,这样壮观的景象,能不让我们陶醉吗?叶圣陶老爷爷也被这壮美的景象吸引住了,他写下了一首诗歌,诗歌中的瀑布有声,有形,让我们赶快去读一读!

  四、四人小组合作学习,读一读诗歌,找出描写瀑布声音和形态的句子用“——”画下来并多读几遍,说一说你读懂了什么,还有哪些没弄懂?

  五、汇报、学习。

  作者没有看见瀑布就先听到了瀑布的?

  说明瀑布的声音很?

  1哪小节写出了瀑布的声音,给大家读一读。从哪儿知道瀑布的声音很大?

  A海浪涌上岸滩会发出什么声音?

  (海浪一层赶着一层,发出怒吼,向岸滩冲去)

  B风吹松林会发出什么声音?

  教学反思

  《瀑布》一堂课上下来,我觉得教学中落实得比较到位的有以下几个方面:

  1、以读为主,读中感悟。

  课标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让学生进入文本、与文本对话是我们在新课程环境下努力寻求的新理念。教学时,引导学生通过感情朗读进入文本,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非常重要。因此,我把朗读贯穿于教学全过程,给予学生充分的读书时间,使朗读成为学生感悟、体验、欣赏诗歌的重要手段,指导学生通过有层次地、入情入境地读,走进文本与叶老一起听瀑布的声音,赏瀑布的美景。像这样文质兼美的诗歌,给足时空,体悟交流很重要。教学我中先引导学生进行交流,整体感知:瀑布美在哪里?然后从听见瀑布的声音、远看瀑布的惊喜、近看瀑布的惊叹、陶醉,引导孩子不断读文,层层深入,加深感悟。这样既兼顾到整体感知,又进行实实在在的语言训练,使学生在读中悟,悟中读,受到情感的熏陶与感染。

  2、创设情境,引导想象。

  情境教学是低年级教学中的一种有效手段,它符合儿童的思维特点,运用得好,学生就会有身临其境之感,这样不但可以保持学习兴趣,而且可以活跃思维,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在这一课教学中,我通过各种情境的创设,引导学生边想象边读文,让学生在老师创设的情境里,很自然地进入到诗的意境中,陶醉于瀑布的美景中。

  3、巧用媒体,突破难点。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衬”、“珍珠的屏”、“如烟、如雾、如尘”等词语,进行语言文字训练,我巧用多媒体展示瀑布形象、生动的画面,化抽象为直观,帮助学生在脑中形成表象,为悟境、美读服务。特别是最后的欣赏录相、听朗读录音把学生的情感充分激发出来,学生读文时就进入了情境交融之中。当然,本课关于瀑布美景的图片非常多,但我只选取其中一小部分,有机地进行信息技术和语文学科的整合。其余的就忍痛割爱,因为我想让它们在百忙之中帮助学生读文的同时,又不剥夺学生自己想象、自己建构的权利。

  4、运用方法,随文识字。

  识字、写字是虽一二年级的教学重点,但二年级与一年级不同,一年级重在学习识字方法,二年级重在运用识字方法。教学时要有所侧重,灵活处理。尤其在二年级下学期,要引导学生运用已掌握的方法进行识字,为进入下一学段的学习作准备。因此,在识字方面,我就尽量减化步骤,让学生运用学过的方法读准生字,只在难点上加以指点,从而让出更多时间来读文、感悟。

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11

  教学目标:

  1.学习作者观察荷花的方法和是怎样把看到的、想到的写清楚的。

  2.理解白荷花开放的种种姿态,并能把句与句的联系起来想象一池荷花这“一大幅活的画”。

  3.体会“我”忽然觉得自己仿佛就是一朵荷花时眼前出现的景象。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从图入手,导入新课

  出示挂图。

  教师讲述:在蔚蓝的天空下面,池水清清。近看,一片片碧绿的荷叶,像一个个碧绿的大圆盘,挨挨挤挤的一片翠绿。雪白的荷花,争先恐后在这碧绿的大圆盘之间冒了出来,有的花瓣儿全展开了,露出嫩黄色的小莲蓬,有的才展开两三瓣,有的含苞欲放……蜻蜓不时地飞来飞去,偶尔,一条小鱼在水面顽皮地吹起泡泡。微风吹过,送来阵阵清香。远看,有青山、楼阁、小桥、游船。这是多么优美的一幅充满生机的画面啊!

  (过渡)下面,我们一起欣赏这幅画。

  指导学生按一定的顺序(从近到远,或从上到下)观察图画,分清主要景物和次要景物,把主要景物说具体。

  (过渡)这样一幅优美的池塘荷花图,作者是怎样用文字来描写的呢?让我们共同来学习课文。

  二、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1.指名分节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检查生字词自学情况。

  3.根据课文内容填空,出示投影片。

  荷花也叫___________,荷花开过以后的花托叫_________________,里面有莲的果实叫________________。荷叶像_________。刚开的白荷花_________________。全开的白荷花___________________。将要开的花骨朵儿____________________。这么多的白荷花,一朵有一朵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图文结合,抓住重点词语,深入理解课文一、二小节

  1.学习第一小节。

  (1)学生朗读。

  (2)设问:作者为什么往荷花池边跑去?

  (板书:闻到清香)“清香”一词是什么意思?闻到清香作者会想些什么?“赶紧”一词说明他的心情怎样?

  这一段共有两句话,合起来说了什么意思?

  (3)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4)(过渡)作者来到池边一定会看到什么?

  (板书:看到荷花)

  2.学习第二小节。

  (l)指名朗读第二小节。

  (2)设问:“已经开了不少”是什么意思?

  “挨挨挤挤”这个词中的“挨”和“挤”是一组近义词。查字典,看看这两个字的意思一样吗?(比一比,看谁查字典又快又准确)

  教师讲述:“挨”和“挤”所表示的词义程度不同,看图,请同学上前面指一指,哪处荷叶是“挨”着,哪些荷叶是“挤”着。(在学生指明的同时,教师讲述:看,它们多像一个个绿娃娃。这儿亲密地“挨”在一起;那儿又顽皮地“挤”在一块儿。)

  设问:再回忆一下,你还在什么时候或什么地方看到过“挨挨挤挤”的情景?

  教师讲述:“挨挨挤挤”说明人或东西很多,那么,这儿说荷叶“挨挨挤挤”,告诉我们荷叶长得怎么样?(荷叶长得生机勃勃,非常茂盛。)

  教师讲述:刚才我们一起学习了句中“挨挨挤挤”这个词语,我们通过比较,想象体会到了它的作用。接下来,请大家自学后半句,看看还有哪些词语也写得很好,并说说好在哪里。(学生自学后交流。)

  (此处要引导学生抓住“一个个”、“像……大圆盘”、“碧绿”等词语进行分析比较,使学生真正感受到荷叶的色彩美和形状美,以及它旺盛的生命力,为下文分析“一大幅活的画”作铺垫,同时培养学生对词语的初步赏析能力。

  有感情地朗读这一句,先自由读,再指名读。

  设问:第三句哪个词用得最好?为什么?

  (引导学生抓住“冒”字,进行想像,可采用换字法,用“长”、“露”等词进行比较,引导学生认识“冒”字最能反映荷花顽强的生命力。)

  这一小节的后三句话,合起来说了一个什么意思?

  指名读这三句话,图文对照,理解这三句话。

  (引导学生抓住“展开”、“露出”、“饱胀得……要破裂似的”进行分析。)

  这三句话是用什么词语连结起来的?

  (有的……有的……有的……)

  “有的……有的……有的……”是什么意思?谁能用上“有的……有的……有的,……”说一句话?

  教师讲述:“有的……有的……有的……”在句子里都含有“多”的意思。那么,课文中的“有的……有的……有的'……”说明了什么?

  (3)引读第二小节。

  (4)这一小节说了一个什么意思?

  (5)有感情地朗读第二小节。背诵第二小节。

  (6)课堂练习。

  抄写:莲蓬 饱胀 破裂 挨挨挤挤 姿势 舞蹈 翩翩起舞

  用“有的……有的……有的……”写几句话。

  第二课时

  一、指名分节读课文

  二、检查复习

  1.第一、二小节各说了什么意思?

  2.作者具体向我们介绍了荷花的哪几种姿态?

  三、学习第三小节

  1.指名读。

  2.设疑:“这么多的白荷花,一朵有一朵的姿势。”对照挂图,想像一下,都有哪些姿势?先同桌说说,再全班交流。

  第三小节连用了几个“一朵”?有什么作用?

  (连用四个“一朵”,突出“朵数”之多,每朵的姿势各不相同,美不胜收。)

  3.指导朗读前两句。

  4.指名读最后一句。

  5.看图:图上的景物与课文的描述有什么不同?(通过比较使学生明白图上只画了荷塘的一角,不是全部。)

  6.比较句子。

  (l)如果把这一池荷花看作一幅图……

  (2)如果把眼前的这一池荷花看作一幅画……

  (3)如果把眼前的这一池荷花看作一大幅画……

  (4)如果把眼前的这一池荷花看作一大幅活的画……

  (这样比较,可以看出第四句为最好。因为

  ①“眼前的”指出了作者看到的,与文末“我是在看荷花呢”相呼应;

  ②“大”指明了这一池的整体,与前文的描写相呼应;

  ③“活”字最富表现力,表现出一池荷花旺盛的生命力,与前文“挨挨挤挤”、“碧绿”、“冒出来”、“饱胀得……要破裂似的”相呼应。

  7.“画家”这里指谁?这句话是什么意思?怎样才能把这种感情读出来?

  8.指导朗读第三小节。

  9.指名读二~五小节,比较这两小节,哪小节写得具体?是怎样写具体的?

  10.用上课文第二小节描写荷花各种姿态的优美句子或换用自己的话,扩写第三小节中的有关内容。

  这么多的白荷花,一朵有一朵的姿势。有的_________________,有的_______________,还有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放录像,同时范读三~四小节,思考:看着这美丽的画面,听着优美的文字,这时候,你想到了什么?

  (过渡)看着这么多又香又美的荷花,作者会产生什么样的感情?这种感情又是怎样表达的?

  四、学习第四小节

  1.指名读。

  2.设问:“仿佛”是什么意思?“我”是不是一朵荷花?那为什么“我”忽然觉得自己仿佛就是一朵荷花?

  “翩翩起舞”中的“翩”是形声字,羽字表形,字义一般和鸟有关,“翩翩”也就是像鸟儿飞一样轻盈,“起舞”就是“跳起舞来”,边说边作手势。谁能到前面表演一下?

  指名学生戴荷花头饰表演,指名朗读第四小节。

  作者觉得自己忽然变成了一朵荷花,这时候,他的心情是怎样的?我是从哪些地方看出来的?(抓住“翩翩起舞”、“快乐”、“好梦”等词语)

  “好梦”后面的省略号表示什么?你能把省略的内容补充上吗?(启发学生展开想像)

  3.小结:这一小节主要写什么?

  五、学习第五小节

  齐读最后一小节,提问:最后一小节不写可以吗?为什么?

  六、总结全文

  1.齐读全文。

  2.作者为什么能把荷花写得如此之美?

  3.指导学生学习作者仔细观察、细致描绘的写作方法。

  七、质疑

  八、朗读、背诵课文

  教案点评:

  从词句教学入手,抓住重点词语。图文结合,引导学生理解文章内容,在引导学生体会荷花的形状及颜色的外在美的同时,着重引导学生感受荷花的内在美,在“活”字上下功夫,即感受到这池荷花蓬勃的生机。再辅之以感情朗读,启发学生展开充分的想象,丰富画面的内容。通过媒播放画面,教师范读,使学生身临其境,与作者产生共鸣,从而深入理解文字。引导学生根据课文中的语句和自己的想象,说一说看到了一幅怎样的图画。再通过课件演示,让学生亲身感受到荷花的美丽。

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12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

  过程与方法:一边读一边展开想象,能和同学们交流读后的体会。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仿照诗歌内容,补写几句诗文。感悟秋天的美好。教学重点:边读边想,能交流体会,自己创作诗歌。

  教学难点:

  创作诗歌

  教学时间:

  一课时

  课前准备:

  1、各种声响(如风声、雨声、落叶声、蛐蛐声等)的录音带。

  2、配套的课文朗读磁带。

  3、旋律优美的轻音乐磁带。

  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展开想象

  1、游戏导入:同学们,自然界中有许多美妙的声音,你们想欣赏一下吗?下面我们做一个听录音猜声音的游戏,请大家闭上眼睛静静地听,然后说一说你听到了哪些声音。

  2、展开想象:听着这些美妙的声音,你脑海里出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再次播放声响录音带,引导学生想象并交流。

  3、有一位诗人在秋天里听到许多美妙的声音,就写下了这么一首诗,你们想听听吗?(揭题读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播放课文朗读录音或配乐范读课文。

  2、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遍句子,生字可以多读几遍。

  3、指名学生读,喜欢读哪一节就读哪一节。要求: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三、品读想象,体会交流

  1、品读第1—3节,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一节,边读边展开想象:你眼前仿佛出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可以让学生从看到的、听到的这些方面来想象)。

  2、指名学生进行描述,把自己想象的画面描述得美一点。

  3、学生评议并补充画面,把画面说生动、说形象。

  4、带着这种美好的感情朗读自己喜欢的一节。

  四、品读体会,升华情感

  1、指名诵读最后一节。

  2、交流:从这一节感受到了什么?

  3、带着这种情感齐读最后一节。

  五、续写,述诗文。

  1、联系生活说一说,你还听到什么声音?

  (老师作一些提示,如蛇的声音“咝咝”;蛙的声音“呱呱”;燕子的声音“喳喳”等等。)

  2、写写,秋的声音

  师:是啊,秋的声音令人遐想,秋的'声音令人陶醉??让我们像这个小诗人一样把自己听到的声音写下来好吗?

  学生写诗,每人写一小段即可,四人小组合成一首。

  六、小结:

  是啊,秋的声音,在大自然中,在我们的生活中,在我们每个人的心中。让我们再次来感受秋声带给我们的喜悦吧!

  七、布置作业

  1、给自己写的诗配上画。

  2、收集有关秋的诗歌

  板书设计:

  听听,秋的声音

  听听,秋的声音_______

  看看,秋的色彩________

  闻闻,秋的味道________

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13

  教学目标

  1、自学生字雏、巢,理解运用相关词语。

  2、积累姹紫嫣红、风平浪静这类结构的词语。

  3、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重点读好阅读芳草地中的两句话。

  4、通过因果句式的训练,使学生理解句子间的关系,并根据课文内容发挥想象,仿写诗歌。

  5、了解书信是人与人之间交流和沟通的形式。

  教学重点

  练习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根据课文内容发挥想象,仿写诗歌。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以杜甫诗句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简要说明信的重要性

  师:刚才同学们背诵了好几首唐代诗人的诗。杜甫是唐代著名诗人,老师也特别喜欢他的诗,记得他的《春望》一诗中有这样的诗句:

  [出示诗句]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自由读,抽生读,理解句子意思)

  师:这首诗写出了在战乱中,诗人对远方的家人的思念与牵挂,此时一封报平安的家信可以带给他多少安慰啊!因此

  [课件出示]信是心与心的交流,信是情与情的碰撞,信使你我手拉手,心贴心

  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一课《信》。

  [出示课题]齐读课题。

  谁能说说我们平时写信要用到些什么吗?

  (二)初读课文

  1、师:有一位小朋友刚学会写信,心情特别激动大家看:

  [课件出示]我学会了写信,

  用笔和纸,

  用手和心。

  我多么想写啊,

  写许多许多的信

  给自己,

  我也要

  写一封封信,

  让自己的心,

  和别人的心,

  贴得紧紧、紧紧

  2、师:自由读这两段话,思考他写信所需的和我们有什么不同吗?

  3、写信为什么要用心?它又为什么能让自己的心和别人的心贴得紧紧的呢?让我们带着问题一起学习课文。

  (三)精读课文

  [课件出示]

  1、听课文录音,并思考我写了几封信?分别是写给谁的?

  2、生仿读课文,注意读准生字字音,读通课文,并选择你最喜欢的.一封信来读一读。

  3、检查自读情况。

  4、学习第二节

  a、齐读第二节,自学生字雏和巢(从音形义三方面来学习)。

  雏:谁会读这个字?(注意翘舌音)开小火车读

  你们有什么好办法记住雏这个字?

  我们以前学过的好多字中也含有这个部分。想一想有哪些字呢?

  雏什么意思吗?[课件出示]

  师:瞧,它们是那么稚嫩,羽毛还没有长丰满,嘴角还是嫩黄的,走路也摇摇晃晃的。

  (幼小)雏鸟、雏

  巢:学生交流。(翘舌音、上下结构)

  哪里见到过这个生字?

  [课件出示]

  师:这些不同形状的鸟巢,就是给小鸟遮风挡雨的窝,更是小鸟温馨的家。

  生字宝宝回到课文中,男生读第一句,女生读第二、三句。

  b、理解内容。读后回答:

  (1)我替谁给谁写信?信上说了些什么?为什么要写这封信?

  (2)出示句式:我要替雏鸟给鸟妈妈写信,是因为,让她快回巢。

  (3)师:在天色将暗的时候,小鸟在巢中焦急地等着妈妈回家。假设你是雏鸟会对妈妈说什么?

  (4)交流后个人竞赛读。(注意读出急切的语气)

  C、是啊,它们是亲亲爱爱的一家人,彼此关心,互相依恋,小鸟的心和妈妈的心贴得紧紧的。师生一起感情朗读。

  5、学习第三小节

  (1)女生读第三小节。

  (2)出示画面,学习姹紫嫣红的意思。(老师指出词语后的1和注释条的1相对应)

  (3)花朵为什么要蜜蜂快来采蜜?

  交流小结:它们是甜甜蜜蜜的好伙伴,团结一心酿出甜甜的花蜜,造福我们人类。花朵和蜜蜂的心也贴得紧紧的。

  抽生感情朗读第三小节。

  6、习第四小节。

  (1)男生读第四小节。

  (2)大海为什么要请小船快去航海呢?

  (3)出示句式练习。

  (4)出示画面,理解风平浪静的意思。

  (5)出示词语练习。

  交流小结:它们是平安和谐的一家亲。此时,慈祥的大海敞开宽广的胸怀,让小船在自己的怀抱里自由驰骋。大海的心和小船的心更是贴得紧紧的。

  小组竞赛读第四小节。

  7、习第五小节

  (1)分三小组读这三节课文

  (2)齐读第五小节,读后体会2、3、4小节和第5小节的句式有什么变化?

  (3)出示尝试园,师:聪明的你能否把这两封信修改成和前面三小节一样的形式呢?

  (四)拓展

  1、师读第六小节。我们给别人写信,真诚地与别人交流自己的感情和看法,力所能及地给与别人帮助。从而使自己的心和别人的心贴贴得紧紧的。

  2、师生合作朗读请大家带着自己的理解,带着自己最真诚的心,老师和你们一齐

  3、过渡:这位小朋友用自己真诚的心写了许多许多的信,此时的你是否也有许多心里话要和自己的亲人、同学、朋友、需要帮助的小伙伴、处于战争中的苦难的人们说呢?请大家把自己的心里话写在纸上。(提出要求:形式不拘,可选两句或三句,内容简短。)

  4、创意读课文:加学生创作诗朗读

  (五)总结全文

  学了这篇课文,我们知道了人与人之间的交流需要用一颗真诚的心,而信架起了心与心之间的桥梁。当你感到快乐,请你告诉你的亲朋,让他们共同分享;当你感到忧愁,请你告诉你的好友,让他们为你分担。这样,我们自己的心就会和别人的心贴得更紧、更紧

  五、板书设计:

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14

  先说说教材内容:

  (一)教材简析:

  《七颗钻石》是一篇讲读课文。这是一篇童话故事,它为我们讲述了一位小姑娘和她的母亲由于爱心而让出了如生命般珍贵的水,她们的爱心升腾到空中,幻化成了普照大地的耀眼的大熊星座,从而告诉读者,爱心的力量是神奇的,愿爱心像大熊星座一样普照人间。

  (二)教学目标及重点、难点

  一、根据本课内容及教学实际,我制定出以下的教学目标及重点、难点。

  1、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童话的特点。

  (2)技能目标:运用丰富、合理的想像、想像小姑娘所做的梦,培养学生的想像能力。

  (3)情感目标:让学生感受到文章所体现的人物的美好心灵,领会到爱心的重要性,培养学生舍己为人的高尚情操。

  2、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是让学生感受到爱的巨大力量,培养学生舍己为人的高尚品质。

  我之所以把培养学生的爱心定为教学的重点是因为如今学生在方方面面的影响下,自私者较多,因此我觉得对学生进行爱心教育是非常必要的,身为老师不但要教书还要育人,要教学生怎样做人,做怎样的人。

  (2)难点是运用丰富、合理的想像构思小女孩的梦。

  本单元是奇思妙想单元,如何让学生放飞想像的翅膀,进行奇思妙想是本课的难点。

  二、说说学情:

  美妙的童话吸引着众多的孩子们,作为初一的学生也不例外。虽然以前在本册中从未学过童话,但在课外学生已读过许多的童话故事,因此在学习本文的过程中,学生不会感到陌生和吃力,只要老师作适时的引导,学生很容易就能理解和掌握。

  三、说说教法:

  教无定法,而教又必有法。《新课标》要求教师不能再在课堂上充当主导者,而是应当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充当的应是学生上的同行者、陪伴者。本课内容不难,因此我决定拟用一课时,完成这一课的教学任务。

  本文是篇童话,学生较为感兴趣,所以我打算通过“谈——读——议——想”这四个步骤来完成教学任务。

  1、“谈”,让学谈自己喜欢的童话故事,谈童话的特点。这一环节可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处于积极的情绪下展开自主学习)。

  2、“读”,学生先通过默读扫清字词障碍,再通过齐读课文,引领学生进入童话世界。

  3、“议”,学生通过议故事的内容,议自身曾给予别人的爱或别人给予自己的爱及感受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从而完成本课的教学重点。

  4、“想”,引导学生放飞想象的翅膀,想像小女孩的梦,从而培养学生的想像能力,完成本课教学难点的任务。

  在这教学过程中,我充分调动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通过引导,使学生在自主,探究的学习过程中深刻领会到文章的主旨。

  四、说学法

  小学生普遍喜欢看童话,本篇童话篇幅较短小,情节也不复杂,浅显易懂,学生掌握童话的内容一般没有什么大碍,重要的应是让学生在理解原文的基础上,再联系生活实际从而更加深刻地领悟到文章的主旨,即爱心的重要性,然后再通过对小姑娘的想像,培养自己的想像能力。

  五、说教学程序

  我利用激趣法,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习处于积极的情绪下展开自主学习,具体操作如下:

  一、激趣导入。

  同学们,你们喜欢看童话吗?你们喜欢看什么童话呢?能说说吗?学生自由谈?大家都看了那么多好看的童话,那大家能不能说说童话这种文学体裁有什么特点呢?(学生自由发表自己的看法,教师再加以总结)童话作品通过丰富的想象,幻想和夸张来塑造形象,反映生活,对儿童进行思想教育,语言通俗、生动、故事情节离奇曲折,引人入胜,常用拟人的方法。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俄国作家托尔斯泰的'一篇神奇的童话《七颗钻石》(板书)。

  二、简介作者列夫·托尔斯泰

  列夫·托尔斯泰(1828—1910),俄国作家,代表作有(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作品对世界文学有很大影响。

  学生第一次接触俄国著名作家托尔斯泰,所以非常有必要去了解,托尔斯泰这一大的作家及其重要作品,这些全属文学常识,学生需要了解。

  三、学生先默读,扫清字词障碍

  在小学阶段,积累字词也是不可忽视的,因而我设置了这一环节,结合学生的实际我补充以下几个字词:

  干涸(ché) 舔净(tiǎn) 瞬间(shùn) 唾沫(tu)

  干涸:(河道、池塘等)没有水了。

  喜出望外:遇到出乎意料外的喜事而特别高兴。

  清澈:清而透明。

  四、学生齐声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扫清字词障碍后,再一次通过朗读的形式让学生整体感知全文,这个环节可以促使学生的注意力迅速集中到新的信息上,为完成新的教学任务做好准备。

  五、 生按导读卡、自主、合作探究学习。

  虽然这篇童话浅显易懂、但学生大多只从表面来理解而没能深入实质,理解较为肤浅、片面,因此我设计了导读卡,导读卡可帮助学生更好地,更全面地把握文章的内容。

  我的导读卡共有3个问题

  (1)、试用简洁的语言复述事故的内容。

  虽然这篇文章较为简短,但它对青少年有着极大的教育意义,所以我安排了让学生复述故事内容这一环节,既可以让学生更好地感知全文,同时又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2)、小姑娘的水罐神奇在什么地方,为什么?小姑娘是个怎样的人?她的爱心行动共有几次。

  这一设置目的是引导学生发现水罐的神奇体现在“变”上,引出在这“变”内层的核心——“爱”再引导学生总体把握文中其体现了几次爱,更好地帮助学生了解文章的内容。

  (3)作者在故事中想歌颂什么?

  这一安排是引导学生对文章主旨的概括。

  六、拓展延伸。

  请联系你身边的事例,谈谈别人曾给予你或你曾给予别人的关爱及其感受,假如没有了爱,世界将会变得怎样?

  这一问题是对前面问题的拓展延伸,前面的问题是从课文内容上去把握爱心的力量,在认识上多少还带有片面性,把握得不够深刻为了弥补这一不足,在教学过程中我安排了这一拓展延伸,让学生更加深刻地领悟到爱心的美好,爱心的巨大力量,从而培养学生舍己为人的高尚品德,从而完成了教学重点的教学任务。

  七、童话之所以让我们感到它的神奇是因为它里面的情节是超越了我们的现实的,是什么可以使我们超越现实呢?大胆展开想像是童话的大特点,想像是童话中不可缺少的表现手法,现在请同学们放飞想像的翅膀,去想像小姑娘梦中的情景吧!

  这一环节的设置激发了学生的想像兴越,培养了学生的想像能力。

  完成了教学任务后,最后我让同学们欣赏歌曲《爱的奉献》,使学生在优美的旋律中再次体会爱的巨大力量。

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15

  教学目标:

  1.读课文,读懂“爱心项链”的含义。

  2.教育学生要乐于帮助有困难的人,做富有爱心的人。

  3.培养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

  教学重点:

  读懂课文内容,理解爱心项链的含义,并从中受到感染和熏陶。

  学情分析:

  三年级学生有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自学能力,本单元的内容以真情、关爱、善良为主题,通过《真情的回报》、《那只松鼠》、《美丽的桥》的学习,学生感受到了真情的美好,懂得了付出真诚才能收获真挚的感情,再理解本课的“爱心传递”比较容易。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自学、合作、探究的方式学习,使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文本之间充分交流、感悟。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激发兴趣,谈话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都见过什么样的项链呢?(课件出示“项链”,项链就是把珠子等装饰品连成一串)那谁知道爱心是什么呢?(课件出示“爱心”,爱心就是去帮助别人、关爱别人。....)把“爱心”和“项链”连起来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爱心项链》。

  板书课题《爱心项链》

  二、初读课文,自学感知

  师:看了课题后你有什么想知道的吗?

  生1:什么是爱心项链?

  生2:谁做了爱心项链?

  生3:作者想告诉我们什么?

  生4:..... (学生提的问题归纳为三个,简单的写在黑板上)

  师:请大家带着刚才提出的问题,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

  (课件出示读课文的要求)在读的时候注意把字音读准,把句子读通顺,遇到难读的字多读几遍。同时想一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生自由读课文)学生读课文

  自主学习,同桌交流互助

  1、检查词语,扫清障碍出示(本课需要认识的字词)

  A、同桌互相识字,比赛读

  B、选择自己喜欢的词语说一句话

  2、了解大意,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师:这些词语你们都读准了,那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呢? (引导学生从故事发生的原因、经过、结果来概括)

  师:能不能根据课文内容完成下面的填空呢?

  ( )在先后得到了( )和( )的帮助,懂得了( )。

  3、答疑解惑,解决同学们提出的问题(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不同感悟和不同想法)

  第一个问题:爱心项链就是用爱心去帮助别人,去做善事,把所有人用爱心做的善事连在一起就是爱心项链。第二个问题:中年人、克雷斯、青年人和许许多多有爱心的人第三个问题:作者希望这种爱能传递下去,让更多的人去帮助有困难的人。 (三)感悟爱心师:不知同学们在读课文的时候注意到没有,克雷斯先后两次得到别人帮助的时候,都听到了相同的这句话,齐读(出示句子:“我不要求回报,但我要你给我一个承诺——在别人遇到困难的时候,你也尽力去帮助他。”)

  师:那他都是在什么情况下听到这句话的?听后又有什么感受呢?接下来请同学们深入读课文,想一想,然后在小组内交流一下感受。学生小组内交流后全班汇报。

  过渡:是啊,做了好事,不求回报,最后别人又以爱心回报他,怎能不叫人感到欣慰?

  4、师质疑,感受爱心的传递。

  师:学到这儿,老师有个问题想问问大家,克雷斯居然在六年后听到了这句相同的话,你想想可能发生过什么样的事呢?那这六年中又会发生什么事,六年后才有可能听到这句话?(想象:在以后的日子里,许许多多的人又帮助了更多的人,每当更多的人要对他们表示感谢时,他们总会把这句话告诉给那些人。)过渡:正象同学们所说的(出示:在以后的日子里,克雷斯帮助过许许多多的人,每当人们要对他表示感谢时,他总会把那中年人要他承诺的话告诉给他们。)

  师:因为,在别人急需帮助的时候帮一把,只是举手之劳而已,所以中年人会说——在得到了别人的帮助后,又怎能不去帮助别人不去兑现承诺呢呢,所以克雷斯他也会说——当克雷斯再次遇到困难时,青年人伸出了援手,他也这样说——

  师:多么朴实的话语,多么温暖人心的话语,中年人把爱心和这句话送给了克雷斯,克雷斯又送给了许许多多的人,最后这句话又回到了克雷斯这里,这其中又有多少人在奉献着爱心,传播着这句话,才组成这串世界上最珍贵的爱心项链。这就是爱心的传递。

  同学们,学到这儿,我相信你们已经解决了课前的疑问,什么是爱心项链呢?仅仅有爱心行吗?仅仅只做善事行吗?那我们要怎样做呢?对了,这爱心需要你的传递,我的传递,他的传递,只有这样这串爱心项链才会越穿越长,这爱心会遍布世界的各个角落。

  三、拓展阅读,体会爱心。(附:《一杯牛奶》稿)

  师:今天,老师也给大家带来了另一个爱心故事《一杯牛奶》,让我们一起去细细品味这根爱的珠链上那感人的一幕。请同学们拿出你手中的.阅读材料自主阅读,看看你从中又读懂了什么?动笔画一画文中最感动你的句子,并把你的感受写在旁边,一会儿我们交流。

  学生自由读文后汇报(鼓励学生感悟不同的句子)

  师:同学们,杯子里装的仅仅只是牛奶吗?还装着什么?

  师:姑娘当年为小男孩奉献爱心的时候,从没想过要回报,而今天却得以真情的回报,这就是爱心的传递。

  四、感情升华

  课件出示(音乐)世界上最温暖、最令人感动、最美好的一个字眼就是“爱”。爱是什么?爱是对他人的同情、关注和给予;爱是充满人情味的社会温情。如果我们每个人都像文中的中年人、克雷斯、青年人那样,在别人遇到困难时满怀爱心的去帮助他们,那么这个世界就会充满爱,这种美德就会代代相传,成为世界上最珍贵的东西。

  请同学们举起书,用心的读最后一段,用心的读给自己听,用心的读给身边的人听,用心的读给所有人听。生齐读最后一段。出示课件,最后一段,(爱心是无价的,他不需要回报,但却可以心心相印。如果说每一件善事都是一颗珍珠的话,那么我们的爱心就是一根金线。用金线把珍珠穿在一起,就成了世界上最珍贵的爱心项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