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范文网>教学资料>教案>爱莲说教案

爱莲说教案

时间:2022-09-19 02:07:02 教案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实用的爱莲说教案四篇

  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爱莲说教案4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实用的爱莲说教案四篇

爱莲说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知识和技能

  朗读课文,积累文言词语,了解“说”古文体。(重点)

  方法和过程

  学习托物言志的写法,了解文中的表现手法。(难点)

  情感态度价值观

  理解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感受其高洁脱俗的情怀。(重点)

  重点难点:

  朗读课文,积累文言词语是重点。

  学习本文托物言志的表现手法是难点。

  教具:

  多媒体

  教学方法:

  自主探究和小组讨论相结合

  教学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现在,正是牡丹盛开的季节。去洛阳赏牡丹的人摩肩接踵。“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 ”刘禹锡在《赏牡丹》中也这样说。可是,在宋代有个人偏偏不爱牡丹,他喜爱莲花!为什么呢?请大家一起走进《爱莲说》。

  板书:爱莲说 周敦颐

  二、朗读

  (一)范读课文,解决生字词。

  蕃( ) 濯 ( ) 亵( ) 玩

  淤( )泥 清涟( ) 噫 ( )

  隐逸 ( ) 鲜()有闻 新鲜( )

  (二)再读课文,结合课下注解和资料解决重点词语。包括一词多义、词类活用、词的古今义等。

  1、重点词语

  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

  濯清涟而不妖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

  2、一词多义

  香远益清

  远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有朋自远方来

  水陆草木之花之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菊之爱

  友人惭,下车引之。

  3、词类活用

  (1)、不蔓不枝

  名词作动词:蔓,生枝蔓;枝,长枝节

  (2)、香远益清

  形容词作动词:远,远播

  4、古今义

  亭亭净植

  古义:竖立。今义:植物

  宜乎众矣

  古义:应当。今义:合适

  (三)三读课文,疏通文义。理解重点句子的翻译。

  (1)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我只喜爱莲花从淤泥里长出来却不沾染污秽。

  (2)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只能在远处观赏,却不能贴近去玩弄它啊。

  (3)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对于菊花的喜爱,陶渊明以后就很少听到了。

  三、概括分析课文

  (1)四读课文,了解文体和作者的基础上,思考问题。

  题目《爱莲说》,“说”是古代的一种议论性文体,用于阐述作者对一事、一物、一种现象的见解或感想,写法上不拘一格,行文自由活泼,篇幅一般不长。

  作者周敦颐(1017—1073) ,字茂叔,谥号元公,北宋哲学家。人品高尚,胸怀洒落。任南康军地方行政长官时,命人在官衙一侧挖池种莲,名曰“爱莲池”,又托物言志,写下了这篇文章。

  1、本文文眼是什么? 爱

  2、小组讨论:文中人物爱莲、爱菊、爱牡丹的原因是什么? 莲、菊、牡丹分别象征哪些人?作者对这三类人的态度分别是什么?

  3、五读课文,读出作者的感情。

  四、品味赏析课文

  1、本文重点是写莲花,作者从哪些方面来写莲花的形象?这些方面和君子哪些品质相似?文章写菊花和牡丹的作用是什么?

  出淤泥而不染:象征君子身处污浊环境而不同流合污、不随俗浮沉的品质。

  濯清涟而不妖:象征君子的庄重、质朴,不哗众取宠,不炫耀自己。

  中通外直,不蔓不枝:象征君子的'正直不苟,豁达大度。

  香远益清,亭亭净植:象征君子美好的姿态气质。

  写菊花牡丹的作用是衬托。

  2、本文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寄予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托物言志(借物喻人),衬托。

  表达了作者对追名逐利、趋炎附势的世态的厌恶和洁身自好、不慕名利的生活态度。

  板书设计:

  正衬 反衬

  隐逸者 君子 富贵者

  托物 言志

  五、拓展

  小练笔:

  仿照本文的表现手法,写一篇《爱草说》。

  六、作业

  背诵课文

爱莲说教案 篇2

  教学设计示例

  第一课时

  (-)明确目标

  要求学生勾画阅读提示的要点,明确学习《陋室铭》的素质教育目标。

  师生讨论,逐条板书或投影显示本节课素质教育目标。

  (二)整体感知

  1.教师引导:要准确地理解作品的思想感情,就要对作品的时代背景、作家的身世、处境作一些了解。让我们先复习有关刘禹锡的生平,了解他为什么要写这篇“铭文”。

  刘禹锡,字梦得,唐朝人,自幼好学,21岁中进士,官至监察御史。“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是中国古代知识分子调整仕途得失的一条基本心理原则。刘禹锡是中唐时期政治上的激进派,主张改革,但是遭到保守派的排挤,一再被贬,因而作此铭文,自剖肝胆,表达了自己处陋居穷而不改人格与德操的信念。

  2.结合注释学习“铭”,让学生当堂记忆。教师当堂抽查。

  铭,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这种文体一般都是用韵的。

  3.指名学生朗读,教师订正读音及节奏,全班学生齐读。

  [复习旧课知识点:引入新课的学习,当堂记忆并检查,个别读与集体读相给合都是中学生注意力、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的有效方法。]

  (三)教学过程

  1.学生对照注释自读,疏通文字,时间为四分钟,教师巡视,个别解答学生的疑问。

  2.教师结合课后练习及预习提示的问题向学生提问,检查自学情况。

  (1)这篇文章中的哪句话能提奖全篇大意?是什么意思?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德馨”指的是品德高尚,说明“陋室”值得铭颂,不在其陋,而在身居“陋室”的人品德高尚。

  (2)文章头两句有何作用?

  写有仙之山,有龙之水,是设喻引题,颂扬陋室。

  (3)文中怎样描写陋室环境的?请用文中原话回答,再谈自己的理解。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作者的陋室之景是清幽的,苔薛青草,登阶入室,并无荒芜之感,倒有一股生气。

  (4)要求学生背诵并默写这两句。

  (5)文中是怎样描写居室主人的生活情景的?先找出文中原话,再谈自己的理解。

  教师与学生边讨论边明确:“谈笑有鸿儒……无案牍之劳形。”作者的陋室充满文化气氛,来客全是饱学之士,与主人兴致盎然地谈古论今,可以想见其妙语连珠。意趣横生的场面。客人去后,主人焚香弹琴,或翻阅经书,参悟妙理,可以想见其安逸潇洒之风度。居住在陋室,远离尘嚣纷争,心情平静清畅,不受官场羁绊,免于劳体伤神,落个心静体闲。

  (6)要求学生在两分钟之内背诵,教师当堂抽查,对背得又快又好的同学给予表扬。

  (7)是不是刘禹锡真到了道家所言“清静无为”的境界呢?

  不是。

  (8)从哪里看出来的?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他用诸葛亮和杨雄的故事,暗示自己不会永远深居陋室,有朝一日定能施展才华,兼济天下。

  (9)作者一方面写自己的心静体闲,一面又暗示自己要再展才华,兼济天下,是否矛盾?为什么?

  作者一方面是向朝中当权的保守派显示自己并没有遭受打击郁闷寡欢;另一方面,是等待时机,再图报效国家。

  (10)为什么结尾说“何陋之有”?

  “何陋之有?”即“有何陋”。这是个文言倒装句式,“之”起连接作用,无实义,意思是“有什么简陋的呢?”篇末以圣贤之语自勉,而且呼应开头。意味无穷,是画龙点睛之笔。

  (l)全班齐读(齐诵),再次体会文意。

  〔这一部分的教学着眼于提高学生的实践运用能力,激发学生的想像力,提高口头表达能力和理解分析能力。讲析上应深入浅出,在学生主动的学习中完成素质教育目标。〕

  语文教案-《陋室铭》《爱莲说》

  标签: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案,人教版七年级语文教案, 语文教案-《陋室铭》《爱莲说》,

  (四)总结、扩展

  1.教师引导:这篇散文被选入唐宋名篇朗诵经典,读起来清脆作响,落地有声,妙不可言,后人纷纷摹仿它的结构和韵律作“铭文”,是什么缘故呢?

  古人作文很讲究韵律美,骈散句结合,讲究押韵,如本文押的就是“ing”韵,而且水火构思精巧,立意鲜明,文句精美而又朗朗上口,成为古代散文中的名篇。

  2.什么是骈句呢?看课后练习第三题。通过这道题的练习,让我们了解骈句的知识。

  〔让学生把感性认识上升到理论高度,学会总结,抓住特点,也为课外作业的私利《成打下基础。〕

  (五)布置作业

  1.仿照《陋室铭》写《XX铭》,长短不限,把握《陋室铭》的精髓并有所体现即可。

  2.背诵并默写《陋室铭》

  3.预习《爱莲说》,要求熟读并完成有关练习。

  第二课时

  (-)明确目标

  教师板书或投影显示素质教育目标。

  (二)整体感知

  l.请同学朗读自己的“铭”文,常见内容如《教室铭》、《作业铭》……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锻炼和提高学生写作能力。口头表达能力,丰富教学内容,以此活跃课堂气氛。

  2.利用投影学习字词,教师出示内容,请同学判断,集体订正。

  3.结合注释了解作者。

  4.教师引导,“说”是古代文体的一种,可以直接说明事物,阐明事物,也可以通过写人、状物来讲道理。《爱莲说》是一篇情致饱满的“托物言志”的散文小品,文章通过传神之笔,精妙细致地描绘了一幅生动、可爱的莲花写生图。请同学们看大屏幕,这是一株莲花,发挥自己的联想和想象,描述一下莲花的姿态。

  学生畅所欲言,教师适当加以点评。

  〔采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可以加大课时容量,字词教学可扫除词语中的拦路虎,请学生描述,可以启发学生的联想和想象能力,锻炼口头表达能力。〕

  (三)教学过程

  l.教师引导;周敦颐笔下的莲花又是怎样的呢?请同学们听录音,边听边用笔作勾画。

  2.请一名同学朗读,同学作点评,然后全班齐读。

  3.请同学找出直接描写莲花外部特征及内在气质的'句子,并结合注释分析作者从哪几个角度来描写莲花的。

  语文教案-《陋室铭》《爱莲说》由教案吧收集及整理,转载请说明出处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而不可亵玩焉。”从生长环境来看,写她“出淤泥而不染”的高洁,“濯清莲而不妖”的质朴;从体态香气方面,写她“中通外直,不蔓不枝”的正直,写她“香远益清”的芳香;从风度方面,写她“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的清高。

  4.请同学在2分钟内背诵“予独爱……不可亵玩焉。”并且当堂默写。

  5.对照注释自读第二段,请同学翻译第二段。

  6.本文以“爱”为意脉,写出了对莲花的喜爱,为何还要写菊花和牡丹?

  提示:反衬手法。

  7.作者赋予它们怎样的品格?

  作者连用三个拟人,把菊花比做“隐逸者”,用它的抗霜表现人的孤傲,呼应文章开头“晋陶渊明独爱菊”,这是正村;作者把牡丹比做“富贵者”,用它的富丽浓艳表现世人的庸俗,这是反衬。

  8.从以上分析,我们不难发现,作者描写莲花的文字,是和“君子”的性格特征浑然熔铸在一起的,作者名为写物实则写人的方法就是“托物言志”,其科学的定义是:抽取事物的某种特征,以表达作者自己的思想感情、理想志愿,叫做“托物言志”或“咏物抒情”(投影定义内容)。

  9.你怎样理解“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这是一个反问句。一方面照应上文“予独爱莲”,另一方面也透露出对人生世事的慨叹,慨叹当时与作者志同道合的人少,能做到品行高洁的人少。

  语文教案-《陋室铭》《爱莲说》

  标签: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案,人教版七年级语文教案, 语文教案-《陋室铭》《爱莲说》,

  10.“牡丹之爱,宜乎众矣。”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这个感叹句,是作者对那时一些士大夫追名逐利、求取富贵的处世态度的强烈讽刺。

  11.到这里我们不难发现作者的生活态度,请同学们总结一下。

  把莲花比做“君子”,用它的清逸,表现人的高洁,作者刻画莲花,寄予了自己的理想、情志和人格操守,表达自己鄙弃追求名利的士大夫的表现,歌颂德行高尚的君子行为。

  (四)总结、扩展

  1.本文记叙、抒情、议论相结合,全班齐读,再次体会文意。

  2.再放“莲花”幻灯片或投影,想象像莲花一样的“君子”是什么形象?可以联系实际来谈。

  [由“莲花”入题到以“莲花”结束文章的学习,线索清晰,又注重了学生想像力的培养。]

  (五)布置作业

  1.背诵并默写两篇短文。

  2.预习下一课。

  语文教案-《陋室铭》《爱莲说》由教案吧收集及整理,转载请说明出处

  语文教案-《陋室铭》《爱莲说》

爱莲说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朗读、背诵《爱莲说》,并把握词、语句,疏通文意。

  学习课文托物言志和衬托的手法。

  2、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增强语感、加强朗读能力及说写的能力。

  3、情感目标:

  认识作品的现实意义,培养高尚良好的道德情操,提高生活情趣。

  4、创新目标

  培养主动质疑和自主探究的能力。

  培养从不同角度提出观点的创新思维能力。

  培养整合材料的能力。

  【教学重点】:加强朗读,学习本文托物言志和衬托的手法。

  【教学难点】:理解文章的主旨。

  【教学用具】: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积累卡片

  【教学方法】:自主、合作、探究

  【主导教法】:诵读、品析、说写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内容及步骤】:

  一.赏图评花,设境启疑

  1.教师启发质疑

  对于美好的事物,人们总喜欢用花来形容、赞誉,可见花是非常圣洁、华贵的。正因为有花,这个世界才变得更加丰富多彩。人们不只是用花来装点世界,美化生活,还赋予花以一定的性格品质。所以,每一种花都有自己的语言。比如:红玫瑰的花语是爱/美,是送给爱人或者情人最好的礼物;康乃馨的花语是温馨/慈祥,最适合用来送给母亲。你还知道哪些花的语言呢?(如勿忘草 :不要忘记我等)

  2.学生自由发言

  谈谈各自所了解的花语,然后同位交流,说说自己最喜爱的花和它所蕴涵的意义。

  一、导入课题

  1、两副图画相同点,答案就是谜底。

  埃及、印度国花;介绍荷花知识及动人传说。

  【典 故】荷花相传是王母娘娘身边的一个美貌侍女——玉姬的化身。当初玉姬看见人间双双对对,男耕女织,十分羡慕,因此动了凡心,在河神女儿的陪伴下偷出天宫,来到杭州的西子湖畔。西湖秀丽的风光是玉姬流连忘返,忘情的在湖中嬉戏,到天亮也舍不得离开。王母娘娘知道后用用莲花宝座将玉姬打入湖中,并让她“打入淤泥,永世不得再登南天”。从此,天宫中少了一位美貌的侍女,而人间多了一种玉肌水灵的鲜花。

  美丽的鲜花对人们有着巨大的吸引力。世界上不喜爱花的人恐怕很少。但是,不同的人往往喜爱不同的花,而同一个人对不同的花看法也往往不同。宋朝哲学家周敦颐,对牡丹、莲花、菊花就评价不同,并且在一篇脍炙人口的短文中作了阐述,这就是小品文《爱莲说》。(板书课题)(多媒体:欣赏莲花配乐图片)

  2、学生板书课题及作者:特别指出:字正确写法。

  二、解题质疑

  1、文体解释:表,记、说(杂文)、铭、序。

  2、从题目就可以看出,周敦颐最喜爱的花是莲花。同学们读了这个题目,最想知道的是些什么?你觉得莲花美在哪里?作者究竟为什么爱莲呢?作者想通过“爱莲”表达自己怎样的情怀呢?这都是我们将要讨论的问题。(学生提出问题,教师鼓励学生质疑。)(多媒体展示问题,学生带着这些问题通读全文)

  3、挑战无标点原文,感受句读,学生点评。

  4、听MP3录音,观看荷花视频。

  5、自由朗读。

  二、自读解疑,循序探究文章的语言美

  1. 提出自读要求(创设情境,课前播放古筝乐曲)

  要解答这些问题,就必须仔细阅读课文并认真研讨。《爱莲说》是文言文,阅读时必须反复揣摩,循序渐进。大家可以分三步阅读,探究答案。

  ①第一步:听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和停顿;

  ②第二步:边读边译,研讨不懂的语句

  ③第三步:读思结合,探究问题的答案。

  2. 学生按要求自读课文

  做到读准字音,读通课文,初步理解课文大意。(多媒体示范朗读,使学生进入情境,感受莲花的美。)

  3. 学生自主翻译全文(同桌的两个同学互相检查)

  根据课文注解,把课文用现代汉语复述一遍,教师点拨重点词句:

  蕃 染 濯 溢 谓 鲜(多媒体:分页展示翻译内容)

  4. 学生齐读课文

  这一遍读的要求是:读正确字音,并结合注解,疏通文意。注意抬头挺胸,声音响亮、精神饱满。要做到这一点,我们先要充分地理解课文内容,在把握作者感情的基础上去读。

  三、整体把握,深度感悟

  1、作者写莲花,可是文章开头并没有从莲花写起,在写莲花之前,作者写了什么?

  有哪些人分别喜欢它们?(PPT10)

  2、思考讨论:作者如此爱莲,那么,莲花的可爱之处表现在哪里呢?

  找出直接描绘莲花形象的语句,思考作者从哪些方面来描绘莲花外形的?作者从哪些方面描写莲花的`?赋予莲花哪些品格?讨论完成下表。(PPT11-12)

  明确 描写句为: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作者是从生长环境、体态香气、气质风度等方面描述莲花的外形的。

  教师随机点拨:这些语句对莲花作了生动逼真,尽善尽美的描绘,作者如此深情地为莲花高唱赞歌,你们觉得作者仅仅只是在描写莲,赞美莲吗?

  [明确]:当然不是,写花就是写人,咏花就是咏志。这七个分句句句写花,又句句写人,是为了歌颂具有莲花那样高尚品质的人。

  教师随机提问:作者把莲花比喻为哪一种人呢?——君子

  那么,什么是君子?在你眼中的君子应该具有哪些品质?(学生思考后作答)

  4、想一想:莲与君子有哪些相似之处?

  结合莲花图,学生根据课文中的语句来对应莲花所隐喻的品质,并悟出各写了莲花哪一方面的美?

  (多媒体展示:将君子的七种品质对应相应的莲花图表)

  [明确]:由此可见,莲花表现的品格:不与恶浊的世风同流合污,但又不孤高自许。(洁净而又庄重)正如君子通达事理,行为方正,美名远扬,君子志洁行廉,又有庄重的仪态,令人敬重,不敢轻侮的性格特点。

  [教师点拨小结]: 七个短语的描绘,可见作者从七个角度写出了莲花的高洁美、质朴美、正直美、清高美等高尚品质,将莲花的外部特征与内在气质融合在一起,达到了“形”与“神”的高度统一。

  5、请同学们把这些描写莲花的语句再齐声朗读一遍,注意把握莲花的高洁品格,体会作者的赞美之情。

  6、课文写了莲花,还写了哪几种花?有什么作用?作者对这几种花各持什么态度?这些花的花语意义?(PPT13)

  请学生尽量读出应有语气。

  [明确]:莲花是一种姿态优美品性高洁的花,深的人们的喜爱,不过,人们常常欣赏的都还只是莲花外形的美,其实真正值得赞扬的还是它的内在品质。我们今天学习的《爱莲说》,就是一篇赞美莲的品质,从而抒发作者思想感情的文章。

  四、 教师小结

  同学们都读得不错。但大家对“爱莲”的感情体会得还不够深,因此还没有把课文表达的感情充分的读出来,我们还要仔细体会。我们一起看课文的内容。

  总结作者的生活态度,理解文章的意蕴美。

  1、总结作者的生活态度

  作者认为:在封建社会里,整个社会的风气是贪慕富贵、追名逐利的,也有少部分人不愿意跟统治者同流合污而选择逃避现实,隐居起来。只有莲花一样的君子,洁身自好,保持高洁的操守。作者赞美莲,其实是要赞美君子这样的人,他不跟恶浊的世风同流合污,为人正直、庄重,有独立的人格。封建社会有这样的人,真是令人敬佩!但是当时社会这样真正的君子少,而追求富贵的人多啊!作者有感于社会上真正有德者少,追名逐利的人太多,对他们表示了强列的鄙视!文章借赞美莲花的可爱来赞颂君子的坚贞气节,因此这既是作者自况,也是对追名逐利、趋炎附势的世态的批评,表现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

  2、品文论人,整合提升。(讨论文章的现实意义)

  作者之所以能写出“出淤泥而不染”这样的千古名句,是和他所处的时代、环境息息相关,更和他在这一特定的环境中保持的自身特性息息相关。作者既不愿像陶渊明那样做一个隐逸者,更不屑于向世人那样贪慕富贵。在当时浑浊的世间,他以莲自喻,志在坚贞不逾地保持

  正直的操守,做一名君子,这在封建社会实在是难能可贵、超凡脱俗的。他表现出的对贪慕富贵的鄙弃,对高洁志行的推崇,至今仍对我们有积极的教育意义。生活中可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环境,有好的,有差的,有的可能暂时生活在‘污泥’中,但文章告诉我们,不管现实社会怎样,我们一定要有清醒的头脑,有独立的人格,有崇高的追求,绝不能随波逐流,要经得起生活的考验,做一名坚强、自信、自尊、自爱的人,在逆境中同样健康成长!

  五、能力训练,习得语感

  [过渡]:周敦颐那笔笔传神、句句融情的文笔是不是给了我们一个启示:要写出有分量、有深度、有新意的文章,就不仅要贴近生活,有真实的经历,还要体现自身价值的鲜明的独特的个性。本文突出的一个特点就是运用了托物言志的写法,借花喻人,花美人更美,自然贴切。(边板书:托物言志)

  1、了解托物言志。(多媒体演示:播放概念)

  [明确]:托物言志是诗歌散文中经常运用的表现手法,即作者借助对某种事物的刻画来寄托、传达自己的某种感情、抱负、志趣或某种品格志向。用这种方法可使文章生动形象,含蓄而给人回味。

  2、拓展延伸,举例说明概念。(多媒体演示示例)

  [教师点拨]:以花为例。其中莲花是一种姿态优美品性高洁的花,因此深得人们喜爱。比如:澳门特别行政区的区徽是以莲花构成的。不仅因为澳门莲多、莲美,更是因为莲花象征了澳门人渴望回归祖国大家庭的纯洁、高尚的心。

  [思考讨论]:同样有些文章表面上是写物,实际上也是写人。在我们的课本中,这类文章并不鲜见,我们以前学过托物言志的文章吗?

  我们曾学过杨朔的散文《荔枝蜜》,作者以小见大,托物言志,借赞蜜蜂,热情讴歌了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劳动人民和我们欣欣向荣的伟大祖国,作者愿意像小蜜蜂一样忘我劳动。不少这类值得传诵的名篇,作者所托之物虽小,但所言之志却不凡。

  [教师启发]:作者对生活中的某些事物有所感触必须要借助于描写所托之物的外形特征来抒发,这类事物往往外形特征比较鲜明,只要找准对其外在形象的描写,就可分析出它的内在品质。事实上,事物的外特征便是其内在品质的外在表现。

  比如蜡烛何等的平凡,却燃烧自己照亮了别人,这就是无私奉献精神的体现。

  [小结]:我们周围的事物,由于它的形状、它的性质、它的“经历”有很多特点,往往有“寓意”。例如梅花的耐寒,根的只讲奉献而不表现自己,粉笔的平凡、贡献大而“粉身碎骨”等。这些事物都可以作为题目来写咏物言志的文章。

  3、练习托物言志的写法。(放图像)

  [过渡]:仿照作者用莲花来寄托感情的方法,用“我喜欢______,因为______。”的句式说一段话,所借之物不拘泥于花草树木。大家可以参照屏幕上放出来的各种花木,也可以任意地另找一种。在纸上写一下,先说给你的同桌听,然后我们再一起交流。(但要注意两点:第一,要注意内在联系;第二,要有新意。)

  例句:我爱梅花,因为它冒风霜,战冰雪,总是第一个迎接春天的到来。正如谦逊无私、坚强不屈的革命战士。

  将刚才的造句练习扩充为200字左右的小短文,写在练笔本上。(多媒体示例演示,学生活动,教师适时点评)(我喜欢朱顶红??)

  六、背诵积累,积淀语感。

  (指导学生有感情地背诵课文)同学们读的很投入,老师再给你们几分钟时间,同学们能不能把它背出来。(播放多媒体配画配乐画面,再悉心品味一下莲花的无穷魅力!)

  七、课文总结

  这堂课我们通过朗读,掌握了朗读文言文的一般方法,理解了课文内容,了解了托物言志这种写法的特点。《爱莲说》仅119个字,但它以其丰富的内涵、质朴的语言在中国古代小品文中占据了重要地位,数百年传诵不衰。封建时代的君子形象对我们今天如何做人,完善

  自我品德修养有一定的启示。迄今为止许多人仍以“出淤泥而不染”作为自己的座右铭,而那高洁淳朴、不思富贵的品质则成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希望在二十一世纪的今天,同学们都能够志存高远,做胸怀磊落、行为正直、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莲花式的人。

  七、布置作业

  1、背诵这篇课文。

  2、请用托物言志的方法,选择一种你喜欢的花草树木或其它物件进行描写,以《____赞》为题,要求通过描写的事物抒发感情,说明一定的道理。

  3、搜集使用托物言志描写的诗句。

  八、板书设计

  爱莲说

  莲花君子

  生长环境:高、直 不同流合污

  体态香气:正直、 内心通达、行为正直

  风度气质:高 洁美名远扬

爱莲说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理解莲花的高洁品格。

  2、理解托物言志的写法。

  教学重难点:

  指导学生自主学习,探究理解莲花的高洁品格和文章托物言志的写法。

  教学内容及步骤:

  一、导入课文。

  二、解题,揭示学习目标。

  作者借描写莲来抒发感情,并说明道理,这就是托物言志的`写法。学习此类文章:

  1、要理解所托之物的含义;2、要理解作者怎样托物?如何言志?

  三、自读课文,疏通文意

  请同学们自读课文,要求:读通字词。

  1、检查自读情况(看小黑板,提问)

  看清字形,读准字音,理解字意:

  周敦颐()可爱者甚蕃()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陶后鲜有闻()

  请同学们齐声把这些词句朗读两遍,注意朗读动作。

  2、疏通字词的形、义,并逐句翻译。(前后左右可以讨论,实在不懂的可以作上记号。)

  3、请两位学生翻译课文。

  四、研读课文

  (一)理解莲花的高洁品格

  1、请同学们把文中具体描写莲的语句找出来。(齐读)

  2、作者从哪些方面描写莲?(学生讨论,教师引导)

  3、总结。

  4、请同学们把这些语句再齐声朗读一遍,注意把握莲的高洁品格,体会作者的赞美之情。

  (二)理解运用“菊”和“牡丹”来正衬和反衬的作用。

  1、分析“菊”正衬的作用。(学生讨论)

  2、分析“牡丹”反衬的作用。(学生讨论)

  3、教师引导学生理解。

  3、请同学们齐声把第一节朗读一遍,注意体会作者对这三种花的不同态度。

  (三)理解作者如何以物喻人,抒情言志。

  1、就表达方式来说,第一段侧重于记叙、描写,提问:那么第二段呢?

  2、体会作者对三种花的不同生活态度。

  3、指导学生朗读,注意(噫、鲜、人的读法)

  4、小结:这一部分是作者所言之志。作者既不愿像陶渊明那样做一个隐逸者,更不屑于向世人那样贪慕富贵。在当时浑浊的世间,志在坚贞不逾的保持正直的操守,做一名君子。

  五、背诵全文。

  六、总结课文

  1、结合板书总结全文。

  2、思想教育。保持高尚的情操,做像莲一样正直的人。

  七、布置作业熟练背诵并默写课文。

  板书设计

  爱莲说

  陶渊明独爱菊(正衬)隐逸者惋惜

  世人甚爱牡丹(反衬)富贵者鄙视

  予独爱莲君子者赞美

  托物言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