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范文网>报告范文>读后感>《铁匠的故事》读后感

《铁匠的故事》读后感

时间:2023-01-30 00:41:45 读后感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铁匠的故事》读后感范文

  在赏读完一本名著以后,对人生或者事物一定产生了许多感想吧,是时候静下心来好好写写读后感了。可能你现在毫无头绪吧,以下是小编整理的《铁匠的故事》读后感范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铁匠的故事》读后感范文

  《铁匠的故事》读后感范文篇1

  一个人活在世上,难免有失败,有磨难,而有些人受到打击、失败就萎靡不振。下面,我给大家讲一个铁匠的故事吧。

  从前,有个铁匠把一根铁条插入炭火中,烧红后再敲打。铁匠想把它打成一把锋利的剑。

  可打成后,铁匠却不满意,于是铁匠又把剑放入火中烧红,取出后在打扁一些,希望它变成一个作花的工具,可他还是对自己的作品感到不满意。他把铁条打成各种工具,却都失败了。

  在无计可施的情况下,铁匠把烧红了的铁条插入了冰冷的水中,在一阵嘶响声后,他说:起码我也能用一根铁条弄出嘶嘶的声音。

  不要为失败而惋惜,如果我们不能将铁条打成工具,能听到丝丝的声音也好。如果我们有故事中铁匠的心胸,那还有什么失败和挫折能够伤害我们呢?

  发明大王爱迪生小时候在火车上做实验,不小心引起一场火灾事故,火车长一怒之下把他的一只耳朵打聋了,开爱迪生仍未放弃做他的'实验;还有一次实验过程中,爱迪生的实验室在一场大火中化为灰烬,损失超过200万美金,可他却在三个月后着手推出了他的第一部留声机。这些足以寿命失败只能成为爱迪生将来成功的动力。我们也要学习爱迪生遇到困难不低头不丧气的精神,并努力使绊脚石成为垫脚石。当今社会上,有好多人在投资、经商、炒股失败后,从此一蹶不振;而有些人在失败后却和前者相反,他们是在谋划着如何东山再起。我们要学习前者而非后者。

  古人云:眼前多少难干事,男儿人自古当自强。意思是说:眼前有多少不如意的事,男儿从来要自强自立、我们加油吧,努力做一个这样的人!不要为失败而哭泣,想要成功,就必须用于忘却过去的不幸,重新开始新的生活。加油吧,从失败中摸索经验,在困难中重新爬起来,东山再起!

  《铁匠的故事》读后感范文篇2

  今天我读了一则《铁匠的儿子与铜钱的故事》,这个故事不仅吸引了我,还教育了我,让我的思想有了很大的启发。

  故事中父亲起早贪黑拼命地挣钱,那个儿子却出于好玩,把父亲挣到的一个铜钱随手扔进火炉里。他不知道挣钱是多么辛苦,为了让儿子明白,他父亲决定让他自己挣钱来体验其中的艰辛。后来儿子在一个工地打工,好不容易挣了几个铜钱。当他把铜钱交给他父亲时,父亲却要把铜钱扔进火炉中,儿子上前拼命地抓住他爸爸的手,不让他爸爸扔进去。此时此刻,儿子才真正明白钱是多么的来之不易。

  现实中的我也不由地想起了自己,我爸爸妈妈每天也是早出晚归,放弃了休息和玩乐的时间辛辛苦苦地挣钱。我却从来不觉得这有多苦,从这则故事中我明白了家长挣钱是很不容易的',今后什么钱该花什么钱不该花,不要大手大脚地花父母的血汗钱,这样是可耻的。

  如果一日一元,千日一千,绳锯木断,水滴石穿,久而久之那要浪费父母多少的心血啊!

  《铁匠的故事》读后感范文篇3

  过去,每逢开春,一老一少两个推着沉重的独轮车的打铁人便会来到村子里。他们熟练地在老槐树下,建好炉灶,支起风箱,把铁锤、夹钳、磨石、水盆等一应家什摆放好,用铁锤在大铁砧子上敲打几下,村里人便知铁匠来了。这两个白肚手巾包头的异乡客,黝黑粗壮,话不多,仿佛是两尊雕像,听说是山东章丘人,但村里人对他们很熟悉,很友好,临近的农户经常会把自家种的菜,送给他们,他们也给村民帮了不少忙。

  那时的农村生活单调打铁人的到来无疑成了年度新闻。农活还不忙的乡亲们穿着臃肿的老棉袄,把开春要用的铁锨、镢头、锄头等带来修理。初春的天气乍暖还凉,但打铁的一老一少却已单衣加身。炉火熊熊,通红的火光映亮了那古铜色的脸膛。年轻的后生以悠扬的节奏拉着风箱,肌肉凸起的粗壮臂膀好似铁打铜铸一般,风箱忽哒忽哒地把风送进炉膛,炉火越烧越旺,腾起半尺高的火苗;放在火上的铁块由暗红变成通红,由通红变成刺目的.翠蓝炽白。蹲在一旁眯缝着双眼观察火侯的老人忽地站起身来,将含在嘴里的烟袋飞速抽出,把烟锅在鞋底上用力一磕,麻利地别到后腰。圆睁了双目,从喉咙深处低吼出一声:“中!”,语音未落,已抄起夹钳与小锤,动作娴熟地夹出铁块,置于厚重的砧子上,将小锤在冒着热气的铁块上一击。早已蓄势待发的后生立即抡圆手中大锤,和着铿锵有力节奏,精准无误地砸在老人指点的地方。瞬时火星喷射,但他们没有惧怕,老人不停地将铁块翻覆指打,后生落锤的速度越来越快,叮、当、叮、当的打铁声像清脆悠扬的古曲,回荡在了北国故乡广阔无边的天空。

  经过几次捶打,一块顽铁,已经变成弧形三角样,渐渐地,一只犁头完整地呈现出来。此时老人先是用铁印在上面錾上自己的标记,继而夹起它投进水盆,耳朵里“哧”的一声,半空中腾起一团白色雾气,瞬间被冷风吹得无影无踪。盆中的水却还在“咕嘟咕嘟”冒出一串串晶莹的水泡儿。之后,老人跨坐在长条凳上,将犁头在磨石上飞快地来回推移,去掉边边角角的毛刺后,历尽磨练的犁头做完了。父子二人擦擦汗水,又忙活另一件零活了。

  打铁是一门苦营生,铁匠们大都过得清贫,他们起早贪黑,走街串巷,酷暑严寒,挣着微薄的钱,中午一般吃小米干饭,由于活累,饭量都很大,临近中午,把饭锅放到火炉旁,倒上小米,过段时间就熟了,吃饭也很简单,一般是小米加咸菜,有时临近村民或亲戚朋友送点菜。

  以后,随着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小型农具逐年减少,铁匠活也逐年减少,铁匠师傅被迫转行,做了其他事情,走街串巷的铁匠淡出了人们的视线。只有大集上还能见到他们的身影。但大多是年纪偏大的老人。每次赶集,都愿意站在他们的铁匠炉旁看上几眼,因为对铁匠们有着太深的记忆和情感。

【《铁匠的故事》读后感】相关文章:

故事里的故事读后感10-07

《故事》读后感10-26

汉字故事的读后感12-01

书的故事读后感12-31

邱少云的故事读后感12-31

钉子故事读后感10-13

《天鹅的故事》读后感12-08

伞的故事的读后感12-16

《托尔斯泰的故事》读后感01-01

周恩来的故事读后感0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