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范文网>报告范文>调查报告>社会调查报告

社会调查报告

时间:2023-02-13 19:46:12 调查报告 我要投稿

【热门】社会调查报告范文6篇

  随着个人的文明素养不断提升,报告不再是罕见的东西,其在写作上具有一定的窍门。一听到写报告马上头昏脑涨?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社会调查报告6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热门】社会调查报告范文6篇

社会调查报告 篇1

  20xx年仅应届高校毕业生就有611万人,还有数百万存量失业毕业生,700万大学生面临找工作,从去年年底到今年年初,温总理多次在正式场合提到了大学生就业,将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一次又一次摆在突出位置,并要求国务院部署好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工作,可见大学毕业生就业已成为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毕业生难以找到好工作,已成为大学生、高校及家长共同的感受。大学生就业难在何处?就业难是不是国家高校扩招所带来的呢?

  (一)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严峻

  随着近年来高校的不断扩招,毕业生人数骤增,20xx年毕业生人数为145万人,20xx年为212万人,20xx年的毕业生达到了大学生就业的历史高峰,人数达到了280万人,比20xx年净增了68万,增幅为32%,预计到20xx年毕业生将达到340万人。据教育部公布的数字显示,20xx年7月份,全国待就业毕业生为50万人,20xx年7月份达到70万人。从整个国家来看,正在调整经济结构,优化资源配置,部分国有企业的大量职工下岗待就业,同时,农村富余劳动力正在向非农领域转移,向城市流动的规模不断扩大。据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的资料显示,20xx年我国共有2400万城镇劳动力需安置,其中国有企业和集体企业下岗职工共600万人,登记失业人员近800万人。这样一来,给大学生就业带来巨大的压力,形势越来越严峻。

  (二)大学生就业观念存在问题

  毕业生的就业观念并没有得到根本的转变,就业期望值较高,理想与现实存在较大差距。表现在毕业生对自己估计过高,眼高手低,这山望着那山高;对薪水、福利待遇要求过高,不顾自身的条件,导致用人单位不敢接收;片面追求大城市,对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大城市,不愿去一些小城市发展;对单位选择过高,“学而优则仕”非要去当官,看重国家机关、大单位等,对一些小企业不感兴趣,致使高不成低不就。

  (三)大学生本身的素质问题

  近年来的高校扩招,大学生人数越来越多,学生的基础也有高有底,加上高校的软件和硬件设施都没有跟上,随之带来了学生质量的下降,有的学生成绩不错,但动手能力差,有的学生动手能力强,适应能力也强,但是学习成绩差,未能通过英语国家四级和计算机国家二级,与用人单位交之失臂。

  那么该如何解决大学生就业的'问题呢?

  首先应该完善就业平台,为毕业生提供更多的就业信息和服务

  1.学校要对学生进行专业化、专门化、职业化的就业指导,帮助学生分析就业形势,教育毕业生对自己认知,对社会认知,对职业的知识、性质、特点、发展前途、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对从业人员的要求及市场需求等应有全面的了解;学校要帮助毕业生了解自己的特长、兴趣、心理承受力、合适的职业类型等,逾越自己条件或对自己缺乏信心都会使择业失败。

  2.高校应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加强国情与艰苦创业精神相结合,教育和引导广大毕业生,坚定树立科学的、务实的事业观和奋斗观。学校要引导毕业生分析就业形势,确立就业目标,教育毕业生摆正个人和集体、个人和国家的关系,要有知难而上、艰苦奋斗的思想准备,在现实中降低自己的期望值,到西部去、到基层去、到最能发挥个人才智的地方去建功立业。

  其次是加强对大学生的就业指导,改变大学生就业观念。

  就业指导工作的目的就是促进毕业生充分合理地就业。将就业指导贯穿于大学生活的全过程,根据学生成长和发展规律,将大学教育过程分为几个阶段,分别确定工作重点,合理安排不同阶段就业工作的内容。根据学生的自身情况,加强对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设计,让他们知道为实现自己的目标要做好哪些准备。将就业指导渗透到教学中去,强化学生自学成才的意识,也让学生了解所学领域的发展前景,从而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要从根本上改变大学生就业观念,防止出现“高不成,低不就”的现象。

  最后就是教育学生提高综合素质 大学生有良好的综合素质和个人修养,才能受到用人单位和社会的欢迎。因此,学校要让大学生清楚:市场经济的需要和发展的趋势只能使竞争越趋普遍和激烈,优胜劣汰,谁也回避不了,必须使个人适应这个要求。市场经济中,复合型、应用型和开拓型人才适应性强,需求量大,学校和家庭共同教育和引导毕业生要以这些人才的标准加强学习和锻炼,以“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学习、学会创造”为行为准则,做一个品德高尚的人。

  总之,能否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关系到一所高校的生死存亡,关系到高等教育的改革与发展。解决此问题,要在政府的指导下,积极应对市场,通过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拓宽就业渠道,更新就业观念。

社会调查报告 篇2

  这寒假我过得充实而快乐,关键的是我参加了一个是会实践活动,就就业形势做了个走访调查.

  高校不断扩军、毕业生数量逐年增加、就业压力大,整个就业市场需求岗位的总体状况相对趋紧已经成为了现状,就业形势十分严峻。应届大学生现在面临着进退两难的局面:是回到学校继续深造,还是在社会中继续寻求自己的一席之地呢?为了更进一步的了解大学生就业形势,也为了帮助我们这些在校大学生能更多地了解就业信息与今后的在校规划,我们一行13人组建了山东大学“与我同行共访校友足迹”寒假社会实践考察队,走进山东乐清,以山东民营企业为立足点,调查了以山东大学毕业生为主体的历届毕业生就业状况和职业发展状况,从点—线—面角度寻求相关信息。

  关键词:历届大学毕业生 就业状况 山东大学 山东乐清民营企业

  短暂而又艰苦的10天暑期社会实践随着晚会幕布的缓缓落下而告了一个段落。在这段日子里,我们13人有过沮丧、有过流泪;但是我们相信,正如歌词中唱的一样只要我们一起努力共同渡过那段黑暗的日子后,阳光会以最灿烂的姿态来迎接我们……

  大家都知道现在的就业形势是十分严峻的,而应届大学生就业问题更是牵动着党和国家的心。“20xx年,全国大学生的就业形势依然严峻!”在前不久举行的 20xx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会议上,国家劳动保障部副部长张小建在面对20xx年的就业状况进行分析时给出了这样的判断:高校毕业生增量多、压力大,整个就业市场需求岗位的总体状况相对趋紧已经成为了现状。据相关官方数据显示XX年全国应届大学毕业生人数激增至413万,比去年增加75万人,增幅达22%,但已签约和已有意向但未签约的应届大学毕业生仅占总人数的49.81%。

  为了更进一步的了解大学生就业形势,也为了帮助我们这些在校大学生能更多地了解就业信息与今后的.在校规划,我们实践队决定走进山东民营企业的发展源地——山东乐清,走进当地的大小民营企业,采访企业中的历届大学毕业生与企业老总,向他们收集更多更全面的第一手资料。

  在10天的实践时间里我们走访了大量的企业,以山东民营企业为立足点,调查了以山东大学毕业生为主体的历届毕业生就业状况和职业发展状况;并且我们走访的企业基本包括了各个行业(制造、销售和服务等)以及各种规模(有正泰、德力西等大型企业,也有以劳动密集型为主的小型企业),共收回了大约3000 份有效问卷。因此我们有理由相信这次得到的调查结果是具有相当的可信度的。

  我们的问卷主要涉及了以下几个方面:

  1.针对现在工作情况设问

  2.针对工作满意度的设问

  3.是针对自我效能感即工作胜任状况的设问

  4.针对自我期许和对企业的期许设问

  5.针对就业信息和就业途径设问

  6.大学期间的活动锻炼对就业的影响

  7.企业的用人标准和学校教育的优劣势

  8.在校的职业生涯规划对就业具有多少程度的影响经过我们的统计初步得到了以下结果:

社会调查报告 篇3

  (1)调查目的:针对现阶段大学生对公益事业的社会效果存在争议的情况,通过了解同学们对公益事业的态度和做法,从中分析出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由此寻求改变这一原因的措施。

  (2)调查对象:红河学院抽样调查

  (3)调查形式:问卷调查为主,个别谈话为辅。

  (4)调查内容:①了解公益事业的渠道和程度。

  ②参与公益事业的方式、途径。

  ③影响参与公益事业的因素。

  ④对周围公益行为、氛围的认识。

  ⑤对社会公益事业的总体评价。

  通过以上调查,进行全面归纳整理,写成调查报告,并提出建议。

  大学生参与公益行为研究调查分析报告

  捐赠及其他公益公益行动是现代文明的一个重要表现,更是中华民族世代相承的传统美德。公益象征的是爱心、公益与社会责任。作为在社会中接受高等教育的群体,作为社会未来的中坚阶层,大学生是未来社会公益捐赠的主要群体。

  他们对目前周边的公益行为、社会的公益事业如何评价呢?是什么因素影响到他们进行公益活动?又是通过哪些渠道、方式参与到公益中?为此,笔者通过对红河学院100多位各领域发放问卷进行调查,来了解当代社会公益观念和行为现状,并分析其原因及提出建议,这对于促进建设与和谐社会相适应的公益事业,加强培养与提高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具有重要的价值与意义。

  一、红河学院学生对公益事业的观念行为

  1.红河学院大学生参与公益活动的热情度

  笔者在对100位红河学院学生的调查中发现:支持参加公益活

  动的同学有90%,表示不支持参加公益活动的则有2%,表示无所谓的占8﹪。另外,在对参加过公益活动的同学中调查得知,每周参与公益活动的占60﹪,利用课余时间参与公益活动的占51﹪,节假日参与公益活动的占30﹪,而只要需要,任何时间都参与的占11﹪。在对表示没有参加过公益活动的同学调查以后是否会参加公益活动的问题中发现,43%左右的同学表示以后会积极参加,53%左右的同学表示遇到有价值的公益活动会参加,4%左右的同学表示对公益活动不感兴趣。在调查如果学校组织公益募捐活动,或者街上有公益募捐活动的问题上,有79.2%的同学表示会参与,有20.8%的同学则表示不会参与。从这些数据中,我们可以看出大部分红河学院大学生能够积极参与公益活动,只有少部分的同学对公益活动不热衷。但是,从关注公益活动的积极度上看,现今的红河学院大学生仍缺乏热情,只有极少数的同学表示经常关注公益活动,积极找机会参加。这一点反映了当今大学生公益观薄弱,对公益活动的热情度不足。

  2.红河学院大学生参与公益活动的能力

  笔者在对上述100位同学的调查中还发现:红河学院参与社会公益活动调查中男生占43 ﹪,女生占57﹪,而且大多数女生对公益活动更有自觉性和积极性。在这个调查中按照年级来比较,大一参与社会公益活动占4﹪,大二参与公益调查的占28﹪,大三占公益调查的41﹪,大四占公益调查27﹪。其中大部分同学参加过现场捐资和捐物活动,其数量和捐款金额只在同学们的能力范围之内。

  3.红河学院大学生参与公益活动的渠道

  调查发现,对于参加过公益活动的同学,有71.5%的表示曾经通过由学校团委、学生会、志愿服务团体组织参加,有27.7%的通过同辈群体及其他志愿者参与活动。,有13.8%的加入红十字会等社会公益机构,50%的以志愿者、义工身份参与义卖义演等公益活动,7.7%的则表示通过其他途径参加。而在对没有参加过公益活动的同学中调查得知,只有26%左右的同学表示以后会现场捐赠或者通过手机、银行、网络等方式捐款,高达90%左右的同学表示以后愿意以志愿者、义工身份参与义卖义演等公益活动,也有50%左右的同学表示愿意加入红十字会等社会公益机构。

  在询问参与公益活动遇到的阻碍因素时,76.9%的同学表示主要是因为他们认为是时间因素,与个人生活或工作学习相冲突,表示主要是经济因素,参加志愿服务还要花钱的占53%,而有35.4%的同学以社会因素,多数人对志愿者有偏见为主要因素,另有6.2%的表示是外界压力造成的。通过这些数据可以看出,当今大学生参加公益活动的形式主要是捐赠和以志愿者的身份参加。而从大学生选择公益方式的考虑因素也看出了当今大部分大学生还是能够以接受帮助者的立场上考虑问题,选择最优公益形式帮助他人,但也仍存在不少同学是为了个人的方便或受外界影响而选择的方式,不能够做到真切帮助他人。

  在调查能让大学生最便捷地参与到公益中的渠道——校园组织公益活动,发现: 22.3%的同学表示学校里经常举办公益活动,75.4%的同学表示学校有时或很少举办,而有2.3%的同学则表示学校从没举办过公益活动。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大部分高校在提供大学生参与公益活动的机会方面做得不足够,让大学生参加公益活动的渠道少。

  4.对社会公益事业的认识与态度

  笔者在调查中又发现:多达38%的同学参与公益活动的风气很一般,少部分同学,占5%认为参与公益机构活动风气很好,而16%的同学觉得不太好,认为公益机构活动风气比较好的同学只有16%,觉得风气很差的占4%。这说明了大部分同学对公益事业的风气和现状存在着不满。

  问卷调查中发现,过半同学对公众诚信度缺乏信心,对需要帮助者和积极参加公益者都产生了怀疑的心理。在对大学生对中国公益事业的发展作用的观点上41﹪的人认为有重大作用,55﹪认为有一定作用,但大部分靠社会其他力量,4﹪的人则觉得不太清楚。在对参与公益过程中遇到的挫折上当作锻炼自己,更加振奋的同学占43﹪。接受教训,继续训练的占53﹪,受到打击退出活动的占3﹪。感到委屈,再不参加活动1﹪。这说明大部分同学对社会公益事业态度很好,具有很大的热情。

  二、红河学院高校学生产生这种公益事业观念和行为的原因

  通过调查,笔者认为红河学院高校学生产生这种公益事业观念和行为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

  1.个人因素

  (1)大学生的能力有限,这与家庭经济来源有一定程度的影响。红河学院高校的大学生一般都是靠家庭提供生活费的,都是消费一族,经济收入直接影响到参与公益事业的行为与观念,有稳定充裕生活费的大学生更愿意通过捐赠的方式帮助别人,因为这种方式比较方便且能给予接受者最为实际的帮助;相反,生活费来自打工兼职的大学生,相对比较少参与公益捐赠,但他们也愿意通过当志愿者等方式参与社会公益事业,为接受者提供实际的帮助。

  (2)大学生对社会公益事业的了解甚小,直接影响到其参与行为与观念。大部分大学生对社会公益事业的现状、参与途径等信息了解甚小,并且极少主动关心公益事业的发展。他们通常是遇到自己感兴趣的公益活动才会参加,对不了解不感兴趣的则完全不理会,这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他们的行为和观念。

  2.社会影响

  (1)参与社会公益事业渠道单一。目前社会上参与公益事业的`方式比较少,只有捐款、志愿者等,无法调动公众参与到公益活动的热情。特别是在学校的大学生,学校只是偶然有组织参与公益的活动,校园宣传不足,缺少参与公益事业的渠道,难以调动大学生参与到公益活动中。

  (2)社会的诚信度缺失。当今社会出现许多“伪”穷人,他们原本能够自食其力,不需要帮助的,但却欺骗公众捐款,导致大学生对社会上的捐款持怀疑态度。公益透明度不高,对捐款的使用情况、流向不明确,导致大学生对公益事业诚信度的缺失、对公信力的下降。

  (3)公益事业发展缓慢。社会上的公益机构数量不多、质量不好,内部组织建设不规范,效率低下,缺少有效的管理,导致大学生不敢投身到此类的公益事业中。

  (4)政府重视程度不足。现代意义上的公益事业是最近十几年才发展起来的,在监管程度上存在不足,政府对此缺少足够的关注、宣传。因此,关于公益事业的相关法律和制度还不完善,无法起到很好的监控作用。

  三、对发展红河学院高校学生公益事业的措施与建议

  针对上述调查及原因分析,笔者认为可以从一下几个方面做起,逐步增强红河学院高校学生的公益观念意识,使大学生投身于公益事业中来:

  1.学生自身角度;

  大学生需要增强自身的公益意识,积极主动关心公益事业的发展。

  在校大学生的经济实力有限,并不是每个人都有多余的经济物资收入来援助他人,但是大学生需要提升公益意识,积极主动的发掘身边可以进行的较为实际的参与公益方式,并投身其中帮助他人。

  大学生进行公益的方式不止捐款一种,例如参加网上公益机构,进行义演义卖活动,加入社会志愿者团体等等,都是每个大学生可以做到的较为便捷可行的公益方式。另外,大学生作为现在中国社会上一个大开销群体,并没有想象中的贫困。大学生可以在平时生活中做到节俭,学会理财,并把其中一部分投入到帮助他人的公益事业中,相信人间真爱,以提高个人道德素养,尽早背负社会责任心。

  2.学校角度:

  学校应尽可能为学生提供参与公益的平台,做好宣传,给予当代大学生充分的参与公益事业的渠道,调动大学生参与公益的积极性。

  目前大学生公益现状并不乐观的一个较为重要的原因就是没有一个平台给其发展,学校及校内的社团组织应在全校倡导人道主义精神,鼓励党员及学生干部带头参加红十字会、公益总会等组织开展的公益公益活动,推动形成良好的公益氛围,促进公益事业在校园中的发展。

  同时,在校内形成公益光荣的氛围也是非常重要的,学校可以采用标语,海报等鼓励形式,在校内传媒大力宣传,营造公益公益氛围;或定期邀请一些公益或公益组织的创始人来校做演讲,宣传公益的本质意义,塑造大学生对公益的正确理解。使同学们形成一种多多参与公益的心理,形成互帮互助的氛围。

  3.社会角度:

  社会上的公益机构应该努力吸收大学生这一阶层,为中国的公益事业发展做贡献。

  当今社会诚信度缺失是一大问题,公益结构应首先提高自身质量和诚信度,让民众特别是大学生对其安全性、有效性有信心,如做到捐款使用、流向情况公开透明化等。

  同时,政府应该提高对公益机构的重视程度,在监管上加大力度,并积极开展各类社区、大学公益活动,以求让更多人参与到中国公益活动中来。

  大学生积极参与公益活动对社会和其个人都具有重大意义,推动着现代文明和人道主义的发展。社会和学校应该为此创造一个良好的平台与氛围,让当代大学生继续发扬公益公益事业,向更多需要帮助的人伸出援助之手,借公益的火把温暖世界。

社会调查报告 篇4

  XX年XX月XX日到XX月XX日,这一个月的时间。学校组织在校的级新生参加双休日社会实践活动,接到通知,班里就开了班会,把各项活动的计划都布置好,并分成了5个小组, 每小组人。我们研究的课题是《当代(深圳)礼品—工艺品及家庭用品设计趋势》。而我所在的小组是“问卷组”,但“问卷组“又是由两个小组组成的。主要负责制定与派发调查问卷,并统计好数据。组长是周映娜和叶佳欣。组员有:李薇、邵莹莹,翁雅雯、陈勃、黄淑娴、李敏英。王丹琳 洪玮 司徒碧婵 孙雯琴 林冠荣。

  在确立工作分工后,我们就开始收集所有有关的资料,每个人制定出个问题作为调查问卷的问题,然后再把大家的问题都集中在一起,并讨论当中最佳问题的选取。我们从两个方面去考虑这些问题的选取:第一,既要简单明了,又要有针对性;第二,包括设计者与消费者的针对性问题。经过一番的讨论。我们终于选出了10个问题。最后我们决定复印张,分给我们组的成员在月日到会展中心做问卷调查。那天会展中心会有一场关于“工艺品与家居用品”的产品展会。

  月日这一天,早上点钟我们“问卷组”的成员。带着复印好的问卷统一从学校北们坐车去会展中心。

  在车上我发现,我们都没有关于做调查问卷此类的经验,但大家一直是信心满满的。到了会展中心我们才发现。原来是要售票参观的,但我们身上并没有带钱,后来派了两位同学跟展馆的负责人进行协商,但他不允许我们免费入内进行问卷调查, 最后我们决定直接在会展馆的各个入口处对行人们进行调查访问。看似简单。却又很难。没有经验的我们并不能自然地对行人进行调查,并且,不会选择性的进行调查,所以常常被拒绝。拿着厚厚的问卷,心里充满了委屈。但又希望能尽快完成任务,还是一次又一次地鼓足勇气向陌生的行人走去。慢慢的,就不觉得是多么难为情的事情,越来越自然,填写好的问卷数目也越来越多,虽然有点累,但是听到“您好,我们是深圳大学,艺术设计学院的学生”这句话的时候,他们都会自然的给我们一个微笑。当看到他们接过递过去的问卷的时候,心里真的很满足。

  最后,虽然问卷还没有完成,但我们去社会实践的目的达到了。因为我们这一天确实学到了很多东西。离开会展中心的时候,突然下起了雨,而且越下越大,我们都没有带伞,却在努力保护我们手上的问卷。数着今天的成果。

  这次的实践中,我接触了很多不一样的人,其中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一位从事工艺品制作的.老先生,他很认真的做完了这份问卷,并对其中的问题提出了一些建议,指出不足的地方,并详细解说了。这让我认识到了

  我们工作中的不足地方,真的很感激这位老先生。

  回到学校后,我们开了一次会重新讨论了这次问卷调查活动。发现其中有很多做的不够的地方,就如之前对会展中心的情况没有认真核实好,以致于不能入内参观调查。就问卷本身而言,一些“问题”也存在问题。最后通过大家的讨论,我们决定重新制定问卷, 再做一次调查。但数目减少到份,虽然数目少了,但我们想要做到更精。

  第二次的调查,我们组分散行动。当然这次没有“工艺品展”这样的活动了,所以我们决定去一些有代表性的商场对路人进行调查。因为是第二次。有了上一次的经验。所以,这次的问卷调查进行得比较顺利。陆陆续续地,问卷终于都做好了。

社会调查报告 篇5

  伴随着即将进入大三的慌张,无数次的纠结毕业后就业还是考研。脑子里想的很多,却对即将到来的学年论文毫无想法。抱着想为自己的学年论文寻找一点灵感和对方言变化的好奇,想不断历练、挑战自己的想法,我报名参加了这次暑期实践活动。四天时间过去了,我收获的远比我想象的要多得多。

  实践活动开始的第一天,在闷热的汽车里度过了两个小时之后,我们到达了目的地——临夏市。费尽周折找到住的地方之后,经过短暂的休息我们马上投入到调研工作之中。我们首先将十四位队员分好小组,然后明确了我们展开调研的`地点和主要调研对象。在调研过程中,我们从拘谨到大方,从被路人拒绝时的失落到互相鼓励,重整旗鼓的坚持,从开始时我们方法不得当而进展缓慢到在学姐的帮助下我们逐渐改进方法而收获颇丰。在调研结束之后的总结会议上,每个小组都汇报着自己的收获,那一晚,我们尽管疲惫,但每个人脸上都流露着我未曾见过的骄傲与坚韧。

  在以后的几天里我们还是依旧走街串巷进行调研,每晚开总结会议,认真总结每一天的收获,发现、指出调研中存在的问题,明确第二天的任务。在这几天的走访中,给我印象最深的还是去八坊街的那一次。八坊街是临夏市回族同胞的聚居地。在那里,我们每走进一户人家,他们都非常热情的接待我们,耐心地回答我们的问题,遇到我们听不懂的方言他们会反复解释,甚至加上手势动作,直到我们理解。他们还拿出亲手做的油果子给我们品尝,这一切都让我们觉得特别的暖。那天我们还去了清真寺,还非常荣幸的见到了阿訇,跟阿訇进行了交谈。阿訇非常详细地回答我们的问题,还仔细地为我们讲解当地的宗教文化,婚俗文化、葬俗文化。第一次这样近距离的接触阿訇,了解宗教,这次走访对我来说既是一次内心的震动也是一次精神的洗礼。

  除了知识上的收获以外,这次实践最大的收获便是同行的十三位队员了。罗老师对每位队员的照顾,对生病队员的牵挂。学姐为我们整理资料,讲解要点,我们十四个人一起同甘共苦,相互鼓励 、相互学习、一起努力。无法忘记那些我们一起吃泡面的日子,一起在总结会议之后玩游戏的日子,一起敞开心扉聊心事的日子。分离的时候有不舍,有眼泪,但我们始终是对方特别的人,不会忘记我们嘹亮的口号:we are 伐木累!

社会调查报告 篇6

  一、调查背景

  佛山市从去年7月开始对行人闯红灯开罚,率先在禅城启动,随后在三水、南海等区施行。实事求是地说,闯红灯确实可以算得上是国人一个痼疾,闯红灯的现象屡禁不止,甚至成了外国人对于中国人常用的负面评价之一。借佛山争创“全国文明城市”的契机,我们希望通过实地调查和问卷调查的方式能对于目前行人闯红灯的情况有更深入的了解,从我们学生做起,影响自己的家人和身边的人,让他们明白闯红灯的危害并严格遵守交通规则出行,从而改善提高我们城市文明形象。

  因此,我们就对三水市民的过马路文明情况展开调查

  1、 调查时间:20xx年7月25, 14时至17时8.20 14时至16时30分

  2、 调查地点: 西影路口、花园酒店路口、沙头公园路口

  3、 调查人: 罗靖淏张泽森梁思恩姚欣彤程玮潼

  4、 调查方式:我们五个一起、一起走上人流密集的购物商场和公交车站,对部分市民和

  部分学生进行调查问卷的方式了解。

  5、 调查内容:对部分市民和学生的过马路情况进行调查

  二、总体状况及分析

  以下是具体的调查结果。

  1.您的性别: [单选题]A、男 B、女

  2. 您的'年龄段: [单选题]

  A、15岁以下 B、15~20 C、21~25 D、26~30E、31~40 F、41~50G、50以上

  3. 您正在攻读或已获得的最高学位: [单选题]

  A、小学以下B、中学C、中专D、大专E、大学本科 F、本科以上

  5. 您是否有过闯红灯的经历? [单选题] A.经常 B.很少 C.没有

  6. 请问您在什么情况下会闯红灯? [多选题]

  A、在紧急情况下 B、等待红灯的时间太长C、公路上没有车 D、从未闯红灯

  7. 请问您是否认为闯红灯对自身安全和形象影响不大 [单选题] A、是 B、否

  8. 您对闯红灯是什么样的态度? [单选题]

  A.非常危险 B.比较危险C.无所谓 D.不清楚

  9.您认为行人或电动车等乱闯红灯对交通影响大吗?(单选题)

  A:非常大B:一般般C:一点点影响D:没什么影响

  10. 怎样看待“中国式过马路”这种现象? [多选题]

  A.是安全意识薄弱的表现B.影响社会风气C.影响国家形象 D.威胁公民生命安全,应杜绝这种行为

  11.闯红灯时您确信汽车会停下来避让你么?

  A:会,他不敢撞我B:不会,这是我错在先C:不一定,他可能看不见或停不下来

【社会调查报告】相关文章:

社会歧视调查报告09-27

关于社会的调查报告01-25

社会实践调查报告06-17

社会调查报告06-26

社会调查报告01-03

社会实践调查报告12-27

关于社会实践调查报告02-05

社会实践调查报告范文02-05

社会调查报告范文05-10

从学校到社会的适应调查报告09-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