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范文网>优秀作文>体裁作文>散文>琦君散文读后感

琦君散文读后感

时间:2022-11-18 23:05:00 散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琦君散文读后感3篇

  在平日的学习、工作和生活里,大家一定都接触过散文吧?广义上的散文是指不追求押韵和句式工整的文章体裁,与韵文、骈文相对。那么,你知道一篇好的散文要怎么写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琦君散文读后感,欢迎阅读与收藏。

琦君散文读后感3篇

琦君散文读后感1

  粽子里的那份乡愁

  最开始了解琦君,是做一篇名叫“粽子里的乡愁”的阅读理解。那文章不过也只是写了琦君小时候过年时母亲包的灰汤粽和用粽子帮助乞丐的事。既没有描写灰汤粽的外观,也没有写灰汤粽的味道,也没有特别的修辞手法。与其他华丽的文章对比,简直就平淡无奇。当时我就在想:这种文章也能放入阅读理解吗?

  恰好老师的推荐书目里有《琦君散文》,便想买回来一探究竟。结果翻来一看,里面竟全是一些朴实无华的句子。写父亲:“笔挺的'军装,胸前的流苏和肩徽都是金光闪闪的帽顶上立着一枚雪白的缨。”写桂花:“一阵风吹来,桂花就纷纷落在我头上、肩上,我就好开心。”这种文章,我也写得出来啊。

  更让我不解的是,琦君写什么都可以在最后抒发对亲人的思念。特别是她的母亲。写新年看灯,回忆起小时候,思念母亲。写酒,回忆起母亲泡的春酒,又抒发对母亲的思念。也许她花那么多笔墨写亲人是因为她的亲人都早早地离她而去吧!她的哥哥在她十岁的时候不幸夭折,弟弟在她二十岁时因病身亡。父母因悲伤加上有病在身相继去世。琦君因此被同学们戏称为“客家人”。读完几篇文章后,对她本人不是很熟悉,但对琦君的家人,家乡的风俗习惯和她的阿猫阿狗了如指掌。

  思乡和亲人一向都是中国文人写作的一大主题,而琦君更是把对身边许多人的思念发挥到极致。寥寥几笔,便勾勒出一个个鲜活的人物。她的文章就像一幅国画,仅用朴素的黑白,就描绘出一个似真似幻的美妙境界。国画不像西方的油画,花里胡哨,五颜六色的。国画有的是一种淡雅的美,琦君的作品也一样。仿佛是用一个小姑娘的口吻在讲故事,想到哪说哪。完全不像一个五六十岁的奶奶写的。我也慢慢能理解为什么如此恬淡的文章也能放入阅读理解中了。

  琦君的散文已有好多篇入选课本。也许老师们是想让我们学习琦君那种平淡而典雅的口吻吧!

琦君散文读后感2

  曾经读过一本散文,书名叫《琦君散文》。我认为它的美不但在于情感的优美,而且字里行间所流露出的是作者深厚的语言文字造诣。

  我一向很少读现代人的文学作品,他们写的那些离我们太远太远了,没能达到我的欲望。在我们刚刚开始搞这个研究性课题时,我才认识到了琦君散文中所蕴含的美。我被她的作品中所透露出的'那种对故乡和童年生活的怀念以及与生俱来的对母亲的爱深深地感动了,于是便对她以及她的作品系以一种同乡人的情愫了。

  在课题研究过程中,我们实地采访了许多同乡人,问了许多有关于琦君的过去。从中,我发现人的情感一旦置于十分真切的程度便有了不能忘却的记忆,是琦君在寻找家乡的梦,还是家乡的梦在萦绕着琦君,剪不断,离还乱。我所佩服的正是琦君还能记得她的童年,她的家乡,她的亲朋好友。

  我们小组在去某中学问卷调查时,一开始虽被他们拒之于门外,但后来他们还是十分认真地填好了卷子。每到一处,我们小组都会带上笔,一遇到问题总会把它记录下来。虽说一路过来很辛苦,也很繁忙,但为了更好地完成这一课题的研究,为了更好地体验琦君散文中乡土风情及人情美,为了…… 应该是值得的。那不像征虚无缈缈,更不象征幻灭,却给我一种踏踏实实的,永恒的美的感受,美的回忆。

  酸、甜、苦、辣这四种人生的调味剂,我在研究琦君散文的过程中都一一的体验到了。虽然这四种调味剂很普通,但我却在普通中尝到了不普通的一面,酸中带着点甜,苦中渗透着些辣。

  在当今物欲横流的社会里,我们感到金钱正在迷惑大家的双眼。人们在金钱的世界里任意飞翔,却逐渐失去了人性。朋友们,让我们换用另一种眼光去看世界,借琦君的双眼去看世界吧!相信,我们会看到一个与现实截然不同的世界?一个真、善、美的世界!

琦君散文读后感3

  她出生于上个世纪10年代的一个旧式家庭,既是管家小姐,又是父母的掌上明珠。她五岁识字,七岁读《诗经》,九岁学《论语》,十岁就可过目能诵,挥笔成文了。她善于记录身边的琐事,并将它们撰写成简朴又不失典雅、直白又充满温情的精美文章。她就是琦君,在这几年间里我读过的最优美的散文集就是《琦君散文》。

  《琦君散文》按内容分类编排,我尤其喜爱描写亲情的第一章节内容。琦君最常写的也是亲情,尤其是描写母亲的散文。如《妈妈的手》,先从“我”与儿子的互动着笔,牵引出妈妈那双布满岁月沧桑的手,通过母亲那双手在日常一天中的忙忙碌碌的经历,表现出那个年代劳动妇女的艰辛,同时也流露出她对母亲的深深思念和挚爱。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描写母亲洗手的片段。母亲的手布满沟壑,散布着因常年浸泡在水中而开裂的伤痕,像张开着红红的小咧嘴。母亲洗刷常常用到强碱水,那开裂的伤口经常被抹布和碱水搓刺得直皱眉头,却不曾见过母亲因此而停止过劳作。直到洗刷完了,母亲才接上一盆滚烫的热水,把自己的双手浸泡到里面很久很久,然后脸上就露出了满足的'笑容,好像这是母亲最大的享受。

  世人皆爱牡丹,然正如晋朝陶渊明独爱菊花,琦君一家都偏爱桂花。大多文人墨客的笔下,秋天总是“悲寂寥”的,琦君的父亲却吟诵出“秋花远比春花净,春月何如秋月明”的诗句。琦君因此写出了《秋花远比春花净》的散文。桂花是在秋天开放的,这也是他们一家喜爱秋天的原因吧。琦君在《桂花雨》一文中这样写道:“桂花不像梅花那么有姿态,显得笨笨拙拙的,不开花时,只是满树茂密的叶子,开花季节也得仔细地从绿叶丛里找细花,她从不与繁华争艳。”如此低调的桂花,怎能获得琦君的喜爱呢?那是因为:“桂花的香气味,真是迷人,不但可以闻,还可以吃”。生长在中国最南端的海南岛的我,此前不曾见过桂花,但琦君笔下的桂花,在我的心头拂起大大的波澜,优雅、质朴、清香,这是琦君笔下的桂花留给我最深刻的印象。

  世态万千,而我却可在琦君的散文中找到一份感动、一份幸福、一份温情、一份思念……